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英语教学与对学生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

论中学英语教学与对学生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5年34期 69

论中学英语教学与对学生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

刘 悦

辽宁省本溪市青少年宫,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中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关注。英语教学不仅跨越种族,而且还跨越民族文化背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要从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英语。但是在大部分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阻碍了英语教学,基于此,本文就中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学生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差异;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34-0069-01

前言

英语教育与其它科目之间存在很多本质上的区别,英语教学不仅是学习英语语法、词汇以及英语的听、说、读、写,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髓的学习。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一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深刻的认知到民族文化,这样的方式是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从中学英语教学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意识。

1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意识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够背写出很多个英语单词,能够掌握多种语法结构,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对话中却显得捉襟见肘。也就是英语学习空有理论,缺乏实践,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时,沟通受阻。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有很多,一方面与我国素质教学模式有关,另一方面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教学中忽视了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两种语言之间的鸿沟,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没有养成,在学习中只能是一知半解,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的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脱离了文化差异意识培养的英语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可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

对文化差异意识的认识,在教学中至关重要[1]

2 文化差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1 差异实例分析

(1)问候语不仅在英语中常见,在汉语中依然常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交际礼仪的直观体现,是最为普通的文化表现。但是不同民族之间在简单的问候语上依然存在很多差异性,例如,中国人见面习惯问,你最近身体怎么样?你吃了吗?而英语中,我们通常会问“How are you doing?”而不太说“How are you?”因为他们认为身体情况,是一种隐私。

在汉语中主要以就近式原则开始两个人的对话问候,比如说当看见邻居出门,在汉语语境下,我们就可以问:“你出去啊?”、“去哪里啊?”、“什么时候回来啊?”。但是同样的语境中,英语的打招呼就不可以采用该种方式,例如,where are you going?这一类型的问候是一种隐私的打探,会被对方误解。

(2)受到赞美时,中国人常以“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来回应,因为中国人认为,谦虚是美德。但西方人面对赞美时,通常会做出直接积极的回应“Thank you.”

(3)中国人讲究贬己尊人,把自己的家,叫“寒舍”,自己的作品叫“拙作”,称对方为“您”,对方的意见为“高见”等,而在英语中,敬语跟谦辞很少。You 就是you ,I 就是I 。很少使用敬语。

(4)中国人以左为尊,男为尊。而西方则以右为尊,lady first 。

(5)在语序上,中国人习惯说,我和***,而西方人习惯说***and I.中国人习惯说 谁在哪里做什么,而西方人说 sb did something in/at some place.

(5)中国人强调“忘我”、“牺牲”,追求群体和谐、稳定,可以弘扬个性,但是不能将个性至于群体之上。但是西方国家追求个性,个人主义。

2.2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多,不胜例举,那我们如何在教学中适应并解决这些差异呢

(1)开拓英语第二课堂。

要想学好英语,语法知识理解、词汇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在实际语言交际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真实的语境中理解英语出产生的文化根源,能够在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上有直观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最为凝练的作品,语言的学习同样是民族文化的学习。教师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来了语言学习的文化差异,才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语境氛围的创设,主要通过一些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来实现,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活动内容。教师在实际备课中,可以根据教学章节中出现的题材在学生中开展主题文化讨论,这些教学题材都与英语文化以及异国风俗紧密相连,学生在文化讨论中能够深切感受到语言文化气息,并能将自身交际能力提升。此外,可以在班级中设立英语角,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

进而实现学生之间自由交流,切实的感受到英语文化气息[2]

(2)以科技信息为依托,增加英语学习资源。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学生接触到新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语言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上。对于英语教学,学生应该从课堂基础知识学习中延伸到课外知识拓展,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资源大量收集与语言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断的扩充知

识面,并且需要关注相关时事,对信息资源进行积累[3]

。例如,学生可以从新闻报道、国外生活方式短文等形式,感受浓郁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对文化差异的认识,进而提升自身语言交际能力[4]

3 结论

文化差异是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精髓的表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化差异进行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在文化差异方面的理解力,进而实现语言的良好运用。为此,本文对文化差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提出将文化差异意识渗透到实际教学中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树惠.浅谈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卷宗,2012(8):11.

[2]袁敏.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86-87.

[3]曹宏燕.探析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00-101.

[4]冯满.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7):114. 作者简介:刘悦,(1976)女,辽宁本溪人,专业:英语

《中学英语教学论》答案

师范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专升本英语学科课程教学论课程考试卷 评分标准/参考答案 Ⅰ.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20 =20) 本题为选择题,共计20小题,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要求学生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一个答案,每小题计1分,共计20分。 1.B 2.A 3.C 4.A 5.C 6.A 7.B 8.B 9.A 10.B 11.B 12.C 13.A 14.C 15.B 16 .C 17.A 18.B 19.D 20.D Ⅱ. Decid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true or false. (1×30 =30) 本题为判断正误题, 共计30个小题,每小题计1分,共计30分。 21.B 22.B 23.B 24.A 25.A 26.A 27.B 28.B 29.B 30.B 31.B 32.A 33.B 34.A 35.A 36.A 37.A 38.A 39.A 40.B 41. B 42.A 43.A 44.B 45.A 6. A 47.B 48. A 49. B 50. A III. Answer questions . (1×20=20) 该题为简答题。共4个小题,51题5分, 52题6分,53题5分,54题4分,共计20分。(5+6+5+4=20) 51. (1)language (2) language skills (3) learning (4) affect (5) cultural 52. (1)communicative purpose (2) communicative desire (3) content, not form (4) variety of language (5) no teacher intervention (6) no material control 53. (1)linguistic competence (2) pragmatic competence (3) discourse competence (4) strategic competence (5) fluency 54. (1)a purpose (2) a context (3 ) a process (4) a product 以上每小题的答案要点,答到即得分,次序可打乱排列。 IV. Design a lesson plan. (30×1=30) 该题1个大题,分值为30分。 该题采用总体评分法,分为四个等级。 24-30分: 教学内容清晰准确、重点突出,教学步骤合理,设计新颖,符合新课程标准理 念,有合理生动的情境设置,引导发现 过程完整,语法讲解清楚准确和语法练 习多元且有意义练习。 16-23分:教学内容清晰、重点比较突出,教学步骤相对合理,基本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 有情境设置,引导发现,和语法练习等 完整步骤。 8-15分: 教学内容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教学步骤不合理、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没 有情境设置,直接讲述语法,练习设计 属于机械操练。 8分以下:条理不清,思路混乱,目标内容与教学步骤不一致,违反新课程标准理念。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源于问题,爱因斯坦曾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可能要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然而,各类学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里,我们试图对“问题意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相关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既高度评价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学、思结合。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和倡导个体的怀疑精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一步对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又辩证的阐述。在国外,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布鲁纳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他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哪些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越丰富,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知识因素的丰富与提高促使知识范围增大,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提高了个体认知结构不平衡状态的频率,客观上为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因此,积累知识、建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提出的问题在较低水平上重复,从而有所创新。 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种类型。依据吉尔福特的界定,聚合思维等同于传统智力,它和知识对问题意识形成的影响一样;而发散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基础,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重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薛国军 1.教学过程设计 2.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泰勒模式 3.现代教学论发展的里程碑:杜威基于经验的教学论 4.多尔的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 5.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6.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7.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8.理解课程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过程实施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广义的教学设计指的是把课程设置计划(总体规划及各门具体课程计划)、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看作教学系统的不同层次而进行的系统设计;狭义的教学设计是指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项教学单元、课时或某一项培训等此类微观教学系统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其基本环节和内在逻辑结构都是动态的。 教学顺序指教学内容的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决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项言语信息与另一项之间几乎不存在学习迁移的联系;另一类是有意义的言语信息的学习,需按一定的逻辑联系安排教学顺序。智慧技能的教学顺序设计,主要有三种理论指导:①布鲁纳(J. Brunner)的螺旋式课程及发现教学法。②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理论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结构模式。③加涅的分层方法及序列化教学。态度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提出的榜样人物法。其教学步骤可以是:让学习者了解与相信榜样人物,例如学习著名物理学家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事迹等;看到榜样人物从自己的行动中或从取得的成功中得到快乐;通过这类活动,使学习者在产生共鸣中得到强化,这就增加了他们采取类似行动的可能性。动作技能的教学顺序可按加涅和布里格斯(L. Briggs)提出的先教局部技能,通过适量练习,掌握关键要领后,再进行全套程序的学习的原则进行,其教学顺序可以是:①认知阶段;②分解阶段;③定位阶段。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其中按教学单位的规模可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当前,国内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研究突出了以下几点: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探索个别化教学;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距离教学、网络教学的探索。新课改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也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或认知方向,它是关于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为促进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等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在品质,与他主学习、机械学习相对;探究学习关注学习的手段,途径,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则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英语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Syllabus for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9400070、课程总学时45学时(25/20)、周学时3(2/1)、学分:2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 1.课程性质 《英语教学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程,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英语师范生学习课程教学改革新理念, 树立交际语言教学观;学习语言学、心理学、二语习得等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学习理论,学习不同的英语教学法思想,掌握英语课堂交际语言教学技能;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教学和反思教学能力,逐步提高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力,为师范生将来从事英语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 适用于英语教育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I.教学目的:通过《英语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帮助英语师范生具有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和职业规范与师德,掌握一定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外语学习理论,了解交互性语言教学的课堂教学理论基础,培养英语教学实践经历和反思教学的的能力,促进师范生在学术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素质。 II.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媒体讲授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流派、课程标准和教学原则等知识后,组织师范生进行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内容演示等教学实践活动,

提高师范生对英语教学本质的认识,使他们一定的理论高度,具备反思教学的可 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步完善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在第6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学生已经学习了英语专业的一 些基础课程以及一些相关的通识课之后才开设,本门课程的开设对巩固和提高英 语教师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会起到积极作用。它既能够优化教育理论课程,如心 理学、教育学等,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英语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综合运 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1.Paul Davies,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5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舒白梅,《现代外语教育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 推荐参考书: 1.Claire Kramsch: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2.Diane Larsen-Freeman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cond edition 2002年。 3.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4.H. G. Widdowson: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 5.Jane Aron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6.Ur, Penny.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年。 7.顾日国,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8.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韦庄中心学校崔刘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在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太少。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上课时能独立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比不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强。学生在这种只学答不学问的氛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敢于提问在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做了不少的尝试。现列举一二。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疑惑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出示课件新“龟兔赛跑”:森林中在开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

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创设轻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帮助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通过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单位的词来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一年为什么是十二个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比年还大的单位吗”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

浅谈中学英语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英语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情感交流师生关系主体地位自信心意志力 1以情动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这一载体,所获得的智能发展,是认知和情感两个心理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从这一意义来讲,情感是课堂教学 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通过情感调控,产生情感共鸣,达 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课堂组织管理艺术。在外 语教学中任何注重情感教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呢?作为教师应重视 并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对教育教学的结果加以 研究。面对有差异的学生,用统一的要求,培养出整齐划一的学生 是一种空想,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 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为一体,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并正视差生, 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素质化。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尊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与学生交谈并经常进行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 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重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 最后,蹲下去看学生,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变化,尽力解决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 问题和困难。对于学习上要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充分理解他们的 情感以及在英语学习上要求进步的需要,及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决不一味批评、训斥,教师应站在学生 的角度,换位思考,关注和体谅学生的情感,拉近师生距离,从而 达到情感共鸣。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是引导者,是助学者,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英语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的角色和作用结合起来才构成教学整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 的身份参加的,是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和英语知识认知活动的参与者 和实践者,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英语的表现欲,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广东教育学院编著.《现代教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3]徐惠良主编.《江南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期 [4]《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教学和谐统一律三序和谐统一律知识与智力 [论文摘要]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掌握运用教、学和谐统一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将教材学科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学生认识规律的序和教学结构程序三序统一,循序渐进,教学才能 高质量高效率;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 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 发展。 笔者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及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如下一些中学英语教学规律,供同仁们参考,如有不妥 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和谐统一律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策略,介绍了英语语音教学方面的体会,以及语音教学的方法和探讨,旨在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优化语音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音 在本人执教的这些年中发现了一种怪现象:初中学生在初一开始学习英语时,都怀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愿望,希望学好英语。但时隔不久,有些学生就开始消极、灰心、厌烦、甚至放弃,形成大面积掉队想象。根据教学研究观察发现其根源在初一,且关键在于语音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就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汉字注音的想象屡见不鲜,而根据汉字注音读出来的单词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初一不打好语音基础,就会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留下严重的“病根”。它会严重阻碍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所以,语音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首先,保证正确的输入与储存 学会正确、准确的英语语音语调,才能把所学的英语语言材料以正确的声音形象输入大脑并储存起来。这种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在大脑中的输入与储存是学好英语的基本保证。

其次,保证正确的理解听到的英语信息 只有自己储存的英语语音语调形象正确、规范,才能够听懂他人说的或录音、广播等媒介输入大脑中的正确、规范的英语。那些用不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储存的英语语言材料,是不可能与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的输入产生可理解的共鸣的。所以,凡语音语调不正确的英语学习者,其听力理解能力都很差。 再次,保证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 学好英语语音语调是打好英语学习的关键。英语语调学好了,记忆单词,输入句子,英语朗读,提高口语,进行阅读写作,乃至自学英语都有了坚实的基础。相反语音语调学不好,连单词的拼写都成问题,记忆单词、句子难,不但听力差,而且说的能力也无法提高。不仅学不好口语交际。而且阅读和写作也大受影响。更难以获得自学英语的能力。事实证明,许多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上的“暗病”都是由于最初没有打好英语语音基础所致。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语音教学呢?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好学习英语的第一关-----语音关,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始终恪守以下教学要点。 1. 听清模仿与规则对比相结合 初中学生学习语音,主要的途径是在听清教师的发音或听清录音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模仿。听是学习语音的第一步,先听清楚、听准确、听仔细、听充分,才能了解音的特点:音质、音色、音长、音响等。所以先听音,后模仿,听清发准,这是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好,是由于听得不够,未听仔细,没有听清就模仿所致。所以我们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教师和录音提供的标准语音语调,而且要听清、听准、听熟,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模仿。模仿时,可以先集体模仿,然后可以单独模仿。集体模仿可以节省时间,大家齐声开口练习发音器官,使胆小、内向的学生也敢于与大家一起练习。个别单独模仿才能检查出学生模仿的质量,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与纠正。 对于学生感到困难的音和调,仅靠模仿还不够。必要时应辅以适当的规则讲解与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调的要领,具体把握好发音的限度。例如,告诉学生发[e]时,上下牙之间可容一指宽的距离;而发[?]时,上下牙之间可容两指,这样学生练时就有了大致的标准。又如,仅向学生说明一般疑问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不论学生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让同学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在学习“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我改变了以往例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景:小熊猫的“小小百货商店”开始营业了,陈列着一些商品及价格:(有实物的用实物,没有实物的用图片,花花绿绿得很漂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圆珠笔每支2元、小鹿玩具每个10元、一双运动鞋200元、《十万个为什么》每套40元、滑板车213元笔记本4元、足球每个12元、学生背包106元、《英语磁带》每盒14元…… 请每位同学到商店里买奖品,要求是购买4件相同的商品,(每小组有四位同学)。每位同学算一算自己需要用多少钱?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 发表时间:2009-04-08T20:44:32.873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崇芳[导读] 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英语教学,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创新英语教学,运用先进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一、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 1.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生在中学学习英语之后,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行语言交流。 2.使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并学会学习人类知识浩如烟海,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学会学习是一个人在21世纪立足的基础,是通往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护照。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掌握知识,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参与实践,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人文修养学习英语,既是学生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教学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并拓展国际视野。 二、运用先进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1.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教学设计要符合学习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以满足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营造民主、和谐、互助、宽松的教学氛围积极主动学习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第一,教师要努力去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追求者。教师要把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合成一体,尊重、关心、爱护学生,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第二,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学困生大都是由于性格原因、家庭原因、智力原因和学习习惯等原因造成学业困难的。他们缺乏信心,意志薄弱,目标不明确。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摸准其脉搏,对症卜药。 3.教师的综合素质要高,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做到以卜几点。 第一,掌握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教材的基木思想、概念,甚至是每句话,都要弄懂吃透。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对教材理解得越深、越透,处理教材的能力越强。这样讲起课来浏一能得心应手。 第二,教学方法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每位教师都应该懂得“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因此,要提侣启发式教学方法,反对注入式教学方法。当然,教无定法,只要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新颖别致的。第三,教学手段要先进。实现现代化的教育必须先有现代化思想武装起来的教师队伍。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多媒体技术成为重要的英语教学手段之一,但不能完全依赖于程序化的电脑教学,要更多地发挥人的创造性。第四,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尤其是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充电”,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得到拓宽,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三、目前英语教学所临的问题及其对策1.教师中存在不稳定的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外语人才己供不应求。部分优秀教师感到自己的劳动和获得的报酬不成正比,受经济、环境、观念的影响,教师‘东南飞”现象严重。教师外流,势必对目前的教学秩序产生冲击。同时,教师工作是“铁饭碗”的观念依然存在,也使部分不十分称职的教师占据岗位。没有优秀人员的补充,没有新人的注入,教师之间的竟争就不可能实现,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就不可能出现。在用人机制上应采用灵活的办法,尽快实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2.教材的难度系数增大,中考英语试题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态度多为“初一乐于学,初二跟着学,初三拉着学,初四不愿学”。学困生随年级增长而增多。从初二年级就出现“干坐生”,到毕业时部分学生等于放弃了英语的学习。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中的失误、教师的能力、学生的智力和学习目的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分层次教学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教师的师德建设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影响下,部分教师师德失范的现象经常发生,且对教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如:有些教师乱补课、乱办班,靠学生谋取私利;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态度粗暴。这此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教与学之间产生矛盾,必然严重地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师德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坚持。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复习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特点.docx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特点 思考: 一、简要回答 JIJ 口己的语言简耍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 二、分析比较 1、分析比较《课程与教学论》与你已经学过的其他教育学科在研究对彖上的差异 2、试分析比较课程与教学论关系的儿种观点 二、拓展性阅读 查阅国内冇关讨论课程与教学论关系的文章,并做读书笔记。整理其中的主耍观点。 知识点: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国内大体上有三种认识:一是现象说,即把课程与教学现象作为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二是规律说,把课程与教学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三是问题说,把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要正确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肖先要搞清现象、问题和规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彖是出物的外在表现,尽管其中可能蕴含问题,但现彖不同于问题。比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有的学牛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而有的学生则无箱打采、昏昏欲睡,还有的学牛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我们观察到的是现象而不是问题。但我们所耍研究的不是这些现象,而是现象里而蕴含的问题。问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矛盾。血对上述现象,我们可以进行追问和探究, 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提出上述追问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教师讲课是否针对所有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或者可能是尙部分学生的睡眠不够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对象。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教师讲课的针对性与学生学习的状态有高度的相关性,这就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教学规律。问题源于对现象的观察、探究与分析,规律源于对问题的研究,它是我们研究的目的,而不是对彖。我们的研究对彖只能是问题。 从大的范圉来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为什么教学(课程与教学的目的、目标问题)、教学什么(选择哪些内容、内容怎么纽织等)、如何教学(教学过程如教学的方法、手段、途径、模式等)。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课程与教学论有三个方面的任务: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英语教学论

外国语学院成人教育英语教育 特色专业建设教学指导书 《英语教学论》 课程教学指导书 吴曼蕾编写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二0一二年九月

课程介绍 《英语教学论》是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点。该课程传授英语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训练英语教学基本技能,具备较高的英语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能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和新一轮教学改革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初步形成对语言及语言学习本质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外语教学观,认识本课程中英语教学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了解二十一世纪的英语课程改革,把握英语课程的理念,理解英语课程的性质及目标,掌握英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对语音、词汇、语法教学,听说读写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教学等问题有所把握。本课程还注重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并帮助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对外语教学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科学的正确态度,为其今后成为具备一定教学实践能力的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做好准备。 《英语教学论》是研究英语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教学论”的含意是指一种理论“法则”(law) 或“体系”(system),而不是狭义的单纯指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英语教学论研究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及其规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教学理论; 2、基本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英语课外活动、教学手段和测试手段。 本自学指导书主要是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而写的,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增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便于学生们自学及教师们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和面授内容。该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如下:总学时72,讲授20学时,自学52学时。面授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这门课程是考试课程。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应独立完成并按时交给教师批改。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有不当之处,望使用该书的教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兰西五小王少英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现代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独领风骚。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所以又有人称启发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由此可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那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第一、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这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毫无意义。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的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应考虑到问题设置的“五度”、“五要”原则。 第二、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

题意识的表现。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五度”指:难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桃子”;跨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主次、轻重之分。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有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主体实践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出准确的判断。 总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设计好的情节,游戏情景,把学生思维带入新的情景中,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