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

2017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
2017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

2017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

农技植保函【2018】52号

2017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继续组织北京、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新疆等20个省(区、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小菜蛾、烟粉虱、小麦赤霉病、稻(麦)田杂草等16种重大病虫草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本年度系统测定田间常用农药品种34个(监测对象、涉及农药品种及抗性分级标准分别见表1、2),现将可以评估的病虫草和涉及的农药品种抗药性情况通报如下。

表1 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对象、农药品种及方法

— 2 —

表2 害虫抗药性水平的分级标准

1 水稻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状况

1.1 褐飞虱

1.1.1 监测地区(见下图)

1.1.2 监测结果

1.1.

2.1 对新烟碱类药剂抗性

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对第一代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00倍),对烯啶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6.1~13倍),对第二代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0倍),对第三代新烟碱类药剂呋虫胺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4~204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新烟碱类药剂抗性倍数增加幅度较大。

1.1.

2.2 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抗性

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00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1.1.

2.3 对有机磷类药剂抗性

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4~53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1.1.

2.4 对吡啶甲亚胺类药剂抗性

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绝大多数种群对吡啶甲亚胺类药剂吡蚜酮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0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抗性倍数有所增加,应引起各地农业部门高度关注。从各地植保站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田间防治效果虽有下降,但仍可控制褐飞虱危害,这可能与吡蚜酮作用机理以及近几年虫口密度较低有关。

1.1.3 对策建议

根据目前监测结果,褐飞虱除对烯啶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对其他田间常用药剂都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因此在褐飞虱防治过程中,迁出区和迁入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鉴于目前褐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已达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暂停使用吡虫啉、

—3—

噻虫嗪、噻嗪酮防治褐飞虱;严格限制吡蚜酮、毒死蜱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每季水稻最好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三氟苯嘧啶等药剂,延缓褐飞虱抗药性的快速发展。

1.2 白背飞虱

1.2.1 监测地区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湖北省武穴市和赤壁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云南省西双版纳市。

1.2.2 监测结果及建议

目前监测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噻嗪酮、有机磷类毒死蜱等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噻嗪酮抗性倍数49~123倍,对毒死蜱抗性倍数29~104倍);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抗性倍数3.6~79倍,对噻虫嗪抗性倍数3.4~60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白背飞虱对新烟碱类药剂抗性倍数有所增加。鉴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通常混合发生,且目前褐飞虱已对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延缓其抗性继续发展。鉴于新烟碱类药剂对白背飞虱的毒力依然很高,在田间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为主时,选用吡虫啉、噻虫嗪,与吡蚜酮交替轮换使用。

1.3 灰飞虱

1.3.1 监测地区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和盐城市盐都区、浙江省长兴县、安徽省庐江县。

1.3.2 监测结果及建议

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灰飞虱种群对新烟碱类噻虫嗪、烯啶虫胺、吡啶甲亚胺类吡蚜酮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8~48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今后应继续限制毒死蜱的使用次数。在水稻生长后期当灰飞虱与褐飞虱混合发生时,不宜使用吡虫啉、噻虫嗪进行防治。

—4—

1.4 二化螟

1.4.1 监测地区(见下图)

1.4.2 监测结果

1.4.

2.1 对双酰胺类药剂抗性

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江西环鄱阳湖地区、湖南南部地区二化螟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抗性水平较高,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3~259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抗性倍数增加幅度较大。

1.4.

2.2 对大环内酯类药剂抗性

目前监测地区二化螟种群对大环内酯类药剂阿维菌素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18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1.4.

2.3 对有机磷类药剂抗性

浙江、江西、湖南等省二化螟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64倍),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9.9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1.4.3 对策建议

二化螟种群对杀虫剂抗性状况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中浙江、江西、湖南等省部分地区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毒死蜱

—5—

处于中等水平抗性,今后应继续限制双酰胺类、有机磷类药剂使用次数,避免二化螟连续多个世代接触同一作用机理的药剂。同时,应控制阿维菌素的过量使用,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1.5 稗草

1.5.1 监测地区

江西省南昌县、吉安市、余干县、鄱阳县、抚州市临川区,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益阳市资阳区、沅江市。

1.5.2 监测结果及建议

从江西、湖南2省10个县市水稻田中采集得到72个稗草样品,经抗药性检测,对五氟磺草胺抗性频率为100%,其中江西省27个种群抗性倍数>10倍,占监测总样本的82%;湖南省31个种群抗性倍数>10倍,占监测总样本的80%;在江西南昌、余干、湖南鼎城、沅江、汉寿监测到抗性倍数>100倍的种群,最高抗性倍数为1538倍。

从江西、湖南2省10个县市水稻田中采集得到39个稗草样品,经抗药性检测,对二氯喹啉酸抗性频率为92%,其中江西省12个种群抗性倍数>10倍,占监测总样本的63%;湖南省11个种群抗性倍数>10倍,占监测总样本的55%;在江西南昌、余干、湖南鼎城、汉寿监测到抗性倍数>100倍的种群,最高抗性倍数为893倍。

从江西、湖南2省10个县市水稻田中采集得到30个稗草样品,经抗药性检测,对氰氟草酯抗性频率为57%,其中江西省2个种群抗性倍数>10倍,占监测总样本的10%;湖南省1个种群抗性倍数>10倍,占监测总样本的10%。

1.5.3 对策建议

鉴于江西、湖南双季稻区大部分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处于较高水平抗性,应严格限制其使用次数,特别是在抗性倍数>100倍地区要暂停使用,轮换使用氰氟草酯等其它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延缓抗药性继续发展。

—6—

2 小麦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状况

2.1 麦蚜

2.1.1 监测地区(见下图)

2.1.2 监测结果及建议

目前监测地区麦长管蚜种群对田间常用药剂新烟碱类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胺腈、有机磷类氧化乐果、氨基甲酸酯类抗蚜威、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禾谷缢管蚜对药剂的敏感度在不同地点种群间的变异比麦长管蚜要大,监测到江苏东台、安徽萧县、湖北枣阳种群对吡虫啉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6~12倍);对啶虫脒、氟啶虫胺腈、氧化乐果、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建议在麦蚜产生抗性地区轮换使用新烟碱类药剂、抗蚜威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延缓麦蚜抗性的发展。

2.2 赤霉病

2.2.1 监测地区(见下图)

—7—

2.2.2 监测结果

2.2.2.1 对多菌灵抗性

从江苏、安徽、湖北等7省11个县市采集的小麦病穗上随机分离纯化共得到3928个菌株,经抗药性检测,对多菌灵抗性菌株1930个,其中江苏省抗性菌株1866个,抗性频率为58.8%;安徽省抗性菌株61个,抗性频率为37.7%;河南省抗性菌株3个,抗性频率为4.8%;其他地区菌株处于敏感状态。结果表明,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主要发生在江苏、安徽两省,其抗药性发生程度均达到用常规法即可检测到的危险水平。

2.2.2.2 对戊唑醇抗性

从江苏、安徽、湖北等7省11个县市采集的小麦病穗上随机分离纯化共得到3928个菌株,经抗药性检测,对戊唑醇抗性菌株68个,7个省都检测到抗性菌株,抗性频率1.2%~6.1%,其中山东省抗性频率最高。2.2.3 对策建议

根据抗性检测结果,建议在多菌灵产生抗性地区轮换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等其它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但要严格限制每类药剂的使用次数。2.3 麦田杂草

2.3.1 监测地区

江苏省高邮市、宝应县、兴化市、泰兴市、建湖县、淮安市洪泽区、

盱眙县、宜兴市、丹阳市,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巢湖市、长丰县、寿县、

—8—

— 9 —

霍邱县、来安县、定远县、天长市、全椒县,河南省息县。 2.3.2 监测结果及建议

从江苏、安徽、河南等3省14个县市小麦田中采集得到22个日本看麦娘样品,经抗药性检测,对炔草酯抗性频率为86.4%,其中江苏省抗性种群7个,抗性频率为100%;安徽省抗性种群12个,抗性频率为86%;河南省抗性种群0个。对唑啉草酯抗性频率为63.6%,其中江苏省抗性种群5个,抗性频率为71%;安徽省抗性种群9个,抗性频率为64%;河南省抗性种群0个。

从江苏、安徽2省19个县市小麦田中采集得到35个菵草样品,经抗药性检测,对炔草酯抗性频率为65.7%,其中江苏省抗性种群11个,抗性频率为73%;安徽省抗性种群12个,抗性频率为60%。对唑啉草酯抗性频率为42.9%,其中江苏省抗性种群5个,抗性频率为33%;安徽省抗性种群10个,抗性频率为50%。 2.3.3 对策建议

加强对麦田杂草抗药性检测,根据抗药性检测结果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延缓麦田杂草抗药性继续发展。

3 棉花害虫的抗药性状况

3.1 棉铃虫

3.1.1 监测地区(见下图)

3.1.2 监测结果

3.1.2.1 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三氟氯氰菊酯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9~269倍),特别是山西盐湖、河南西华、山东滨州、阳谷、夏津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4~269倍);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5~9.5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大部分种群抗性倍数有所增加。

3.1.2.2 对有机磷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4~49倍),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种群对辛硫磷处于敏感状态(抗性倍数1.0~2.7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3.1.2.3 对大环内酯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大环内酯类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90倍),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种群处于敏感状态(抗性倍数1.0~1.1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3.1.3 对策建议

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应重点在华北棉区开展棉铃虫抗药性治理,暂停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防治棉铃虫,延缓其抗性继续上升;限制有机磷类、大环内酯类药剂使用次数(棉花生长期不超过2次),可交替轮换使用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其它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同时,在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加强对棉铃虫的抗药性监测。

3.2 棉蚜

3.2.1 监测地区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山东省滨州市、湖北省荆州市。

3.2.2 监测结果

—10—

目前监测地区棉蚜所有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新烟碱类吡虫啉等药剂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都在数万倍以上(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40000倍,对吡虫啉抗性倍数>100000倍);对氨基甲酸酯类药剂灭多威处于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6.6~11倍)。

3.2.3 对策建议

棉蚜抗药性发展速度较快,对目前田间常用药剂均产生了抗性,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水平较高,且仍有增加的趋势。鉴于棉蚜已成为抗药性严重和难以治理的害虫之一,建议在农业生产中暂停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药剂,选择氟啶虫胺腈、灭多威等其它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采用综合抗性管理措施,以保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3 绿盲蝽

3.3.1 监测地区

河北省邱县、河南省西华县。

3.3.2 监测结果及建议

目前监测地区绿盲蝽种群对氨基甲酸酯类灭多威、有机磷类毒死蜱、拟除虫菊酯类三氟氯氰菊酯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但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产生了抗性,应严格限制新烟碱类药剂使用次数,并注意与其它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4 蔬菜害虫的抗药性状况

4.1 小菜蛾

4.1.1 监测地区(见下图)

—11—

4.1.2 监测结果

4.1.2.1 对双酰胺类药剂抗性

目前长三角、华南蔬菜产区小菜蛾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1268倍),华北蔬菜产区则处于敏感状态,地区之间不同种群抗性倍数差异较大。

4.1.2.2 对大环内酯类药剂抗性

目前长三角、华南蔬菜产区小菜蛾种群对大环内酯类药剂阿维菌素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0倍),华北蔬菜产区则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都为11倍)。

4.1.2.3 对溴虫腈抗性

目前长三角、华南蔬菜产区小菜蛾种群对溴虫腈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5~1152倍),华北蔬菜产区则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4.9~9.9倍)。

4.1.3 对策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长三角、华南蔬菜产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应继续暂停使用其防治小菜蛾;不同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抗性倍数差异较大,建议继续限制其在产生抗性地区的使用次数,特

别是在长三角、华南高水平抗性区域每季蔬菜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可交

—12—

— 13 —

替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其它不同作用机理药剂。

4.2 甜菜夜蛾

4.2.1 监测地区

上海市奉贤区和崇明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4.2.2 监测结果及建议

上海奉贤和崇明、湖北黄陂、广东白云甜菜夜蛾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30~1987倍);对茚虫威、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甲氧虫酰肼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茚虫威抗性倍数30~53倍,对甲氧虫酰肼抗性倍数19~68倍);对大环内酯类药剂多杀菌素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4.6~9.0倍)。与2016年监测结果相比,甜菜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甲氧虫酰肼抗性倍数均有所增加。在长三角、华南蔬菜产区,建议及时调整用药策略,暂停或减少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甜菜夜蛾,严格控制甲氧虫酰肼、茚虫威、多杀菌素等药剂在甜菜夜蛾防治中的使用次数,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间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

4.3 烟粉虱

4.3.1 监测地区(见下图)

4.3.2 监测结果及建议

湖北、湖南蔬菜产区烟粉虱种群对双酰胺类溴氰虫酰胺、昆虫生长调

节剂类吡丙醚、季酮酸类螺虫乙酯等药剂处于高水平抗性(溴氰虫酰胺抗性倍数146~290倍,吡丙醚抗性倍数151~205倍,螺虫乙酯抗性倍数342~982倍);北京、天津、山西、山东等华北蔬菜产区烟粉虱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吡丙醚、螺虫乙酯等药剂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溴氰虫酰胺抗性倍数5.9~61倍,吡丙醚抗性倍数10~22倍,螺虫乙酯抗性倍数8.2~29倍)。鉴于烟粉虱抗药性北轻南重的特点,湖北、湖南蔬菜产区应减少单一药剂防治烟粉虱的使用次数,并注意不同作用机理间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

4.4 二斑叶螨

4.4.1 监测地区

北京市昌平区、顺义区、密云区,浙江省宁波市,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

4.4.2 监测结果及建议

目前监测地区二斑叶螨种群对杀螨剂阿维菌素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00倍),对腈吡螨酯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16倍),对乙唑螨腈处于敏感状态。建议在蔬菜产区暂停使用或慎用阿维菌素防治二斑叶螨,延缓其抗性继续发展;可选用联苯肼酯、乙螨唑、虫螨腈等其它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轮换使用防治二斑叶螨。

—14—

全国农技中心办公室2018年2月28日印发

—15—

2015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部门

2015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部门 决算基本情况说明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防治和检疫管理工作,参与检疫执法,负责查处违反森林植物检疫和林业有害防治法规的行为。 (二)人员构成情况 核定事业编制3人,其中站长1名,年末在职人员为3人。 (三)决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1、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监测面积1426.3万亩,重点监测面积28万亩。主要开展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监测,重点加强三江五道交通沿线、风景区、车站、木材加工厂附近松林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巡查和四大工程林薇甘菊监测。 2、加强检疫管理,严防重大有害生物入侵。一是加强种苗产地检疫,产地检疫面积2165亩;二是加强疫木管理,对木材加工、经营企业监管和使用单位的检疫检查;三是抓好检疫复检和检疫执法工作,开展“绿盾2015”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打击违法、违规调运应施检疫物品的行为。 3、加大除治力度,控制灾情扩散。一是积极防控松材线虫病,加强疫情监测普查,及时清理枯死树。二是加大薇

甘菊除治力度,有效组织南山森林公园薇甘菊防治项目实施。 4、组织开展2014-2016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5、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技术推广和宣传。与检疫执法检查工作相结合,在全市深入开展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技术和宣传,在防治过程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药物。 6、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开展有害生物预报监测、防治检疫和省级财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 二、收入决算说明 2015年收入决算6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61万元,其他收入0万元。 三、支出决算说明 2015年支出决算48.6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支出48.61万元。 2015年财政拨款支出按用途划分,基本支出29.98万元,占61.67%,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3.6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5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34万元;项目支出决算18.63万元,占38.33%,主要支出项目有:(1)林业检疫检测:5万元;(2)林业防灾减灾:13.34万元;(3)其他林业支出:0.29万元。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

【发布单位】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76号 【发布日期】 2002-02-09 【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 为加强饲料、兽药和人用药品管理,防止在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和动物饮用水中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杜绝滥用违禁药品的行为,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现公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并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凡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均应属于《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第105号公告)中规定的品种及经审批公布的新饲料添加剂,生产饲料添加剂的企业需办理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新饲料添加剂需办理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经营企业必须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从事经营活动,不得经营和使用未经批准生产的饲料添加剂。 二、凡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必须严格执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168号公告,以下简称《规范》)的规定,不得添加《规范》附录二中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凡生产含有《规范》附录一中的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必须执行《饲料标签》标准的规定。 三、凡在饲养过程中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需按照《规范》规定执行,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必须遵守休药期、配伍禁忌等有关规定。 四、人用药品的生产、销售必须遵守《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未办理兽药、饲料添加剂审批手续的人用药品,不得直接用于饲料生产和饲养过程。 五、生产、销售《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所列品种的医药企业或个人,违反《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向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或个人)销售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生产、销售《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所列品种的兽药企业或个人,向饲料企业销售的,

第一章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第一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第一节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一、农业害虫的概述 1、农业害虫的概念: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一类昆虫。如蝗虫主要吃农作物的叶子。 2、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当发生虫害时,会造成不同产量的下降,甚至使庄稼绝产。如黏虫大发生时可将禾谷类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绝产。 (2)对品质的影响 会使作物果实不饱满,空洞,完整率、出米率、出油率降低。如大豆食心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豆粒,使大豆残缺或留下虫眼,导致大都品质下降。 二、农业害虫的危害 害虫对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为害作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农业害虫为害作物根部的主要是地下害虫,如蛴螬咬断作物的根,咬断处断口整齐,轻则缺苗断垄,重则绝收。 2、对植物茎部的为害 为害作物茎部的害虫主要是蛾类,如玉米螟破坏玉米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植株受损后,茎秆易被风刮断。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为害作物叶和花的害虫较多,如蝗虫咬食叶片,将作物食成光杆。蚜虫刺吸叶片的汁液,使幼苗叶片生霉发黑,枯死,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生长发育。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为害作物果实和种子的主要有大豆食心虫、二十八星瓢虫。 三、导致农业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影响害虫种群兴衰的因素很多,其中以虫源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1. 虫源因素 虫源指虫害发生后,受害地块越冬害虫的数量。虫源多,易引起虫害的发生;虫源少,不易引起虫害的发生。 2.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光、雨水等,这些因素总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昆虫。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如书中表1-1. (2)温度和水对昆虫的影响 温度问题实质上是水的问题。昆虫身体的含水量一般为体重的46%-92%。昆虫获得水分的途径主要有:从食物中获得;直接饮水;利用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靠体壁吸水。温度能影响昆虫个体发育的快慢、存活率、生殖率、活动、地理分布等。

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草案)

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 (草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 第三章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第四章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 第五章保障机制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检疫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构成危害或者威胁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是指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乔木、灌木、竹类、野生珍贵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木材、竹材、药材、干果、盆景和其他林产品。 第三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参与、部门协作,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领导,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建立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和防控体系,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宣传工作,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林业协会、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生产经营者等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根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验检疫等具体工作。 基层林业工作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协助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科技、交通运输、旅游、环保、工商、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气象、电力、出入

[公告]农业部发布的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清单

农业部发布禁用农药和限用农药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99号 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我部在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加强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又停止受理一批高毒、剧毒农药的登记申请,撤销一批高毒农药在一些作物上的登记。现公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高毒农药品种清单。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18种) 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camphechlor),二溴氯丙烷(dibro mochloropane),杀虫脒(chlordimeform),二溴乙烷(EDB),除草醚(nitrofen),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汞制剂(Mercurycompounds),砷(arsena)、铅(acetate)类,敌枯双,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甘氟(gliftor),毒鼠强(tetramine),氟乙酸钠(sodiumfluoroacetate),毒鼠硅(silatrane)。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的农药(19种) 甲胺磷(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对硫磷(parathion),久效磷(monocrotophos),磷胺(phosphamidon),甲拌磷(phorate),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methyl),治螟磷(sulfotep),内吸磷(demeton),克百威(carbofuran),涕灭威(aldicar b),灭线磷(ethoprophos),硫环磷(phosfolan),*****磷(coumaphos),地虫硫磷(fonofos),氯唑磷(isazofos),苯线磷(fenamiphos) 以上19种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 三、限制使用的农药(2种) 三氯杀螨醇(dicofol),氰戊菊酯(fenvalerate)不得用于茶树上。 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对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违法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的行为,以及违法在果树、蔬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不得使用或限用农药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各地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生产、推广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促进农药品种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200 2年6月5日)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综合治理

第三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综合治理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害虫抗药性、植物病原物抗性和杂草抗药性的发展及现状,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农药轮换、交替等使用,并有效应用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抗性的产生及延缓农药的使用寿命,同时了解抗性产生的原理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害虫抗药性 1主要内容:害虫抗药性概念、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害虫抗药性的遗传及抗药性治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昆虫抗药性、交互抗性、多抗性、耐药性、负交互抗性等基本概念,重点是害虫抗性形成的理论、影响因子及昆虫抗药性在生理生化方面的机理,以及害虫抗性治理的措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害虫抗药性的基本概念、害虫抗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理及影响因子,并能根据农业生产状况制定有效的抗性治理措施。 一、害虫抗药性概况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在理解抗药性定义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抗药性是针对昆虫群体而言,并不是指某一个体; (2)抗药性是相对于正常敏感种群而言,通常通过比较同种昆虫的不同种群在相同发育阶段、相同生理状态和相同环境条件下对药剂耐受力与正常敏感种群的差异来确定。 (3)抗药性有地区性,即抗性的形成与该地区的用药历史、药剂的选择压力等有关;(4)抗药性是由基因控制的,是可遗传的,杀虫剂起了选择压力的作用。 2耐药性: 1)自然抗性:有些昆虫对某些药剂有一种天然的抗药性,即敏感度低,它是可以遗传的,这是由于生物的不同,或同是一个种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或具有特殊的行为而对药剂产生了不同的耐力,这称为自然抗性。例如用DDT防治蚜虫效果很差,而用来防治蚊蝇则效果很好。 2)健壮抗性:由于害虫的营养条件好,环境条件适宜,昆虫的生命活动、生理代谢增强,对药剂的耐受力增强,产生的抗药性称为健壮抗性,它是不稳定的,不能遗传的。3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4负交互抗性: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5多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 (二)害虫抗药性发展概况 1908年Melander首次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梨圆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

农业害虫

农业害虫: 1.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绿僵菌)。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例如,莴苣蚜虫被认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新西兰传播到塔斯马尼亚。而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 2.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蚂蚱”,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3.蓟马:是一种靠植物汁液维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

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 4.介壳虫scale insect(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 同翅目(Homoptera)介壳虫总科昆虫的统称。雌虫无翅,足和独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刺吸式口器。体外被有蜡质介壳。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每一种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范围。侵袭植物的根、树皮、叶、枝或果实。主要害虫有梨圆蚧(San Jose scale)、蛎盾蚧(oystershell scale)、皮屑长蚧、桔紫蛎蚧和红圆蚧。洋红虫、紫胶蚧和地珠有经济价值。介壳虫[1]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烟病。 5.叶蝉为一类害禾谷类、蔬菜、果树和林木等的昆虫。同翅目,叶蝉科。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本科叶蝉成虫图片

基于开源GIS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

2015年3月第36卷 第3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OMPUTERENGINEERINGANDDESIGN Mar.2015Vol?36 No?3 基于开源GIS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 赵仁辉1,2,刘 丽1+,王志宝3,邵 静1,2 (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49;3.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 要: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中存在开发成本较高、开放性较差、灵活性较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开源GIS的系统架构。阐述以PostgreSQL/PostGIS为空间数据库、MapServer为GIS引擎、OpenLayers为客户端搭建据的系统 平台,对多级地图缓存和基于WebService的模型库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描述。原型验证及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低成本、高开放、扩展性强等特点,对于加强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网络化管理和宏观科学决策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开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Web服务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0‐7024(2015)03‐0802‐07doi:10?16208/j?issn1000‐7024?2015?03?048 收稿日期:2014‐03‐28;修订日期:2014‐05‐2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项目(2006BAD23B04);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008AA12Z203) 作者简介:赵仁辉(1988),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WebGIS、空间决策支持;+通讯作者:刘丽(1986),女,河北承德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王志宝(1981),男,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管理;邵静(1988),女,河北秦皇岛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慧城市。E‐mail:zhaorenhui2008@126?com MonitoringandwarningsystemforforestpestbasedonopensourceGIS ZHAORen‐hui 1,2 ,LIULi 1+ ,WANGZhi‐bao3,SHAOJing 1,2 (1.InstituteofRemoteSensingandDigitalEart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2.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SchoolofComputerandInformationTechnology,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Daqing163318,China) Abstract:Duetothehighcost,pooropennessandlowflexibilityofpreviousGISbasedmonitoringandwarningsystemforfo‐rest,anarchitecturebasedonopen‐sourcesoftwarewasputforward.Tobuildthesystem,PostgreSQL/PostGISwasusedas spatialdatabase,MapServerwasusedasGISEngineandOpenLayerswasusedasclient.Detailedanalysisanddescriptionwerecarriedoutonmulti‐levelmapcachingandmodellibrariesbuildingbasedonWebService.Theprototypeverificationandengi‐ neeringpracticeshowthatthesystem,whichhaslowcost,highopennessandstrongextensibility,isofgreatapplicationvaluetostrengthentheforestpestinformationnetworkmanagementandmacroscientificdecision.Keywords:GIS;open‐sourcesoftware;forestpest;monitoringandwarning;WebService 0 引 言 由于有害生物信息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征,有必要借助空间分析手段,已有很多研究将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应用于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中[1]。如刘明辉等[2]基于GIS平台,依循专家经验预测方法,构建了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实现了病虫害发生的地理空间描述。王霓虹等[3]将WebGIS技术和人工智能结合,设计了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专家系统,使得对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更加全面有效。常原飞等[4‐8]分别基于 ?NET平台和ArcGIS二次开发技术研发了全国、省、市、县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系统,满足了各级森防机构的生产管理需求。然而,这些系统采用商业GIS软件,一方面开放性和灵活性较差,难以实现互操作与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商业GIS提供的许多功能在实际中利用率低,造成浪费。 与此同时,种类丰富涵盖面广的开源GIS项目吸引了 大量的科研机构参与研发,使其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由于遵守OGC制定的规范,开源GIS不仅弥补了商业软件在数据共享、互操作等方面的缺陷,而且可以通过组合不同层次的软件快速搭建,对构建中小型GIS应用系统有很强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简明操作手册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市州区县 简明操作手册 一、前言 本手册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综合信息系统使用手册》的简化版本,旨在让市县用户快速了解系统业务逻辑、掌握关键的操作步骤。 二、基础数据维护 基础数据由市州区县用户在系统初始化时自行完成,设置完毕后较少变动,包括: 1.组织机构属性维护 组织机构代码及名称已统一在系统初始化时导入,市州区县用户只需要维护本级或下级机构属性就可以了。组织机构属性显示在地图区划属性弹出窗口中。 菜单入口:基础数据—>组织机构

2.监测网络 各市州区县用户可以维护本级或下级的监测网络,设置中心测报点属性及测报点对应的测报对象。 菜单入口:基础数据->监测网络

3.系统用户维护 系统用户为可以登录系统、使用软件功能的实际人员;系统用户隶属于组织机构,由市州区县管理员用户创建本级或下级的操作用户。 菜单入口:基础数据->系统用户 3.1用户查询 操作者可以多种条件组合查询用户,定位到具体用户后 查看或修改用户信息。

3.2用户属性维护 对用户信息的修改是通过用户卡片完成的,用户卡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用户基本信息 用户基本信息中关键属性有: ?登录名:登录时使用,可以为英文(字母加数字,区 分大小写) ,也可以是汉字; ?电子邮件: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在登录界面中申请 密码找回,密码找回时,系统将把申请人的登录密码 发送到登录人在基本信息中登记的电子邮件地址中; ?用户状态::用户

在连续5次登录失败后,系统将锁定用户,锁定的 用户不能再登录系统。要解除用户的锁定状态,需由 市县管理员用户修改被锁定用户的“用户状态”,把 其设置为“正常”就可以了。如果用户忘记了登录密 码,也可由管理员用户对目标用户进行“重置密码” 的操作,密码重置后,用户的登录密码统一为 “123456”,用户可以在进入系统后修改密码。 (2)用户角色权限

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南京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修订稿)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全面提高我市应对重大农业生物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结合南京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植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三)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科学应对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重大农业生物灾情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做好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处置工作。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和应

急处置。 (五)概念解释 农业有害生物:是指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江苏省农业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名录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本地区发生的对粮油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具有重大成灾威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 重大农业生物灾害事件:是指由农业有害生物引发,可能对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危及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全的灾害性事件。 二、指挥系统 (一)市指挥部组成 市政府成立市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农委主任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气象局、金陵海关、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和发生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时的指挥平台,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农委。 (二)市指挥部职责

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

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 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气象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等多方面的原因,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突发性和异常性增多。为进一步做好监测预警工作,有效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气象局于2007年8月28日共同签订了《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合作框架协议》(见附件,以下简称“协议”)。为认真贯彻落实“协议”精神,现就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部门合作的重要性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近年来,受异常气候条件影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出现多发、高发的态势。统计表明,“十五”期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1.3亿亩,目前发生面积高达1.6亿亩,增长2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6亿元。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森林质量和系统功能的发挥,威胁国土生态安全,同时也影响到林农收入,制约林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开展林业与气象合作,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灾害气象预测预警工作,对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灾害、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林业和气象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根据“协议”精神,积极探求加强合作的领域、机制和措施,取得更多的成果,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共同做出贡献。 二、及时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要认真贯彻“协议”精神,根据各地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态势,充分利用简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信息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当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气象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及时组织和指导林权所有者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预防和除治。三、积极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要针对气候变化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明确合作研究方向和重点,组织协同攻关,努力研发林业有害生物气象预警信息产品,并积极联合申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近期要把气候变化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各季节主要气象灾害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暖冬、倒春寒、高温干旱、洪涝等)条件下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作为研究重点,并将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与气象预警系统研究纳入本地科技发展规划。同时,要学习借鉴国际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探索创新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气象服务的新途径。 四、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农业部公告第2569号附件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设定原则

附件12 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设定原则 为科学合理指导农药产品开发和农药登记,规范农药市场秩序,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登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设定原则做如下规定: 1.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已对有效成分含量做出具体规定的,有效成分含量应当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2. 未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或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有效成分含量未做出具体规定的,制剂有效成分含量(相同配比的混配制剂总有效成分含量)的设定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2.1有效成分和剂型相同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10%(或100克/升)的产品,其含量变化间隔值不小于5%(或50克/升);有效成分含量<10%(或100克/升)的产品,其含量变化间隔不小于有效成分含量的50%。 2.2 有效成分含量“≥10%或100克/升”的,含量有效数字不多于3位;有效成分含量“<10%或100克/升”的,含量有效数字不多于2位。 3. 乳油、微乳剂、可湿性粉剂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不得低于已批准登记产品(包括相同配比的混配制剂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 4. 液体制剂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可以质量分数(%)或质量浓度(克/升)表示;以质量浓度表示时,产品质量标准应同时规定质量分数。

5. 含有渗透剂或增效剂的农药产品,其有效成分含量设定应当与不含渗透剂或增效剂的同类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设定要求相同。 6. 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可按照相近原则变更有效成分含量,并提交以下资料: 6.1 变更有效成分含量的说明; 6.2 含量变更后的产品化学资料,其中常温储存稳定性试验或微生物农药制剂的储存稳定性试验可使用含量变更前的试验资料; 6.3 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的,应提交急性毒性试验资料。 7. 特殊情形,申请人应当提交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说明和相关证明材料,由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定。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正定县植保站李智慧张丽敏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定义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综合利用农业措施、生态调控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适当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降低农药对人类、环境和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一项综合性防治技术。 一、农业有害生物的影响 1.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影响农产品产量:棉铃虫、盲蝽蟓、二点委夜蛾、蚜虫、叶螨、菜青虫、甜菜夜蛾、田间杂草、各种病害等都可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业有害生物本身也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如小麦赤霉病,误食带有病原菌的分泌物的麦粒会引起人畜中毒甚至死亡,因此粮食部门明文规定,小麦赤霉病带病病粒超过3%时拒绝收购。除小麦赤霉病外,我省已有发生分布的农业有害生物中,能引起人畜中毒的有害生物种类还有小麦腥黑穗病、甘薯黑斑病、毒麦(杂草的一种)、豚草等。 3.农业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安全: 众所周知,农药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重要生产资料,是生产中的投入品之一,同时又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残留污染为内吸性强、分解缓慢的剧毒杀虫剂,这些农药主要残留于农产品内、土壤中,形成对农产品和农田的污染。随着不同国家

对农药残留限制门坎的提高,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产品出口。

二、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 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目前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从60-70年代的六六六、氯丹等高残留农药的大量使用,到80-90年代甲胺磷、1605、久效磷、磷铵等高毒农药的泛滥,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中毒现象经常出现。 2.农业生产过程安全的需要:为了防治害虫,农民大量喷施高毒剧毒的农药,不仅污染了农产品,同时也是自身受到毒害。如:棉花良种场在种植呋喃丹包衣种子时防护不到位,造成十几人中毒住院;棉花棉铃虫危害严重,许多棉农在用药过程中中毒;长期使用农药的作业造成慢性农药中毒,引起多种癌症等等。 3. 环境保护的需要:农药残留污染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造成环境恶化,进而影响人们生活。 农药的残留污染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杀虫、杀螨剂较之其他农药毒性高,为主要残留污染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城乡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正定县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及农药使用现状 1.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蔬菜种植面积和种类的增加,有害生物的种类还将继续增加。危害程度也将加重。新的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出现,如:节节麦、雀麦、烟粉虱、麦根蝽象、黄化曲叶病毒病等。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技术方案设计

湿地级自然保护区 省级财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项目 实 施 案

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针,紧紧围绕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防治工作实际,以控制重点区域主要有害生物为目标,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巩固湿地恢复与治理成果,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一、项目概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保护湿地,建设生态”的总体思路,强势推进流域湿地保护工程、市区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使全市的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市区园林绿化水平及档次不断得到提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以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树蛀干害虫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市区园林绿地中呈蔓延之势,导致蚜虫、槐木虱、红蜘蛛、蚧壳虫等病虫害危害不断加剧,给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和市区园林绿化苗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重危及我市生态环境安全。尽管我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及防治工作,但由于病虫害发生面积大,防治资金重短缺,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果不明显。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及市区园林绿地有害生物检疫监测、宣传培训及防治工作,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确保湿地资源生态系统安全和市区园林绿化建设成果, 二、指导思想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大力加强重要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建立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力推进无公害防治、预报实施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标本兼治,确保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趋势得到较大缓解,扭转林业有害生物重发生的局面,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围和危害程序大幅度下降,促进森林健康成果。 项目实施容 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设,防治技术人员培训,检疫检验和除害处理 二、项目目标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总体防治率达到85%以上,确保全市生态安全。 三、主要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 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14种,其中虫害7种,即松毛虫、天牛、木蠹蛾、舟蛾、刺蛾、叶甲、蚜虫。 病害7种,即褐斑病、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锈病、黑斑病、赤枯病。 需监测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对象有线虫病、黄斑星天牛、介壳虫等。 四、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禁使用禁用的化学农药,突出营林技术、生物农药及其它无公害杀虫剂防治措施。食叶害虫的无公害防治率要达到100%,对其它林业公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要达到80%以上。防治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穴状抚育或改变林相为主;天牛以诱捕器诱杀为主;其它病虫害以营林措施及修技抚育等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94号 为了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发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经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我部决定,在2000年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加强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再停止受理一批高毒、剧毒农药登记申请,撤销一批高毒农药在一些作物上的登记。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停止受理甲拌磷等11种高毒、剧毒农药新增登记 自公告之日起,停止受理甲拌磷(phorate)、氧乐果(omethoate)、水胺硫磷(isocarbophos)、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methyl)、治螟磷(sulfotep)、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内吸磷(demeton)、涕灭威(aldicarb)、克百威(carbofuran)、灭多威(methomyl)等11种高毒、剧毒农药(包括混剂)产品的新增临时登记申请;已受理的产品,其申请者在3个月内,未补齐有关资料的,则停止批准登记。通过缓释技术等生产的低毒化剂型,或用于种衣剂、杀线虫剂的,经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专题审查通过,可以受理其临时登记申请。对已经批准登记的农药(包括混剂)产品,我部将商有关部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批分阶段限制其使用作物。 二、停止批准高毒、剧毒农药分装登记 自公告之日起,停止批准含有高毒、剧毒农药产品的分装登记。对已批准分装登记的产品,其农药临时登记证到期不再办理续展登记。 三、撤销部分高毒农药在部分作物上的登记 自2002年6月1日起,撤销下列高毒农药(包括混剂)在部分作物上的登记:氧乐果在甘蓝上,甲基异柳磷在果树上,涕灭威在苹果树上,克百威在柑桔树上,甲拌磷在柑桔树上,特丁硫磷在甘蔗上。 所有涉及以上产品撤销登记产品的农药生产企业,须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月之内,将撤销登记产品的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交回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如果撤销登记产品还取得了在其它作物上的登记,应携带新设计的标签和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向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更换新的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要将农药登记管理的有关事项尽快通知到辖区内农药生产企业,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及时报送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农药检定所。 二ΟΟ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Guang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0-06-12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项目(200803023-4)作者简介:刘晓漫(1985-),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药毒理与抗药性。*为通信作者,E -mail :xianzhh@gxu.edu.cn 。 随着有机合成农药的发展,化学农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化学农药普遍、大量使用,导致害虫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文献报道,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种类1960年为137种,1980年为432种,1989年为600种,抗药性害虫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1]。有研究认为,抗药性是昆虫自身的一种遗传性状,其抗性基因本身就存在于昆虫体内,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2]。实际上,人类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害虫抗药性的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要了解害虫抗药性水平须首先建立一套准确而易于操作的抗药性监测与检测方法,才能正确了解害虫抗药性发生程度和进一步研究其抗性机制。通过害虫抗性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害虫抗性水平及其分布,明确重点保护的药剂类别及品种,对整个治理 方案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估,为抗性治理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3]。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进步和完善,并应用到昆虫抗药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中,促进了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方法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1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应用现状 1939年,第1种杀虫剂DDT 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1946年首次发现昆虫对DDT 的抗药性。70 年来,随着杀虫剂种类的增加和广泛使用,具有抗药性的昆虫种类不断增加,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阻止和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新农药的使用寿命,加强害虫抗药性监测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科研单位对飞虱、螟虫、甜菜夜蛾、蚜虫、棉铃虫、小菜蛾、马尾松 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晓漫,方 勇,贤振华*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 摘要: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防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害虫抗药性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监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文章阐述了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这些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害虫抗药性监测方法的选择是害虫抗性监测的重点。提出建立生物测定结果与分子生物检测结果之间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使群体监测与个体监测相统一,据此制定最切合实际的害虫防治方案。 关键词: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 S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61(2010)09-0931-05 Research advances in monitoring techniques of agricultural pests resistance LIU Xiao-man ,FANG Yong ,XIAN Zhen-hua *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5,China) Abstract: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have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agriculture.One of the keys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 is to monit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ests an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pest resis -tance to develop the resistant varieties for sustaining agriculture production.This article reviewes the status of resistance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resistance detection methods.A method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explore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d monitoring pest resistance.This method is a combination of monitoring the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s together,through establish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using bioassay results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assay results. Key words:agricultural pest;resistance;monitoring technique;detection method 931-9359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