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7-2012实施细则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7-2012实施细则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7-2012实施细则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DL/T837-2012) 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

(DL/T837-2012)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对《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7-2012) (以下简称《规程》)的有关条款作了详细解释,对执行《规程》的一些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发、输、供电企业输变电设施可靠性统计、分析和评价工作。统计范围为本企业产权范围的全部输变电设施以及受委托运行、维护、管理的输变电设施。

第二章 《规程》中有关条款的解释

第四条 第2.1条,对于新投运的输变电设施,应从投运之日起(调试完毕且试运行24小时后),即纳入到可靠性统计。对于目前纳入统计的13类设施都应对状态分类中明确的12类状态(带电作业LO、调度停运备用DR、受累停运备用PR、大修停运PO1、小修停运PO2、试验停运TO、清扫停运CO、改造施工停运RCO、第一类非计划停运UO1、第二类非计划停运UO2、第三类非计划停运UO3、第四类非计划停运UO4)进行运行事件填写。处于运行状态(不包括带

电作业)的设施不必进行运行事件填写。除计划停运以外的(含带电作业)运行事件必须填写备注说明。

第五条 第2.1.2.2.4条, 处于备用状态的设施,经调度批准进行年度、季(月)度检修计划外检修工作的停运,记为第四类非计划停运。

第六条 第6.3.1条,同一输电线路的编码必须一致,无论其资产隶属关系和管理部门如何,均由该线路所在地区的电网企业负责进行统一编码。跨越不同电网公司之间的线路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可靠性中心)给定编码;同一电网公司内跨越区域电网的线路由该电网公司给定编码;省内的跨越地区(市)的线路由省电力公司给定编码。

对于分段管理的线路,若发生计划停运,所在线路段的运行维护单位按“计划停运”统计,其它线路段的运行维护单位若未开展检修时,按“受累停运备用”统计,如同步开展检修,各线路段的运行维护单位均按“计划停运”统计。

对于分段管理的线路,若发生非计划停运,故障点所在线路段的运行维护单位按“非计划停运”统计,非故障点所在线路段的运行维护单位按“受累停运备用”统计。若无法判断故障点时,各线路段的运行维护单位均按“非计划停运”统计。

第七条 第6.3.4条,组合电器以套为单位注册外,还应注册间隔并将间隔中包含的母线、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及避雷器等分别注册。组合电器内部元件(如: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母线等设施)在组合电器元件界面注册,在其它界面不应注册。

第八条 第6.4.1条

(1)对于计划停运的设施,如果一张工作票中既有小修又有试验等工作内容的一停多用情况,其状态应按“改造施工、大修、小修、试验、清扫”的顺序填报一项。

(2)对于设施非计划停运状态,要求填写事件编码;由于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非正确动作(包括拒动和误动),二次回路、远动或通讯设施异常等引起设施的停运,应计受保护(或受控制)的主设施第一类非计划停运一次,其1、2位事件代码应选择引起非计划停运的上述设施。其他设施未发生损坏的按“受累停运备用”统计,发生损坏的按“第一类非计划停运”统计。如:变压器由于继电保护误动作造成变压器跳闸,变压器计第一类非计划停运一次,其1、2位代码选择继电保护,断路器等受影响的设施计受累停运一次。

第九条 第6.4.2条,带电作业应按规定填写带电作业状态(LO)和事件编码。

第十条 第6.5条

设施变动包括退役和退出两种情况。

设施报废记作退役,退役时间按实际退役时间统计;

设施由于计划停运或非计划停运需离开安装位置,并且在该安装位置上又有同类设施,原离开安装位置的设施记作退出。

1、如果原安装位置无新的设备投运,而是一直停到原设备检修后再在原位置使用,原设备不办理退出,但需要录入相应的停运事件1次,停运时间为“原设施停运时间”至“检修后的设施安装到位并具备投运条件时间”;如果需在原位置上安装新设施,则原设施需要办理退出,并录入相应的停运事件1次,停运时间为“原设施停运时间”至“新设施安装到位并具备投运条件时间”。

2、线路π接,应视为线路变动,首先将原线路退出,再重新注册π接后的线路。线路T接,应记录一次停运事件,T接后视为一条线路,仍使用原线路代码,其长度为各段长度之和,不做退出处理。T接线路整体作为一条线路,原线路和T接部分为同一单位维护的,仅变更线路长度;为不同单位维护的T接部分,按照原线路的新增段注册。

第三章 有关设施注册内容填写的规定

第十一条 企业(单位)代码、电力设备(施)代码、技术原因代码、责任原因代码的填写

(1)企业(单位)代码、电力设备(施)代码、技术

原因代码、责任原因代码的填写,按照中心2013年1月下

发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代码》( 以下简称《代码》)的规

定进行填写。

(2)对于本《代码》暂未编入的企业(单位)代码,

其代码由可靠性中心统一给定。

第十二条 变电站代码的填写。

变电站代码规定为6位。变电站编码说明如下图所示。

说明:

第1位码为变电站性质码。1-降压站,3-升压站,4-开

闭站,5-换流站。

第2位码为变电站电压等级标识码。A-66kV,B-35kV,

C-200kV,1-110kV,2-220kV,3-330kV,4-±400kV,5-±

500kV,6-±660kV,7-750kV,8-±800kV,U-1000kV。

第3—6位码为自定义码。

举例:某供电局的220kV 变电站(降压),其变电站代

码应表示为12****;某电厂500kV 变电站(升压),其变电

站代码应表示为

35****。 第3、4、5、6位为自定义码 第1位为变电站类别码

第2位为电压等级标示码

第十三条 线路代码的填写。

线路代码规定为8位。线路代码说明如下图所示。

说明:

1、第1位码为线路类别码。2-架空线路或混合线路,A-

电缆线路。

2、第2位码为电压等级标识码。A-66kV,B-35kV,

C-200kV,1-110kV,2-220kV,3-330kV,4-±400kV,5-±

500kV,6-±660kV,7-750kV,8-±800kV,U-1000kV。

3、第3位码为线路区域标示码。W-跨网线路,S-跨省

线路,J-跨地市线路,B-本地线路。

4、第4—8位码为自定义码。

5、一条线路为混合线路,即由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连

接而成时,按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分别注册,并取用同一线路编码。 举例:一条500kV 跨网架空线路其线路代码应表示为

25W*****,一条330kV 跨省架空线路应表示为23S*****,一

条220kV 本地电缆线路应表示为A2B*****,一条220kV 本市

混合线路应表示为22B*****。

第4、5、6、7、8位为自定义码 第1位为线路类别码

第2位为电压等级标识码 第3位为线路区域标识码

第十四条 设备安装位置代码的填写。

设备安装位置代码填写规定为8位。设备安装位置代码说明如下图所示。

说明:

1、第1位码为设施分类码。1-变压器,2-电抗器,3-断路器,4-电流互感器,5-电压互感器,6-隔离开关,7-避雷器,8-耦合电容器,9-阻波器,B-组合电器,C-母线。

2、第2位码为断路器专用码,其他设备自定。F-发变组断路器,Z-主变断路器,J-角母线断路器,X-线路断路器,P-旁路断路器,L-中间联络断路器,M-母联、分段断路器,Q-其它断路器用。

3、第3—8位码为自定义码,由变电站自行编制,同时须遵循同一变电站的设备不能有相同编码原则。设施替代时,退出(退役)设施的安装位置编码转移给新替代的设施。

举例:某台变压器安装位置代码:1*******;某台隔离开关安装位置代码:6*******;某套组合电器的安装位置代码:B*******;某台主变断路器安装位置代码:3Z******。

组合电器间隔安装位置代码编码规定如下:

第3、4、5、6、7、8位为自定第1位为设备分类码

第2位为断路器专用码,其他设备自定

1、第1位码为B:表示该设施类别为组合电器。

2、第2位码为J:表示组合电器间隔。

3、第3—8位码:组合电器间隔自定义编码。

组合电器内部元件安装位置编码规定如下:

1、第1位码为B:表示该设施类别为组合电器。

2、第2位码为组合电器内部元件类别码(见上)。

3、第3—8位码:组合电器内部元件自定义编码(除断路器外)。

4、断路器第3位码为性质码:与断路器安装位置第2位码同。

举例:某套组合电器内部断路器(旁路)编码为

B3P*****;某套组合电器内部隔离开关编码为B6******。

第十五条 输变电设施运行事件起止时间的填报规定

(1)输变电设施计划停运起止时间分别以工作票上的“许可开始工作时间”和“工作终结时间”为准。当同一设备停电同时有几张工作票时,“停电开始时间”以各工作票中许可开始工作时间最早的为准,“停电结束时间”以各工作票中工作终结时间最晚的为准。

对于由于电网运行要求,且因同一工作任务断续停运的设施,允许填写一条记录,其计划停运起始时间按工作票上最初一次的“许可开始工作时间”填写,终止时间按实际停运时间累计之和折算后的时间填写。

(2)输变电设施非计划停运起止时间按照以下规定填写:

第一、第二类非计划停运起止时间分别以调度记录上的“设备停运时间”和“向调度正式报备用时间”为准。

第三类非计划停运起止时间分别以工作票上的“许可开始工作时间”和“工作终结时间”为准。

第四类非计划停运,计划停运的各类设施,若不能如期恢复其可用状态,超过预定计划时间的停运部分的起始时间,以该设施计划停运的终止时间为准,终止时间以正式向调度报备用的时间为准;处于备用状态的设施,经调度批准进行检修工作的停运起止时间,以工作票上的“许可开始工作时间”和“工作终结时间”为准。

(3)输变电设施备用停运起止时间从设施停电操作票上的“操作开始时间”至送电操作票上的“操作结束时间”为止。

输变电设施在检修作业时产生的备用事件也应录入,统计时间包括检修前备用停运时间和检修后备用停运时间。检修前备用停运时间从设施停电操作票上的“操作开始时间”至工作票上的“许可开始工作时间”为止。

检修后备用停运时间从设施工作票上的“工作终结时间”至送电操作票上的“操作结束时间”为止。

(4)带电作业起止时间分别以工作票上的“许可开始工作时间”和“工作终结时间”为准。

第四章 数据报送有关要求

第十六条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数据要求按季度上报。输变电设施可靠性实行分级管理,220kV及以上的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数据要求上报到中心。

第十七条 上报的内容包括:

(1)基础(注册、运行)数据;

(2)指标报表;

(3)影响较大的非计划停运事件原因说明:

变压器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500小时;断路器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300小时;架空线路非计划停运时间超过300小时 以及其它设施非计划停运超过1000小时。

(4)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全站非计划停电原因说明。

第十八条 各级专责人对上报的基础数据必须经过认真核实确认无误,指标报表以及影响较大的非计划停运原因说明,必须经过有关领导签字及部门盖章认可后上报。

第十九条 各主管网公司、指定归口集团公司及其它独立公司单位专责人,于下季度的15日前将上季度的可靠性数据上报到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

第二十条 对于非计划停运责任原因填写“待查”的事件,要求于报出数据后的一个月内查实并更正。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暂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统计办法和评价指标,适用于对用户供电可靠性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2 基本要求 2.1电力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适合现代化电力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是电力工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为了使供电可靠性评价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特制定本规程。 2.2本规程以供电系统是否对用户停电为统计评价标准,统一了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统计方法与评价指标。 按照本规程统计计算的数据和指标,应成为供电企业下列诸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 ——城市电网的规划、设计和改造; ——编制供电系统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制定有关生产管理措施; ——制定供电可靠性标准和准则; ——选择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可行途径。 2.3供电企业应对其全部管辖范围内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和评价。 管辖范围内的供电系统是指本企业产权范围的全部以及产权属于用户而委托供电部门运行、维护、管理的电网及设施。 2.4与本规程配套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代码,由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组织编制,统一使用。 2.5 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原《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办法》终止执行。 2.6 本规程由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负责解释和统一修订。 3定义及分类 3.1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 3.2供电系统及供电系统设施 3.2.1低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外引线开始至低压用户的计量收费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其设施为连接至接户线为止的中间设施。 3.2.2中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发电厂)10(20、6)千伏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公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线套管为止,及10(20、6)千伏用户的电气设备与供电企业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网络及其连接的中间设施。 3.2.3高压用户供电系统及其设施--由各变电站(发电厂)35千伏及以上电压出线母线侧刀闸开始至35千伏及以上电压用户变电站与供电部门的管界点为止范围内所构成的供电

(整理)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评价

3.3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 3.3.1主要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保密、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系统性能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数据加密的有关算法、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示。 3.3.1.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而形成难以理解的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即使是密文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阴谋诡计止泄露信息。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密角的管理和加密/解密算法。加密和解密算法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3个条件:可逆性、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 (2)密钥体制 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①秘密密钥加密体制(K1=K2) 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密码体制。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典型的方法有日本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②公开密钥加密体制(K1≠K2) 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是保密的。由于加密速度较慢,所以往往用在少量数据的通信中,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ESIGN。 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保护是在数据中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从而能发现对数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数字签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其安全性取决于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使用RSA和ESIGN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系统。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保证在真实的发送方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 (4)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体制的选择、密钥的分发、现场密钥保护以及密钥的销毁。 (5)磁介质上的数据加密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发电设备可靠性得统计及评价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得所有发电企业(火电厂、水电厂(站)、蓄能水电厂、核电站、燃气轮电站)发电能力得可靠性评估。 2基本要求 2、1发电设备(以下如无特指,机组、辅助设备统称设备)可靠性,就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得能力。 2、2 本标准指标评价所要求得各种基础数据报告,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设备得真实情况。 2、3 “发电设备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程序、事件编码、单位代码,由“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编制,全国统一使用。 2、4 发电厂(站)或机组,不论其产权所属,均应纳入全国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行业管理。 3 状态划分 3、1发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状态划分 ?全出力运行 ∣(FS) ∣ ?运行—∣?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PD) ∣(S)∣∣?第1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1) ∣∣降低出力运行-∣∣第2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2) ∣?(IUND) ?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第3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3) ?可用-∣ (IUD)?第4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4) ∣(A) ∣ ∣∣ ∣∣?全出力备用(FR) ∣?备用-∣ ∣(R) ∣?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PD) ∣?降低出力备用—∣?第1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1) ∣(RUND)?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第2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2) ∣ (RUD)∣第3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3) ∣?第4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4) ∣ ?在使用—∣ ∣(ACT)∣ ∣∣ ∣∣?大修停运(PO1) ∣∣?计划停运—∣小修停运(PO2) 机∣∣∣(PO) ?节日检修与公用系统计划检修停运(PO3) 组∣∣∣ —-∣?不可用-∣ 状∣ (U)∣ 态∣∣?第1类非计划停运(UO1)? ∣∣∣第2类非计划停运(UO2)∣—强迫停运(FO)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电力的稳定性对电力用户的生产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电力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针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概况以及介绍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了解电力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稳定性;电力系统;措施 1 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对于国家经济和民生稳定起着促进和发展作用,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气能源从发电厂、变电站、传输和分配线电源用户,有数以千计的设备控制和保护装置,它们分布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地区,不同类型的故障,可能会发生意外,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正常电力供应用户的各种故障和意外事故造成的停电,工业和农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所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导致一个衰落的工业产品的产量,质量较低,严重的会造成损害设备。停电也将威胁到人身安全,给社会造成人身安全和经济损失,供电可靠性不仅涉及到了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地区用户的用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配电网络,甚至关系到该地区的发展,因此,如何保障和改善网络的安全和可靠运行,一直是各供电企业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概况 可靠性是指在预定条件下,一个组件,设备或系统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特性指标称之为可靠度,可靠度越高,意味原件可靠运行的概率,故障少,维修费用低,工作寿命长,可靠性低,这意味着寿命短暂,出现过多的故障,维修成本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电力发展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可靠性贯穿于产品和系統每一个环节。可靠性工程涉及原有的故障统计和数据处理,系统的可靠性定量评估,操作和维护,可靠性,和经济协调等方面,具有实际性,科学性和实间性三大特点,其可靠性评估方法是可靠性研究领域方向。 2.1 充裕性 充裕性是指电力系统在保持用户的持续供应电力总需求和总电能的能力,考虑到系统计划停运的系统组件和非计划停运的合理期望值,也被称为在静态条件下,电力系统静态可靠性,以满足用户的电力和电能足够的确定性指标要求,在系统运行时,各种维修备件,备用容量的百分比概率指标,如缺乏电力概率,可以说功率足够的时间预期值,电量不足期望值等。 2.2 安全性 安全性是电力系统承受突然的干扰,如突然短路或系统组件意外损坏,也称

1-3-半导体封装件的可靠性评价方法

1-3-半导体封装件的可靠性评价方法

半导体封装件的可靠性评价方法 Lunasus 科技公司,佐土原宽 Lunasus 科技公司细川丰 本章将依据半导体封装件可靠性评价的基本考虑方法,以故障机理为基础的实验条件介绍,并根据韦布图来解说可靠性试验下的(产品)寿命推导方法。 封装件开发及材料变化过程中的可靠性评价方法 为实现半导体封装件功能和电气特性的提高,在推动多引脚化的同时,也要发展高密度封装化下的小型、薄型化。最近,搭载多个芯片的SiP(System in Package,系统级封装)和芯片尺寸(与封装尺寸)非常相近的CSP(Chip Size Package,芯片级封装)已开始量产,封装件的构造多种多样。另外,为达成封装件低成本化和环保的要求,采用规格更高的封装件材料的开发正在活跃起来。但封装件构造的复杂化和新型材料的使用不能对制造品质和可靠性造成影响。这里将对新型封装件的开发和材料改变下的可靠性评价方法进行解说。 最近的半导体封装件多数属于树脂灌封型,对半导体单体的可靠性评价包括,高温保存(或动作)实验,耐湿性实验以及温度循环实验。另外,对于有可能要进行表面装配的高密度封装器型,需考虑焊接装配过程中的热应力情况,因此焊锡耐热性实验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可靠性试验,是对半导体封装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预想发生的各种故障进行短时间评价的加速性实验方法。接下来需要先确定半导

体所发生的各种故障的主要加速原因是什么后才能进行实验。例如,对于树脂封装件来讲,湿度(水分)是造成硅芯片上金属线路受到腐蚀(图1)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温度可以加快水分浸入封装件内的速度,所以高温、高湿下的实验才有效果。与此同时,在电压也是故障主因的场合,有必要进行高温、高湿下的通电实验。 如上所述,对于封装件相关的各种故障,通过对机理的解析,找出加速实验的主要因子,设定合适的可靠性实验条件,这些就是可靠性评价的基础。 针对封装件构造的可靠性试验 正如开头所述,为实现封装件的高功能、高密度化,封装件的外观形状的主流是QFP(Quad Flat Package,四面扁平封装)和BGA

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制度

黑泉水力发电厂设备可靠性管理制度 1、总则 1.1本标准规定了黑泉水力发电厂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1.2本标准适用于黑泉水力发电厂发电设备可靠性的管理。 2、管理职能 生产科是电厂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电厂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的统计和分析。检修科、运行部门负责本部门所管辖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组织机构 3.1.1 电厂可靠性管理网络由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和可靠性管理网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生产副厂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生产科、检修科、运行部门等组成。 3.1.2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金晨杰 副组长:王宁克 成员:陈顺沛鲍占民马海民陈海英李刚刘芳何雪珂。 3.1.3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的任务,确保电厂发电可靠,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可靠性指标,保证发电设备可靠性原始数据的正确、完整、及时,定期进行可靠性分析,提出改进设备可靠性的措施。

3.2 组长职责 3.2.1 在厂长的领导下,指挥、督促职能部门开展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可靠性指标和本电厂提出的可靠性目标。 3.2.2 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关于可靠性管理的各项规定,经常检查电厂可靠性管理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2.3 掌握电厂发电设备健康状况及存在问题、隐患,对可能构成影响机组可靠性指标的问题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2.4 掌握电厂可靠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不能完成的预定指标要组织电厂有关部门进行分析,确定处理方案并督促落实。 3.3 生产科职责 3.3.1 生产科负责全厂可靠性管理工作。 3.3.2 随时掌握各部门可靠性指标的状况,如发现不能完成指标,应及时采取措施,制订可行方案,经批准后贯彻执行。 3.3.3 抓好全厂可靠性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和技术演练工作,提高可靠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4 各部门职责 3.4.1 各科室负责本部门发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3.4.2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系统内各项关于发电设备可靠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价标准实施意见

附件一: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输变电设备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 二○○五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输变电设备评价内容 (2) 第三章输变电设备评价实施原则 (4) 第四章输变电设备评价实施要求 (6) 第五章附则 (6)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输变电设备评价 工作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输变电设备管理,全面提高输变电设备的健康水平,及时发现、掌握输变电设备在设计选型、监造、安装调试、交接验收、运行维护、检修、技术监督、技术改造等阶段中反映出的突出性和倾向性问题,查找输变电设备生产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的预防设备事故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依据国家、行业及国家电网公司有关标准和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产部编制完成输变电设备评价标准。为保证输变电设备评价工作在公司系统深入、有效开展,特提出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输变电设备评价作为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设备全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安全性评价和设备评级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在开展输变电设备评价工作时,应坚持以客观数据和性能指标为依据,以实时跟踪评价为基础,部分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实时跟踪,动态评价,持续完善。 第三条输变电设备评价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

110(66)kV~550kV输变电设备(包括10kV~66kV干式电抗器、消弧线圈、并联电容器装置,72.5kV及以上支柱绝缘子、直流电源系统设备)的状况评价工作。 第四条各单位应依据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章输变电设备评价内容 第五条输变电设备评价工作分为五个部分: (一)设备投运前性能评价; (二)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评价; (三)设备检修情况评价; (四)设备技术监督情况评价; (五)设备技术改造计划制定、执行及效果评价。 第六条设备投运前性能评价,是对设备基础性能和健康水平的评价,是设备投产前各方面性能、状况的综合评价,应从设备设计、选型、监造、安装调试、交接验收等环节,按照设备质量、工艺、试验项目的要求和关键指标、重要参数进行评价。设备投运前性能评价是对设备健康水平和运行能力的基本评价,应结合新(扩)建工程输变电设备投产验收工作进行。其他各阶段设备评价工作中,均应考虑设备投运前性能评价的结果。对于1990年以前投运的输变电设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基础技术资料查找困难的,可在评价标准

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促进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提高公司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水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总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网络和评价、指导、分析、预测系统,努力提到电力设备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水平。 第三条电力可靠性统计评价工作执行以下标准标准: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793-2001 《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837-2003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 836-2003 《新建发电机组启动试运阶段可靠性评价办法》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天津石化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能 第五条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公司成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公司设备管理部是天津石化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外协调工作。 第六条可靠性数据和信息的统计及上报工作,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的规定,维护可靠性指标的公正性、准确性与权威性。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以任何形式对可靠性数据进行不正当的干预。 第七条,公司设备管理部负责电力可靠性归口管理,主要职责为: (一)贯彻执行中国石化有关电力可靠性管理规定,制定适合于本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和奖惩制度等。

(二) 分解落实集团公司下达的电力可靠性指标,并实施监督和考核。将可靠性指标作为考评电力生产单位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按照电力可靠性管理有关规程及规章制度,统计、分析本企业各类可靠性数据和信息,并按规定上报。 (四)运用可靠性管理方法安排设备检修计划,并将可靠性指标的变化情况作为评估检修质量及技术改造效果的主要依据。 (五)运用可靠性分析评价理论,定期对本企业设备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提出改善本企业电力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六)定期召开本企业电力可靠性分析会,全面评价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运行检修等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并制订年度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和措施; (七)定期进行可靠性业务培训,确保一线人员能准确判断设备可靠性状况,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 第三章可靠性统计、分析和评价 第七条电力可靠性的设备状态、术语和评价指标的定义按《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的规定执行。 (一)发电设备 1、在使用:指机组处于要进行统计评价的状态。 2、可用:指机组处于能运行的状态,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能够提供多少容量。可用状态还分为运行和备用两种状态。 3、不可用:指机组因故不能运行的状态,不论其由什么原因造成。不可用状态还可分为计划停运和非计划停运两种状态。 4、停用机组:指机组经企业批准封存停用或长期改造停用者。处于该状态的机组不参加统计评价。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概念理解: 可靠性是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可靠性是指部件、元件、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环境下、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完成其规定功能的概率。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使用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企业的信赖程度。 可靠性的技术是建立在多门学科的基础上的,例如: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材料、结构物性学,故障物理,基础试验技术,环境技术等。 可靠性技术在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试验、制造阶段可靠性、使用阶段可靠性、可靠性管理。我们做的可靠性评估应该就属于使用阶段的可靠性。 机床的可靠性评定总则在GB/T23567中有详细的介绍,对故障判定、抽样原则、试验方式、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故障检测、数据的采集、可靠性的评定指标以及结果的判定都有规范的方法。对机床的可靠性评估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即时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数据的收集。 可靠性研究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产品历史经验数据的积累; 2)通过失效分析(Failure Analyze)方法寻找产品失效的机理; 3)建立典型的失效模式; 4)通过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建立试验数据和真实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5)用可靠性环境和加速试验标准代替产品的寿命认证; 6)建立数学模型描述产品寿命的变化规律; 7)通过软件仿真在设计阶段预测产品的寿命; 大致可把可靠性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提工作、重点工作。 准备阶段:数据的采集(《数控机床可靠性试验数据抽样方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张宏斌) 用于收集可靠性数据, 并对其量化的方法是概率数学和统计学。在可靠性工程中要涉及到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关心的是分布的极尾部状态和可能未必有的载荷和强度的组合, 在这种情形下, 经常难以对变异性进行量化, 而且数据很昂贵。因此, 把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可靠性工程会更困难。当前,对于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却很少有人提及, 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目前,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基本上是以简单随机抽样为主,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只采用了某一个厂家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生产的机床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就是: 这样收集的数据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控机床可靠性的真实状况, 同时其精度也不能够令人满意。 由于现在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众多、生产量庞大、机床型号多以及成产的批次多,这样都对数据的收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据采样时: (1)必须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来得到可靠性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抽样方法,但是必须抽取较大的样本量才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和信度; 针对以上的特点有三种数据采集的方法可以选择:简单随机抽样、二阶抽样、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N个单元中,抽取n个单元,保证抽取每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组合的概率相等。

风力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修订稿

风力发电设备可靠性评 价规程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风力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试行)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风力发电设备可靠性的统计办法和评价指标。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风力发电企业发电能力的可靠性评价。 风力发电设备的可靠性统计评价包括风电机组的可靠性统计评价和风电场的可靠性统计评价两部分。 风电机组的可靠性统计评价范围以风电机组出口主开关为界,包括风轮、传动变速系统、发电机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控制系统、通讯系统以及相应的辅助系统。 风电场的可靠性统计评价范围包括风电场内的所有发电设备,除了风电机组外,还包括箱变、汇流线路、主变等,及其相应的附属、辅助设备,公用系统和设施。 2 基本要求 本规程中指标评价所要求的各种基础数据报告,必须尊重科学、事实求是、严肃认真、全面而客观地反应风力发电设备的真实情况,做到准确、及时、完整。 与本规程配套使用的“风电设备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相关代码,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编制,全国统一使用。 3状态划分 风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状态划分如下: 运行 (S) 可用(A) 调度停运备用 备用 (DR)

(R) 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 在使用受累停运备用 (PRI) (ACT) (PR) 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 (PRO) 计划停运 不可用(U) (PO) 非计划停运 (UO) 4 状态定义 在使用(ACT)——机组处于要进行统计评价的状态。在使用状态分为可用(A)和不可用(U)。 可用(A)——机组处于能够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而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提供了多少出力。可用状态分为运行(S)和备用(R)。 4.2.1 运行(S)——机组在电气上处于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或虽未联接到电力系统但在风速条件满足时,可以自动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机组在运行状态时,可以是带出力运行,也可以是因风速过高或过低没有出力。 4.2.2 备用(R)——机组处于可用,但不在运行状态。备用可分为调度停运备用(DR)和受累停运备用(PR)。 4.2.2.1 调度停运备用(DR)——机组本身可用,但因电力系统需要,执行调度命令的停运状态。 4.2.2.2 受累停运备用(PR)——机组本身可用,因机组以外原因造成的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按引起受累停运的原因,可分为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I)和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O)。 a) 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I)——因机组以外的场内设备停运(如汇流线路、箱变、主变等故障或计划检修)造成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 b) 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O)——因场外原因(如外部输电线路、电力系统故障等)造成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

供电可靠性

现有电网的基础理论 1.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计算 (1)供电可靠性 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作RS-1。 供电可靠率=(1-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统计期间时间)*100% (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每户每次停电时间)/总用户数=∑(每次停电持续时间*每次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h/户 (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AITC-1。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每次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次/户 (4)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 在统计期间内,每一户的平均故障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F。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每次故障停电时间*每次故障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h/户 (5)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局吧故障停电次数,记作AFTC。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每次故障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次/户 (6)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

在统计期间内, 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小时数, 记作AIHC-S。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每次预安排停电用户数*每次预安排停电时间)/总用户数h/户 (7)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 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记作ASTC 。 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每次预安排停电用户数)/总用户数次/户 这些可靠性指标反应了城市的电网建设情况、设备供电能力和电力部门停电管理的综合水平。指标与各种因素有关,例如网架结构、不同设备的可靠性、线路长度及负荷的专供能力等。 2.供电可靠性主要影响因素 (1)网架结构接线方式 针对中压配电系统典型接线方式主要有单辐射、单联络、多联络。 1)单辐射:线路或设备故障检修时,用户停电范围大,当电源故障时,则将导致整条线路停电,供电可靠性差,不满足N-1要求。 2)单联络:通过一个联络开关,将来自不同变电站的母线或相同变电站不同母线的两条馈线连接起来,任意区段故障,闭合联络开关,将符合专供,可满足N-1要求。供电可靠性高。 3)多联络:线路采用环网接线开环运行方式,使任意一段线路出现故障时,均不影响其他线路段正常供电,缩小了每条线路的故障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由于联络较多,提升了线路的利用率。 (2)停电分类及原因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摘要配电网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新技术、新设备,保障配网供电的稳定和可靠,做到与时俱进,是当前电力部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工作单位特点,就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机电可行性建议,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配网供电;网络结构;客户密度;自动化;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62-0131-01 1 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意义 配网供电可靠性,实际上就是在电力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衡量能使由该故障设备供电的用户供电故障尽量减少,使电力系统本身保持稳定运行(包括运行人员的运行操作)的能力的程度。研究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原因与对策,不仅仅关系着用户最关心而又敏感的停电程度来评价,特别是对于供电系统末端的配电系统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配网供电可靠性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设备本身的可靠性,整个系统的设备可靠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系统可靠性与用户供电可靠性的配合。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供电还不稳定,处于发展阶段,据相关资料显示,近百分之80的用户停电是因为配电网系统出现问题引起的。因此,正视配电网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已经是迫在眉睫。 2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原因 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很多,如线路故障,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低,自然灾害,网络结构好坏和技术人员的管理维护能力等都可能对供电的可靠性造成较大影响。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些进行详细阐述。 2.1 网架结构问题 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结构不合理,造成供电可靠性低。部分线路为单电源辐射接线,没有备用,故障时负荷无法转移;部分线路虽为环网接线,但由于导线线径细、联络开关容量小等原因,导致互供能力较差,出现故障时无法转移负荷。 2.2 自动化程度低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都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系统,这不仅能大大节省人力资源的消耗,也能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但是,配网供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很多贫困和偏远山区,配网供电还大量依靠人工来完成,其危险性可想而知,可靠性也会因工作人员的疲劳和疏忽而大打折扣。 2.3 管理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欠缺 配网供电是一项非常专业而复杂的工作,工程质量直接决定了供电可靠性。随着我国供电系统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相关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我国配网供电管理和维护人员专业技能还有很多欠缺。这方面的因素很

可靠性软件评估报告

可靠性软件评估报告 目前,关于可靠性分析方面的软件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3种产品:英国的ISOGRAPH、广五所的CARMES和美国Relex。总体上来说,这些可靠性软件都是基于相同的标准,因此它们的基本功能也都十分类似,那么如何才能分辨出它们之间谁优谁劣呢?根据可靠性软件的特点和我厂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主要从软件的稳定性、易用性和工程实用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现从这几个方面对上述软件进行一个简单的论证,具体内容如下。 稳定性 要衡量一个可靠性软件的好坏,首先是要看该软件的运行是否稳定。对一个可靠性软件来说,产品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一个没有经过充分测试、自身的兼容性不好、软件BUG很多、经常死机的软件,用户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当然,评价一个可靠性分析软件是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最好的证明就是该产品的用户量和发展历史。 ISOGRAPH可靠性分析软件已将近有2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球已有7000多个用户,遍布航空、航天、铁路、电子、国防、能源、通讯、石油化工、汽车等众多行业以及多所大学,其产品的每一个模块都已经过了isograph的工程师和广大用户的充分测试,因而其产品的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广五所的CARMES和美国Relex软件相对来说,其用户量比较少,而且其产品的每一个模块的发布时间都比isograph软件的相应模块晚得多,特别是一些十分重要的模块。 例如,isograph的故障树和事件树分析模块FaultTree+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它的发展历史已经有15年了。Markov模块和Weibull模块也具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些模块目前已经拥有一个十分广泛的用户群,它们已经被Isograph的工程师和大量的客户广泛的测试过,产品的稳定性值得用户信赖。而Relex的故障树和事件树相对比较新,它大约在2000年被发布,而Markov模块和Weibull模块2002年才刚刚发布,这些模块还没有经过大量用户的实际使用测试,其功能的稳定性和工程实用性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广五所的CARMES软件的相应模块的发布时间就更晚了,有些甚至还没有开发出来,而且其用户主要集中在国内,并没有经过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易用性 对一个可靠性分析软件产品来说,其界面是否友好,使用是否方便也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工程师能否在短时间内熟悉该软件并马上投入实际工作使用,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一个学习十分困难、使用很不方便的软件,即使其功能十分强大,用户也不愿使用。 ISOGRAPH软件可以独立运行在Microsoft Windows 95/98/Me/2000/NT/XP平台及其网络环境,软件采用大家非常熟悉的Microsoft产品的特点,界面友好,十分容易学习和使用。该软件提供了多种编辑工具和图形交互工具,便于用户在不同的模块间随时察看数据和进行分析。你可以使用剪切、复制、粘贴等工具,或者直接用鼠标“托放”来快速的创建各种分析项目,你还可以将标准数据库文件,如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Excel电子表格以及各种格式的文本文件作为输入直接导入到isograph软件中,使项目的建立变得非常简单。另外,Isograph 各软件工具都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图形、图表和报告生成器,可以用来生成符合专业设计要求的报告、图形和表格,并可直接应用到设计分析报告结果中。 ISOGRAPH软件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将各软件工具的功能、设计分析信息、分析流程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其全部的分析模块可以在同一个集成界面下运行,这既可以保证用户分析项目的完整性,还可以使用户在不同的模块间共享所有的信息,不同模块间的数据可以实时链接,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例如,你可以在预计模块和FMECA模块之间建立数据链接,当你修改预计模块中的数据时,FMECA模块中对应的数据会自动修改,这既可以节省

电网可靠性分析

电网可靠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性越来越大, 对安全稳定供电的要求越来越强。然而, 受到电力系统自身原因和外部干扰的影响, 电网事故时有发生, 这不但使电力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而且对电力用户和整个社会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影响电力安全的因素 ⑴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可归纳为: ①电力系统主要元件故障:发电机、变压器、电线故障; ②控制和保护系统故障:保护继电器的隐性故障、断路器误动作、控制故障或误操作等; ③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故障; ④信息、通信系统故障:与EMS系统失去通信、不能进行自动控制和保护、信息系统故障或拥塞、外部侵入信息通信系统; ⑤电力市场竞争环境的因素:电力市场中各参与者间的竞争与不协调、在更换旧的控制和保护系统或发电装置上缺少主动性; ⑥电力系统不稳定:静态、暂态、电压、振荡、频率不稳定等。 ⑵人为因素 不少大事故都与继电保护有关, 而这些保护的选型、整定和检查都与设计人员和运行人员的知识水平、敬业精神息息相关。常见的人为因素可概括为操作人员误操作, 控制和保护系统设置错误、蓄意破坏(包括战争或恐怖活动)等。 ⑶自然灾害 影响供电运行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雨淞和雾淞、冻雨造成电线积冰, 或大雪积压在电线上, 厚度过大时会压断电线;大于7 ~ 8级的风会吹倒电杆, 龙卷风和风暴会刮倒线路杆塔;雷击危害高压线路和变压器,击破磁瓶, 造成跳闸,一有大风,有可能产生震动、跳跃和碰线引起速断保护跳闸;雾、毛毛雨、空气污染等造成“污闪”现象, 导致绝缘子绝缘水平降低, 出现短路事故;暴雨造成铁塔、电杆倾倒或浸泡电器, 引起停电事故;直径大于等于10毫米的冰雹能砸坏电器电线。 二、相应的技术措施 ⑴精心规划电网设计, 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提高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分析

提高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8T11:00:02.6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作者:安宗成 [导读] 摘要:电力事业关乎社会民生,在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背景下,对于电能的需求度不断增长,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成为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国网四川射洪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电力事业关乎社会民生,在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背景下,对于电能的需求度不断增长,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成为当前首要任务之一。电力系统运行中,由于系统中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和设备,导致系统结构十分复杂,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出现安全隐患。就提升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展开分析,提出有效对策予以实践。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引言 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反映了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是供电企业电能质量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一旦停电,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提高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1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电力设备自身的可靠性。主要内容包括:供电回路,多电源以及环网等结构形式、设备质量情况、设备安装情况、设备自动化情况、供电容量和裕度、继电保护以及自动装置动作准确性等等。例如配电变压器所发生的故障(主要包括铁芯局部短路、铁芯烧毁等)会造成绝缘被破坏、线圈发生短路或者断线问题会造成对地击穿情况、分接开关触头被灼烧会造成放电问题等等;10kV真空断路器也是易发生故障的重要设备,其故障问题主要包括开断无法有效执行、关合不同期、三相不同期等等。另外,配电线路的绝缘性能相对较差,一旦受到高压或者短时过电压的影响非常容易发生闪络或者击穿的问题。除此之外,开闭所和配电室也存在着各种故障隐患,主要包括电缆进出线、中间接头故障等等。电压互感器也常常会出现局部放电、绝缘劣化和接地击穿等问题,电流互感器常常会出现二次开路的问题,例如引线接头接触不良,一旦受潮绝缘下降就会造成接地击穿。 (2)配电系统不完善。配电网的供电半径较大,并且导线的截面积较小,可靠性相对较差,一旦出现停电常常是成片大面积停电。另外,配电系统相对不够完善,自动化处理事故的能力相对较低,会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处理故障并恢复供电。同时,人工数据采集技术能力相对较低,管理制度较为落后。 (3)工作人员的可靠性问题。岗位人员所具有的工作能力(主要包括设备的操作能力、设备的运行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维修检测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电可靠性。所以要加强岗位人员技术能力、职业素质、检测维修水平和故障排除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而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4)配电系统所处的地理条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周边环境等都可能影响到低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另外,配电网络的结构情况、配电网的性能以及管理水平、电源的容量等都会对供电系统可靠性造成影响。 2提升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2.1加强电网改造力度,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 我国对于电网建设重视程度较高,在智能电网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如何能够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成为当前首要任务之一。从电力系统角度来看,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应该贯穿于电网改造规划、设计和建造全过程,优先考虑供电可靠性,最后考虑电网经济性。 2.2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供电可靠性 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背景下,为了可以有效提升电网运行可靠性,应该大力推行状态检修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用停电检修。在当前电网改革背景下,电网检修如果长期采用停电检修,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到人们正常生产生活,所以可以通过应用免维护和可靠性较高的电气设备,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以往的周期性计划检修局限性较大,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设备运行需要,所以应该大力推广状态检修模式,根据设备设计运行情况和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和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维修,如果存在故障需要及时有效予以解决,确保电气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与此同时,带电作业可以在不断电的前提下进行检修和维修,技术性较强,但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所以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 2.3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应该对现有配电网进一步改造和升级,应用现代化技术,提升配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便于出现故障问题可以及时做出反应,并将故障区域隔离,避免对正常部件产生影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快速判断故障位置,缩短寻找故障时间,将故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降低对配电网整体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维修队伍,可以将故障检修和解决时间进一步缩短,为后续的状态检修提供有效依据,促使配电网灵活配置资源,提升配电网运行可靠性。 2.4提升线路绝缘性能 由于架空线路自身特性,长期暴露在野外环境下,很容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导致线路绝缘性能下降,进而出现线路故障,不仅影响到正常的供电,还会加剧运营成本。所以,应该正确看待绝缘性能对于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带来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提升输电线路绝缘水平,从而降低绝缘组织损坏,提升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3提升电力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的组织途径 3.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意识 首先,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促使管理人员可以养成良好的管理意识,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贯穿于生产和管理全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正确看待自身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在掌握一定文化水平的同时,可以深入生产各个环节,更为充分掌握操作方法和管理软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应该聘用具备过硬专业能力的人才,负责可靠性管理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于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影响较为深远。其次,电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是一个整体,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所以,需要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及时共享信息,获得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促使可靠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所以,还应该选择合理有效的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确保可靠性管理网络得以顺利构建。最后,电力企业需要严格遵循行业标准和国家规定,建

安全性可靠性性能评价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3.3 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评价 3.3.1主要知识点 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和保密、计算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系统性能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数据加密的有关算法、系统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方示。 3.3.1.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1)数据的安全与保密 数据加密是对明文(未经加密的数据)按照某种加密算法(数据的变换算法)进行处理,而形成难以理解的密文(经加密后的数据)。即使是密文被截获,截获方也无法或难以解码,从而阴谋诡计止泄露信息。数据加密和数据解密是一对可逆的过程。数据加密技术的关键在于密角的管理和加密/解密算法。加密和解密算法的设计通常需要满足3个条件:可逆性、密钥安全和数据安全。 (2)密钥体制 按照加密密钥K1和解密密钥K2的异同,有两种密钥体制。 ①秘密密钥加密体制(K1=K2) 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而又称为密码体制。因为其加密速度快,通常用来加密大批量的数据。典型的方法有日本的快速数据加密标准(FEAL)、瑞士的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和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 ②公开密钥加密体制(K1≠K2) 又称不对称密码体制,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其中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密钥是保密的。由于加密速度较慢,所以往往用在少量数据的通信中,典型的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RSA和ESIGN。 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RSA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12位。 (3)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保护是在数据中加入一定的冗余信息,从而能发现对数据的修改、增加或删除。数字签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其安全性取决于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现在已经出现很多使用RSA和ESIGN算法实现的数字签名系统。数字签名的目的是保证在真实的发送方与真实的接收方之间传送真实的信息。 (4)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密钥的管理包括密钥体制的选择、密钥的分发、现场密钥保护以及密钥的销毁。 (5)磁介质上的数据加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