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离子反应教案

一轮复习 离子反应教案
一轮复习 离子反应教案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

高考指挥棒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了解电解质的有关概念

1.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根据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可以判断是否为电解质。

(1)离子化合物在熔化状态时都能导电,因此都是电解质。有些离子化合物因难溶于水而使其水溶液难导电,如BaSO4、AgCl等。

(2)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电离的为电解质,相反为非电解质。如HCl、H2SO4、HNO3等,在液态时虽不导电,但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

(3)有些化合物如SO2、SO3、NH3、PCl3等,其水溶液也可导电,但它们却是非电解质,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并不能电离出离子,只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电解质而引起导电。

(4)氯水、铁、石墨等尽管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又不非电解质。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 ……………

强电解质强碱:NaOH、KOH、Ba(OH)2 ………………

大多数盐(含难溶盐):NaCl、CaSO4、KNO3、BaSO4、AgCl …………

弱酸:HF、HClO、H2SO3、H2CO3、H3PO4、CH3COOH、……

弱电解质弱碱:NH3·H2O、Cu(OH)2、Fe(OH)3、………………

少数盐:Pb(CH3COO)2…………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二、理解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1.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又叫离子互换反应,其反应条件是:产生深沉、产生气体或产生难电离的物质如:

BaSO4+H2SO4═BaSO4↓+2H2O

Na2CO3+2HCl═2NaCl+CO2↑+2H2O

NH4Cl+NaOH═NH3·H2O+NaCl

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因此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是朝着溶液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但有少数例外,如:

CaCO3+CO2+H2O═Ca(HCO3)2

此反应能够进行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难电离的H2CO3与CaCO3反应可生成更难电离的

3

HCO化合物。

(2)氧化还原反应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时进行反应的,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亦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2)单质、氧化物、气体在溶液中的反应一律写化学式;弱电解质如弱酸(HF、H2S、HClO、

H 2CO 3等)、弱碱(如NH 3·H 2O )和中强酸(如H 2SO 3、H 3PO 4)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O 3、BaSO 3、FeS 、PbS 、BaSO 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如NaHCO 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O H CO H HCO 223+↑=++-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里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 2SO 4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

↓=+-

+42242SO Ag SO Ag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时,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O 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O H CaCO OH Ca CO 23222+↓=++-+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 2CO 3溶液: Ca(OH)2+CO 32-═CaCO 3↓+2OH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如: ①少量烧碱滴入Ca(HCO 3)2溶液〔此时碳酸氢钙过量〕中,有:

O H CaCO OH HCO Ca 2332+↓=++--+

②少量Ca(HCO 3)2溶液滴入烧碱溶液〔此时氢氧化钠过量〕中,有:

O H CO CaCO OH HCO Ca 22333222++↓=++---+

3.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几个原则 ⑴必须满足三个守恒原则

①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②电荷守恒:方程式左右两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③电子守恒(价守恒):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

(2)正确把握与“量”有关的反应原则

①某物质若其阴、阳离子都参加了反应,且都反应完全,则方程式中,该物质阴、阳离子个数比应与化学式中组成一致,如Ba(OH)2与H 2SO 4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O H BaSO SO

H OH Ba

2424

2222+↓=+++-+

-+

注意:在+

H 、-

OH 、O H 2之前的化学计量数2是不可能省去。

②若反应物之间由于量比不同可发生反应时,必须结合量比书写。如Ca(OH)2与NaHCO 3反

应,有两种情况: 若Ca(OH)2过量: O H CaCO HCO OH Ca 2332+↓=++--+

若NaHCO 3过量: ---+

++↓=++232332222CO O H CaCO HCO OH Ca

(3)注意反应条件的原则

①溶液酸碱性条件:有些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存在形态不同,如反应产物有碳酸盐时,则-23

CO 与-

3HCO 取决于溶液碱性强弱,强碱溶液中写-

23CO ,弱碱溶液中(如CO 2过量时)写-

3HCO ②温度条件:NH 4Cl 与NaOH 溶液反应时,只有在浓溶液且加热条件下,才可写成NH 3↑,否则写成NH 3·H 2O

③浓度条件:如BaCl 2溶液与稀的NaHCO 3溶液不发生反应,而BaCl 2溶液与浓的NaHCO 3反应,生成BaCO 3↓,其离子方程式为:

↑++↓=+-+223322CO O H BaCO HCO Ba

④注意实验操作条件:如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若将少量的HCl 往多量Na 2CO 3溶液中滴加时:先发生:-+

-

=+323HCO H

CO ;后发生:O H CO HCO H 223+↑=+-+;若将

少量Na 2CO 3往多量HCl 中滴加时:O H CO H CO 22232+↑=++

-

(4)必须遵循依据客观实验事实的原则

只有电解质参加的且具备电离条件的反应,才可写出离子方程式。 三、掌握判断溶液中离子共存的规律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23CO 、-

23SO 、S 2-、-

3HCO 、-

3HSO 、-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

根与H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SO 42-、CO 32-等大量共存;Mg 2+、

Fe 2+、Ag +、Al 3+、Zn 2+、Cu 2+、Fe 3+等不能与OH -大量共存;Pb 2+与Cl -,Fe 2+与S 2-、Ca 2+与PO 43-、Ag +与I -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 -、CH 3COO -、PO 43-、HPO 42-、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CN -、C 17H 35COO -、

等与H +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 3-、

HPO 42-、HS -、H 2PO 4-、HSO 3-不能与OH -大量共存;NH 4+与OH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

2AlO 、S 2-、-

23CO 、C 6H 5O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 3+、Al 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

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

2AlO +3Al 3++6H 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 2-、HS -、SO 32-、

I -和Fe 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 4-、Cr 2O 7-、

-3NO 、-ClO 与S 2-、HS -、-23SO 、-3HSO 、-I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SO 32-和S 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

2S +-

23

SO

+6H +

=3S↓+3H 2O 反

应不能共在。H +与-

232O S 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Al 3+和-

3HCO 、-23CO 、-HS 、-

2S

、-2AlO 、-

ClO 等;Fe 3+与-

23CO 、-

3HCO 、

-2

AlO 、-

ClO 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 2+、Fe 3+与-

SCN 不能大量共存;Fe 3+与不能大量共存。

5. 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⑴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肯定无有色离子。如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红色)等都有颜色,若无色溶液则说明这些离子不存在。 ⑵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 -起反应的离子。 ⑶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 +起反应的离子

⑷与水反应的离子,如O 2-、N 3-、P 3-等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考点逐一突破

击破考点一: 离子是否共存问题

例1:(08江苏卷)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 +、-Cl 、-

24SO 、Fe 3+ 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 2+、Mg 2+、NO 3-、-

Cl C .c (H +)=10-12 mol·L -1的溶液:K +、Ba 2+、-Cl 、-

Br D .碳酸氢钠溶液:K +、-

24SO -、-

Cl 、H +

答案:C

击破考点二: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例2:(09宁夏卷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 2:HClO CaCO O H CO ClO Ca 223222+↓=+++-+

B.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 2:HClO CaSO O H SO ClO Ca

223222+↓=+++-+

C.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O H CaCO OH Ca HCO 2323+↓=++-+

-

D.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O H NO Fe NO H Fe 23322343+↑+=+++-++

击破考点三: 离子的检验与鉴别

例3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它试剂或试纸,仅利用溶液间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 )

A .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钡

B .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

C .盐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D .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离子反应第1课时教案

普通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 南宁市第三中学杨恒建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本节课介绍第一部分。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第十单元)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也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3、通过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特征得出酸、碱和盐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完整word版)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离子反应.doc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 专题:离子反应 考纲要求: (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 (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命题趋势 : (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碱)性、无色透明、pH=1 、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等。 (2) 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 H +或 OH -浓度为 1× 10-a mol/L 的溶液中,( a 可 以大于 7 或小于 7) ”等。 典型例题: [ 题型 1 ] 离子间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互换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例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 ( A ) K + HCO — CO 3 2 — Br — (B ) CO 2— HCO — OH — K + 3 3 3 ( C ) Fe 3+ Cu 2+ NO - SO 4 2- ( D ) H + Cl - Na + SO 2- 3 3 解析 :分析所给选项 B 中: HCO — + OH —= CO 2— +H O ;而 D 中:2H + + SO 2- = H 2 SO 3 3 2 3 3 [ 题型 2 ] 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离子间能够大量共存。 例 2、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BD ) (A )K + MnO 4 - Cl - SO 4 2- ( B ) Na + AlO 2- NO 3- CO 3 2- ( C ) Na + H + NO - SO 2- ( D ) Na + SO 2- S 2- Cl - 3 4 4 解析 :分析所给四个选项 A 中 MnO - 有颜色不合题意, C 中 H + 也不合题材意。 4 [ 题型 3 ] 在强酸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例 3、 (2003 年江苏高考题 )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10 -14 mol · L -1 ,满足此 C(OH )=1 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B ) (A) Al 3+ Na + NO 3 - Cl - (B)K + Na + Cl - NO 3 - (C)K + Na + Cl - AlO 2- (D)K + NH 4+ SO 4 2- NO 3- 解析 :由题意水的电离被抑制, 说明水溶液可能呈强酸性或强碱性。 A 项中 Al 3+ D 项中 NH 4 + 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C 项中 AlO - 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2 例 4、某无色透明溶液 , 跟金属铝反应放出 H 2 ,试判断下列离子 :Mg 2+ 、 Cu 2+ 、 Ba 2+ 、 H + 、 + 2- 、 SO 2- 、 HCO - - - ,何者能存在于此溶液中 ? Ag 、 SO 、OH 、NO 4 3 3 3 (1) 当生成 Al 3+ 时 , 可能存在 __________; (2) 当生成 AlO 2- 时 , 可能存在 __________。 + ,二必有 SO 2- 2+ - ); 解析 :( 1)说明溶液呈酸性: 一则有 H ,三可能有 Mg (注意无 NO 4 3 ( 2)说明溶液呈碱性:一则有 - 2+ NO - 。 OH ,二必有 Ba ,三可能有 3 解题回顾: 一是审题中注意溶液是无色的,二是注意 H +、 NO - 与 Al 作用不产生 H 。 3 2 [ 题型 4 ] :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反应》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离子反应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巩固练习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 化钾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 固体氧化钾 C. 盐酸 D. 熔融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 铝 B. 食盐 C. 硫酸 D. 蔗糖 4.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KOH B. KNO3 C. NH4HCO3 D. 酒精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是( ) A. HCl B. NaOH C. Na2CO3 D. 蔗糖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2SO4=2H++SO42- B.NH4NO3=NH4++NO3- C.Na2CO3=Na2++CO32- D. Ba(OH)2=Ba2++2OH- 7.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a(OH)2=Ca2++2(OH-) B. FeCl3=Fe2++3Cl- B.H2SO4=H2++SO42- D. Al2(SO4)3=2Al3++3SO42-

高三化学一轮《离子反应》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一轮《离子反应》复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实质,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够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判断正误; 3.能够利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决离子共存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离子反应的复习,提升归纳、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化学的兴趣,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 知识回顾 1.什么是离子反应?它的实质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可以分为几类?具体有哪些? 3.按条件写出一下离子反应方程式。 ①B a(OH)2与CuSO4反应②氯化铝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 ③氢氧化钠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④少量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4.请问下列离子是否可以共存?为什么? ①Ag+、K+、NO3-、Cl- ②K+、Al3+、CO32-、Cl- ③K+、Na+、HCO3-、OH- ④H+、Fe 2+、SO42-、NO- 例题精析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书写】 例题1、(2003理综-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铝片跟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3OH-=Al(OH)3↓ B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C 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 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例题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唯一正确的是( )。 A.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H+ + SO42-+Ba2++OH—=BaSO4↓+H2O B.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NH3·H2O+SO2=NH4++HSO3- C.氯气通入冷水中Cl2+ H2O=Cl-+ClO-+2H+- D.碳酸氢镁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Mg2++2HCO3-+2OH-== MgCO3+2H2O+ CO32- E.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Al3+3HCO3-Al(OH)3 ↓+CO2 ↑。 【常见错误】①违背客观事实;②化学符号书写错误;③原子或电荷或得失电子不守恒;④化学计量数错误;⑤以偏概全,漏写某些离子反应;⑥用错“=”、“”、“↑”、“↓”等符号。 ⑦忽视题设条件,如反应物的量是少量、过量。 【方法总结】尊重事实写式子,能否拆开看形式,各种守恒要注意,量多量少有差异。 【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问题】 例题3、(2004全国理综新课程卷6题)在PH=1含Ba2+离子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 [Al (OH)4]- B.HCO3- C.Cl- D.SO42- 【变式】题目条件改为:①“PH=13”,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哪些?答案为() ②水电离出的[H+]或[OH—]为1ⅹ10-9mol·L-1的含Ba2+离子的溶液中,答案为()。 例题4、下列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的是()A Na+ HCO3— OH— SO42- B NH4+ Cu2+ SO42-Cl- C I- NO3- SO42-H+ D K+ Al3+ CO32- Cl- E K+ NO3- SO42-Al3+ 【变式】题目条件改为:①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②有大量OH—存在的情况下,能够共存的是() 【离子共存中隐含条件】 ①溶液无色透明,则肯定没有有色离子;②溶液既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比如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H+)=10-12mol·L-1、向溶液中加入金属Al有氢气放出、能溶解氢氧化铝等;③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④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如弱酸根离子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酸式弱酸根阴离子既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方法总结】复分解常规特好记,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双水解,分析题时要牢记;附加条件勿忘记,无论明暗需提取。 巩固提升 1. (2005江苏卷第9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3—+Ca2+ +OH—== CaCO3↓+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 NH4+ + OH— H2O + 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 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 + 2H+ + 2NO3— == Cu2++ 2NO↑+ H2O 2.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液体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共存的是( ) A Na+NH4+NO3- CO32- B Na+Mg2+Br—HCO3- C Na+ K+ NO3- Cl- D K+ Al3+ Fe 2+ NO3— 3.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有NH4+、K+、Na+、Mg2+、Ba2+、Al3+、Fe3+、Cl-、I-、NO3-、CO32-、SO42-,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可排除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可排除的存在。 (3)另取部分溶液逐渐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和滴加完毕后,溶液均无沉淀产生,则可排除的存在。 (4)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证明的存在,又排除的存在。 (5)将(3)所得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该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课堂小结 本节核心知识点是离子共存和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案 (第三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案(第三课时) 一、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错误的指明原因。 ⑴铁和稀盐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2)铜和稀硫酸反应:Cu+2H+=Cu2++H2↑ (3)过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CO2+Ca2++2OH-=CaCO3↓+H2O (4)硫酸铜和氢氧化钡的反应:SO42-+Ba2+=BaSO4↓ (5)硫酸和氢氧化钡的反应:H++SO42-+OH-+Ba2+=BaSO4↓+ H2O ⑹CaCO3溶于盐酸溶液:CO32-+2H+=== H2O+CO2↑ (7)CaCO3溶于醋酸溶液:CaCO3+2H+===Ca2++H2O+CO2↑ (8)往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氨水:Mg2++2OH-=Mg(OH)2↓+2H2O (9)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2Na++CO2↑+H2O (10)Cu(OH)2和盐酸反应: OH-+H+=H2O (11)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 (12)澄清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13)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14)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Ag+Cu2+ (15)Fe3++Cu===Cu2++Fe2+ (16)Fe3++Fe = 2Fe2+ (17)Fe2++Cl2 = Fe3++ 2Cl- (18)钠溶于水:Na+H2O= Na++ OH- + H2↑ 小结: 二、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1.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HCO-3、SO2-4、Br-B.Cu2+、NO-3、Cl-、SO2-4 C.H+、Cl-、K+、CO2-3D.K+、Mg2+、SO2-4、OH- 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性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Fe3+、K+、Na+、SO2-4B.Na+、K+、CO2-3、Cl- C.Mg2+、Na+、Cl-、NO-3D.Ba2+、K+、HCO-3、SO2-4

(完整word版)离子反应教案完美版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考点要求: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今后命题的发展趋势是: (1) 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等; (2) 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 x 10-4mol ? L-1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必出的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点: (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 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点。 (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 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考题还会保留。 复习过程 2003年高考题示例:(学生先练,然后再归纳出本节复习的要求) 1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 ( H+) =1 x 10「14mol ?,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 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2003全国11题)() A . Al3+ Na+ NO 一3 C「 B . K+ Na+ C「N03「 C. K+ Na+ C「AIO2一 D. K+ NH+4SO42「NO3「 (有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题) 2.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003全国13题)()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一+SO2+H2O2HCO _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 +Al 3++H2 f (电荷不守恒)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 T +2OH 一(应分步水解)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一+2H + H2O+CO2f( MgCO3不可拆)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2003上海18题)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 + 2OH + 2『+ SO42宀BaSQ J+ 2H2O B NH4HCO3 溶液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NH4* + OH 一=NH 3 T + H2O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提交者:刘学涛 答题内容:授导型学习设计方案.doc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为了更好地美化PowerPoint,我们可以在PowerPoint里插入艺术字,使这篇演示文稿美观、别具一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边上机操作,边探讨交流、边活动边总结的方法,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设计思想 化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手段,以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或实验方法为目标的新理念,而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既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重要内容的复习,又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1、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要求在新教材中删去了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有关概念及应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离子方程式中弱酸的处理问题等等。 2、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自纠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乐于机械接受,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积极发挥,我采用实验、启发、讨论、对比、归纳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确实成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设计时遵循由感性→理性→实践的认识规律。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2、会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 2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能利用离子反应检验Cl-、SO 4 2-等常见离子。4、根据离子反应学会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CO 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探究、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反应和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带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和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是对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理解,根据课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第二节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课时:4课时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剖析内容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离子反应,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初中所学的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本节的核心内容是离子反应的书写和发生的条件。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 (3)会书写简单的电离方程式。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会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6)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 2、目标解析: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就是明白电解质的本质是什么,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指的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情况。 (3)会书写简单的电离方程式,先正确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具体的方法来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会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6)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就是指一些离子在一起会生产气体、沉淀或水而不能共存。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离子反应的书写,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首先对化学方程式的不熟悉,第二是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理解不彻底。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多练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四、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课件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幻灯机以及演示实验教学。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眼见为实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一、自学(8分钟) 【复习导入】问题1:你还记得初中时候学过导电实验吗? 问题2:如果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融化,它们能导电吗?问题3:为什么酸、碱、盐在水中能够导电? 二、新课学习(时间约20-30分钟左右) 问题一:什么叫做电离? 问题1:电离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入电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电离。 例1 NaCl能够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原因是产生了 【变式训练】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会导电,说明它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没有 【师生互动】老师讲解电离的概念和例题1,学生在了解电离的概念后,自己完成变式训练,并把店里的概念写在笔记本上 问题二:你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问题1. 电解质:在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问题 2.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等。 【设计意图】在电离的基础上,了解并且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离子反应教案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时,将曾经的“注重以化学知识获得为核心”这一教学思路,修改为“以学生认识素养发展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认知功能的实现。关注认识发展的教学也注重对具体性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最终目的是把具体知识作为载体和工具,来帮助学生化学认识的建构和形成。 在这一思路下,除了关注“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具体知识的落实,还要同样关注“离子反应”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从微粒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更加本质的认识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中学化学学习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题材,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别是水溶液中的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第1课时) 陈华权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 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 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二)强、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复习课教案

第二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常见题型: 一.电解质(概念,物质)判断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四、离子共存: 五、离子检验与推断 考点分析; 1.电解质 一.电解质 2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用“=”。 (2)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书写。常见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 2非电解质:在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常考蔗糖。乙醇)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书写方法 “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改”: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 一步):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四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 否相等。 2.溶解性口诀: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它们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亚汞银, 硫酸盐不溶钡钙铅; 硫化物还有钡镁溶, 碳硅磷盐大多是沉淀。 (碳酸盐、亚硫酸盐、硅酸盐、磷酸盐除钾钠铵盐溶于水外,其余难溶-为沉淀) 3. 离子反应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时进行反应的,凡非溶液中进行 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反应方程式,亦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 的反应,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NH4Cl 固体和Ca(OH)2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4.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①在生成物里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时,应写成离子的形式。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浊液或固态时,应写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 Ca(OH)2+CO32-═CaCO3↓+2OH- 5、与试剂用量有关的离子子反应: (1)碱溶液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Ca (OH )2溶液、Ba (OH )2溶液、KOH 溶液、NaOH 溶液等碱溶液与CO 2、SO 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时若酸性氧化物用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 Ca (OH )2溶液和CO 2反应时有: Ca 2++2OH -+CO 2=CaCO 3↓+H 2O(CO 2少量) CO 2+OH -=HCO 3-(CO 2足量) NaOH 溶液和SO 2反应时有: 2OH -+SO 2=SO 32-+H 2O(SO 2少量) OH -+SO 2=HSO 3-(SO 2足量) (2)与铝有关的离子反应: ⑴Al 3+ 和OH -的反应: Al 3++3OH -=Al (OH )3↓(OH -少量) Al 3++4OH -=AlO 2-+2H 2O (OH -足量) ⑵AlO 2- 和 H +反应: AlO 2-+ H ++H 2O=Al (OH )3↓ (H +少量) AlO 2-+ 4H + =Al 3++2H 2O (H +足量) ⑶KAl (SO 4)2和Ba (OH )2反应: 2Al 3++3SO 42-+3Ba 2++6OH -=3BaSO 4↓+2Al (OH )3↓[Ba (OH )2少量] Al 3++SO 42-+Ba 2++4OH -=BaSO 4↓+AlO 2-↓+2H 2O[Ba (OH )2足量] (3)碳酸盐溶液与H +的反应: Na 2CO 3溶液、K 2CO 3溶液与HCl 溶液、HNO 3溶液、NaHSO 4溶液反应或Ba (HCO 3)2溶液与NaHSO 4溶液反应时若试剂用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Ba (HCO 3)2溶液与NaHSO 4溶液反应时有: Ba 2++HCO 3-+H ++SO 42-= BaSO 4↓+CO 2↑+H 2O (NaHSO 4少量) Ba 2++2HCO 3-+2H ++SO 42-= BaSO 4↓+2CO 2↑+2H 2O (NaHSO 4足量) Na 2CO 3溶液与HCl 溶液时有: CO 32-+H +=HCO 3-+H 2O (HCl 少量) CO 32-+2H +=CO 2↑+H 2O (HCl 足量) (4)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能力强的优先被氧化。例如在FeBr 2 溶液中通入Cl 2时,因为Fe 2+的还原能力比Br - 强,当通入少量的Cl 2时反应为:Fe 2++Cl 2=Fe 3++2Cl -;当通入足量的Cl 2时反应为:2Fe 2++4Br -+3Cl 2=2Fe 3++6Cl -+4Br 2。 (5)多元弱酸或中强酸与碱溶液的反应: 多元弱酸或中强酸与碱溶液反应时当碱的用量不同时,酸中的H +被中和的程度不同而生成不同的盐。例如H 3PO 4溶液和NaOH 溶液反应时:(了解) 当H 3PO 4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反应为: H 3PO 4+OH -=H 2PO 4-+H 2O 当H 3PO 4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反应为: H 3PO 4+2OH -=HPO 42-+2H 2O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离子反应教案(高一化学)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 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定 义,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ionization )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3、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NaHSO4== Na++ H++SO42―NaHCO3== Na++ HCO3―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引言]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 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 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在化学反应 中我们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 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投影]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讲]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Flash演示: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石墨、铜、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图片或录像或电脑动画,从实体中抽象出概念。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 篇一:《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高xx级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第一课时)(李季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二.教学重点、 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三.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小结:化合物: 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讲课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化学组:刘永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初步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2、通过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 重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 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讲授 教具准备试剂: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苯酚溶液、饱和CH3COONa溶液、饱和Na2S溶液、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饱和NaOH溶液等 仪器:试管、滴管等 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行为体现教 学技能 学生的行为 兴趣实验魔术:“空试管”,使溶液变色实验 七个空试管,分别加入少量: 1、3%AgNO3溶液 2、5%KSCN溶液 3、饱和NaOH溶液 4、饱和CH3COONa溶液 5、饱和Na2S溶液 6、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 实验观 察分析 能力 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 神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