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十年战略分析

攀枝花学院十年战略规划设计

姓名:李茂

学号:201111101027

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班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班

一、攀枝花学院简介

攀枝花学院坐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钒钛之都”——四川省攀枝花市,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专科层次的攀枝花大学,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攀枝花学院”,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260亩,校舍面积49.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8亿元,馆藏图书18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亿余元,下设17个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83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50人。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4700余人,成教学生47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一贯坚持将教学工作放在全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将人才培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学产研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为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建有“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校级研究所,形成了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和科技开发平台。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引入教学环节,已建成实验实习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语言教学中心、CAI课件制作中心和70个多媒体教室等完善配套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校园网双向链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网络覆盖校园内学习、办公和生活场所,已完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管理与行政办公自动化。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科研和科技开发快速发展。学校有省级教改项目29项,获省、校两级教学成果奖100多项。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立项各级科研课

题59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82项、地厅级330项、横向课题75项;专利申请341项,专利授权289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873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263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0多部。获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奖132项,其中省级9项,市级123项。以钒钛材料研究为代表的“学产研”结合模式实践,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熔盐电解TiO2制备海绵钛”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流程工艺”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高钛型高炉渣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项目被鉴定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为工程实际设计提供了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国内尚属首次,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填方土质边坡加筋(竹筋)处理技术”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国外先后与加拿大卡布特学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瑞典哈姆斯塔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东新墨西哥大学、劳伦斯工业技术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先后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先后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文明单位”、“优秀文明校园”、“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部门绿化百佳单位”、“先进园林式学校”、“卫生先进单位”、“人才开发先进单位”、“普法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办学影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改革报》、《四川日报》、《四川教育导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成就。

二、外部环境分析——PEST

2.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P(政治法律):

(1)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实现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地方大学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实现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地方大学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从招生规模上看,地方大学承担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除此以外,我国地方大学也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快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攀枝花学院作为二本院校,国家对院校的财政投入远远低于对一本院校的

投入。

(3)中共十八大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难点,也是关

键点。创新人才培养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培养

方式、成长环境,推进内涵式发展。因此,必须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交叉培养和联合育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

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大力培养创新型

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人才基础。

2.2技术环境分析

T(技术):

(1)丰富高效的授课功能

学院能提供给教师现代化科学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模

式以及快捷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利用组播功能可以最大

程度地提高优秀教师的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师生比。

(2)多样先进的学习功能

学院提供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模式,合理的学习指导,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

的学习手段,多种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环境下的最佳学习方式。

同时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测评,实时地、阶段性的、长期的对学习的个体、学

习的方式、学习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多层次的、全面的测评是改进并且提供更好

的、更全面的学习方式的最有力的支撑。

2.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S(社会):

(1)攀枝花现处于全新出发的时期,需要高新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的鼎力支持。攀枝花学院以现有的优势,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努力成为攀枝花经济腾飞的后备力量,为攀枝花的发展输送大批人才,树立在攀枝花独一无二的学术地位。

(2)攀枝花学院坐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钒钛之都”。良好的环境和优良的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而值得称赞的师资和优秀的毕业生也为攀枝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4经济环境分析

E(经济):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我市一批建设项目将继续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随着四川积极对接云南桥头堡建设和攀西经济区、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等区域规划加快实施,以及建设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枝花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名录,我市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机遇。全省把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攀西城市群,更加注重“三农”、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建设,有利于我市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薄弱环节建设。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战略性调整,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将进一步加快,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资源、市场、产业等比较优势,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新的增长空间已显现端倪,随着全市省级产业园区建设的加速推进,钒钛、矿业、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将逐步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5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产业的吸引力

攀枝花学院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也是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攀枝花被称之为钒钛之都,蕴藏着大量的钒铁矿,而攀枝花学院也因此对钒钛的研究十分深入且取得了许多良好的成绩,这是其他高校不可比拟的。

?产业竞争与发展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高等学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我校拥有较好的办学基础和条件,只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跟上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发展效率和质量,就能在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巩固和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

学院面临的机遇与威胁

未来10年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强省的重要时期,攀枝花市将继续保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规模和毛入学率,着重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名校,建立类别清晰、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我校在攀枝花市本科院校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与对比优势,拥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办学实力,具有向特色名校进军的发展潜力。

攀枝花学院坐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钒钛之都”。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发展态势强劲,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区位竞争优势极为显著。这为学校进一步实施开放化办学,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增强和扩大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使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农业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我校部分教职员工的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对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发展竞争态势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由于前一个时期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在部分教职员工中产生了松口气的思想苗头,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有所弱化,对学校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所面临的持续“爬坡”过程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紧迫感。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求所设学科专业实现相互协调、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核心学科、支撑学科和辅助学科之间形成和谐共生关系。虽然我校已经形成多学科办学格局,但是,学科专业发展情况离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一方面,学科专业的整体水平需要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各学科专业之间的实力和水平差距明显,部分支撑和辅助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还很弱。提高学科专业水平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校将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进行内涵建设,追求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高贡献。一方面,学校要努力完成规划的基本建设任务,不断改

善基本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要在高水平发展与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确保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但是,学校存在着筹资渠道窄、可利用资源少、债务负担重等困难,难以满足发展与建设急需的庞大资源和资金需求。有效地解决资源不足、债务负担重的问题,是学校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内部环境分析

3.1资源

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正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下设17个教学单位和一个科研单位,开设46个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11个(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的办学格局。

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7个,含6个公共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其中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11个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下设183个实验室。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资源综合开发需要。学校已经建成了有四川省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攀枝花钛及钛合金研究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00余名。其中具有副教授及相当职务以上的教师达到310名,具有教授及相当职务以上的教师近70名;具有研究生学历(位)以上教师53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教师近80名。

学校建成科研团队28个,其中省级2个,市厅级11个,校级15个;建成教学团队11个,其中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0个。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专家100余名,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后备人选8名;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6名,学校学术梯队成员63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四川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学校教学梯队成员26名。

有111人次参加各级专业技术学会(协会),其中27人次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绝大部分市级专业学会(协会)均有我校教师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秘书长。学校返聘、外聘高级职称教师150人,外籍教师3人。

攀枝花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攀枝花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 47 种,其中已探明的钒钛磁铁矿储量近 100 亿吨,其中市境内储量为79.4亿吨,占全国钒钛磁铁矿储量的70%,是中国3大综合共生矿之一,在全国3大铁矿区中仅次于鞍本,列居第二。攀枝花矿产最有价值的是其中所富含的多种金属。钒钛磁铁矿中伴生的钛(TiO2)探明储量7.39亿吨,占全国的 93%,居全国第一位;伴生的钒(V2O5)探明储量1679万吨,占全国的 63%,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位。钒钛磁铁矿中还伴生有镍、钴、铬、钼、钪、镓、铂等20多种有色和稀有金属,是世界难得的以铁、钛、钒为主体的多金属共生矿。另外攀枝花有以焦炭用煤为主的煤炭储量6亿多吨,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和非金属矿藏也相当丰富,有晶质石墨和以“中华绿”为代表的花岗石。铅、锌、铜等有色金属也有一定的资源。3.2核心竞争力

全国的钒钛磁铁矿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攀西地区、河北省承德地区、陕西省汉中地区、湖北省郧阳和襄阳地区、广东省兴宁、山西省代县等地区。其中,四川省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而攀西地区的钒钛资源又以攀枝花市为主。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始于20世纪20~30年代,最早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发现。

攀枝花钒钛资源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共(伴)生,资源集中,储量巨大,在四川省、全国占绝对优势。目前,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为73.37亿吨,钒资源储量1547万吨,占四川钒资源的82%、占全国的61%,占世界的11%,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钛资源储量5.38亿吨,占我国钛资源的75%、占世界的35%,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据了解,攀枝花潜在钛资源储量约3.7亿~4.9亿吨,潜在钒资源量约887万~1180万吨;钛砂矿远景资源量约1000万吨;钒钛磁铁矿采矿剥离围岩(表外矿)、选铁尾矿、冶金渣中钛可利用量约7000万吨、钒可利用量约50万吨。

而攀枝花学院的对钒钛的研究技术十分成熟,这对于发展钒钛事业的前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了攀枝花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招牌。

3.3价值链分析

学校现有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

国外合作大学有:加拿大卡布特学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瑞典哈姆斯塔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东新墨西哥大学、劳伦斯工业技术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国内合作大学:在国内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和校企协作委员会,以人才培养和攀枝花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为平台,与攀枝花市各县(区)及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攀枝花煤业(集团)公司、四川龙蟒(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资源共享机制,同俄罗斯乌拉尔金属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河北承德钒钛产业聚集园、陕西宝鸡钛产业研究院、贵州遵义钛业、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在钒钛研究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校地、校企的紧密协作。学校在市内外各企事业单位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64个。

劣势:

攀枝花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通信设施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中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由于通信设施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于交通和地理处于劣势的攀枝花地区来说,通信设施落后成为攀枝花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交通设施的密度稀,通达深度差,公路网等级低。总体上,攀枝花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硬环境尚不完善。

攀枝花地区总体上与成都地区存在较大的人力资本差距、知识和技术差距。攀枝花地区人力资本不足,突出表现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攀枝花生态环境的严峻状况,必然对攀枝花以资源采掘和加工为优势产业的产业结构提出严重挑战,迫切要求西攀枝花地区按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正在并将继续向西部投入巨资进行生态建设,这对改善攀枝花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促进攀枝花的经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SWOT分析

优势(S)劣势(W)

外部要素

内部要素

机会(O)SO战略

l、利用学院在社会上的广泛认知度,

抓住发展机遇,依靠政策,大力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

职业的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2、以市场为导向,顺应职业教育发

展趋势,建设和发展“人无我有”、

“人有我强”的特色学科和专业,开

展多形式的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应

用型,实践型人才。

3、利用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

从数量和质量上重视高等职业技术

教育的发展,力争做到以数量牵引质

量,以质量扩大数量。

WO战略

1、增加经费投入,特别是对实训基地

建设的投入,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

的合作,改善办学条件。

2、增加师资力量,着重培养“双师型”

人才,有效增强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

市场上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3、利用

高职院校发展良开展多形式的教育,

培养机,进行制度改革,加强社会急

需的应用型,实践科学的教学质量标

准和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威胁(T)ST战略

l、转变教育观念,消除鄙视高职教

育的陈腐观念,建立起平等的职业教

育观和人才观,注重实用性,在课程

设计、教学问和地点、教学内容等方

面,发挥特长,吸引生源。

2、明确高职院校与同类院校、普通

高校及国外职业学院的差异,准确定

位,利用灵活机制,强化差别优势,

提升发展后劲:

3、与国外职业学院和高校联办学,

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减少竞争。

WT战略

1、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提高教育质

量,满足市场需求,保证就业和生源。

2、加强校企教育合作,推进理论与实

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发创

新,打造特色专业,提高学院的社会

地位和名声。

3,进一步优化现行管理体制,组织协

调各方面的力量投资办学,合理调整

专业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对高

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

进行全面监控,建立督导评估制度。

五、学校未来十年发展目标

从2014年到2024年攀枝花学院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4-2019年为第一个阶段,2020-2024年为第二个阶段。

2014-2019年,第一个阶段的目标是,到2019年,教学、科研设施完备,管理方式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社会贡献巨大,综合办学实力名列地方综合性大学前茅,部分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巩固优势学科的地位,提高特色学科的水平;加强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建设,构建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千方百计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较大幅度地提高考生的第一志愿填报率以及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稳定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规模,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使之成为国家特别是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使攀枝花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名列地方综合性大学前茅。

2020-2024年,第二个阶段的目标是,重点学科进一步增多,优势学科水平进一步提高,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学科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综合排名再进一步前移,主要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攀枝花学院成为全国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为西南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六、学校发展战略选择

——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在学生培养方面,以理想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为“双基”教育的核心,以关爱和保障学生的精神健康为心理卫生课和心理咨询的宗旨,把艰苦奋斗的井岗革命传统教育与现代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发扬赣客文化纯朴的红土地精神的同时,进行现代诚信教育。

——走特色办学之路, 核心是建立有鲜明特色的本科教学模式。通过改革,实现从传统的封闭式知识教育和狭隘的专业教育向现代开放式知识教育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转变;从粗放型办学、教学向集约型办学、教学的转变;由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教学型教学转向研究型教学。强化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实践动手观念、基础知识面和专业知识面广的观念、社会主义人才质量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走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教学型大学。

全国性是从学校服务和影响范围来讲。即思考攀枝花学院的所有问题都应摆在全国范围内这个参照系上来考虑,决不能满足在省内的所谓领先。我们的服务和影响力也应在立足攀枝花,面向全国,使全国各地、各条战线都能感觉到我们攀枝花学院的存在,感觉到攀枝花学院的影响;学生生源和师资来源也应该是全国性的,要逐步加大外省生源的比例,争取在2-3年内达到50%以上,要加大对全国各地名牌院校引进师资的力度,提倡五湖四海。

国际化是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来看,学校应该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理念、师资培养、教材建设、教学计划、人才培养、学生教育等都要与国际接轨,使学校融入教育国际化潮流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稳定本科生规模,发展研究生规模、控制继续教育规模,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在中国加入WTO的新的形势下,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力图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现在的大学不仅仅是“求道,授业,解惑”的学堂,而是一个科研与教学共存,服务与引导并重,产、学、研一体的联合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高等教育向着更加开放,更灵活,更加多样的方向发展,高等学校应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进一步加强同企业和社会各部门的合作,为不同层次的各类人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的机会,据估计在本世纪20年代以后,为社会承担继续教育的任务将会逐渐占到整个高等学校教学任务的50%以上,创建一流的继续教育也应看作是创建一流大学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管理体制,树立现代的管理观念。实行处级干部竞聘上岗,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竞聘上岗,强化非教学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注意意识。贯彻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各行政部门为教师、学生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加强和改善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全校师生员工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

创新,加快学校发展,为实现学校建设目标而共同奋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文明、整洁、有序、优美的育人环境。

七、战略实施

为落实攀枝花学院的发展战略,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将采取以下战略举措,实施“一、二、三、四工程”。实施“一扩”、“二安”、“三助”、“四名”工程。

“一扩”是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的形象工程。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增强学校对高考考生的影响力,较大幅度地提高考生的第一志愿填报率;增强学校对企业和政府的影响力,提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

“二安”是“安全工程”和“安心工程”。

实施“安全工程”,生产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保障,学校将大力加强安全环境建设,加强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和保护工作,维护学校的工作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让师生安心,让家长放心。

实施“安心工程”,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创造学生安心学习的生活环境;逐步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待遇,提高教职员工的生活水平,采取倾斜政策,解除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之安心工作,一心一意搞好教学和科研。

“三助”是帮助学习优秀的贫困生的“助学工程”,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实习基地建设工程,帮助毕业生成功求职的就业工程。

“四名”是“名师工程”、“名园工程”、“名牌工程”、“名星工程”。

实施“名师工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建立起一支以知名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实施“名园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占地新校区,使之逐步成为智能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式校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装备水平,使教学、科研支撑环境明显改善。

实施“名牌工程”,学科是大学的品牌,建设大学应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

实施“名星工程”,主要是搞好学校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让工作,真正做到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可靠科技支撑力量。科技园、工程中心,要加大开发和转化力度。要对校办科技产业、运作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育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技名星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