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来县一中、揭东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联考高一(上)期末化学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联考高一(上)期末化学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联考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Na2SO4B.CO2C.Cl2D.Cu2.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Cl﹣、NO3﹣、SiO32﹣B.Ag+、Fe3+、Cl﹣、SO42﹣C.K+、SO42﹣、Cu2+、NO3﹣D.NH4+、OH﹣、Cl﹣、HCO3﹣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①分离出BaSO4浊液中的BaSO4B.②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C.③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D.④排水法收集NO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液溶胶都是澄清透明的B.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C.可用渗析法(半透膜过滤法)分离液溶胶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D.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5.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33.6 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为1.5 N AB.常温常压下,32g O2和28 g 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C.0.5 mol/L AlCl3溶液中含有的Cl﹣数为1.5 N AD.1 mol 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 N A6.30mL 0.2mol/L KCl溶液与20mL 0.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1 B.2:3 C.2:1 D.3: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D.铁屑溶于稀盐酸中:2Fe+6H+═2Fe3++3H2↑8.古装电视剧中经常有“银针验毒”的剧情,医学上对“银针验毒”的解释是:4Ag+2H2S+O2═Ag2S+2H2O,其中H2S()A.是氧化剂B.是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9.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C.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a2+D.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a+10.下列反应中,SO2表现氧化性的是()A.SO2与水反应B.SO2与H2S溶液反应C.SO2与NaOH溶液反应D.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11.KNO3溶液中含杂质KCl、K2SO4和Ca(NO3)2,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有①Ba(NO3)2②K2CO3③AgNO3④HNO3,则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1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A.2Na2O2+2H2O═4NaOH+O2↑B.2H2O2H2↑+O2↑C.SO3+H2O═H2SO4D.2Na+2H2O═2NaOH+H2↑13.两份等质量的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在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A.1:1 B.3:2 C.2:3 D.1:614.向1L 1mol/L AlCl3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若产生沉淀为0.8mol,则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0.8 mol B.2.8 mol C.3.2 mol D.3.8 mol15.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16.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17.根据下列反应方程式填写有关内容:5K2SO3+2KMnO4+3H2SO4═6K2SO4+2MnSO4+3H2O(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均填化学式)(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若有0.5mol K2SO3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产生的H2O的质量为g.(3)把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18.某实验室需要配制480mL 0.10mol/L Na2CO3溶液.(1)所需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100mL量筒、、(2)实验时图中所示操作的先后顺序为(填编号)(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有无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②转移溶液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③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俯视液面④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4)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为g;若改用浓溶液稀释,需要量取2mol/L Na2CO3溶液mL.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0分)19.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Al2O3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Fe3+的离子方程式为;(2)固体A 是(填化学式),写出沉淀F转化为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3)流程乙中,烧碱与Al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固体X 是(填化学式)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取氯气并检验氯气的某些性质.(1)制取Cl2,检验干燥氯气是否有漂白性.①盛装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C中盛装的试剂是③通入Cl2后,D、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根据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④F中盛有NaOH溶液,其作用是,若有2.24L(标准状况下)Cl2被NaOH 溶液完全吸收,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mol.(2)探究铁丝在Cl2中燃烧的产物某同学认为,当足量Cl2与少量铁丝反应时生成FeCl3,当少量Cl2与足量铁丝反应时生成FeCl2.为检验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根细的纯铁丝分别在足量和少量的Cl2中点燃,取其表面生成物配制成溶液A、B,并取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的空格.④根据实验结论,铁丝在Cl2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21.有一份白色粉末是无水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灼烧至恒重时,质量为21.8g.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10.0g沉淀.求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Na2SO4B.CO2C.Cl2D.Cu【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解答.【解答】解:A.硫酸钠为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B.二氧化碳本身不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氯气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D.铜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明确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题目难度不大.2.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Cl﹣、NO3﹣、SiO32﹣B.Ag+、Fe3+、Cl﹣、SO42﹣C.K+、SO42﹣、Cu2+、NO3﹣D.NH4+、OH﹣、Cl﹣、HC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氢离子与硅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硅酸沉淀;B.银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发生反应;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共存;D.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解答】解:A.H+、SiO32﹣之间反应生成硅酸,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Ag+与Cl﹣、SO42﹣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K+、SO42﹣、Cu2+、NO3﹣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NH4+、HCO3﹣都与OH﹣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①分离出BaSO4浊液中的BaSO4B.②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C.③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D.④排水法收集NO【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分离出BaSO4浊液中的BaSO4用过滤;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反应;C.转移液体需要引流;D.NO不溶于水.【解答】解:A.分离出BaSO4浊液中的BaSO4用过滤,过滤用普通漏斗,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反应,将原物质除掉,故B错误;C.转移液体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NO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和制备,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液溶胶都是澄清透明的B.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C.可用渗析法(半透膜过滤法)分离液溶胶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D.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A.豆浆是不透明的;B.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C.溶液中的微粒小于半透膜的孔隙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通过;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备.【解答】解:A.胶体可能是透明的也可能是不透明的,豆浆是不透明的,故A错误;B.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100nm,故B正确;C.溶液中的微粒小于半透膜的孔隙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通过,可分离,故C正确;D.胶体和溶液可以用丁达尔现象鉴别,光线通过时胶体出现光亮的通路,溶液无现象,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题目难度不大,熟悉胶体的性质及判断即可解答.5.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33.6 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为1.5 N AB.常温常压下,32g O2和28 g 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C.0.5 mol/L AlCl3溶液中含有的Cl﹣数为1.5 N AD.1 mol 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 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标况下水为液态;B、分子个数N=;C、溶液体积不明确;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解答】解:A、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故A错误;B、32g氧气中的分子个数N===N A个,28g氮气中的分子个数N==N A个,故B正确;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即N A个,故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6.30mL 0.2mol/L KCl溶液与20mL 0.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1 B.2:3 C.2:1 D.3:1【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溶液浓度的计算.【分析】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与溶质浓度、溶质的化学式组成有关,如:30mL 0.2mol/L 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1=0.2mol/L,20mL0.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3=0.3mol/L,据此计算出两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30mL 0.2mol/L 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1=0.2mol/L,20mL 0.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3=0.3mol/L,两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0.2mol/L:0.3mol/L=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注意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为易错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D.铁屑溶于稀盐酸中:2Fe+6H+═2Fe3++3H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电子、电荷不守恒;B.漏写氧化剂水;C.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D.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氢气.【解答】解: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故A错误;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H2O+2Al+2OH﹣═2AlO2﹣+3H2↑,故B错误;C.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C正确;D.铁屑溶于稀盐酸中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8.古装电视剧中经常有“银针验毒”的剧情,医学上对“银针验毒”的解释是:4Ag+2H2S+O2═Ag2S+2H2O,其中H2S()A.是氧化剂B.是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4Ag+2H2S+O2═Ag2S+2H2O反应中Ag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据此分析.【解答】解:4Ag+2H2S+O2═Ag2S+2H2O反应中Ag元素的化合价升高,Ag为还原剂,O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气为氧化剂,H2S中H、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H2S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题目难度不大.9.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C.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a2+D.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a+【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且硝酸酸化可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B.稀硫酸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应该用稀硝酸酸化;C.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不一定含有钙离子;D.钠元素的焰色反应的火焰颜色为黄色.【解答】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且硝酸酸化可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应先加盐酸,再加BaCl2溶液检验SO42﹣,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引进了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加热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应该用稀硝酸酸化,故B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碳酸银,不一定为碳酸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钙离子,故C错误;D.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钠离子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10.下列反应中,SO2表现氧化性的是()A.SO2与水反应B.SO2与H2S溶液反应C.SO2与NaOH溶液反应D.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族元素.【分析】SO2在反应中硫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硫的化合价未变,故A不选;B、SO2与H2S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硫由+4变成0价,是氧化剂,故B选;C、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硫的化合未变,故C不选;D、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1.KNO3溶液中含杂质KCl、K2SO4和Ca(NO3)2,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有①Ba(NO3)2②K2CO3③AgNO3④HNO3,则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除去KCl、K2SO4和Ca(NO3)2,可分别加入AgNO3、Ba(NO3)2、K2CO3等,除杂时所加试剂应过量,易保证杂质除去,因K2CO3能与AgNO3、Ba(NO3)2、Ca(NO3)2都可生成沉淀,为避免引入新杂质,减少操作步骤,可在AgNO3、Ba(NO3)2之后加入K2CO3,最后加入硝酸,以此解答.【解答】解:因K2CO3能与AgNO3、Ba(NO3)2、Ca(NO3)2都可生成沉淀,为避免引入新杂质,减少操作步骤,可在AgNO3、Ba(NO3)2之后加入K2CO3,最后加入硝酸,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异同设计实验,除杂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更不能引入新杂质,难度不大.1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A.2Na2O2+2H2O═4NaOH+O2↑B.2H2O2H2↑+O2↑C.SO3+H2O═H2SO4D.2Na+2H2O═2NaOH+H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反应中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反应中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降低,水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故A选;B.反应中水中的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水是氧化剂和还原剂,故B不选;C.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水为氧化剂,故D 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3.两份等质量的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在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A.1:1 B.3:2 C.2:3 D.1:6【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铝的化学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分别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6HCl═2AlCl3+3H2↑,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解答】解:由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6HCl═2AlCl3+3H2↑可知,2molAl分别与足量酸、碱反应都生成3molH2,则两份等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酸、碱反应生成等量的氢气,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则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酸碱与铝的反应进行计算,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考查,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金属Al完全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4.向1L 1mol/L AlCl3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若产生沉淀为0.8mol,则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0.8 mol B.2.8 mol C.3.2 mol D.3.8 mol【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AlCl3和NaOH反应与NaOH的量的多少有关,当NaOH不足时生成Al(OH)3,当碱过量时,则生成NaAlO2.现AlCl3的物质的量为1mol,完全生成Al(OH)3沉淀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1mol,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8mol,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解答】解:AlCl3和NaOH反应与NaOH的量的多少有关,当NaOH不足时生成Al(OH)3,当碱过量时,则生成NaAlO2.现AlCl3的物质的量为1mol,完全生成Al(OH)3沉淀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1mol,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8mol,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①若碱不足,由Al3++3OH﹣═Al(OH)3↓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为0.8mol×3=2.4mol,②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则由Al3++3OH﹣═Al(OH)3↓1mol 3mol 1molAl(OH)3 +OH﹣═AlO2﹣+2H2O(1﹣0.8)mol (1﹣0.8)mol则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为3mol+(1﹣0.8)mol=3.2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铝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的解答关键是根据1L1mol/L的AlCl3溶液以及0.8mol的沉淀,结合反应的有关方程式计算.15.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A.二者都与盐酸反应;B.二者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C.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D.氯化铁与铁粉反应.【解答】解:A.二者都与盐酸反应,铝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A错误;B.二者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可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溶液除杂,故B错误;C.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故C正确;D.氯化铁与铁粉反应,因氯化亚铁可与氯气反应,则可通入氯气除杂,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等问题,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根据除杂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和量,并且操作简单可行,除杂时要结合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离.16.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Fe3+具有氧化性,能将铜氧化为为铜离子;B.二氧化硅不导电,是制光导纤维的原料;C.二氧化硫可以和氯气的水溶液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Al与稀硫酸可持续反应.【解答】解:A.Fe3+具有氧化性,能将铜氧化为为铜离子,2Fe3++Cu=2Fe2++Cu2+,所以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Ⅰ、Ⅱ正确有因果关系,故A正确;B.二氧化硅不导电,是制光导纤维的原料,Ⅰ不正确、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C.二氧化硫可以和氯气的水溶液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不再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D.Al与稀硫酸可持续反应,则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但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同时要区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熟练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17.根据下列反应方程式填写有关内容:5K2SO3+2KMnO4+3H2SO4═6K2SO4+2MnSO4+3H2O(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MnO4,还原剂是K2SO3,氧化产物是K2SO4.(均填化学式)(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2;若有0.5mol K2SO3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产生的H2O的质量为 5.4g.(3)把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在反应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1)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元素被还原,化合价升高元素被氧化;(2)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根据电子转移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3)将可以拆的物质改成离子形式,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解:(1)在反应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锰元素被还原,KMnO4是氧化剂,还原产物是MnSO4,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硫元素被氧化,K2SO3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K2SO4,故答案为:KMnO4;K2SO3;K2SO4;(2)由方程式可知,锰元素全部被还原,+4硫元素全部氧化,根据化学计量数判断氧化剂KMnO4与还原剂K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由于KMnO4~MnSO4,K2SO3~K2SO4,所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2.若有5mol K2SO3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产生水是3mol,若有0.5mol K2SO3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产生水是0.3mol,级5.4g,故答案为:5:2;1;5.4;(3)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为: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故答案为: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与计算,难度中等,关键根据化合价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结合方程式判断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也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18.某实验室需要配制480mL 0.10mol/L Na2CO3溶液.(1)所需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100mL量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2)实验时图中所示操作的先后顺序为②④③⑤①⑥(填编号)(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有无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偏低②转移溶液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偏低③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俯视液面偏高④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偏低(4)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为 5.3g;若改用浓溶液稀释,需要量取2mol/L Na2CO3溶液25.0mL.【考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1)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据此排序;(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4)依据m=CVM计算需要溶质碳酸钠的质量;若用浓溶液配制,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溶液的体积.【解答】解:(1)实验室需要配制480mL 0.10mol/L Na2CO3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广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广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如下图,向Ⅰ中充入1molX、1molY,向Ⅱ中充入2molX、2molY,起始时Ⅰ、Ⅱ的体积相等都等于a L,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g)+Y(g)2Z(g)+W(g) ΔH<0。

Ⅰ保持恒压,Ⅱ保持恒容,达平衡时,Ⅰ的体积为1.4a 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B.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Ⅰ>ⅡC.平衡时Y体积分数:Ⅰ<ⅡD.平衡时的压强:PⅡ>2PⅠ2、温度为T时,向4.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 0 50 150 250 350n(PCl3)/mol 0 0.32 0.38 0.40 0.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为v(PCl3)=0.006 4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ΔH<0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0 mol PCl3、4.0 mol Cl2,达到平衡时,则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40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5、0.40 mol PCl3和0.40 mol Cl2,达到平衡前v(正)<v(逆)3、25℃时,将浓度均为0.1mol/L,体积分别为Va和Vb的HA溶液与BOH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Va+Vb=100mL,Va、Vb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a =1×10-6B .b 点时,c(B +)=c(A -)C .c 点时,--c(A )c(OH )c(H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A .a 、b 、c 三点溶液的c(CH 3COO -):a >b >cB .a 、b 、c 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 b > a >cC .a 、b 、c 三点溶液用等体积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钾溶液浓度:a >b >cD .若使b 点溶液中的PH 值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稀释溶液或加入醋酸钠晶体 5、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①②③④24C H ⑤22CH CH CH CH =-= ⑥36C H⑦22||||CH CH HC CH— ⑧332CH CH |C CH =— A .④和⑧B .①和③C .⑤、⑦和⑧D .④、⑥和⑧6、“碳呼吸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联考2015_2016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联考2015_2016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联考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Na2SO4B.CO2C.Cl2D.Cu2.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Cl﹣、NO3﹣、SiO32﹣B.Ag+、Fe3+、Cl﹣、SO42﹣C.K+、SO42﹣、Cu2+、NO3﹣D.NH4+、OH﹣、Cl﹣、HCO3﹣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①分离出BaSO4浊液中的BaSO4B.②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C.③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D.④排水法收集NO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液溶胶都是澄清透明的B.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C.可用渗析法(半透膜过滤法)分离液溶胶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D.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5.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33.6 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为1.5 N AB.常温常压下,32g O2和28 g 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C.0.5 mol/L AlCl3溶液中含有的Cl﹣数为1.5 N AD.1 mol 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 N A6.30mL 0.2mol/L KCl溶液与20mL 0.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1 B.2:3 C.2:1 D.3: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D.铁屑溶于稀盐酸中:2Fe+6H+═2Fe3++3H2↑8.古装电视剧中经常有“银针验毒”的剧情,医学上对“银针验毒”的解释是:4Ag+2H2S+O2═Ag2S+2H2O,其中H2S()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9.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 ﹣C.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a2+D.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a+10.下列反应中,SO2表现氧化性的是()A.SO2与水反应B.SO2与H2S溶液反应C.SO2与NaOH溶液反应D.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11.KNO3溶液中含杂质KCl、K2SO4和Ca(NO3)2,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有①Ba(NO3)②K2CO3③AgNO3④HNO3,则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2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1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A.2Na2O2+2H2O═4NaOH+O2↑B.2H2O2H2↑+O2↑C.SO3+H2O═H2SO4 D.2Na+2H2O═2NaOH+H2↑13.两份等质量的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在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A.1:1 B.3:2 C.2:3 D.1:614.向1L 1mol/L AlCl3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若产生沉淀为0.8mol,则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0.8 mol B.2.8 mol C.3.2 mol D.3.8 mol15.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17.根据下列反应方程式填写有关内容:5K2SO3+2KMnO4+3H2SO4═6K2SO4+2MnSO4+3H2O(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均填化学式)(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若有0.5mol K2SO3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产生的H2O的质量为g.(3)把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18.某实验室需要配制480mL 0.10mol/L Na2CO3溶液.(1)所需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100mL量筒、、(2)实验时图中所示操作的先后顺序为(填编号)(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有无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②转移溶液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③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俯视液面④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4)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为 g;若改用浓溶液稀释,需要量取2mol/L Na2CO3溶液mL.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30分)19.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Al2O3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Fe3+的离子方程式为;(2)固体A 是(填化学式),写出沉淀F转化为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3)流程乙中,烧碱与Al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固体X 是(填化学式)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取氯气并检验氯气的某些性质.(1)制取Cl2,检验干燥氯气是否有漂白性.①盛装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C中盛装的试剂是③通入Cl2后,D、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根据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④F中盛有NaOH溶液,其作用是,若有2.24L(标准状况下)Cl2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mol.(2)探究铁丝在Cl2中燃烧的产物某同学认为,当足量Cl2与少量铁丝反应时生成FeCl3,当少量Cl2与足量铁丝反应时生成FeCl2.为检验该观点是否正确,该同学将一根细的纯铁丝分别在足量和少量的Cl2中点燃,中点燃的化学方程式:.2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21.有一份白色粉末是无水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灼烧至恒重时,质量为21.8g.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10.0g沉淀.求原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联考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Na2SO4B.CO2C.Cl2D.Cu【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解答.【解答】解:A.硫酸钠为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A正确;B.二氧化碳本身不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氯气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D.铜为单质,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质的判断,明确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题目难度不大.2.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Cl﹣、NO3﹣、SiO32﹣B.Ag+、Fe3+、Cl﹣、SO42﹣C.K+、SO42﹣、Cu2+、NO3﹣D.NH4+、OH﹣、Cl﹣、HC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氢离子与硅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硅酸沉淀;B.银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发生反应;C.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共存;D.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解答】解:A.H+、SiO32﹣之间反应生成硅酸,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Ag+与Cl﹣、SO42﹣之间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K+、SO42﹣、Cu2+、NO3﹣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NH4+、HCO3﹣都与OH﹣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①分离出BaSO4浊液中的BaSO4B.②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C.③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D.④排水法收集NO【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分离出BaSO4浊液中的BaSO4用过滤;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反应;C.转移液体需要引流;D.NO不溶于水.【解答】解:A.分离出BaSO4浊液中的BaSO4用过滤,过滤用普通漏斗,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反应,将原物质除掉,故B错误;C.转移液体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NO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和制备,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液溶胶都是澄清透明的B.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C.可用渗析法(半透膜过滤法)分离液溶胶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D.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A.豆浆是不透明的;B.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nm~100nm;C.溶液中的微粒小于半透膜的孔隙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通过;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具备.【解答】解:A.胶体可能是透明的也可能是不透明的,豆浆是不透明的,故A错误;B.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即1nm~100nm,故B正确;C.溶液中的微粒小于半透膜的孔隙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不能通过,可分离,故C正确;D.胶体和溶液可以用丁达尔现象鉴别,光线通过时胶体出现光亮的通路,溶液无现象,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题目难度不大,熟悉胶体的性质及判断即可解答.5.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33.6 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为1.5 N AB.常温常压下,32g O2和28 g 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C.0.5 mol/L AlCl3溶液中含有的Cl﹣数为1.5 N AD.1 mol 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 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标况下水为液态;B、分子个数N=;C、溶液体积不明确;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解答】解:A、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个数,故A错误;B、32g氧气中的分子个数N===N A个,28g氮气中的分子个数N==N A个,故B正确;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C错误;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即N A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6.30mL 0.2mol/L KCl溶液与20mL 0.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1 B.2:3 C.2:1 D.3:1【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专题】溶液浓度的计算.【分析】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与溶质浓度、溶质的化学式组成有关,如:30mL 0.2mol/L 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1=0.2mol/L,20mL 0.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3=0.3mol/L,据此计算出两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30mL 0.2mol/L 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1=0.2mol/L,20mL 0.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3=0.3mol/L,两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0.2mol/L:0.3mol/L=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式为解答关键,注意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为易错点,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D.铁屑溶于稀盐酸中:2Fe+6H+═2Fe3++3H2↑【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电子、电荷不守恒;B.漏写氧化剂水;C.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D.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氢气.【解答】解:A.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故A错误;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H2O+2Al+2OH﹣═2AlO2﹣+3H2↑,故B错误;C.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C正确;D.铁屑溶于稀盐酸中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及电子、电荷守恒,题目难度不大.8.古装电视剧中经常有“银针验毒”的剧情,医学上对“银针验毒”的解释是:4Ag+2H2S+O2═Ag2S+2H2O,其中H2S()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4Ag+2H2S+O2═Ag2S+2H2O反应中Ag元素的化合价升高,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据此分析.【解答】解:4Ag+2H2S+O2═Ag2S+2H2O反应中Ag元素的化合价升高,Ag为还原剂,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气为氧化剂,H2S中H、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H2S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题目难度不大.9.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l ﹣C.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a2+D.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a+【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且硝酸酸化可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B.稀硫酸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应该用稀硝酸酸化;C.原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不一定含有钙离子;D.钠元素的焰色反应的火焰颜色为黄色.【解答】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且硝酸酸化可能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应先加盐酸,再加BaCl2溶液检验SO42﹣,故A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引进了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加热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应该用稀硝酸酸化,故B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碳酸银,不一定为碳酸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钙离子,故C错误;D.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钠离子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a+,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10.下列反应中,SO2表现氧化性的是()A.SO2与水反应B.SO2与H2S溶液反应C.SO2与NaOH溶液反应D.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族元素.【分析】SO2在反应中硫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由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硫的化合价未变,故A不选;B、SO2与H2S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硫由+4变成0价,是氧化剂,故B选;C、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硫的化合未变,故C不选;D、SO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1.KNO3溶液中含杂质KCl、K2SO4和Ca(NO3)2,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有①Ba(NO3)②K2CO3③AgNO3④HNO3,则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2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考点】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除去KCl、K2SO4和Ca(NO3)2,可分别加入AgNO3、Ba(NO3)2、K2CO3等,除杂时所加试剂应过量,易保证杂质除去,因K2CO3能与AgNO3、Ba(NO3)2、Ca(NO3)2都可生成沉淀,为避免引入新杂质,减少操作步骤,可在AgNO3、Ba(NO3)2之后加入K2CO3,最后加入硝酸,以此解答.【解答】解:因K2CO3能与AgNO3、Ba(NO3)2、Ca(NO3)2都可生成沉淀,为避免引入新杂质,减少操作步骤,可在AgNO3、Ba(NO3)2之后加入K2CO3,最后加入硝酸,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异同设计实验,除杂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更不能引入新杂质,难度不大.12.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A.2Na2O2+2H2O═4NaOH+O2↑B.2H2O2H2↑+O2↑C.SO3+H2O═H2SO4 D.2Na+2H2O═2NaOH+H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反应中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反应中过氧化钠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降低,水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故A选;B.反应中水中的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水是氧化剂和还原剂,故B不选;C.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水为氧化剂,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3.两份等质量的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在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A.1:1 B.3:2 C.2:3 D.1:6【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铝的化学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分别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6HCl═2AlCl3+3H2↑,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解答】解:由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6HCl═2AlCl3+3H2↑可知,2molAl分别与足量酸、碱反应都生成3molH2,则两份等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酸、碱反应生成等量的氢气,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则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酸碱与铝的反应进行计算,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考查,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金属Al完全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4.向1L 1mol/L AlCl3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NaOH溶液,若产生沉淀为0.8mol,则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0.8 mol B.2.8 mol C.3.2 mol D.3.8 mol【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专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AlCl3和NaOH反应与NaOH的量的多少有关,当NaOH不足时生成Al(OH)3,当碱过量时,则生成NaAlO2.现AlCl3的物质的量为1mol,完全生成Al(OH)3沉淀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1mol,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8mol,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解答】解:AlCl3和NaOH反应与NaOH的量的多少有关,当NaOH不足时生成Al(OH)3,当碱过量时,则生成NaAlO2.现AlCl3的物质的量为1mol,完全生成Al(OH)3沉淀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1mol,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8mol,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①若碱不足,由Al3++3OH﹣═A l(OH)3↓可知,NaOH的物质的量为0.8mol×3=2.4mol,②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则由 Al3++3OH﹣═Al(OH)3↓1mol 3mol 1molAl(OH)3 +OH﹣═AlO2﹣+2H2O(1﹣0.8)mol (1﹣0.8)mol则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为3mol+(1﹣0.8)mol=3.2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铝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的解答关键是根据1L1mol/L的AlCl3溶液以及0.8mol的沉淀,结合反应的有关方程式计算.15.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其中【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分析】A.二者都与盐酸反应;B.二者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C.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D.氯化铁与铁粉反应.【解答】解:A.二者都与盐酸反应,铝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故A错误;B.二者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可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溶液除杂,故B错误;C.二氧化氮可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故C正确;D.氯化铁与铁粉反应,因氯化亚铁可与氯气反应,则可通入氯气除杂,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等问题,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根据除杂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影响被提纯的物质的性质和量,并且操作简单可行,除杂时要结合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离.【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Fe3+具有氧化性,能将铜氧化为为铜离子;B.二氧化硅不导电,是制光导纤维的原料;C.二氧化硫可以和氯气的水溶液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Al与稀硫酸可持续反应.【解答】解:A.Fe3+具有氧化性,能将铜氧化为为铜离子,2Fe3++Cu=2Fe2++Cu2+,所以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Ⅰ、Ⅱ正确有因果关系,故A正确;B.二氧化硅不导电,是制光导纤维的原料,Ⅰ不正确、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C.二氧化硫可以和氯气的水溶液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不再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D.Al与稀硫酸可持续反应,则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但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同时要区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熟练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17.根据下列反应方程式填写有关内容:5K2SO3+2KMnO4+3H2SO4═6K2SO4+2MnSO4+3H2O(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MnO4,还原剂是K2SO3,氧化产物是K2SO4.(均填化学式)(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2 ;若有0.5mol K2SO3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1 mol,产生的H2O的质量为 5.4 g.(3)把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5SO32﹣+2MnO4﹣+6H+=5SO42﹣+2Mn2++3H2O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在反应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1)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元素被还原,化合价升高元素被氧化;(2)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根据电子转移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3)将可以拆的物质改成离子形式,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解:(1)在反应2KMnO 4+5K 2SO 3+3H 2SO 4═6K 2SO 4+2MnSO 4+3H 2O 中,锰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为+2价,锰元素被还原,KMnO 4是氧化剂,还原产物是MnSO 4,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硫元素被氧化,K 2SO 3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K 2SO 4,故答案为:KMnO 4;K 2SO 3;K 2SO 4;(2)由方程式可知,锰元素全部被还原,+4硫元素全部氧化,根据化学计量数判断氧化剂KMnO 4与还原剂K 2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由于KMnO 4~MnSO 4,K 2SO 3~K 2SO 4,所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2.若有5mol K 2SO 3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 ,产生水是3mol ,若有0.5mol K 2SO 3参与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产生水是0.3mol ,级5.4g ,故答案为:5:2;1;5.4;(3)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为:5SO 32﹣+2MnO 4﹣+6H +=5SO 42﹣+2Mn 2++3H 2O ,故答案为:5SO 32﹣+2MnO 4﹣+6H +=5SO 42﹣+2Mn 2++3H 2O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与计算,难度中等,关键根据化合价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结合方程式判断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也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18.某实验室需要配制480mL 0.10mol/L Na 2CO 3溶液.(1)所需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100mL 量筒、 500mL 容量瓶 、 胶头滴管(2)实验时图中所示操作的先后顺序为 ②④③⑤①⑥ (填编号)(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有无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 偏低②转移溶液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偏低③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俯视液面 偏高④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偏低(4)所需Na 2CO 3固体的质量为 5.3 g ;若改用浓溶液稀释,需要量取2mol/L Na 2CO 3溶液 25.0 mL .【考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分析】(1)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据此排序;(3)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4)依据m=CVM 计算需要溶质碳酸钠的质量;若用浓溶液配制,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溶液的体积.【解答】解:(1)实验室需要配制480mL 0.10mol/L Na 2CO 3溶液,应选择500mL 容量瓶,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2011-2012学年度拟表彰广东省中学“三好学生”名单

2011-2012学年度拟表彰广东省中学“三好学生”名单
陈旭思

9
啸仙中学
高三
李德森

梅州市
15人
1
梅江区梅州中学
高二
陈晓涛

2
梅江区嘉应中学
初三
谢炜

3
兴宁市田家炳中学
高三
彭超明

4
梅县丙村中学
高三
陈梅浩

5
大埔县虎山中学
高二
李展韬

6
丰顺县球山中学
高三
胡丽芳

7
丰顺县丰顺中学
高三
谢瑞敏

8
五华县水寨中学
高三
古霞

9
五华县安流中学
高三
张闻宴

10
平远县平远中学
高三
李俊杰

18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
高三
陈素筠

19
番禺区市桥桥城中学
初二
周乐晴

20
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
高三
何倩雯

21
从化市第六中学
高三
李炯辉

22
广州医药职业学校
10级
陈友好

23
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
09级
王朝德

24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
09级
黄秋锟

25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09级
凌惠婉

26
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
22
茂名市第十六中学
高三
罗诗妍

23
茂名市第十七中学
高三
张宁

2011-2012学年度拟表彰广东省中学“三好学生”名单

2011-2012学年度拟表彰广东省中学“三好学生”名单
高三
孙楚建

7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中学
高二
林美晓

8
汕尾市陆河县螺溪中学
初三
范学立

9
红海湾区白沙中学
高三
陈嘉欣

10
市林伟华中学
高三
何文景

11
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10级
沈映苗

12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10级
林丹妮

东莞市
11人
1
东莞中学
高三
刘力为

2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高三
朱悦

3
东莞高级中学
高三
高二
陈安彬

24
湛江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
高三
唐芬

25
湛江市爱周中学
高三
杨燕珍

26
湛江财贸学校
09级
黄冬妹

27
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
09级
曹琼中

28
湛江机电学校
09级
黄永发

29
徐闻县职业高级中学
09级
杨登尚

茂名市
26人
1
茂名市信宜中等专业学校
10级
林超珍

2
茂名卫生学校
09级
吴秀平

3
茂名市高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09级
成文光

4
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
高三
葛辉柱

5
茂名市高州市第二中学
高三
汤杰

6

2009年广东省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名单

2009年广东省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获奖名单
冼叶梅

中山市
唐叶丹
中山市纪念中学
张洁

中山市
赵芙愉
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
丁春兰

惠州市
杨文静
惠州小金口中学
袁强

惠州市
杨源瑞
惠阳高级中学
萧钦文

惠州市
陈旖
黄冈中学惠州学校
尹旺民

惠州市
黄楚玥
惠州一中
聂传安

惠州市
林晶
博罗园洲中学
钟小泽

惠州市
钟正
永汉中学
唐小武

河源市
黄敏
河源埔前二中
江运连

河源市
深圳市盐田外国语学校
曾会玉

韶关市
何婕
韶关仁化二中
沈四兰

梅州市
赵媚
兴宁市实验学校
张英飞

广东实验中学
夏紫珊
广东实验中学
楚云

肇庆市
陈丹惠
罗定实验中学
肖明文

肇庆市
梁娟谕
新兴实验中学
严结兰

肇庆市
区少冰
新兴实验中学
莫巧玲

云浮市
赵瑶瑶
云浮中学
洪欣华

云浮市
梁雪薇
云浮中学
陈 昊

揭阳市
杨静
揭西县第一中学
陆丰市龙潭中学
王晓君

汕尾市
吴晓涵
佛山市林伟华中学
庄妙仪

深圳市
高依阳
深圳莲化中学
胡红霞

广州市
王超颖

广东省惠来一中、揭东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广东省惠来一中、揭东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K 39 Fe 56 Cu 64 Se 79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B.锂离子电池C.太阳能集热器D.燃气灶2.2016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绿色生活”宗旨 的是( )①发展水电,开发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依赖 ②限制化学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③推广煤的干馏、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挖掘使用价值 ④推广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植物桔杆、动物粪便等制成沼气以替代液化石油气⑤实现资源的“3R ”利用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重复再生(Recycle)⑥用大排量的轿车代替公交车出行A.①⑤B.②⑥C.③④D.②③3.最新研制的三效催化剂净化技术可大幅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其催化剂涂层由稀土储氧材料组成。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Eu 15163与Eu 15363的说法正确的是( )A.Eu 15163与Eu 15363互为同位素B.Eu 15163与Eu 15363属于同素异形体C.Eu 15163与Eu 15363是同一种核素D.Eu 15163与Eu 15363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34.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组合的一组为( )A.蒸馏水、氨水、氧化铝、二氧化硫B.纯盐酸、空气、硫酸、干冰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D.生石灰、漂白粉、氯化铜、碳酸钠5.如图是制取、净化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

2016全国卷1化学试题解析版全解

2016全国卷1化学试题解析版全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答案】D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的知识。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14214AN⨯⨯=2N 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 A,B错误;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 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C.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末考试试题化学科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化学与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联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6H10O5)n的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是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虽再加水,也不溶解D.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材质是PVC(聚氯乙烯),其单体的结构是CH2=CHCl2.下列不能通过单质间反应而制得的物质是()A.CuCl2B.CuSC.FeCl3D.FeS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B.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C.氨水呈弱碱性,故NH3是弱电解质D.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 Cl2 === Fe3++ 2Cl-B.Al2O3与NaOH溶液反应:Al2O3+ 2OH- === 2[ Al(OH)4]-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 :IO3-+ I-+ 6H+ === I2+ 3H2O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的Ba(OH)2溶液:HCO3-+ Ba2+ + OH-=== BaCO3↓+ H2O5.下列离子组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Fe2+、ClO-、Na+B.K+、Ba2+、OH-、SO42-C.Ag+、NO3-、OH-、NH4+D.Fe3+、Cl-、Br-、SCN-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甲苯含有6N A个C-H键B.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 A个电子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D.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 A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 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8.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 NaOH溶液100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B.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C.称取8g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D.用5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 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一定量水稀释,再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摇匀9.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 10H 16O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10.下列5个有机化合物中,能够发生酯化、加成和氧化三种反应的是( )①CH 2=CHCOOH ②CH 2=CHCOOCH 3 ③CH 2=CHCH 2OH ④CH 3CH 2CH 2OH⑤CH 3CH(OH)CH 2CHOA .①③④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⑤11.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6种B .7种C .8种D .9种12.在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 )=0.5 mol·L -1·S -1B .v (B )=0.3 mol·L -1·S -1C .v (C )=0.8 mol·L -1·S -1D .v (D )=1 mol·L -1·S -113.右图曲线a 表示放热反应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升高温度 B .加大X 的投入量 C .加催化剂 D .增大体积1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16.(21分)(1)下列物质(括号中的为杂质)请指出除杂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乙烷(乙烯): ;乙酸乙酯(乙酸): ;苯(苯酚): ;乙醇(水): 。

(2)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

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制备苯乙酸的装置如图(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 ℃,微溶于冷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溶于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X①在250 mL 三颈烧瓶a 中加入70 mL70%硫酸(反应中硫酸足量)。

配制此硫酸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 。

②将a 中的溶液加热至100 ℃,用仪器b 缓缓滴加46.8g 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130 ℃ 继续反应。

在装置中,仪器c 的名称是 ,其进出水方向是 。

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

加入冷水的目的是 。

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 (填标号)。

A .分液漏斗B .漏斗C .烧杯D .直形冷凝管E .玻璃棒③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 ,最终得到44 g 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用CuCl 2• 2H 2O 和NaOH 溶液制备适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洗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

⑤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搅拌30min ,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 。

17. (10分)亚氯酸钠(NaClO 2)主要用于棉纺、造纸业的漂白剂,也用于食品消毒、水处理等,亚氯酸钠受热易分解。

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1)“反应2”的还原剂是_________,写出它的电子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采取“减压蒸发”而不用“常压蒸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 。

(4)“冷却结晶”后经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即可获得粗产品。

18.(12分)(1)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 2和H 2O(g)转化为CH 4和O 2。

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 )作用下,CH 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①在0-30小时内,CH 4的平均生成速率V Ⅰ、V Ⅱ和V 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 4最多。

②将所得CH 4与H 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 4(g)+H 2O(g)CO(g)+3H 2(g),该反应的△H=+206 kJ•mol -1(吸热反应)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 .升高体系温度B .适当提高压强C .及时分离出气体H 2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2)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 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 和CO 转变成CO 2和N 2, 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g) +2CO(g) 2CO 2(g) +N 2(g) ΔH<0(放热反应)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 和CO 浓度如表:催化剂NaClO 3H 2SO 4 SO 2 H O 、NaOH粗产品 ClO 2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①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2)=,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②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③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19. (15分)在芳香烃X的质谱图中,质荷比的最大值为92。

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生成的有机物能和NaHCO3反应放出气体。

以X为初始原料设计出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5,H是一种功能高分子,链节组成为C7H5NO。

已知:NO2Fe/HClNH2(苯胺,易被氧化)请根据所学知识与本题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X的结构简式,A→B的反应类型,E的名称。

(2)H的结构简式是,由F转化为G所加试剂。

(3)阿司匹林片碱性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4)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Y(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2种,任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①含有苯环;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③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④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1。

(5)设计4步由CH2Cl和其他无机物合成。

(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Y件.)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末考试化学 参考答案二、填空题部分16.(21分)(1)溴水,洗气;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氢氧化钠溶液,分液;氧化钙,蒸馏。

(每空2分,试剂或操作方法对一个给1分)(2)①先加水,再加浓硫酸。

(1分)② 球形冷凝管(1分) 下进上出(1分)降温,便于苯乙酸析出(1分) BCE(全选对2分,少一个且都对给1分)③重结晶(2分) 81%(2分)④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硝酸,再加AgNO 3溶液,无白色浑浊出现。

(2分)⑤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1分)17.(10分)(1)H 2O 2;;H 2O 2 + 2ClO 2 + 2NaOH = 2NaClO 2 + 2H 2O + O 2↑(各2分,方程式没配平扣1分)(2)常压蒸发温度过高,亚氯酸钠容易分解(2分)(3)Na 2SO 4 (1分)(4)过滤(1分)18.(12分)(1)①V Ⅲ>V Ⅱ>V Ⅰ(1分);Ⅱ(1分)②A (2分)(2)①1.9×10_ 4 mol·L _ 1·s _ 1;25%(各2分)②K =22222()()()()c CO c N c NO c CO ⋅⋅(2分) ③CD (2分,对一个且无错给1分)19.(15分)(1);水解反应;苯甲酸(各1分)(2)(2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分)(3)(3分)(4)(2分)(5)(4分,每步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