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和其他文言短篇小说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水浒传》《聊斋志异》《世说新语》)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水浒传》《聊斋志异》《世说新语》)

《商三官》中商三官的父亲因酒醉触犯邑豪,被 其家奴打死,商家两个哥哥诉讼失败,打算把父亲的 尸体留在家里做告状依据,商三官认清了封建社会官 府的黑暗和腐败,她认为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决定用 自己的方式复仇。她女扮男装,假扮优人,借豪强诞 辰大庆之机,为父报仇,最后和邑豪同归于尽。
《黄英》中的女主人公黄英兰心惠质,把卖菊花当 成自己的事业,不依赖马子才,也不接受马子才关于 “卖菊贪财褒渎斯文”的理论,努力奋斗,完成了从靠 马子才接济,到生活享用超过富贵世家的华丽蜕变。她 对马子才的反驳“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 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卿为我家彭泽 解嘲耳。”将其身上独立自主、坚强拼搏的女性精神体 现得淋漓尽致。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 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 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 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 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聊斋志异》
1.性情痴狂、重情义的书生形象
《书痴》中主人公郎玉柱就是性情痴狂的典型,他 爱书成瘾、读书成痴。“家苦贫,无物不鬻,惟父藏书, 一卷不忍置。”可见,郎玉柱不管家里有多么贫困,也 不舍得丢弃一卷藏书;不仅如此,他还不分昼夜地读书, 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坚持读书。家里有客人来,三数语后, 则诵声大作,客人不得不离开。当无意间发现古人的窖 粟,虽然粮食已经腐烂不能食,他却更加坚信“书中自 有千钟粟”的说法。当到了该娶亲的年纪,他不听别人 劝告,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当无意中翻出 了金制的小车,虽然只是镀金而已,却也喜以“书中自 有黄金屋”说法应验了。

《聊斋志异》经典故事

《聊斋志异》经典故事

《聊斋志异》经典故事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以下是一些经典故事:
1. 《崂山道士》:讲述了一个年轻慕道的人,为了学习法术前往崂山拜师,最终却因为不能吃苦而被师父遣送回家的故事。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想要不劳而获、一步登天的人。

2. 《画皮》:太原王生因为贪图美色,将一个披着画皮的恶鬼带回家中,最终被恶鬼掏心而死。

后来他的妻子陈氏求得一个道士将恶鬼收服。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美丽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3. 《聂小倩》:宁采臣偶然救了女鬼聂小倩,小倩感恩图报,帮助宁采臣摆脱了妖物的纠缠,并最终跟随宁采臣回家,成为他的妻子。

这个故事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知恩图报的美德。

4. 《凤阳士人》:凤阳有个士人外出赶考,和妻子分别半年后,在途中遇到一个女子,两人相谈甚欢,于是士人便和女子一起回家。

到家后,妻子却不认他,别人也看不见士人,只有那个女子能看见他。

原来这个士人已经死了,他的魂魄和女子回家,而他的身体还在坟墓
里。

这个故事表现了真挚的夫妻之情。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二)对封建帝王的批判
作者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促织》篇写宣德皇帝喜斗蟋蟀(又名促织),“岁征民间”,于 是大小官吏,乘机“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为人迂讷”的里正成名,在县官的“严限追比”下,好不容易 谋得一只“巨尾修身”的蟋蟀,庆幸可以免差,不料却被其子无 意毙之,于是: 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孽根,死期 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归,闻妻言, 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尸于井,因而化怒为 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无复聊赖。 在帝王不过一无足轻重之玩物,却导致无辜百姓倾家荡产乃至家 破人亡。颇具戏剧性的是,当成名之子所化蟋蟀令“上大嘉悦” 时,不仅抚军、县宰得以加官进爵,成名也因此而“裘马过世家 焉”。小民百姓之存毁系于一只蟋蟀,这里所揭示的,正是封建 统治者荒淫娱乐、不恤民命的罪恶本质。
(一)价值颠倒的科举世界
《贾奉雉》写才华横溢、“少年盛气”的贾奉雉秋闱落榜,已得道成仙的郎 秀才笑他“文章虽美”,但考官都是以拙劣的八股文为选材标准的,不可能“另 换一副眼睛肺肠”阅卷。于是“贾戏于落卷中,集其阘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联 缀成篇”,结果“竟中经魁”。当贾奉雉重读当年科场考卷时,反而冷汗淋漓, “重衣尽湿”。慨叹这是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遂遁迹山丘 去了。作者以谐谑之笔勾勒了一个以丑为美的科场世界,讥刺了考官的无知和昏 愦。 对这种价值颠倒、美丑不分的科场弊端揭示最充分的,当推《司文郎》。作者 虚构了一个以鼻代目、能从焚稿气味中嗅出文章优劣的瞽僧。闻到古文大家之文, 连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闻到王平子之文:“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 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而余杭生的文章却呛得他连声咳嗽:“勿再投矣! 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膈;再焚,则作恶矣。”然而令人作呕的文章却高中了, 差强人意的文章反而受黜,瞽僧只好叹息道:“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 人并鼻盲矣!”其后瞽僧竟从众多文章中嗅出录取余杭生的试官的文章: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解读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解读
• 鲁迅说:“〔唐传奇〕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 然表达动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 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 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
• 1.初唐:《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 窟》
• 清人冯镇峦评点说:“余谓此篇即聊斋自作小 传,故言之痛心。”
对《聊斋》批判科举弊端的评价
• 泄愤、补恨,作者态度冲突。
• 泄愤:在中国小说史上,蒲松龄是第一 个较全面反映科举题材、揭批得真实有 力的作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 补恨:让真才子中第得志。作者还没有 生疏到科举制度的反动本质,故不能从 根本上否认,对科举制度的抨击只限于 揭露其弊端,有不彻底性。
几分庄重,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味道,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 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 几分庄重,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味道,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五、《聊斋志异》的思想局限
• 记录怪异,宣扬迷信。如 《尸变》《宅妖》 • 因果报应、地狱轮回,宿命论布满全书。 • 《画壁》《绩女》宣扬佛教的色空观念。 • 封建伦理,《珊瑚》《邵女》《金姑夫》 • 一些色情描写有损作品的光芒。 • 以上内容都减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三)《聊斋志异》的版本
1. 铸雪斋抄本: 2. 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抄本,十二
卷。存474篇。乾隆十六年(1751)历城 张 希杰依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的本子。 3. 2. 青柯亭本: 4. 乾隆三十一年(1766),经赵起杲、鲍 廷博据抄本编成十六卷本刊刻行世,即一 般通行本的底本。存431篇。
• 中国文言小说概况 •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头盛行,消失大量志

王光福《“文言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读后

王光福《“文言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读后

王光福《“文言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读后作者:刘佳来源:《蒲松龄研究》2013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自其诞生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著作与学术论文层出不穷,不胜枚举。

作者生平思想、创作心态、成书、版本、艺术价值等问题,都引起人们的兴趣,研究的路子、视角、方法不断更新,研究的广度、深度也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但这也给后来学者的研究创新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不过当我拜读过王光福先生的《“文言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之后,还是仍然感受到了其无法掩盖的学术特色。

首先,作者从文化的角度对作者及其作品加以审视。

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能够艺术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因此,关注反映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作为淄博乃至山东人民的骄傲,是本区域的文化亮点,也是王志民总主编《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淄博卷》(亦即岳长志主编《淄博文化通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光福先生认为:“蒲松龄挟着《聊斋志异》和其他著作,就像一束聚光灯,照亮了淄博的文化天空,进而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加了宝贵财富。

”因此,对于《聊斋志异》,作者选取文化的视角进行研究,不仅合乎全书的编纂体例要求,亦有利于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合作与交流。

正是缘于此,王光福先生感受到:“文言短篇小说,到了蒲松龄手里,因其独特的文化趣味和广泛的民俗文化基础,而焕发出别具一格的神光异彩。

”在他看来,《聊斋志异》的素材来源因蒲松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的文化趣味而聚到一起。

同样,色彩斑斓、汪洋浩瀚的民间风俗文化也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聊斋志异》成为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当.
蒲松林
(1640——1715), 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 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 东淄川县蒲家庄人。他出身在小 地主小商人家庭,满腹诗学,科 举考试多次不成。《聊斋志异》 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自称 之为“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以谈狐说鬼的形
式,揭露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也 有所批判,以同情的笔调描绘了青年男女相爱的故事。但也有 迷信色彩。
(勇敢且果断)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 夫的什么特点?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勇敢机智且细心)
1、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3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 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

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 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 何哉?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
作业
(一)填空: 1.《狼》节选自____________ 《聊斋志异》,作 蒲松龄 ,____ 清 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 者________
《聊斋志异》 。 _____________
2.《狼》可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叙述 ,写屠户______ 遇狼 、______ 惧狼 、______、 _______ 御狼 的经过。这一部分通过 杀狼 _______ ______、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聊斋志异全集的创作背景《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优秀作品,是蒲松龄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描写神怪、奇幻、鬼魅为主,通过讲述各种奇闻异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德、命运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那么,《聊斋志异》全集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呢?一、创作背景1.考城隍《考城隍》是《聊斋志异》的第一篇,也是蒲松龄的自序。

这篇小说讲述了蒲松龄在考试期间遇到的一件事情,通过这件事引出了《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和宗旨。

蒲松龄认为科举考试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无法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用自己的才智写出这部小说,旨在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不满。

2.耳中人《耳中人》是一篇描写人体器官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人的耳朵里住着一个小人,能够治疗各种耳朵疾病。

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医学水平有关。

当时,中医理论盛行,人体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被视为神秘而又神奇的领域。

蒲松龄通过这篇小说,借助神话故事般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传递了一种中医养生之道。

3.喷水《喷水》是一篇描写水的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地方的水源出现了问题,龙王喷出了一口毒水,使得当地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灾难。

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有关。

在明清时期,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并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许多地方出现了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蒲松龄通过这篇小说,揭示了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的危害,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呼吁。

4.山魈《山魈》是一篇描写山林妖怪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山林中的妖怪山魈危害村民的故事。

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乡村社会生活和民间信仰有关。

在古代,山林中被认为是神秘而又危险的地方,各种妖怪、鬼魂、神仙等信仰盛行。

蒲松龄通过这篇小说,借助民间信仰的文化传统,揭示了山林妖怪的真实面目和危害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民间信仰的尊重和关注。

5.咬鬼《咬鬼》是一篇描写鬼怪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女鬼危害人间的故事。

《聊斋志异》《子不语》狐女形象的比较研究

《聊斋志异》《子不语》狐女形象的比较研究

《聊斋志异》《⼦不语》狐⼥形象的⽐较研究《聊斋志异》《⼦不语》狐⼥形象的⽐较研究【摘要】:《聊斋志异》与《⼦不语》是清代⽂⾔志怪短篇⼩说的代表作,都记载了⼤量⿁狐花妖的故事,其中以狐⼥的形象更为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故本⽂就两书中狐⼥形象做⽐较研究,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本源。

【关键词】:《聊斋志异》;《⼦不语》;狐⼥在浩瀚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学作品中,“狐⼥”的形象⼏乎贯彻始终,这些被塑造出来的狐仙绝⾊,⼤多是不善的。

《藝⽂类聚》卷95引《名⼭记》云“狐者,先古之淫妇也。

”在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狐是妖兽,且最早的狐⼥只是与男主⼈公存在着⽣理关系,不涉及到情爱交流这⼀层⾯,这也是早期⽂学作品中最常见的狐⼥形象。

蒲松龄《聊斋志异》可以说是⼈狐恋故事的集⼤成者,全书近五百篇作品中,写狐或涉猎狐的有⼋⼗余篇,⽽写⼈狐相恋的约占三分之⼀,如《青凤》《胡四姐》《⼩翠》等等。

随之⽽后的《⼦不语》共三⼗四卷(包括续⼦不语),涉猎狐精的有三⼗七篇,描写狐⼥的有⼆⼗三篇,数量上远逊于《聊斋志异》。

即便如此,⼆者在狐⼥形象的塑造上亦存在相同与不同之处。

⼀、《聊斋志异》《⼦不语》狐⼥形象的相同之处(⼀)狐⼥有善恶之分蒲松龄笔下的狐⼥,⼤多是温柔可亲的绝⾊佳⼈,如救⼈于危难之中的胡四姐(《胡四姐》),知恩图报的⼩翠(《⼩翠》)等。

但也存在着祟⼈不安的恶狐形象,如《狐⼊瓶》《焦螟》《伏狐》等篇都记载恶狐劣迹。

袁枚的《⼦不语》同样如此。

有善解⼈意、替⼈做媒⽽成⼈之美的温柔佳⼈(《喀雄》),也有相貌粗恶,吸⼈阳⽓,⽑孔腥臊,所经之处,皆有余臭的恶狐(《狸有表兄》《<东医宝鉴> 有法治狐》等)。

如果将两书中的狐⼥分类,即可分为善狐与恶狐两⼤类。

为何会出现善狐与恶狐之分?钟雯《四⼤禁书与性⽂化》⼀书云:“男⼥性攻击的本源在于男⼥之间的性恐惧。

……男⼈对于⼥性的⾃相冲突的理解,实际上来⾃于男⼈对⼥⼈的玩弄与恐惧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将晚明以来在文人士大 夫中非常流行的以记录鬼怪灵异故事 传闻的文言小说作为表现奇思异想和 抒发幽怀的手段 发挥到了极致。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 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 十九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 子生员,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 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 一直考到六十多岁,听老妻的劝告,才 放弃了仕途幻想。 七十一援例捐贡生
4,在完全是幻想的境界中描写狐鬼的 形象时,却又写出了本属于人类的许多 美好的向往。体现出作者情感丰富、想 象力出众。 尽管蒲松龄思想很混杂,但《聊斋志异》 中占主导地位的作品,是批判社会现实 和幻想美好人生两类。
《犬奸》《耿十八》、《金生色》 《杜小雷》 1,蒲松龄一生受尽科举之苦楚,而其 作品中并未反对科举制度本身,所以 作品中攻击更多的是考官的“心盲或目 瞽”以致良莠不辨。
《聊斋志异》等短篇小说 一,李渔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李渔1611—1680。字笠翁,又字笠鸿, 别署笠道人、湖上笠翁等,浙江兰溪人 靠开书铺印行通俗书籍、组织家庭戏班 巡回演出于官绅之家谋生。
常以半真半假的戏谑态度看待正统的 价值观,很重视生活享受,在饮食、 器具、服饰、花木种植等方面,提出 许多艺术化的讲究。
在体式上 ,蒲松龄每于长篇故事之末, 仿《史记》“太史公曰”论赞体例,附“ 异史氏曰”的议论。
文言小说已有的摆脱史传影响、减少议论 也呈现出一种倒退。
优点: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 传统,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些长处,能以 丰富的想象力建构离奇的情节,同时又善 于在这种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富有 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人情 味浓厚的艺术形象,使读者沉浸于小说所 虚构的恍惚迷离的场景与气氛中。
写狐鬼一类女性形象时,由于这些人物 是超脱于社会固有结构之外而无法以礼 教的准则衡量的,作者内心的欲望便会 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在一种“伦理疏隔 ”的虚幻场景中,人的自然情感便得到了 较为自由的抒发。
“三言”、“二拍”和《聊斋志异》作为时代 的代表作品比较:生动的白话变为雅致 的文言、富于市俗气息的人间故事变为 幽凄的狐鬼故事 。文学的生气正在削减
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 作品有《聊斋志异》 ,诗、词、文、俚 曲的合集《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的内容
1,一类是各类奇异传闻的简单记录, 短小而不具有故事情节。
2,虚构的多为神鬼、狐妖、花木精灵 的奇异故事。 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喜人谈鬼,闻则命笔”; “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 邹弢《三借庐笔谈》:在路边备烟茶供 行人享用,趁机与之闲谈,搜罗记录异 闻传说 ? 长一颦,不 拾名流一唾,当世耳目,为我一新” 李渔确实受晚明思潮的影响较深,只是 受了时代的压抑,常用荒诞的眼光来看 人生,他写小说又主要是为了卖钱,所 以把精力太多地放在离奇的情节上,而 削弱了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力度。
《虞初新志》张潮汇辑二十卷,收录 周亮工、吴伟业、魏禧、徐芳、陈鼎 、钮琇等人的作品一百五十篇
小说语言是一种简洁而优雅的文言。 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虽亦以文言为主, 但较为浅显,有时还巧妙地融入白 话成分。
如:《翩翩》一日,有少妇笑入曰: “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 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 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风紧,吹送 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 婢子。”女笑曰:“花娘子瓦窑哉!那 弗将来?”曰: “方呜之,睡却矣。” 于是坐以款饮。
蒲松龄的思想
1,才华出众而毕生潦倒,在科举中经 历数十年的精神折磨,而又以低贱的塾 师身份坐馆于缙绅富贵之家,这一切造 成他心理上极大的压抑。
2,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理性的看法实在 并不高明。
这种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1,蒲松龄的压抑经常表现为对不合理 的社会现实的尖锐抨击。也有时也表现 为对某些野蛮、阴暗现象的兴趣 。 2,当他以现实人物为小说主人翁时,每 每宣扬陈腐的礼教。 3,经常在作品中宣扬轮回报应
花城笑曰:“而家小郎子,大不端好! 若弗是醋葫芦娘子,恐跳迹入云霄去 。”女亦哂曰:“薄幸儿,便直得寒冻 杀!”
《聊斋志异》把文言小说的艺术性又 推进了一步。
短篇小说集《十二集》、《无声戏》 诗文集《笠翁一家言》,剧作《笠翁 传奇十种》
主题:怜才喜色的恋爱和婚姻故事,而 且有许多传统伦理的说教和因果报应的 解释。
1,李渔自己绝非正经的“名教中人”, 他的“正经”话,往往说得很滑稽。
2,李渔小说的情节大都不落陈套,构 思巧妙,文笔幽默,富于喜剧气氛。
《夏宜楼》中一段奇论,说:“男子与 妇人交媾,原不叫做正经”,只因可以 生儿子,才成为“一件不朽之事” 。 《合影楼》:“玉皇大帝下了诛夷之 诏,阎罗天子出了辑获的牌,山川革 木尽作刀兵,日月星辰皆为矢石,他 总是拼了一死,定要去遂了心愿”。
《贾奉雉》“不得见人之句”连缀成文, 高中第一名。
《司文郎》嗅糊涂考官所作的文章, 立时“向壁大呕,下气如雷”,真是所 谓“屁文”。 《王子安》梦见自己中举人、中进士 点翰林……
2,优秀的揭露政治黑暗的作品。如 《席方平》 《促织》一类具有现实 意义的作品,在全书中占有相当比例。 3,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 《娇娜》《青凤》《婴宁》《莲香》 《阿宝》《巧娘》《翩翩》《鸦头》 《葛巾》《香玉》 ……
明末到清初,封建礼教、程朱理学的 重新抬头使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处于低抑的状态。但社会成员会受其 影响,蒲松龄也受此影响甚深。 思潮既已发生,使自然情性得到满足 的要求就不可能被彻底截止。
当小说以具有现实社会身份和现实社会 关系的女性为主人公时,无论是作者还 是读者,都会对她们提出现实伦理的约 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