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1.地板辐射式采暖简介1.1原理低温辐射地板采暖是通过埋设于地板下的加热管——铝塑复合管或导电管,把地板加热到表面温度18至32摄氏度,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而达到采暖效果。

同时它可以由分户式燃气采暖炉、市政热力管网、小区锅炉房等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源。

1.2优点(1)地面温度均匀,室温自下而上逐渐递减,舒适度高;(2)空气对流减弱,有较好的空气洁净度;(3)与其他采暖方式相比,较为节能,节能幅度约为10%至20%;(4)有利于屋内装修,增加2%至3%的室内使用面积;(5)有利于隔声和降低楼板撞击声。

1.3缺点(1)对层高有8厘米左右的占用;(2)地面二次装修时,易损坏地下管线;(3)铺设木地板则有干裂的麻烦,最好选用地砖或复合地板;(4)设定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大大降低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5)由于防水需要,卫生间不便铺设,还要借助于电暖气。

1.4运行费用:一个采暖季节每平方米大约需要14元(18℃情况下)2.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2.1设计依据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2设计原始资料本工程为哈尔滨市某别墅供暖设计,共3层。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外墙:490㎜空心砖墙双面抹灰,传热系数K=0.96W/㎡℃外窗:双层塑料窗,对开窗,上亮宽同窗,高500mm,高900mm,传热系数K=2.4 W/㎡℃外门:双层木门,传热系数K=2.33 W/㎡℃屋面:200㎜加气混凝土,传热系数K=0.96 W/㎡℃楼面:钢筋混凝土地面,传热系数K=1.1 W/㎡℃地面:非保温地面层高: 3.8m2.3采暖设计参数2.3.1室外设计参数采暖设计室外计算温度:-26℃室外计算风速3.8m/s2.3.2室内设计参数室内计算温度:16℃2.3.3设计指标建筑面积383㎡采暖热负荷97387W单位面积平均热负荷84.8W3.采暖设计3.1采暖热媒采暖热媒为低温水供水温度:45℃回水温度:35℃3.2采暖系统本设计为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盘管的布置形式采用双回形布置,采用这种布管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分布比较均匀。

供热课程设计厂区说明书

供热课程设计厂区说明书

供热课程设计厂区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培养学生对供热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掌握供热系统的原理和运行方式;(3)熟悉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规划和布局;(4)了解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施工和运行管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供热系统中的实际问题;(2)具备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初步规划和设计能力;(3)能够进行供热系统的调试和运行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供热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原理、组成、规划和布局,以及施工和运行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1.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原理和组成:介绍供热系统的定义、作用和组成部件,理解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

2.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规划和布局:学习供热系统的规划方法,包括热负荷计算、管网布局和设备选型,掌握供热系统的合理布局和设计。

3.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施工和运行管理:了解供热系统的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学习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供热系统的规划和布局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施工方法。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热课程设计厂区的相关教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

2.参考书:供热系统的相关参考书籍,提供更深入的理论知识。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8171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8171

(建筑供热与给水排水综合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徐州市某二层建筑供热与给排水综合课程设计起止日期:2015年11月9日至2015年11月27日学生姓名李映宇班级建环设备1203学号12403200308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土木工程学院(部)2015年9月7日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安全因素等越发收到人们的关注。

一个房间的可能有各种得热散失热量的途径,当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

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给热量,以保证室内要求的温度。

为了满足现今社会的要求,对工程建筑进行供热采暖设计是更好的达到节能环保目的的重要前提。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以热水为热煤的建筑集中供热系统。

本文首先根据根据基本设计资料计算了某二层建筑的热负荷,然后根据热负荷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条件,提出了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案,选择布置了供暖管网系统,绘制出了该系统的平面图和系统图,还对该系统进行了水力计算,选择管径和流速,使管网系统较好地符合了水力平衡要求。

最后还计算了散热器的片数,并布置了散热器。

关键词:环保节能,供热设计,负荷计算目录第一章概述21.1 设计概况31.2 设计依据3第二章设计方案确定及计算32.1 室外气象参数32.2 采暖设备要求和特殊要求42.3 热负荷计算42.31校核围护结构传热热阻是否满足最小传热阻要求 (4)2.32热负荷计算过程4第三章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 (7)3.1 循环动力 (7)3.2 供、回水方式 (7)3.3 系统敷设方式 (8)3.4 供、回水管布置方式 (8)3.5 工程方案确定 (8)第四章散热器的选择94.1 散热器的布置94.2 散热器的安装尺寸应保证94.3 散热器的计算9第五章水力计算11第六章供热管道及附件136.1保温管道的确定136.2 保温材料的选择136.3 管道保温施工13第七章设计总结13第八章参考文献14第一章概述1.1 设计概况江苏省徐州市某2层住宅建筑工程采暖设计。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暖通空调、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采暖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录一.设计原始资料 (3)二.最小传热阻校核 (4)三.热负荷计算 (6)四.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 (11)五.散热器的选择 (12)六。

管道的布置 (16)七.管道的水力计算 (17)八。

附属设备的选型 (20)九。

总结........................................................................十.参考文献 (15)一、原始资料1.设计题目本工程为呼和浩特市某宿舍楼,整个建筑物为4层,建筑面积约2175。

9平米,建筑占地面积约518。

76平米,建筑总高12。

4米。

一四层层高为3.2米,二三层层高为3.0米。

一层设有大厅,每层都带有水房.热源由城市热网提供,供回水温度为:95℃、70℃,引入口管径为DN50,供回水压差为30kPa。

2.气象参数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呼和浩特市,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查出当地的气象资料如下室内设计参数见表如下:3.土建资料根据设计资料,有:(1).外墙采用250mm厚钢筋混凝土(λ=1。

547w/m·K,S=14.95 w/m·℃),外保温采用50mm 厚可挥发性聚苯乙烯板(λ=0。

047 w/m·k,S=0。

7 w/m·℃),表面用20mm混合砂浆((λ=0.872 w/m·℃,S=9.472 w/m·℃)。

(2)。

内墙采用空心砖厚240mm(λ=0。

供暖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暖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第1章建筑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2 设计概况 (1)1.3 设计内容 (1)第2章设计参数 (1)2.1 室外气象参数 (1)2.2 室内设计参数 (2)2.3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2)第3章供暖负荷计算 (3)3.1 热负荷组成 (3)3.2 校核最小传热组 (3)3.2.1 校核外墙最小热阻 (3)3.2.2 校核屋面最小热阻 (3)3.3 热负荷计算 (4)3.3.1 主要计算公式 (4)3.3.2 热负荷计算实例 (5)第4章供暖系统方案的确定 (7)第5章散热器的选择计算 (8)5.1 散热器的选用 (8)5.2 散热器的布置 (8)5.3 散热器的计算 (8)5.3.1 基本公式 (8)5.3.2 散热器计算实例 (9)5.3.3各房间散热器片数 (9)第6章水力计算 (10)6.1确定系统原理图 (10)6.2 系统水力计算 (10)设计小结 (17)参考文献 (17)第1章建筑概况1.1 工程概况本工程设计对象位于天津市,建筑功能为住宅小区,占地面积222.6㎡。

建筑面积1113㎡。

一至五层为单元房,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分析,房间主要分以下类型:卧室、餐厅、客厅、走道、卫生间、厨房1.2 设计概况本设计为整栋住宅楼冬季室内采暖工程,按要求应实行采用分户计量系统。

1.3 设计内容(1)设计准备(收集和熟悉有关规范、标准并确定室内外设计参数)(2)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的计算(3)散热设备选择计算(4)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绘制设计草图(5)管道水力计算(6)平面布置图、系统原理图等绘制(7)设备材料表、设计及施工说明的编制第2章设计参数2.1 室外气象参数(1)地理纬度:北纬39°,东经117°16′;(2)大气压力及海拔:冬季大气压力102660Pa,夏季大气压力100480Pa;(3)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供暖-9℃;(4)冬季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6m/s;(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1m/s;2.2 室内设计参数本住宅楼供住户使用,精度要求不高,主卧室和次卧室供住宿或书房使用,餐厅、厨房、客厅和走道相通故设计温度相同,为方便起见都取18℃,主卫生间和客卫生间可供洗澡用故设为23℃,户间传热邻室温差取6℃,户内邻室传热温差为5℃。

供热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冬季热水供暖工程

供热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冬季热水供暖工程

目录第1章绪论 (1)1.1设计目的 (1)1.2工程概述 (1)1.3设计任务 (1)第2章设计依据 (2)2.1主要参考资料 (2)2.2设计范围 (2)2.3设计参数 (2)2.3.1 室外设计参数 (2)2.3.2 室内设计参数 (3)2.4设计原始资料 (3)2.4.1 土建资料 (3)2.4.2 建筑结构 (3)2.5动力与能源资料 (3)2.6其他资料 (3)2.7朝向修正率 (4)第3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5)3.1热负荷组成 (5)3.2负荷计算 (5)3.2.1 围护结构计算参数 (5)3.2.2主要计算公式 (5)3.3热负荷计算 (7)第4章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 (8)4.1循环动力 (8)4.2供、回水方式 (8)4.3系统敷设方式 (9)4.4供、回水管布置方式 (9)第5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10)5.1散热器的选择 (10)5.2散热器的布置 (10)5.3散热器的安装 (10)5.4散热器的计算 (10)第6章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11)6.1确定系统原理图 (11)6.2系统水力计算 (11)6.2.1 散热器计算 (11)6.2.2 户内水平系统水力计算 (12)6.2.3 单元立管与水平干管采暖系统水力计算 (19)附录 (23)参考文献 (24)总结 (25)第1章绪论1.1 设计目的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完《供热工程》后的一次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程,按照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图集和有关参考资料,独立完成建筑所要求的工程设计,掌握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设计流程,通过对系统的设计进一步掌握供热工程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负荷计算、水力计算、散热器计算、系统选择的具体方法,从而达到具有能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供暖系统设计的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内容: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供热原理、热负荷计算、热力循环等方面的内容。

2. 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热源选择、管道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3. 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系统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4.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监测、故障排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教学,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步骤: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相关课堂教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际操作技能。

3.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安装调试: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5. 经验总结: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设计任务,总结经验并进行报告。

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要求编写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等。

2. 设计成果: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工作,取得可行的设计成果。

3. 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备注:该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为参考,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供暖设计说明书

供暖设计说明书尊敬的用户,欢迎您选择我们的供暖系统,为了确保您的居住环境温暖舒适,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供暖设计方案,并提供操作、维护等相关信息。

一、设计原则本供暖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 保障室内温度稳定:通过科学计算,确保供暖系统能够在最佳运行状态下,提供恒定的室内温度。

2. 能源高效利用:采用先进的供暖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

3. 环保节能:配备绿色环保材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供暖系统概述本供暖系统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无需燃烧燃料:可避免室内产生烟尘及有害气体,确保居住环境清洁卫生。

2. 供暖快速舒适:热泵系统能够快速提供温暖的空气,满足用户对室内温度的需求。

3. 能耗低:通过空气源热泵技术,能耗相对传统供暖方式降低30%以上。

4. 安全可靠:采用先进的安全控制系统,确保供暖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三、供暖系统组成及安装1. 主机安装:供暖主机设备安装在室外或室内,并确保安装基础稳固、通风良好。

2. 散热器安装:根据室内结构和热负荷需求,合理选择散热器型号和安装位置。

3. 配管布局:合理设置供水管、回水管和热泵连接管道,确保水流畅、供暖效果良好。

4. 控制系统安装:配备智能控制器,实现温度调节、定时开关等功能,提升使用便利性。

四、操作及维护1. 使用操作:按需调节室内温度,设置合理的温度范围,合理使用供暖系统,避免浪费。

2. 定期清洁:定期检查系统连接,清理散热器表面灰尘,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

3. 定期维护:每年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对供暖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和清洗,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异常处理:如发现供暖系统异常,及时联系售后服务部门,不随意私自拆卸或修理。

五、系统安全措施1. 防冻保护:系统设有低温防冻保护装置,确保在严寒天气中不会冻结及损坏。

2. 电气安全:电控元件采用国际一流品牌,具备过流、欠压、过压等保护功能,保障电气安全。

3. 水压保护:系统设有水压控制装置,防止因水压过高或过低导致的设备损坏。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1. 课程设计目的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供热系统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热系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可靠、经济、实用的供热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规定条件和技术标准,其中包括:2.1. 设计范围供热系统设计应覆盖以下部分:•热源:锅炉、热水锅炉、热水炉等•热网:管道、泵、热交换器、调节阀等•热用户:暖通设备、热水器等2.2. 设计要求•热负荷估算:根据设计规范及现场情况,合理估算设计地区各种不同类型建筑、房间和设备的热负荷并确定供热总负荷。

•管道设计:设计合理的管道系统,并在保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造价。

•热源设计:满足负荷的需求,同时考虑各种条件下的安全、可靠、节能等问题,并选用合适的锅炉类型。

•热用户设计:根据热负荷确定使用的暖通设备和热水器的数量和规格,并采取合适的调节方法。

2.3. 设计任务•进行供热系统整体设计和技术方案的确定、修改与优化。

•编制供热系统设计图纸、资料和技术规范。

•具体分别负责各个部分(热源、热网、热用户)的设计和计算,并提出可靠、经济、实用、节能的技术方案。

3. 课程设计流程课程设计流程如下:1.阅读相关的教材和规范,了解供热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流程。

2.实地调查供热区域的情况,包括建筑物类型、面积、使用情况等,了解供热系统的实际需求。

3.进行供热负荷估算,确定供热总负荷。

4.根据供热总负荷,进行管道设计,设计管道路线和管道规格。

5.根据供热总负荷和管道设计,进行热源和热用户的设计,并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器材。

6.编制供热系统的设计图纸、资料和技术规范,并进行评审和修改。

7.进行供热系统的施工和调试,验收总结。

4.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如下:1.设计完整度:包括行业规则的符合情况、流程图的清晰度等。

2.设计合理性:包括热负荷的估算、管道系统的合理性、热源和热用户的合理性等。

完整版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完整版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概述 (3)1.1 设计概况 (3)1.2 设计依据 (3)2、设计方案确定及计算 (3)2.1 室外气象参数 (3)2.2 采暖设备要求和特殊要求 (3)2.3 热负荷计算 (3)2.3.1 校核围护结构传热阻是否满足最小传热阻的要求 (5)2.3.2 修改普通外墙使之成为保温外墙 (7)2.2.3 校核屋面最小传热阻 (8)2.3.4 负荷计算过程 (8)3、散热器的选择 (11)3.1 散热器的布置 (11)3.2 散热器的安装尺寸应保证 (11)3.3 散热器的计算 (11)4、水力计算 (13)5、供热管道及附件 (14)5.1保温管道的确定 (14)5.2 保温材料的选择 (15)5.3 管道保温施工 (15)6、设计总结 (16)7、参考文献 (17)房间耗热量表 (17)散热器片数表 (20)采暖系统水力计算书 (23)1、概述1.1 设计概况辽宁省沈阳市某4层住宅建筑工程采暖设计。

建筑面积738m2,供暖面积695m2。

共4层,层高3.2m。

该建筑南北朝向,锅炉房在该建筑的西侧。

1.2 设计依据《供热设计手册》、《供热工程》(ISBN978-7-112-02017-1)。

2、设计方案确定及计算2.1 室外气象参数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6.8℃,冬季最低日平均温度:-24.9℃,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0㎡/s,冬季室外最多风向平均风速1.9m/s 冬季最多风向ENE,冬季室外大气压力102333pa。

2.2 采暖设备要求和特殊要求散热器要求散热性能好,金属热强度大,承压能力高,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2.3 热负荷计算建筑物供暖热负荷计算,主要采用供暖面积热指标计算。

根据面积热指标法:'310n h Q q A -=⋅⋅ kW式中: 'n Q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kW ;h q ——采暖面积热指标, 2/W m ;A ——建筑物采暖面积, 2m围护结构的基本条件:屋顶:保温材料为沥青膨胀珍珠岩,K=0.6W/㎡·℃,R=1.67㎡·℃/W ,D=6.370;地面:不保温地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暖通空调、流体输配管网课程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和使用资料的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室内采暖系统的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

采暖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录一.设计原始资料 (3)二.最小传热阻校核 (4)三.热负荷计算 (6)四.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 (11)五.散热器的选择 (12)六.管道的布置 (16)七.管道的水力计算 (17)八.附属设备的选型 (20)九.总结………………………………………………………………十.参考文献 (15)一、原始资料1.设计题目本工程为呼和浩特市某宿舍楼,整个建筑物为4层,建筑面积约2175.9平米,建筑占地面积约518.76平米,建筑总高12.4米。

一四层层高为3.2米,二三层层高为3.0米。

一层设有大厅,每层都带有水房。

热源由城市热网提供,供回水温度为:95℃、70℃,引入口管径为DN50,供回水压差为30kPa。

2.气象参数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呼和浩特市,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查出当地的气象资料如下室内设计参数见表如下:3.土建资料根据设计资料,有:(1).外墙采用250mm厚钢筋混凝土(λ=1.547w/m·K,S=14.95 w/m·℃),外保温采用50mm 厚可挥发性聚苯乙烯板(λ=0.047 w/m·k,S=0.7 w/m·℃),表面用20mm混合砂浆((λ=0.872 w/m·℃,S=9.472 w/m·℃)。

(2).内墙采用空心砖厚240mm(λ=0.58w/m·K,S=7.92 w/m·℃),保温采用可挥发性聚苯乙烯板厚60 mm(λ=0.047w/m·K,S=0.7w/m·℃),表面用混合砂浆厚20mm(λ=0.872w/m·K,S=9.479 w/m·℃)。

(3).屋面做法从上到下依次为:30mm厚二毡三油防水层(λ=0.17w/m·K,S=3.33w/m·℃)、4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λ=0.93w/m·K,S=11.33 w/m·℃)、200mm厚加气混凝土(λ=0.22w/m·K,S=3.59w/m·℃)、70mm厚沥青油隔气层(λ=0.17w/m·K,S=3.33w/m·℃)、20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λ=1.74w/m·K,S=17.20w/m·℃)。

(4).地板做法从上到下依次为:40mm厚混合砂浆(λ=0.872w/m·K,S=9.479w/m·℃)、30mm厚可挥发性聚苯乙烯板(λ=0.047w/m·K,S=0.7 w/m·℃)、12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λ=1.547w/m·K,S=14.95w/m·℃)(5).外门(M-1):双层木门,(宽×高)为1.8×2.4m ,上亮0.3m双层玻璃且上亮不可开启;内门(M-2):单层木门,0.9×2.1m无上亮。

大厅门(M-3):双层木门,0.5×2.4×4m,四扇。

(6).窗户:所有窗户为上亮均不可开启的双层钢框玻璃双开窗,上亮子为400mm;水房的窗户(C-3)为1500×1500mm,走廊楼道的窗户(C-2)为1500×1100 mm,其余的外窗(C-1)为1800×1500mm。

二、最小传热阻校核1.围护结构计算参数(1).外墙查《供热工程》表2.3和表2.4,外墙内表面换热系数a n=8.7 w/m·℃,外墙外表面换热系数a w=23 w/m·℃根据《供热工程》式(2.7)传热系数2·℃。

热惰性指标D 可根据公式1ni i i D R s ==∑=将以上数据代入得:D=3.38 (2).内墙同上可求得传热系数K=0.515 w/m 2·℃,热惰性指标D=1.44。

(3).屋面同上可求得传热系数K=0.551 w/m 2·℃,热惰性指标D=7.69。

(4).地板根据《供热工程》此地面为保温地面,由式(2.10)R 0′=R 0+∑δiλi有第一地带:R 0′=2.91 K 0=0.344 w/m 2·℃第二地带:R 0′=5.06 K 0=0.198 w/m 2·℃第三地带:R 0′=9.36 K 0=0.107 w/m 2·℃第四地带:R 0′=14.96 K 0=0.067 w/m 2·℃ (5). 查《使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有外门(M-1)K 0=2.33 w/m 2·℃ ,缝隙长度L=10.8m内门(M-2)K 0=2.91 w/m 2·℃ , 缝隙长度L=6m大厅门(M-3)3.32 w/m 2·℃ , 缝隙长度L=16m (6).窗户查《使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有K0=3.7w/m2·℃C-1缝隙长度L=8.1m C-2缝隙长度L=6.3m C-3缝隙长度L=6.3m2 校核围护结构传热热阻是否满足最小传热阻要求为验证围护结构的热阻满足最小传热阻的要求,本设计先计算出不同围护结构类型下,对应不同室内计温度的最小传热阻,再根据围护的结构来计算需求多少厚度的保温层才能满足需要。

(1). 外墙最小传热热阻校核由《供热工程》表2.15知该外墙属于Ⅲ型围护结构,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w,e=0.3t w+0.7m in,pt=0.3×(-19)+0.7×(-25.1)=-23.27℃查《供热工程》表2.14,最小传热热阻为式中:R o,min——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2m·℃/W;t w,e——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nt——采暖室内设计温度,℃;yt∆——根据舒适性确定的室内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差,这里取6℃;R 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将上述参数代入得,R o,min =0.7912m·℃/W外墙实际传热热阻为R o=1K=10.711=1.412m·℃/W>0.7912m·℃/W所以外墙满足保温要求。

(2)校核屋面最小传热热阻根据《供热工程》式(2.21)D=7.69>6.0故此围护结构属Ⅰ类型,t w,e =t w ′ 则最小传热阻0.min R =,n W e yt t t -∆ a Rn= 1.0(18+19)*115、4=1.0642/m W ∙℃顶棚的实际传热阻为0R =1/K=1/0.551=1.8152/m W ∙℃>0.min R =1.0642/m W ∙℃0R >0.min R ,满足要求。

三、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供暖热负荷是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

它是系统散热设备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的最基本依据,同时影响锅炉等主要设备的选择,关系着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进而影响系统的造价、运行管理费用以及使用效果。

1 .热负荷组成(1).修正耗热量(朝向、风力、高度影响的修正); (2).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屋顶、墙、地板和窗耗热量); (3). 冷风渗透耗热量; (4). 冷风侵入耗热量; 2. 热负荷计算基本公式由于冬季室外温度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室内外的温差,因此在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中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法,由《供热工程》第二章得下列公式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N W q FK t t α=-式中'q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形成的热负荷(W );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F ——围护结构面积(㎡);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N t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W t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2)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

(1)朝向修正率:北朝向: 10%; 东、西朝向: -5%; 南向: -20%。

(2)风力附加率 本设计不必要考虑风力附加;(3)围护结构的高度附加 本设计中建筑层高都都低于4m, 因此在本设计中高度附加可以忽略。

(4)冷风渗透耗热量2Q '=0.28Vρw p c (wn n t t -) 式中:2Q '——冷风渗透耗热量(W );V ——经门、窗隙入室内的总空气量,m 3/h ;ρ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本设计取1.38kg/m 3;pc ——冷空气的定压比热,p c =1KJ/(kg·℃)。

经门、窗隙入室内的总空气量按下式计算 V=n l L h ⨯⨯式中:L h ——每米每小时缝隙入室内的空气量;l ——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 ;n ——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3)冷风侵入耗热量开启外门时侵入的冷空气需要加热到室内温度,对于短时间开启无热风幕的外门,可以用外门的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附加率:3Q '=N m j Q ..1' (3.8) 式中:m j Q ..1'——外门基本耗热量,W;N ——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

本设计中只有首层有外门,M-1取附加率取65%,M-3为主要通道,取附加率500%。

3. 各层热负荷计算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 w =-19℃,冬季日照率为69%>35%;由《供热工程》表2.8知基本耗热量各朝向修正系数。

这里取北朝向10%,东、西朝向-5%,南朝向-20%;由《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有冷风渗透朝向修正,北向0.7,东向0.1,西向0.7,南向0.2。

因为内墙、楼板之间的传热温差在2℃之内,低于5℃,不考虑内墙、楼板耗热量。

对各宿舍进行编号如平面图所示。

以101号宿舍为例进行热负荷计算 (1). 外围护结构热负荷计算 ○1北外窗面积为F=1.8×1.5=2.7m 2 朝向修正系数取10%,则北外窗的基本耗热量修正后为: 406.59W○2北外墙面积为F=3.6×3.2-2.7=8.82m2朝向修正系数取10%,则北外墙的基本耗热量修正后为:255.23 W○3西外墙面积为F=5.5×3.2=17.6m2朝向修正系数是-5%,则西外墙的基本耗热量修正后为:439.85 W○4地面的基本耗热量:地面Ⅰ面积为F=2×3.6+2×5.5=18.2m2则地面Ⅰ基本耗热量为:231.65W地面Ⅱ面积为F=1.6×3.5=5.6m2,则地面Ⅰ基本耗热量为:41.03W(2)、ρw=1.38m\s,北外窗缝隙长度l=8.1m,查《供热工程》附录2.2知v=1.6m\s时L h=1.14,朝向修正系数n=0.7得冷风渗透耗热量为:91.75W(3)、101号宿舍的总热负荷为:1466W以此可算出其它房间的热负荷,如下表所示:一层热负荷计算123如上同理三四层房间耗热量可求得如下表房间耗热量表各层总热负荷统计如下表热负荷统计表四、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供暖系统常用的热媒有水、蒸汽和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