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舟的女性意识

浅谈方舟的女性意识
浅谈方舟的女性意识

浅谈方舟的女性意识

苟海峰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内容摘要:在五四运动后,“妇女解放”被推入高潮,在诸多作家的作品中,张洁触及到了“妇女解放”的本质,她告诉我们,妇女的独立首先是人格上的独立,为了赢得人格的独立,女性必须经济独立,妇女应该告诉自己,自己是生活的主宰,妇女不应该是男性的附庸。张洁的这种女性意识的形成,除了五四运动的感召外,还跟作家早期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吸收她的积极部分。女性要争的人格上的独立,但并不一定要跟男性决裂。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同男性和谐相处。

关键字:方舟反传统主义婚姻本质救赎

目录

历史的车轮把妇女解放运动推入高潮,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妇女解放”的重要性,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觉醒作品的诞生,张洁成了诸多呐喊声中最为响亮的声音之一,她一针见血的刺入女性解放的本质矛盾——是新兴观念思想与传统思想的矛盾。

一、《方舟》体现出男女平等的婚姻观和爱情的价值观。

(一)《方舟》中男女平等的事业观和精神与物质平衡的婚姻观

《方舟》给我们男女平等的事业观和精神与物质平衡的婚姻观。它着重刻画了三位离婚寡居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在生活遭受各种冷遇、侮辱与打击,沉痛的揭示了传统伦理观念对于离婚女性或隐或显的迫害与歧视,有力的呼唤着女性尊严,重新树立与观念道德的进一步改善。她们分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曹荆华、外语翻译柳泉高干出生的对电影导演要特别爱好的梁倩,她们不堪忍受封建传统沿袭下的世俗婚姻,她们不愿成为生儿育女的工具,不愿成为男性生活的附属,不愿成为男性虚荣的门面,而纷纷同丈夫离异,成为为社会所不容的新兴人类。她们反传统,不是她们心中没有爱,而是那中爱已远离了她们理想之爱的心理需求。

(二)《方舟》中爱情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她们有过最真的爱。她愿意做一个女人,“做一个被人疼爱,也疼爱别人的女人”,“女人和男人不一样,她在文章写道:“她们总要爱点什么,好像她们生来就是为了爱点什么而生存的。”她们是那样渴望爱,张洁把最真实的女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她们为爱而生。文中又道,梁倩没有忘记那个初婚的夜晚“他怎样欢喜若狂的抱着她在卧室里打转。他们没有开灯,明亮的月光从落地窗里照进来,包裹着他们。每当她被旋转到朝向窗口的时候,她就看见浮在月亮旁边的那一朵所不清的金色,或是银色,或是淡紫色,透明的亮晶晶的,薄羽似的云,她的心仿佛被那朵云填满了,满得想要流出来。”这是她们的最真的爱,也是爱的历史,这种爱是在没有婚姻实践的,当这种爱丧失自尊时,当爱成为痛苦时,她们不会欺骗自己而会勇敢的结束它。文中是这样写的:“一个人可不是一个物

件,锁在屋子里就万无一失了。除了肉体,她还有一颗心呢。人世间什么东西都可以锁起来,唯独心是什么东西锁不住的。”“它朝你来时,就是不锁,它也不会迷失,它不朝你的时候,想夺也夺不过来,别管是暴力、金钱诡计,到头来一切都是白费。这就是她们爱的自由,这种爱不是贪图金钱名利而是最为本真的心理契合。她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对待爱情婚姻比一般人敏感,率真。因此当这份爱与她们的人生取向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她们选择离开。也是由于此原因,她们成了世人眼中的异类。作者便将小说取名为《方舟》。

二、《方舟》描绘出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背景

(一)作者借曹荆华刻画出封建女性的人物形象

我们知道圣经有关于诺亚方舟的传说,它是上帝赐予诺亚的救生之舟象征被救赎。在这儿作者也有此意。作者对在痛苦中彷徨的煎熬的女主人寄予同情。曹荆华由于要养活娘家,所以她打掉孩子,丈夫说我娶你这个老婆图个什么啊?她的好心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于是她率先与家庭决裂,在她身心俱疲时她事业也不顺利,她需要被救赎。知识分子出身的柳泉无法忍受无爱婚姻,在选择离异后,因为她小有姿色,故成为众人垂涎的对象,她的经理一次次骚扰她,别人也不断的制造桃色新闻诬陷她。在这种境遇里,她忍痛含泪委屈地活着。她需要被救赎。梁倩是高干出身,热爱电影导演,但自尊心很强的她特殊的家庭成了她的沉重负担,她不愿躺在家庭的荣誉上享福,却还要为家庭的‘荣誉’付出代价。她不能和自己讨厌的丈夫白复山离婚,她辛辛苦苦的努力只换来她是‘谁谁的女儿’的评价。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连她们家的那只母猫也成了含沙射影的替代品。她们生活在狭小的单元房里,她们成了世人茶余饭后的焦点。她们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

在那个危机四伏的特别岁月里。那个狭小的房子是她们心灵休憩的港湾,是互吐辛酸的家园,这就是救赎的积极意义,我们所讲的救赎实际是灵魂的救赎,是苦难的拯救,是一次悲壮的赴难旅程。但是在男性掌权的社会里,要想一点不靠男性是不可能的,这就注定她们事业的坎坷,让人感到光明希望的渺茫,有种孤独无依的漂泊感。于是主人公发出了“做一个女人,真难!”的感叹。这也是

作者的声音,这种声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三、作者在《方舟》中描绘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

(一)当代作者刻画出女性思想的解放

浏览现当代文学的画廊,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女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纷纷从豪门大宅大家闺秀里走出来,鲁迅的《伤逝》中的子君、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非,异常鲜明的个性显示的在“五四运动”大潮下觉醒的一代知识妇女,杨沫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有以其独特的道路标示中国妇女从个性意识觉醒到社会意识的成熟转变过程。张洁的小说主人公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女性在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本质的落差下的彷徨以及事业与婚姻之间的抉择。她们在经济独立以后对自我情感价值、人的尊严以及社会真理的彻底思考。可以说妇女解放永远是一个进行时。张洁的这种独特的视角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与作家早期的经验也是息息相关的

(二)作者描绘出女性人物的生活特点

众所周知,张洁的童年是非常不幸的,她是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中长大,从小跟随母亲辗转流浪的岁月给童年蒙上了阴影,早期流浪岁月让她过早的体会到了人生的辛酸,这使她对独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她知道。女性只能靠自己,才能改善生活。所以小说的女主人公都比较独立,她们对男性不但不抱有希望甚至有些反感。张洁用她深情的文字对女性生活给予高度的关注。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张洁用她朴实的语言娓娓动听地告诉读者,女性需要自尊、自爱、自强,这是她沉甸甸的生活体验,是她对那个时代自身体验的总结。是在社会大背景下个人思想情感价值与传统世俗观念碰撞的产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时代性和个体性的特点。

作品的主人公是作家熟悉的人或作家生活的原形,事件是作者眼中的社会,她对女性寄寓了自己的理想。作者是偏爱女性的,在作品中她不惜把女性写成中性人,甚至是男性,我们常说翅膀断了,用心飞翔。这或许就是其产物。但也削弱的作品的现实价值。

另一方面她偏重女性的事业,而忽视的女性的个人基层生活,,女性的解放除了人格尊严、经济地位、个人价值外,还必须有生活的能力。如果女性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那就没有解放可言了。有人说任何当代史都代表那一时代下

的当代史,在那封建伦理观念很强的年代里,妇女选择平等婚姻是很难的,女性要同时拥有家庭与事业就更让人接受不了,故主人公认为“你要事业,你就得失去做女人的许多乐趣,你要享受做人的乐趣,你就别要事业。”事业与人生个乐趣之间的矛盾,也是阻碍她们前进的绊脚石。在现代化的今天,婚姻与事业是可以兼得的,是和谐一致的。所以,我们的事业就是我们的兴趣所在,而家庭是我们事业强大的精神支柱。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吸收《方舟》的积极方面,做一个自强、自尊、自爱的女性,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不能忽视男性的价值。我们要同男性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共建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谷应声:《伤痕》中国文学出版社

许文郁:《张洁小说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44,253

张洁:《方舟》,人民文学出版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摘要:张洁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女作家,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列举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经典性论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张洁作品女性意识研究两性声音 自1978年凭借《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张洁的作品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与争议,仅1978到1987十年间国内对张洁的评论文章就达到了160多篇。这一时期的批评关注点是其作品风格、主题等方面。随着9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输入,更多研究者尝试着以这种新的理论来解读女性作家的创作。此时,作为新时期女作家旗手的张洁再次受到了研究界的关注,她的创作也在更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考察其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其发展变化成为了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 一、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现状评述 张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显现程度不尽相同,在《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这类作品中,女性意识呈现隐匿状态,因此女性批评的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选取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相对凸显的作品进行研究。著名批评家荒林认为张洁前期代表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喧寓的,是一个关于理想爱情与理想男性的神话,那么《方舟》则称得上是一篇预示着理想破灭的“愤世之作”。80年代中期,张洁作品风格转型之巨,不禁让人哗然,此时的张洁以老辣、尖酸的形象极尽讽刺,理想的爱情神话破灭了,理想的男性偶像倒塌了,对此王绯认为,“张洁的审丑意识有着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在男/女二项对立中,她故意让他们原形毕露,让他们丑态百出。”度过这段偏激、锋利的创作时期,张洁的以其特有的女性姿态书写了两部现实主义作品《红蘑菇》和《她吸的是薄荷味儿的烟》,这两部作品既不同于早期的纯情之作,又有别于她前一阶段的狂怒与怨愤,蕴涵深刻的女性觉悟。有论者曾这样评价到,“此间,张洁的女性书写是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对妇女自身和男性弱处的现代审视。”在经历了由“审美”到“审丑”的转变后,张洁的创作逐渐进入了文学”老年期”,此时张洁的心态渐趋平和。随着长篇记事小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发表,张洁自身的女性意识也得到了升华,小说着眼于探索祖孙三代女性绵绵不绝的血缘之爱。批评家徐坤将这篇作品归入了“母亲谱系的梳理与母女关系重新书写”的范畴。 二、张洁研究中两性批评者的不同声音 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来研究张洁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董瑾发表的评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 摘要: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文章以丁玲的两部作品为例,来浅析其中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 自阶级社会以来,女性就沦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宗法制将女性归诫成无思想的机器,从思想、伦理道德、身体等沦为男性的附庸。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在此,笔者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阐述了作为开一代先锋的女性主义作家丁玲,是怎样抛开了历史、社会给女性身上实价的重负,在时代的漩涡里表现女性意识的。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差异, “奠定了女性作为独特的文化群体的类的本质, 而这一本质又是女性作为一个相异于男性的性别

主体的历史性出场所必须的”。性别差异性决定了女性对人生、爱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的方式,潜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底部,用躁动而紊乱的,自述、自剖、自白、自辩相杂糅的语调和句式。表达人物无名的反叛,情绪和苦闷心理。《日记》中的“我”(主人公莎菲)被摆到了一个对周围的事物具有评判之权的中心位置上,“我”的笑、哭、喜、怒,成了小说叙述的焦点,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在这种叙事格局中,女性的观点和立场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1.大胆的“性爱”意识 众所周知,性爱意识是女性意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是几千年来父权制文化所竭力压抑的对象。性爱,在道家,是滋养补阴的养生之道;在儒家,是传宗接代之手段,都是指男人而言,女性,只是男人养生货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工具们,当然是不能有意识的,倘若有了性意识,也要玩弄男人一把,这女人是端端不得好死的,潘金莲的命运已足以说明。 丁玲打破了传统女性作家作品中对女性身体欲望的禁忌。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仿佛成为女性欲望的化身,她渴望爱情,渴望男性的拥抱和爱怃。第一次见到凌吉士就被他的美貌所吸引,渴求凌吉士“那两个鲜红的、

《无名的裘德》读后感

Reading Report of Jud e the Obscure By 外国语1243 朱润文Through this book, Thomas Hardy told us a tragedy of a rural young man’s life, i 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Jude, the hero of the novel, lost his parents when he was only eleven. However, he is a diligent and gifted. He learnt Latin and Greek by himself between the tiring work as a baker and a mason. Although Jude longed for to attend the university at Christminster, his poor background and low social class disillusion him. Sue, Jude’s cousin, was a girl yearning of freedom. She fell in love with Jude. However, their special relationship was forbidden by the Christianity at that time. Jude and Sue could only struggle to support their poverty-stricken family by doing heaviest work. Nevertheless, their children died with all the hardship and misery of their young lives. The story thoroughly exposed the darkness of the social system, and unreasonable criticism of the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论简_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刘美丽刘晓红 [提要]简·奥斯汀是19世纪初叶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给后人留下了六部不朽作品,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关注自我的生存状态,敢于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展示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关键词]简·奥斯汀;女性意识;女性自我;女性现实 [作者简介]刘美丽(1983—),女,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组助教;刘晓红(1970—),女,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组副教授。(江西上饶334001) “英国文学最近一又四分之一世纪的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艾德蒙·威尔逊对奥斯汀的这段评价无疑是对其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的肯定。[1] 简.奥斯汀才华横溢,她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小说受到许许多多读者的青睐,尤其是女性读者。她用短短42年的生命时光,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的世界,写出了六部不朽的文学巨作,分别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彻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众所周知,简·奥斯汀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加快时期,英国女性解放潮流蓬勃发展,简.奥斯汀的写作历程在女性写作历史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用真实的笔触,真实的语言,书写着真实的生活,描绘着真实的情感。她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洞悉女性的真实情感,道出女性最真实的心声,展露出那一时期的独特女性意识。所谓“女性意识”,是指女性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自我觉醒。相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的内心情感和表达女性的生命体验。简·奥斯汀作为一个在父权社会传统影响下有所觉醒的女性作家,其女性意识就体现在小说中人物的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中。[2]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简奥斯汀的小说世界,从女性自我以及女性现实两个角度来看其小说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女性自我 都说成功的作品当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作者自己的身影,在简奥斯汀的小说中也不例外。1775年,简奥斯汀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牧师家庭,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在父母的指导下,她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她并不算大的生活圈子中,她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对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生活做了深刻的了解。她从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一些生活琐事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状态及精神世界,因此,在她的笔下,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她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幸福,实现自我。她认为女性应该重视自身的发展,重视自我的完善,而不是屈服于居高临下的男性话语权,屈服于咄咄逼人的男性眼光。我们可以看到简·奥斯汀笔下的女性是以怎样的一种姿态生活在那样的时代,并通过男性意识中的女性立场侧面地烘托出女性的自身价值。《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应该是作者和读者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她聪明伶俐,善良明理,且不失活泼幽默,脸上总是荡漾着迷人的微笑。伊丽莎白有别于小说中其他人 物2011. 27 LAOQUJIANSHE

19世纪英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萌发英语本科毕业论文

19世纪英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萌发英语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中文 19世纪英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萌发 外文The Awakening and Germination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19th Century in Britain 系别英语翻译系 专业英语 年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结稿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Awakening and Germination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19th Century in Britain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great litterateurs and famous novelists in England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Many women novelists welled up and broke the complexion with controlled by men in literature These women novelists described the new image of women with the sharp writing style and sagacious language Jane Austen the Bronte sister Mrs Gaskell and George Eliot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m This new image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谱系中,翟永明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其作品曾被翻译成为英、德、日、荷兰等国文字,出版有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黑夜中的素歌》、《翟永明诗集》、《终于使我周转不灵》;散文随笔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纽约,纽约以西》等。她成名于早期作品组诗《女人》,并在二十余年来的写作中坚定地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且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诗人欧阳江河称其为“东方最美丽的女人”,诗人伊沙则曾戏谑地称赞“第三代诗人都有翟永明情结”,也正是这种来自外部的女性身份设定以及她作品中所主动涉及到的女性意识元素,让她的作品和相关的言论成为本文的研究起点。 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及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波伏瓦曾将女性称为“第二性”,即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是一个非主导性阶级。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与男性不平等,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但女性的这种历史性的失败不单决定于其生理因素,更多地是由社会和人类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1也正因为如此,不管有多少女性作家或诗人不喜欢甚至拒绝被人贴上性别标签,而且在这种拒绝背后隐藏着的也是对这种潜在歧视的不满,但她们却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性别烙印。不过也恰恰是这种烙印鲜明的作品,反过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以资讨论的样本,并透露了她们更深反叛和独立的可能。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本文首先试图从时间上理清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及其变化的整体脉络,主要以诗人成名之初的组诗《女人》、九十年代比较重要的作品《更衣室》《女子澡堂》、新世纪以来的《她的视点》以及新作《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等作品为探讨对象;然后试图在空间上将翟永明的诗及其女性意识与不同时期的女性诗人作家作纵向、横向和同时期的比较,在这副作品及思想的坐标系中最终确定翟永明诗歌所处的坐标点;最后,本文将在比较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最终以抛砖引玉的形式试图给当代诗歌研究和诗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女性诗歌是“女性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那么,何为“女性文学”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女性文学”被泛指为女性写作的文学,即使在国外,“women’s literature”也是一个被长期使用的“熟语”。大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涵盖范畴被自觉地约小,特指由女作家、女诗人创作的,表现女性生存和生命经验的作品。 评论家陈超对翟永明的研究最为系统,他曾有一种对翟写作的分期归纳:

浅谈女性意识

姓名:张永梅 学号:1004224126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 任课教师:胡瑞香 大 众 文 化 与 女 性 文 学 论 文

浅谈女性意识 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和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也随之增强,对于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张爱玲的小说对读者来说想必已不陌生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读过她的一些作品,我想,看过她作品的人可能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一个问题:张爱玲爱写女人,尤其爱写30、40年代上海的女人,而且写得与众不同,栩栩如生,深入骨髓。如她所塑造的许多特殊女性形象一样,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也是别具一格,独放异彩! 娇蕊,是张爱玲小说《白玫瑰与红玫瑰》里的人物,她,原来是一个开放热情,充满欲望的女人,把生活的所有都寄托在了男人身上。她,以自己的美貌和妩媚身姿吸引了众多男人的视线,让他们都围绕着她在转,她天真地以为这样就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和价值,女人们就是有了独立的地位,可不久她就发现自己错了,振宝,这个自私、无情、虚伪、满脑子假仁义道德、不负责任的男人打碎了她原有的观念,让她清楚的认识到女人的世界不是只有男人的身影。振宝的爱深深地伤害了她,可这个坚强充满活力的女人并没有陷在振宝编制的罗网里一蹶不振,而是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改变原有的幼稚想法,重新寻得希望,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以说,和曹七巧相比,娇蕊是张爱玲塑造的另一个典型的女性人物。张爱玲通过对她生活、爱情观转变过程的描写,向读者传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索: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女人不能把所有的希

简·奥斯丁小说女性成长主题探析

简·奥斯丁小说女性成长主题探析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上极具个人特色的女作家,也是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小说家。她围绕着几户中产阶级家庭,以年轻女性为中心,描写了她们的爱情婚姻生活。 她创作出令人长久喜爱的人物形象,通过她们的婚恋故事展现了女性的成长历程,小说中女主人公们由不成熟到经历挫折和反思,在情感、道德、婚姻观各方面走向成熟。本文以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成长小说视域下,探讨其小说的主题内涵、艺术表达和思想价值。 绪论部分介绍了简·奥斯丁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一章分析简·奥斯丁作品的主题。 第一节介绍成长小说的概念和模式,即引入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分析简·奥斯丁六部作品的主题,总结其中的共性,从而说明它们被称作成长小说的原因。第二章以文本为依托,探讨简·奥斯丁小说的成长内容。 奥斯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面对恋爱和婚姻,在情感、道德观或女性意识三个方面有所成长和变化。第三章分析简·奥斯丁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从人物塑造和叙述模式两方面对奥斯丁小说的叙事特点进行总结。 情节模式上的共性,也印证了简·奥斯丁的作品属于成长小说。第四章是在简·奥斯丁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奥斯丁小说蕴含的思想,总结简·奥斯丁的思想,即男女平等观念和基于感情基础上的婚姻观。 结语是对全篇论文的总结。简·奥斯丁笔下的女性超出了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她们聪慧、独立、勇敢、自尊,是和男性并肩而立的女性,而奥斯丁也因为创作出这些可爱的女性成为独具一格的女作家。

从成长小说角度研究奥斯丁的小说,可以发掘出作品的另一种意蕴,探究女性如何在恋爱事件中经历成长,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而实现人格的发展,这对今天女性的成长也有借鉴意义。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n Analysis of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of Jane Eyre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 《简爱》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由于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简爱,她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位卓越的女作家。这部作品一经出版,简爱这个人物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她表现出早期女权主义者的某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她敢于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努力争取独立,自由,平等和真爱,为追求幸福生活而顽强斗争,宣告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首先通过事例分析对简爱的女性意识的表现进行介绍,着重描写她的人格平等意识;维护女性尊严,追求独立人格的意识;强烈的爱情和婚姻自主意识;追求经济上的独立意识。然后从个人和社会因素分析简爱这种意识形成的原因。最后简要分析简爱的这种女性意识对当今女性的启迪意义,从中挖掘现代女性所应具备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女性意识;尊严;真爱;独立

Abstract Jane Eyre is the most famous work written by Charlotte Bronte in England. By creating successfully the typical figure, Jane Eyre, is also considered as an extraordinary woman novelist. When the book is published, the character of Jane Eyre has caught people’s broad attention. She showed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feminists, such as the persistence to rebel and fight bravely against the social oppression and discrimination, her unremitting efforts of pursuing freedom, equality, independence and true love and she always tries her best to seek for a happy life. That declar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 At first, this essay attempts to introduce Jane’ female consciousness through an analysis of some cases happened to her, and a plenty of works will be done to describe her personal equality consciousness, her maintaining the dignity of woman and the pursuing of her independence both in marriage and economy. Then next par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Jane Eyre’s female consciousness from the aspects of individuality and society. In the end, an analysis of revealing will be made about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of Jane Eyre for women today, from which it can be seen obviously that the modern female have their own personal traits. Key Words: female consciousness, self-respect, true love, independence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的不断引介,使得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外的影响下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展露研究女性文学在中国发展历程。 关键词:女性文学女性意识主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385-01 一、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的萌芽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人”的发现,极大的唤醒了人的性别意识,一些女性作家陈衡哲、冰心、冯沅君、石平梅、凌叔华、庐隐、萧红、张爱玲等逐渐登上文学的舞台。在1918年,陈衡哲《新青年》发表对话体小说《老夫妻》真正揭开了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历史帷幕。突破男性作家的藩篱,作品中细致地表现出女性内心世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对人性的压抑,寻求女性自身解放的自由意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树立起女性文学的旗帜。 对社会、人生、婚姻、家庭等人生的诸多问题的思考是她们最为关贴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冰心用“爱的哲学”提出改变旧家庭、解放妇女、建立一个新的生活的出路,开出建立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的药方。妇女的生活现状,妇女地位进行全面的审问与思考都体现出这些女作家鲜明与独特的女性体悟,从自身经历女性出发以独特的视角抒写社会、表现自我仍然是是驾轻就熟。庐隐的《海滨故人》书写了当时年轻女性苦闷彷徨的心理。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最终毁灭的娜拉形象在白薇的自传体小说《悲剧生涯》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她们的创作极力表现妇女的人格尊严与抗争精神,要求婚姻自主、个性解放、追求人的自身的解放,对吃人、愚昧的封建制度进行抨击,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旗帜。 伍尔夫在她的专著《一件自己的屋子》中曾说,女人必须有自己的独立的一间房间,有一定的独立物质基础才可以达到文学作品的写作的条件,一间屋子是做为女性主体一个想像的空间,精神解放和话语创造的空间。而在五四时期,不管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未达到根本性的改变,而女性的经济独立远远物质独立到支撑自身独立的程度,在“五四”大浪的逐渐退潮中第一代女性作家也由兴盛走向沉寂。 二、战争形势下,女性意识的逐步弱化 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严重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女作家开始抛弃以自身经历出发以独特女性的视角抒写社会表现自我抒写转向更为广阔描写满身热血的革命女性和女性的革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一种特色鲜明的女性特征。这时期的女性作家开始淡忘自己作为一名女性的特质,性别意识逐渐弱化,女性作家跳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不再为个体的情感所左右,女性由小我迈向工农大众的革命之路的大我。丁玲的《韦护》中的丽佳为革命牺牲爱情的思想。庐瘾的《情妇日记》中的美娟抛弃爱情至上的生活牢笼,毅然决然的前线做一名救护队员等,以粗犷的笔触描写了革命女性和劳动妇女的豪放品格。 战争成为主流的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背景下,抗战以后到建国前期,以丁玲、张爱玲、苏青、梅娘吴瑛陈敬容吴敏等为首的女性作家,构成了四十年代令人惊叹的女性创作的独特景观。女性文学的发展趋势在解放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双向发展着。“革命”“救亡”时代中解放区大部分女性作家关注民族命运,作品中反叛意识和抗争精神,同男性作家一样担负起社会历史使命进一步拓展女性创作的精神内蕴。萧红、丁玲等关注女性个体转向关注女性群体的命运,拓展了女性自我的视野,由成为解放区的女性文学的代表。 在沦陷区,张爱玲从女性视角自觉审视女人与男人,对禁锢女性的封建制度及传统思想导致畸形婚姻与变态性心理发出的强烈冲击,显示了女性对“女人本性”的自觉思考,呈现出女性少有的自醒的危机意识。与张爱玲同时期的苏青、潘柳黛和梅娘,她们作品表面看来似乎写得是乱世生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独特的女性自省审美视角描写社会事态和人性,但主旨上仍是对女性本体人生遭遇的刻画,这是五四时期现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延伸和发展。

《伤逝》《方舟》《私人生活》之女性形象分析

《伤逝》、《方舟》、《私人生活》之女性形象分析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09050124 王丽菲指导教师:雷振华 摘要:女性寻求自身解放、追求平等自由的斗争从未间断,无论是“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是新时期对女性自身价值、命运、感觉方式等精神层面的探讨,都不断演绎和阐释了真正的女性追求与价值。本文以《伤逝》、《方舟》、《私人生活》为题材,论述了20世纪以来女性意识觉醒与回归的进程。 关键字:女性意识;独立;觉醒

目录 引言 (1) 1.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1) 1.1追求恋爱自由、个性解放 (2) 1.2变不了“家庭主妇的角色” (3) 2.女性意识的复苏和深化 (5) 2.1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 (5) 2.2自我救赎的“诺亚方舟” (6) 3.女性性别意识的膨胀 (8) 3.1逃离男权世界 (8) 3.2虚拟私人化的空间 (9) 结语 (11)

引言 虽然女性对爱有天生的渴望,但几千年的父权制使女性始终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自然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事实上“由于女性意识、女性自我与当时主导意识形态相冲突,因此几十年来始终受到强大压抑和斥责,广大女性除了做与男人同样的人以外,不能有任何女性意识、特质或特定的流露,这种讳莫如深把女性降到‘空洞能指’的最低水平,其背后深处深藏着那种千百年来顽固不化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女性的鄙视和忽略”。[1]而女性主动对爱情、婚姻的追求更是被主流文学作品所避讳。中国新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定,发轫于“五四”时期。“五四”文学以人的解放为内核,形成了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的女性意识传统,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在以后的发展中,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上升,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被消解在战争的硝烟之中。50年代以后,特别是“文革”时期,女性意识以及写作中的性别特征被阶级性所抹杀。“文革”以后,人性、人道主义在文学创作中恢复、发展与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女性意识的再次觉醒与回归,女性从无差别、男性化的社会中脱颖而出,重新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地位。 女性寻求自身解放、追求平等自由的斗争从未间断,无论是“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是新时期对女性自身价值、命运、感觉方式等精神层面的探讨,都不断演绎和阐释了真正的女性追求与价值。本文以《伤逝》、《方舟》、《私人生活》为题材,论述了20世纪以来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回归的进程。 1.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五四”时期,在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新文学运动,这次文学革命的重要实绩之一,就是“人”的发现,尤其是“女人”的发现。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们在受到“自由、平等、独立”等民主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在探讨人的自由及价值个体重要性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中国女性更悲惨的社会地位。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为中国女性“人”的意识的觉醒举起了第一面旗帜。如:郭沫若的《三个叛逆女性》,胡适的《易卜生主义》,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和《伤逝》等等。妇女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样的氛围下,一批女性创作者在“人”的发现的浪潮中认识了自我,发现了女性,以高昂的主体意识开始了对女性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发出了大时代中女性的心声,打开了“女人无史”之后的“有史”的开端,知识女性结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 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入学年月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II 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 -------------------------------------------------------- - 1 -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 ----------------------------------------------------- - 3 -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价值 -------------------------------------------------------------- - 5 - 四、结语--------------------------------------------------------------------------------------- - 6 - 注释 ------------------------------------------------------------------------------------------ - 6 - 参考文献--------------------------------------------------------------------------------------- - 7 - 致谢 ------------------------------------------------------------------------------------------ - 8 -

女性意识的觉醒-2019年文档

女性意识的觉醒 i=r 女性”一词,是相对于“男性”而产生的,但在浩瀚的人 类艺术海洋中,却很难发现清晰的女性足印,因为现有的艺术史只是“男性的艺术史”。女性在艺术史中的集体失语已成为中西艺术史的一个共同“文化特征”。20 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女性重新开始认识自我,开始寻回那曾经在艺术史中迷失的自我。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活跃于九十年代画坛 上的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命意识,重新阐释了女性”这个主题。她们用女性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女性的心去感应世界,用女性的方式去表现世界,将女性细腻的感觉,感性 的情绪转换成富有生命的语言符号。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激烈 反传统主义的兴起和泛滥,她们的创作往来于东西艺术之间, 往来于现实与记忆之间,往来于可视的形式表现与不可视而可感的精神意蕴之间,并试图在这复杂的经纬线上找到属于个人感受但却具有永恒意义的一种理想之美。使“女性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成为可能,也使“女性艺术”这一话题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 后现代”色彩。 、女性艺术内涵的界定 女性艺术其实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说法也很多。有的是从性别角度,认为出自女艺术家之手的艺术作品均为女性艺术;

有的是从题材角度,认为不管艺术家性别,只要是表现女性题材,都可看成是女性艺术。如果给女性艺术作个确切的学术定义,可 以这样认为:“凡出女艺术家之手,以女性的视觉描绘女性生活及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艺术,女性艺术。” 称为 二、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现状 在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禁锢了中国女性的生存。二十世纪初,女性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风开始了 寻求自我独立人格的新追求。但那个时代的女性作品大多虽然具 有一定的女性自我意识,总体来说还是含蓄隐晦的。到新中国成 立,虽然女性在新社会中的地位变化可以说是“翻身做主人”,但是特定的历史语境使她们似乎忘记了女性作为“女性”的人类生存身份,以此为代价来实现对“平等”的追求。因此,在艺术文化领域,女性自身文化符号特色依然存在创作自觉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禁锢被打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势力的强大,我国的女性艺术力量也在其影响下逐渐壮大。女性艺术家逐步开始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女性独特的生存境和情感抒发。受西方女性 主义运动影响,中国女性艺术家作品中呈现出女性自我追问和试 图自我确认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心理。这些矛盾来自传统、家庭、性别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大语境。 1990年中国第一个女性绘画专题展——“女画家的世界”, 标志着“新生代”的女性画家登上画坛。这个时期,不管是女艺术家的数量还是作品的质量,都使中国女性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逐渐自觉地从男性话语中分离出来,并把关注的重点转变到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上,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感性思维表现出女性艺术的独立价值。 由于更多地吸收了西方女性艺术的观念和样式,这个时代的女性画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艺术习惯和审美标准。各种艺术形式都被女性艺术家广泛的使用,女性艺术在多个领域都成为独特的风景。这些女艺术家有在绘画领域里的申玲、喻红、夏俊娜、刘虹、王彦萍、蔡锦、等;有使用装置或雕塑手段的姜杰、陈妍音、张温帙、向京等,她们展示着属于女性的视野和艺术

浅谈张洁《方舟》

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浅谈张洁《方舟》《方舟》是张洁最富个人特色的作品,小说描写三个中学时代的同窗好友,经过漫长坎坷的人生道路之后,为了摆脱现实的痛苦,又各自离开丈夫相聚在一个住宅的单元里,以求得暂时的庇护。她们如同乘住在一叶“方舟”上,经受着生活海洋里风浪的打击和颠簸,同时通过现实主义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人生道路和精神追求上的焦灼、孤独和悲凉。 小说塑造了荆华、梁倩、柳泉三个个性刚硬、独立自强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同时三个独身女人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上都非常不幸。她们都真诚地爱过,但最后无一不感到彻底的幻灭。她们不能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于是同丈夫分居或离婚,这种举动使她们受尽了世人的嘲弄、冷眼和侮辱。这三个人各有特点,但却殊途同归。 荆华是一位思想与学识都很突出的理论工作者,让很多男子汉也佩服的女性,能够写出真正揭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论文,却被“凡是派”视为异端,最后还是过着清贫而孤独的生活;梁倩是电影学院的高材生,是极有抱负的才华出众的导演,吃苦耐劳,为了导演一部片子,四处奔波,但仍免不了周围人们的讥讽、嘲弄,最后还是被审查部门枪毙了;柳泉是大学英语系的优等生,是一位热爱工作、精明能干的翻译,为找一份工作,历尽劫难,在男女纠葛中伤痕累累。 正如文章题记所写:“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张洁在《方舟》中所极力展示的是这三位知识女性在人生道路的追求上无助悲凉的困境。小说的三位主人公曹荆华、柳泉、梁倩分别是三位不同背景的知识女性。荆华与柳泉曾先后离开,荆华是不愿成为生孩子的机器,而柳泉则是不愿成为别人的工具,于是两人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成了独身女人。经过一段严峻的生活磨难后,终于靠当年同宿舍住过的老同学梁倩的帮忙,两人搞到了一套房子。然而一个坎子还没有过完,另一个坎子已经等在那里。离异的女子要无端地受到多少“文雅的侵略者”的来犯,白复山的纠缠,居委会贾主任的“关怀”,魏经理的无耻,以及形形色色陌生的,却又自以为有权干预你的种种一一关于婚姻,关于爱情、工作的设想,生活方式甚至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表情以及许许多多不值一提的个人私事。 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在一般人的眼里,离过婚的女人,都是些不正经的女人。“谁丢了什么东西,谁倒了什么霉,谁心理不痛快,谁想满足一下自己高人一等的欲望,全可以发泄到她们头上来”。从来没有人怜悯她们,有的只是恶意的猜忌。女主人公所面临的

《浅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毕业论文模板

浅谈丁玲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写作提纲 引言,主要介绍丁玲生平及创作历程,约500字。 一、丁玲女性意识的产生,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约2000字。 (一)自小的文学天赋与革命活动家的理想 (二)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反叛 (三)早年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四)多部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流露 二、女性“人”的意识觉醒时期,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约2000字。 (一)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当时的知识分子都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二)《梦珂》是丁玲第一次对社会中歧视女性这一现象发出抗议 (三)超越男权的独立的女性意识 (四)《莎菲女士的日记》里莎菲的女性意识 三、“革命+恋爱”的新女性时期 比较《韦护》、《一九零三上海春》、《母亲》中的变化,展现积极投身革命寻求出路的新女性形象。 四、延安时期的女性解放 用《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我在霞村的时候》来论证,其达到趋于成熟富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女性形象。 结语

摘要:丁玲是个颇有个性的女作家,她独有的女性意识突出地体现在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即是以此为着眼点,将她的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莎菲女士时代”、“命时代”、“延安时代”,并结合不同阶段的作品对其小说创作做一个梳理和评价。随着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丁玲人生的心路历程,还可以深切地领会到其创作中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历变,从而揭示她不同创作阶段的不同创作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试图探讨丁玲女性主义意识形成的原因、重新解读丁玲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本、探讨丁玲小说中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和女性意识的冲撞等问题,以探究丁玲作为早期的女性作家对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作用。 关键词:丁玲女性意识“莎菲”时代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铁凝的《玫瑰门》《玫瑰门》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成功之作,而且,是一部真正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以女性觉醒意识而言,《玫瑰门》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玫瑰门》所具备的最重要的文学意义。 《玫瑰门》的创作背景是在八十年代的后期,距离文革结束也已有十年之久,而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深入推介,中国的女性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更深一层的自觉。不再是一种空喊“男女平等”的假象,而是从深层次上发掘女性的思想和价值,这一点在《玫瑰门》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铁凝把小说的主要故事背景设置在文革时期,但书中表达作者对文革的看法显然是次要的。作者是要通过文革这一复杂的历史背景,来拷问女性的灵魂,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女性的意识,而这一过程又是从无性别或者说是超越性别的角度来进行的。正如铁凝在其卷首语所说的那样“我设想这大约归结于我本人在面对女性题材时,一直力求摆脱纯粹女性的目光,我渴望获得一种双向视角或者叫做第三性视角,这样的视角有助于我更准确的把握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 对女性意识的揭示当然要以描写女性为主,同样也会写出女性的矛盾冲突。小说主要描写了四个女性人物:外婆司猗纹、儿媳竹西、外孙女苏眉和姑爸。通过这四个人之间和她们个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来揭示女性意识。

《玫瑰门》的叙事是以司猗纹的一生为主线,写了这一家庭三代女性的不同遭遇和复杂心态。小说的确写到了女人与女人、女人与男人之间的较量,但构成《玫瑰门》的独特性应该不在于此,因为写女人与女人之间的较量也好,写女人与男人之间的较量也好,我们在前面的小说中已经读到过了,而重要的是铁凝在这里更写了女人自我的内心较量,一个社会化自我与本真的自我的较量。人们既然称《玫瑰门》写的是一场“玫瑰战争”,自然就会关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像外婆司猗纹、儿媳竹西、外孙女苏眉以及姑爸都是个性非常鲜明的女性形象。 司猗纹无疑是铁凝用力最多的一个形象,也是这部小说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有评论家认为,这个人物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独特的创造,是铁凝的一份贡献。这个人物的内涵是复杂的,因为复杂才提供了广阔的言说空间。最初,评论家们仅仅注意到司猗纹的“恶”。显然,在小说中,司猗纹的确有很多的“恶”行。如裸露着身体闯入公公庄老太爷的卧房,以乱伦的方式来压住公公的气焰。如她处心积虑地设置“捉奸”的场面,让儿媳竹西与邻居大旗的私情暴露无遗。所以司猗纹被认为是一个“被扭曲的人物”,或者把司猗纹的一生概括为“追逐着虚幻的荣誉”的一生,而“最后获得的仅仅是廉价的自我的胜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批评家们从司猗纹身上看到的东西就更为丰富。比如荒林的观点就比较有代表性。她认为:“司猗纹的经历不仅仅是一种女性的从身体到身体的经历,而且是女性与社会、身体的纠织关系,在其中如何确认自己。她的故事可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