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内交通布置

港口内交通布置
港口内交通布置

8 港内交通、港口集疏运

8.1 一般规定

8.1.1港内交通可包括港内铁路、港区道路等。港口集疏运可包括港口与外部铁路、公路、管道和廊道及内河航道等公共运输网的衔接设施。

8.1.2港口集疏运设施规模和标准应满足港口的集疏运要求,必要时应开展相关交通仿真模拟专题论证。

8.1.3 港内交通、港口集疏运设计应符合总体布局合理、便利疏运、节省投资和降低营运成本的原则。

8.1.4港内交通、港口集疏运设施应综合考虑港口运量、流向、货种、运输组织和接线条件等因素,满足港口平面布置及装卸工艺要求,并应兼顾近期和远期需求,留有发展余地。

8.1.5港口铁路、道路与路网铁路、公路、城市道路的接轨站和接线站,宜靠近港区布置。选线和线路布置应避免货物的迂回和折返运输,并应减少铁路、道路的相互干扰。

8.2 铁路

8.2.1港口铁路应根据港口铁路远期或最大设计能力所承担重车方向的货运量划分等级,港口铁路等级可按表8.2.1的规定确定。

港口铁路等级表8.2.1

8.2.2港口铁路可由下列全部或部分组成:

(1)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自路网铁路接轨站至港口站间的衔接铁路;

(2)港口站:承担港口列车到发、交接、解编、集结并向各分区车场或装卸线取送车辆的车站;

(3)分区车场:承担本分区内的车列到发、取送及调车作业的车场;

(4)装卸线:专供货物车辆装卸作业用的铁路线;

(5)联络线:港口站至分区车场的衔接线路;

(6)连接线:分区车场至码头、库场装卸线间的衔接线路及其他连接线路;

(7)其他设施:通信信号、机务设备、车辆设备、给水排水、供电照明和房屋建筑等。

8.2.3港区自行经营管理的铁路与路网铁路实行车辆交接时应设置港口站。

8.2.4港口站、分区车场应根据港口总体布局、接轨站能力、运量、运输组织、作业性质、地形、地质以及当地条件,配合其他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设计,并应考虑远期发展,预留用地。

8.2.5港口站、分区车场的布置,应综合考虑接轨站与港区的相对位置、码头布置形式、装卸工艺要求、运量、行车组织和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可布置成横列式、纵列式或混合式。

8.2.6大宗散货宜采用直达运输,在确定港口站、分区车场的规模及轨道数量时,应充分考虑运输组织方式,减少列车增减轴及解体编组作业,加速机车车辆周转,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8.2.7港口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2.7.1港口站的位置宜接近港区,并应考虑接轨的合理性、有利于港口站和港区的发展。

8.2.7.2港口站应满足列车到发、车辆交接、解编和集结等作业要求。港口有自备机车时,尚应满足机车整备、检修等作业要求。

8.2.7.3港口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应根据港口装卸作业的要求、行车组织确定的到发列车长度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在与路网铁路整列交接时,港口站应有部分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与接轨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一致;布置受限且需在接轨站办理交接作业时,到发线有效长度可按整列列车长度的1/2确定。

8.2.7.4港口站到发线数量应根据港口到发列车对数或港口至路网接轨站取送车次数和路港统一技术作业过程确定。

8.2.7.5港口站调车线的有效长度,宜按编组车列长度设计,布置受限时,可采用分区车场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8.2.7.6港口站调车线数量应根据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组号、每一组号每昼夜的车流量和车流性质确定。

8.2.7.7港口站牵出线的设置应根据调车作业量和有无其他线路可以利用进行调车等因素确定。调车作业量较小或可利用其他线路进行调车作业时,可缓设或不设牵出线。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可按到发线有效长度设计。布置受限时,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可按到发线有效长度的1/2设计,但不得小于机车牵引作业车列的长度与附加距离之和。

8.2.8分区车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2.8.1应满足列车到发、空车存放和车辆解编、取送、集结等作业要求。

8.2.8.2应综合考虑码头、库场、道路和地形条件等因素,靠近码头、库场装卸区布置,并应具备良好的瞭望条件,调车作业量较大时,可采用双进路与港口铁路装卸线相连接。

8.2.8.3分区车场线路数量应根据作业量、作业性质确定,可按每衔接一个码头设2~3条线路考虑,但应根据码头形式和装卸作业量的多少进行适当增减。8.2.8.4分区车场线路有效长度应根据行车组织确定的到发车列长度和地形条件等确定,可按路网接轨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1/2设计,布置受限时,部分可按路网接轨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1/3进行设计,但其有效长度不宜短于港口铁路装卸线的有效长度。

8.2.8.5分区车场可利用两端的线路进行调车作业,作业量大时,可设置牵出线。牵出线有效长度可按分区车场线路有效长度设计,布置受限时,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可按分区车场线路有效长度的1/2设计,但不得小于机车牵引作业车列的长度与附加距离之和。

8.2.9港口铁路装卸线应根据码头、仓库和堆场布置、装卸工艺、通过能力以及有利于机车和各种车辆的运行等因素进行布置,并应设置相应的连接线和渡线。装卸线的有效长度应按货运量、货物品种、作业性质、取送车方式以及一次装卸车数量等因素确定。集装箱码头和散货码头的前方作业地带不宜布置铁路装卸线。

8.2.10港口铁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应符合表8.2.10的规定。

港口铁路平面和纵断面表8.2.10

注:翻车机系统及其他直接与生产技术作业过程有关的线路,不受上表规定限制。

8.2.11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联络线的路基面宽度,应根据铁路等级、轨道类型、道床标准、路基面形式、路肩宽度和线间距离等计算确定。新建铁路的路肩宽度,Ⅰ级铁路路堤宜采用0.6m,路堑采用0.4m;Ⅱ、Ⅲ级铁路均采用0.4m。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联络线直线地段的路基面宽度,宜采用表8.2.11中的数值。曲线地段路基面宽度,应根据铁路等级、曲线半径等加宽。

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联络线直线地段的路基面宽度表8.2.11

注:①路堑自线路中心沿轨枕底部水平至路堑边坡的距离,一边不应小于 3.5m,曲线地段系指曲线外侧;另一边不应小于2.8m;

②双线间距大于4.0m时,表中双线路基面宽度应相应增加。

8.2.12站场路基面宽度应按配线设计确定。从站场外侧的线路中心至路基面边缘的宽度,不应小于 3.0m。梯线和调车牵出线经常有调车人员上下调车作业一侧,不应小于3.5m。

8.2.13港口铁路其他线路单线路基面宽度,可采用表8.2.13中的数值。

港口铁路其他线路单线路基面宽度表8.2.13

8.2.14港口铁路轨道类型可根据铁路性质和特点、铁路等级和年通过总质量密度,可采用表8.2.14-1、表8.2.14-2中的数值。

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联络线轨道类型表8.2.14-1

注:①选用条件只取其中之一。年通过总质量应包括净载、机车和车辆的质量。单线按往复总质量计算,双线按每一条线的通过总质量计算;

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地段的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联络线,其轨道应予以加强:预应力混凝土枕轨道,

在内燃机车牵引且线路半径为400m及以下的曲线地段;木枕轨道在半径为600m及以下的曲线

地段;大于15‰的下坡制动地段;长度为300m及以上的隧道内;

③轨道需要加强时,可增加表中轨枕数量:预应力混凝土枕增加80根/km;木枕增加160根/km;

加强条件重复时只增加一次。

站线及其他线轨道类型表8.2.14-2

注:①站线可采用单层道床,在路基土质不良地段或多雨地区的到发线,宜采用双层道床;

②半径小于200m曲线地段的轨道应予加强,可按表中轨枕数量增加80根/km;

③翻车机和高架栈桥等散货系统的装卸线,可不受上表限制。

8.2.15港口铁路道岔号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铁路道岔号数系列》(GB 1246)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5.1在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联络线、到发线及有路网机车进入的线路上,单开道岔不应小于9号,其导曲线半径取180m。侧向接发或通过列车,车速超过35km/h时,宜采用大号道岔。

8.2.15.2新建、改建或扩建站场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交分道岔、交叉渡线、对称道岔、三开道岔或其他形式道岔,其导曲线半径应相当于上述各项单开道岔的导曲线半径标准。

8.2.16港口铁路与路网铁路或其他工业企业铁路接轨时,接轨点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6.1接轨点位置应便于港口车辆的取送作业和成组直达运输,有利于路、港的营运管理。

8.2.16.2接轨点位置应避免港口车辆取送作业与路网正线交叉。

8.2.16.3接轨点位置应靠近港区,并应有利于港口站和港区总平面的合理布置。

8.2.16.4港口铁路货运量较大,有整列或大组车到发时,可接入接轨站的到发线;货运量较小时,可在调车线、牵出线或其他线上接轨。

8.2.17需要设置轨道衡的港口,轨道衡的位置可设在装卸地点的出入口、分区车场的外侧股道,并应满足车辆称重流水作业的要求。轨道衡应设计为通过式,在轨道衡中心线两端应各设平直线段,其长度不宜小于50m,在困难情况下,其长度不宜小于30m,并应符合所采用轨道衡的技术要求。

8.2.18大型干散货装船码头,根据需要可设置翻车机车场。翻车机车场宜设在靠近所服务的贮料场、贮料仓等,并根据装卸车量、站坪长度及宽度、作业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翻车机车场的布置,铁路线可根据情况采用折返式或通过式布置。

8.2.19港口铁路直线地段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直线地段线路中心至建筑物和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附录J的规定。曲线地段两相邻线路间的距离、线路中心线至建筑物和设备的距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的有关规定加宽。

8.3 道路

8.3.1港口道路可分为疏港道路和港内道路。

8.3.2连接港区大门与城市道路或公路的疏港道路,根据港区性质、规模可分为下列四个等级。车道数应根据道路集疏运量分析确定。

8.3.2.1进港高速路:大型集装箱港区的主要对外道路,需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的全封闭、全立交的高速道路,车道数可设置6车道。8.3.2.2 一级疏港道路:大型综合性港区的主要对外道路,需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道路,车道数可设置4或6车道。

8.3.2.3 二级疏港道路:中型港区的主要对外道路,车道数可设置2或4车道。

8.3.2.4 三级疏港道路:小型港区的对外道路,车道数可设置2车道。

注:二级疏港道路和三级疏港道路,城市混行交通量较大时,可适当增加车道数。

8.3.3港内道路可分为下列三种:

(1)主干道:港区内交通繁忙的主要道路,一般为港内连接主要出入口的全港性道路;

(2)次干道:港区内码头、库场、流动机械库等之间相互连接的交通运输道路,或连接港区次要出入口的道路,交通运输较繁忙;

(3)支道:消防道路及港区内车辆、行人均较少的道路。

8.3.4疏港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3.4.1位于城市道路网规划范围内的疏港道路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的规定;位于公路网规划范围内的疏港道路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的规定。

8.3.4.2 疏港道路应便捷顺畅地连接至公共快速公路网;集疏运量较大时,宜避免与城市道路混用。大型集装箱港区的疏港道路宜采用高速直达、专用封闭方式。

8.3.4.3疏港道路接近港区大门的路段或疏港道路长度较短时,可按港内主干道或次干道的有关技术指标设计,其长度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8.3.4.4以公路集疏运为主的集装箱、大宗散货港区,其疏港道路的技术指标经论证可适当提高。

8.3.5港内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3.5.1应满足港区疏运高峰时的车辆运输要求。

8.3.5.2应结合地形条件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路面平整、排水畅通。

8.3.5.3道路设计应满足装卸工艺要求,并应与港区陆域竖向设计、港区铁路、管道及其他建筑物设计相协调。

8.3.5.4港区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入口,条件受限制或汽车运输量不大时,可只设一个出入口。

8.3.5.5港内道路应按环形系统布置,尽头式道路应具备回车条件。

8.3.5.6主干道应避免与运输繁忙的铁路平面交叉。

8.3.5.7港口客运站通向码头的客、货流通道宜分开设置。

8.3.5.8码头前方作业地带和库场区的道路,不宜设置高出路面的路缘石。8.3.6港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宜按表8.3.6的规定采用,经论证可适当调整。

港内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表8.3.6

注:①路面宽度值应根据工艺要求、通行车辆和流动机械类型等因素确定;

②有长大件运输的道路和突堤码头至后方库场区的道路,其路面宽度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③仓库引道宽度应与库门宽度相适应;

④电瓶车道、非机动车道的道路纵坡宜放缓,电瓶车道纵坡不宜大于3%,非机动车道纵坡不宜大于2%;

⑤港内道路平面转弯处,不宜设超高和加宽;

⑥道路纵坡大于3%时,最大坡长不宜大于700m;

⑦浮码头和滚装码头的引桥,纵坡不宜大于9%,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10%,限制坡长为150m;

⑧冰冻和积雪地区的港内道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5%。

8.3.7港口道路路面宽度,遇下列情况时可加宽:

(1)在混合交通量较大路段,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宽路面或分设慢车道、人行道;

(2)港口货运车流与客运车流使用同一条道路时,路面宽度根据客运车流情况适当加宽;

(3)港区主要出入口内外路段,根据使用要求适当加宽路面。

8.3.8港内道路边缘至铁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75m。港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8.3.8的规定。

港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净距表8.3.8

注:①表中最小净距,对有路肩的道路,自路肩边缘算起;对无路肩的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

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线至道路边缘的最小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③港内道路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设置边沟、管线等或进行绿化时,应按需要确定其净距。

8.3.9汽车地磅房宜设置在过磅汽车主要方向的右侧,并应离主干道路口有一定距离。地磅房进车端的平直段长度宜取2辆车长,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1辆车长。出车端的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辆车长。汽车进出地磅房前后弯道,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2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9m。

8.3.10集装箱码头大门处应设置一定长度和容量的车辆排队等候区。

8.3.11港内道路应有稳固的路基、平整坚实的路面,并应排水通畅。

8.3.12港内道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JTJ 296)的有关规定。

8.3.13港口道路应按规定设置保证港口道路行车和行人安全的交通安全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3.13.1疏港道路和交通繁忙的港内道路应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标线。8.3.13.2港口道路在急弯、陡坡和视距不良的交叉处,应设置警告装置、分道行驶路面标线、反光镜等保证行车安全的设施。

8.4 管道和廊道

8.4.1港区集疏运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并应满足安全、施工、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8.4.2港区集疏运管道的敷设,应与港区内的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并应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8.4.3港区集疏运管道可采用地上、直埋或管沟敷设。港区集中敷设的管架或管墩上宜留有10%~30%预留管道的敷设空间。

8.4.4集疏运管道穿越、跨越港区铁路和道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8.4.4.1集疏运管道穿越铁路和道路处,其交角不宜小于60°,穿越管段应敷设在涵洞或套管内,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套管的端部伸出路基边坡不应小于2m,路边有排水沟时,伸出排水沟边不应小于1m。套管顶距铁路轨面不应小于0.8m,距道路路面不应小于0.6m。

8.4.4.2集疏运管道跨越电气化铁路时,轨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6.6m,高速铁路不应小于7.25m。管道跨越非电气化铁路时,轨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5m。管道跨越消防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0m。管道跨越车行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 4.5m。管架立柱边缘距铁路中心线净距可参考附录J中的规定确定,距道路路肩不应小于1.0m。

8.4.5埋地管道埋设深度的确定应以管道不受损坏为原则,并应考虑最大冻土深度和地下水位等影响。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5m;在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区域,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3m;通过机械车辆的通道下不宜小于0.75m或

采用套管保护。

8.4.6输送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埋地管道不宜穿越电缆沟,不可避免时应设置套管。

8.4.7集疏运管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内应考虑排水设施。

8.4.8需要热补偿的管道,宜结合管道安装地形条件设置自然补偿。

8.4.9货运港区的连续输送设备或客运港区旅客通道架空布置时可设置港区廊道。港区廊道根据使用功能、环境条件可采用封闭或开敞式布置方式。

8.4.10港区廊道应与港区内的铁路、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等协调布置,廊道跨越铁路或道路时,其净空、净宽尺度应符合铁路建筑限界或道路交通限界要求,跨越铁路或道路上空段的廊道地面不得采用透空结构。

8.5 内河航道

8.5.1具备内河航运条件的海港,宜充分利用内河航道的集疏运优势,发展江海联运。

8.5.2利用已有内河航道的海港,应根据疏港货流密度、货种、运输距离等对航道条件进行复核,必要时可进行改扩建。

8.5.3为海港配套的疏港用内河航道,其等级应根据疏港货流密度、货种、运输距离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8.5.4内河航道的选线和布置应便于和海港中内河泊位合理衔接。

8.6 路线交叉

8.6.1港口道路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的有关规定。

8.6.2港口道路互相交叉或与二级及以下公路、城市道路交叉应符合下列规定。

8.6.2.1交通运输繁忙或地形条件适宜且经技术经济比较可行时,应采用立体交叉。

8.6.2.2采用平面交叉时,交叉点应设置在直线路段,并宜采用正交。需要斜交时,交叉角度不宜小于45°,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交叉角度可适当减小。平面交叉宜设在纵坡不大于2%的平缓路段,从路面两侧向外算起的平缓路段长度不应小于16m,不包括竖曲线部分长度。紧接平缓路段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3%,困难地段不宜大于5%。

8.6.3港口道路与铁路交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1)交通量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地形条件适宜且技术经济比较确为合理;

(3)受地形等条件限制采用平面交叉危及行车安全;

(4)确有特殊需要。

注:初期运量不大且不影响行车安全时,可缓建立交,但要留有平面位置与高程处理的条件。

8.6.4港口道路与铁路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铁路、道路建筑限界要求。

8.6.5港口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8.6.5.1交叉路线应为直线,并宜采用正交。受地形等条件限制,需要斜交时,交叉角度不宜小于45°。

8.6.5.2道口应设在瞭望条件良好的地点,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GBJ 12)和《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中有关瞭望视距的规定,不能符合视距要求时,应设看守或道口自动信号。

8.6.5.3平交道口两端,从铁路钢轨外侧算起,各应有不小于16m的水平路段,不包括竖曲线部分长度。受地形条件限制时,港内道路的道口两端,应设置纵坡不大于2%的平缓路段。紧接水平路段或平缓路段的道路纵坡不宜大于3%,困难地段不宜大于5%。

8.6.5.4道口铺砌宽度,应与道路宽度相同。道口铺砌长度,应延至铁路钢轨以外0.5~2.0m。道口铺面应平整且易于维修。

8.6.6穿越港内铁路或道路的人流量较大时,宜设人行天桥或地道。

港口规划与布置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港口规划与布置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3=30分) 1、水路、管道、航空 2、港口水域、码头、陆域设施 3、件杂货、干散货、液体货 4、顺岸式、突堤式、挖入式 5、泊位长度、泊位宽度、泊位水深 6、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波浪富裕深度、备淤深度 7、浮标、导标、灯塔 8、港口车站、分区车场、码头装卸线 9、斜坡式码头装卸工艺、直立式码头装卸工艺、浮式码头装卸工艺 10、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港区规划 二、简答题(4×5=20分) 1.直取作业:只经一次操作(一个操作过程)即可完成全部装卸过程的作业方式。 2.影响港口泊位的因素有: (1)港口吞吐量,如旅客、货物; (2)船型及其周转量; (3)装卸效率的高低。 3.港口生产作业的五大作业系统: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作业系统、集疏运作业系统以及信息与商务系统。 4.港口要吸引货流、扩大腹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距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近,集疏运条件好。 ②自然条件好:如港口水深大、水域平稳等。 ③运输成本低,交通条件好,运输时间短。

④装卸成本低,车船周转快; ⑤服务水平高:对货物的安全以及服务态度等。 三、辨析题(2×10=20分) 1.不是; 港口吞吐量: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以自然吨计。 港口通过能力:一年间在既定的设备条件下,按合理的操作过程、先进的装卸工艺和生产组织所允许通过的货物量。 港口吞吐量和通过能力都是衡量港口营运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港口规模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 1)吞吐量是实际发生的量, )通过能力是理论上的量,实际上达不到。 但有的港口往往出现吞吐量超过通过能力的现象(主要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 2.泊位水域尺度与港池尺度是不同的概念,前者要保证船舶在码头停靠作业安全;而后者要保证船舶靠离出入安全。泊位水域包括在港池水域内,在有潮汐的海港中,根据需要两者的深度可能不同。 3.潮流界——在涨潮时,海水倒灌至河内,理论上存在潮流与河水下泄流速相抵消的截面; 潮区界——在潮流界以上虽然潮流不再向上流动,但河水被阻,有壅高现象,潮波继续向上传播,但潮差越来越小,当潮波消失后水位不再受潮汐影响。 四、综合题(20分) 答案要点:港址选择是一项难度大、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港口建设,吞吐能力、投资费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基本要求 (1)总体布局要求,先决条件 (2)发展要求,有利于起步,便于发展 (3)航运与停泊要求 (4)岸线、陆域要求 (5)集疏运要 港址选择除尽量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外,对不同地区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港口规划与布置

1.水路运输包括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近洋运输和远洋运输,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 2.港口由港口水域、码头岸线和港口陆域组成。 3.港口水域包括锚地、航道、回旋水域和,码头前水域等 4.港口陆域包括装卸作业地带、辅助作业地带和预留发展用地 5.港口的生产作业系统由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分运系统、集疏运及配套系统、信息与商务系统构成 6.港口按功能与用途分,有商港、工业港、渔港、军港、游艇港、避风港等;按地理位置分,有海港、河口港、河港和运河港等。 7.从运输、存储条件和装卸工艺的角度考虑,经由港口运输的货物可分为件杂货、干散货、液体货以及适箱货。 8.港口通过能力可分为设计通过能力和营运通过能力。 9.港口吞吐量预测内容包括港口吞吐总量预测、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分港区吞吐量预测、港区集疏运量预测等。 10.船舶主尺度是表示船体外形大小的主要尺度,通常包括船长、船宽、型深、吃水和干舷。 11.船舶吨位是船舶大小的计量单位,表明船舶大小与运输能力,按用途可分为重量吨位和容积吨位两种。 12.货物在港口的换装有两种形式:直接换装和间接换装。直接换装是指货物从一种运输工具直接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间接换装是指货物经过港口仓库或堆场存储之后再换装至其他运输工具,换装是由操作过程实现的。在直接换装作业中,货物只经过一个操作过程;而在间接换装作业中,货物要经过两个以上的操作过程。 13.件杂货码头常见的垂直起重机械有门座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和浮式起重机,垂直起重机作业也可以利用船吊。 14.件杂货码头常见的水平搬运机械主要有蓄电池搬运车、叉式装卸车(叉车)、牵引车挂车、货车等。 15.集装箱运输船舶可分为吊装式和滚装式两大类。 16.集装箱起重机上附有专用吊具,即固定式、自动式和组合式吊具,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集装箱。 17.干散货的卸船工艺主要有间歇型和连续型两种方式。 18.滚装船的优点表现为:①装卸速度快;②不需要码头装卸机械设备;③货物装车后不需要中间装卸,可进行“门到门”的运输;④可装运小汽车、货车、载箱的拖车等多种形式的货物。缺点是船舶造价高,潮差大时斜坡道投资大。 19.码头规模主要由泊位停船吨级和泊位数量两个指标体现。 20.码头常见的布置形式有:顺岸式布置(含栈桥式布置)、突堤式布置、挖入式布置、沿防波堤内侧布置及岛式布置。 21.泊位尺度包括泊位长度、泊位宽度和泊位水深三个方面。 22.件杂货码头生产区可分为码头前沿作业地带、前方库(场)区、后方库(场)区三个相关的部分。 23.根据货种的不同,件杂货码头有三种布置方式:前沿仓库式、前沿堆场式、半库半场式。 24.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地带一般包括:码头前沿作业地带;集装箱堆场;拆装箱库、货运站;大门、港内道路、通道及调度管理中心。 25.干散货码头陆域组成主要包括:码头前沿作业地带,贮存库场及装卸车设施,辅助设施及管理区。 26.散装货码头陆域由码头前沿作业带、谷仓及工作楼三部分组成。 27.液体散货码头陆域由码头、存储区及辅建区三部分组成。 28.滚装码头布置形式可分为平行式与突堤式。 29.港口水域是指港界以内的水域,包括船舶进出港航道、制动水域、回旋水域、港池、码头前水域以及过驳水转谁作业和停泊的锚地水域。 30.外堤是防波堤、防沙堤和导流堤的总称。 31.乘湖水位是指船舶乘潮进出港口的某一潮位,并以该潮位作为航道和不包括码头前沿水域、锚地的港内水域的设计通航水位。 32.船舶在锚地停泊的方式主要有抛锚泊和浮筒系泊两种。 33.港口导航分三类:第一类是常规的助航标志,即航标;第二类是海上交通监管设施,包括引航站和电子方面的助航设施,即船舶通航服务站(VTS)利用岸上雷达测定进出港船位,用甚高频无线电话(VHF)。向船舶提供导航信息,协助船舶进出港航行,将在第六章港口配套设施第五节水上安全监督介绍,第三类是卫星导航(GPS)系统。 34、港口配套设施包括集疏运、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通信信息及水上安全监督等设施、 35、完善的港口铁路系统一般应包括港口车站、分区车场、码头和库场的装卸线,以及将这些部分连接成整体的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联络线和连接线等。 36、港口铁路按其组成的各部分配列的位置,可分为纵列式、横列式和混合式三类。

港口规划与布置

港口规划与布置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五种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 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五种运输方式总结简表

港口的定义:港口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港口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港区组成。 港口的组成: 1)水域:供船舶航行、停泊、锚泊、装卸等,包括锚地、外堤、航道、导航、港地、回旋水域等设施 2)码头:码头岸线要求有足够的长度,码头要有足够的高度,码头要有足够的纵深 3)陆域:供旅客候船、货物储存、货物集疏运,包括仓库、堆场、装卸设备、交通设施(道路和铁路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等。要求宽广、平坦,满足码头的纵深要求 港口生产作业五大系统: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分运作业系统;集疏运作业系统;信息与商务系统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名:1.上海2.新加坡3.香港4.深圳5.釜山6.宁波-舟山7.广州8.青岛9.迪拜10.天津 港口的功能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代: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港口是运输枢纽中心; 第二代:20世纪50-80年代的港口,又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活动。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添了运输、贸易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等综合服务。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第四代:21世纪初叶,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港口成为供应链的结点; 船舶和港口的发展趋势:1、海运船舶发展趋势:船舶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自动化,经营联盟化,运输干线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2、现代港口发展大型化趋势:深水化、高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向物流服务中心转化,现代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普遍重视可持续发展 全国沿海港口总体布局:海岸线:海岸线总计达3320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约1840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公里,南京以下长江岸线长约800公里 三个层次的港口布局: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五大区域港口布局:环渤海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 八大运输系统布局:集装箱运输系统,煤炭运输系统,外贸进口原油运输系统,外贸进口铁矿石运输系统,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系统?和国际公认航运中心的差距; 关于航运服务业的研究,一般将其划分为上、中、下游,高端航运服务业一般是指航运服务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航运金融、海上保险和航运咨询服务等内容,属于航运高附加值产业;和伦敦、香港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

港口规划与布置试题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港口水域的有:④ ①锚地② 航道③ 港池④ 码头岸线 2、下列不属于港口陆域设施的有:④ ①仓库② 铁路、道路③ 码头前沿地带④灯塔 3、按功能、用途分,上海港属于:① ①商港② 渔港③ 工业港④ 军港 4、按地理位置分,青岛港属于:① ①海港② 河口港③ 河港④ 运河港 5、货物陆域进港,先在二线库场储存,再经前方库场装船离港,有(③ )个操作过程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6、A地区的货物经过P港口至Q港至B地区,则A地区是P港的: ③① ①腹地② 前方腹地③ 直接腹地④ 间接腹地

7、吞吐量计算时,当货物水转水时,1t装卸量计为(①)吞吐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8、下列不属于船舶实际尺度的有:② ①全长② 全宽③ 满载吃水④ 垂线间长 9、下列不属于船型尺度的有:③ ① 垂线间长② 型宽③全宽④ 型吃水 10、影响港口建设和营运的海象因素不包括:③ ① 潮汐② 近岸海流③ 风④ 波浪 11、码头的有效水深或公告水深不包含有:④ ① 设计船型满载吃水② 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 ③ 波浪富裕深度、船舶因配载不均匀二增加的尾吃水④ 备淤深 度 12、海港航道水深与码头水深相比,需多考虑的是: ① 船舶航行船体下沉增加的水深② 波浪富裕深度

③ 设计船型满载吃水④ 备淤深度

13、下列关于防波堤说法错误的是 ①防波堤所围成的水域应有足够的面积和水深 ②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越大越好 ③防波堤轴线与码头线布置相配合,码头前水域满足允许作业波高值 ④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14、不是集装箱运输围绕的三大环球国际航线: ① 北美—南美② 欧洲—北美③ 东亚—北美④ 东亚—欧洲 15、下列不属于码头泊位尺度的是: ① 泊位长度② 港池深度③ 泊位宽度④ 泊位水深 16、按货种与装运方式,下列不属于干散货的是: ① 煤炭② 铁矿石③ 石油④ 散装谷物 17、四川蜜柑在上海港由江船装至海船后,再运往大连,四川是上海港的 ③ ① ① 中转腹地② 前方腹地③ 直接腹地④重复腹地 18、50t 货物水转水运输,按通过能力计算是()自然吨

港口规划与布置设计说明书

港口规划与布置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题目: 学院:船舶工程学院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学号: : 日期:2013 年1月18 日

目 录 1 设计基础资料 1.1 设计依据 1. 2 设计标准、规 1. 3 港口现状及发展规划 石岛地处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随着港口吞吐量不断增长,船舶运输不断向大型化发展,现 有港口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本 课题主要是对石岛新港湾码头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该码头建设将使石岛港满足 第四代集装箱船和 10 万吨散货船的靠泊要求,缓解石岛港现在水域拥挤、深水 泊位不足、港区机械设备落后等问题。港口设计吞吐量为:铁矿石 140 万吨,集 装箱 60 万 T EU 。 该港区规划可利用岸线 1200m ,陆域纵深 600m 。码头水深条件良好,码头 选址区域无不良地质现象出现。 1.4 设计船型 1.5 装卸工艺 1.6 自然条件 ┄┄ (三)设计水位 (四)自然条件 石岛属荣成市石岛镇,位于半岛最东端,荣成市南部石岛湾畔,处于山 东经济开放区的前沿地带。属省荣成市辖境。东及东北方向有镆铘岛掩护, 北有山,背依石岛山,三面环山,口门向东南敞开,与南、黄海相连。 1、水文气象

年平均气温为11.8℃。最热月份是8月份,平均气温为24.5℃;最冷月份是1 月份,平均气温为-1.2℃。极端最高气温为 36.8℃,极端最低气温为-14.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8.3mm,历年最大日降水量为1218.2mm,雨季集在7~9 月份,占年降水总量的60%。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6.3天。 2、风况石岛濒临海域,属于东南亚季风区,根据海洋站测风资 速为6.2m/s,最小是9月,平均风速为4.5m/s。 3、雾况 年平均雾日数52.7 天,多集中于4~7 月,占雾日数的75%。年最多雾日数 7 9 天(1 9 6 4,年最少雾日数 2 9天 4、波浪 50 年一遇,H1%波高值为:设计高水位:H1%=1.865m,T=6.3s 设计低水位: H1%=1.565m,T=6.3s 极端高水位:H1%=1.915m,T=6.3s 2 散货码头装卸工艺设计 2.1 散货码头装卸工艺设计一般规定 2.2 散货码头装卸机械选型和工艺流程设计 2.3 散货码头主要建设规模的确定 2.3.1 泊位年通过能力

(整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

1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 211—99) 1.0.3 海港总平面设计应贯彻节约岸线、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方 针,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 3.1.1 港址选择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并应满足港口合 理布局的要求。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腹地经济、客货流量及集疏运条件确定。3.1.2 选址应根据港口性质、规模及船型,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海 岸资源,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3.2.11* 选址应充分考虑港口工程与泥沙运动间的相互影响,避免导致港口严 重淤积和海岸或河口的剧烈演变。 4.1.1 平面布置应以港口发展规划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和合 理分区,并应留有综合开发的余地。各类码头的布置既应避免相互干扰,也应相 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统。 4.2.3* 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进出港口或方便船舶靠离码头的地点。其尺度 应考虑当地风、浪、水流等条件和港作拖船配备、定位标志等因素,可按表4.2.3 确定。回旋水域的设计水深可取航道设计水深。 船舶回旋水域尺度表4.2.3 使用范围 回旋圆直径(m) 有掩护的水域,港作拖船条件较好,可借岸标定位 2.0L 无掩护的开敞水域或缺乏港作拖船的港口 2.5L 允许借码头或转头墩协助转头的水域 1.5L 受水流影响较大的港口,垂直水流方向的回旋水域宽度为(1.5~2.0)L;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2.5~3.0)L 注:①回旋水域可占用航行水域,当船舶进出频繁时,经论证可单独设置; ②L为设计船长(m)

4.2.9* 港池和航道间的连接水域,应满足船舶进出港池的操作要求,其尺度可根据港池与航道间的夹角和船舶转弯半径确定。船舶转弯半径,自航为3倍设计船长;拖船协助作业为2倍设计船长。 4.3.3 有掩护港口的码头前沿高程为计算水位与超高值之和,应按表4.3.3中的基本标准和复核标准分别计算,并取大值。 码头前沿高程表4.3.3 基本标准复核标准 计算水位超高值 (m)计算水位 超高值 (m) 设计高水位(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1.0~1.5 极端高水位(重现期为50年的年 极值高水位) 0~0.5 注:①计算水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 ②位于陆沉地区的港口,码头前沿高程应适当留有沉降富裕量; ③当码头附近陆域过高时,为便于同铁路、道路在高程上的合理衔接,码头前沿高程经论证后可作适当调整。 4.3.5*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是指在设计低水位以下的保证设计船型在满载吃水情况下安全停靠的水深。其深度可按式(4.3.5-1)和(4.3.5-2)确定。 4.3.6* 码头泊位长度,应满足船舶安全靠离作业和系缆的要求。 4.4.4* 除油品码头以外的其他危险品码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4.4.1 当危险品数量较少时,其装卸作业可与港区其他码头泊位混合使用,但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4.4.2 当危险品数量较大且货源稳定时,可设置专用危险品码头,其布置可根据危险品性质参照油品码头及其他有关规定确定。 4.4.5 油品及其他危险品码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消防和安全设施。4.5.8* 防波堤和口门的布置应使港内有足够的水域、良好的掩护条件、适应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方法》的通知 ((90)交计字58号1990年2月4日) 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现发布《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自一九九0年二月四日起施行。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建设前期工作和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制订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方面的有益理论和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港口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是根据全国资源、生产力布局和港口自身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制订的布局性规划。它是港口建设管理大系统中决策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属港口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订中长期建设规划、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是确保港口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重要手段。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属港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充实、完善。 第三条制定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的方针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全局观点,使港口的总体布局规划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服从于全国运输网和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妥善安排港口的集疏运布局;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严格执行港口工程有关的经济、技术标准。 第四条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深入剖析港口现状,研究港口发展中的问题,揭露存在的主要矛盾;要通过定量分析,论证港口的经济腹地,预测规划期的发展需要;确定港口的性质与功能;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各得其所的原则,做出港口所在城市辖区的不同岸线、不同水域、不同港区的合理布局和全港的水、陆域的总体布局,明确不同港区的具体功能;划定港区水、陆域界限,标明港界坐标;根据发展预测提出分期实施的建设序列。

上海海事大学港口规划与布置重点

五种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 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五种运输方式总结简表 港口的定义:港口指具有船舶进出、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储存等功能,具有相应的码头设施,由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的区域。港口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港区组成。 港口的组成 1)水域供船舶航行、停泊、锚泊、装卸等,包括锚地、外堤、航道、导航、港地、回旋水域等设施 2)码头码头岸线要求有足够的长度,码头要有足够的高度,码头要有足够的纵深 3)陆域供旅客候船、货物储存、货物集疏运,包括仓库、堆场、装卸设备、交通设施(道路和铁路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等。要求宽广、平坦,满足码头的纵深要求

港口生产作业五大系统: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分运作业系统; 集疏运作业系统;信息与商务系统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名 1.上海 2.新加坡 3.香港 4.深圳 5.釜山 6.宁波-舟山 7.广州 8.青岛 9.迪拜10.天津 港口的功能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代:1950年以前的港口,其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等。 港口是运输枢纽中心 第二代:20世纪50-80年代的港口,又增加了使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活动。 港口成为装卸和服务的中心 第三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添了运输、贸易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等综合服务。 港口成为贸易的物流中心 第四代:21世纪初叶,发展策略是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生产特性是整合性物流。 港口成为供应链的结点 船舶和港口的发展趋势: 1、海运船舶发展趋势:船舶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自动化,经营联盟化,运输干线化, 运输服务一体化 2、现代港口发展大型化趋势:深水化、高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向物流服务中心转化, 现代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普遍重视可持续发展 全国沿海港口总体布局 海岸线:海岸线总计达3320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约1840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公里,南京以下长江岸线长约800公里 三个层次的港口布局: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五大区域港口布局:环渤海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东南沿海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 八大运输系统布局:集装箱运输系统,煤炭运输系统,外贸进口原油运输系统, 外贸进口铁矿石运输系统,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系统和国际公认航运中心的差距 关于航运服务业的研究,一般将其划分为上、中、下游,高端航运服务业一般是指航运服务的上游产业,主要包括航运金融、海上保险和航运咨询服务等内容,属于航运高附加值产业 和伦敦、香港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我国港口项目融资现状 近期我国港口各种投资额所占比重(顺时针方向)

港口平面布置专业词汇

indentation of shoreline 岸线缩进(挖入)freight terminal 货运泊位 terminal facilities 终端设备 fender face 护弦前沿面 berth line 泊位线 refuge port 避风港commercial port 商港 fishing port 渔港 military port 军港 marinas 旅游港 state-owned port 国家港 municipal port 地方港 private or company-owned port 私有港 navel station 海军供应站 navel base 军事基地 navel vessels 军舰 dock 泊位 dry docks 干船坞 recreation 休闲 berthing area 靠泊区 cargo terminal (freight terminal ) 货物终端 interior access channel 内河航道 cargo storage 货物存储 cargo handling 货物装卸 ship docking 船舶靠泊stevedore warehouse 工人仓库repacking sheds 拆装箱库maneuvering system 航引系统 transit sheds 转运货棚(仓库)passengers embark and disembark 旅客上下船marginal wharf 顺岸式码头finger pier(jetty)突堤式码头ballast 压载 offshore mooring 外海锚地dutiable goods 应税货物 bulk storage 散装 fertility 生产力 raw material 原材料 land-based 接岸的

(完整版)港口规划与布置总结

港口规划与布置总结 第一章 一. 港口概念:1,按功能——水陆交通的枢纽,水陆联运的咽喉;是水路运输工具的衔接点和货物,旅客的集散地。2,按工程内容——是各种工程建筑物(水工,房建,铁路,道路,桥梁和给排水等),设备以及信息基础设施所组成的综合体,而港口水工建筑物是这个综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 要求:船舶的安全停靠与航行; 要满足旅客的上下船和停船; 货物的装卸与存放; 车辆机械的运行; 供水供电等辅助设施。 三. 组成: 1.港口水域2.码头3.陆域设施 。 ???????????????? ???????????????????????????????????→?????→信息与商务系统集输运作业系统存储分运作业系统 装卸作业系统陆域高度足够长度足够要求:岸线水域平稳水深足够水域宽广要求:水域航行作业系统四:系统组成: 五.分类:1:按功能用途分类: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旅游港。 2:按地理位置分类:海港,河口港,河港,运河刚。 第二章 一 货物分类:件杂货 干散货 液体货 二 作业方式:1.操作过程:是根据一定装卸工艺完成一次货物的搬运作业过程。

2.装卸过程:货物从进港到出港所进行的全部作业过程,有一个或多个操作过 程所组成。 3.操作量:经过操作过程的货物数量,是反映装卸工作量得主要指标。 4.装卸量:货物从进港到出港,不管经过多少次操作,只算一吨装卸量。(自 然吨) 三港口腹地:是指那些有物资(或旅客)经过某港运输的地区。 按运输性质腹地可分类为:直接腹地和中转腹地(间接腹地) 四吞吐量: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 通过能力:一年间在既定的设备条件下,按合理的操作过程,先进的装卸工艺,和生产组织所允许通过的货物量。(计量为货物的自然顿) 五预测吞吐量方法:1,时间序列法2,概率分析法3,因果分析 六船舶尺度: 一:船型尺度(船舶性能计算和研究):1 垂线间长 2 型宽 3 型深 4 型吃水 二:实际尺度(结构尺度):1 全长 2 全宽 3 满载吃水——在中横剖面上,满载吃水线与中龙骨 底面的垂直距离 七船舶吨位一:容积吨位:1 总吨位(GT)——表明商船尺度大小 2 净吨位(NT)——计费标准 二:质量吨位:1 排水量——指船舶在某一吃水时包括装载物的总重量 2 载重总吨位——1.总载重量=满载排水量—空载排水量 2.净载重量 八设计船型:是综合某一吨位级船舶资料而确定的组合数据 第三章 一气象条件对港口的影响:1 港口平面布置 2 施工:打桩,疏浚 3 营运 二海象条件:1 泊位 2 航道3防波堤 第四章 一码头分类:一按功能:1从货物种类和包装形式:1杂货集装箱 2 多用途专用 2 从贸易或商务上:1 外贸 2 内贸 3 从隶属关系上分类:——货主码头公用通用 4 从客运——货运或客运 二按平面布置形式:1 顺岸式:优点——对沙流流态影响小 缺点——占用岸线长 2 突堤式:优点——占用岸线短 缺点——对流态影响大,占用河道水域多 3 控入式:泥沙淤积

港口工程总平面和装卸工艺设计基础之欧阳歌谷创编

港口工程总平面和装卸工艺设计基 础(每日一练) 欧阳歌谷(2021.02.01) 考生姓名:雷丽春考试日期:【2020-07-25 】单项选择题(共2 题) 1、下列港口中,属于沿海港口的是()。(A) ?A、河口港 ?B、水库港 ?C、河港 ?D、运河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注意:此行非必填) 。 2、按港口的重要性,我国将港口划分为()个层级。(B)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此行非必填) 。 判断题(共8 题) 1、新船舶容积吨位又称登记吨位,按1立方米体积为l 吨计算。(B) ?A、正确 B、错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此行非必填) 。 2、海港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一般选用2倍设计船宽,但对回淤 强度较大的泊位,尤其对淤泥海岸有浮泥运动的港口,为减少回淤量,停泊水域宽度要适当减少。(B) ?A、正确 B、错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此行非必填) 。 3、泊位利用率是指一年中船舶实际占用泊位的天数占年日历天数 的百分数。(A) ?A、正确 B、错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注意:此行非必填) 。 4、多用途码头是装卸件杂货和集装箱的码头。(A) ?A、正确 B、错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注意:此行非必填) 。 5、内河港口回旋水域是供船舶在码头前掉头回旋之用,可以和航 行水域共用,但不能占用主航道。(A) ?A、正确 B、错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此行非必填) 。 6、沿海港口不允许采用乘潮水位做为航道设计通航水位。(B) ?A、正确 B、错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此行非必填) 。 7、在港口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按规定编制工程概算。(A) ?A、正确 B、错误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注意:此行非必填) 。 8、河口港是指位于江、河入海段,受潮汐影响的港口。(A) ?A、正确 B、错误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

本篇法规中的航道边坡坡度和设计船型尺度部分已被《交通部关于发布<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局部修订(航道边坡坡度和设计船型尺度部分)的通知》(发布日期:2002年1 2月17日实施日期:2003年3月1日)修订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 (交通部发布) 1.0.3 海港总平面设计应贯彻节约岸线、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方针,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 3.1.1 港址选择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并应满足港口合理布局的要求。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腹地经济、客货流量及集疏运条件确定。 3.1.2 选址应根据港口性质、规模及船型,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海岸资源,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3.2.11* 选址应充分考虑港口工程与泥沙运动间的相互影响,避免导致港口严重淤积和海岸或河口的剧烈演变。 4.1.1 平面布置应以港口发展规划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和合理分区,并应留有综合开发的余地。各类码头的布置既应避免相互干扰,也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统。 4.2.3* 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进出港口或方便船舶靠离码头的地点。其尺度应考虑当地风、浪、水流等条件和港作拖船配备、定位标志等因素,可按表 船舶回旋水域尺度表4.2.3 (略) 注:①回旋水域可占用航行水域,当船舶进出频繁时,经论证可单独设置; ②L为设计船长(m) 港池和航道间的连接水域,应满足船舶进出港池的操作要求,其尺度可根据港池与航道间的夹角和船舶转弯半径确定。船舶转弯半径,自航为3倍设计船长;拖船协助作业为2倍设计船长。 4.3.3 有掩护港口的码头前沿高程为计算水位与超高值之和,应按表,并取大值。 码头前沿高程表 注:①计算水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 ②位于陆沉地区的港口,码头前沿高程应适当留有沉降富裕量; ③当码头附近陆域过高时,为便于同铁路、道路在高程上的合理衔接,码头前沿高程经论证后可作适当调整。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是指在设计低水位以下的保证设计船型在满载吃水情况下安全停靠的水深。其深度可按式( 码头泊位长度,应满足船舶安全靠离作业和系缆的要求。 除油品码头以外的其他危险品码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危险品数量较少时,其装卸作业可与港区其他码头泊位混合使用,但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港口规划与布置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港口水域的有:④ ①锚地②航道③港池④码头岸线 2、下列不属于港口陆域设施的有:④ ①仓库②铁路、道路③码头前沿地带④灯塔 3、按功能、用途分,上海港属于:① ①商港②渔港③工业港④军港 4、按地理位置分,青岛港属于:① ①海港②河口港③河港④运河港 5、货物陆域进港,先在二线库场储存,再经前方库场装船离港,有(③)个操作过程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6、 A地区的货物经过P港口至Q港至B地区,则A地区是P港的:③① ①腹地②前方腹地③直接腹地④间接腹地

7、吞吐量计算时,当货物水转水时,1t装卸量计为(①)吞吐量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8、下列不属于船舶实际尺度的有:② ①全长②全宽③满载吃水④垂线间长 9、下列不属于船型尺度的有:③ ①垂线间长②型宽③全宽④型吃水 10、影响港口建设和营运的海象因素不包括:③ ①潮汐②近岸海流③风④波浪 11、码头的有效水深或公告水深不包含有:④ ①设计船型满载吃水②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 ③波浪富裕深度、船舶因配载不均匀二增加的尾吃水④备淤深度 12、海港航道水深与码头水深相比,需多考虑的是: ①船舶航行船体下沉增加的水深②波浪富裕深度 ③设计船型满载吃水④备淤深度

13、下列关于防波堤说法错误的是:② ①防波堤所围成的水域应有足够的面积和水深 ②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越大越好 ③防波堤轴线与码头线布置相配合,码头前水域满足允许作业波高值 ④防波堤所包围的水域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14、不是集装箱运输围绕的三大环球国际航线:① ①北美—南美②欧洲—北美③东亚—北美④东亚—欧洲 15、下列不属于码头泊位尺度的是:② ①泊位长度②港池深度③泊位宽度④泊位水深 16、按货种与装运方式,下列不属于干散货的是:③ ①煤炭②铁矿石③石油④散装谷物 17、四川蜜柑在上海港由江船装至海船后,再运往大连,四川是上海港的③① ①中转腹地②前方腹地③直接腹地④重复腹地 18、50t货物水转水运输,按通过能力计算是(②)自然吨。

港口平面布局考题

1.港口由港口水域、码头岸线及港口陆域组成。 2.港口水域包括锚地、航道、回旋水域和码头前水域组成。 3.港口陆域包括装卸作业地带、辅助作业地带和预留发展用地。 4.港口的生产作业系统由船舶航行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存储分运系统、 集疏运及配套系统、信息和商务系统构成。 5.港口按功能和用途分,有商港、工业港、渔港、军港、游艇港、避风港等; 按地理位置分,有海港、河港、河口港和运河港等。 6.从运输、存储条件和装卸工艺的角度考虑,经由港口运输的货物可分为件杂 货、干散货、液体货以及适箱货。 7.港口通过能力可分为设计通过能力和营运通过能力。 8.港口吞吐量预测内容包括港口吞吐总量预测、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分港区 吞吐量预测、港区集疏运量预测等。 9.船舶主尺度是表示船体外形大小的主要尺度,通常包括船长、船宽、型深、 吃水和干舷。 10.件杂货码头常见的垂直起重机械有门座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和浮式起重机, 垂直起重作业也可以利用船吊。 11.件杂货码头常见的水平搬运机械主要有蓄电池搬运车、叉式准卸车(叉车)、 牵引车挂车、货车等。 12.集装箱运输船舶可分为吊装式和滚装式两大类。 13.集装箱起重机上附有专用吊具,即固定式、自动式和组合式吊具,以适应不 同尺寸的集装箱。 14.干散货的卸船工艺主要有间歇型和连续型两种方式。 15.码头规模主要由泊位停船吨级和泊位数量两个指标体现。 16.码头常见的布置型式有:顺岸式布置(含栈桥式布置)、突堤式布置、挖入式 布置、沿防波堤内侧布置及岛式布置。 17.泊位尺寸包括泊位长度、泊位宽度和泊位水深三个方面。 18.件杂货码头生产区可分为码头前沿作业地带、前方库(场)区、后方库(场) 区三个相关的部分。 19.根据货种的不同,件杂货码头有三种布置方式:前沿仓库式、前沿堆场式、 半库半场式。 20.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地带一般包括:码头前沿作业地带、集装箱堆场、拆装 箱库、货运站、大门、港内道路、通道及调度管理中心。 21.干散货码头陆域组成主要包括:码头前沿作业地带,贮存库场及装卸车设备, 辅助设施及管理区。 22.散粮码头陆域由码头前沿作业带、谷仓及工作楼三部分组成。 23.液体散货码头陆域由码头、存储区及辅建区三部分组成。 24.滚装码头布置型式可分为平行式和突堤式。 25.港口水域是指港届以内的水域。包括船舶进出港航道、制动水域、回旋水域、 港池、码头前水域以及过驳水转水作业和停泊的锚地水域。 26.外堤是防波堤、防沙堤和倒液堤的总称。 27.乘潮水位是指船舶乘潮进出港口的某一潮位,并以该潮位作为航道和不包括 码头前沿水域、锚地的港内水域的设计通航水位。 28.船舶在锚地停泊的方式主要有抛锚系泊和浮筒系泊两种。 29.港口配套设施包括集疏运、供电照明、给排水、消防、通信信息及水上安全

港口内交通布置

8 港内交通、港口集疏运 8.1 一般规定 8.1.1港内交通可包括港内铁路、港区道路等。港口集疏运可包括港口与外部铁路、公路、管道和廊道及内河航道等公共运输网的衔接设施。 8.1.2港口集疏运设施规模和标准应满足港口的集疏运要求,必要时应开展相关交通仿真模拟专题论证。 8.1.3 港内交通、港口集疏运设计应符合总体布局合理、便利疏运、节省投资和降低营运成本的原则。 8.1.4港内交通、港口集疏运设施应综合考虑港口运量、流向、货种、运输组织和接线条件等因素,满足港口平面布置及装卸工艺要求,并应兼顾近期和远期需求,留有发展余地。 8.1.5港口铁路、道路与路网铁路、公路、城市道路的接轨站和接线站,宜靠近港区布置。选线和线路布置应避免货物的迂回和折返运输,并应减少铁路、道路的相互干扰。 8.2 铁路 8.2.1港口铁路应根据港口铁路远期或最大设计能力所承担重车方向的货运量划分等级,港口铁路等级可按表8.2.1的规定确定。 港口铁路等级表8.2.1 8.2.2港口铁路可由下列全部或部分组成: (1)港口铁路区间正线:自路网铁路接轨站至港口站间的衔接铁路; (2)港口站:承担港口列车到发、交接、解编、集结并向各分区车场或装卸线取送车辆的车站; (3)分区车场:承担本分区内的车列到发、取送及调车作业的车场;

(4)装卸线:专供货物车辆装卸作业用的铁路线; (5)联络线:港口站至分区车场的衔接线路; (6)连接线:分区车场至码头、库场装卸线间的衔接线路及其他连接线路; (7)其他设施:通信信号、机务设备、车辆设备、给水排水、供电照明和房屋建筑等。 8.2.3港区自行经营管理的铁路与路网铁路实行车辆交接时应设置港口站。 8.2.4港口站、分区车场应根据港口总体布局、接轨站能力、运量、运输组织、作业性质、地形、地质以及当地条件,配合其他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设计,并应考虑远期发展,预留用地。 8.2.5港口站、分区车场的布置,应综合考虑接轨站与港区的相对位置、码头布置形式、装卸工艺要求、运量、行车组织和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可布置成横列式、纵列式或混合式。 8.2.6大宗散货宜采用直达运输,在确定港口站、分区车场的规模及轨道数量时,应充分考虑运输组织方式,减少列车增减轴及解体编组作业,加速机车车辆周转,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8.2.7港口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2.7.1港口站的位置宜接近港区,并应考虑接轨的合理性、有利于港口站和港区的发展。 8.2.7.2港口站应满足列车到发、车辆交接、解编和集结等作业要求。港口有自备机车时,尚应满足机车整备、检修等作业要求。 8.2.7.3港口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应根据港口装卸作业的要求、行车组织确定的到发列车长度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在与路网铁路整列交接时,港口站应有部分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与接轨站到发线的有效长度一致;布置受限且需在接轨站办理交接作业时,到发线有效长度可按整列列车长度的1/2确定。 8.2.7.4港口站到发线数量应根据港口到发列车对数或港口至路网接轨站取送车次数和路港统一技术作业过程确定。 8.2.7.5港口站调车线的有效长度,宜按编组车列长度设计,布置受限时,可采用分区车场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8.2.7.6港口站调车线数量应根据列车编组计划规定的组号、每一组号每昼夜的车流量和车流性质确定。 8.2.7.7港口站牵出线的设置应根据调车作业量和有无其他线路可以利用进行调车等因素确定。调车作业量较小或可利用其他线路进行调车作业时,可缓设或不设牵出线。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可按到发线有效长度设计。布置受限时,牵出线的有效长度可按到发线有效长度的1/2设计,但不得小于机车牵引作业车列的长度与附加距离之和。 8.2.8分区车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2.8.1应满足列车到发、空车存放和车辆解编、取送、集结等作业要求。

港口规划布置复习题

港口规划布置复习题 填空题 1.在淤泥质海岸,波浪掀沙,潮流输沙,是泥沙运移的主要形态。 2.在设计码头前沿水深时,富裕水深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波浪富裕深度、备淤深度和船舶因配载不均匀而增加的尾吃水。 3.码头泊位尺度有泊位长度、泊位宽度和泊位水深。 4.港口按功能、用途分类包括商港、渔港、工业港、军港。 5.集装箱码头堆场装卸系统通常有两种型式,我国采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系统;欧洲采用跨运车系统。 6.多用途杂货码头常用的三种布置方式为前沿仓库式、前沿堆场式和半库场式。 7.河港装卸工艺有斜坡式码头装卸工艺、直立式码头装卸工艺、浮码头装卸工艺等三种基本形式。 8.码头规模包括泊位停船吨级和泊位数量两个指标。 9.按地理位置分类,青岛港属于海港,上海港属于河口港,武汉港属于河港。 10.码头广义理解为码头建筑物及装卸作业地带的总和。 单选题 A 1.一般泊位宽度是()倍船宽 A.1 B.2 C.3 D.4 B 2.()是一个港口建设发展的具体规划,解决今后一定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分期、分阶段的发展安排: A. 港口布局规划 B. 港口总体规划 C. 港口港区规划 D. 远景规划 D 3.下列不属于港口陆域设施的有: A. 仓库 B.铁路、道路 C.码头前沿地带 D.灯塔 A 4.河港选址首要考虑的是: A.良好而稳定的水域 B.岸线足够的陆域 C.与后方铁路、公路的接线 D.与城市规划协调 B 5.海港码头中,分布型式最广泛的是: A.顺岸式 B.突堤式 C.挖入式 D.岛式 C 6.船舶吨位的符号表示如下,代表排水量的是: A. GT B. NT C. DT D. DWT C 7.下列不属于船型尺度的有: A.垂线间长 B.型宽 C.全宽 D.型吃水 B 8.某港口,年水转陆货物30万吨,年陆转水货物40万吨,年水转水货物20万吨,其年吞吐量为: A. 90万吨 B. 110万吨 C. 120万吨 D. 180万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