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满族风情

插画满族风情

满族

满族人口总数为1041.0585万人(2010年),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三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辛亥革命之后,清廷覆亡。 礼节礼仪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状,女人双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旁让路,等长辈过去,再上马赶路。远方亲友相见,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礼。“ 民族状况 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

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和北京、天津、成都、西安、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

首届草原风情文化节活动方案

2009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青白江分会场暨首届成都青白江草原风情文化节 活 动 方 案 2009年8月 1

前言 2009年10月1日,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华诞。欣逢盛世,九州同庆,青白江拿什么向祖国生日献礼?近年来,青白江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要求,提出“生态青白江现代产业城”的新战略, 坚持把“生态立区”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战略,用最短的时间摘掉了污染的帽子,走出了一条生态区建设的成功之路。 “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物流兴区、商贸活区”,青白江破解着生态环境建设的时代命题,青白江人这种前所未有的胆略和魄力正是最好的献礼。 活动背景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北麓乡村草场上的小草正在秋风的牵引下尽情地舞动着。国庆60周年大吉将至,北麓乡村俱乐部特献大礼,让您提前领略、目睹到广阔草原的美丽、模特的风采、篝火的神韵以及童年大幕电影的快乐;还能品尝到草原的美味四川的特色小吃以及烤全羊的风味。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餐饮、菜品,将成为此次活动最大的亮点。 在此盛邀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一起感受草原的风情文化,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青白江的生态文化。 活动目的 2

本次活动旨在突出青白江创新思维和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工作取得的具体成效,展示青白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树立青白江生态文化品牌,促进青白江乃至成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借助祥福毗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北麓乡村生态草场的独特魅力,把这次活动打造成青白江乃至成都的重要文化节日,充分展示青白江人民奋进、时尚、健康、活力的形象,使其成为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逐步把“生态青白江,现代产业城”的品牌推向省市及全国。特别是在庆祝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特别日子里面,俱乐部浓郁的生态气息,独特的文化氛围,为大众提供一个体验草原风情、了解民族文化的渠道,歌颂和弘扬和谐社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美丽乐章。 活动宗旨 本活动的宗旨是——全民休闲、共同娱乐!此次文化节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综合平台,让人们共同分享休闲娱乐生活的乐趣,充分展示青白江独特的生态魅力,提升青白江形象、美誉度、影响力。 活动主题 体验民族风情,弘扬民族文化,各民族美食汇川,百姓共享草原风情。 活动时间:2009年9月26日——10月10日(暂定) 活动地点:华绿农业生态园——北麓乡村俱乐部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四川省人民政府 3

满族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 题目:满族风俗文化 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其祖先早在四千年前就聚居在长白山上,辽阔的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间,是满族的故乡。目前,满族的后裔散居于全国各地,以辽宁省为最多,北京、吉林、黑龙江等省市也有分布。随着时代的发展

变化满族的风俗习惯传承至今,发展为多姿多彩的满族风情。 一、家庭、婚姻和丧葬 过去满族家庭妇女地位较高,主持家中内外事务,甚至下田犁田打耙,结伴赶场做生意,调解族中纠纷,告状打官司皆由妇女所为,有“妇女当家则家发,否则家败”之说,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现在大多数家庭由男人当家或夫妇共同商量主持家政,也有的由妇女掌管处理家庭内外重大事宜的。赘婿有财产继承权,但必随妻姓。 解放前,满族婚姻系一夫一妻制,不同辈分不婚,严格实行本民族内部通婚,婚姻由父母包办。男女长到十六七岁时,一般要订婚。过去结婚的程序很复杂,提亲时,媒人带上礼物去女方家,如女方家同意便会收下礼物同意订婚,随后男方家又携礼去认亲,先后去五次。满族结婚兴选“良辰吉日”。接娶之日,母亲和家人等内亲属都要唱送亲歌,意为让女儿到婆家后,要孝敬父母长辈等。拜堂时不许未婚姑娘在场。次日新娘在新郎姐、妹、嫂陪同下,拜访族人亲友,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门,且在娘家短住后再回到夫家长居。新中国成立后,满族和外族通婚已很普遍,并且摒弃了旧俗,婚事都简办了。 满族过去盛行木棺土葬。其丧葬习俗有二种。第一个习俗是“做嘎”。做嘎程序有五道:一是骑马转房;二是献酒,称“踩葫芦”,过去由彝族布摩进行;三是起经;四是打黄牛蒙鼓;五是跳竹竿。在起经、打黄牛蒙鼓、跳竹竿时,要念经文。丧事另一习俗是“陪嘎”。“陪嘎”对象往往是那些相互隔膜而又做得起嘎的人家。被选定的“陪嘎”户,近的可在家里进行,远的要在孝家附近另设“嘎房”,内置灵房、厨房

整理八上历史课本插图

八上历史课本插图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初级中学李超军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占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知道《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主要大众传媒。 2.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理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纵向联系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特点、影响,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五步教学法,优化课堂结构:①启动:创设情境,调动主体;②主动:自主学习,建构知识;③互动:合作探究,质疑解惑;④激动:拓展延伸,能力提升⑤能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2.充分利用PPT课件,扩充课堂容量,优化展示效果。 3.要点提炼法、列表归纳法、纵横联系法、比较、综合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2.体会近代社会社会变化的半殖民地特征,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辩证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PPT课件(体现五步教学法); 2.学生搜集有关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效资源。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 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特征 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特征的

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第二、民俗旅游资源的群体性。第三、民俗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第四、民俗旅游资源的神秘性。 近年来,民俗旅游资源已不再被一味的贬损为“落后”、“原始”、“迷信”、“蒙昧”,而是被认为是弘扬民族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总之,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非常复杂、内容十分丰富,其形成之多样、分布之广泛、潜力之深厚、历史之渊博以及在旅游业开发利用上的地位及作用如此之重要,使其成为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一类得天独厚的资源,对旅游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相对优势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有待列入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各地方政府公布的省级、地市级风景名胜区。在民俗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独特的相对优势,如果说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奇而绝取胜,那么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古而稀闻名。云南民族地区不仅有最古老的古人类遗址、古墓葬和众多的壁画石窟、寺院佛塔,而且还有各民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集会活动、民族歌舞、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对发展旅游业来说是一种优势,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源流,这种个性上的独特性必然构成总体上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云南广袤的少数民族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 孙枫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认识插图是运用插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运用插图是认识插图的归宿和深化,掌握识图方法是学习并运用插图内容的关键。掌握了读图方法等于掌握了学习运用插图教学的钥匙和路径,以至我们少走弯路,少花费时间和精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应如何合理运用历史插图、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合理运用插图使之成为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历史插图。下面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为例进行介绍。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视野已经能够关注到周围社区、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历史和国际的视野,而且他们有关注外部世界、积极参与周围世界变革的强烈愿望”,[24]这种愿望也就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兴趣的所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开头就照本宣科,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课上的导入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应该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教学中运用好书本上的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导课方法。 案例1:八年级上册《全面内战的爆发》 师:请学生看书中第113页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等合影”一图,这是毛泽东蒋介石唯一的正式合影,这两个的关系如何? 生:他们是阶级对立的人。 生:是敌人。 …… 师:大家说的都对,这两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原本是阶级对立,可以说是生死对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对立的人会在站在一起照相呢?这幅照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通过本节课的介绍去了解这一切。 通过一看一问一导,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的注意力、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作为初中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而最容易抓住学生兴趣关注点的莫过于游戏了。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西北民族大学 旅游资源鉴赏期末大作业 专业班级:08级环境工程2班学号:P081914375 姓名:马雪婷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摘要】文章从民俗风情旅游的基本定义及分类入手,并突出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重要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最后指出目前我国在开发民俗风情旅游时所存在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民俗风情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应予以大力扶持和发展。 【关键词】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旅游;民族信仰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旅游资源也不仅限于静态的地貌旅游资源,水色风景的观光等,动态旅游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民俗风情就是最具有活力的一旅游资源,她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丰富了我国的旅游活动,下面将浅谈一下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民俗风情旅游对旅游的作用及民俗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 民俗风情就是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在长期的生活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在所有旅游资源中,民俗风情是最具有活力的旅游资源,因为她鲜活,奇异,充满无穷魅力。 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因生活环境,发展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形成了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从文身,文面到耳环,项链;从茅草裙,遮羞布到比基尼,防弹衣;从手抓饭,牛血酒到三明治,蜗牛宴;从石穴,树巢到阁楼,别墅;从挥矛迎客,碰鼻致礼,挤眼示情到亲切握手,热情拥抱;从跳火接,晒佛节到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这些民俗风情全面地反映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体现一个民族的理想和感情,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真是表露。 民俗风情旅游的定义是指人们以观赏,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体验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以及暂时逗留所引起的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总和。 民俗旅游资源的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在这个条件下,形成了人种,民族,籍贯区别,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一般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可将其分为三个大类型: 1,物质民俗:包括服饰民俗、民居民俗、饮食民俗、民间传统特色产品等。 2,社会民俗:包括婚恋、嫁娶、岁时节会民俗等。 3,精神民俗:包括禁忌信仰民俗,娱乐民俗等。 二,民俗风情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自然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 1,广泛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广泛存在的。民俗广泛存在于某一地域范围或某一民族,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一切过程,广泛存在于任何季节和时间。民俗几乎无处不在,包罗万象的。处于不同的地域,演绎不同的民俗风情。如在美丽的苗乡,常常会碰到一队队青年男女聚集在山坳,路旁,村边对歌的快乐景象。一些地域性很强的生活习俗更让人感觉新鲜,有趣。例如新西兰人最流行的见面礼是“碰鼻礼”。 2,自然性:无论是服装,饮食,居民,交通用具,还是很会礼仪。节日节庆,宗教信仰活动,凡是能够成为旅游资源的民俗事项和载体,都是一个民族或地区人们生活的真是

文化活动方案4篇

文化活动方案4篇 活动主题:七彩校园,梦想之旅 活动理念:人人参与,把校园嘉年华办成全校师生的节日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校园嘉年华活动,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展示成果,凝聚人心,振奋精神 活动效果:白天分主题游览,尽情狂欢;晚上浪漫游园会,放松心情 活动时间:6月20日(周日)09:00—21:00 参与对象:全校师生、校友、社会友人、亲属等 游览线索: 美味情缘→七彩校园→无线探索→梦想之旅 游览路线: 美味情缘:西山一条街 七彩校园:电教馆——二馆——大工商店——基础部——电教馆 无限探索:电教馆——西便门

梦想之旅:西便门——音乐喷泉广场 游览项目:四大主题游览区、六大功能体验区 具体介绍: 四大主题游览区 【美味情缘】主题区 开放时间:10:00—18:00 游览地点:西山一条街 主要内容:特色食品摊位售卖、美食diy、厨艺大比拼、健康贴士、各国特色美食图片展等 要求:倡导“快乐学习,绿色生活”主题,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兼顾,美食品尝与动手制作兼备,除设置食品售卖项目外,加重互动参与比重,例如现场厨艺展示、成品义卖、自制冰淇淋、蛋糕等 【七彩校园】主题区 开放时间:09:00—18:00 游览地点:电教馆——二馆——大工商店——基础部——电教馆

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集中展示 要求: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设置互动、游戏等参与性高的项目 具体内容: 1、缤纷社团展示——星星之火 主要内容:缤纷社团展示 要求:结合社团特色,设置展示、游戏、表演、体验、学习等互动项目。 2、各地民俗展——五湖四海是一家 主要内容:展示各地方民俗文化,展示地方特色 要求:体现各地人才汇聚大工,倡导融合、包容、民族团结,现场设置表演、展示区,表现各民族服装、食品、娱乐等差异特色,充分展示民族文化。 3、校园文化成果展——七彩校园 主要内容:展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要求: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建设精品工程,通过展览、留影、互动等形式展现我校特色校园文化。

满族风情

满族风情 满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其先世曾以传奇般的弓穹骑猎,开拓并繁衍于广阔丰饶的白山黑水地带,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满族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它蕴藏着满族共同的心理感情,表现着满族人民共同的风尚、志趣意识和性格;体现了满族剽勇、骁悍的特点。 柳琴组曲《满族风情》,选取四个最具典型的满族风俗场景,表现了满族人欢度节日的喜庆场面,以及对图腾的崇拜,对孩子的深情和宗教活动(萨满教)的虔诚与神秘。 (一)《上元夜》:快板 史书载:“正月上半月的夜晚,好事者辄扮秧歌,燃冰灯,放花爆阵、高跷秧歌、旱船竹马,诸杂剧”表现了满族人欢庆节日的热烈场面。 在很久前,满族每逢上元夜或遇有喜庆之日,便官兵一致,军民一体,同行歌舞,“舞毕而歌,歌毕再舞,达旦而已。”此种娱乐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一队秧歌少则几十人,多则超百人,参与者多,观看者众。 1、曲式特点 2、节奏特点 乐曲是4/4拍子,中速。 3、旋律特点 屋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屋内炉火正红、春意盎然,年轻的母亲将小宝宝轻轻放入“睡摇车”内,然后在热乎乎的炕上盘腿而坐,一边悠闲地做着针线活,缝补衣服,纳鞋底子,纺线绣花,一边时而用手轻轻地悠荡着“睡摇车”。为了让小宝宝尽快进入甜美的梦乡,母亲还要轻声地哼唱着“摇篮曲”给小宝宝催眠呢: 悠悠喳,巴不喳,小阿哥,睡觉吧。 悠悠喳,巴不喳,悠悠宝宝睡觉啦。 宝宝睡,盖花被,盖上花被早早睡。 ……

母亲那轻柔的催眠曲不仅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更含有对孩子未来的希望,希望小宝宝长大成人后为国家建功立业: 悠悠喳,巴不喳,悠悠宝宝睡觉啦。 领银喳,上档子,上了档子吊膀子。 吊膀子,拉硬弓,要拉硬弓得长大。 长大了,骑大马,随你阿玛出兵啦。 骑大马,挎大刀,拉弓射箭武艺高。 大红顶子亮喳喳,挣下功劳是你的。 …… 母亲那轻柔的歌声不充满了对孩子浓浓的爱,更含有对孩子未来的希望,摇着熟睡的孩子以满族民谣《摇篮曲》 刘锡津选取 以及对对孩子的深情和 艺术只有通过由时代发展变化形成的形式承载了时代赋予的内容时,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不可忽视历史插图的作用

不可忽视历史插图的作用 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历史插图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导作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把抽象、空洞的材料具体形象化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易掌握、印象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历史插图积累起来的一些认识方法,以供参考。 特点辨别。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一些历史插图,根据课文的要求,重点是在掌握其特点。比如,“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插图,一要确定与其对比物;二要探明差异;三要找到特点形成的原因或者经过,四要判定其所具有的意义。现以”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为例予以说明。①二者区别:北京人的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山顶洞人从前额、鼻子、嘴巴各方面来看,与现代人差别不大;②说明形成过程: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距今遥远,所以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距今一万八千年,离今稍近,所以与现代人有着相近的地方;③参看图下的不字内容;④判定意义: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仅从面貌上看,已显示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 分析结构。根据课文的要求,有一些历史插图,则应通过结构的分析,来弄清其功能或用途。如:“四羊方尊”、“翻车”、“隋赵州桥”等。认识这类插图,分析结构是其中心,分析时应说清:①插图可分哪几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③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说明什么问题。现以“隋赵州桥”为例分析一下。①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不拱组成;②平时低水量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③它们隋炀帝时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并建筑的;④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⑤赵州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拓展介绍。历史课本的许多文物插图,仅从画面观察是无法达到课文记述要求的,这就需要扩展介绍一些有关知识,增强观察的深刻性、理解性。如:“崇圣寺三塔”、“印度佛塔”、“龟船”等可作代表。在认识这类插图时,要围绕画面的内容,说明其出其不意的背景、产生的经过、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等。现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说明:①随着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东京的建筑已不再是唐都长安那种封闭式坊里制的格局,而变成开放式的大街小巷的格局,商业区分布到全城各个角落;②张择端的画卷,描绘了都城汴河两岸的风光;③全画总长5米多,共绘人物550多个,牛马驴骡等牲畜56匹,车辆约20辆,大小船只20余艘,还有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④课本插图仅选了“十字街头”部分,反映了当时东京城的繁华景象,表现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人物形象描绘。历史人物插图是历史课本中较多的一种。对于课本记述的重

中国民俗与旅游.

简述饮食文化和旅游的关系?答:饮食文化对旅游的影响1)饮食是旅游活动“六大要素”之首,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饮食文化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对饮食文化的影响1)旅游促进了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饮食文化的发展。 传统服饰的三要素是什么?答:中国传统服饰的三要素是指服饰的式样、图案和色彩。中国传统服饰的式样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中国的传统服饰都具有装饰纹样,一般采用最多的往往是动物、植物纹样,各朝代的主导纹样亦不相同,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象、规范和写实几个阶段。中国传统服饰讲究色彩。这种以色彩来严格划分等级构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大特征。 简述主要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答: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论述民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 答: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影响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民俗文化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影响 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 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 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 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旗袍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中华民放牧传统艺术、为国际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妇女代表服装。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到了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30年代——黄金时代(i)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40年代——黄金时代(ii)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80年代后辉煌难再。 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美的服装,用最中国的布料,丝绸、锦缎,做成最中国的服装———旗袍,穿在发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国女子身上,那种东方的美、东方的神韵,令人叹为观止。旗袍已超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服装而成为一种象征,成为经典。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这种由旗袍内

彝族民俗文化展策划书

彝族民俗文化展策划书 前言: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与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皆源于古彝族。彝族人世世代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江川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久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了弘扬彝族文化,再现伟大的彝族风情,谱写彝族人的热情,2013级彝语班联合2014级彝语班将在十一月举办“彝族民俗文化展”。 这个十一月,请您关注热情似火的彝族风情, 这个十一月,请您支持我们学生自己的展会; 这个十一月,请您光临延续千年的彝族民俗; 这个十一月,请您欣赏令人震撼的古朴纯美; 这个十一月,请您感受内蕴深厚的彝族文化,莘莘学子的一份激情… 一、展会名称:彝族民俗文化展 二、展会主题:彝族风情

三、展会标志:三弦 四、展会时间:待定 五、展会地点:待定 六、主办单位:XXXXX 承办单位:XXXXXXX 七、展品范围:1.饮食文化 2.服饰文化 3.民俗风情 4.建筑文化 5.民俗工艺品 展会形式则以:PPT图片+文字说明及现场实物展示为主 八、办展目的:通过模拟整个专业展会的全部运作过程,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校园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作能力,培养适应当今社会会展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同时弘扬彝族文化,彰显彝族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促进彝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九、展会特点:学生自办的展览,专业强,可参与度高,展品独特,影 响范围广。 十、展会性质:民俗文化的传承、传播和交流。 十一、展会进程: 1.宣传阶段:口口相传,吸引观众。 2.筹备阶段:确立展会各项负责人员,制作相关的PPT,收集 相关展品。 3.实施阶段:由主讲人由PPT讲解+实物展示。 4.总结阶段:负责人聚在一起讨论展会的得失和需要改进的 地方。 十二、展会时间安排及工作部署:待定。 十三、展会筹备委员会工作安排。 流

青山沟大型满族风情歌舞《八旗山水谣》震撼启幕

青山沟大型满族风情歌舞《八旗山水谣》震撼启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是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5月26日晚19时,我省首个重量级满族文化旅游品牌,中国东北景区首台大型满族歌舞《八旗山水谣》,在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华满族风情园启幕开演。它的问世,是我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转折点,也将成为拉动丹东及至辽宁旅游的又一引擎。 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青山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其幽峻变幻的山势、明丽旖旎的江色、善良朴厚的民风、相承不绝的满俗,总体集合了形态完整、浑然天成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赢得了中外游客的交相赞誉,每年游览人数达几十万。2012年5月,值青山沟旅游开发25周年之际,由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中华满族风情园共同斥资3000万元,历两年精心策划,集合了国内一流编导、作家、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师,倾情打造了一台大型满族风情歌舞表演《八旗山水谣》,即将上演,值得期待!该演出以全方位的艺术形式涵盖了多种特点: ●风情万种——《八旗山水谣》的舞蹈体现了原生态和现代性的完美结合,形体语汇丰盈,内容诠释新奇,提纯了满族古老的历史、文化、军事及民俗的代表性演绎,全剧节奏讲究,衔接圆融,高潮迭起,华彩不断,具有婉约、奇崛、清新、震撼之美,是一幅不可多赏的溯源民族之根和民族之魂的活动版画卷。

●风采独具——《八旗山水谣》的音乐制作体现了在满族漫长的音乐长河中披沙沥金、含英咀华的特点,优美大气,荡气回肠,整台演出融满族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宫廷音乐、萨满祭祀音乐和民歌音乐于一体,其旋律设计、音程效果、调式变化等等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让人耳为之新,历久难忘。 ●风格高端——《八旗山水谣》的演员服装设计既体现了尊重历史的古朴,又照应了现代的流行审美特质,或灵秀简约,或华美堂皇,配以前卫的灯光和一流的舞美效果,让人美不胜收;更为难得的是,专为《八旗山水谣》演出而新建和投入使用的满族风情大剧院,占地3500平方米,内设1000只斜坡式观众座椅,环绕拱卫着集升降、推移、吊挂、水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舞台,形成最佳视距和观演效果,置身其中,直让人产生“今夕是何夕,得见此良戏”之独特感受。 ●风尚普及——两千三百年前,庄子道:“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当代社会,人们欣赏、参与和娱乐于某一事物,已经成为“学”的化身,在本质上拓展人的精神及生命历程。同样是两千三百年前,孟子感慨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八旗山水谣》在数目繁多的民族风情歌舞中,可谓江入荒流,独树一帜。朋友,当你疲惫孤独的时候,请记得青山沟;当你欣逢快乐的时候,也请记得青山沟。《八旗山水谣》邀请你来!它提供给人们的,必将是听觉的黄钟,视觉的石光,身体的憩园,心灵的牧场!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历史插图全资料

1839年林则徐 关天培 虎门抗英 洋枪队首领华尔 左宗棠 收复新疆 虎门销烟(P2) 战死炮台(P4) 镇压太平军(P9) (P13) 邓世昌 (P16) 瓦德西 (21) 日意格(29) 光绪帝(34) 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统帅 福州船政局 戊戌变法皇帝 康有为(公车上书) 梁启超(公车上书) 谭嗣同 孙中山(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P32) 戊戌变法(P32) (戊戌六君子)(P32) 武昌起义(P38)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P38) 陈独秀(P41) 李大钊(P41) 三民主义(P36)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敬告青年》 〈孔子与宪法〉

胡适(P41)鲁迅(P41)毛泽东(P48)董必武(48) 《文学改良刍论》《狂人日记》一大代表一大代表 李达(48)周恩来(P50)彭德怀(P80)张謇(P100) 一大代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百团大战“实业救国”大生纱厂 詹天佑(P112)侯德榜(P113)魏源(P114)严复(P114)京张铁路“人”字型《制碱》“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 鲁迅(P118)徐悲鸿(P118)冼星海(P119)聂耳(P119) 《狂人日记》《孔乙已》《愚公移山》《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火烧圆明园(P7)左宗棠(P12)1901年《辛丑条约》(P22) 1860年英法联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江南制造总局(P28)张之洞(P29)京师同文馆(P29) 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铁厂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 公车上书(1895年)(P32)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P40)“一大”嘉兴南湖游船(P48)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它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黄埔军校(1924年)(P50)北伐军出征前誓师大会(P51)南昌起义(1927.8.1)(P54) 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红军飞夺泸定桥(P61)西安事变(1936.12.12)(P72)卢沟桥事变(1937.7.7)(P7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9军佟麟阁、132师赵登禹) 张学良、杨虎城 南京大屠杀(1937.12)(P77)彭德怀百团大战(80)1945.8.15日本投降(P83)“紫金山下”杀人比赛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满族民俗论文民俗旅游的开发论文:论满族民俗旅游的开发

满族民俗论文民俗旅游的开发论文:论满族民俗旅游的开发[摘要]满族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旅游者的青睐。但随着满族民俗旅游的开发,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文章对满族民俗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其合理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满族民俗旅游开发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辽宁省最多。辽宁有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六个自治县,累计满族人口为495万。虽然满族的历史只有400多年,然而满族先世的历史却源远流长。满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托“白山黑水”的独特地理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满族民俗。 一、满族民俗的地缘文化背景 满族文化遗产遍及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而主要聚集在辽宁、北京、河北等地区。遗产类型上十分丰富,国家将遗产分为15大类型,满族文化遗产就涵盖其中的14种,且主要以古建筑和民俗类为主。满族人生活所依托的地理气候条件锻造了满族人坦直、爽朗、刚健、强悍、聚合、海容、乐迁的民风,重义、进取的性情和恢宏气度。在其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在与其他民族特别 是汉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中,极大地展现了满族文化博大的开放、包容的特色,形成了具有北方民族色彩的地域文化和满族自己的民族文化———满文化。这些民族文化质

实贞刚,注重实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体现出了满族的气质和心理,反映了满族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会使旅游者感到无比新奇。 二、满族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 1.物质民俗 由于自然环境和食品自身的特质,满族人主食喜食粟米和粘食。副食喜食猪肉和酸菜。典型饮食有萨其玛,酸汤子,白肉血肠,火锅等。满族的住房因特点是“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 2.精神民俗 满族的精神民俗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两方面。满族人主要信奉萨满教和藏传佛教。满族的祭祀主要由堂子祭和家祭。 3.社会习俗 满族传统礼俗中以“尊老敬上”为中心内容。八旗子弟路遇老者必鞠躬垂手而问“赛音”(满语的“好”之意)。平日里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满族的婚礼习俗共有四个基本环节:相看、合婚、放定和婚礼。满族的生育习俗有萨满求子、生儿与育儿习俗等。 三、满族民俗旅游的开发策略 1.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性扶持 民风民俗的商品化、社会道德风尚的退化、社会价值观

民族风情文化节活动策划书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423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search, Through The Assumption And Concep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We Can Form An Effective Plan, And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Resources And Other Stag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Plan, So As T o Form Methods And Experience T o Guide The Future Of Similar Matte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风情文化节活动策划书通用范本

民族风情文化节活动策划书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方案文件可用于前期的研究中,通过对落实计划的设想和构思,形成有效的方案,并对拟建方案所取得的资源等阶段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方法经验来指导未来同类事项的进行。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一、活动前言 为了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传播民族知识,民族部特此举办本次的“民族风情文化节”,让大家了解各民族文化知识,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同学们对各民族的文化的认识,让各民族文化在西大绽放。 二、活动口号 1. 西大情,民族风,民族部因你而精彩 2. 年轻活力民族风 三、活动对象 西北大学南校区全体同学 四、活动时间

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风情游商业化运作的研究

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风情游商业化运作的研究 在我国东北有一个古老的民族-满族,它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遗产,凝聚了丰富的满族人民的精神,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等价值,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吉林市乌拉街是其鲜明的代表,现本文就乌拉街满族风情游的商业化运作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保护和弘扬乌拉文化,促进吉林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风情概况 (一)吉林省乌拉街镇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是人们利用自然界材料创造之后随着历史留 下来的物质环境。 满族的乌拉街镇曾有“四祠”、“八庙”、“八大胡同”“四府”、“古街”等古建筑,但现在仍然现存的只有魁府、后府、萨府、清真寺和百花点将台等旧址。人工环境存在的景区有限,在此方面的旅游商业投入应当适当减少。乌拉镇现在存在的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乌拉街 镇的历史变迁,明清时代遗留的历史建筑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具有很高的研究性和观赏性。 (二)吉林的乌拉街镇人文环境 1、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精神层面的物质存在,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体现。乌拉街镇的满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既有泥墙火炕的满族原始民居、又有水团子、粘豆包等满族传统美食,这些都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旅游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欣赏满族的大秧歌、东北二人转,还可以看到萨满“腰铃”舞等节奏鲜明的舞蹈。以上这些民俗文化来源于人们的不同需要,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演变成为满族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世代代影响着满族同胞。 2、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拉街镇是满族祖先乌拉部的重要聚居区,清十二代皇帝大多在这里留下过足迹,皇室八旗及乌拉部族在此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乌拉满族萨满音乐、乌拉满族秧歌、乌拉满族猎鹰习俗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虽然有的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不再存在,但是其中的萨满文化已经为世界人熟知,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 3、满族文化的继续 满族的祖先起源于白山黑水,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就住在这里,一直以来乌拉街镇都是满族人民聚居的地方。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出现了很多骚客名人,丰富的人文资源构成了乌拉街独特的名镇特色。乌拉街镇不但记录了中国东北少数民族的发展史,也是满族人民的文明史。 4、节日种类繁多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上插图图片

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达·芬奇自画像但丁幻游地狱(《神曲》插图)蒙娜丽莎世界上最早的地球仪 哥伦布哥伦布的旗舰新航路和开辟印第安人的酋长 英国的新生 战斗中的新模范军在“圈地运动”中流离失所的农民处决查理一世克伦威尔驱散议会 英国议会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国王威廉与女王玛丽 美国的独立 自由女神像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签署《独立宣言》制宪会议通过美国宪法华盛顿像 华盛顿偷渡特拉华河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 法国大革命 巴黎国民自卫军法国三级会议攻克巴士底狱通过《人权宣言》人权宣言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罗伯斯庇尔青年将军拿破仑像拿破仑加冕礼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英国殖民者及其印度仆人带枷的黑人被赶往运奴船被白人役使的黑人英荷争霸海伺候英国小姑娘的印度仆人

买卖役使印第安人 身着戎装的玻利瓦尔 反英斗争中的印度军 章西女王 运往美洲的黑奴 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使用新机器的纺纱车间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密西西比河中的轮船 史蒂芬孙像 早期的蒸汽机车 早期的活塞机 电灯照耀下的柏林街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 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 在实验室里的法拉第 马可尼像 无线电穿越大西洋实验 坐在汽车上的福特 在飞机上操作的威尔伯·莱特 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发明示意图 实验室里的爱迪生 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 美国南北战争 内战中的北方联军战士 美国领土的扩张 印第安人西迁的血泪之路 美国南方的黑奴交易 林肯在演讲会上 林肯向阁僚宣读解放黑奴宣言 葛底斯堡之役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19世纪的莫斯科 地主监督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像 解放了的农奴 新都圣彼得堡 日本明治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