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0803_PLCC48+NVP2441H V1-DSN修改版

Title

<38_NVP2441H_BG0803PLCC48 ISP_BD>

宪法学笔记大全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定义 古代中外典籍和立法中所称的宪法,均指一般的法律和典章制度,且多含刑法之意,或者是指法律的公布。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并取得国家政权后产生的,是规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是反映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法律特征 1.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根本、重大的问题。包括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职责权限、工作原则和制度。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包括两层含义:(1)宪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处在最高地位,与普通法律相比较,其效力最高。(2)宪法是一国之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较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严格的程序是为了确保宪法的相对稳定性,以维护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宪法的实质 宪法是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表现,也可以说宪法是现实政治的反映。 1.从宪法产生的过程来看,它以阶级斗争为先导,经过了阶级斗争之后由取得胜利并掌握政权的阶级来制定。 2.从宪法的内容来看,它是阶级斗争胜利成果的记载和总结。 3.从宪法的发展变化来看,它是随着各个时期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四、宪法的分类 1.宪法的形式分类 (1)按宪法是否具有统一书面文字形式为标准,可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2)宪法的修改是否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为标准,可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3)按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为标准,分为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2.宪法的实质分类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者运用阶级分析的分法对宪法所作的科学分类,即以宪法的阶级本质为标准,将世界各国的宪法分为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两大类。 第二节宪法规范的特点 一、宪法规范的含义 法规范或称宪法规则,是法律规范的一种,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确认的用以调整国家生活中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层意思:(1)既然由同家制定或确认,那就能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施行;(2)所谓基本社会关系则是指国家生活中涉及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社会关系;(3)作为行为规则,它既然明确指示人们应当怎样做或者不能怎样做,那么宪法主体便负有服从和遵守的义务。 二、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 1.宪法规范的原则性

宪法学试题及答案

《宪法学》试卷与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宪法的内容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社会的 A.阶级力量对比B.物质生活条件C.精神文明建设D.经济制度的改革 2.在宪法中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典型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瑞士 3.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对该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的合宪性所进行的审查,叫作 A.事后审查B.预防性审查C.附带性审查 D.事先审查 4.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1689年的《权利法案》B.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C.1777年的《邦联条例》D.1787年的《美国宪法》 5.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 () A.到会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B.到会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体代表的1/2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6.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 A.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 B.工农联盟为基础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7.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A.即无产阶级专政B.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C.形式上接近无产阶级专政D.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 8.现行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国家所有制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爱国统一战线B.全体劳动者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自考00159《高级财务会计》(2016版)主要知识点和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会计信息披露

自考试00159《高级财务会计》(2016版) 主要知识点和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会计信息披露 重点应用知识点: ⑴分部报告的相关判断 (2)关联方关系的认定;关联方交易的认定及类型。 知识点: (1)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的联系与区别。教材P299 见教材P30简答题答案在P33 (2)分部报告的判断标准,教材P305-306 1.原则、 2.三个10%、 3.低于10%情况 4.75% 5.垂直一体化 6.可比性要求 (3)中期报告: 1.确认和计量的要求P312 2.编制要求P313 3.中期财务报告与年度财务报告的联系和区别。 企业的财务报表按编报时间不同,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中期报告是指年度财务报告之外的其他按一定期间(如月、季、半年等)编报的财务报告。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中期财务报告,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 编制中期报告可以及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帮助他们较为全面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是指年度终了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作为综合反映企业单位年末财务状况、全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告,在沟通企业单位管理层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4)关联方披露 1.关联方关系认定:P319(1-10) 2. 关联方交易的认定及类型:P322. 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A.2.B 3.A 二、多选题 1.DE 2.BD 3. ABCDE 三、分析题 1.分部收入大部分是对外收入,超过50%,只有E分部。但占所有企业收入份额没超过10%。 2.盈利分部绝对数合计是880+260+120=1260 亏损分部绝对数合计是110+105=215 两者较大者为1260 盈利或者亏损绝对值超过126(1260*10%)的企业为A分部;B分部。 3.资产合计数为16400万元,其10%为1640万元,超过此数的是A.B.C.D.分部。 综上所述,可作为报告分部的是:A\B\C\D分部。

比较完整的宪法重点

宪法重点:刑司版: 第一章 1;对宪法概念的理解 2;几种主要宪法分类的评价,(主要掌握前两种) 3;宪法的基本原则 4;宪法典37页 5;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6;宪法的适用性的理解 7;宪法监督 第二章 1;近代意义上宪法的产生的条件 2;现代宪法的发展 3;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1;国家性质与宪法的关系 2;我国的国家性质 第四章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2;共和制政体的政权组织形式 3;优越性及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 4;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5;选举制度的完善 第五章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权) 2;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第八章 1;国籍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3;我国对人全的基本立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特点(重点前两个) 第九章 1;责任制原则 2;国务院的职权 3;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4;人民法院的审判原则------司法独立 5;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第十一章 国旗的升挂与使用。

王广辉版: 宪法原则核心价值(人权) 目的论述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的基本原则宪法监督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我国的政党制度 《宪法》法条版: 序言最后一段 1——5,11条(注意修改),30,31,33,36,37,38,39,40,45,46 国家机构:第一节57-58 第二节,79,80,84 三节,75-92 四节,93 五节,95-98 108,110,112,113,116,123,124,127,128,130,131,133 PS:老师说(不清楚哪位老师)文化制度经济制度方面的看法条就行。 PS:基本六、七章不考,想保险点直接看法条就行,十、十一应该也不算重要。 附部分名词解释(自己做的,想打小抄的同学自己再填充吧): 第一章: 宪法的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法律的一种,是国宝内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中的其他法律相比,宪法根本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宪法规定的内容和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于其他法律; 2、宪法的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宪法分类的评价: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柔性宪法。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宪法至上原则。 宪法典:宪法典的结构是宪法典所规定的内容如何进行排列和组合,以构成同一的书面文件,也就是篇章的排列顺序:宪法序言、正文、修正案。 宪法的制定:又称制宪,一般而言指的是制宪主体创制宪法的一种活动。(具体看书) 宪法的修改:一般而言,宪法修改是指由宪法规定的机关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对宪法进行变更的一种制宪活动。(具体看书) 宪法适用:宪法适用是法的适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法的一般理论而言,宪法适用是与遵守宪法的禁止性规定和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相并列的一种宪法实现途径。(具体看书)

2018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70)

2018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70) 第一单元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以前年度亏损的弥补★ 企业某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解释1】“亏损”,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亏损额经主管税务机关按税法规定核实调整后的金额(即税法口径的亏损额)。 【解释2】5年内不论是盈利或亏损,都作为实际弥补期限计算;先亏先补,后亏后补。 【解释3】亏损弥补期限是自亏损年度报告的下一个年度起连续5年不间断地计算。 【案例】

年,尚有20万元亏损未能在税前弥补完,这20万元不得再结转以后年度在税前弥补。 企业取得境外所得计税时的抵免★ 1.5年 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5个年度内,用每年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 (1)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 2.抵免限额应当“分国不分项”计算;计算公式(简化): 抵免限额=境外某国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的我国税率 【案例】甲企业2016年度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甲企业分别在A国和B国设有分支机构(我国与A、B两国已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A国分支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元,A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在B国分支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B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

综上,甲企业当年在我国境内应纳税额=100×25%+2.5=27.5(万元)。 源泉扣缴★ 1.扣缴义务人 (1)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就其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2016年自考宪法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2016年自考宪法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宪法的内容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社会的 A.阶级力量对比B.物质生活条件C.精神文明建设D.经济制度的改革 2.在宪法中体现分权、制衡原则的典型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瑞士 3.司法机关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对该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的合宪性所进行的审查,叫作A.事后审查B.预防性审查C.附带性审查D.事先审查 4.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1689年的《权利法案》B.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 C.1777年的《邦联条例》D.1787年的《美国宪法》 5..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 A.到会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B.到会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C.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D.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6.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 A.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B.工农联盟为基础 C.生产资料公有制D.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7.现行宪法序言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A.即无产阶级专政B.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C.形式上接近无产阶级专政D.等同于无产阶级专政 8.现行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C.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D.国家所有制 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爱国统一战线B.全体劳动者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10.现行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 A.主导力量B.领导力量C.核心力量D.中坚力量 1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须报()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B.国务院审议决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 D.省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议决定 12.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 A.法律上一律平等B.立法上一律平等 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13.在我国,享有申诉权的主体是 A.公民B.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C.人民D.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 14.现行宪法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 A.国家的保障B.社会的保障C.所在工作单位的保障D.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15.现行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导语:笔者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税法》的主要知识点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小伙伴起到一点作用。由于知识点较多,所以分成了多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系列文章。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 税务行政主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税务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注意以下政策: 1.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2.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3.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①夫妻关系;②直系血亲关系;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④近姻亲关系;⑤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益关系。 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 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提示】保密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 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2014年、2017年都考过此知识点)1.税收法定原则 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1)税收要件法定原则——立法角度 ①国家对其开征的任何税种都必须由法律对其进行专门确定才能实施; ②国家对任何税种征税要素的变动都应当按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 ③征税的各个要素不仅应当由法律作出专门的规定,这种规定还应当尽量明确。

宪法学复习资料 新 全

宪法学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含义: 注意中外古代都有“宪法”这个词,但与近现代宪法涵义有根本的不同。 古代西方的“宪法”往往侧重于组织法方面的内容。 部分学者的重要评价: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马克思对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评价。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有三个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注意不能表述为基本法);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关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1)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关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关于宪法的修改程序严格,主要体现在: 1)只有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 2)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和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才能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

3)必须由全国人大代表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法律案为过半数)。(注意不能表述为出席会议的代表的2/3) [比较]法律案的提出: 开会期间: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检、最高法、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 闭会期间: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检、最高法、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0名以上。 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不仅是系统全面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法律部门,而且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宪法与民主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而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三、宪法的本质: 宪法的本质在于,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根据这一本质,宪法可以定义为:宪法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四、宪法的分类: 第二节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意义宪法的产生:

自考管理会计重点知识讲解考点归类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第一节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管理会计及其演进 1.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 2.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整理、分析报告和信息传递等。(多选) 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一.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1.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 2.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背诵) 3.决策分析可区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分析。 ◆短期决策分析: (1)成本与产量问题; (2)成本与收入问题; (3)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 ◆长期投资决策是建立在货币时间价值的基础上的。 二.管理会计的特点(重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背诵)管理会计的基本特点: (1)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2)方法灵活多样性; (3)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 (4)会计信息不受会计准则约束; (5)重视人的行为问题。 第三节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 (2)制定计划编制预算; (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 (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三.管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准确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及时性; (5)成本和效益原则。 习题: 1.[201104单选]4.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可以表达为执行与控制会计和() A.决策与规划会计 B.成本与产量会计 C.成本与收入会计 D.企业内部资源合理分配会计 [答案]A 2.[201604单选]10.从工作侧重点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被称之为() A.算账的经营型会计 B.外部会计 C.算账的报账型会计 D.内部会计 [答案]D 3.[201207多选]20.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 A.收集 B.分类 C.加工整理 D.分析报告 E.传递 [答案]ABCDE 4.[201304单选]8.主要内容可以表述为决策与规划会计和执行与控制会计的是() A.决策会计 B.成本会计 C.责任会计 D.管理会计 [答案]D 5.201307简答]21.简述管理会计的概念及其职能作用。 答: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另一分支,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管理职能的实施,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并参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1)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信息;(2)制定计划编制预算;(3)实施经营计划,评价业绩实施控制;(4)成本确定和成本计算。 6.[201404单选]1.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 A.投资者 B.债权人 C.企业内部管理者 D.政府部门 [答案]C 7.[201510单选]1.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 A.历史信息 B.现时信息 C.现时和未来的信息 D.未来信息 [答案]C 8. [201610单选]1.下列不属于管理会计特征的是() A.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B.方法灵活多样 C.面向未来的时间特征 D.会计信息受会计准则约束 [答案]D 9.[201007简答]22.简述管理会计的基本特点。

宪法学重点2016修改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宪法学复习资料 授课教师:徐国利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1) 二、试论述如何控制国家权力。 (2) 三、如何保障人权: (2) 四、什么是法治? (3) 五、宪治是法治的核心: (4) 六、如何建设法治: (5) 七、民主和宪政的关系 (5) 八、违宪审查的基本模式中国违宪审查制度改革 (8) 九、政治权利的功能例如:选举权的功能 (10) 十、政治自由和政治权利 (11)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1、基本人权原则:基本人权是人作为人应当有的基本权利,是宪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人权理论萌芽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理论,到霍布斯、洛克、卢梭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人权理论。 宪法的人权理论不断丰富,随之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不断扩大,出现所谓三代人权:第一代人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第二代人权——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第三代权利——集体权利。 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指人民拥有主权,所谓主权指一国的对外独立、对内统治的最高权力。洛克用自然状态说、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论来论证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并最终为人民所有,构成主权在民的理论基础。 主权在民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一是在宪法中明示;二是通过选举制度安排体现原则。 3、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力的原则。权力制约的原理是权力制约的原理对人性的悲观主义看法和权力的特性。权力制约之所以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决定于宪法的逻辑起点和宪法的基本内容。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三权分立和制衡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洛克是近代分权学说的倡导者,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孟德斯鸠是近代分权学说的完成者,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由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 (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宪法学重点

宪法的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资产阶级学者传统的宪法分类: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其他的宪法分类: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纲领性宪法、确认性宪法和中立性宪法;政治自由主义宪法、君主立宪主义宪法、社会改良主义宪法和独立民族主义宪法;规范性宪法、名义性宪法和语义性宪法。 宪法产生的条件: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和《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宪法制定权:简称制宪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制宪权是自然法中存在的一种“始原的创造性”权利。 制宪权是一种受制约的权力,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界限,主要表现为:受制宪目的的制约;受法的理念制约;受自然法的制约;受国际法的制约。 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这四大基本原则构成了宪法内在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民主宪政体制的基本支柱,具体说来即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极目的,权力制约是基本手段,法治是根本保障。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宪法形式包括宪法的渊源形式和宪法的结构形式,宪法的渊源形式是指宪法基于不同的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而宪法的结构形式包括宪法体系和成文宪法典的结构形式。 宪法的渊源形式主要有: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宪法解释和权威性宪法著作。 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大致包括:成文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宪法体系:是指一国宪法由不同的渊源形式的宪法规范所组成的有逻辑、有系统的结构形式。 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宪法规范的特点:政治性;组织性与限制性;最高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制裁性;原则性;历史性与概括性。 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和制裁。 宪法规范的种类:确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程序性规范。 宪法关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是立宪社会最为基本的政治秩序在法律上、尤其是在宪法上的表现。

中国人民银行法试题答案

目录 1、中国人民银行法答案要点………………………第2 页 2、货币信贷管理答案要点…………………………第6 页 3、金融统计管理答案要点…………………………第9 页 4、征信管理答案要点 (12) 5、支付结算管理答案要点 (15) 附:票据法及支付结算办法答案要点 (18) 6、国库管理答案要点 (21) 7、人民币流通管理答案要点 (24) 8、外汇管理答案要点 (27)

中国人民银行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个(12分,每题1分) 1、B. 2、B. 3、D. 4、A. 5、A. 6、C. 7、B. 8、D. 9、A. 10、D. 11、A. 12、C. 二、多项选择题6个(18分,每题3分) 1、ABCD 2、CDE 3、BC 4、ABCEF 5、ABCD 6、ABE

三、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2、6、8、10(×) 3、4、5、7、9(√) 四、简答题5个(50分,每题10分) 1、《中国人民银行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①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②明确其职责,③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④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⑤维护金融稳定,制定《中国人民银行法》。 答对1个内容给2分。 2、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①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②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 ③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④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⑤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⑥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⑦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 ⑧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⑨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监督检查对象、监督检查权限(①-⑨)每条1分。

2016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会计基础知识(东奥)

单选题 下列关于平均成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特定期间内某产品的总成本除以总产量的计算结果,具有平均性质 B.完全利用成本核算中的交易数据 C.是会计意义上的“历史成本” D.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核算方便 下列做法无法完善生产技术与采购价格管理体系的是()。 A.根据技术变更需要及时更新并执行、准确的物料清单(BOM)与工艺路线 B.及时更新的物料采购价格 C.生产、采购职能的预测能力和信息管理系统 D.信息系统可便利获取每种物料所有的采购发票价格 下列选项中,关于企业对于某项产品是选择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中应考虑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D)。 A.剔除与决策无关的未来成本,决策只考虑选择某方案时发生变化的差额成本 B.特殊设备的折旧属于过去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在决策中不予考虑 C.分摊的公司管理费用不是差额成本,在决策中不予考虑 D.如果选择外购,材料、人工和变动费用等固定成本不可避免 关于如何保证成本管理项目的成功实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得到以CEO为核心的高管团队的支持 B.将成本管理项目的节约效益与相关部门的考核和奖励机制相结合 C.建立强大的项目管理方法,开发跟踪计量项目效益与进度的工具 D.在选择成本管理的具体领域和项目时,尽可能地削减成本

(D )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战略决策关注的首要因素。 A.资本B.收益 C.效益 D.成本高低 单选题 管理会计在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职能不包括()。 A.预测、决策 B.规划、控制 C.编制财务报表 D.责任考核评价 单选题 (A)是20世纪(40年代)针对科学管理的不足而产生的、专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客观规律的学科。 A.组织行为学 B.经济学 C.金融学 D.管理会计学 20世纪(D)之后,新公共管理思想使政府组织和第三部门领域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倡导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最大限度地重视国家资源的使用效率”。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单选题 权变理论是20世纪(B )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其主要观点为: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方法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所谓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该是根据特定时期、特定企业的内外环境和条件,权宜应变,灵活掌握。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关于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规范了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是()。 A.会计主体假设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法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年修正) 【颁布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发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 【颁布时间】2003-12-27 【实施时间】2004-02-01 【效力属性】有效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3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3年12月27日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章人民币 第四章业务 第五章金融监督管理 第六章财务会计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明确其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第三条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第四条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八)经理国库; (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十一)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依照本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第六条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业运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八条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 第九条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十条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第十一条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第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维护本辖区的金融稳定,承办有关业务。 第十四条中国人民银行的行长、副行长及其他工作人员应当恪尽职守,不得滥用职权、

2016年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基本要求】 1.熟悉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 2.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与构成 3.掌握常用的会计计量属性 4.掌握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5.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考试内容】 第一节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会计要素是指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二、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含义与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3.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

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用于加工的资产起至实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期间。正常营业周期通常短于一年,在一年内有几个营业周期。但是,也存在正常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生产循环相关的产成品、应收账款、原材料尽管是超过一年才变现、出售或耗用,仍应作为流动资产。当正常营业周期不能确定时,应当以一年(12 个月)作为正常营业周期。 (二)负债 1.负债的含义与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负债是 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 够可靠地计量。 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 .负债的分类

宪法学考试重点

宪法学考试范围 一题型 一、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3分,15题共45 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5题共20分) 三、简答题(每题7分,3题共21分) 四、论述题1题计14分 二复习范围 1、宪法定义(教师个人观点) 宪法是规范并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基本人权的法。 2、宪法特征(主流观点)、宪法作为根本法的三个体现 (1)特征: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人权法 ③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2)三个体现: ①宪法内容重大广泛 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③立宪修宪程序严格 3、宪法的传统分类,刚性宪法、柔性宪法及其涵义 ①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布莱斯):以是否存在宪法典为标准,目前只有英国、以色列和新西兰等少数国家五宪法典,故为不成文宪法。 ②刚性宪法--柔性宪法(布莱斯):以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是否严格为标准,严格的称为刚性宪法,与普通立法程序相同的称为柔性宪法。 ③民定宪法--协定宪法--钦定宪法(布莱斯):以制定主体为标准 4、宪法本质的实质,关于宪法本质有哪几种学说 (1)实质:宪法反映谁的意志

(2)几种学说: ①神的意志论:将法和宪法均视为神或者上帝意志的体现(是曾流行于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的体现。反映在宪法文本中,有“以神的名义制定宪法”的语句。) ②全民意志论:将宪法是为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观点 ③阶级意志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观点,源于马克思的法律思想 5、近代宪法的特征 (1)代议制民主成为宪法的主流 (2)具有鲜明的古典自由主义色彩:强调个人权利的神圣性 (3)消极的国家观:主张不作为的“夜警式”的政府 (4)成文宪法成为主流 (5)宪法主要限于西方国家范围 6、现代宪法产生的标志 (1) 1918年苏俄宪法的产生: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被写进了宪法,宪法调整的领域由传统的政治领域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此外,苏俄宪法的产生使立宪成为一种世界现象,不再局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 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近代宪法的古典自由主义精神受到抑制,国家对社会的干预得到先发肯定,一会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7、现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1)行政权力扩大,议会权力衰落 (2)基本人权扩大,从公民权、政治权利扩大到经济文化权利、集体权利以及其他权利 (3)宪法监督强化,宪法审查机制日益完善 (4)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加大 (5)宪法渊源多样化

从人行法看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

从人行法看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 摘要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其行使自身权力、自主决策与行动的重要保障。近 年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趋势。文章将以中国人民银行的 独立性为切入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为剖析出发点,通过与 西方国家的对比,分析当今我国央行的独立性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可行的解决办法。 Abstract: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Bank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it to exercise power, make decisions and take actions.Recently, it has become a consensus as well as a trend to enhance this characteristic. The article inquiries into the independence of thePeople's Bank of China by analyzing the Law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his article also states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its independence of PBC by making contrastive study with western countries and tries to find fea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volved. 关键词院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法》Key words: Central Bank;People's Bank of China;independence;Law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中图分类号院D922.28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8-0156-030 引言2013 年3 月16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周小川连任中国人 民银行行长,社会各界分析认为,周小川的连任将会为央行的独立性加分[1][2]。 从1948 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人行经历了由政府完全控制到相对独立 这一转变,在迎合了整个银行业及其政治经济大背景发展趋势的同时,也依然存 在着些许问题,文章将就此展开探讨。 1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其重要价值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作为货币行政当 局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权,集中体现在中央银行 与政府的关系上。在我国的实践中,这一关系的运行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中央银 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3]。 央行为什么需要独立?支持者认为,首先央行与政府的工作重点不一致;其 次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需要专业人士;再次央行的独立有利于防制政府决策引起 的宏观经济波动,因而只有在央行独立于政府的前提下,才能让其更好地实现维 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争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系列目标[4]。以费里德 曼为代表,他提出的货币主义[5]主张重视货币政策,通过减少政府对中央银行的 干预、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使货币供应量适度,以对付通货膨胀。 为什么独立是相对的?主要原因在于央行的业务活动是在国家的授权下展开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从长远来看需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并且其实现需要政府其他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配合。同理可类比于与中央人民 银行相并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2 我国央行独立性数据分析GMT 指数是对中央银行独立性测试的一大方法, 通过对政治独立性(总裁及理事会成员的任命、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组织)、经济独立性(向政府融资时的条件、金融工具)的测评,运用如“总裁不是政府任命的”、“总裁任期五年以上”等15 项指标,对央行的独立性进行总体评判[6]。图 1[7]中显示的数据,是2003 年《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之后,我国央行独立性GMT 评分与七个发达国家的比较。从图1 中可以看出在GMT 模型下,我国央行 独立性远低于德国、美国、加拿大,与法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相当,总体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