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综合应用及分析-黄薇

合集下载

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果研究

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果研究

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果研究摘要:由于2020年初爆发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这让全国人民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十分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护和研究,也一直在探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

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和优势,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多个方面检验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的效果和应用。

故本文将会对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当下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对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应用研究;效果分析引言:我们的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和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便会快速的扩散,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级大。

而且当下是全球化的时代,如果一个地区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影响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所以当下对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十分的重要。

通过今年的疫情可以发现,我国的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护等级也十分的严密。

但是面对如此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研究人员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进行深化研究,分析生物检验技术的多个应用方面,考察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而让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更加实用。

?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当下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分析随着地球上生物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威胁着我们的生活。

他们会在食物和生物中携带或寄生,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会导致中毒或生病等情况。

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就是通过对各类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它们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从而找到攻克该病毒的药品或方法。

这样通过对各个场合进行快速检测和诊断,便可以有效的抑制致病微生物的传播,从而减轻生物的危害。

这样便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扩大并有效地化解生物危害因素的影响。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基础知识》(题库)模拟试卷二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基础知识》(题库)模拟试卷二

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级《基础知识》(题库)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江南博哥)发事件责任报告人是指A.疾病预防控制中心B.卫生行政部门C.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D.各级地方人民政府E.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h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所以突发事件责任报告人是指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

[单选题]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最早检出SARS冠状病毒抗体的时间为A.1dB.7dC.10dD.15dE.28d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非典"病人发病后,最早的抗体IgM出现要在7d左右,10d时达到高峰,15d左右下降,抗体IgG10d后产生,20d左右达到高峰。

[单选题]4.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最重要的是A.范德华引力B.氢键C.静电引力D.共价结合力E.疏水作用力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抗原抗体是一种非共价的结合,不形成共价键,需要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

1.静电引力又称库伦引力,是因抗原、抗体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与羧基基团间相互吸引的能力,这种吸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两个电荷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大。

2.范德华引力这是原子与原子、分子与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极化作用发生的一种吸引力,是抗原、抗体两个大分子外层轨道上电子相互作用时,两者电子云中的偶极摆动而产生的引力。

这种引力的能量小于静电引力。

3.氢键结合力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

其结合力较强于范德华引力。

4.疏水作用力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当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靠近时,相互间正负极性消失,周围亲水层也立即消失,从而排斥两者间的水分子,使抗原抗体进一步吸引和结合。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环境的变化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环境,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监测手段,其中微生物作为大自然中微小而神奇的存在,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之所以能够在环境监测中大展身手,主要得益于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生长、代谢和繁殖情况。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就能获取有关环境质量的重要信息。

在水污染监测方面,微生物可谓是“先锋战士”。

比如,大肠菌群是指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重要微生物指标。

如果在水样中检测出大量的大肠菌群,那就意味着水体可能存在病原菌污染的风险,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通过监测水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也能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当水中营养物质过多时,某些藻类会迅速繁殖,形成水华,不仅影响水质,还可能破坏水生态平衡。

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微生物同样也能发挥作用。

一些微生物对特定的大气污染物具有敏感性。

例如,某些真菌在二氧化硫浓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会受到抑制。

通过研究这些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我们可以间接了解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土壤中的微生物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情报员”。

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会随着土壤污染程度的变化而改变。

比如,重金属污染会导致一些敏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而耐重金属的微生物则可能相对增多。

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变化,我们能够评估土壤的健康状况和污染程度。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

传统的培养方法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检测到可培养的微生物,而大量不可培养的微生物则容易被忽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DNA 和RNA 的检测方法为微生物环境监测打开了新的大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能够特异性地扩增微生物的基因片段,从而实现对目标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则可以在细胞水平上直观地观察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

举例说明微生物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微生物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微生物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微生物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工程是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工程和技术手段对微生物进行改造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微生物工程不仅在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作用,还在食品工业、化工行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微生物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其影响进行举例说明。

一、医学领域微生物工程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制备抗生素、激素、疫苗等药物。

研究人员利用工程和技术手段可以改造微生物,使其生产出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从而满足人们对药物的需求。

微生物工程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如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检测和鉴定病原微生物,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二、食品工业微生物工程在食品工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制备酵素、酸奶、酒精等食品和饮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饮食选择。

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还可以改良食品的口感、延长食品的保鲜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饮食需求。

三、环境保护微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处理废水、废气、废土等工业废物,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另外,微生物工程还可以用于生物防治,例如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可以研发生物农药、生物杀虫剂等,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四、化工行业微生物工程在化工行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可以生产酶、有机酸、生物柴油等化工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

微生物工程还可以用于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工业化学废物的降解,减少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其他领域除了医学、食品工业、环境保护、化工行业,微生物工程还在许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可以生产生物肥料、生物能源等农业产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可以生产生物降解材料、生物塑料等生物材料,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微生物在医疗领域中的创新研究

微生物在医疗领域中的创新研究

微生物在医疗领域中的创新研究微生物,在医疗领域中正日益被广泛应用于创新研究。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它们的作用和应用已经进一步证明了其在罕见病治疗、抗生素开发、感染控制等领域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在医疗领域中的若干创新研究,并探讨其未来可能带来的发展。

一、微生物在罕见病治疗中的创新研究1.1 重要性罕见病是指患病率低于2000人的疾病,在过去几十年里,微生物逐渐成为了研究罕见病治疗的重要工具。

利用微生物的特殊性质和能力,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微生物疫苗、基因治疗和生物合成等方式来治疗罕见病,这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1.2 应用案例以大肠杆菌产生的酶替代治疗特发性小肠刺激症为例,研究者利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能够降解多肽的新型酶。

通过将这种酶注射到患者体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这种治疗方法的成功应用为罕见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启示。

二、微生物在抗生素开发中的创新研究2.1 问题背景抗生素耐药性是目前医疗领域中的一大挑战。

过去几十年的滥用和错误使用,使得许多传统抗生素对抗菌感染的疗效显著下降。

因此,如何通过创新研究开发新型抗生素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

2.2 微生物的角色微生物在抗生素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者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筛选和分离,发现了许多具有潜力的新型抗生素。

这些微生物的产物具有抗菌特性,可以针对耐药菌株产生有效的杀菌作用。

2.3 应用案例一种新型抗生素“微生物素B”是通过研究人员对来自海洋微生物的筛选而得到的。

这种抗生素对多种耐药菌株表现出强大的杀菌作用,这为抗生素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微生物在感染控制中的创新研究3.1 背景医院内感染是医疗领域中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微生物在感染控制方面的创新研究可以帮助医院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3.2 微生物的应用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等高风险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感染的传播。

探讨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微生物检测

探讨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微生物检测

探讨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微生物检测作者:王慧张云仙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20年第01期[摘要] 公共用品微生物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检测公共场所的消毒效果,从而加强公共场所消毒效率,保证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安全、卫生,通过定期对公共场所采集的物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有利于督促相关部门对公共设施制度健全的的消毒规章制度,培养消毒人员加强消毒操作技术,保障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的卫生安全,提高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消毒效率。

[关键词]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检测[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1(a)-0160-03[Abstract] The purpose of microbiology testing of public goods is to strengthen the disinfection efficiency of public places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anitation of public goods in public places by testing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of public places. By regularly conducting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on items collected in public places, it is helpful to urge related departments sound disinfe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public facilities; cultivate disinfection personnel to strengthen disinfection operation technology; guarantee the sanitation and safety of public supplies in public places; improve the disinfection efficiency of public supplies in public places.[Key words] Public places; Public goods; Microorganism; Detection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如果消毒不到位,会导致细菌滋生,严重会传播传染类病毒,因此需要定期通过采集公共场所中公共用品的微生物进行检查,从而有效监督公共场所卫生安全问题,也能够对传染疾病起到防范作用,通过公共用品微生物检测[1],完善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相关规章制度,为公共安全提供科学的依据。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寻找适当的治理方法,科学家们逐渐重视起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微生物作为环境指示生物,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微生物多样性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存在于各个环境中。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多样性,可以了解环境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判断环境的健康状况。

例如,通过采集水体样品,分析水中微生物的组成和种类数量,可以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还可用于监测土壤、空气和植被等环境要素,实现全面、全方位的环境监测。

二、微生物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微生物作为环境的指示群体,可以反映环境中的特定污染或生态状况。

比如,某些微生物对特定的污染物具有敏感性,当环境中存在这些污染物时,它们的数量和种类会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些指示生物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环境中的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此外,微生物指示生物还可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三、微生物生理特征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在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某些微生物对特定环境因子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

通过监测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代谢情况,可以判断环境中的环境因子变化,预测环境的趋势和演变。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监测环境中特定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通过测定微生物对特定物质的降解能力和代谢产物的形成情况,可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微生物遗传信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研究其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关键。

通过对微生物的DNA和RNA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揭示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判断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此外,基因测序技术还可以揭示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预测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核酸检测技术在细菌性食源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探讨_黄薇

核酸检测技术在细菌性食源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探讨_黄薇

细菌性食源疾病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菌 , 测定 PCR 扩增产物序列以确定病原菌种类 , 用限制性内切酶 Xba I 和 Spe I 对分离菌株进行 PFGE 分析 。
常规 PCR 、 荧光 PCR 方法在两份腹泻病人样本中均 检 出 沙 门 菌 , 结 果 与 培 养 法 一 致 。 二 者 未 在 皮 蛋 中 检 出 沙 门 菌 , 而 培养法在市售皮蛋中检出沙门菌 。 检测时间分别为 PCR 16 h 、 荧光 PCR 14 h 、 PCR 产 物 直 接 测 序 19 h , 较 培 养 法 缩 短
加 0.4 μl 酶 ( Taq+UNG ) 震 荡 混 匀 数 秒 , 3 000 r / min 离 心 数
1.1.1
毒 病 人 肛 拭 4 份 ( 临 床 症 状 均 为 腹 泻 、 水 样 便 3~10 次 / d ; 临 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和急性细菌性痢疾; 2 人未服药, 2 人已 进行输液治疗 ), 呕吐物 1 份 ( 病人已进行输液治 疗 ), 皮 蛋 2 份 (1 份采自干杂铺病人购买的同一批皮蛋 、 1 份为病人尚未食 用的皮蛋 )。
1.1.2 标 准 菌 株 (CMCC51571 )。
1.2.2.4 电 泳 检 测 扩 增 产 物 于 2% 琼 脂 糖 凝 胶 电 泳 30 min , 300 nm 紫外灯下观察 。 1.2.3 荧光 PCR 法 1.2.3.1 模板制备 同常规 PCR 法 。 1.2.3.2
试剂配制
1.1.3 主 要 试 剂 GN 肉 汤 、 SC 肉 汤 、 MM 肉 汤 、 HE 琼 脂 、 Mac 琼 脂 均 为 北 京 陆 桥 公 司 生 产 ; API20E 由 法 国 生 物 梅 里 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变化(增菌后下降),快速准确地找出
了疫情暴发的病原因子,并据此确定了暴
发是由志贺菌污染饮用水引起的
• 根据这一结果,现场立刻采取了设立多个
监测点,加强饮水消毒,并逐日采样检测
出厂水、末梢水和学校自备水等,直至10d
后所有管网水和自备水连续两次监测合格,
疫情得到了彻底控制
谢谢!
1:福氏志贺菌(CMCC51571);2:阴性对照; 其余为病人肛拭4份、呕吐物1份、皮蛋2份
测序结果
• 扩增长度为300bp左右的产物测序结果经与
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其序列和
沙门菌的同源性为99%
• 扩增长度为1000bp左右的产物测序结果经
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其序列 和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为99%
• 产物测序
• PFGE
常规检测
• 直划平板 • 增菌培养—时间 • 接种平板 • 挑选可疑菌落TSI—几个?
• 生化试验
• 血清学试验
PCR
• 常规PCR:沙门菌的靶基因为InvA,产物长
度为316bp,引物序列为:A1: 5´-
AACAGTGCTCGTTTACGACC-3´,A2: 5´CCAGGCTATCGCCAATAAC-3´
• 常规法
• 指标菌: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水样 • 细菌致病菌培养:水样和病人肛拭
• PCR法
• 肠道病毒:诺瓦克病毒
• 细菌:产毒素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
菌、副溶血弧菌)
样品名称 进厂水 出厂水
采集地点 镇水厂 镇水厂
总大肠菌群 12.4 未检出
大肠埃希氏 菌 1 未检出
肠道致病菌 未检出 未检出
Spe I酶PFGE图谱
M:Mark;1~2 :病人肛拭分离株;3:市售皮蛋分离株
Xba I酶切PFGE图谱
M:Mark;1~2 :病人肛拭分离株;3:市售皮蛋分离株
• 用SpeI及XbaI酶切后的PFGE分型,两个病
人肛拭及市售皮蛋中分离出的菌株帶型完
全相同 3株不同来源的菌具高度同源性
结果应用和分析
镇水厂出厂水、镇五小学生宿舍管网水、
镇四小过道管网水混合,1份为镇一、二小 管网水混合 • 5份重点可疑水样8h增菌后肉汤
• 患者肛拭—4h增菌后1%氯化钠肉汤
结果
• 所有样品均未检出产毒素大肠埃希菌、沙
门菌和副溶血弧菌
• 混合水样和9例患者肛拭4h增菌液均为志贺
菌阳性,镇水厂进厂水、镇初级中学自备 水为志贺菌阴性
自备水
管网水 管网水 自备水 管网水
一小(32)
一小 二小 三小
200.5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2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200.5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四小教学楼过道 200.5 (71)
管网水
管网水 自备水
五小学生宿舍 (33)
镇中学(26) 镇中学洗碗处
38.4
94.5 40.6
— —
— —
5
6
呕吐物
市售 皮蛋
未生长
未生长

-/+/⊕

A-F++++, O4++++O5++++,H多 价1++++,Hi++++, H2++++,H5—

4704751

检出鼠伤 寒沙门菌
光滑、湿润、光滑、湿润、 微凸、1mm、 微凸、1mm、 中心黑色 无色半透明 未生长 未生长
7
病家 皮蛋
法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行业标准
突发事件之二
事件
• 2010年9月 • 成都市某乡镇中心卫生院及县第二人民医 院 • 发热患者 • 个别患者有轻微腹泻 • 均为当地9所学校在校学生 症状符合?
第一次调查和处理
• 根据初期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进
行了呼吸道病毒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诊断为不明原因发热
• 5份重点可疑水样经1%氯化钠肉汤增菌8h后, 再次检测志贺菌,均为阳性
水样未增菌与增菌后核酸检测Ct值比较 样品名称
进厂水
采集地点
镇水厂
未增菌
undet
增菌8h
17.07
出厂水
管网水 管网水
镇水厂
29.68
17.07
23.5 16.27
自备水
四小教学楼 29.68 过道 五小学生宿 29.68 舍 镇中学食堂 undet 洗碗处
抽丝剥茧
• 可疑食物
• 比较明确
• 生物or化学
• 很明确 初步判断
样品采集
• 可疑食物:皮蛋2份(1份采自干杂铺的同
一批皮蛋、1份为病人尚未食用的皮蛋 )
• 病人样品:肛拭4份 、呕吐物1份 比较简单,易判断
检测项目
• 志贺菌 • 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
检验方法
• 常规检测
• PCR检测
• 采取针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控制措施后,
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3天中发病范围继续
扩大,发病人数快速增长 怎么办?
第二次调查和处理
• 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后,排除食物污染途
径,怀疑可能与供水污染有关
• 采集样品:乡镇水厂、学校的自备水以及
患者咽拭和肛拭 • 确定项目:进行肠道病毒和细菌的检测
检测项目和方法
• 检出限:常规PCR为105 Copies/ml,荧光
PCR为103Copies/ml
• 应用常规PCR及荧光PCR检测病原菌时,病
人粪便、肛拭等病源性检样的增菌时间在 10h甚至可能可以更短,但食品、水等非病 源样品的增菌时间应适当延长
• 来源不同的3株菌生化反应不一致
• PCR产物测序及PFGE分型结果则表明污染了
18.14
• 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9份患者肛拭和5份水
样中均检测到志贺菌核酸 该镇无论是水厂水源还是自备水源
普遍受到志贺菌污染
• 指标菌、常规培养及核酸检测结果与各学
校发病情况一致,表明此次暴发疫情是由
宋内志贺菌污染饮用水引起的
• 实验室采用酶底物法和荧光PCR技术,在 24h内即得到指标菌和致病菌的核酸检测结 果,结合水样增菌前后志贺菌核酸检测Ct
A-F++++, 4705552 O4++++O5++++ H多1++++,Hi++++, H2++++,H5A-F++++, O4++++O5++++,H多 价1++++,Hi++++, H2++++,H5— — 4704752
2
病人 肛拭
-/+/⊕
检出鼠伤 寒沙门菌
3 4
病人 肛拭 病人 肛拭
— —
皮蛋的鼠伤寒沙门菌来源相同 很好地进行了溯源
PCR检测
• 假阳性:核酸污染 • 假阴性:菌量低或酶抑制物的存在
实验室建设的规范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自动化仪器(荧光PCR仪等)的出现 方法的标准化成为可能
• 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疫署等国际官方检 测机构已将PCR方法作为快速检测方法编写 成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 • 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制定了用实时PCR
12.4
45.3 5.3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病人肛拭 (9份)
各医院


宋内志贺菌
• 10份水样指标菌检测结果为6份水样总大肠
菌群和大肠埃希菌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提示水样已受到温血动物粪便污染
• 常规培养则仅在患者肛拭中分离到宋内志 贺菌
PCR检测-样品
水样—6份
• 经抽滤富集未经增菌混合水样2份:1份为



常规PCR扩增结果
M:marker;1~4:病人肛拭;5:病人呕吐物;6:市售皮 蛋;7:皮蛋;8:德尔卑沙门菌(CMCC50719);9:阴性 对照
荧光PCR-沙门菌扩增曲线
1:德尔卑沙门菌(CMCC50719);2~5:病人肛拭; 6:呕吐物;7:市售皮蛋;8: 病家皮蛋
荧光PCR-志贺菌扩增曲线
需要解决的问题
• • • • • • 生物or化学? 可疑食物? 样品采集? 检测项目? 检验方法? 结果解释?
突发事件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
• 家庭餐,4人
• 共同进餐:米饭、回锅肉、皮蛋、炒素菜、
白菜豆腐汤
• 临床症状:第二天发病,均为呕吐、腹泻、
水样便3~10次/天 • 临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和急性细菌性痢疾 • 2人未服药,2人已进行输液治疗
• 3种方法在相同的两个病人肛拭中均检出沙
门菌,培养法在市售皮蛋中亦检出沙门菌,
但常规PCR及荧光PCR均未检出
• 常规PCR及荧光PCR均在10h增菌培养(2h前
增菌+8h选择性增菌)后进行,再经6h后得
到常规PCR结果,4h后得到荧光PCR结果,
培养法在增菌18 h后进行分离培养,5天后
得到结果
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基层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中的综合应用及分析
成都市CDC 黄薇 2014年11月
水和食品等的微生物污染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最大的危害及主要的致病因素 60-70%由病原微生物引发,患病的人数约为化学 引起疾病人数的两倍 波及面大,发生频率高,常常造成较大的损失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