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护理及输血安全
输血适应症与安全输血教案

输血适应症与安全输血教案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可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或改善血液的功能。
然而,输血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并且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了解输血的适应症以及安全输血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输血适应症和安全输血的相关知识,并提供相应的教案。
一、输血适应症的判断1. 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严重下降,造成肢体乏力、心悸、气促等症状。
- 急性大出血患者:需迅速补充失血引起的血容量不足。
- 出生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患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地中海贫血等。
- 其他情况:如自体血液回输、准备手术前需要输血等。
2. 血液生理学指标:-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80g/L或血红蛋白浓度下降>30%。
- 血小板计数低于(或近期下降达到)50×10^9/L。
- 凝血功能障碍: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等。
3. 合理判断输血适应症的依据:- 融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医学指南,制定合适的输血方案。
- 注意个体化治疗,充分评估输血的利益与风险。
二、安全输血的要点1. 血型和配型的确认:- 确定受血者的血型,并与供血者进行配型,以避免输血反应和溶血。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与受血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 获取受血者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收集受血者的相关信息,如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及血液制品。
3. 输血过程中的监测:- 监测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 输血期间密切观察受血者的症状变化,注意早期发现潜在的输血反应。
4. 输血后的观察和处理:- 输血后及时观察受血者的状态,注意是否出现输血反应。
- 在输血结束后继续观察,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5. 输血安全措施:- 实施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
- 定期检查输血器材的质量,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
重度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

重度贫血患者的护理常规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重度贫血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了解引起贫血症状的疾病类型:缺铁性、巨幼细胞性、再、生障碍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2. 临床主要表现:乏力、皮肤粘膜苍白;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表现;心悸、气促等心血管系统表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口腔炎等消化系统表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表现。
3. 评估贫血程度:轻度Hb>90g/L,中度Hb60-90g/L,重度Hb30-59g/L,极重度Hb<30g/L。
4. 评估检查:血常规、骨髓检查、病因相关检查。
【护理措施】1.休息:重度贫血应卧床休息;中度贫血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活动量以不增加症状为度;轻度贫血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2.吸氧:中度贫血伴心悸气促时应给予吸氧。
3.饮食: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类食物,如瘦肉、猪肝、豆类、新鲜蔬菜、海带、紫菜、木耳等,注意色香味烹调,促进食欲。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症状如早期乏力、疲倦;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晕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
5.输血护理:做好查对工作,严密观察输血反应,给重度贫血者输血时速度宜缓慢,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6.感染预防:因组织缺血缺氧,患者抵抗力降低,保持皮肤、口腔、肛周清洁。
7. 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详见各章。
8.观察检查结果:血常规复查结果等。
【健康指导】1. 疾病预防:引起贫血疾病类型及原因,做到日常生活预防。
2. 饮食指导: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合理膳食。
3.嘱患者定期复查,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病情加重的任何表现应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2、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克/升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用药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
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
4、输血护理: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
1、缺铁性贫血的预防知识。
2、自我病情监测,如出现心慌、气促、不能平卧、下肢水肿等,及时就医。
四、注意事项
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肉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
护理记录。
贫血病人护理常规

贫血病人护理常规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下降,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贫血病人需要综合性的护理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休息及预防感染等方面的需求。
1.饮食管理:饮食对于贫血病人非常重要。
建议病人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红肉、鸡肉、鱼、蛋、豆类、绿叶蔬菜(菠菜、油菜)、柑橘类水果等。
避免食用会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和牛奶。
饮食应有规律,多分少餐,避免暴饮暴食。
2.休息管理:贫血病人通常会感到疲劳,所以合理的休息是必要的。
病人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可以适当增加午休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贫血症状加重。
同时,建议病人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不良。
3.预防感染:贫血病人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病人的防病知识教育,指导病人保持局部卫生,注意常洗手,保持通风、清洁的环境。
病人在外出时应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感冒、流感等。
同时,贫血病人应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建立良好的防病意识。
4.心理支持:贫血病人通常会感到焦虑、抑郁,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充分的关怀和心理支持。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情绪和需求,积极的鼓励和想象力,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和面对疾病。
病人可以参与一些适合自己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以减轻焦虑和压力。
5.药物管理:贫血病人常需要长期服用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等药物。
护理人员应规范用药,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同时,留意病情变化,观察病人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6.定期复查:贫血病人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护理人员应预约检查时间,提醒病人遵守检查计划,及时获取检查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以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贫血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和预防感染等方面的全面管理。
输血护理措施

输血护理措施概述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经过特定途径输入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
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措施,常用于治疗失血、贫血、出血性疾病等情况。
在实施输血过程中,护士在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的基础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保证输血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准备工作:1.验证患者身份: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针对的是正确的患者。
2.准备输血设备:护士需要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设备,包括输血袋、输血管、输血滤器等。
3.确认输血医嘱: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确认输血的类型、输血量和输血速度等信息。
4.与患者沟通: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输血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安置导管1.选择合适的输血导管:根据输血的需要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导管,通常选择18号或20号的静脉导管。
2.导管安置部位的选择:一般选择手臂或手背的静脉进行导管插入,需避免插入静脉曲张区域和深静脉。
3.导管固定:导管插入后,需使用透明敷料或防水敷料进行固定,避免导管的移位和感染。
采集血液样本1.采集血液样本前的准备:在采集血液样本之前,护士需要准备好采血所需的设备和试管,并正确消毒采血部位。
2.采血部位的选择:一般选择静脉作为采血部位,需避免使用插管的肢体采血,以免影响输血过程。
3.采血时的护理措施:采血时要注意采血技术的规范和卫生,避免污染和伤害。
输血速率的控制1.输血速率的判断:根据患者的情况、输血量和医嘱,护士需要合理判断输血速率,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输血速率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初始输血速率不宜过快,可以从5-10滴/分钟开始输血,逐渐加快至医嘱规定的速率。
3.输血速率的观察和记录:护士需要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输血的速率和时间,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护士输血流程

护士输血流程输血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能够帮助患者迅速补充失血量,恢复体力,对于一些严重贫血、大出血、手术后失血较多的患者来说,输血更是救命之举。
而作为临床护士,掌握正确的输血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护士输血的流程。
1. 患者评估。
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首先需要进行患者评估。
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输血史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其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输血治疗。
2. 输血前准备。
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准备好输血所需的器材和用品,包括输血管、输液器、生理盐水、输血袋、胶管等。
同时,还需要核对输血血袋和患者信息,确保输血血液与患者信息一致,避免输错血的事故发生。
3. 采集标本。
在进行输血前,护士需要按照规范采集患者的血样,进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血液与患者血型相符,避免输血不合适引发的不良反应。
4. 输血操作。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护士可以开始进行输血操作。
首先,护士需要将输血管连接到输液器上,并用生理盐水进行滴速试验,以确保输血管通畅无阻。
然后,护士需要将输血血袋连接到输血管上,并调整滴速,根据医嘱开始输血治疗。
在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 输血后处理。
当输血结束后,护士需要将输血管与输血血袋分离,将输血管封闭处理,并妥善处理输血血袋以及其他医疗废弃物。
同时,护士还需要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者在输血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6. 输血后护理。
输血结束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后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输血治疗的效果、及时处理输血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
总之,护士在进行输血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输血过程安全可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23年最新红细胞输血规范

2023年最新红细胞输血规范
简介
该文档介绍了2023年最新的红细胞输血规范。
红细胞输血是
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损伤引起的贫血。
本规
范旨在确保红细胞输血在医疗实践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要内容
1. 红细胞输血适应症:介绍了红细胞输血的适应症,包括贫血
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
2. 输血前的检查和准备:详述了进行红细胞输血前的必要检查
和准备工作,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成功进行。
3. 输血过程:描述了红细胞输血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输血速
度控制、输血过程中的监测等。
4. 输血后的护理:阐述了红细胞输血后的护理措施,包括观察
和记录患者反应、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等。
5.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介绍了红细胞输血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6. 红细胞输血质量控制:强调了红细胞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血液安全、血型配对等方面。
7. 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与红细胞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概要,以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遵守相关规定。
结论
本文档汇总了2023年最新的红细胞输血规范,对于医疗机构
和医务人员在红细胞输血过程中的操作和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诚挚希望该规范能够被广泛应用,提高红细胞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措施,用于补充患者失血或缺乏某种特定成分的血液。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有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本文将介绍输血的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输血的原则1. 适应症:输血应有明确的适应症,如急性失血性休克、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避免过度或不必要的输血。
2. 血型配对: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血型与受血者的血型相符。
ABO血型和Rh血型必须严格匹配,以避免出现输血反应。
3. 交叉配血:在输血前进行交叉试验,目的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以防止输血过程中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
4. 血液安全性:血液及其成分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筛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这包括对供血者进行疾病筛查,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的检测。
5.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应适当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输血速度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过慢的输血速度又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6. 术前准备: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需要输血的患者应空腹,也要遵守禁食规定。
二、输血的注意事项1. 护理观察: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
如出现发热、寒战、呼吸困难、皮肤红斑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对于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应持续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3. 注意感染防控:输血过程中要注意感染的防控。
护士应严格遵守手卫生、穿戴无菌手套等操作规范,避免污染血液样本和输血器具。
4.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年幼、老年或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输血速率需要适当降低,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
5. 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效果。
如监测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以及出现贫血的原因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 特殊表现
组织缺铁表现
2、指甲:反甲,易碎 3、粘膜:口腔黏膜异 常角化、舌炎
1、儿童较为明显
神经、精神 系统异常
2、少数病人可有异食癖
临床表现:
1.心悸、气促 、
心绞痛、心衰、 心脏扩大、杂音
2.头晕、耳鸣
注意力不集中 意识障碍等 血液携氧 能力降低
5.共性:疲倦
3.腹胀、
恶心纳差、 黄疸脾大 、 舌炎、口腔炎
3.向家属讲解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家属 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与措施。 4 .服用铁剂的护理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故口服铁 剂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服药。可与维生 素C同服,以利吸收;服铁剂后,牙往往黑染, 大便呈黑色,停药后恢复正常,应向家长说明 其原因,消除顾虑。 5.定期复查
输血安全护理
输血可以挽救生命!目前世界上尚没 有理想的血液替代品。
但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的管理 它便会成为邪恶与死亡的载体
环节:护士输血没有认真核对
万分之一的误差就会 造成 100%的灾难
输血管理要做到零 缺陷 输血工作要做到零 误差
输血工作一定要在 法律、法规指导下 进行
影响静脉输血安全的相关因素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要点
输血时间限制 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开始输注, 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 当缩短时间)。 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每袋血小板要在20分钟内 输完。 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要以患者 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注,一般200ml血浆在20分 钟内输完,一单位冷沉淀在10分钟内输完。
2、适当休息: 以减轻因却氧而引起的各系统症状,尤其是 可减轻心脏负荷。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 时间。一般来说当患者重度贫血时,需要卧 床休息。
3、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此病的病因、治疗过程、用 药及药物的作用性,来解除患者紧张的形态。 并给与安慰和支持患者的信心,来达到认知 此病,使病人乐于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中度贫血的患者可参加日 常轻度活动,勿需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尽 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2、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 惯。合理搭配患者的膳食,让家属了解动物血、黄 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维 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铁吸 收,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应避免与含铁 多的食物同时应用。
输血反应处理
护理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 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 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 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 士长。处理完患者后,及时将 《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血袋 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将输血不 良反应进行登记。
输血后关爱
护士对输血后病人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 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也 有益于病人提高对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 胜疾病的信心。
乏力、皮肤 粘膜苍白
4.夜尿增多、 蛋 白 尿
治 疗
原则: 去除病因如治疗消化道溃疡、直肠癌。 1. 一般治疗护理:保证睡眠、预防感染; 贫血重者保护心功能;输血治疗。 饮食含铁丰富,易吸收,合理搭配。 2.去除病因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 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
护理评估
患者既往有 心脏病 直肠癌 胃炎。 营养情况 活动情况 贫血知识 有感染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贫血性心脏病
控制措施
制定并严格执行《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
加强输血患者的监测,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要点
输血前由2名护士进行严格、认真履行“三查 八对”程序。 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到床旁再次核 对,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核对内容: 三查八对 一确认
三 查
一查 输血申 请单
二查 血袋 标签
五对住院号
八 对 一 确 认
六对 血袋编码
最后确认患者血型与配血报 告单上的血型是否相符
血液质量检查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接受: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 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 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 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 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 查证的情况。
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 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 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 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 12 小 时或者输注4个单位红悬液更换一次。 输血速度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 慢(2 ml / min )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 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般情况下 输血的速度为 5 ~ 10ml/min ,严密观察受血者 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按《输血不良 反应处理制度》处理。
拿交叉配血单及采血管与另一位护士到床边 核对正确后采血
采用主动核对方式核对; 至少用两种识别方法。
采血完毕立即签上采血者姓名及采血时间
再次确认采血管与交叉配血单上信息相符
条形码扫描后自动显示送出时间并签名时间
将标本交给血库
护士执行输血面临的风险
未认真核对采血者身份(找错人) 拿错血(同一病区在同一天内有 2 名以上患者 需要输血时) 血液在室温下放置太久,导致细菌污染或某些 成分丧失功能 血液成分的输注方法不当,使其疗效大为降低 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
控制措施
采集血标本时主动询问患者姓名、核对床号 和床头卡、年龄、诊断等信息。国外强调对 患者出生日期(输血申请单上设有出生日期 这一项,而不是年龄) 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上标 签
医生开出医嘱
交叉配血采血流程
主班接到医嘱后及时向病人/ 家属确认输血知晓情况
护士接到医生开具的交叉配血单及电脑上的交叉配血 条形码,两人核对医嘱,确认身份,打印条形码。
输血相关医疗废物处理
输血后的血袋及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并送至输 血科,低温保留24h,再由指定人员回收焚烧处 理。
贫血患者观察要点
皮肤、黏膜苍白,尿色黄。 中枢缺氧症状 头晕、头痛、眼花、耳鸣。 循环、呼吸系统症状 心慌、气促。 消化系统症状 口腔炎、食欲减低、消化不良。 铁剂的副作用 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 活动乏力 知识缺乏 潜在并发症
护理措施
1、补充营养: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 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 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 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 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
贫血护理及输血安全
内三病区 孟丽琴
什么是贫血呢?
是指人体外周血液中 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 低于正常值
病
因
1、红细胞减少: ① 造血物质缺乏,如缺乏铁性贫血、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红细胞 性贫血。 ② 造血功能障碍,如造血干细胞异常导 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疾病:尿 毒症、系统性红斑等 2、红细胞被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 3、失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要点
血液加温问题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 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 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 热水的容器中加温
对输血患者的监测
在输血的全过程中都必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表 现、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皮肤黏膜有 无荨麻疹等情况,注意倾听主诉有无畏寒发 热等。输血反应多发生于输血后5~15 min。
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
血标本量少、溶血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 错等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有风险(某医院曾发生血 标本在送的途中洒了,用别人的血代替而造 成输错血的教训)
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我院“血交叉的采集流程” 防止血标本张冠李戴的最有效方法是给 每位患者佩戴腕带(腕带上有患者重要 信息) 采集血标本之前需仔细核对《临床输血 申请单》与患者腕带资料是否一致,二 者有矛盾不得采集血标本
血液本身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病人因素
临床输血的风险和控制措施
血标本采集的风险★ 血标本的验收、交接和保存面临的风险 护士执行输血面临的风险★
采集血标本面临的风险 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 采错血标本(一位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 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 错误的试管中) 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 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
4、用药护理:
1. 根据血常规检查情况,医生判 断中度以上贫 血,给与红悬输入,按输血制度执行。 2. 口服铁剂, 口服铁剂患者在餐时或餐后服用, 不与茶、乳制品、咖啡同服,以免影响铁剂的 吸收,蛋白质、维生素c,可促进铁剂的吸收。 3.注射肌肉注射铁剂,采取“z”字注射法,交替更 换注射部位,避免局部疼痛硬结。(首次皮试)
贫血分度
极重度
血红蛋白(g/L) : <30
重度
30-60
中度
60-90
轻度
低限90
轻微
症状 :
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休息时心慌 气短 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
危急值:???
临 床 表 现:
原发病:疾病引起的相应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面色苍白、头发干枯,乏力、易倦、头
晕、心悸、气促、耳鸣、智力减退、表情淡膜、注意力 不集中,食欲减退、恶心、便秘。 1、黏膜:甲床口唇苍白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要点
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血液发出 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 开冰箱超过30分钟,与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 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护士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