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齿轮有效硬化层深度的确定和齿轮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渗碳齿轮有效硬化层深度的确定和齿轮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渗碳齿轮有效硬化层深度的确定和齿轮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渗碳层深度

渗碳层深度 渗碳层深度(Carburized case depth)就是由渗碳工件表面向内至碳含量为规定值处(一般为0。4%C)得垂直距离。渗碳层(Carburized case)就是指渗碳工件含碳量高于原材料得表层。某渗碳层深度得测量有维氏硬度法、断口法与金相法、维氏硬度法直接反映了零件得力学性能(硬度),就是国家标准指定得唯一仲裁方法,但因操作复杂效率低而较少被采用,生产中一般用断口法与金相法。断口法常用于零件炉前检查,便于控制零件出炉时间;金相法则就是渗碳后对零件进行相应热处理,通过分析热处理后得组织来判定渗碳层得深度,就是生产中常用得测试零件渗碳层深度得方法。 中文名 渗碳层深度 外文名 Carburizedcase depth 学科 冶金工程 领域 冶炼 释义 渗碳工件表面向内至碳含量得距离 应用 18Cr2Ni4WA钢 目录

2. ?维氏硬度测定法简介 3. 4总结 简介 编辑 低碳钢与合金钢渗碳时得主要区别在于低碳钢比合金钢渗层中得碳浓度要低,其组织与硬度略有不同,但对渗碳层深度测量无影响、由于渗碳层具有变化得碳浓度,其由表及里逐渐减小,退火状态得渗碳层由表及里由以下三个区域组成: ①过共析层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②共析层组织为珠光体; ③亚共析渗碳层过渡层,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逐渐减少,铁素体逐渐增加,直 到心部原始组织(珠光体+铁素体),渗碳缓冷试样渗碳层界限为出现铁素体组织,较容易区分。 飞机防扭臂销棒材料为18Cr2Ni4WA钢,要求在外径φ38、5mm得两端各40mm内渗碳,渗碳层深度为1.0~1、4mm、采用气体渗碳法对该零件进行渗碳,对渗碳后过程试样水淬打断,测定渗碳深度为1。2mm,深度符合要求,零件及随炉试样出炉。 随炉试样经正火后测定渗碳层深度为0.9mm,渗碳层深度不符合要求,零件判定为不合格。为此,针对炉前测定合格、随炉试样正火后检测为不合格,且两者测定深度相差0、3mm得情况,开展了渗碳后热处理工艺、组织与深度测试得分析与探讨[1]。 渗碳后热处理工艺与组织 编辑 渗碳后淬火及组织 渗碳过程试样φ8mm×100mm随零件经920±10℃渗碳约615min后出炉水淬打断,表面渗碳层组织为粗针状马氏体加较多得残余奥氏体与少量碳化物,而心部组织为低碳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由于淬火温度高,心部几乎没有析出铁素体。 在10~40倍得读数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断面,外层(渗碳层)就是银亮且带闪光点得一圈,内层(心部组织)为均匀得浅灰色,两者界限分明、但此法易将亚共析过渡层与心部组织交接处混为一体,造成对渗碳深度过深得误判。 渗碳后退火及组织 随炉金相试样Φ38mm×40mm经850±10℃加热并保温50~55min,随炉冷却到400℃后出炉,从表面到心部均可得到马氏体,在高碳区与基体交界处经常有针状贝氏体析出,但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界限往往不甚清晰。 渗碳后正火及组织 18Cr2Ni4WA钢试样渗碳后出炉空冷得淬透直径达Φ75mm,从表面到心部均为马氏体。其表层为高碳马氏体,心部为低碳马氏体,在高碳区与基体交界处经常有针状贝氏体

机械设计习题齿轮

一、选择题 1、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C_。 A、齿面胶合 B、齿面疲劳点蚀 C、齿面磨损或轮齿疲劳折断 D、轮齿塑性变形 2、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_A_。 A、齿面胶合 B、齿面疲劳点蚀 C、齿面磨损 D、轮齿疲劳折断 3、45号钢齿轮,经调质处理后其硬度值约为_B_。 A、HRC=45~50 B、HBS=220~270 C、HBS=160~180 D、HBS=320~350 4、齿面硬度为56~62HRC的合金钢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为_C_。 A、齿坏加工、淬火、磨齿、滚齿 B、齿坏加工、淬火、滚齿、磨齿 C、齿坏加工、滚齿、渗碳淬火、磨齿 D、齿坏加工、滚齿、磨齿、淬火 5、齿轮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则齿轮材料只可能是_D_。 A、45号钢 B、ZG340~640 C、20Cr D、20CrMnTi 6、齿轮传动中齿面的非扩展性点蚀一般出现在_A_。 A、跑合阶段 B、稳定性磨损阶段 C、剧烈磨损阶段 D、齿面磨料磨损阶段 7、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_D_。 A、按接触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弯曲强度 B、按弯曲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接触强度 C、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D、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8、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知z1=18,a2=72,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_A_。 A、sF1>sF2 B、sF1

渗碳层深度

渗碳层深度 渗碳层深度(Carburized casedepth)就是由渗碳工件表面向内至碳含量为规定值处(一般为0、4%C)得垂直距离。渗碳层(Carburizedcase)就是指渗碳工件含碳量高于原材料得表层。某渗碳层深度得测量有维氏硬度法、断口法与金相法.维氏硬度法直接反映了零件得力学性能(硬度),就是国家标准指定得唯一仲裁方法,但因操作复杂效率低而较少被采用,生产中一般用断口法与金相法。断口法常用于零件炉前检查,便于控制零件出炉时间;金相法则就是渗碳后对零件进行相应热处理,通过分析热处理后得组织来判定渗碳层得深度,就是生产中常用得测试零件渗碳层深度得方法。 中文名 渗碳层深度 外文名 Carburized case depth 学科 冶金工程 领域 冶炼 释义 渗碳工件表面向内至碳含量得距离 应用 18Cr2Ni4WA钢 目录

2. ?维氏硬度测定法简介 3. 4总结 简介 编辑 低碳钢与合金钢渗碳时得主要区别在于低碳钢比合金钢渗层中得碳浓度要低,其组织与硬度略有不同,但对渗碳层深度测量无影响。由于渗碳层具有变化得碳浓度,其由表及里逐渐减小,退火状态得渗碳层由表及里由以下三个区域组成: ①过共析层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②共析层组织为珠光体; ③亚共析渗碳层过渡层,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逐渐减少,铁素体逐渐增加,直 到心部原始组织(珠光体+铁素体),渗碳缓冷试样渗碳层界限为出现铁素体组织,较容易区分. 飞机防扭臂销棒材料为18Cr2Ni4WA钢,要求在外径φ38、5mm得两端各40mm内渗碳,渗碳层深度为1、0~1、4mm。采用气体渗碳法对该零件进行渗碳,对渗碳后过程试样水淬打断,测定渗碳深度为1、2mm,深度符合要求,零件及随炉试样出炉。 随炉试样经正火后测定渗碳层深度为0、9mm,渗碳层深度不符合要求,零件判定为不合格。为此,针对炉前测定合格、随炉试样正火后检测为不合格,且两者测定深度相差0、3mm得情况,开展了渗碳后热处理工艺、组织与深度测试得分析与探讨[1]。 渗碳后热处理工艺与组织 编辑 渗碳后淬火及组织 渗碳过程试样φ8mm×100mm随零件经920±10℃渗碳约615min后出炉水淬打断,表面渗碳层组织为粗针状马氏体加较多得残余奥氏体与少量碳化物,而心部组织为低碳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由于淬火温度高,心部几乎没有析出铁素体。 在10~40倍得读数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断面,外层(渗碳层)就是银亮且带闪光点得一圈,内层(心部组织)为均匀得浅灰色,两者界限分明。但此法易将亚共析过渡层与心部组织交接处混为一体,造成对渗碳深度过深得误判。 渗碳后退火及组织 随炉金相试样Φ38mm×40mm经850±10℃加热并保温50~55min,随炉冷却到400℃后出炉,从表面到心部均可得到马氏体,在高碳区与基体交界处经常有针状贝氏体析出,但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界限往往不甚清晰. 渗碳后正火及组织 18Cr2Ni4WA钢试样渗碳后出炉空冷得淬透直径达Φ75mm,从表面到心部均为马氏体。其表层为高碳马氏体,心部为低碳马氏体,在高碳区与基体交界处经常有针状贝氏体析出,故渗碳深度得测定一般就是从表面直到贝氏体结束处,但在金相显微镜下其界限仍然模糊。

钢的渗碳硬化深度的检测方法

钢的渗碳硬化深度的检测方法 1.适用范围此规格规定了钢的渗碳淬火或碳氮共渗淬火时的硬化层深度(以下,称硬化 层)的检测方法。 备注:1 此规格出自以下规格 JIS B 0601 表面粗糙度—定义及表示 JIS G 0201 钢铁用语(热处理) JIS G 0202 钢铁用语(试验) JIS Z 2244 维氏硬度检测方法 JIS Z 2244 洛氏硬度检测方法 2 与此规格相对应的国际规格如下所示。 ISO 2639: 1982 Steel-Deter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effective depth of carburized and hardness case 3 附表是有效硬化层深度的辅助检测方法。 2.用语的定义此规格使用的主要用语的定义,除出自JIS G 0201 及JIS G 0202 之外,还出 自以下几项 (1)有效硬化层深度淬火后,或用不超过200℃的温度进行挥霍的硬化层的表面开始,到 表1所示的界限硬度的位置的距离。但是,关于非硬化区域的硬度超 出维氏硬度450时,根据双方协议,也可以使用超出维氏硬度550(维 氏硬度25刻度的)界限硬度。 (2)全硬化层深度从硬化层的表面开始,到硬化层与素材的物理性质或是化学性质几乎没有 差异时的位置的距离。 备注:这里所说的物理性质用硬度,化学性质用宏观组织来判定。 (3)硬度推移曲线从硬化层表面开始的,表示垂直距离和硬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3.测定方法的种类 3.1硬度试验测定方法对试验块的断面通过硬度检测来测定硬化层深度的方法。 3.2宏观组织试验测定方法吧试验块的断面腐蚀后,在低倍率的放大镜下进行观察,测定 硬化层深度的检测方法。 备注:硬化层深度的检测方法,一般使用硬度试验的测定方法,要是简单一点的话,就 用宏观组织试验测定方法。 4.试验品试验品原则上使用产品本身。但是,不得已时也可以使用与产品同种条件下的同 一钢种的钢材。 5.硬度试验检测方法 5.1 把试验品沿与硬化层垂直的方向切开,把切开面研磨后作为被检测面。切割或是研磨时, 注意不要对被检测面的硬度造成影响,同时,不要使边部变圆。 5.2 关于被检测面,根据JIS Z 2244 的维氏硬度试验或由双方协定进行洛氏试验力 硬度试验,制作硬度推移曲线,根据此曲线测定有效硬化层或是全硬层 深度。这时,维氏硬度试验的试验荷重,原则上使用2.9N.但是,如 有必要,也可使用0.98~98.1N的荷重。 5.3 硬度推移曲线的制作,如下所示。 (1)在需要做测定的被检测面,沿与表面相垂直的直线,依次检测硬度,制作硬度推移曲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4.5 直齿圆柱齿轮强度计算 一、轮齿的失效 齿轮传动就装置形式来说,有开式、半开式及闭式之分;就使用情况来说有低速、高速及轻载、重载之别;就齿轮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工艺的不同,轮齿有较脆(如经整体淬火、齿面硬度较高的钢齿轮或铸铁齿轮)或较韧(如经调质、常化的优质钢材及合金钢齿轮),齿面有较硬(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大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硬齿面齿轮)或较软(轮齿工作面的硬度小于或等于350HBS或38HRC,并称为软齿面齿轮)的差别等。由于上述条件的不同,齿轮传动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失效形式。一般地说,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是轮齿的失效,而轮齿的失效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就较为常见的轮齿折断和工作面磨损、点蚀,胶合及塑性变形等略作介绍,其余的轮齿失效形式请参看有关标准。至于齿轮的其它部分(如齿圈、轮辐、轮毂等),除了对齿轮的质量大小需加严格限制外,通常只需按经验设计,所定的尺寸对强度及刚度均较富裕,实践中也极少失效。 轮齿折断

轮齿折断有多种形式,在正常情况下,主要是齿根弯曲疲劳折断,因为在轮齿受载时,齿根处产生的弯曲应力最大,再加上齿根过渡部分的截面突变及加工刀痕等引起的应力集中作用,当轮齿重复受载后,齿根处就会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步扩展,致使轮齿疲劳折断(见图1 图2 图3)。此外,在轮齿受到突然过载时,也可能出现过载折断或剪断;在轮齿受到严重磨损后齿厚过分减薄时,也会在正常载荷作用下发生折断。在斜齿圆柱齿轮(简称斜齿轮)传动中,轮齿工作面上的接触线为一斜线(参看),轮齿受载后,如有载荷集中时,就会发生局部折断。 若制造或安装不良或轴的弯曲变形过大,轮齿局部受载过大时,即使是直齿圆柱齿轮(简称直齿轮),也会发生局部折断。 为了提高齿轮的抗折断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1)用增加齿根过渡圆角半径及消除加工刀痕的方法来减小齿根应力集中;2)增大轴及支承的刚性,使轮齿接触线上受载较为均匀;3)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使齿芯材料具有足够的韧性;4)采用喷丸、滚压等工艺措施对齿根表层进行强化处理。 齿面磨损 在齿轮传动中,齿面随着工作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磨损形式。例如当啮合齿面间落入磨料性物质(如砂粒、铁屑等)时,齿面即被逐渐磨损而至报废。这种磨损称为磨粒磨损(见图4、图5、图6)。它

(完整版)齿轮传动习题含答案

齿轮传动 一、选择题 7-1.对于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________。 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7-2.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________。 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7-3.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为________。 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7-4.齿轮的齿面疲劳点蚀经常发生在________。 A .靠近齿顶处 B .靠近齿根处 C .节线附近的齿顶一侧 D .节线附近的齿根一侧 7-5.一对45钢调质齿轮,过早的发生了齿面点蚀,更换时可用________的齿轮代替。 A .40Cr 调质 B .适当增大模数m C .45钢齿面高频淬火 D .铸钢ZG310-570 7-6.设计一对软齿面减速齿轮传动,从等强度要求出发,选择硬度时应使________。 A .大、小齿轮的硬度相等 B .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C .大齿轮硬度高于小齿轮硬度 D .小齿轮用硬齿面,大齿轮用软齿面 7-7.一对齿轮传动,小轮材为40Cr ;大轮材料为45钢,则它们的接触应力________。 A .1H σ=2H σ B. 1H σ<2H σ C .1H σ>2H σ D .1H σ≤2H σ 7-8.其他条件不变,将齿轮传动的载荷增为原来的4倍,其齿面接触应力________。 A .不变 B .增为原应力的2倍 C .增为原应力的4倍 D .增为原应力的16倍 7-9.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z l = 21,z 2 = 63,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________。 A. 1F σ>2F σ B. 1F σ<2F σ C. 1F σ =2F σ D. 1F σ≤2F σ 7-10.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________。 A .先按接触强度设计,再校核弯曲强度 B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C .先按弯曲强度设计,再校核接触强度 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7-7.设计闭式软齿面直齿轮传动时,选择小齿轮齿数z 1的原则是________。

渗碳层深度

渗碳层深度 令狐采学 渗碳层深度(Carburized case depth)是由渗碳工件表面向内至碳含量为规定值处(一般为0.4%C)的垂直距离。渗碳层(Carburized case)是指渗碳工件含碳量高于原材料的表层。某渗碳层深度的测量有维氏硬度法、断口法和金相法。维氏硬度法直接反映了零件的力学性能(硬度),是国家标准指定的唯一仲裁方法,但因操作复杂效率低而较少被采用,生产中一般用断口法和金相法。断口法常用于零件炉前检查,便于控制零件出炉时间;金相法则是渗碳后对零件进行相应热处理,通过分析热处理后的组织来判定渗碳层的深度,是生产中常用的测试零件渗碳层深度的方法。 中文名 渗碳层深度 外文名 Carburized case depth 学科 冶金工程 领域 冶炼 释义 渗碳工件表面向内至碳含量的距离

应用 18Cr2Ni4WA钢 目录 1. 1 简介 2. 2 渗碳后热处理工艺与组织 3. ?渗碳后淬火及组织 4. ?渗碳后退火及组织 5. ?渗碳后正火及组织 简介 编辑

低碳钢与合金钢渗碳时的主要区别在于低碳钢比合金钢渗层中的碳浓度要低,其组织和硬度略有不同,但对渗碳层深度测量无影响。由于渗碳层具有变化的碳浓度,其由表及里逐渐减小,退火状态的渗碳层由表及里由以下三个区域组成: ①过共析层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 ②共析层组织为珠光体; ③亚共析渗碳层过渡层,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逐渐减少,铁素体逐渐增加,直到心部原始组织(珠光体+铁素体),渗碳缓冷试样渗碳层界限为出现铁素体组织,较容易区分。 飞机防扭臂销棒材料为18Cr2Ni4WA钢,要求在外径φ38.5mm 的两端各40mm内渗碳,渗碳层深度为1.0~1.4mm。采用气体渗碳法对该零件进行渗碳,对渗碳后过程试样水淬打断,测定渗碳深度为1.2mm,深度符合要求,零件及随炉试样出炉。 随炉试样经正火后测定渗碳层深度为0.9mm,渗碳层深度不符合要求,零件判定为不合格。为此,针对炉前测定合格、随炉试样正火后检测为不合格,且两者测定深度相差0.3mm的情况,开展了渗碳后热处理工艺、组织与深度测试的分析与探讨[1] 。渗碳后热处理工艺与组织 编辑 渗碳后淬火及组织 渗碳过程试样φ8mm×100m m随零件经920±10℃渗碳约615min后出炉水淬打断,表面渗碳层组织为粗针状马氏体加较多

塑料齿轮疲劳寿命分析

1 的疲劳破坏 疲劳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当材料或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屈服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或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疲劳破坏。 如图1所示,F表示齿轮啮合时作用于齿轮上的力。齿轮每旋转一周,轮齿啮合一次。啮合时,F由零迅速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又减小为零。因此,齿根处的弯曲应力or也由零迅速增加到某一最大值再减小为零。此过程随着齿轮的转动也不停的重复。应力or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齿轮啮合时受力情况 图2 齿根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在现代工业中,很多零件和构件都是承受着交变载荷作用,工程塑料齿轮就是其中的典型零件。工程塑料齿轮因其质量小、自润滑、吸振好、噪声低等优点在纺织、印染、造纸和食品等传动载荷适中的轻工机械中应用很广。

疲劳破坏与传统的静力破坏有着许多明显的本质差别: 1)静力破坏是一次最大载荷作用下的破坏;疲劳被坏是多次反复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破坏,它不是短期内发生的,而是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2)当静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时,不会发生静力破坏;而交变应力在远小于静强度极限,甚至小于屈服极限的情况下,疲劳破坏就可能发生。 3)静力破坏通常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疲劳破坏通常没有外在宏观的显着塑性变形迹象,事先不易觉察出来,这就表明疲劳破坏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工程塑料齿轮的疲劳寿命,是设计人员十分关注的课题,也是与实际生产紧密相关的问题。然而,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十分复杂。因为要计算疲劳寿命,必须有精确的载荷谱,材料特性或构件的S-N曲线,合适的累积损伤理论,合适的裂纹扩展理论等。本文对工程塑料齿轮疲劳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确定其在各种质量情况下的疲劳寿命。通过利用有限元方法和CAE软件对工程塑料齿轮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研究有一定工程价值。 2 工程塑料齿轮材料的确定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它的分子结构与普通聚乙烯(PE)完全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可达(1~4)×106。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幅度升高,UHMWPE表现出普通PE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如耐磨性、耐冲击性、低摩擦系数、耐化学性和消音性等。 UHMWPE耐磨性居工程塑料之首,比尼龙66(PA66)高4倍,是碳钢、不锈钢的7—8倍。摩擦因数仅为~,具有自润滑性,不粘附性。因此,本文选用UHMWPE 作为工程塑料齿轮材料进行研究。UHMWPE性能见表1。 由于UHMWPE导热性能较差,所以与其啮合的齿轮选用钢材料。这样导热性好、摩损小,并能弥补工程塑料齿轮精度不高的缺点。2啮合齿轮均为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参数为:UHMWPE齿轮齿数30,钢齿轮齿数20,模数4mm,齿宽20mm,压力角取为20°。

齿轮表面渗碳及渗碳深度

仪器在400倍以上的放大倍数下测量压痕。 测定应在各方约定的位置上,在制备好的试样表面上的两条或更多条硬化线上进行,并绘制出每一条线的硬度分布曲线 二.齿轮固体渗碳工艺 (一)渗碳剂的成份及其作用: 固体渗碳剂主要是由木炭粒和碳酸盐(BaCO3或Na2CO3等组成。木炭粒是主渗剂,碳酸盐是催渗剂。 木炭颗粒均匀,并要求3—6mm左右的占80%,1—3mm左右占20%左右,1mm以下的不大于1%,如果是大零件渗碳,大颗粒木炭应多些,小零件,小颗粒应多些。常用的渗碳剂成份如表1所示。 常用渗碳剂的成份 渗碳加热时,炭与其间隙中的氧作用(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2C+O2—→2CO 一氧化碳在渗碳条件下,是不稳定的。活性碳原子被钢件表面吸收,并向内部扩散。整个反反应过程可用下式示意表示:C+CO2—→2CO—→CO2+[C]单独用木炭进行渗碳,周期长,效果差,为了增加渗碳剂的活性,增加活性碳原子数量,一般加入一定数量的碳酸盐作为催渗剂。催渗剂在高温下与木碳产生如下反应:BaCO3+C—→BaO2+CO Na2CO3 + C(木炭) —→ Na2O + 2CO 2CO —→ CO2 + [C]渗碳过程中,木炭受到了烧损,但催渗剂分解氧化物,在开箱冷却时与空气接触,如按下方程式进行还原,这使催渗剂消耗大为减少。BaO+CO2—→BaCO3,Na2O+CO2—→Na2CO3 为了提高催渗剂再生效果,在此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将高温下倒出来的渗碳剂,立刻用水喷洒(水的重量是渗碳剂重量的4—5%)。通过这样的处理,碳酸盐可得较完全的再生,其原因是:BaO+CO2—→BaCO3这个过程随温度下降而缓慢,如果在高温下喷水,就能使BaO变成氢氧化钡,而氢氧化钡向碳酸钡转变

齿轮强度计算公式

第7节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一.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 斜齿轮接触方式 2. 计算公式 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Z E ---弹性系数 2) Z H ---节点区域系数 3) εα---斜齿轮端面重合度 4) β---螺旋角。斜齿轮:β=80~250;人字齿轮β=200~350 5) 许用应力:[σH ]=([σH1]+[σH2])/2≤1.23[σH2] 6) 分度圆直径的初步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a) 初取K=K t b) 计算d t c) 修正d t 二.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 轮齿断裂 2. 计算公式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Y F a 、Y Sa ---齿形系数和应力修正系数。Z v =Z/cos 3β→Y Fa 、Y Fa 2) Y β---螺旋角系数。 3) 初步设计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d) 初取K=K t e) 计算m nt f) 修正m n [] H t H E H u u bd KF Z Z σεσα≤±=1 1[] 3 2 1112??? ? ??±≥H H E d Z Z u u KT d σεψα[]3 2 1112 ??? ? ??±≥H H E d t t Z Z u u T K d σψ311t t K K d d ≥[]F n sa Fa t F bm Y Y Y KF σεσα β ≤=[]3 2121cos 2F sa Fa d n Y Y z Y KT m σεψβα β≥3t t n n K K m m ≥[] 3 2121cos 2F sa Fa d t nt Y Y z Y T K m σεψβα β≥

11齿轮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中选一个答案) 1 ★一般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A. 齿面胶合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磨损或轮齿疲劳折断 D. 轮齿塑性变形 2 ★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 A. 齿面胶合 B. 齿面疲劳点蚀 C. 齿面磨损 D. 轮齿疲劳折断 3 45钢齿轮,经调质处理后其硬度值约为。 A. 45~50 HRC B. 220~270 HBS C. 160~180 HBS D. 320~350 HBS 4 齿面硬度为56~62HRC的合金钢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为。 A. 齿坯加工→淬火→磨齿→滚齿 B. 齿坯加工→淬火→滚齿→磨齿 C. 齿坯加工→滚齿→渗碳淬火→磨齿 D. 齿坯加工→滚齿→磨齿→淬火 5 齿轮采用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法,则齿轮材料只可能是。 A. 45钢 B. ZG340-640 C. 20Cr D. 20CrMnTi 6 齿轮传动中齿面的非扩展性点蚀一般出现在。 A. 跑合阶段 B. 稳定性磨损阶段 C. 剧烈磨损阶段 D. 齿面磨料磨损阶段 7 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 A. 按接触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弯曲强度 B. 按弯曲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接触强度 C. 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D. 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8 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若z1=18,z2=72,则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 A. σF1>σF2 B. σF1<σF2 C. σF1=σF2 D. σF1≤σF2 9 ★对于齿面硬度≤350HBS的闭式钢制齿轮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为。 A. 轮齿疲劳折断 B. 齿面磨损 C. 齿面疲劳点蚀 D. 齿面胶合 10 ★一减速齿轮传动,小齿轮1选用45钢调质;大齿轮选用45钢正火,它们的齿面接触应力。 A. σH1>σH2 B. σH1<σH2 C. σH1=σH2 D. σH1≤σH2 11 ★对于硬度≤350HBS的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一般。 A. 先按接触强度计算 B. 先按弯曲强度计算 C. 先按磨损条件计算 D. 先按胶合条件计算 12 设计一对减速软齿面齿轮传动时,从等强度要求出发,大、小齿轮的硬度选择时,应使。 A. 两者硬度相等 B. 小齿轮硬度高于大齿轮硬度

齿轮强度计算公式

第7节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一. 令狐采学 二.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 斜齿轮接触方式 2. 计算公式 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Z E---弹性系数 2) Z H---节点区域系数 3) ---斜齿轮端面重合度 4) ---螺旋角。斜齿轮:=80~250;人字齿轮=200~350 5) 许用应力:[H]=([H1]+[H2])/2 1.23[H2] 6) 分度圆直径的初步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a) 初取K=Kt b) 计算dt c) 修正dt 三.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1. 轮齿断裂 2. 计算公式校核式: 设计式: 3. 参数取值说明 1) Y Fa 、YSa---齿形系数和应力修正系数。Zv=Z/cos3YFa 、YFa 2) Y ---螺旋角系数。 3) 初步设计计算 在设计式中,K 等与齿轮尺寸参数有关,故需初步估算: d) 初取K=Kt e) 计算mnt [] H t H E H u u bd KF Z Z σεσα≤±=1 1[]32 1112 ??? ? ??±≥H H E d t t Z Z u u T K d σψ[]3 2121cos 2F sa Fa d n Y Y z Y KT m σεψβα β≥[] 32 121cos 2F sa Fa d t nt Y Y z Y T K m σεψβα β≥

f) 修正mn 第8节 标准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一. 作用:用于传递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二. 几何计算 1. 锥齿轮设计计算简化 2. 锥距 3. 齿数比: u=Z2/Z1=d2/d1=tan 2=cot 1 4. 齿宽中点分度圆直径 dm/d=(R-0.5b)/R=1-0.5b/R 记R=b/R---齿宽系数R=0.25~0.3 dm=(1-0.5R)d 5. 齿宽中点模数 mn=m(1-0.5R) 三. 受力分析 大小: Ft1=2T1/dm1(=Ft2) Fr1=Ft1tan cos Fa2) Fa1=Ft1tan sin 1(=Fr2) 方向: 四. 强度计算 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计算公式: 按齿宽中点当量直齿圆柱齿轮计算,并取齿宽为0.85b ,则: 以齿轮大端参数代替齿宽中点当量直齿圆柱齿轮参数,代入 n 1 n 2 相交轴 n 2 两轴夹角900 n 1 2 2 2122212 21Z Z m d d R +=+= d 1 d m b R d m2 d 2 δ1 δ2 O C 2 C 1 A 2 A 1 q Fr α δ Fa Fn Ft Fa1 Fr 2 2 1 n 1 Fa2 Fr 1 Ft 1 Ft 2 []H v v v v H E H u u bd KT Z Z σσ≤+=1 85.023 1 1

塑料齿轮疲劳寿命分析报告

1 齿轮的疲劳破坏 疲劳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当材料或结构受到多次重复变化的载荷作用后,应力值虽然始终没有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比屈服极限还低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破坏,这种在交变载荷重复作用下材料或结构的破坏现象就叫做疲劳破坏。 如图1所示,F表示齿轮啮合时作用于齿轮上的力。齿轮每旋转一周,轮齿啮合一次。啮合时,F由零迅速增加到最大值,然后又减小为零。因此,齿根处的弯曲应力or也由零迅速增加到某一最大值再减小为零。此过程随着齿轮的转动也不停的重复。应力or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1 齿轮啮合时受力情况 图2 齿根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在现代工业中,很多零件和构件都是承受着交变载荷作用,工程塑料齿轮就是其中的典型零件。工程塑料齿轮因其质量小、自润滑、吸振好、噪声低等优点在纺织、印染、造纸和食品等传动载荷适中的轻工机械中应用很广。 疲劳破坏与传统的静力破坏有着许多明显的本质差别: 1)静力破坏是一次最大载荷作用下的破坏;疲劳被坏是多次反复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破坏,它不是短期内发生的,而是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2)当静应力小于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时,不会发生静力破坏;而交变应力在远小于静强度极限,甚至小于屈服极限的情况下,疲劳破坏就可能发生。 3)静力破坏通常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产生;疲劳破坏通常没有外在宏观的显著塑性变形迹象,事先不易觉察出来,这就表明疲劳破坏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工程塑料齿轮的疲劳寿命,是设计人员十分关注的课题,也是与实际生产紧密相关的问题。然而,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十分复杂。因为要计算疲劳寿命,必须有精确的载荷谱,材料特性或构件的S-N曲线,合适的累积损伤理论,合适的裂纹扩展理论等。本文

自攻螺钉渗碳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

自攻螺钉渗碳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 浏览次数:发布时间:2007-11-5 在我国的行业标准中,金相法对渗碳层的测定要求必须在退火状态下。这样,渗碳层与基体色泽界限明显,能比较直观、准备地测出渗碳层深度。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有哪种渗碳零件是在退火状态下使用呢?这样测得的渗碳层在零件在工作状态下的渗碳层吗?能满足零件在工作状态时对渗层的要求吗?我 们能不能用金相法对工作状态的渗碳零件直接测定其渗碳层呢? 渗碳层深度测量有断口法——主要适用于较深层渗碳的炉前测定;显微硬度法——主要用于渗碳层深度的仲裁测定,能直接反映零件渗碳层深度;金相法——普遍用于对渗碳零件生产控制过程中。在 GB/T3098.5——2000自攻螺钉机械性能中,推荐用金相法测自攻螺钉的渗碳层深度,而显微维氏硬度法仅做仲裁。可见,用金相法测自攻螺钉的渗碳层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我公司生产的自攻螺钉,普遍采用材质为SWRCH18A、SWRCH22A钢,冷加工成型后,采用在网带炉里渗碳、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工艺。由于自攻螺钉渗层比较浅,渗层深度容易控制,炉前检查一般由热处理技术员用火花鉴别法初步判定渗碳浓度及深度,做一定的定性分析,然后再送理化室做定量检测。下面,我们就以自攻螺钉ST6.3X22为例来谈谈用金相法直接测定自攻螺钉的渗碳层深度。 一、取样 按GB/T3098.5——2000自攻螺钉机械性能中的推荐规定,用金相法检测自攻螺钉渗碳层深度应在螺纹侧面上进行,测点应该在牙顶与牙底的距离之半处,对规格小于或等于ST3.9的自攻螺钉,应在牙底上进行试验。但是有的金相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喜欢在头部或头部支承面处取样,因为在头部或头部支承面渗碳层相对比较均匀,而且该处也比较光滑,能比较直观地测出渗层。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不足取的,因为自攻螺钉在工作中,其渗碳层性能的直接体现应该是螺纹,因此我们应该在牙顶与牙底距离之半处取样。 二、渗碳层分析 我们都知道渗碳零件的渗碳层都具有变化的碳浓度,由表及里逐渐减少,它由特别典型的三个区域组成:过共析层、共析层、过渡层。对于浅层渗碳件自攻螺钉来说,过共析层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的,只存在共析层和过渡层。 该自攻螺钉采用的热处理参数为:渗碳(温度约880℃)→预冷淬火(温度约840℃)→回火(温度约200℃)。其表面碳浓度为:共析层含碳量0.5%—0.8%,组织为隐针回火马氏体+少量极细针回火马氏体;过渡层(亚共析层)含碳量0.18%—0.5%,组织为极细针状回火马氏体+针状回火马氏体+板条回火马氏体+少量铁素体。 三、渗碳层深度的确定 对于渗碳自攻螺钉来说,要确定其渗碳层深度必找出共析层及过渡层界限。现在,我们就沿该螺钉轴向剖开,做成金相试样(腐蚀剂为4%硝酸酒精溶液)测定其渗碳层深度。 金相法测定渗碳层的深度是建立在渗碳层组织的变化基础上。含碳量在0.18%左右的自攻螺钉经预冷至

淬回火零件渗碳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

淬回火零件渗碳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 陈静,易琨 (东风汽车电气公司,襄樊441021) 摘要:金相法测定渗碳层深度要求试件必须为退火状态。采用金相法对淬火+低温回火状态渗碳试件进行了渗层深度的测定,并对其误差作了对比分析。实验说明,直接用金相法测定淬火+低温回火状态的化学热处理试件渗层深度是可行性的。 关键词:淬火和回火;渗层深度;金相法测定 1 引言 渗层深度的测量有断口法、显微硬度法和金相法。断口法仅适用于热处理炉前检查;显微硬度法能直接反映零件的力学性能,为渗层深度的仲裁方法,并有相应的国家标准[1]及行业标准[2];金相法采用渗碳后缓冷试样测定渗层,由于检测效率较高且界限明显而得到广泛使用[3]。目前渗碳层深度的测定若是仲裁和校核则采用显微硬度法[4],一般生产控制普遍采用金相法。 我公司生产的汽车渗碳齿轮材质为20CrMo钢,采用气体渗碳,渗碳后采用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工艺,炉前检测渗碳层深度采用断口法,最终检验采用试件缓冷后的金相法。由于试件状态与实际生产零件的不同,退火金相法测定的结果不能代表零件的最终使用状态,因此需要对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零件直接进行渗层深度测量,但是目前对淬火+低温回火零件渗碳层深度的测定尚无明确的方法与界限阐述。 2 淬回火件渗层深度金相法测量的可行性 目前国内常用的渗碳钢有20钢、20Mn钢、20Cr钢、20CrMo钢和20CrMnTi钢等,其含碳量均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范围。低碳钢与合金钢渗碳时的主要区别在于低碳钢比合金钢渗层中的碳浓度要低,其组织和硬度略有不同,但对渗碳层深度测量无影响。由于渗碳层具有变化的碳浓度,其由表及里逐渐减小,退火状态的渗碳层由表及里由以下三个区域组成[5]:①过共析层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②共析层组织为珠光体;③亚共析渗碳层过渡层,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逐渐减少,铁素体逐渐增加,直到心部原始组织(珠光体+铁素体),渗碳缓冷试样渗碳层界限为出现铁素体组织,较容易区分。 渗碳零件采用渗碳预冷直接淬、回火工艺的一般工艺曲线如下[6]。

表面热处理零件有效硬化层、渗层等的有关说明

表面热处理零件有效硬化层、渗层等的有关说明 一、常用热处理零件硬化层深度、渗层深度有关术语、定义、代号和适用范围及检测方法

附注:①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 4.903N~49.03N(0.5kgf~5kgf)内的某一试验力和其他值的极限硬度值,在特殊情况下要注明,如Dc49.03/515=0.6表示采用试验力49.03N(5kgf),极限硬度值为515HV时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等于0.6mm; ②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4.903N~49.03N(0.5kgf~5kgf)内的某一试验力和其他值的极限硬度值,在特殊情况 下要注明,如Ds4.903/0.9=0.6表示采用试验力4.903N(0.5kgf),极限硬度值等于零件表面所要求的最低硬度的0.9倍时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等于0.6mm; ③测量方法有显微组织测量法和显微硬度测量法,选择的测量方法和它的精度取决于硬化层的性质和估计的深度。由于测量方 法也影响到测量结果,因此选择哪种方法测量及何种试样形式,必须在图纸和工艺上预先规定; ④当工艺/图纸没有规定测量方法时,优先采用显微硬度法。用显微硬度测量法检测时,一般试验力用1.96N(0.2kgf)的界线显 微硬度为基体硬度加30HV,除非工艺/图纸另有规定; ⑤试验力为0.9807N(0.1kgf)(HV0.1),极限硬度值HG一般规定为基体硬度加30HV。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

其他试验力的显微硬度和极限硬度值; ⑥试验力为0.9807(0.1kgf)(HV0.1),特殊情况下,经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其他试验力的显微硬度和极限硬度值; ⑦测量方法有硬度法和金相法两种,采用哪种测量方法应预先规定。硬度法规定采用试验力为2.94N(0.3kgf)的维氏硬度,从试 样表面测至比基体硬度高50HV处的垂直距离为渗氮层深度,对于渗氮层硬度变化很平缓的钢件(如碳钢、低碳低合金钢制件)可从试样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比基体维氏硬度值高30HV处。特殊情况下,可由有关方协议,也可采用其他试验力和其他维氏极限硬度值,但应在工艺/图纸文件中注明。 二、对实际应用中的几点说明 1、本文是为了统一理解,使其规范化和标准化而编制的,要求各部门有关人员认真执行; 2、从前面表中所列术语可知,凡是有效硬化层深度都有一个极限硬度(或称界线硬度)的要求,对不同零件、不同的热处理方法、 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热处理要求的零件其定义的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极限硬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图纸和编制工艺时应同时确定合理的极限硬度,只有可采用标准中规定了的极限硬度,工艺/产品图纸才可不作规定。 3、从2004年5月1日起,设计、工艺人员新设计编制的产品图、工艺文件应统一采用本文的相关术语,对于有同义的术语,只选择 带※的术语。 4、对于2004年5月1日以前设计、编制的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有相关热处理深度的术语,统一按照本文相应的术语来理解或解释, 对有明显不符本文的术语的个别零件,由技术开发部填写更改单经批准后进行更改。上述时间以前的产品图纸有的有渗层深度要求又有有效硬化层深度要求的零件,在验收产品时,只检测有效硬化层深度,允许不检渗层深度,其图纸工艺再版时再作更改。 编制:审核:审定: 技术开发部 2004年4月12日

齿轮校核

齿轮强度校核 1档位参数 传输功率:600kW 输入转速:25.68rpm;输出转速:6.0rpm Z1=25m=36 42CrMo Z2=107m=36 ZG35CrMo 齿宽:600mm 热处理:a)软齿面B)硬齿面(中频表面淬火) 2强度校核 1)根据软齿面检查 a)系数选择 使用系数Ka=1.25动载荷系数kV=1.2齿重分布系数KH=1.025 KF=1.0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H=1.2kf=1.2应力修正系数ysa1=1.58ysa1=1.8

弹性系数Ze=189.8,寿命系数Zn1=1.6,Zn2=1.58,yn1=2.3,YN2=2.2齿廓系数yfa1=2.75 yfa2=2.3 b)确定疲劳极限 接触疲劳极限σH1=1180mpaσh2=650mpa 弯曲疲劳极限σF1=380MPaσF2=300mpa 最小接触安全系数sh=1.1 最小弯曲安全系数sh=1.3 c)计算结果 2)硬齿面检查 a)系数选择 分布系数KF=1.01,齿重=1.01,KF=1.01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H=1.1kf=1.1,应力修正系数ysa1=1.58,ysa1=1.8弹性系数Ze=189.8,寿命系数Zn1=1.6,Zn2=1.58,yn1=2.3,YN2=2.2

齿廓系数yfa1=2.75 yfa2=2.3 b)确定疲劳极限 接触疲劳极限σH1=1200Mpaσh2=700MPa 弯曲疲劳极限σF1=400MPaσF2=350Mpa 最小接触安全系数sh=1.2 最小弯曲安全系数sh=1.5 d)计算结果 齿轮是一种机械元件,它在轮缘上连续啮合以传递运动和动力。变速器已经使用很长时间了。19世纪末,齿轮加工方法的生成原理和基于此原理的专用机床和工具层出不穷。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传动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常有齿、槽、端面、法向面、顶圆、根圆、基圆和分度圆。 轮齿

表1有效硬化层的界限硬度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钢的火焰淬火和高频淬火硬化层深度(以下称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方法。 2.术语的意义 本标准所用主要术语的意义如下: (1)有效硬化成深度 从淬火状态或淬火回火状态的硬化层表面到表1中所规定的界限硬度位置的距离。 另外,根据用途也可以规定表1以外的界限硬度。 表1 有效硬化层的界限硬度 钢的含碳量% (1)维氏硬度HV洛氏硬度HR C ≥0.23—<0.3335036 ≥0.33—<0.4340041 ≥0.43—<0.5345045 ≥0.5350049 注:钢的含碳量为被测定钢的标准规定含碳量标准的中间值。 (2)全硬化深度 从硬化层表面到硬化层与基体在物理或化学性能的差异几乎无法区别的位置的距离。 注:这里所指的物理性能是以硬度来衡定,而化学性能则是用宏观组织来判断。 (3)硬度变化曲线 是指硬度与距硬化层表面的垂直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 3.测定方法的种类 (1) 硬度测定法 是在试样的切断面上用硬度测定其硬化侧深度的方法。 (2)宏观组织测定法 是将试样切断面进行腐蚀而用低倍放大镜观察、测定硬化层深度的方法。 注:测定硬化层深度通常采用硬度测定法:宏观组织测定方法是作为一种简便方法而采用。 4.试样 试样原则上应用制品本身,但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用与零件的淬硬部位有相同形状、相同尺寸,同一钢种并与零件在同样条件处理的试样 5.硬度测定方法 5.1 将试样沿与淬硬表面垂直的方向切断,切断面经抛磨成检验面。在切断和抛光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不要影响检验面的硬度,同时边缘不要磨成圆角。

5.2在被检验面进行维氏硬度或洛氏硬度HRc测量,然后绘制成硬度变化曲线,从这些曲线测定有效硬化层深度或全硬化层深度。维氏硬度测量的负荷使用0.1—10Kgf(0.98—98.1牛顿)。 注:()内单位和数值是国际单位制(SI),供参考。 5.3 硬度变化曲线依下列方法绘制; (1)在被检面需要测定的位置,沿着与其表面相垂直的直线上顺次测定硬度,根据测定数据绘成硬度变化曲线;但有时也在被检面的1.5mm范围内取2—5点,分别从各点沿与表面相垂直的直线上测定硬度,然后绘成一条硬度变化曲线(参照下图) (2)采用维氏硬度测量绘制硬度变化曲线时,测定点的间隔原则上应不大于0.1mm;另外,若要洛氏硬度测量绘制硬度变化曲线则应有各方协商决定。 (3)维氏硬度试验时的相邻压痕的中心间隔应大于压痕对角线长度的2.5倍。 5.4除上述规定,按JIS Z 2244(维氏硬度试验方法)或JIS Z 2245(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6 宏观组织测定法 6.1 沿淬硬面处置切断,切断面经抛磨即为检验面。在切断和研磨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不要影响检验面的组织。检验面的光洁度应为6.3S。 检验面用5%左右的硝酸酒精溶液或5%的硝酸水溶液腐蚀适当的时间,直到腐蚀出清晰的硬化层为止,然后用水和酒精冲洗干净,吹干后在20倍以下的放大镜下观察。 6.2 圈硬化层深度是从表面测到与基本具有不同腐蚀颜色的地方的深度。 7 标记 7.1 硬化层深度以毫米表示,精确小数点以下一位。 7.2 硬化层深度的标记代号如表2所示: 表2 硬化层深度标记代号 测定方法硬化层硬度测量法宏观组织测定法 用维氏硬度时用洛氏硬度时 高频淬火有效硬化深度火焰淬火有效硬化深度高频淬火全硬化深度火焰淬火全硬化深度HD—HΔ—E ( ) FD—HΔ—E ( ) HD—HC—E( ) FD—HC—E( ) HD—HC—T FD—HC—T — — HD—M—T FD—M—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