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思考

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思考
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5094927.html,

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思考

作者:雷海

来源:《水运管理》2011年第11期

要在黄金时期发展长江“黄金水道”,正确处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下十大关系是重中之重。

1 十大关系

1.1 长江“黄金水道”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关系

如果说长江是“龙身”,上海港是“龙头”,那么长江口深水航道就是这条巨龙的咽喉。

(1)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上海港的发展。目前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2)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显著提高大型船舶的通过能力,航道水深由治理前的7.0 m 浚深到 12.5 m。5万t级集装箱船可进出长江口航道,航槽内水流更为平顺,通航条件大为改善,通过船舶的航速提高到10 kn以上,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大大改善上海及长江口下游物资运输体系。在通过长江口的货运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进出长江的大型船舶数量明显增多。吃水大于9 m的船舶由2000年的12.4艘次/d增加到2008年的50.3艘次/d,5万总吨以上的船舶更是从无到有,2008年便达到12.73艘次/d。船舶通过能力的提高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完成后,通过船舶平均每航次可多装载50%~110%的货量,船舶营运水平大大提高。

(3)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促使长江水系形成高等级的内河航道体系,加快形成以上海港为“龙头”,布局合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长江港口体系;进一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向上延伸的进程,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促进东、中、西部经济联动,带动沿江中西部经济的崛起。

(4)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大宗散货、石油及制成品、集装箱等三大货种的运输船舶因运输费、中转费下降和中转损失减少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加。有研究表明,2002—2006年,通过上海和长三角的船舶仅在大宗散货、石油及其制

成品、集装箱等三大货种运输上因运输费、中转费下降和中转损失减少而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333.69亿元,超过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二期总投资的数倍。2007—2009年,直接经济效益更达396.14亿元。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治理工程完成后,上海和长三角受益船舶

产生的经济效益将更加明显。

(5)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大批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企业因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开工不足等原因逐步沿着长江向内陆转移。上海港和长三角其他港口应抓住这一时机,在充分调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市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表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协调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区域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整合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政策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江跨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和国家梯级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1。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和战略意义(1)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可分为流域经济、机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渠道经济等)。根据运输方式)。它既具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水资源”的特殊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一个“带”,具有不同于“圈”、“群”等其他空间

形态的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长江沿线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布局,形成上下游互补合作互动格局,建设陆海对外开放新走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一个强调“经济圈”,另一个强调“经济带”这两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大城市圈和世界级城市群。长江 199经济区覆盖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XXXX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5.24亿元,是1992年的26倍多。它是中国钢铁、汽车、电子和石化等现代工业的聚集地。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第一,长江沿岸9个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2)城市化 长江经济带由1/3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3/8的城市群和区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组成,是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然而,在XXXX,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长江经济

调研报告:我省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建议

我省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建议 近期,省委党校省领导圈定课题组就XX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如何转型升级,赴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调研。调研显示,XX四市已行动起来,积极谋划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格局。马鞍山推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芜湖建设全省外贸中心港城;铜陵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安庆拉开框架建设大宜城。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以下是对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思路。 一、XX四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划缺乏统筹协调。在XX四市的规划中,大多自我为中心、立足本地优势来谋划城市发展布局,缺乏合作意识与统筹协调。各市的功能定位趋同,存在新一轮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倾向,港口建设和跨江发展各自为战,不顾市场需求,不考虑资金能力,片面追求港口多、规模大,争抢加快发展的土地、岸线、人口、产业等资源。

2、两大集中区建设缺乏要素支撑。江北集中区有芜湖支撑建设稍好一些,江南集中区放在池州则没有这个支撑能力,大企业入驻不理想,真正投产不多,产业集中度不高,转型升级缓慢。除体制机制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营方式创新和高铁等轨道交通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和人口转移。 3、跨江发展缺乏配套措施。跨江发展中,马鞍山遇到的问题是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过江成本高以及江西片区对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力有限;芜湖遇到的问题是在争取江北打造国家级新区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铜陵遇到的问题是区划调整不到位,发展空间和人口有限;安庆遇到的问题是中心城区带动辐射能力不足。 4、联动发展缺乏保障机制。“芜马同城化”和“铜池一体化”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和具体措施,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处于停顿状态。“芜马同城化”曾有个框架协议,但未实施到位。“铜池一体化”原来牌子挂在市发改委,现在也没了。XX城市与皖北城市共建产业园区也存在着类似实施不到位问题。 5.跨区合作缺乏深入研究。目前,芜湖港与上港集团已开展了战略合作,安庆正在谋划与中部四省交汇处的咸宁、岳阳、九江“小三角”联动发展,铜陵正在申请加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一五”期是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交通运输部会同长江沿江七省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为指导,共同制定实施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船型标准化和运力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江水运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促进了沿江产业加快发展和布局优化,带动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加快“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一步发挥长江水运的优势和潜力,更好地带动流域经济发展,更有力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更有效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交通运输部会同沿江七省二市共同制定《“十二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以指导“十二五”期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以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长江现代化水运体系为目标,把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作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提升长江水运服务能力,完善流域综合运输体系,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原则 (一)加快发展,适度超前。 以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为指导,以高等级航道建设和船型标准化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长江干线航道、力争有条件的主要支流航道提前完成原规划2020年建设任务。 (二)加强协调,合力建设。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共同推进长江干线和主要支流航道建设,实现干支联动,高效连通。做好与水利、水电开发的衔接、协调和合作,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长江水运建设。 (三)安全至上,质量第一。 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强化长江水运建设、运行各环节安全监督管理,实现长江水运安全发展。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强制性标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节能环保,绿色发展。 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贯穿于长江水运发展的各个环节,优化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有效降低建设与运营环节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同步建设环保设施,实现长江水运可持续发展。 (五)科技支撑,政策保障。

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doc

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除了滋润全流域18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其成为天府之国、鱼米之乡以外,更是一条关系民族生计的交通大动脉。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奔腾6300公里,汇入东海。其干流与许多支流都有极好的通航条件。然而,只是在近代市场发育的情况下,长江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回顾近代以来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长江的自然禀赋所带来的舟楫之利,是在商品流通的情况下才逐渐凸显出来的。古代战争中的运兵、皇朝统治下的漕运,都曾得益于长江。到了近代,随着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长江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出了。近代长江流域“由商业化而工业化,继而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上海、南通、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汉口、岳阳、沙市、宜昌、万县、重庆、宜宾等沿江城市,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依托长江水道,走过了一条由港兴商,由商兴市的发展道路。鸦片战争以后,先是沿海五口通商,而后是长江逐步对外开放,国内商品流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原来经赣江、越大庾岭运往广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商品和经湘江运往南方的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商品,都改道为沿江而下,最终在上海集散。从上海进口的商品、南北沿海土特产品以及东部城市的工业产品则溯江而上,经沿江各口岸辐射到广大内地。上海不仅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而且成为全国商品流通的最大枢纽。在此过程中,长江航运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840年前后,长江流域有帆船总数六七千艘,依靠帆船航

运为生的水手达十万之众。开埠以后,帆船航运仍然兴盛不衰,而轮船航运则异军突起,并渐成主流。先是洋商凭借1858年《天津条约》、1861年《长江各口通商章程》而开始长江轮船航运,后有中国人自办的轮船公司投入运营,如轮船招商局、民生轮船公司等等。1861年英商宝顺洋行的扬子江轮首航汉口,紧接着美商琼记洋行的火箭号轮船、旗昌轮船公司的惊异号都投入了申汉航线。到1872年,有13家外国轮船公司的轮船行驶在申汉线上。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也开始经营长江航线。到1935年,从上海到重庆的航线上,沿途可供轮船停靠的码头达到29个之多,大大便利了沿江城市的商品流通,加强了这些城市之间的商业往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19世纪80年代以后,生丝经上海大量出口,于是长江中下游,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种桑养蚕十分普遍。不用说传统的浙江生丝产区,就是南京周边农村,生丝产值也达40万关两。随着沿江城市机器纺纱工厂对棉花原料需求的增加,江苏南通地区约十分之七的农地皆种棉花。湖南岳阳是洞庭湖流域的传统产棉区,其时也形成轧棉的家庭手工业,同城市的机器纺织工业相衔接。由此可见,长江水道的航运之便不仅推动了沿江城市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其逐渐同市场接轨。 沿江大大小小的城市数十座,形成了一条城市带。上海是其中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据1933年的统计,市内商店达7.2万家之多。以上海为市场流通的龙头,又梯次形成汉口、重庆等中心城市,这些次级中心城市又有自己的广阔腹地。汉口号称九省通衢,1937年已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重庆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商贸口岸。抗日战争时期更有大批沿海地区工厂内迁,重庆一跃而成西南地区的经济重镇。

2020继续教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2.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10.0分) A.30 B.80 C.40 D.60 3.()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4.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1.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2.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市和城镇集中,拉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10.0分)

3.“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及国家梯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等背景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及战略意义 (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特殊形态的区域经济,是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 依运输方式区域经济可划分为流域经济、临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通道经济等) ,既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也有“水资源”的专门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带”,与“圈”和“群”等其他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提出了两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一个讲“经济圈”,一个讲“经济带”。这两个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讲大城市圈,世界级的城市群;长江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战略意义 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为了充分发挥这一重要经济区域的作用,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我国发展新阶段,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并将其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起作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历史地看,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推进虽然有成效,但不够显著。当前,有必要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条件和动力与之作一简要比较,以探寻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科学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初,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方面差别较大,改革发展存在较大不同步,沿海地区的开放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形成一定互补关系。中央希望相关区域通过合作扩大优势,希望沿海的改革开放势头传递到内地。但当时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差距较大,而且普遍受制于国企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缓、招商引资困难等问题,加之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很难顺利推进。20多年后的今天,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已经趋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心内移,对外开放的通关一体化建设卓

有成效。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约束进一步导致产业西移,沿江各省、市间产业转移已有相当规模,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势头迅猛。各地政府对经济的管控不断让位于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长江流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条件远比20年前成熟。 无论从开拓国际合作领域、整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角度,还是从实施国家功能区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下的东中西部主要城市群开发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都需要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将东中西部连接起来,长江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最好纽带。1993年,长江经济带10省市(现在是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165.8亿元,占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26%。到2014年,这个比重提高到44.72%。1993年,10省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国的占比为20.21%,2014年该比重上升到41.25%。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长江还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长江经济带将支撑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有必要指出的是,20年间长江水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峡工程动工前的1993年,长江中上游河道水浅流急,货运能力十分有限。当年长江干流水运量为3.6亿吨,进出川运量为950万吨。2014年,沿江经济发展和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高峡平湖”,使长江干流水运量达20.6亿吨,为1993年的5.7倍,连续10年位居世界内河水运榜首;2014年通过三峡船闸(即进出川、渝)货运量为1.19亿吨,比1993年增长10倍以上。同时,货物结构不断优化。这为国家实施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发展 【摘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河,其水能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辽阔,为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脉,它横跨9 大省市,素有“黄金水道” 之称。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黄金水道的发展带动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形成一条长江经济带。 【关键词】交通大脉;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 一、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基本情况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在其6300 余公里的长度当中被我们利用的不足二分之一。在西起云南水富东至上海入海口的主干线航道中,我们将干线航道分为了三段,从水富到宜昌为长江上游,宜昌到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到入海口为长江下游,其中拥有当今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之称的三峡大坝便建在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长江航运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江上过往船只的增多,人们逐渐感觉到早期长江航道的水运条件已不能满足现代船舶客货运的需求,于是在相关部门的协调指挥下,对长江航道各段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整治与建设。不仅使航道水流条件得到改善,航

道尺度得到加宽加深,航道设施也更加完善,正是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带动了全中国水运事业的发展。 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自十五期规划提出“深下游, 畅中游,延下游"建设思路以来,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航道整治方面: 对于长江上游,通过泸渝段航道整治项目的实施,泸渝段航道等级得到提高,全线实现了昼夜通航的条件;对川江多处浅滩的治理,极大的减小了过往船只的安全隐患,使通过能力得以提高;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实施了航道设施淹没复建工程、炸礁工程等,从而带动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 对于长江中游段,对碾子湾、窑监等碍航河段实施了清淤应急工程,有效地缓解了枯水期航道的紧张局面,改善了航行条件;此外,也实施了陆溪口、马家咀、罗湖洲等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航行深度得到提高,航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对于长江下游段,实施了太子矶炸礁工程,扫除了航道中的障碍;马当、东流、黑沙洲等河段的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水深提升到5 米以上,同样改善了船舶的通航条件;另外深水航道的延伸,12.5 米的深水航道从入海口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历史演进及思考

收稿日期:2019-05-07作者简介:武 菲,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中国水利史。E-mail :975609775@https://www.360docs.net/doc/ff5094927.html, 文章编号:1001-4179(2019)S1-0006-03 长江经济带横穿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辐射连接中国的南北方,以21%左右的国土面积,承载着接近全国40%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虽然政界、学术界、商界很早就开始关注沿江经济走廊的发展,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最终由习近平总书记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却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酝酿过程。 1概念初提 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孙中山于1918年 发表的《实业计划》中。文中提出扬子江流域拥有大量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通过在扬子江流域建造城市及发展工商业,既可促成全国经济均衡划分,同时也将改变中国的工业遍布于东南沿海的畸形状态[1] 。 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在1984年提出了“长江产业密集带”的思考,指出以长江流域若干超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其辐射作用和吸引作用,联结各自腹地的大中小型城市和广大农村组成的经济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形成城市带、城市圈和城市群,以及农业、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它们通过复杂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组成经济网络,并以长江水系作为纽带 形成产业密集带。同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其中由海岸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构成的“T ”字形宏观战略是该理论的核心。这一主张曾被《中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1990)所采用。 2从概念到战略 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批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 规划简要报告》之后,在1992年召开的“长三角及长江 沿江地区经济规划会议”上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加之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均提出“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谋划通过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沿江七省一市建设长江经济带[2]。虽然此时长江经济带已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国家率先启动了沿海开放战略,形成了经济实力雄厚的沿海经济带,而上海的龙头作用仅带动了浙江、江苏两省部分城市,沿江地区经济带并未得到全面地发展。随后,国家相继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历史演进及思考 武 菲1,张昕川 2 (1.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2.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51) 摘要: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概念初提、从概念到战略、战略重提的整个发展战略定位的演进历程。重点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思想,并在其思想的指引下提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①完善长江大保护法规体系,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保驾护航;②培育全社会长江大保护意识,统筹长江上、中、下游系统保护;③加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走廓建设。关 键 词:战略定位;演进过程;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 中图法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232/https://www.360docs.net/doc/ff5094927.html,ki.1001-4179.2019.S1.002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发改环资[2016]370号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环境保护部 【发布日期】2016.02.23 【实施日期】2016.02.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 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6]370号)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林业局、能源局: 经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现将《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2016年2月23日关于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的指导意见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多、经济活动强度最大的流域,也是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流域之一。当前长江干流总体水质较好,但部分支流污染严重,涉危涉重企业数量多、布局不合理、污染事故多发频发,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部分河段总磷、氨氮超标,船舶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江湖关系紧张,部分地区生态问题突出。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事关长江经济带发展,也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加强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空间管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源头治理,注重风险防范,全面推进长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质量改善要求,改革完善总量控制制度,更加注重断面水环境质量管理和考核;坚持责任导向,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追究;坚持突出干流,兼顾重要湖库、主要支流和重点区域;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流域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新机制,加快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监管到位、全民参与”的长江水污染防控格局,确保“一江清水”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 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 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2020打印版)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 (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考

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考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日期:2010-05-06浏览次数: 2545 2009年7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为我省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指明了方向。《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提升武汉——荆州段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培育1个至2个节点城市。”笔者认为,可以将洪湖市率先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洪湖市具有十分重要的“补链”作用 与湖北长江经济带相连的皖江经济带,之所以开发得比较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长江安徽段(即“皖江”)已经形成了城市带。从马鞍山到安庆不足300公里的江段上分布有5座大中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而在湖北长江中段武汉——荆州477公里的江段上,除去两头的武汉和荆州外目前尚无较具规模的中等以上城市。我省虽然武汉——黄石段、宜昌——荆州段比较发达,但在武汉——荆州这一段形成明显的“断链”。如果说,在全国长江经济带上上海是“龙头”,重庆是“龙尾”,湖北是“龙身”,那么武汉——荆州段就是“龙身”的“腰”,而处于这一江段的洪湖市就是一节重要的“腰脊椎”。 洪湖中心城区陆路东距武汉145公里、西距荆州201公里,水路178公里抵武汉、299公里抵荆州,交通区位较优,特别是港口辐射力较强。洪湖港务局1985年前一直管辖武汉市的金口、邓家口、水洪口等港务站,2007年10月港口体制改革前管辖着咸宁赤壁、陆溪口、嘉鱼、潘家湾、簰洲湾等12个港务站。在《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2002~2020)》中,洪湖港与鄂州港、黄州港、宜都港、枝江港等一起列为“重要港口”。近年来,洪湖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和毗邻武汉的地理优势,积极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深水码头,发展临港经济,努力形成以长江港口岸线为主体,以内河湖泊港口为补充,水陆互换、江湖并驱的港口城市格局。目前,洪湖市已经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着手编制洪湖新港和旅游码头、新滩工业园区码头的控制性规划,启动了港口码头建设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港”、“城”互动,洪湖市能够迅速“补链”,可为湖北挺直腰杆出力。 长江流经洪湖市域135公里,占全省长江干线总里程的12.7%,是全国长江

“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干流流经七省二市,是我国唯一贯穿东、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主要支流沟通长江南北地区,是流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巨大运能和重要区位优势一直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沿江经济带的形成,也为沿江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长江水运货运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欧洲的莱茵河,成为目前世界上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党中央、国务院和沿江各省市一贯重视开发长江、建设长江、发展长江。随着长江水运持续快速发展,“黄金水道”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地位越来越重要。积极发展水路运输,改善出海口航道,提高内河通航条件,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推进江海联运,已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为贯彻落实“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座谈会和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细化相关措施,落实相关工作,加快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促进沿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交通部与沿江七省二市共同制订《“十一

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以指导“十一五”期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着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建立协调互动机制,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全面提升长江水运生产力水平,为沿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畅通和有竞争力的水运服务。 二、推进原则 (一)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长江水运发展全局。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注重效益与完善功能相结合。优先发展国家高等级航道中运量需求大,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中优势明显的航段,以及主要港口的集疏运通道和具有一定经济开发价值的重要支流航道,重点推进对中西部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大和腹地经济活跃的港口群建设,整体推进长江水运发展。 (二)坚持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合力,联动发展。从

phil--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时事热点:201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这就意味着,这份江北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这份方案明确了江北新区的战略定位,描绘了它未来10年的发展愿景,还明确了用地、财税等政策红利。 解读:南京江北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对沿江经济、文化、环境、聚落产生重要影响。长江也是中考地理的常考内容。涉及长江的水文特征、沿江的省级区划概况及重要城市、水利水电、运输方式等,学生在2016复习备考中应举一反三,全面的、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

打造长江经济带的思考与建议

打造长江经济带的思考与建议 湖北日报讯 蒋大国 推进长江经济带全面开发开放、科学发展,就是要使其成为扩大内需、促进要素互融互动的集聚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和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先行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市群及区域经济协调科学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的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环保、低碳循环、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科学协调发展的引擎与龙头,因此,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 打造长江经济带,规划应先行。应立足长江经济带区位、资源、产业、交通、环境等优势和基础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制订长江流域全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分工布局、优化升级发展规划,长三角龙头开发开放发展规划,上海至成都、上海至昆明两横轴发展规划,“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上中下”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四大城市发展规划,现代新型战略产业体系、“水陆空铁公管”多位一体综

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科技医药卫生创新体系以及生态旅游、绿色环保、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等发展规划。力争做到各项规划相互补充衔接、完善配套,最后形成以长江经济带协调全面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长三角开发开放为龙头,“以行政区域与流域区域”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为动力,以“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上中下”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为依托,以“四大城市”为节点,以“五大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区域统筹、产业互补,要素互动、资源整合,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空间优化的流域规划体系。建议国家及有关省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团队和智力信息服务中心。主要由对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有深入研究和高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专门负责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环境、生态、项目的论证、评估、验收,工程质量监测考评,政策法规研究建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科技创新攻关、技术人才培训等,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综合系列服务。 二是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是城镇支撑,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应立足长江经济带优势与发展基础和潜力,发挥各区域产业特色,整合优化长

关于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思考

关于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思考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的恶化,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基于相关文献,对长江经济带15年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Kaya公式,选取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指标构建变系数不变截距模型,通过类似似乎不相关方法回归(SUR)对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分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低碳发展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东部高水平发展省份应加大低碳技术投入,缓解人口压力;中部省份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引进新型人才;西部省份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注重经济兼顾低碳。 [关键词] 低碳经济;长江经济带;SUR;区域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5-0039-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能源的消耗上与日俱增,碳排放过高已成为我国无法忽视的问题。2001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形成生态建设、环保、经济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体系。但是在2016年美国耶鲁大

学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数报告》中,中国在空气质量方面排名倒数第二。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历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中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在能源的消耗上具有典型性,推进该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对于全国低碳发展起着示范作用。长江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具有深刻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在碳排放方面,国外学者较早便有了相关研究。1989年日本教授Yoichi Kaya通过简单数学公式将经济、能源、人口和CO2结合起来,提出了Kaya公式,将低碳经济与碳排放联系了起来。199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A?克鲁格和G?格鲁斯曼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污染物的变动趋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趋势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假说。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内学者大多从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增长等方向对碳排放进行分析:一是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如刘再起(201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所有产业发展均会促进碳的排放,但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