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4-7-6 19:10:25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为贯彻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和省政府印发的《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皖政〔2014〕25号)总体要求,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我省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现代化,特制订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分类推进,深度融合,突出特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坚持职业教育信息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以加快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目的,以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师生成长为着力点,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水平,为实现全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

职业教育信息化坚持应用驱动的推进思路。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和管理现代化为基础,以学习方式方法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以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保障,重点解决常规教学手段、技术、设施设备难以实现的实习实训问题,重点满足需求紧迫、覆盖面较大的模拟仿真实训资源开发,重点抓好对接主导产业的重点专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基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信息化对职业教育支撑与引领作用。

二、总体目标

围绕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完成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形成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体系。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更加优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加完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更加健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职业院校的职责更加明晰,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更加科学,经费投入渠道更加广泛。建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成与国家高度对接并与职业院校密切融合的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高效的业务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三、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多元参与;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强化应用,突出特色”的策略,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以信息化改造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一)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强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制定安徽省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采取“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全省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基础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融合,包括身份标识数据、应用数据、感知信息,以及数据存储、中间件以及支撑软件的融合。建成面向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的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基于数字化校园,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建设。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使用信息化手段与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于教学的应用,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应用形成常态。到2015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到2018年,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到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建成数字化校园。以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幅提升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一是加大学生和教师用机配备力度,职业院校按照生机比不低于5:1、师机比不低于1:1的标准配备计算机;二是加快推进职业院校校园网络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和宽带网络接入;三是加强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网络计算机房、数字媒体制作室、数字化技能教室等其它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的建设。建设过程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应用与建设同步,在满足学校应用系统性能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原有IT设备的资源利用,在建设上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方法,在统一设计的前提下,逐步完成系统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网络主干线路建设、楼宇综合布线、网络接入设备建设、中心网络机房建设、网络安全(运维)建设、无线网络建设等。统筹建设覆盖全省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宽带网络,实现高速、稳定、安全的互联互通,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争取到2015年,我省职业院校宽带接入100%,省级示范以上职业院校建设学校门户网站,学校宽带接入不低于200兆。

以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为依托,以拓展网络资源为建设重点,以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全面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积极推进数字技能教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基本形成校企信息互动、理实一体、学做合一、仿真与实操结合的信息化环境,对基础较薄弱边远地区、农村职教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技能教室建设。采取政府政策引导、学校自主建设或校企共建共享等形式,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终端建设,逐步建设并普及现代教师信息化办公、学习交流终端、学生信息化学习终端,实现处处能工作、随时可学习的目标。

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数字化课件资源开发标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

【阶段目标】

到2015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职业院校宽带接入100%,省级示范以上职业院校建设学校门户网站,学校宽带接入不低于200兆;职业院校计算机配备,生机比达5:1,师机比达2:1。

到2018年,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班班通”硬件建设完成。

到2020年,全省职业院校建成数字化校园;职业院校建有数字技能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

(二)建成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服务平台

在安徽教育云平台的框架内,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依托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综合业务办公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就业与招生系统、人才预测与专业建设系统、职业教育决策系统等,形成比较完善的电子政务体系,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依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管理相关标准,一是加快职业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重点采集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关键信息,逐步建立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各地各职业院校加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做好信息采集、统计工作,做到完整、准确、及时、高效,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平台在日常管理和重点工作推进中的作用,实现学生、教师、经费、基建、装备等信息入库,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动校务公开,优化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提升学校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力争到2015年,建成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根据管理权限分配,共同管理学生学籍异动、专业异动和身份信息修改等工作,实现“全省联网,一人一号”。

依托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资源制作平台、资源管理平台、资源利用平台和资源交流平台等四大系列,并提供多系统耦合平台在网络环境中将各个平台耦合起来,共享数据,形成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标准的数据互通的教育资源库软件环境,通过教育资源门户对用户服务。该框架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服务性和流程化的特色,用以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知识积累服务、学习模式服务、数据管理服务等。安徽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向上与国家平台有机对接,向下与职业院校平台互动融合。在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整体框架下,建成一批开发基地,协作开发省级教学资源,并建成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

【阶段目标】

到2015年,建成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完成基础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工作。

到2018年,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五级(国家、省、市、

县、院校)得到充分应用;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在校级之间得到充分应用。

(三)创建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

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以对接企业、岗位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专业核心技能为重点,按照“教师率先使用、发达地区率先示范”的原则,依托“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拓展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服务平台,建设可学习、可交流、可上传、可下载、可交互、可跟踪、可评价、可统计,方便、友好、多通道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空间,全面实施职业院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加强教师、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职业院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学习、网络教研、网络观摩活动。2014年职业教育教师50%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先行试点,到2015年职业院校教师90%以上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职业院校90%以上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到2018年全省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人人有网络学习空间;到2020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阶段目标】

到2015年,职业院校教师90%以上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职业院校90%以上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

到2018年全省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人人有网络学习空间。

到2020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四)推进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基于安徽省教育云,按照云计算标准,从职教发展需求出发,建立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一是整合已有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二是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基本建成40个数字资源开发基地,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组织建设对接我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满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教学需求,覆盖面大、覆盖能力强、应用比较广泛、操作相对简单、制作工具常见、安装调整容易、适宜网络运行,以助教为主体,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基础性资源库;三是建立资源认证体系,根据资源建设标准,与企业合作,初步建成满足全省职业院校基本需求的互动教学软件、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智能型软件制作模板、由先进软件工具制作的典型教学软件等,建设对接职业(岗位)活动、突出专业技能、突出核心岗位能力、制作工具相对先进,具有引导性、示范性,可以同时满足助教、助学功能,交互性高,相对独立、完整的引导性数字资源库;四是立足人才培养需要,加快校级教学资源建设,大力推进各职业院校自主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网络课程、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名师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并择优遴选和汇聚各校资源到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到2020年,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班级应用覆盖率达100%,省级示范以上职业院校至少1个专业拥有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网络教学资源总量不少于1T,教学资源年更新率不小于10%,校际共享率不低于40%。

制定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规划,建设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开发基地,建立“企业竞

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机制,建立以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为主导、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模式,形成免费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机制。

【阶段目标】

到2015年,完成已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组建优质资源开发基地,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建立优质资源统建与共享机制。

到2018年,初步建成基础性资源库和引导性资源库,完成校级优质资源汇聚;完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到2020年,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五)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立省、市、职业院校三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广泛开展职业院校教师职前、职中相衔接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采取多种方法和多种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省、市每年定期举办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提高教师参与面,实现竞赛成果开放、共享。

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重视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人才考评和激励机制,持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培养一批具有较强能力的信息化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

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加强培训,更新观念,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增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职业院校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提升其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业务规范和考评机制,将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效果、信息化发展水平作为评估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依据,将信息化领导力列入所有教育管理者的考核内容。

指导职业院校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必修课教学,积极开设相关选修课,多渠道提高职业院校各专业学生的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定期举办全省职业院校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引导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完善人才需求、就业预警、专业调整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和服务,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新模式。

创新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融合网络、电话、无线通信,加强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全时空的网络育人环境。重视对学生应用网络资源的引导,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

育、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打造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绿色、文明、和谐校园网络文化。

【阶段目标】

到2015年,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培养,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证、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条件之一。在职业院校按一定比例配备教育信息化技术人员。

到2020年,依托职业教育云,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就业与招生等系统;创新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评先评优活动,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激励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布置阶段。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组建领导机构,部署实施工作。(2014年5月底前)

(二)应用建设阶段。建设与应用并行,建设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依托“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拓展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服务平台,初步建立共建共享型数字资源建设机制并积极建设数字资源,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共享。(2015年12月前)

1.2014年7月-2015年12月,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网、校园网和“班班通”建设,配置满足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的基础设备。

2.2014年7月-2015年12月,国示范院校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3.2014年7月-2015年12月,构建安徽省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完成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建立整合本地职业教育资源发展的平台和机制,促进资源建设的科学发展。

4.2014年7月-2015年12月,建立我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师资培训体系,全面开展新一轮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5.2014年7月-2015年12月,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管理和指导,大力提高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率,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6.2014年7月-2015年12月,建成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安徽省职业教育政务信息化。

7.2014年7月-2015年12月,依托安徽省职业教育云平台,构建安徽省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

(三)应用推广阶段。在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推广管理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平台、网络学习空间、数字化校园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促进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职业教育管理智能化、办公自动化、资源数字化(共享化)、学习网络化,进一步完善并实时更新各平台及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2018年12月前)

1.2016年1月-2018年12月,省示范院校推广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省示范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2.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省示范以上职业院校推进数字技能实训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提高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力。

3.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推广安徽省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

4.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推广管理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在职业院校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用。

(四)应用普及提高阶段。总结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全面普及教育信息化在全省职业院校、教育机构及社会的应用。全面完成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有效提高我省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信息化水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全省信息化学习环境,提高职业教育决策和服务社会水平,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有力支撑我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2020年12月前)

1.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全省职业院校普及数字化校园应用与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2.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全省职业院校普及数字技能实训室及虚拟仿真实训室应用与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能力。

3.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校企对接、职业教育决策、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方面普及应用信息化,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五、组织实施

1.省教育厅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制订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通过加大投入和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共建项目;指导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协调职业院校网络接入等方面的资费优惠政策,指导、检查地方和学校职业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实施。

在省教育厅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专家库建设,成立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负责各项技术方案及相应技术规范的制定,参与对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业务指导,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项目的论证,开展或受委托开展对社会组织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活动进行资格认证、质量评定和绩效评估,为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2.落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加大投入,是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省、市、县(区)要把职业教育信息化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鼓励创建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和机制,探索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要把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职业教育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

3.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体。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统一标准规范及要求,负责本地区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个性化资源建设以及安徽省职业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服务平台的运用,要以省级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所属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到本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并列入全局工作目标考核、教育督导和学校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内容。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工作机制,统筹职成、电教信息、职教教研及职业院校等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本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好本地职业教育门户网站。支持学校与专业机构、企业等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向职业院校捐助符合标准的优质信息化软件、资源、设备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4.职业院校成立由院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设立数字校园管理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专业部门,各省、市级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等均制定信息化教学推进实施方案,以标准化数字校园和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本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职业院校要建立信息主管制度。每所学校确定一名行政领导主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至少培养一名副高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一名校园网网络主管。

5.制定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督导评估方案,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作为衡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对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考核评估,并作为学校建设项目立项、经费拨款、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纳入市、县(区)人民政府教育评估督导内容。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大力发展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争先实施教育技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应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信息化教育正在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一场新兴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12月10日,教育部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后,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专题会议。会议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对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还不高,存

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的倾向。二是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距,农村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优质资源不充足。与课程教学融合配套的优质实用教学资源不足,原创性、创新性资源较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还有待深度开发。四是机制建设不先进。有些地方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系统间互联互通性较差,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反映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需要深人研究、抓紧解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 三、如何进行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3.1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3.1.1 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3.1.2 提供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他们可以借助各种煤体轻松获得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为充分的教

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如下:学校领导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与制高点,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建立从校长室到各教研组年级组直至各班级的信息教育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中心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 用。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定了本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且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写进了我校年度工作计划中,真正放在实处去办。我校一直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电教设备不断更新,由最初的计算机-投影仪到海捷电子白板,现在又更新为希沃智慧黑板,所有授课班级配置齐全,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近几年学校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又先后购置了新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所有一百多台办公和教学电脑全部更新换代,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到位。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用层面的不断扩大,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个过程中,网络畅通尤为重要。人人通网络空间、校园网络和校园网站、系统软硬件维护、设备更新后的技术支持等都有专人负

责。网络带宽的保障是建立“三通”的基础,为保证“三通”的真正实施,学校在通信公司申请开通了100兆独享光纤“专线接入”,保证了下载和上行的网速能满载运行,互不影响。年上半年学校还投入资金建成无线wifi网络,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教学和办公区域,确保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彻底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师生“人人通”开通率95%以上,部分班级达到100%。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师生互动、家校互动,使“三通两平台”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我校在推进基础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这不仅包括我们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网管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以提高网络运行安全和效率,而且对非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教师进行全员信息技术培训,所有在职的教师,均参加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培 训。面向全体教师进行《课件制作》、《office系列软件基本操作》、《音、视频的剪辑》、《互联网搜集下载素材》、《电子白板使用方法》、《希沃智慧黑板使用方法》、《使用局域网,校园网站实现交流共享》等专题培训,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前,我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会做教学课件,个个能熟练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上好整合课。年我校有多人次获得“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多媒体讲课比赛”的河北省和沧州市的 一、二等奖。彰显了我校信息化的整体优势和领先水 平。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老师正在不断的成长,我校的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1)教学文案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 案例-(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章海龙 一、实施背景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名,教职工56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城区学校是比较好的,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 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信息化形成一批示范典型(最新)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信息化形成一批示范典型(最新)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验收结果。从试点类型、试点任务和区域分布来看,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强统筹指导、注重项目引领、开展试点试验、强化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了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试点类型分为区域试点、中小学试点、职业院校试点、本科院校试点、专项试点和资源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6类。 教育部日前对试点地区和单位进行验收,161个单位被确定为试点优秀单位,其中职业院校试点优秀单位35个。这表明,职业院校各试点单位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化应用、强化创新,已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的典型。 从区域分布来看,35个职业院校优秀试点单位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优秀单位分别为13个、13个、9个,占比分别为37.14%、37.14%、25.71%。这表明,虽然中央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对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异,实现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 从试点内容来看,职业院校试点工作重点内容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类、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与管理类、信息化培训与社会服务类,基本覆盖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全部重点工作任务,对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挥了优秀示范带动作用。 多措并举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 近年来,教育部加强统筹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区域协调,组织、推动、落实、监管职业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形成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工作氛围。 加强统筹指导,制定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指导政策。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网络安全工作的通知》,建立起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管控能力。 注重项目引领,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立项建设了8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有10

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 …

浅谈“校讯通”在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的优缺点 内蒙古包头财经信息职业学校席哲峰 关键词:“校讯通”;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针对性;改进 摘要:温家宝总理曾强调,发展职业教育,使人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以及对中职发展的指导方针,通过在教学管理中应用、实践提出合理利用和改进”校讯通”的功能与适用性,实现了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初步信息化,是完成教育信息化构建的重要步骤之一。 温家宝总理曾强调,发展职业教育,使人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关于职业教育,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中职教师,要不断促进教学管理、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本文就”校讯通”在中职教育中通过自身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实践,浅析了“校讯通”对中职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促进,同时提出对“校讯通”在功能方面改进思路的分析与探讨。 一、为教师、学生、家长搭建了良好的教育互动平台。 (一)“校讯通”在班级管理中的优点。 作为中职班主任,从家长方面来看,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管理已经力不从心,很多家长只盼能为孩子选择一条日后谋生之路,已经对孩子丧失了更多的期望,从而放弃了对孩子在学习和校园生活方面的关心,更多的加深了家长与学生的矛盾与对抗以及家长对学校的不理解。其实很多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配合班主任进行学生管理,从而更多的增添家长不配合的因素。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

自己认为读了中职就是混几年,等年龄增长了再踏入社会,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动力,甚至自我放弃。这些情况往往导致问题学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班主任在德育方面很难人手,导致学生问题复杂化。自从应用了”校讯通”,为老师、学生、家长搭建了良好的教育互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老师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学校通知等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使家长及时、快捷、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及学校的动态。家长也可以通过短信与学校老师进行互动、咨询。同时班主任有意识地通过短信宣传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及国家出台的各种职教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如学费、书费减免、贫困补助的条件、升学就业、就业形势等相关政策。使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职业学校的认识,对孩了有了新的期望。 (二)”校讯通”在班级管理中的缺点: 1、中职学生基本已全部配有手机,“校讯通”发送的信息不能将学生与家长区分对待,有针对性的传达信息及内容,例如:需要家长共同配合的教育管理活动的信息,发给家长发送的同时发给了学生,这样就不会达到预计的目的。若是一些班级内的通知信息,发送给学生的同时也发给了家长,这样对家长也是一种干扰。 2、“校讯通”使用中班主任、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在这个平台只有单向的联系,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发表言论、通知、通告等各类信息,但家长与学生和班主任的沟通方式就相应的简单了,只能通过短信息或电话联系等方式。这种模式不仅不能有效的利用时间而且增加了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同时“校讯通”平台没有起到应有的网络相互沟通的作用。 3、班主任、家长、学生的沟通只限于文字,班主任不能将学生在学校的照片、活动记录在“校讯通”的平台上进行展示,学生也不能将日常生活记实在

信息化改变职教教学

信息化改变职教教学 传统职教教学主要面临四个教学瓶颈:资金投入、教师队伍、教学手段、学生素质。当今世界,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的及时性、开放性以及可交互性等特点对传统的单向线型、平面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而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客观面对,积极变革。 标签:职业教育;瓶颈;信息化;数字化;教学 当今世界,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的及时性、开放性以及可交互性等特点对传统的单向线型、平面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而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客观面对,积极变革。 传统职教教学主要面临四个教学瓶颈,分别是资金投入、教师队伍、教学手段、学生素质。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很难和发达国家相比,而且在以后10年内都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投入水平;职业教育既懂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又掌握理论知识,能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机地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又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国家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目标;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以及三维空间想象能力,这恰恰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软肋,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不适应书本学习,在文字理解能力、逻辑推理以及空间三维想象能力都较差;在学生方面,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有很好的潜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他们身上总是表现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纪律较差。短期内无法改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职校学校及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造教学环境,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参与和分享学习中的快乐,更多的学习些知识文化。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数字技术教学可以改变职业教学环境。虽然目前职教学校的硬件条件还不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最理想状态,但在现有条件下,教师积极开发应用,学生积极配合参与,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正逐步改变着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方式,课堂效率也得到了大量提高。 1做活教学形式 网络教学的环境下,班级制的授课范畴已经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改进与提高,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一方面,网络环境的交互性为个人学习、小组学习提供了新的模式。它突破了座位的地域限制,使学生可以任意选择班级里的其他的同学作为小组学习伙伴,一起来研究讨论问题,体验“网上邻居”的真实含义;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为多渠道学习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教学资源按照难易不同的等级呈现,因材施教。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更加体现出趣味性、自主性、内容鲜活等特点,对知识能自主地选择和甄别,个性化学习课堂明显。学生可以免费获取最权威的中、高考相关知识,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太和县赵集小学 2017.02.12.

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材料 太和县赵集小学 我叫尚丙驷,太和和县赵集乡赵集小学教师。自2006年“农远工程”至今“班班通”的使用,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全乡信息设备维护工作,已经十余年了,在工作中,我勤奋好学,认真负责,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热心解答学生、教师在使用网络和计算机操作中遇到难题,辅导多位教师和学生参加教育信息技术比赛和电脑制作获得优异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我思想进步,勤奋好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尊敬老师,关心学生,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求真务实,对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从不拈轻怕重,总是保质保量的完成,在师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工作中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工作能力: 在信息教学和信息设备管理工作中,我认真负责,热心服务,有求必应,保障教师正常办公、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平时,兄弟学校的信息设备出现问题也总会问我,我会立即去维护,排除故障,保证电教设备正常运转。

积极承担全乡教师信息技术使用培训工作。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不少教师对计算机使用遇到了困难,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运用知识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多年来,积极配合赵集乡中心校,多次在暑假期间,对全乡教师进行计算机和网络使用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有关知识,逐步提高他们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我每学期都制定详细地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教师们都能较好地运用现有细信息技术设备来进行办公和教学。 注重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我在工作中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搜集,接收、下载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筛选、归类、上传到中心校资源库,方便广大教师使用。同时,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不厌其烦的帮助和指导多名教师利用信息系技术进行教学、下载、上传资源,制作和修改课件,使他们成长为信息技术应用的行家里手,由于本人指导到位,细致耐心,我校教师网络空间开通率100%,网上学习、晒课合格率100%。 三、工作成绩: 由于领导的关心,同志们的帮助,个人的努力,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撰写教育信息技术论文发表在《阜阳教育》上,有多篇论文在教育信息技术大赛中获得县级一二等奖,制作课件获得市级二等奖,辅导教师王欣制作课件获市级一等奖,辅导教师张彩芳、王欣、张辉、宋丙聚、赵建敏等同志电脑制作获得市级一二等奖,在信息技术大赛中,

现代职业教育学习心得

职业教育发展学习心得 ——机械系模具教研组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两个文件,从中我体会到了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逐步进入了课堂,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广大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许多的职业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并不差,但教师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却明显存在“短板”,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还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中思想观念、信息素养的问题比较突出。 1、思想观念问题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观念更新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教育信息化是以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应用,显然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观念如何就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问题。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职业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上了几个台阶,大多数教师掌握并能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和管理,但从总体上看,职业学校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仍残留着“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在教学活动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过去人灌,现在加上机灌;在教学环境上,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综合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综合平台项目建设方案——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3) 三、标准建设 (4) 四、平台建设 (6) 4.1素材中心 (6) 4.2微课中心 (8) 4.3课程中心 (9) 4.4专业园地 (10) 4.5 个人空间 (11) 4.6移动学习系统 (12) 4.7 绩效评估系统 (12) 五、预期效益 (14)

一、建设背景 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面,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系统性和前沿性,充分体现专业课程与时俱进的构建思想,需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及应用为抓手,完善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发课程的建设及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将进一步充实专业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内涵,将学校重点专业打造成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特色、教学方式独创、教学质量显著的优势专业,并在省内乃至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奠定良好基础。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建设目标如下: 1.遵循国家标准,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2.构造能够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现支撑平台的集中化。 3.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并实现院校级各专业的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学校软资产的不断积累。 4.遵循“颗粒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建构逻辑,实现院校专业资源建设的一体化。 5.以应用数据为驱动,实现资源应用的教、学、管、考、评五大环节,同时为教务管理提供各类数据统计分析。 6.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教学以及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与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 平台建设总体思路主要包括8大功能模块:素材中心、微课中心、课程/培训中心、专业园地、学习工具、个人空间、学习社区和系统后台管理。

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

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解决方案 摘要:在物联网、大数据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化建设已然是职业院校校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关于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工作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顶层设计并且为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推进做好保障工作。文章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为采集样本,研究现阶段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0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本科、研究生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确立了重技能培养的基本思想,确定了以任务驱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手段为主的教育模式,同时办学导向集产、学、研、用于一体,以市场为导向,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服务于社会。在信息化方面,新的时期我国IT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合作方向,基于这些新兴技术核心的应用开发建设使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用”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笔者认为,在各个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现阶段,各院校有足够的实力实现以学院师资为主、寻求多种合作模式的发展方略,真正做到自身主导的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建设。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职业院校面临的信息化工作在相对较长的时期仅仅是网络管理工作,在相关的行业测评标准出台之前,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

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信息系统平台的涉及面较少,对应的来自于网络威胁的渠道也较少,因此,一般高职院校的网站部门相对人员较少,主要从事于网络建设与运维、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开展,职业院校的压力与日俱增。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部分,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同等重要,下面就信息化建设中职业院校面临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阐述。 1以自身优势师资为主,多途径引进高技能人才,妥善解决人员问题 各个院校的信息化工作开展离不开专业的人员,相当一部分院校受限于既定政策无法解决人手问题,多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来源于原网络管理与网站管理人员的转型,信息化推进迟缓。解决人员问题,首先要依托于高职院校的天然优势,信息工程系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课程群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大数据方面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专业教师,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倡导以自身优势资源为主体的核心团队,是处最高优先级别的。作为人事管理部门,综合评聘办法与信息化长远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辅助,妥善解决相关人员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科研工作,避免阵线拉的过长,切实保障全身心投入,同时,落实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鼓励专业人员参加认证并优先聘任。其次,针对长期的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做好人才招聘预案,在公开招聘中层层把关,做到“轻学历、重能力”,严把面试环节,优先考虑大学期间做过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毕业生,将真正的人才留下来。

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济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济宁市任城区唐口中学王树伟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在唐口中学承担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工作以来,我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热心解答学生、教师在使用计算机中遇到难题,在师生中深得好评,所教学科也连年取得好成绩,组织学生参加济宁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也获得优异的成绩。 为了使所有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在我的带动下,信息中心多次分期分内容对全校教师进进电脑培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了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我不厌其烦地从最基础的操作入手教起,到制作简单的课件,从学做课件到开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辅导,使全校的老师都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开展教学活动。 承担学校信息中心的管理工作后,我能够认真做好学校信息中心的管理工作,时刻注重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一是认真做好学校网站的维护和管理。能够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内容,不断添加新的元素,对网站进行充实,保证网站信息的更新速度及质量,确保网站正常运行。同时还增设了学校的FTP服务器,把学校的资源集合起来,再分类共享出去,方便了广大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是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搜集各类素材和教师自制课件,妥善保管学校配备的教学光盘、图片素材库、学生学习软件、常用的工具软件、录音带等妥善保管,保证其不损坏,不丢失。

三是扎实做好学科应用建设。能够始终坚持多媒体教学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利用闭路电视、录音机、计算机、DVD等载体,根据教学的需求、教学的应用选用最为合适的硬件服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科建设。 四是努力做好设备维护。定期为学校的电教设备进行检查,有损坏的及时上报进行维修。平时也注意设备的保养,做到机房干净整洁,确保信息化设施防盗、防潮、防火、防尘。保证电教设备正常运转。 工作以来,先后多次参加各级各关教育教学培训。听取教育信息与课堂整合的研究课,经过培训,让我对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发现了自身的缺陷。 参加工作以来获得了以下主要成绩: 2009年济宁市任城区优秀班主任 2010年济宁市中学生电脑制作指导教师二等奖 2011年济宁市电教骨干教师 2013年济宁市中学生电脑制作指导教师一等奖 2013年济宁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2014年济宁市任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职业学院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报告

xxx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以及一所院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尤为重要。为达到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多年来,xxx职业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办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反复研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学校多次向省、市财政积极争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课程课件的采集、制作,实现课程音像资源共享,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以及主要成效 (一)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 1、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加强学院信息化工作,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务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和有一定特长的学科骨干教师以及其他职能处室人员组成的信息化应用指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各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同时,通过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责

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2、做好规划,确保工作目标实施。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发展的制高点,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顶层设计之中,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位置,分年度制定具体建设目标,每年均按计划实施,使各项信息化工作落实到位。信息化建设在进行全院整体规划和建设的同时,还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机动地由不同部门随时上报计划并落实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各教学部门的个性化需求。 3、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学院定期召开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应用指导小组会议,认真检查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的落实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使学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长期、有序、保质。 4、完善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开展。 为保障学院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安全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条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以及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 5、加大投入,确保工作经费保障。 我院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来源为上级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为保证学院信息化建设,我校建立了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在学院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的投入确保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主要成效 xxx职业学院从建院之初就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学院一期建设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做法及反思

建设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莱西市职教中心 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信息时代中职教师核心能力之一。我校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趋势,积极搭建平台,创新 举措,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得深度融合。经过几年建设,我校教师得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旅游专业课题组长单位;6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青岛市微课比赛一等奖两个;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三节;在刚公布得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中,我校10名教师参赛全部获奖,其中获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三个,盖磊老师还将代表青岛市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1、政策引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2009年,教育部举行全国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2010年,全国中职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至今已连续 举办四届;同年,国家推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信息化建设就是其重要内容。2013年,教育部提出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标:力争实现80%以上职校接入宽带网络并建成网络条件下得基本教学环境,初步完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与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 2、更新理念.我校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与多方资金,强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软硬件与师资队伍建设。我校教师也顺应形势、转变观念,走出信息化教学“无

用论"、“时间冲突论”、“等靠要”等认识误区,积极主动投身信息化教育教改大潮。 二、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1、加强顶层设计。2011年11月,学校组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各处室、学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了专门机构“信息化中心”,全面规划管理信息化教学得各种工作,例如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课题申报、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比赛与交流等。2012年5月,成立了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家团队,定期邀请信息化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来校研究、指导与服务。 2、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莱西市职教中心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与《莱西市职教中心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实施意见》、《“E网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建立信息化管理、应用、推进机制,将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得重要依据,将处室、学部信息化推进情况纳入督导考核及年度目标考核。 三、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1、围绕“三通",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E网通特色项目”得实施,开展校园网升级、互联网带宽提升工程,校园网普及率、“班班通”普及率达100%,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为“人人通”实现奠定基础。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案教学内容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正成为营造新型学校文化的强有力的催化剂,推动着学校教育飞速创新与发展。信息化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生活化;学习方式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民主化。 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也为了使我我区各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区各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优化的教学设计以及培训方案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在广大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特制定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教育信息化设备初具规模, 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发展目标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 、教师全员培训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方案 一、比赛项目 高等职业教育组 (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二组(数学)、专业课程一组(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专业课程二组(水利大类)、专业课程三组(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四组(生物与化工大类)、专业课程五组(文化艺术大类)、专业课程六组(公安与司法大类)。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 公共基础课程一组(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礼仪、职业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人员待定(创业学院)

公共基础课程二组(数学)人员待定(人文学院) 专业课程三组(装备制造大类)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员待定(机电学院) 专业课程四组(生物与化工大类)精细化工技术 纺织学院郑志荣 专业课程五组(文化艺术大类) 信息学院张玉(动漫设计) 时装学院洪俞(服装与服饰设计)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设公共基础课程组(除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课程、数学外的其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资源环境与安

全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轻工纺织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二组(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人文学院李剑霞(公共基础课程组) 纺织学院张建辉(专业课程一组轻工纺织大类) 机电学院张淑敏(专业课程一组交通运输大类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电子信息大类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漫制作技术 商学院曾奕(专业课程二组财经商贸大类) 艺术学院杨卉(专业课程二组教育与体育大类舞蹈教育)?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浅谈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7935814.html, 浅谈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何杰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7期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途径,对 教学有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有多种工具和方式,包括多媒体教学、微课、流媒体辅助教学等,但是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活动,本文针对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运用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加强教学管理,让教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中小学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我国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促进形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因此信息化教学有其重要性和急迫性,必须落实其实行中的多个方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 一、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教育信息化相比于以往的教育形式有很多特征,首先教育信息化有宽广的空间,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同时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不同空间的人都能进行交流,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位置,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都能尽收眼底,因此,只要想学习,只要有学习的需要,都能获取知识,无论相隔多远,任何人都能成为教师,没有了空间上的障碍,实现了远距离中面对面的实时讲授和沟通;其次,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紧凑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空间距离的存在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同时距离越远消耗的时间也越长,降低了信息和知识的传输速率,但是教育信息化,通过信息网络传输知识,将时间、空间进行融合,消除距离所消耗的时间,时间更紧凑;除此之外,教育信息化还有虚拟空间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参与教学的是教师以及实实在在的教学工具,而信息化教育大多是虚拟的环境和人物,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还会运用信息技术创造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这些方式都是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的,对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有无尽的发展,运用信息网络进行教学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必然会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二、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将每个学科的特点与计算机进行融合,選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真正完全掌握信息技术,并恰当地辅助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还有很大的难度,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跟紧教育信息化的脚步。因此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 (一)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网络建设。搭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建成千兆主干、百兆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的高性能校园网;中职校的互联网带宽基本达到50-100兆;通过光纤等各种通信链路构建上海中职城域网,实现校际之间的网络互通,为信息化各类应用提供保障。 (二)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至2013年,本市中职校按不低于每5个学生一台、每个教师一台的标准配备计算机;建成至少1间50座的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最低满足20%在校学生同时使用。至2015年,完成中职校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信息化教学、移动办公等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服务。鼓励和支持中职校使用信息化手段与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交流。 (三)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一卡通工程建设。建成校园一卡通信息平台,实现智能管理,提升校园管理信息化水平。2013年前,本市国家级重点中职校率先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至2015年,所有中职校完成校园一卡通建设,逐步形成本市中职校一卡通管理网络。 (四)创建智慧教室。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构建多维教学环境,在全市范围内建设若干个具有智能环境控制、电子课程教学、移动学习、网络教研、智能教学录播、远程协作共享等功能的智慧教室。 (五)建设创新实验实训中心。依托本市中等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开发多媒体实训资源,运用网上虚拟实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提高实验实训资源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发挥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参与方式灵活的优势,扩大参训人员的覆盖面,逐步形成高度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 (六)打造国内领先的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建立数字化资源建设、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及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等各项子系统。充分发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数据库”的作用,开展学籍、师资、专业、实训和装备等相关数据分析统计及应用。 (七)建立上海职业教育资源中心。搭建公共学习平台,完善和提升现有网络课程平台,扩展应用范围,丰富课程内容。建立新型网络学习模式,形成以网络学习为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架构。推动中职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鼓励中职校开发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数字化文库、音视(频)库、课件库、优秀实训案例、改革创新课等教学资源,为教师、学生和其他人员提供网上学习、移动学习和在线辅导等方面的优质学习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