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相关问题探析

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相关问题探析
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相关问题探析

第29卷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 l.29 2010年第6期J o u r n a l o f H e n a n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N o.6,2010

文章编号:1006-2920(2010)06-0060-03

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相关问题探析

汪培梓

摘要: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博物馆同教育合作、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当前,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尚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完善服务功能、吸引公众参与、深化双方合作等来帮助解决。

关键词:博物馆;国民教育;资源整合;长效机制

作者简介:汪培梓,郑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郑州450007)。

中国博物馆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有较好的基础,在教育基地建设方面开展了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双方合作的深度、广度以及合作的持续性,与博物馆教育资源的相对“富裕”和全社会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和国民教育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挖掘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如何加强博物馆同教育部门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是值得广大文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及深入思考的新课题。

一、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民教育体系是指由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相互联系的教育服务系统。建设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教育体系,是与传统意义上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学历教育体系不同,能够贯穿所有层次、涵盖各种教育形式的终身教育体系。

2007年年初的全国“两会”期间,数十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提案。随后,陕西省文物博物馆和教育部门出台了相关意见,进行积极引导。博物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尽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无论是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或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还是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打造博物馆教育品牌和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博物馆最直接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博物馆会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二是博物馆同其他教育机构和广大民众的关联会更加经常、全面和密切。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就等于博物馆拥有了被社会认可的教育资格证。如此,博物馆不仅会在相关政策、资金、人员、设施、技术等各方面得到更切实的保障,而且其教育活动也会受到相关法律、制度、程序等方面的规范。借此机会,博物馆教育的现代化、标准化和正规化水平将有条件得以较大程度地提升。进而,也更有利于博物馆加快建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真正打造独具特色的社会教育品牌。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意味着以法定的形式正式确立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的地位。部分地进入了教育领域之后,博物馆与不同层次的教育进行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的渠道将变得更加畅通,特别是同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将大大增强。无疑,这会更有利于真正建立起博物馆与教育部门相互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共同营造民众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利用博物馆和享受博物馆的社会氛围,使博物馆能够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社会教育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更是摆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协维也纳大会新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就把博物馆的定义修定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赢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与此前的定义相比,这一定义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把“教育”提升到了博物馆工作服务对象的首要地位。换句话说,博物馆服务于教育的程度,逐渐成为其衡量自身价值实现程度的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

由此可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博物馆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使其社会价值得到了更多体现,因而更有利于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

60·

(二)有利于促进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不断激发着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也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而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既是教育多元化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的国民教育尚存在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完善的弊端。现有教育体系由五个方面教育和三项保障机制构成。五个方面教育分别是指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项保障机制是指国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国民教育教师保障机制和国民享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很显然,这种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前教育和职后社会教育未能纳入其中,二是缺乏能够有效服务于国民自身发展的内容和机制,三是现有国民教育体系本质上是以考试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体系。

中央倡导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就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导向,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学前、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为层次,以成长教育和继续教育为阶段,以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为整体,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它应当具有全面性、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需求多样性的实际,也能够激发中华民族的教育创造力,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再生、扩大的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

博物馆作为最集中的文物收藏、保护和研究机构,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自然标本、社会文献等独具实物特性的社会教育资源。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既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自身的独特优势,也可以丰富教育体系的内涵、改善现有教育结构和促进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三)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均得到充分、自由而和谐的发展。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国民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又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和体现。而人的全面发展则不仅是现代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象征。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体系下,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人们追求学历的渠道和手段,而人则成为考试的工具和证书的奴隶,其应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了较大的束缚,这非常不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自身潜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收藏、保护和展示的主要场所,其中的文物、资料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的生动教材。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展示文明成就的重要窗口,是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的文化教育机构,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都有巨大的作用。博物馆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重要方面,除了实物性的特征,还具有自主性的特点。特别是实行大规模的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这种教育形式几乎没有任何参与的门槛限制,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完全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对中小学生来说,博物馆是很好的“第二课堂”,能以亲眼看到的形象的实物强化对书本上抽象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正处于人格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博物馆是他们完善知识结构、丰富人文素养的理想场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来讲,博物馆恰是他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情操的休闲场所。总之,在博物馆里,没有了课堂的约束和分数的压力,没有了学历的包袱和就业的负担,观众完全可以放飞心情、放松精神,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选择参观学习或休闲方式。

二、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如上所述,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看到,从2007年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到博物馆大规模实行免费开放,这项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应当承认,目前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确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部门分割。按照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博物馆归属于文物、科技、教育、地矿、邮政、民政等多个部门管理,这种分割体制造成博物馆教育在政策和管理上由于部门和行业的差异难以统一。而仅就文物部门管理的博物馆,与教育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制度规范、人事管理、资金投入、业务运行等多方面的分割和差异。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意味着相关业务要受到教育部门的统筹、规范和约束。显然,不同部门之间从各自为战到资源共享,各种力量的平衡与协调仍需要一定程度的相互沟通、理解与磨合。

二是纳入教育体系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较慢,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有了不少改观,但博物馆发展的整体规模仍然不大,博物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较为单一,人们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识仍然不足,更对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对具体工作就缺乏相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事关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更有利于博物馆事业的强大和博物馆社会地位的提升。不但需要社会人士的呼吁,更需要博物馆内部达成基本共识,拿出切实行动,并在全社会营造相应氛围,争取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三是博物馆教育的制度化缺失。由于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实际发展较为迅速,以及博物馆自身性质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样性,有关博物馆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难以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的制定就显得较为滞后,配套的制度和措施相对缺失。缺乏制度的引导和约束,博物馆教育设施的配置、教育

·

61

·

人员的培养、教育项目的规划、教育产品的推出都难以真正得到落实,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长久持续也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四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不平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尚存在较大差距,博物馆总体数量不足、类型较单一、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短时期内仍难以有较大改观。目前,我国博物馆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的大中城市,而经济相对落后和偏远的地区以及广大乡村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极为薄弱,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博物馆也主要集中于国家级、省级和部分地市级博物馆。这种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博物馆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博物馆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多方面的积极参与。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博物馆自身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特别是博物馆业务能力建设是其纳入国民教育的基础工作。博物馆在传统上比较重视对“物”(包括文物和标本)的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而对博物馆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相对不足,对作为其受众的“人”的关注较少,对公众服务和教育规律的把握不够。因此,博物馆首先应在观念转变、设施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产品开发、资金保障以及教育理论体系建设等方面切实做好相应的准备,不断建立和完善教育项目规划、实施、考核和评估体系,不断增强博物馆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博物馆教育的专业化和实效性,不断扩大博物馆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是加强博物馆同教育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教育试点工作。博物馆纳入教育体系,首先离不开博物馆同教育部门的合作与互动。这方面的合作,博物馆与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都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最重要的是要在如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方面下工夫,特别是要在如何创新合作模式和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多下工夫。如积极尝试将参观和利用博物馆纳入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将相关内容编入教材,将相关教学活动安排到博物馆进行,将教师培训的学分与参加博物馆教育活动挂钩,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学习活动与博物馆学习相结合,等等。为了发挥相应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实践方面,条件较为成熟、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可以优先列入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试点,在集中进行探索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总结,完善之后再进行推广。

三是加快博物馆之间的资源整合与互利共享,形成博物馆教育的整体优势。要促进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博物馆与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是要加快博物馆之间教育资源的整合,在文物、文献资料、展览、人才、设备、场地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享。近年来,博物馆之间已经在借展、租展、联合办展、交换办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尝试,并日益呈现出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博物馆合作的新局面。但在人才交流、技术合作、联合开发教育项目、协同开展教育活动等方面仍需进行更深入的探索。随着馆际合作的不断深入,博物馆教育资源必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整合与共享,这不仅会有效地促进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会为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是推动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主要目标是要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博物馆的教育机构性质,以确立其作为国民教育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相关的交流与合作将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更难持续不断地开展和深入。首先,在博物馆系统内部,要积极制定教育整体规划,建立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博物馆的教学活动。其次,积极推动教育部门在制定教育规划时体现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在出台相关部门法规时注重对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再者,博物馆和教育主管部门联合推进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出台。

五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由于博物馆本身承担着文物收藏和保护的公益责任,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显性的资金收益率较低,再加上免费开放之后因观众大规模增加,安全保卫、设施维护和陈展更新等方面的费用急剧增加,相应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绝大多数的中小博物馆或行业博物馆中更为突出。因此,除了向政府争取适当的财政补贴之外,博物馆还应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转变经营方式,拓展服务渠道,拓宽资金来源,以切实保证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整体实力的增强。

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全社会的关心,也需要博物馆和教育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更需要博物馆教育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责任编辑 毕凌霄)

·

62·

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初中是国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对初中学生来说,这一时期也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但现实却是“小学铁脚、高中铜头、初中豆腐腰”(《中国教育报》记者语)。初中该如何“壮腰”,初中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与升学竞争兼顾中寻求突破?根据12月14日初中校长会议精神,要求各校认真总结反思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出改进初中教育的思路。希望校长在12月底前跟帖完成,敬请署上校名、姓名,届时将举行评比活动。 变“应试”为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之必然。然而,长期以来在人们心里形成一种“一往情深”的“应试”的情绪,普通大众对已推进几十年的“应试教育”有着广泛而又根深蒂固的心理认同。于是,形成了“风紧而树不动”,“雷声急而雨点小”的态势。相当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安于现状,“循规蹈矩”,仍是围绕“应试”的指挥棒忙得“不亦乐乎”。这势必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障碍。本文试图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谈谈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肤浅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增强新观念,提高认识 如果没有对素质教育取得统一认识,没有较广泛的思想基础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中,必将遇到重重思想阻力而难以推进。只有确定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真正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保证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具体落实。〈一〉、增强“势在必行”的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邓小平同志指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强调:“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出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党的十五大也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需要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资源优势,关系本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到本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宏伟目标能否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接受严峻挑战并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掌握高新技术,抢占世界新技术的制高点,就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适应本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中小学生主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因此,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势在必行,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坚定不移的为之辛劳、为这付出。 〈二〉、增强新的教育质量观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意识中,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都是以这所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在学校里,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大小,贡献多少,也是以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尺,长期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就这样围绕着“升学”艰辛地劳动,孜孜不倦地追求。要改变这种局面,改变人们的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但作为本世纪教师,应该要有超前的意识,远大的目光,跟上时代的步伐,果敢的摒弃以升学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旧的教育质量观。率先树立以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协调发展为综合评价标准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三〉、增强新的人才观 李岚清副总理在谈到素质教育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我们学校能按这个要求做好,我们就能骄傲而无愧的说,我们为社会培养了千千万万的合格人才。可是在原有教育体制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都是在引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平时的工作中,只对学习尖子倾注一腔热血,“开小灶”,个别辅导。只要能多几个学生考入中专、大学,就会大言不愧地宣扬培养了多少人才。而对考试成绩平庸的学生却冷漠、鄙视、放任自由。结果,认为培养的人才却不全成才,造成了本该成才的相当部分学生成不了才。造就了一些身体素质不合格的“残品”、智育不合格的“次品”和德育不合格

博物馆教育特点的功能发挥

三、博物馆素质教育的特点 基于对博物馆本质、原则、宗旨、受众面等相关因素的综合考量,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以下几点: 教育对象的全民性与社会性。博物馆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不同于程式化的学校教育,不受性别、年龄、出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条件的限制,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确立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宗旨的良性运行机制,突出社会性、全民性和普世性的特征,使大众共享免费资源,共建美好生活。 教育媒介的实物性与直观性。在提高公民素质方面,博物馆高度关注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构建起信息化、多元化的知识性动态平台,展示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对象与标本,以“人”与“物”的互动交流为中心,以展品、藏品及其他辅助设备为载体,触发参观者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促使他们通过观察、阅读、听讲、触摸及操作等方式,接受、加工、记忆信息,进而完成整个认知过程。 教育的自主性与终身性。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公民素质教育具有绝对意义上的自主性。只要公民个体有提高自身素养的意愿,就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去博物馆汲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创意。同时,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在时限上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和无限性的优势,可以真正打造互动交换最频繁、最持久的“社会课堂”。 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愉悦性。“公民素质”的涵义十分宽泛,只有博物馆这样包罗万象的教育场所,才能提供最全面、最深刻的教育内容。博物馆是真正意义上“人类社会的立体教科书”,常常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协助公民实现素质的提升与完善,故而在具有丰富性的同时又具有愉悦性。 教育形式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公民素质提高的最佳途径是在完全自主、自由的状态下接受科学文化、道德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与熏陶,而博物馆恰好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博物馆往往采取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形式,开展展览、参观、培训等教育活动,使受教者不受课堂教学形式的限制,也没有竞争、淘汰等外在压力,足以在开放的条件下完成自我学习和教育。 特点: 博物馆教育的开展首先要以实物为基础,组成形象化的陈列展览,然后才能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因而博物馆教育显示出以下特点。 (1)以陈列展览为基础,受陈列展览的制约,但同时又对陈列展览有反作用,有相对独立性。以组织联络观众为例,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陈列展览好,观众就会多,反之就会少。讲解也是同样,陈列展览内容好,一般讲解效果就好,反之就差。也就是说,陈列展览好,其它工作诸如:宣传、组织观众、讲解等就好做,成功率会高。当然,这里都不能排除观众的欣赏水平、宣传效果、服务质量等其它因素。但它们和陈列展览比较都是次要因素。同时教育工作又不是绝对从属于陈列展览的,它对陈列展览有一定的反作用,具有相对独立性。仍以组织观众和讲解为例,如果宣传联络群众的工作及时见效,相应地也会增加一些观众,如果讲解生动感人,也会为陈列展览增光生辉。

关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提案

关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061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案人:张亚忠 主题词:教育 提案形式:个人 内容: 目前我国正在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应当以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载体。这是因为我国的教育问题已经积累到必须进行整体性、系统性改革(即“构建体系”)的时候了。而中共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了“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胡锦涛同志2007年8月也强调:要围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温家宝总理在今年1月11日至2月6日主持召开征求对《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制定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可以说,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思路来指导这一纲要的制订正当其时。据此,特提出本提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战略目标 (一)2012年战略目标 1.初步建立课程衔接和学制转换机制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抓住小学至初中阶段、初中至高中阶段、高中至大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和学制转换及专科后高等教育的课程衔接和学制转换几个环节,以高中后“第4级教育”为主体、以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领域,探索建构相应机制。 2.探索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以中招、高招为突破口,以对口招生为主体,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层级、多介质、开放性的招生考试制度。增加考试科目,更新考试手段和方式,除普通知识考试外,根据学校和专业类型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开设素质测评、技能鉴定、能力检测、职业性向测试等多种考试项目,为合理进行教育分流、铺设畅通的教育通道打基础。 3.调整结构,初步建立纵向贯通的基本教育通道理清教育的“基本盘”,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艺术、体育、军事等门类和知识型、知识—技能、技能—知识型、技能型人才和教育分类结果,初步建立纵向贯通的基本教育通道。 4.整合资源,初步建立横向互联的多级教育平台包括围绕建立高中后“第4级教育平台”的资源整合、围绕建立“社区学院”的资源整合、围绕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补偿教育机构的资源整合、围绕建立“职普融合、破解农村初中教育难题”的资源整合及职业高中的总体性资源整合。

什么是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

什么是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大专以上学 历? 2012-11-11 15:57:11 编辑:民办学历来源:民办学历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fb8307598.html, 1、民办大学的学历是国家承认的吗? 答:民办大学的学历是国家承认的非国民教育系列,属于民办高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民办高校的毕业证书照比公办院校的全日制国民教育系列毕业证书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在求职、就业,单位的定岗、晋级、职称评定、各类资格考试等方面均可以通用,属于同等学历。(您也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三条) 2.用民办的毕业证书考公务员会受到什么限制呢? 答:公务员考试几乎都要求必须为全日制统招生才能报考,所以用我们的毕业证书不能报考公务员。 3.用民办的毕业证书考研有什么限制? 答:使用民办的本科毕业证书可以读在职研究生,但不能报考全日制研究生,因为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明确规定只允许全日制国民教育系列才能报考。 4.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答:国家规定专科毕业工作满三年,本科毕业工作满一年即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同全日制研究生均可以申请由国家学位办公室发放的硕士学位,但在职研究生只能拿到研究生结业证书,而全日制研究生可以拿到研究生的毕业证书,也就是说其学历证书有区别,学位证书是相同的。 5.民办的毕业证书能否报考司法考试(律考)? 答:使用民办的毕业证书不能报考司法考试,因为司法考试的报考条件明确规定只允许全日制国民教育系列才能报考。 6.用民办的毕业证书出国有什么限制? 答:使用民办的本科毕业证书可以办理出国公证,但不能在国外积学分,也就是说在国外不能直接读研究生课程拿硕士学位,必须重修部分大学课程。 7.民办的毕业证书都哪里不好用? 答:目前知道的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等国家大型高级资格考试一般不能使用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使用本证书可以办理出国公证但不能在国外积学分。其余在不是必须要求全日制国民教育系列的情况下均可以使用。 8.民办的毕业证书在我的单位一定好用吗? 答:民办的毕业证书在一般的求职、就业,单位的定岗、晋级、职称评定等均可以通用,但也有少部分单位要求必须为全日制国民教育系列学生,但毕竟是少数。 9.什么是国民教育和非国民教育? 答:国家认可颁发的学历分为国民教育和非国民教育,国民教育包括统招、自考、成教、电大的开放式教育和68所公办院校开设的远程教育,非国民教育包括国家规定的8种,民办高校、二级院校、军事院校、党校、研究生课程班等,所以我们民办高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属于国家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

博物馆宣教部工作总结

博物馆宣教部工作总结 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和很多同事一样,第一次走进还未完工但气势恢宏的博物馆,参加了层层残酷的面试、笔试。最后,我非常幸运的和很多同事一起参加了在郫县鹿野苑举行的讲解员培训活动,这一次培训令我受益匪浅。在远离尘嚣、空气清新的优雅环境当中,我站在讲台上完成了自己生平第一次讲解……虽然培训是辛苦的。但从那一刻起,我仿佛能够感受到讲解员这个职业与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尽管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从事这样的一个职业。当然,它给与我的是淡泊、博学和平静的生活理念。 2018年3月,我正式在博物工作了!身体力行的参与到昼夜奋战180天,我感觉到作为博物馆的一员要具备的素质:家园意识。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彼此关心,彼此照顾。我也学会了感激,感谢博物馆的领导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在大学还没毕业就拥有了这样一份高尚的职业,让我在工作的同时,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自从5月9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我接待过省委统战部部长、美国国会议员一行、国务院参事室等等,从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到步履蹒跚的长者……观众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我们也学会了慢慢的调整自己的讲解方式,讲解内容,渐渐的掌握了应人施讲的讲解技巧。作为宣教部当中的一员,我也积极投身到各项社会教育活动中,真正的让博物馆成为广大市民的大课堂。其中我参与并主持了龙江路小

学、草堂小学暑期博物馆夏令营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并被华西都市报、成都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同时,在暑期我也参与主办了四川博物院第一届小小讲解员的选拔和培训。作为培训志愿者培训老师,面对可爱的孩子们我倾其所有把自己所知的讲解技巧、文物知识教给孩子们,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千年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目前,我已经培养出能够独立讲解展厅的小小讲解员十余名,他们作为志愿者已累计为博物馆志愿讲解130余小时。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届小小讲解员选拔的活动当中,参与选拔的人数达到了109人,与上次参选的30多人人数翻了三倍。这说明,我们的活动是成功的,已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也是对我们付出努力的肯定和鼓励。 在博物馆工作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在讲解员的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完成讲解员的工作任务。同时,在参与社会教育活动中的时候,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综合素质也磨练了我的意志。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的当中我能够更加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为博物馆的明天出自己的一份力。 三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方针,以和谐为主旋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和学习成绩的和谐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和绿色学校。现将三年来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简述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简述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博物馆的定义 根据《国际博协章程》第2条,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收藏、研究、教育,也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藏品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科学研究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工作基础,首先研究的藏品,这样才能揭示其所具有的科学、历史及艺术价值,从而发挥着物与人(藏品与观众)之间的中介作用。博物馆教育是在藏品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收集和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基石,也是 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建国60年来,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自然标本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馆藏文物已经有900多万件;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 它不同于学校,从幼儿园儿童到老年人,从一般群众到盲人、残疾人,从团体观众到外国旅游者,博物馆都为他们敞开着大门。博物馆不仅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而且提供的知识内容也具有多样性。从社会历史到自然生态,从艺术到科学,从古老石器到宇宙飞船,从过民族文化到印第安人的风俗,都可以在博物馆得到反映。可以说博物馆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实物的“图书馆”,民族记忆的殿堂。它对少年儿童是一个充满新奇和幻想的天地,对成年人也是补充新知识、研究学问的场所。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一系列的陈列展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 4、科学研究。博物馆的实物资料,本身就是具有某一价值的,再加上博物馆工作者对其搜 集整理鉴定研究,才成为藏品,因此它也蕴含了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劳动。博物馆是科研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实物资料的基础。 5、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提高,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人们周末文化 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补充其他知识的好地方。一些博物馆还发展为景点,作为当地的名片之一。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报考中小学的考生注意 关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系列报道之一 我国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今年起开展监测工作 国教育报2015-04-17 教育部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决定从2015年起在全国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中国特色“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揭开面纱。 2007年,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测工作,经过8年的酝酿后,《方案》出台被寄予推动政府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管理有效性的厚望,将在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举也被视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规定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措施。 “开展监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开展质量监测是新时期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解决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必然要求。”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后,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准确反映义务教育质量状况的客

观数据,导致既不能全面客观地对义务教育质量做出评价,也不能有效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单纯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象一直存在。 “为此,亟须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通过准确掌握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对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何秀超表示,开展质量监测是提高教育督导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量大面广,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给义务教育有效的宏观管理带来难度。“必须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强化督导评估监测,对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在地区、城乡、校际的差异进行全面把握和及时监控,对未来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引导和推动科学决策,更好地发挥监督和监管的作用。”何秀超说,通过发布质量监测结果,可以督促政府、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营造支持教育改革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出台《方案》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有据可依,是有效开展教育督导、加强教育监管的重要举措。” “已建立一支质量监测实施队伍” 从2007年11月教育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日常工作开始至今,从机构建立、队伍组建、监测工具研发到试点监测,我国目前已具备全面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条件。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工作的时候指出:我国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国家博物馆正是因循了十八大精神,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以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为己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内涵与现状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的论述,指明了博物馆作为传播和解读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无疑要在面向大众开放,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同时,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亦即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是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观众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因此,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主要的职能和手段。一座好的博物馆,必定是面向公众开放、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场所。这是近现代以来人类对博物馆的一个普遍共识。如何有效的教育並吸引公众,也正是国博人不懈的追求。 为此,国家博物馆设有专门的社会教育宣传部,下设开放服务工作室、宣教服务工作室、影视制作工作室、影剧院管理科,可以说是博物馆对广大观众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践者之一。那么观众就是受教育者,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对象。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经过改扩建以后的国家博物馆,无论从整体建筑,展品数量、质量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社会教育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中,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充分发挥博物馆重要文化基础阵地的作用,做了可贵的实践。 1、百年国博纪念活动让公众更加认知博物馆 20xx年7月是国家博物馆为建馆一百周年。为了纪念国博,宣传国博,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高调亮相媒体。国博社教部与央视联手合拍摄了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于2013年1月1日20时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连续播出,该片以详实的史料和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镜头,展现了国博走过的沧桑之路;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及《纪念国博百年考古文集》也在此期间正式出版,国博百年纪念邮票也上市发行,在这值得纪念的时刻,国家博物馆还

博物馆宣传教育

一、博物馆宣传教育职能的意义 博物馆事业作为传承华夏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自然科学文化的传播、宣传,影响着人民民众的生产生活,一面履行着社会教育宣传义务;另一面还肩负着提高全体公民科学与文化知识素养的职能工作。所以,从职能意义上说,其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从事项目研究的机构,已然摆脱老传统的枷锁,走出了旧时代。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于1979年即确定了博物馆在我国社会科学宣传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也明文规定了博物馆所承载的各项职能工作。随着国家精神文化文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提高,当今博物馆被贴上了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意义。博物馆作为展示文化历史遗产和展示人类自然科学文化的宣传教育机构,承载着宣传中华民族渊源历史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作为教育阵地,博物馆通过实物的实体展示,更为直接、更为直观地给了观众更好地窗口与平台去了解历史,走进当地始源的文化之中,由此,博物馆所拥有的教育作用也是其他文化场所难以企及的。 二、博物馆的“三大职能”是收藏、研究和传播 博物馆工作由藏品保管部、陈列部和社会教育宣传部三大业务部门共同完成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偏颇是互助、协调、发展的关系。藏品由展览部设计成陈列展出后,教育宣传一环要靠社会教育宣传部来完成。三者是一条顺畅的通道不可“梗阻,’。藏品不能尘封、“沉睡”、束之高阁陈列展览不能一摆了之双众是否参观与之无关展厅冷冷清清的局面不能重演要让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得到观众的认可肚会凡

响不能无声无息。筹办一个展览国家要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抉不能让国家投入的资金浪费要最大化地发挥展览功效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完成上述任务?其重任就落到了社会教育宣传部肩上。它是博物馆的喉舌,就好比是一个大的扬声器要将博物馆各种信息扩散出去来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对博物馆提出了新的任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宣传展示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坚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原则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充分体现博物馆文化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群众性脂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将文物藏品这一凝聚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载体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振奋精神,团结进取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由此观之肚会教育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时代发展其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 三、当前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定位缺乏现代科学指导 随着社会化人生产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现代社会的蜕变,赋予了博物馆更为深刻的意义,其已从片面、单一化的回忆历史集中地逐步转变,但要贴合时代的步伐,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规划必须与时俱进,立足于本地,结合社会实际不断创新,使之与人民民众的期望和需求高度契合,成为人民民众休闲旅游的重要文化场所,满足当代人

国民教育系列学历解释

国民教育系列和非国民系列 1、目前我国的学历证书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国民教育系列和非国民系列;国民系列是指国家承认学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非国民教育系列指民办高等院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向学员颁发的证书,该证书除了不能参加国家的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外,享受国民教育同等待遇。 关于毕业证书的说明: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章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⑶颁发的大专、本科证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发给学员受教育的凭证,是受国家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其证书性质与国家普通高校的“国民教育系列证书”相比有一定区别;即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等有特定要求必须使用“国民教育系列证书”的,此证书不能使用。但由于此大专、本科证书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依法颁发的,又与“国民教育系列证书”属同等学历,所以经多年来实践,从取得证书的学员来看,该证书在求职、就

业、晋升、提级、评定职称、各类职业资格初、中级考试及出国公证时的重要凭证。学员毕业后,同时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根据学员的要求,可向有关单位寄发学员档案。证书在校园网进行电子注册,供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网上查询证书真伪。 2、什么是国民教育系列 最佳答案:是指纳入国家教育计划里的教育系列,其主管部门是国家教育部,其中高等教育系列是指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夜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自考)等,国家承认其学历,同时也是获得国外承认学历的保障。 3、哪些证书属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 (1)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民办高校)自主发证; (2)各级党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3)社会人员取得的军队院校毕业证书(无军人证、士兵证、复员证者); (4)高等院校所属的二级学院所发证书; (5)研究生课程班毕(结)业证书; (6)1993年—2001年间,非教育部(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或没有验印章的证书; (7)1994年—2000年非教育部(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其中2000年北京、天津、辽宁、湖北、重庆五省市试点由普通高等学校自行颁发毕业证书的除外。

10.博物馆教育和服务

10.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博物馆教育 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由承担社会教育责任的社会文化机构博物馆为满足观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要求而组织的非强制性教育。博物馆教育注重对学习者多种智能的综合开发,注重以非强制手段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博物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并不仅是博物馆展览的讲解和导览,还要为观众创造学习氛围,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提供多种学习手段,使观众的学习结果和博物馆教育目的相吻合。 *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演变 1、萌芽时期和中世纪的博物馆以保存、研究为目的,仅供少数人观赏,其教育职能很不明显。 2、古代收藏传统发展到中世纪时,教会、教堂、修道院以及教会学校是收藏宗教文物的重要场所。利用教会的收藏宣传宗教的教义,扩大教会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博物馆教育行为的萌芽。 3、18世纪末,法国将卢浮宫变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此后,博物馆成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其教育职能也逐渐发展起来。(为什么不是阿什莫林博物馆?) 4、19世纪50年代,德国日耳曼博物馆釆用的组合陈列法被视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博物馆教育的开端,区别于过去将藏品保管和展示合为一体,而是将藏品从库房中提取出来,另辟陈列室,按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陈列,有计划地对观众施以影响,这就形成了博物馆教育行为。与此同时举行的伦敦万国博览会也扩大了以实物教育为特征的博物馆的影响,使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开始为有识之士所认识。 5、虽然19世纪的近代博物馆已经具有了收藏、科研和教育职能,但是教育职能的真正崛起和博物馆大众化方向的奠定,还是在20世纪特有的历史条件中形成的。 (1)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成为各国国民教育的主旨,而博物馆恰恰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好场所,于是博物馆教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这一时期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纷纷兴建了一批博物馆。 (2)1937年巴黎大学创办的“发现宫”是博物馆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知名典型,它打破传统科技馆静止的陈列,面向观众表演或现场进行科学实验,并向观众提供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设备,把博物馆科普教育的职能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3)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博物馆为全民所有强调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强调苏联博物馆是向人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最为典型的是莫斯科技术博物馆。 6、20世纪以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学生校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社会的又一个教育系统。 博物馆教育的特征 1、公众性 ①博物馆以公众为服务对象,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其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使命。 ②博物馆教育是平等的,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出入于各个陈列空间,参加博物馆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吸取科学文化知识。 2、社会性 博物馆教育视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博物馆高度关注全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突出了最广泛的社会性特征。通过,创造了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社会课堂”,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公众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3、终身性。 博物馆教育在时限上具有终身性的特点和无限性的优势。博物馆教育内容广博,是公众终身学习的重要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题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__强制__性、免费性、__普遍__性。 2.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__二__个高峰期。 3.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__认知__的;二是_情感___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4.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__根本特点__;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__质量标准__。 5.教学是学校的_中心_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_基本途径。 6. 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___教育观念__是师德之魂。 7.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_变相体罚__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 8._ 平等、民主、合作_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平等民主是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 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_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 1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__加强学科综合_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1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__学习兴趣与经验;终身学习必备___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_校本_课程。 14.一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_科学世界_,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15.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_素材性资源_和_条件性资源_两大类。 1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_普通职业_型转化成_专业职业_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B)

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 六

博物馆的功能和作用六 是指博物馆通过收藏有价值信息载体和整理传播信息所发挥的社会作用。也就是说当提博物馆的功能时实际是说博物馆对社会的作用或效能。由于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保存对象、传播范围上有所差异,因此博物馆所发挥的社会效能也各有侧重。博物馆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的演进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延伸和完善的。现代博物馆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 第二、博物馆功能的内容 具体而言,博物馆的功能包括如下: 第一、保存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存可以说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功能。博物馆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最佳保存场所,外国的那些各种国家公园和中国的那些风景名胜游览区实际是露天博物馆。保存这个功能和博物馆的收藏职能密切相关,收藏是目的,保存是结果;收藏是行为,保存是功效。古代宫廷的收藏最初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保存,但是客观上保存了文化遗产。在今天,收藏在博物馆来说已经目的明确,就是为了保存人类社会发展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职能和功能统一起来,主、客观达到了和谐。但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中国是文物大国,但不是收藏大国,我们的博物馆馆藏量还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无法比较。我们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我们还存在问题,博物馆保存功能的发挥还有很大空间。 第二、提供休闲娱乐。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所有的享受(无论物质和精神),都由少数的贵族向多数的大众演化,博物馆也如此。最先开放的博物馆仅仅接待那些有身份的贵族游客,到了后来,大众旅游兴起之后,博物馆的参观者身份才大众化,平民化。世界上有千奇百怪各种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存在的理由就是它们满足了人们对各种新奇事物探知的诉求。我们都说“真、善、美”是人们精神世界追求的总目标,博物馆就是展示真、善、美的场所。博物馆的休闲娱乐功能和博物馆陈列展览职能密切相关,寓教于乐这个成语应该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座右铭,也是检验博物馆这方面功效的基本尺度。博物馆的展陈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前提下必须面向观众,尽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注意研究建筑与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与制作、管理与服务、观众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力求营造最佳展示效果。博物馆举办展陈的前提是人家要看什么而不是相反,即“我”展陈什么“你”看什么。 第三、辅助教育。大家都说博物馆是学校的第二课堂,也就是说博物馆具有辅助学校教育的作用。这个说法至今仍旧是成立的。但是不完全,博物馆不单单是学校

对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思考

对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思考 摘要:关于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问题,在全国和各地“两会”中都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些地方政府已将12年义务教育列入地区发展规划。然而,义务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其只能实现“同质平等”,而这与高中阶段受教育者自由、多样发展的需求是相悖的,若过分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则会侵犯到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亦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故不可盲目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决定义务教育年限需慎重。 关键词:义务教育年限;高中;思考 普及与发展教育是国家与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家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经济、教育较发达的地区,个别地方政府提出要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其在制订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要让本地区义务教育年限达到12年的目标[1]。 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趋于多元化,人的多样性、差异性也日益受到肯定和重视,通过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来提高公民受教育水平是值得商榷与探讨的。 一、从宏观看,此观点并不适宜 义务教育是一种体现平等与公平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同质、均等的教育。通过义务教育,政府为每个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在“同质平等观”的前提下保障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受教育的过程平等[2]125。但这是以个体之间没有差异为前提的,即给每个人提供无差别的教育机会、无选择性的教育内容和基本一致的教育过程来实现教育的“同质平等”。然而高中阶段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已经显露,已具有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过程的能力与权利,因而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是不适宜的。因为: 1从义务教育的性质看不适宜 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共性分别从制度与内容上保障了教育的“同质平等”。强制性要求国家依法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法律规定应受教育者必须履行上学的义务,否则就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而公共性则要求教育与宗教的分离和教育对政治团体的相对独立性[2]84,即教育内容应为中立的、不带倾向与偏颇的,只能是以最基本的、最一般的、无差别的和同质的基础知识为内容。 因而不管受教育者有无意愿、有无资源、有无能力,义务教育都强制地为其提供受教育机会,也不管受教育者的性别、民族、种族和信仰都能得到无差别的

探究“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之下的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升

探究“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之下的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升 摘要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教育诸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机构,而在博物馆的众多功能中教育和为公众服务又被视为中心和要素。因此,优化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博物馆在根本上和民主是一致的,同时考虑到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的特殊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应当被植入博物馆教育之中。本文试图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视角结合现实来考察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以人为本 正文 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会章》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从博物馆的定义中不难看出,收藏、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三大基本功能。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功能逐渐由单纯收藏、研究向教育转变,这三个功能的递进发展反映了博物馆理念的深刻变化,也 。 的限制而进行自我教育, 没有合格与否或竞争与淘汰的外在压力, 自由择取自己的需要,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基于这种自我教育的特点,优质的博物馆教育显然不能随心所欲地将外在的意志强加给教育对象,而必须以对象为中心来开展。因此,“以人为本”也是博物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的自由性所要求的。 那博物馆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需要通过怎样的道路来贯彻、实现呢?基于对现实中博物馆的考察,我认为有以下三点方法可以尝试。 首先,“以人为本”指向的是每一个个体,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和平等。这要求博物馆教育应努力保证教育对象即参观者的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扩大。我认为这其中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要求博物馆放低门槛,对更广范围内的人群开放,使更多人均等地享受参观和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求博物馆丰富服务的种类,给参观者提供更多与众不同的参观、体验机会。 2008年上海市宣传文化部门出台《关于本市博物馆、纪念馆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的实施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自2008年3月10日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等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虽然这些博物馆、纪念馆在免费开放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但这种均等的参观和受教育机会的实现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博物馆也需在提供普遍教育机会的基础上,丰富博物馆教育的形式和种类。比如近年来上海科技馆就正在积极尝试。最近上海科技馆更是推出了国际博物馆普遍采用的模式——“会员制”,会员可享受最新科普大片预告信息、免费获得科普杂志等多元的教育服务,服务推出短短一周内,已有200人报名入会。总之,博物馆不仅要为更多人提供博物馆教育的机会,更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博物馆教育机会。 其次,“以人为本”理念核心是要维护人的尊严。这在博物馆教育中就体现为维护教育对象的尊严。博物馆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有一大前提,那就是必须考虑教育对象的需求。因为,传统

国民教育系列和非国民教育系列的区别

国民教育系列和非国民教育系列的区别 目前我国的学历证书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国民教育系列和非国民系列;国民系列是指国家承认学历,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学信网),非国民教育系列指民办高等院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向学员颁发的证书,该证书除了不能参加国家的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外,享受国民教育同等待遇。 关于毕业证书的说明: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章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⑶颁发的大专、本科证书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发给学员受教育的凭证,是受国家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其证书性质与国家普通高校的“国民教育系列证书”相比有一定区别;即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等有特定要求必须使用“国民教育系列证书”的,此证书不能使用。但由于此大专、本科证书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依法颁发的,又与“国民教育系列证书”属同等学历,所以经多年来实践,从取得证书的学员来看,该证书是在求职、就业、晋升、提级、评定职称、各类职业资格初、中级考试及出国公证时的重要凭证。学员毕业后,同时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根据学员的要求,可向有关单位寄发学员档案。证书在校园网(学校的官方网站)进行电子注册,同时根据要求可以在民教网上查询,供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网上查询证书真伪。 哪些证书属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 (1)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民办高校)自主发证; (2)各级党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3)社会人员取得的军队院校毕业证书(无军人证、士兵证、复员证者); (4)高等院校所属的二级学院所发证书; (5)研究生课程班毕(结)业证书; (6)1993年—2001年间,非教育部(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或没有验印章的证书;(7)1994年—2000年非教育部(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其中2000年北京、天津、辽宁、湖北、重庆五省市试点由普通高等学校自行颁发毕业证书的除外。 什么是国民教育系列 是指纳入国家教育计划里的教育系列,其主管部门是国家教育部,其中高等教育系列是指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电大、夜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自考)、远程教育,国家承认其学历,同时也是获得国外承认学历的保障。 统招 统招就是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每年的6月初全中国的人都忙这个,相信都比较熟悉这个,更有人形容是“龙门”,其意思多少有点激化。估计是因为古有科举,才搞的现在的人对高考多少有点盲目重视了。我想说的是,现在国家有很多的教育形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没必要做高考的奴隶。或许,它也只是是个形式而已! 高等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自考制度创立于1981年。目前,自学考试已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军队系统和港、澳、台地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的高等教育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