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合集下载

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2013年6月26日,北京,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了2013年(第十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在这份基于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而获得的中国品牌国家队阵容中,工商银行以2416.85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本年度最具价值品牌榜首。

占据榜单前五名的还有国家电网(2356.57亿元)、中国移动通信(2279.45亿元)、CCTV(1682.37亿元)、中国人寿(1558.76亿元),从品牌价值角度分析,这些品牌已经迈进世界级品牌阵营。

500个品牌的总价值为81025.29亿元,其中,价值在2000亿元以上的有3个,价值超1000亿元的有7个。

从地区分布看,北京有98个品牌入选,数量第一;广东和浙江分别有85个和40个品牌入选,位居第二和第三。

从行业分布看,食品饮料仍是入选品牌最多的行业,有75个入选,但比2012年时减少5个。

研究者认为,这与近年中国食品饮料企业饱受“质量门”困扰,消费者对行业的整体信任度下降有关;而且,虽然入选数量仍居各行业榜首,但有些品牌的价值跌幅明显。

纺织服装、传媒、建材行业在品牌数量上并列第二,各有44个品牌上榜。

2013年,该排行榜中共有44家媒体入围,比去年减少1席,占榜单总数的8.8%。

榜单中显示,中国中央电视台以1682.3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传媒业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凤凰卫视(311.57亿元),人民日报以235.6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第三。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4份报纸分别以127.15亿元、126.58亿元、96.67亿元、58.86亿元跻身其中,品牌总价值达409.26亿元,较之去年的317.61亿元,增加了近百亿,蝉联全国平面媒体集团之首。

2016中国十大名表排行最新榜单

2016中国十大名表排行最新榜单

第九名:北京表
北表在1995年自行独立开发了无论从复杂性、罕有性还是艺术美都登峰造极的表中极品--陀飞轮手表。 2004年,北表首发红金限量款陀飞轮金表,是中国品牌首次以贵金属外观、陀飞轮高复杂机心、限量 等元素进军高级腕表市场。2005年,北表陀飞轮正式冠称"中华陀飞轮"。中华陀飞轮以其特有的无卡 度游丝、中华灵燕形的摆夹板、大师手工精细打磨和装配、不对外供应机心以及有鲜明中国文化主题 的外观设计,逐渐形成了独有风格和完整的知识产权。 2006年,中华陀飞轮铂金钻表"游龙戏凤"以七项世界第一的手工微雕技术震惊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 同年该表以100万元人民币被收藏,成为中国手表的前无古人之作。2007年春,北表的珐琅机心陀飞 轮表"蝶恋花"、珐琅双陀飞轮表"北京2008"、中华陀飞轮八日链长走时腕表和珐琅金表亮相2007年瑞 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成为代表中国制表业最高水平的扛鼎之作。2008年4月,北表携深浮雕全金机 心金表"雅典娜"和中华陀飞轮三问表等高级腕表再次参展瑞士巴展。至此,北表已经具有微雕、深浮 雕、珐琅、陀飞轮、三问、长走时等高级腕表的设计和制造能力,确立了北京牌手表在中国高级腕表 领域的领拓地位。
第八名:劳士顿
劳士顿(ROSDN),中国明星腕表品牌,属深圳市艾诺表业有限公司旗下全资核心品牌,集手表研发、 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于2005年由罗立清先生(品牌创始人)创立并注册。作为中国腕表界新崛 起的明星品牌,劳士顿从研发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拥有庞大的消费群,销售网络覆 盖全国,网点逾2000多家,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满意度等均排在业界前列。 劳士顿品牌腕表自创建以来,凭借令人信赖的卓越品质和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品牌形象,一路 高歌猛进,仅3年时间,就在业界崭露头角,受邀参加香港钟表展,并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品牌”和 “消费者最喜爱的钟表十大品牌”荣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排名稳居前十,新品层出不穷,被越 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风云人物—张瑞敏

风云人物—张瑞敏

张瑞敏,山东莱州人,高级经济师,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是海尔集团的创始人,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84年,张瑞敏出任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拉开了海尔创业的序幕。

在26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张瑞敏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带领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2011年)的全球化企业。

据欧睿国际统计,海尔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品牌价值连续九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思想贯穿海尔的发展历程,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海尔都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战略的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尔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实施名牌战略,通过“砸冰箱”事件砸醒员工质量意识,创出冰箱名牌;九十年代,海尔抓住兼并重组的机遇,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OEC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输出,创造“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经典案例,从一个冰箱名牌拓展至家电领域的名牌群;进入二十一世纪,海尔抓住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机遇,实施国际化战略,没有依赖国内低成本的优势单纯出口创汇,而是到海外设厂本土化发展,建立“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三位一体的体系创造海外用户的需求,创出海尔的国际化名牌;互联网时代,海尔抓住网络时代需求个性化、营销碎片化的机遇,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通过企业和商业模式的两个转型,即从卖产品到服务、从传统发展模式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转型,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海尔持续创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张瑞敏确立的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张瑞敏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创新赢得全球管理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在互联网时代,张瑞敏的管理思维再次突破传统西方管理的桎梏,提出并在海尔实践网络时代创造顾客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倒三角”的组织创新和“端到端”的自主经营体建设,实践“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增值我分享”理念,让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揭开“盖头”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揭开“盖头”
一 一
汽 折合美元 不到 5 亿 , 0 以每年 2 %一 0 中国自己品牌的工业企业 , 进行 中国品牌
汽集团。
3 %的速度递增 , 0 还需要 3 4 的时 间才 价值的 比较研究 I家企业提供资料 , —年 有1 O
品牌成为资 产重组的 旗帜 ,是公 司 能达到 E : 述规模。 少技 术含 量高 、 缺 具有 我们根据研究结果 ,选择 8 个 品牌 予以 0 品 牌形成的 重要 标志 在 资本扩 张过程 国际竞争 的发明专利 , 是我们 内功 不足 发布 01 中 ,多数都 最有价值 品牌为公 司字号 , 的 重表 现。2 0 年品牌 巳获得专利总 数 报告 以翔实的数据和论证, 在国内首次 使得品牌效应成倍扩展 , 与全 国近 半数企 4 6 件 ,其 中外观设计 2 0 件 ,占专利 提 出:我国企业已进人品牌竞争时代。 03 51 业亏损 , 以至倒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中 总数 6 .%实用新 型 1 1 件 .占 3 .%, 16 49 49
维普资讯
品牌故事N w e
圈 团 红U 塔 集
中国最 有价 值 品牌 羯 开 盖
已经连续进 行 了7 年的中 国最有价值 国最有价值品牌 企业在市场中有着越来越 而发 明专利只有 13 ,仅占专利总数的 4件 品睥研究 ,日前发布 2 0 年最新报告 : 01 红 高的号 召力。1 0多家企业 .到 2 0 年共 3 5 随着品牌竞争的加剧 , 00 .%。 特别是 由于
品牌报告
19 9 5年 ,中国最 有价 值品牌第一个
当时借 鉴国际品牌 评价 惯 例 ,根据
收八平均是 4 . l 6 1 亿 2 0 年达到 10 5 00 7 .
报告指 出; 规模小、 内助 弱、 内耗大 ,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

经典案例分析-海尔


质量观念、市场观念的创新追求,直接催生了“名牌战略”的实
海尔的崛起堪称一个“神话”。 从1984年底到200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 奇速度,1995年以来累计上缴税收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 亿元,在2000年又创下了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 利税30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 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 创造的。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 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 职工,已是人心涣散。在连换三任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 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 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对那时的张瑞敏来 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 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 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 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先难后易”创新思路的实施,直接成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先导 海尔要走出国门,如何走出去?张瑞敏提出“先难后易”的思路,敢于 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销售,去生产,后到发展中国家去。 90年代,海尔为了进入德国市场,认证工作做了一年半,通过认证之后, 将冰箱运到德国。海尔冰箱出口德国市场后,正好碰上德国的检测机构对德 国市场上的全部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海尔第一位。他们一共 检测5个项目,每个项目最多就是两个加号,海尔得了八个,第二名得了七个。 在这个阶段,海尔不是靠低价格打进国际市场,而是靠当地的消费者认同海 尔品牌。海尔人就是这样逐渐打进德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 在200升以下的海尔冰箱已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25%时,张瑞敏又大胆决定, 要在美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如今,设在美国南卡州的海尔工厂,是中国在 美国投资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家企业。同时海尔在洛杉矶设立了设计中 心,按照美国本土化的要求进行设计。 企业扩大了,张瑞敏又酝酿出“斜坡球体论”,即一个企业在越做越大 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从坡上滑下来,要不 断提升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继续让球往上滚动。也正是依 靠这种“上升力”。1992年后,海尔大胆决策,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 家电工业园,1995年,张瑞敏率领5000名员工将海尔总部东迁至青岛高新 区,实现了海尔第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转移。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 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共盘活了包括5亿亏损在内的18亿资产,企业全 部扭亏为盈。红星电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 一个亿,但亏损为2.5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 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700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月即盈 利100余万。后来,这个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对象,即“海尔文化 激活休克鱼”案例。

海尔简介

海尔简介

海尔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

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5.1%。

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

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海尔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驱动”型的海尔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截止到2009年年底,海尔累计申请专利9738项,其中发明专利2799项,稳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

仅2009年,海尔就申请专利943项,其中发明专利538项,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

2010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2010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第16届(201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100榜日前在上海揭晓。

海尔以855.26亿的品牌价值连续9年居首,其后是联想686.61亿、第一汽车526.29亿、五粮液(37.02,0.17,0.46%)526.16亿、国美526.12亿、美的497.86亿、TCL458.08亿。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是睿富全球排行榜与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共同进行的一项长达16年的研究,是中国最早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针对竞争行业消费类品牌的比较价值研究。

在全球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时期,2008及2009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两度在美国纽约揭晓,引起美国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与会代表先后受到美国商务部、美国总商会高级官员的会见,并参与国际合作交流。

百个品牌涵盖了20多个行业、50个产品类别,从千亿销售规模的“大”品牌到只有1亿多的“小”品牌,研究机构根据公开数据,特别是上市公司数据,尽可能广泛的选择与消费相关的竞争行业主导品牌,为消费者、投资者、研究者等社会各界提供中国品牌竞争力状况。

这项研究始于1994年,目的是研究品牌价值内涵及发展规律,推进中国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1995年首次发布的80个品牌,平均市场销售规模只有19.58亿,现在100品牌平均达到150.73亿。

前20位品牌16年前平均市场销售规模是49.97亿,现在达到505.92亿。

以上充分说明,这16年是中国企业努力创建自主品牌并获得迅速成长的时期。

该研究机构认为,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在通信、石化等资源垄断型行业,企业规模再大,其无形资产也很少归属于品牌价值,因为消费者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还没有充分的选择权。

研究认为,在我国,黑白家电业是最先达到市场的充分竞争、良好的品牌集中度,进而产生最有影响力的品牌的。

因此在16年的跟踪研究中,海尔自2002年以来连续9年成为价值最高的品牌。

研究发现,品牌企业创利能力明显高于一般企业。

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平均利润率是3.2%,比金融危机前一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

AC尼尔森

AC尼尔森

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Acnielsen):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资讯和分析服务的提供者AC尼尔森市场研究官方网站: AC尼尔森公司简介AC尼尔森,荷兰VNU集团属下公司,是领导全球的市场研究公司,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提供市场动态、消费者行为、传统和新兴媒体监测及分析。

客户依靠AC尼尔森的市场研究、专有产品、分析工具及专业服务,以了解竞争环境,发掘新的机遇和提升他们市场及销售行动的成效和利润。

1923 年,现代市场研究行业的奠基人之一,阿瑟.查尔斯.尼尔森先生在美国创建了AC尼尔森公司。

AC 尼尔森的业务于1939年第一次涉足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AC尼尔森的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扩展到西欧、澳大利亚以及日本。

1994年,AC尼尔森通过收购调查研究集团(Survey Research Group)步入亚太市场,又在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收购AMER World Research 打入中东及非洲市场。

AC尼尔森于1984年来到中国。

在1992年开始在中国开展零售研究,迄今,在中国的零售研究业务已增长了10倍。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AC尼尔森公司加速拓展零售研究开展地域。

目前,零售研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城镇的50多类非耐用消费品,定期为客户提供有关产品在各地的零售情况报告。

案例:AC尼尔森给海尔的报告案例背景海尔是中国家电的领导者。

经多年的发展培育,海尔品牌已成为中国最知名,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围绕着海尔品牌策略,海尔已经成功地市场扩张,产品链延伸。

目前,伴随着海尔向国际市场发展,海尔迫切需要对现有品牌形象及赋予国际化品牌形象什么样的内涵和导入国际化形象的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特别是需要了解现有用户和潜在用户如何理解和认知海尔品牌以及上述群体对国际化品牌的理解和需求。

通过了解上述信息,海尔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出正确的品牌推广计划,在中国市场以及更大范围取得优势地位。

本案例研究的目标与问题揭示国际化的含义及要求国际化品牌的共同特征1).哪些是国际化品牌?(分组方法) 2.)这些品牌是国际化的原因?3)哪个组的品最接近心目中的国际化品牌?(排列方法 )家电产品国际化的益处和价值国际化家电品牌定义;1.)怎样才是国际化家电品牌? -- 形象?产品?服务?渠道?创新能力?拓展能力?2.)决定国际化的主要标准是哪些?--- 分出“必须的”、“最好有”、“可有可无”几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通稿)
金融危机持续,品牌价值凸显
第16 届“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发布
第16届(201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100榜日前在上海揭晓。

海尔以855.26亿的品牌价值连续9年居首。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是睿富全球排行榜与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共同进行的一项长达16年的研究,是中国最早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针对竞争行业消费类品牌的比较价值研究。

在全球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时期,2008及2009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两度在美国纽约揭晓,引起美国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与会代表先后受到美国商务部、美国总商会高级官员的会见,并参与国际合作交流。

百个品牌涵盖了20多个行业、50个产品类别,从千亿销售规模的“大”品牌到只有1亿多的“小”品牌,研究机构根据公开数据,特别是上市公司数据,尽可能广泛的选择与消费相关的竞争行业主导品牌,为消费者、投资者、研究者等社会各界提供中国品牌竞争力状况。

这项研究始于1994年,目的是研究品牌价值内涵及发展规律,推进中国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1995年首次发布的80个品牌,平均市场销售规模只有19.58亿,现在100品牌平均达到150.73亿。

前20位品牌16年前平均市场销售规模是49.97亿,现在达到505.92亿。

以上充分说明,这16年是中国企业努力创建自主品牌并获得迅速成长的时期。

该研究机构认为,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在通信、石化等资源垄断型行业,企业规模再大,其无形资产也很少归属于品牌价值,因为消费者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还没有充分的选择权。

研究认为,在我国,黑白家电业是最先达到市场的充分竞争、良好的品牌集中度,进而产生最有影响力的品牌的。

因此在16年的跟踪研究中,海尔自2002年以来连续9年成为价值最高的品牌。

研究发现,品牌企业创利能力明显高于一般企业。

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平均利润率是3.2%,比金融危机前一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

2008年100品牌利润率是5.95%,2009年上升到7.5%,年度利润额增长41.62%。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100品牌在此经营环境下依然显示出品牌的生命力,在利润增长41.62%的同时,年度销售收入增长达到12.2%。

其中互联网品牌的发展尤其突出,平均达到42%,腾讯增长达到73.86%。

其次是乳业三元的增长率达到68.32%,其发展则主要来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对三鹿企业的并购。

同时,由于2009年度乳品行业在继续消化“三聚氰胺”事件所带来的损失,平均利润率只有3.78%。

该机构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在多元化经营中,一些企业出现了向房地产及资源类行业拓展的趋势。

如鄂尔多斯曾经是羊绒制品行业的主导,上市数据显示,2009年传统羊绒制品只占26%,而电力冶金则达到72%。

雅戈尔曾经是西服制造业的领导品
牌,上市数据显示,2009年服装主业收入只占45%,房地产占42%。

说明创建消费竞争品牌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该机构研究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全球企业的大整合和大洗牌,中国品牌迎来了国际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企业做大做强与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中国品牌要走向全球,需要整体公关战略。

为此,该品牌价值研究机构联合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全球商务发展联盟,启动了一项旨在为中国品牌进行整体亮相、整体公关、整体推广的中国品牌高端国际合作活动——中国品牌全球合作行动,发布会上宣布了这一计划。

附榜单:
2010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全部文稿如下:
1、报告全文
2、新闻通稿
3、评价由来及评价方法
4、为什么一直没有电信、石化、银行这些大企业以上稿件可在下面这个电子邮箱获取:
Bjrf2008@ 邮箱密码:85801505
咨询电话:86-10 85801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