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蝌蚪变变变
小蝌蚪大变身中班科学教案

小蝌蚪大变身中班科学教案小蝌蚪大变身——中班科学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中班幼儿,通过探索小蝌蚪转变为青蛙的过程,培养幼儿对生命变化的观察力和兴趣,提升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识蝌蚪和青蛙的生命周期。
2. 观察和描述蝌蚪的特点和行为。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升科学思维。
4. 学习团队合作和分享经验。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画板上展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生命周期的图片。
2. 小水缸或玻璃罐。
3. 水生植物、石头等蝌蚪生存环境的装饰物。
4. 蝌蚪食物(小片蔬菜或螺旋藻)。
5. 塑料盒或塑料袋,用于收集蝌蚪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蝌蚪1. 引导幼儿观察班级中已成长为蝌蚪的蛙卵。
2. 展示蝌蚪的图片,让幼儿发表对蝌蚪的想法和猜测。
3. 给每位幼儿提供一张试验本和彩色铅笔,鼓励幼儿绘画蝌蚪的形状、特点和生活环境。
第二课:观察蝌蚪1. 将已孵化的蝌蚪放入小水缸中,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行为和特点。
2. 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身体形状、四肢由无到有的逐渐生长过程,以及它们的呼吸方式。
3. 帮助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可以使用图片、文字或简单的图表。
4. 和幼儿一起探讨蝌蚪的生活环境,如水生植物、石头等,为蝌蚪提供一个适合它们生长发育的环境。
第三课:小蝌蚪的食物1. 引导幼儿思考蝌蚪从哪里获取食物。
2. 介绍蝌蚪的食物并展示给幼儿,可以用小片蔬菜或螺旋藻。
3. 观察蝌蚪进食的过程,和幼儿一起描绘蝌蚪进食的方式和习性。
4. 鼓励幼儿亲自给蝌蚪喂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四课:蝌蚪的大变身1. 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制作蛙蛹收集器(可以用塑料盒或塑料袋),向幼儿展示并简单解释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将部分蝌蚪装入蛙蛹收集器中,并告诉幼儿这是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3. 引导幼儿记录蛙蛹转变的过程,可以用图片、文字或简单的图表。
第五课:观察青蛙1. 当有蝌蚪在蛙蛹收集器里变成青蛙时,将它们放回水缸中。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变变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小蝌蚪变变变教案及反思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科学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知识。
本文将针对大班科学教学中的一个具体教案展开论述,并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蝌蚪在水中的生长变化过程,了解蝌蚪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理解蝌蚪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 教学准备准备好蝌蚪、水箱、水草、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和教学辅助工具。
5. 教学步骤(1)利用实验器材,观察蝌蚪在水中的生长变化过程。
(2)组织学生讨论蝌蚪的生长规律,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3)展示显微镜下蝌蚪的形态,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微观结构。
(4)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自主总结蝌蚪的生长规律。
6.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描述能力和总结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设定本次教学目标明确,但在目标的实现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学生的观察记录、描述能力和总结能力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 教学方法的选择本次教学采用了实验观察、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不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3. 资源的利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实验器材和教学辅助工具的利用不够充分,需要提前做好准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4. 学生评价的方式本次教学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观察记录、描述能力和总结能力,但评价方式单一,需要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教师角色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过多地处于引导和指导学生的状态,应该更多地扮演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精品课件

中班科学《小蝌蚪变青蛙》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动物的成长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节数学《小蝌蚪变青蛙》。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及其生活习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蝌蚪变青蛙的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让幼儿对课程产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3. 例题讲解:以图片为例,详细讲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5. 互动环节: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小蝌蚪的生长过程:(1)受精卵(2)蝌蚪(3)长出后肢的蝌蚪(4)长出前肢的蝌蚪(5)幼蛙(6)成蛙2. 青蛙的生活习性:(1)生活在水中(2)捕食昆虫(3)冬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标注每个阶段的名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大自然观察小蝌蚪和青蛙,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同时,开展家庭作业,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中班科学活动《蝌蚪变变变》PPT

TEACHER'S LECTURE TEMPLATE
谢谢观看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科普知识: 青蛙生活在小河、水沟及水田中,以蛾、蚊、蝇类等农业害虫为主要食物。据统,一只青蛙 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只害虫。每只青蛙吃掉这么多害虫,成千上万只青蛙吃掉的害虫就很多了。 因此,人们把青蛙称为“捉害虫高手”,并把青蛙当做人类的好朋友。希望小朋友们从今天开 始,一起保护青蛙,爱护青蛙。
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情景。
85% 95%
05
说活动准备
TEACHING BACKGROUND
物质准备 蝌蚪和青蛙头饰各15个 蝌蚪变青蛙过程图 视频《小蝌蚪找妈妈》 3张荷叶图
经验准备 幼儿在园内饲养 区养过小蝌蚪。
06 说教法与学法 TEACHING BACKGROUND
(一)教 法
1
启发提问法
其次,蝌蚪是幼儿见过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幼儿都会好奇小蝌 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但是又没有系统的了解,结合这一情况,于 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科学活动。
02
说学情
TEACHING BACKGROUND
蝌蚪是幼儿见过的一种小动物,在园内饲养角 养过小蝌蚪,见过小蝌蚪以及青蛙的样子,但是 没有系统的了解,不清楚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具体 样子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
《蝌蚪变变变》
目 录
01 说教材 02 说学情 03 说活动目标 04 说活动重难点
05 说活动准备 06 说教法与学法 07 说活动过程 08 说亮点
01
小蝌蚪变青蛙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小蝌蚪变青蛙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推荐小蝌蚪变青蛙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变青蛙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通用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蝌蚪变青蛙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在游戏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2、发展幼儿原地弹跳能力。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发展幼儿原地弹跳能力。
幼儿能按口令进行模仿游戏。
活动准备:青蛙生长过程的图片一幅、背景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1)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变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场地上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形态,并启发幼儿进行原地弹跳的探索活动,为游戏活动做准备。
2、在游戏中练习原地弹跳,体验游戏的乐趣。
(1)示范讲解游戏玩法教师以青蛙妈妈的身份,边示范边讲解游戏的过程和玩法,引导幼儿听口令进行模仿游戏。
“我是小蛙卵”——“小蛙卵变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来了”——“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前腿来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重点练习原地弹跳,掌握动作要领:起跳时双腿屈膝,落地时再屈膝进行缓冲。
(2)师生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进行游戏,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乐趣。
①教师指导幼儿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及时模仿小蛙卵、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
②进一步练习弹跳动作,幼儿运动量达到顶峰。
3、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轻柔的音乐伴奏下进行放松活动,使幼儿运动量逐渐降低下来。
教学反思:幼儿初步掌握“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后,需要通过游戏或提高难度来保持他们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跳的动作,避免枯燥的纯动作练习,因此,教师分别提出跳得高、远、轻的要求,使每次练习各有侧重点。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变变》

《蝌蚪变变变》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知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掌握蝌蚪变青蛙的基本步骤。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蝌蚪图片、青蛙图片、生长过程视频、水族箱、蝌蚪幼苗等。
2.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蝌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蝌蚪的认识。
(二)基本环节1.教师播放蝌蚪生长过程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3.教师出示蝌蚪幼苗,引导学生观察并动手操作,模拟蝌蚪的生长过程。
4.学生动手制作蝌蚪变青蛙的手工作品。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三)拓展环节1.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青蛙的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青蛙的认识。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青蛙跳”游戏,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丰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在讨论和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提高了课堂效果。
3.教学手段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制作手工作品,让学生亲身体验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评价合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环节,我不仅关注学生的作品质量,还关注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
5.不足之处:在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课堂效果。
今后,我需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变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特点,知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学会保护小动物。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和特点,知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表达,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蝌蚪图片、视频、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蝌蚪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基本环节:a. 教师播放蝌蚪成长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c. 教师讲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幼儿掌握知识。
3. 拓展环节: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收获,让幼儿知道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5.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观察、讨论和表达。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幼儿对蝌蚪成长过程和变成青蛙的过程的理解程度。
3. 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幼儿在拓展环节画的蝌蚪成长过程图,观察其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动物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蝌蚪和青蛙的生活习性。
2. 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池塘或水域,观察真实的蝌蚪和青蛙,增强幼儿的实践经验。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蝌蚪成长过程时,注意用生动、易懂的语言,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3. 在实践环节,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变变》2篇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变变》 (2)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变变》 (2)精选2篇(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蝌蚪变变变》;2.图画故事《蝌蚪的成长》;3.小组讨论和展示观察结果。
三、教学准备:1.诗歌《蝌蚪变变变》的教具;2.图画故事《蝌蚪的成长》的教具;3.学生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开篇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带领学生说出与蝌蚪有关的话题。
2.教学展示:向学生展示诗歌《蝌蚪变变变》和图画故事《蝌蚪的成长》。
边读边向学生解释蝌蚪的成长过程。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展示并交流自己观察到的蝌蚪变化过程。
指导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鼓励学生用图片或文字方式记录。
4.展示结果: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听取其他小组成员的呈现,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
5.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和积极参与。
并引导学生总结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
六、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以及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通过诗歌和图画故事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蝌蚪变化过程的思考。
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观察结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展示了较好的合作能力。
但在教学展示环节,学生的观察结果较为简单,需要加强观察记录的能力。
在教师点评环节,应更加注重学生观察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以促进学生更好的思考和学习。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蝌蚪变变变》 (2)精选2篇(二)教案课题:《蝌蚪变变变》的健康教育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蝌蚪变蛙的过程,并认识良好的健康习惯对生长发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