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长江经济带的议案

关于打造长江经济带的议案
关于打造长江经济带的议案

抢抓新一轮开放开发机遇

打造长江经济带新兴节点

——关于监利县沿江开放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李锋雷鸿羿华

为推进湖北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省委、省政府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后,正式作出了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进一步发挥湖北优势,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监利作为沿江大县,长江岸线占全省八分之一以上,岸线资源居全省县级之首,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抓抢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机遇,把监利打造成沿江开放开发中新兴节点城市,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加快监利沿江开放开发的现实基础

监利县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全县总人口142.07万,其中城镇人口37.45万,农村人口104.53万,国土面积3265.83平方公里。县境内黄金水道长江岸线总长143.95公里,约占全省长江岸线总长的14%。全县沿长江岸线共有11个乡镇场405个村、10个农场分场,总人口75.2万,占全县53%,其中城镇人口25.47万,农

村人口49.73万;国土面积1631.43平方公里,占全县49.95%。近几年来,通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开放强县”战略,监利在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监利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地处国家农产品优势产业带,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其优良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域资源、岸线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农业大县的政策资源,为吸引外来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是土地资源丰富。2008年,全县年末耕地面积205.8万亩,其中沿江乡镇104.6万亩,约占全县51%,此外,全县可供开发的长江洲滩面积14.8万亩。二是水资源丰富。全县三面环水,河湖交错,拥有水域面积98.66万亩,其中沿江乡镇64.7万亩,占65.6%。境内共有大小河流渠道2327条,总长度3485公里,三大水系(长江、东荆河、内荆河)流域面积2649.8平方公里。主要湖泊洪湖现有水面400余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2.5亿立方米。三是农产品资源丰富。监利县是国家商品粮、商品棉、良种猪、优质麻、水产品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03.4万亩,总产115.75万吨,其中沿江乡镇115.3万亩,总产54.03万吨,分别占50%和46.68%;油料播种面积92.28万亩,总产10.14万吨,

其中沿江乡镇51.18万亩,总产5.32万吨,分别占55.46%和52.46%;棉花播种面积37.53万亩,总产2.73万吨,其中沿江乡镇23.45万亩,总产1.72万吨,分别占62.5%和63%;水产品总量22万吨,其中沿江乡镇7.39万吨,占33.6%。四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监利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大溪文化、龙山文化、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故事的中心区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的红色沃土,目前,县内拥有一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周老嘴,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周老嘴镇和程集镇,多家江湖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东港子湿地保护风景区、桐梓湖生态农业观光区、王垸生态旅游度假村和杨林山自然风景区。五是政策资源丰富。监利县是全省22个扩权县(市)和36个中部地区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待遇县(市)之一,国家开发银行把监利作为金融重点扶持的试点县,并享受地级市放贷待遇。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监利更是尽享农业大县的各种惠农政策。

2、经济结构逐渐优化。近几年来,通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道路,全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全县完成GDP9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3.86亿元,

第二产业完成22.11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9.4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44.5:20.1:35.4调整为45.97:23.17:30.86。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中优势板块不断壮大。通过结构调整,主要形成了水稻、水产、畜禽、速生丰产林四大优势板块。2008年优质稻面积达175万亩,优质率达91%,带动农民人平增收100元;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8万亩,水产品总量22万吨,渔业产值21亿元,渔民人均收入7000元;建成养殖小区37个,年出栏生猪100多万头,肉鸡出笼1800多万只,综合排名进入全省30强;全县速生林面积达到80万亩,森林覆盖率18%,活立木蓄积量80万立方米。三是工业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不断成长。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4家,完成产值61.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7.7亿元,实现工业利税2.7亿元,入库税金6500万元。初步形成了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轻工食品产业有规模以上企业40家,年产值4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6%,2008年,监利县食品产业集群被确定为湖北省52家成长型重点产业集群之一。纺织服装产业共有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纺织能力达26万锭,年产值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医药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1家年产值5.83亿元,占规

模以上企业的9%。四是商贸流通结构中新兴业态不断发展。200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亿元,商贸流通业工商注册经营户13042户,注册资金15.6亿元,从业人员17652人。共建有各类市场64个,经营面积38.8万平方米,超级市场、连锁经营、专卖店、购物中心、购物广场、厂家直销等新型业态正在不断涌现。2008年底,全县有各类连锁经营企业8家,连锁经营门店422个。五是区域发展结构中沿江经济不断提升。2008年沿长江区域的11个乡镇完成GDP43.49亿元,几乎占据全县经济的“半壁江山”。

3、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几年来,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千方百计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一是水利条件得到改善。长江堤防整险加固工作全面完成,基本上解除了长江水患的危险,建成6大排区、18大灌区,形成了以小型为基础,大、中型为骨干的防洪、抗旱、排涝体系。二是交通区位大幅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4123公里,所有乡镇通达二级三级公路,通村公路率达到81%,形成了以沙洪、监仙、监潜为骨架的交通网络,以县城为中心,往南90公里抵岳阳,可接107国道、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往西98公里抵荆州,可接207国道和荆襄高速,往北58公里沪蓉高速和318国道直达宜昌和武汉。随着随岳南高速、

汉洪高速和荆岳长江大桥的建成,监利将更为快捷的融入全国高速网络;全县港口生产性泊位39个,港口吞吐量200万吨,通航里程494公里,去年又正式启动了长江监利新港建设,签约启动总投资1亿元的白螺油码头。监利新港选址长江主航道贴岸段,水域宽阔,水流平缓,岸线平直,长江枯水季节码头前沿水深均在5米以上,被专家认定为天然良港,城区到港口12公里的港口大道即将竣工,监利新港建成后,将大大提升监利水运交通优势。三是城建设施日益完善。近四年来,城市固定资产投入实现翻番,县城区规模实现翻番,城市化率达到31.22%。广播、电视、电力和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全县11个污水处理厂(其中沿江乡镇5个)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可正式投入使用,县城区垃圾处理厂也正在抓紧建设。

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事业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共有学校354所,其中小学239所,初中60所,高中11所,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8%,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二是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到2008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7个,卫生技术人员3549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防疫人员295

人,初步形成了包括沿江乡镇在内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县新型农村医疗参合率达到84.5%,“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三是文体事业欣欣向荣。全县公共文化体系初步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已投入使用,《咚咚啰鼓》、《裴伦传说》等评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中华诗词之乡”和“省书画艺术之乡”落户监利。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二、影响监利沿江开放开发的制约因素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监利县在加快开放开发上具备了一定优势,但与经济发达地区和优势十分明显地区比,开放开发步伐较为滞缓,特别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快,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位融合乏力。通过近几年来狠抓基础条件改善,监利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特别是一桥一路即将竣工,监利新港正在兴建,荆监一级公路和汉洪高速也动工在即,区位优势大幅提升指日可待。目前尽管不少人、不少地方从心理上已经意识到监利区位优势提升了,但如何把潜在的区位优势变成现实的发展优势,还缺乏系统思考和整体规划。监利作为湖南湖北连接的“桥梁”,但枢纽的功能和桥头堡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作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辐射交汇点,在主动对接、争取辐射、促进发展上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作为全省“一带两圈一区”的深度参与城市,在积极参与、借势而上

上仍显十分欠缺。正是因为思想上的滞后和行动上滞缓,导致监利未能借助条件的改善、区位的提升迅速融入经济发展的中心,没有能借助周边力量加快发展步伐。

2、资源转化不够。资源禀赋优势发挥不够是监利县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农产品资源上,虽然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一定进展,福娃集团等粮食深加工龙头企业逐渐壮大,但加工能力仍然远远不能适应农产品转化的需要,大量初级农产品不能转化加工实现增值。而从转化加工产品看,粗加工多,深加工少,高附加值产品更少。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此外,监利长江岸线资源居全省首位,但开发利用率极低,发挥效益十分低下。

3、产业比较弱小。产业的支撑力不强是影响监利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所在。主要表现为:农业大而不强,还处于种植农业、粗放农业、低效农业的格局。工业小而不多,既缺少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缺少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商贸散而不活,传统商业模式还占主导地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经营格局仍未打破。

4、民生基础薄弱。民生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监利县虽然围绕群众需要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受财力的制约,教育基

础比较脆弱,教师队伍结构老化、待遇偏低、流失严重和基础教学阶段教育容量紧张。基本医疗设施较差,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准不高,医疗保障覆盖率较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全县142万人,已进入低保仅占总人口的6%,进入社保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14%。安全饮水覆盖率尚待提高,农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文化、体育上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短缺及硬件条件较差的问题等等。

5、债务包袱沉重。据统计,监利乡村两级债务达7亿元,其中村级负债3.6亿元,村平负债47万元。沿江乡镇三洲镇到2008年底,镇财政负债总额1490万元,而村级债务达到2586万元,每个建制村平均负债约为92万元。巨额的债务包袱已经成为制约全县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受税费改革等政策的影响,加之乡镇工业发展滞后,乡镇财政主要靠上边来的转移支付来保稳定、保运转,根本没有能力化解债务,更不用谈自筹资金上大的项目、搞大的开发。

6、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四缺”:一是缺资金。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不快,地方财政困难,可用财力极为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县域发展项目的资金需求,一些关系到县域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迟迟不能启动;二是缺项目。项目

是支撑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全县通过招商引资虽然引进了一批项目,但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对财政大的少之又少;三是缺产业。总体上看县域经济中农业仍是一头独大,其它产业特别是工业“块头”较小、实力不强,尚缺少力竞争强、特色明显、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支柱型产业;四是缺信心。为数不少的干部群众在发展的困难和矛盾面前,畏手畏脚,悲观失望,对县域发展的潜力、前景认识不足,缺少攻坚克难,与强的比,与高的攀的勇气。

三、推进监利沿江开放开发的对策思考

当前,湖北正迈入长江经济的新时代,作为沿江大县的监利,充分发挥地处两湖平原咽喉要塞、湖北和湖南两省经济文化衔接点,“拥一江之势、得两地之利”的优势,在新一轮长江开放开发中抢占先机,大展身手,努力把监利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新兴节点,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围绕这一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当注重“六个坚持”。

1、坚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解放思想是永恒的主题,加快沿江开放开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监利工作重心,全县必须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在解放思想中把思想统一到沿江开放开发上来。当前,在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中,必须克服三种错误思想。一是要克服“与

己无关”的思想。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沿江开放开发是武汉、荆州等大中城市的事,与监利不相干。应该引导全县上下认识到,监利加快沿江开放开发,是地方服从全省战略决策的需要,是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需要,是破解发展难题、加速监利经济社会崛起的需要,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与监利关系重大,而且是关系到监利发展的长远大计。二是要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一些干部,缺乏自我开拓、自力更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发展的难题和任务,习惯于等待观望,常常是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意见,有了意见等经验,有了经验等帮扶,总是希望依靠外力推动工作和解决发展难题。在沿江开放开发中,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克服这一心态,抓住区位提升在即的优势,围绕打造两湖平原的枢纽带、湖北沿江开放开发的桥头堡、一带两圈一区的示范片,提前谋划,主动对接,积极融合,加快发展,推进全县沿江开放开发。三是要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有些干部群众认为监利发展的基础差、底子簿,在沿江开放开发中很难干出点“名堂”来,还不如不“折腾”地好。对这一悲观消极、无所作为的思想,要引导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监利参与沿江开放开发的潜力和前景所在,坚定发展的信心,在全省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中奋力进取、积极作为。

2、坚持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监利沿江开放开发,必须理清开放开发工作思路。结合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监利沿江开放开发可定位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要求,做到规划先行,有序开发,突出基础,提升交通,建设港口,搞活物流,集聚产业,促进调整,使监利成为全国重要的有特色竞争力的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具有名牌效应的纺织服装业加工基地,先进的医药化工制造业基地。把监利打造成“两湖”平原的经济强县、湘鄂边际重要的商贸物流大县、荆楚历史文化名县和长江中游地区适宜发展居住的现代滨江水乡园林城市。为确保沿江开放开发目标实现,在沿江开放开发中,要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品位编制《监利县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以及《沿江开发产业与功能布局》、《沿江开发区域发展与布局》、《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等专题规划,并出台与规划编制相配套的沿江开放开发实施方案,以推动沿江地区开放开发步伐。同时,要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力争使监利进入省委、省政府规划中的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节点城市名单

3、坚持强化基础,培育产业。推进长江新一轮开放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环节,产业培育壮大是核心所在。在沿江开放开发中,首先要加大沿江地区基础

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扶持的重点,监利必须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机遇,积极争取上级对沿江地区交通、物流、水利、城建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全县特别是沿江地区基础设施等级。其次,要大力培育沿江地区优势主导产业。近几年来,虽然监利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三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年加工转化农产品43.2万吨,创造加工产值52.7亿元。但产业集群总体上看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对县域经济带动作用有限。在沿江开发中,必须抓住打造全省产业密集带的机遇,下大力争取省委、省政府对监利核心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和品牌创建等方面实现突破,使全县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

4、坚持注重民生,协调发展。推进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加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民生工程的同步推进,让沿江人民共享开放开发成果,实现“科学开发”、“和谐开发”。监利作为教育大县、文化大县、体育先进县,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有比较好的基础,但受制于地方财政拮据,一直未有比较长足的发展,在沿江开放开发中,既要争取上级对监利经济发展方面的扶持,又要争取对改善民生方面的倾斜,下大力化解沿江地区存在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民生问题,促进经济

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5、坚持城乡一体,同步提升。城市在沿江开放开发中具有重要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必须坚持以城区为依托,通过城区发展带动全县各乡镇的发展。在把城区作为沿江开放开发核心的同时,要把分布广泛、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大的沿江城镇纳入规划和开放开发的视野,高度重视沿江城镇发展,加快沿江城镇密集带建设,充分发挥沿江城镇对广大沿江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沿江大中城市、沿江中小县城、沿江中心城镇互相配套、互相对接的三级联动体系和沿江区域整体发展、协调进步的格局。近年来,监利提出了“打造滨江水乡园林城市”的目标,县城区面积扩大一倍,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但包括沿江乡镇在内的小城镇建设比较滞缓,制约了以城带乡和沿江开放开发进程。在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中,要大力争取省委、省政府扶持,切实加快沿江城镇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步伐。

6、坚持全线激活,节点突破。在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中,既要立足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推动沿江全线整体联动,共同开发、协调发展,又要选准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大的重要节点,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全力推

动这些节点城市在沿江开放开发中率先突破,形成以点带线,竞相发展的开放开发格局。一方面,监利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岸线在全省县级地区居于首位,境内随岳高速公路和荆岳长江大桥贯通两湖平原,正处于武汉“8+1”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之间的优势,在新一轮沿江开放开发中,全力抓抢机遇,争取进入全省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努力把监利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另一方面,在沿江开放开发中,监利在全线开发的同时,要选取沿江基础条件好、辐射作用大的城镇为节点,做好线与点结合的文章,以此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步伐。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市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表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协调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区域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整合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政策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江跨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和国家梯级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1。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和战略意义(1)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可分为流域经济、机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渠道经济等)。根据运输方式)。它既具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水资源”的特殊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一个“带”,具有不同于“圈”、“群”等其他空间

形态的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长江沿线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布局,形成上下游互补合作互动格局,建设陆海对外开放新走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一个强调“经济圈”,另一个强调“经济带”这两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大城市圈和世界级城市群。长江 199经济区覆盖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XXXX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5.24亿元,是1992年的26倍多。它是中国钢铁、汽车、电子和石化等现代工业的聚集地。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第一,长江沿岸9个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2)城市化 长江经济带由1/3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3/8的城市群和区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组成,是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然而,在XXXX,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长江经济

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几个重大战略问题

打造xx经济带亟需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xx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又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去年这样,前年也这样,连续三年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可能明年、后年还会这样,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传统的、前期的经济动力在减弱,新的增长动力还未确立。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在我看来,无论是稳增长,不是调结构,都要把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放在重要位置,打造长江经济带意义也在这里,下面我想就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几个重大战略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打造xx经济带是新发展阶段的大战略 什么是大战略呢?大战略就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战略,可以是大的战略思路,也可能是一个战略体系中的关键部分。打造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一项大战略。就一个国家来讲,每进入到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发展重点,为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把沿海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把轻纺工业发展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承接次发达及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才造就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使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我国的人均GDP在30年内由低收入向中低收入、再向高收入迈上了两个台阶,现在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并逐步由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水平转换,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阶段,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在逐步减弱,而产业升级缓慢导致新优势(资本、知识密集型优势)还未形成,由于中国发展在区域间的回漩余地大,因此,有可能形成一种三大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为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提供重要动力。长江经济带可当此任。甚至我认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可以与当年的沿海优先战略相当。 首先,长江经济带具有与沿海经济带一样的区域规模效应。长江经济带9省市人口规模超过5亿人,占全国40%,与整个沿海地区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两者具有很大的交集,即长三角这一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将沿海与沿江紧密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将发挥巨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无疑是产业还是城镇化,都是沿海、沿江条件最好,沿海沿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一区域优势的体现就是市场集聚效应和交通成本优势。在我国

2020继续教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2.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10.0分) A.30 B.80 C.40 D.60 3.()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4.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1.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2.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市和城镇集中,拉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10.0分)

3.“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战略意义 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为了充分发挥这一重要经济区域的作用,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我国发展新阶段,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并将其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起作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历史地看,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推进虽然有成效,但不够显著。当前,有必要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条件和动力与之作一简要比较,以探寻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科学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初,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方面差别较大,改革发展存在较大不同步,沿海地区的开放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形成一定互补关系。中央希望相关区域通过合作扩大优势,希望沿海的改革开放势头传递到内地。但当时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差距较大,而且普遍受制于国企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缓、招商引资困难等问题,加之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很难顺利推进。20多年后的今天,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已经趋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心内移,对外开放的通关一体化建设卓

有成效。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约束进一步导致产业西移,沿江各省、市间产业转移已有相当规模,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势头迅猛。各地政府对经济的管控不断让位于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长江流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条件远比20年前成熟。 无论从开拓国际合作领域、整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角度,还是从实施国家功能区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下的东中西部主要城市群开发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都需要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将东中西部连接起来,长江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最好纽带。1993年,长江经济带10省市(现在是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165.8亿元,占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26%。到2014年,这个比重提高到44.72%。1993年,10省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国的占比为20.21%,2014年该比重上升到41.25%。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长江还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长江经济带将支撑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有必要指出的是,20年间长江水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峡工程动工前的1993年,长江中上游河道水浅流急,货运能力十分有限。当年长江干流水运量为3.6亿吨,进出川运量为950万吨。2014年,沿江经济发展和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高峡平湖”,使长江干流水运量达20.6亿吨,为1993年的5.7倍,连续10年位居世界内河水运榜首;2014年通过三峡船闸(即进出川、渝)货运量为1.19亿吨,比1993年增长10倍以上。同时,货物结构不断优化。这为国家实施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打造长江经济带六大建议

2014-09-04 08:57 收藏分享到: 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及国内经济调整发展趋势,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植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协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笔者认为,要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一轮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坚持”: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挖掘发展的内在活力;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增强发展的支撑与动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和国内经济调整发展趋势,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植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及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一轮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 打造长江经济带,规划应先行,科学论证,统筹制定长江流域全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分工布局和优化升级发展规划;长三角龙头开发、开放发展规划;上海至成都、上海至昆明“两横轴”发展规划;“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和“上中下”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四大城市发展规划;现代新型战略产业体系和“水陆空铁公管”多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科技医药卫生创新体系、生态旅游、绿色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等发展规划。力争做到各项规划相互补充衔接、完善配套,最终形成区域统筹、产业互补。 建议国家及有关省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团队和智力信息服务中心。主要由对长江经济带有深入研究和高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专门负责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环境、项目论证等评估、验收,工程质量监测考评,政策法规研究建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科技创新攻关、技术人才培训等,努力为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综合系列服务。 二、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应立足长江经济带优势与发展基础和潜力,发挥各区域产业特色,集成优化长江流域产业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产业分工互补、差异发展。要在省市之间形成合理分工,衔接配套的产业布局和层次有序的产业链条,联手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布局匹配、衔接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及国家梯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等背景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及战略意义 (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特殊形态的区域经济,是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 依运输方式区域经济可划分为流域经济、临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通道经济等) ,既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也有“水资源”的专门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带”,与“圈”和“群”等其他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提出了两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一个讲“经济圈”,一个讲“经济带”。这两个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讲大城市圈,世界级的城市群;长江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武汉经济新亮点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武汉经济新亮点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继“中部崛起”战略后,湖北、武汉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临空港开发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带”融合之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平台功能丰富多元,体制机制富有活力,必须牢牢把握此次机遇,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实现嵌入式发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所作为,引领临空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着重大机遇 1.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当前,国际资本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的两大浪潮加速推进,并在中国内陆地区汇合,呈现出规模扩大、范围拓宽、层次提升的强劲势头。武汉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间位置,是《指导意见》确定的三大航运中心之一和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中心城市,东联沿海、西接内陆,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黄金水道”的交通优势,可率先接受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资金、技术和产业转移,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2.扩大内需政策带来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家长期实行的优先外向型发展模式转变为重视内需型发展模式,这一战略性调整也包含着区域经济发展从过去偏重沿海转变为沿海内陆协调发展的调整,增大了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誉为“九州通衢”

的武汉,具有明显的国内市场接近性优势,必然成为扩大内需主战场之一。 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带来的机遇。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武汉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之一,中部唯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过一系列国家战略使命的武汉,再次成为引领中部直至全国的创新改革排头兵。创新改革试验区意味着重大改革措施可以先落地,部分法律法规可以暂时调整,支持和允许试错、容错和纠错,这些政策和发展环境上的利好,无疑将利于武汉进一步打造中部地区国际性综合服务平台。 4.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带来的机遇。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了中部地区建设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其中第一条就是“沿长江经济带”,湖北占据中部“沿长江经济带”干线通航里程的72.6%,而以武汉为首的武汉城市圈又是湖北战略的龙头,可以说是湖北建成支点的“支点之点”,必将成为“两横两纵”经济带开发的重中之重。 5.“两带”融合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湖北省提出,要在“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下,推进“两圈两带”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配套衔接和资源整合利用,实现两带深度融合、两带共赢发展。根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2014—2020年) 为统筹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规划基础 (一)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路网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初步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相比,综合交通网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中上游航道梗阻问题突出,高效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二是东西向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足,南北向通道能力紧张,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能力薄弱。三是网络结构不完善,覆盖广度不够,通达深度不足,技术等级偏低。四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亟待加强。五是城际铁路建设滞后,城际交通网络功能不完善,不适应城镇化格局和城市群空间布局。

(二)发展要求。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格局,要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2.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要求提高东部地区交通网络畅通水平,扩大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覆盖范围,为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提供保障。 3.为陆海双向开放创造条件。长江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培育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求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港口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海陆双向开放创造交通先行条件。 4.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示范。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产业承载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能源、岸线等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发挥水运和铁路的节能环保优势,实现交通绿色低碳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打造长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文)

附表:湖北长江经济带2008年分县市经济发展状况 附件: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前言 一、规划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鄂发[2009]15号)中“沿江各市(州)相应编制本地相关规划”的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决定》,特编制本规划及《咸宁长江经济带项目库》。 本规划编制的法律法规和上位规划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征求意见稿)》 《长江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河道岸线规划(送审稿)》 《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空间、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五个专项规划。 本规划编制所参考的关联规划有: 咸宁市“十一五”规划及其中期评估报告等 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经济社会、土地、水利、生态等发展规划等。 二、规划范围 咸宁市区、赤壁市、嘉鱼县行政区域范围,共4243.8平方公里。 三、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近中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含答案

附5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以及防洪、发电、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生态用水等,还包括向北方地区跨流域调水。 [合作探究·攻重难] 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沿北纬30°中国地势剖面。 【思考交流】 1.长江流经了哪些省(市、区)?干流南北两侧有哪些重要的支流? 提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 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 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2020打印版)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1.长江经济带的概况 (1)范围: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约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地位: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2.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2)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城市群。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10.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 (1)“一轴”: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2)“两翼”: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3)“三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4)“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密度最大、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变化进行时间序列上的研究,探讨其历史沿革和经济现态,能够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变化过程,明确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发的战略选择和开发重点,从而为下一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近二十年来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内部经济差异的分析,对今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政府决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92年长江经济带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全面评价了1992年一201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并对长江经济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文章一共分为六章,现将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区域概况,主要介绍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界定、历史沿革、优势特征和长江经济带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从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经济拉动力等方面对1992至2010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总体变化及其在全国的地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第四章则通过对长江经济东中西部差异、省市间不平衡指数和地区空间经济专题地图等方式,着重分析1992年至2010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变化。第五章为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探讨部分。第六章为总结部分,主要归纳了本论文的结论和不足之处。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第二、第二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方面都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偏离和出口拉动不足等问题,与东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差距仍有较大差距,目前远未达到和“T"型结构的另一条黄金经济带并驾齐驱的水平。长江经济带的内部也存在明显的经济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优势明显,但受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强劲的影响,全区经济差异由区域不均衡扩大向区域不均衡缩小发展。 水是人类生产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与河流密切相关。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及其社会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始终与河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其发祥地都是在著名的大河流域—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南亚的恒河流域和非洲的尼罗河流域①。人类社会文明发源于河流文化,每条河流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特点,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人文条件,从而赋予了人类创造多样化文明的可能性。在传统农耕时期和产业革命时期,河流沿岸通常是一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河流依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像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西欧的莱茵河流域在治理成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挥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心经济轴线。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也是一条黄金般的自然经济带。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出三峡,进入江汉平原,流经长江三角洲平原注入东海,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全长6300公里。长江不仅以水质清澈、风光

phil--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时事热点:201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这就意味着,这份江北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这份方案明确了江北新区的战略定位,描绘了它未来10年的发展愿景,还明确了用地、财税等政策红利。 解读:南京江北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对沿江经济、文化、环境、聚落产生重要影响。长江也是中考地理的常考内容。涉及长江的水文特征、沿江的省级区划概况及重要城市、水利水电、运输方式等,学生在2016复习备考中应举一反三,全面的、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

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 第六章 附5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附5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考

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思考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日期:2010-05-06浏览次数: 2545 2009年7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为我省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指明了方向。《决定》明确指出:“大力提升武汉——荆州段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功能,培育1个至2个节点城市。”笔者认为,可以将洪湖市率先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洪湖市具有十分重要的“补链”作用 与湖北长江经济带相连的皖江经济带,之所以开发得比较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长江安徽段(即“皖江”)已经形成了城市带。从马鞍山到安庆不足300公里的江段上分布有5座大中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而在湖北长江中段武汉——荆州477公里的江段上,除去两头的武汉和荆州外目前尚无较具规模的中等以上城市。我省虽然武汉——黄石段、宜昌——荆州段比较发达,但在武汉——荆州这一段形成明显的“断链”。如果说,在全国长江经济带上上海是“龙头”,重庆是“龙尾”,湖北是“龙身”,那么武汉——荆州段就是“龙身”的“腰”,而处于这一江段的洪湖市就是一节重要的“腰脊椎”。 洪湖中心城区陆路东距武汉145公里、西距荆州201公里,水路178公里抵武汉、299公里抵荆州,交通区位较优,特别是港口辐射力较强。洪湖港务局1985年前一直管辖武汉市的金口、邓家口、水洪口等港务站,2007年10月港口体制改革前管辖着咸宁赤壁、陆溪口、嘉鱼、潘家湾、簰洲湾等12个港务站。在《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2002~2020)》中,洪湖港与鄂州港、黄州港、宜都港、枝江港等一起列为“重要港口”。近年来,洪湖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和毗邻武汉的地理优势,积极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深水码头,发展临港经济,努力形成以长江港口岸线为主体,以内河湖泊港口为补充,水陆互换、江湖并驱的港口城市格局。目前,洪湖市已经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着手编制洪湖新港和旅游码头、新滩工业园区码头的控制性规划,启动了港口码头建设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港”、“城”互动,洪湖市能够迅速“补链”,可为湖北挺直腰杆出力。 长江流经洪湖市域135公里,占全省长江干线总里程的12.7%,是全国长江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0考试答案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我的答案:B√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10.0分) A.150 B.205 C.301 D.508 我的答案:B√答对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我的答案:D√答对 4.()是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主导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10.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的答案:A√答对 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10.0分)) A.东 B.西 C.南 D.中 我的答案:ABD√答对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格局包括()。(10.0分)) A.一轴 B.两翼 C.三极 D.多点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划分功能区是我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理念。(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对于长江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大开发,共抓大发展”。(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新发展理念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129394.html, 新发展理念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点 作者:吴传清董旭 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18年第01期 摘要: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要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做好“水文章”,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构建长江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要全面形成新的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落实协调发展理念,要优化协同城市群分布与联动,协同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有序引导区域间产业转移与承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合,推动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区域开放发展,深化长江大通关体制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要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 中图法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https://www.360docs.net/doc/e810129394.html,ki.cjjsjj.2018.0103 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为加强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明确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方向、思路和重点,2016 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旨在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支撑[1]。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在新常态形势下 指引我国全局发展的基本理念,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后置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意义[2],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严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1 绿色发展理念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 当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坚持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合时宜。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机活力”[3]。这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基调,也是绿色发展理念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要求。《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1]。 1.1 做好“水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