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对基础设计的影响
沿海地区软弱下卧层地基处理方式浅析

第4期(总264期)2021年4月URBAN ROADS BRIDGES&FLOOD CONTROL管理施工D01:10.16799/ki.csdqyfh.2021.04.046沿海地区软弱下卧层地基处理方式浅析李雪峰,徐辉,孙晨然(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限公,天津市300202)摘要:沿海地区的软弱土以及不良土是工程建设中常遇到并且比较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处理场地受限于轨道交通等地下构筑物限界时,难度更大。
拟处理的软卧地基为江苏沿海某城市规划轨道交通线上的软弱地基,由于地基下埋设远期规划的轨道交通线,处理深度受限,最终处理方式确定为咬合排桩方式,设计验算采用实体深基础方法并运用MIDAS gts软件进行复核性验算。
关键词'软土地基土桩中图分类号:TU44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21)04-0170-030引言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常常将下述地基土称为软弱土和不良土:软土工土土土以及土土等。
沿海地区常到较的地基土为软黏土,土为期的海三角洲相、溺谷相和湖泊相的黏性土等沉积物或河物。
软黏土大处于,其特为天大,比大,度,,V土用下,并且较大。
土的地基处理方式有,i法、排物处理桩桩等)⑴。
法、排的地基处理方法将地处理,利用从刚度向刚度的原理获得足够的地基)物处理则是通过桩将荷载卸到周边的土中,并最终传递到土层中[2]v常规的地基处理按照既定的设计方案从上述方法进行优选即可,但对特殊场地条件下的地基处理则可能需上述方法进行综合考虑V1工程背景本文以江苏一处靠近海边的一个箱涵地基处理为例进行论证,箱涵尺寸为x N x16IX15IX 6I,经计算需要地基为100kPa。
根据现状地基资料揭示土体的3为该次设计坐落的土,收稿日期:2020-06-05作者简介:李雪峰(1976—),男,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桥梁的设计研究工作。
承载力容许值为60kPa。
此层土的工程性质如下:灰色〜灰黑色,塑,饱和。
沿海地区软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沿海地区软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摘要】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高速公路建设密集,软土路基的处理一直是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难题。
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几种软基常规处理方法与新方法的探讨,以期对此地区的软土路基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沿海地区;软土路基1工程背景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华东和华南沿海在建或拟建的高速公路,经过路段多是软土高度发育地区。
所谓软土地基是主要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其特点是强度低、变形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含水量高且透水性差。
这些特点能够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路基沉降过大,路堤严重变形甚至失稳等等。
因此,必须对软基进行处理,使其能满足工程需要。
2处理方法2.1改变路堤本身的结构形式这些处理方法对于填土较低的软土路堤比较有效,但不适用于高路堤中的软基处理。
(1)反压护道:主要用于当路堤在施工中达不到要求的滑动破坏安全系数时,进行反压路堤两侧设汁,以期达到路堤稳定的目的。
施工时,应按顺序进行,先填包括反压护道在内的砂垫层I及路堤II,最后填筑主路堤Ⅲ。
必须注意:1)避免过高堆填。
而应分层铺平,充分压实,并应有一定横坡度,以利于排水:2)反压护道的填筑速度不得低于主路堤。
(2)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具有耐热性和耐寒性高、强度大、模量高、耐腐蚀、膨胀系数低和尺寸稳定性好等特点。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时,在地基与路基中铺设一定量的土工格栅,然后在其上进行填土压实处理。
可增强土体整体性,降低不均匀沉降,提高地基和填土的强度,阻抗土体破坏面的形成,从而达到加固土体,快速施工和快速通车的目的。
2.2排水固结2.2.1砂垫层法砂垫层:是浅层处理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厚度为0.5~1.2m左右的砂垫层。
其主要目的在于加速土体的排水固结过程,提高路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分散地基所承受的压力等。
施工时应做到摊铺均匀,注意不要有很大的集中载荷作用。
当路堤透水性不好、路堤坡脚附近砂垫层被路提覆盖时,可能会阻碍侧向排水,所以必须做好砂垫层端部的处理。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概论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概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是一种地下注浆加固技术,通过旋喷顶管的方式,在地下形成一根坚实的桩体,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侧移能力。
相比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因此在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工程中备受青睐。
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地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加强对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保障工程质量和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和实施方案,为相关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软土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类型,在沿海地区尤为常见。
而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地基沉降速度快,承载能力较低,容易发生液化等问题,给工程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地基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对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基处理效果,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
通过研究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施工质量,减少工程风险,促进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对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不仅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总结相关经验,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实施方案,为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沿海地区软土地基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分析该施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旨在总结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实施方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风险。
软土地基桩基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

软土地基桩基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摘要:我国沿海地区冲积、淤积、冲洪积成因的软土层分布较广,其具有含水量高,流动性较大,力学性质差等特点。
软土的内摩擦角较小、侧压力系数较大,受外因影响容易出现土体位移,对桩基产生挤压、推移,造成基桩失稳、断裂,最终导致工程质量问题产生。
基于此,对软土地基桩基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桩基础;桩基检测引言软土地基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十分普遍地质类型之一。
顾名思义,软土地基具有强度低、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工程性质差等特性。
鉴于软土地基的特性,其涉及的工程实际问题主要有稳定性、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变形、动荷载引起的地基土液化等3个方面。
软弱地基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由于地基土承载力低、强度低,而使得路基受上部荷载的影响较大,一旦软土地基出现抗剪强度降低或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便会在路基内部形成裂隙,导致路基破坏,甚至出现塌方现象。
1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在进行工程的施工环节,由于软土地基本身具有特殊的性质,其抗剪强度难以达到工程的施工要求,并且随着地表深度的增加,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也会产生改变,而为了能够增强软土地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就需要应用特殊的固结技术进行处理。
并且软土地基本身具有较高的压缩性能和较小的渗透能力。
这使得在软土地基的施工环节会面临复杂的问题,施工难度将会逐渐加大。
另外,桩基在建设期间对于路基的承载强度有着准确的标准,而由于软土地基表层内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得在施工期间会增加地面塌陷问题的发生概率,再加上桩基本身渗水性较差,桩基的固结处理工作难以发挥作用。
现如今,随着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正在持续提升,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拓宽,社会各界对于工程的建设质量予以较高的关注。
然而,我国当前一些工程部门由于没有贴合现代化要求对建设工作进行及时的优化,使得在建设期间,因为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导致工程的建设难度急剧提升,造成软土地基各方问题的增多。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施工处理对策解析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施工处理对策解析摘要:软土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小等特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处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软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修建以后能正常使用,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施工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特性;施工处理对策1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
一般含水量为35%~80%,孔隙比为1~2。
=0.5~1.5MPa-1,最(2)压缩性较高。
一般正常固结的软土的压缩系数约为α1-2=4.5MPa-1;压缩指数约为Cc=0.35~0.75;(3)渗透性很小。
软土大可达α1-2的渗透系数一般约为1×10-6~1×10-8cm/s(4)抗剪强度很低。
根据土工试验的结果,我国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其变化范围在5~25kPa;有效内摩擦角约为20°~35°;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12°~17°。
正常固结的软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往往是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的增长率约为1~2kPa。
加速软土层的固结速率是改善软土强度特性的一项有效途径。
(5)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在荷载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毕之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6)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软土一般为絮状结构,尤以海相粘土更为明显。
这种土一旦受到扰动,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
我国沿海软土的灵敏度一般为4~10,属于高灵敏度土。
因此,在软土层中进行地基处理和基坑开挖,若不注意避免扰动土的结构,就会加剧土体变形,降低地基土的强度,影响地基处理效果[1]。
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简述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软土地基是指土壤质地比较松软,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的地基类型。
软土地基常见于沿海地区和河流洪泛区,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性质,对工程建设和土木工程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下面是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的简单描述:环境特征软土地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位置:软土地基通常位于沿海地区和河流洪泛区。
•形成原因:软土地基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有关,常见于河流三角洲、河口和海滩等沉积区。
•土壤特性:软土地基具有高含水量、较低的密实度和较弱的抗剪强度等特点。
地质特征软土地基的地质特征对土木工程设计和建设至关重要:•地层组成:软土地基一般由富含有机质和细粒颗粒组成,如黏土、淤泥和砂质黏土等。
•地下水位:软土地基常常具有较高的地下水位,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多,易发生液化现象。
•土层分布:软土地基的土层分布往往不均匀,存在水平和垂直的变化,需要通过勘探和测试进行详细了解。
工程特性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对土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土壤沉陷:软土地基容易发生沉陷,尤其是在施工负荷作用下,需要特殊的处理和加固措施。
•土壤变形:软土地基在承受荷载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如沉降、沉土和侧限等,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和校正。
•抗剪强度较低: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较低,对于土木工程的基础设计和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处理方法针对软土地基的特性,需要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来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加固措施:采用加固手段,如土体压实、振动加固、预制桩和灌浆等技术手段,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剪强度。
•降低含水量:采用排水措施,如排水井、水泵和降水施工等,降低土壤含水量,减少液化发生的概率。
•平衡处理:通过施工技术和结构设计的合理安排,降低软土地基的荷载,减少沉降和变形的发生。
以上仅是对软土地基基本特征的简要描述,实际的土壤地质情况和工程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考虑和分析。
在土木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断的研究和技术创新将会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浅谈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危害及处理
浅谈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的危害及处理软弱土地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大。
其处理的好坏与否,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速度,更影响到工程建設的质量,因此提高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软土地基的特征及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危害1.1 软土地基的特征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7.1.1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
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
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1.2 软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危害软土含有大量的水分,固结程度很低,并具有明显的触变性。
这些不良的特性导致软弱地基自身的承载功能比较差,强度也比较低。
在其上面的建筑物很多时候会因为地基的强度不高,而出现圆弧滑动。
当其上面具有很大的负荷的时候,它会出现沉降。
向一旦这一沉降的程度超过了建筑物可以接受的程度,这必然会对建筑物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建筑物的地基土承载能力不足还对临近的建筑物有很大的影响,在它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由于受到基础压力扩散的影响也将产生压缩变形,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这类附加不均匀压缩变形甚大,常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或损坏,若被影响建筑物的刚度强度较差时,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裂缝;当刚度强度较好时则表现为建筑物的倾斜。
2、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依据以上的详细分析,想要建筑工程实施得以安全,就必须对软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
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是软地基处理设计考虑的必要因素。
2.1 基础设计建筑设计包括基础与上部设计两部分。
如果在设计基础时,设计得坚固些,相应的安全性也就得到保证。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特性及加固措施研究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特性及加固措施研究摘要:路基采用何种处理方式,必须根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目标的确定,并结合工程现场地质条件综合考虑。
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地基处理技术,并与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确定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案,以保证地基处理效果和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特性;加固措施由于我国海岸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旅游、渔业,都比较发达,而海岸带的开发又离不开路桥工程的支持,在海岸带上修建路桥,其难度比内陆地区要大得多,沿海地区的软土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而且地下水位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建造路桥非常困难,需要专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来处理地基,这就在海岸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阻力。
在多年来的发展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沿海地区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今日笔者就路桥工程软基处理技术在沿海地区的应用,与大家进行一次探讨。
1.软土层的特性第一,要明确软土地基的概念,软土地基就是富含着黏土、粉土颗粒、有机质土壤、松沙等多项物质的土壤地基,本身地下水位比较高,极易对填埋体及填埋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很容易发生沉降, 从而使这类地基成为软土地基。
软土层多位于沿海地区,其本身具有与其它土质土体不同的特点,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富水性。
工程的施工地基结构为软土地基,其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富水性,其富水性直接导致了在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地基中的土壤结构含水量比较大,在施工材料与路基土壤结构的融合过程中,无法进行高效的施工技术应用,对于整体工程的质量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施工进度也会因此变慢。
其次,在蓄水性的路基结构中,其地基结构的防渗质量依然不能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在防渗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更大的困难,在后期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路面沉降和结构裂缝等不利的现象,无法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对于工程的使用寿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软土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影响分析
软土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影响分析作者:张太恩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软土在太湖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江苏苏南地区也分布有较厚软土,其对工程建设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如处理不当,会引起建(构)筑物过大变形、不均匀沉降、房屋开裂、结构失稳,安全系数降低。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探讨苏州地区软土对地基基础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软土地基;勘察;地基处理;基础设计Abstract: Soft soil in alluvial plain of Taihu, the coastal plain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of Jiangsu, Jiangsu is also the distribution of thick soft soil,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great harmfulness, if processing is undeserved, can cause the building (structure) to build large deformation, non-uniform settlement, housing cracks, structure stability, safety factor is reduced.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soft soil in Suzhou area, on the foundation design influence.Key words: soft soil; investiga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foundation design中图分类号: TU47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迅速发展,由政府统一规划、农民自己建造的别墅安置小区纷纷建成,很多乡镇大面积建造各式各样的小洋楼别墅群。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摘要:软土地基包括淤泥质土结构,包括饱和软粘土,通常分布在河口等地区。
但如果内陆地区水资源丰富,就会出现软土地基问题,尤其是沿海城市。
软土地基含水量高,不能保证市政工程的承载力,对工程项目影响很大。
如果外力较大,会引起变形问题,威胁工程项目的安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过程;软土地基1软土的基本概念(1)软土含水量高。
土地中的天然含水量决定了土地基本结构的稳定性,含水量高的土地承载力差。
(2)软土松软多孔。
纯天然软土比加筋后的软土孔隙大,软土地基稳定性差。
(3)软土的渗透性差。
软土的含水量高。
在外部压力的影响下,土的相对强度缓慢增加。
同时,土壤中有很多有机成分,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大量的小气泡,堵塞软土的缝隙,使水难以渗入软土。
(4)软土的压缩性高。
淤泥质土和粉土的压缩性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5)软土的耐碱性低。
软土的耐碱性与其排水性能和相关固结条件有关。
渗透性差导致其排水性差,耐碱性弱。
(6)软土具有触变性和流变性。
变性软土静置较长时间后,土体强度会增加,但如果此时受到外力作用,强度会降低。
流变是指软土固结沉降后的第二次固结沉降。
根据以上特点,软土具有土质松软不稳定、易变形、土质不稳定等特点。
软土地基施工中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导致路面地基隆起、地质不稳定、路面塌陷、路面变形和损坏,影响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应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改变软土的土性,提高软土地基的牢固性,使土性满足工程需要,提高市政建设的整体工程质量。
2处理软土地基时的影响因素2.1地形和土壤条件在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土壤类型有不同的施工方法,需要根据土壤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施工。
软土多为粘性土,具有高流变性和压缩性的特点。
施工前可采用夯实的方法,以减少施工对地基的影响。
如果软土是砂土,而砂土和粘性土的性质完全相反,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砂土的强度会降低,所以施工方可以采用先振捣后压实的方法,有利于施工的后续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对基础设计的影响
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苏北沿海地区新建了若干输变电工程。
由于该地区地质分布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软土薄弱层,对工程基础设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稍微地质勘察不详细或基础设计形式不对,都可能引起建筑物(构筑物)的过大沉降、倾斜甚至倒塌。
1、工程案例及原因分析
案例一:在苏北沿海地区新建某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31.5MV A,变压器总重17000kg,主变基础采用长5米,宽3.8米,厚0.6米的独立基础,内配Ф12@150双层双向钢筋,基础埋深1.5米,下设100厚C10混凝土垫层。
就在主变就位后的第二天发现,主变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达50mm,明显不利于设备安全运行,基础只得从新浇筑。
新主变基础在独立基础下布置了八根12米石灰桩进行地基处理,主变荷载由复合地基承担。
基础浇筑养护成功后主变重新就位,安装结束观测至今发现沉降很小。
案例二:同一地区,某在建220kV变电所,配电楼共二层,框架结构,基础采用12米Ф500(壁厚80)预制管桩,承台埋深2米,单桩设计承载力400kN。
在静压桩时发现,桩达到设计标高时,压力表读数换算为桩承载力仅为300 kN,而且桩最终贯入速度一直很快,这说明桩端未进入持力层,仍然处于软土薄弱层中。
经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单位多方协同论证,反复研究,确定接桩方案,在原来12米桩基础上加接8米同型号管桩,后来做静载试验发现,20米桩能满足设计要求。
经分析研究,案例一工程主变基础沉降过大是由于地质勘察不详细引起的,勘察报告就没能详细反映该主变基础下的软土地基分布情况,由于潮汐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软土在含水量高时极易压缩变形,从而引起主变基础过大沉降;案例二工程处地基存在9米厚的软土层,由于设计上没有高度重视软土地基对桩基础承载力的影响,导致桩设计不合格。
2、软土地基分布及地质特点
软土地基给工程上带来的事故、缺陷很多,要减少软土地基的危害,工程技术人员熟悉软土的特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所谓软土是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弱粘性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程地质手册》称软土为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粘性土、粉土等。
特征指标也做了如下表述:当天然空隙比e大于1.5时,称为淤泥;天然空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为淤泥质土。
几千年来,苏北地区由于黄河淤积和改道,大陆逐步东移,形成了以粉砂、粉土为主,中间夹以粉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土的地貌。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发现,苏北沿海地区海拔在1.5~4.5米之间,整个地面从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软土厚度从3米至14米,地下水位受大气和潮汐影响,一般在0.5~1.5米之间。
该地区地质分布土质的一些典型物理性质指标见下表。
表一:土体物理性质指标
土层
厚度(m)
天然含水量(%)
天然孔隙比e
压缩模量Es(MPa)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IL
承载力fk(Kpa)
耕土0.5~1
粉土2.5 32 0.724 8.21
8.21
9.7 100
粉质粘土
1.5
33
0.928
4.34
4.34
13.8
90
淤泥质粉质粘土
3~14
40~55
0.899~1.348 2.57~4.12 9~14.5
1.22~
2.49 60
粉土
4~9
27.3
0.767
6.23
11.0
0.6
140
粉土夹粉砂未钻透
24
0.598
15.98
170
以上数据是经统计该地区几个变电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而来,从表中不难发现,作为软土层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埋深不深,但对不同的场地,该土土层厚度分布不均,这对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处理措施及设计对策
3.1 细心勘察,查清场地水文地质情况。
拟建场地勘察评价很重要,如若勘测点布置过少,或只借鉴相邻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对建筑场地没有进行认真勘察评价,提出的地质勘察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场地条件,勘察资料不准确,结论不正确、建议不合理,就会给结构设计人员造成误导。
如淤泥质土、暗塘等没有被发现,会使新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发生严重下陷、倾斜或开裂。
沿海地区工程现场的地质、水文勘察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了解工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微地貌类型,地层成因类型、岩土性质、产状与分布概况,不良地质现象概况,地下水类型和分布概况,区域稳定性和历史地震背景和震情。
查明海水的侵入范围、咸水(包括现代海水和古代残留海水)与淡水的分界面及其变化规律;潮汐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
只有认真研究地质资料,以数据说话,才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基础方案。
3.2认真研究、多方论证,确定最佳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方案。
苏北沿海地区地质是由于黄河淤积和黄海冲积而成,地貌属于淤泥质海岸,为我国淤泥质海岸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淤泥质软土的存在对工程基础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淤泥质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的特点,不易满足建筑物和构筑物地基设计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根据软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根据多年一些输变电工程建设实践,可以采取以下简单易行、经济效益较高的软土处理方法。
(1)换土法
此方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当淤泥土层厚度在4m以内时,可采用挖除淤土层,换填砂土、灰土、粗砂、砾石、片石、卵石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换填淤泥土层,提高软土地基强度,一般换填的厚度为30~100cm。
换填土相对来说造价高,但可以节省工期。
(2) 地基加固处理及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时,可采用打桩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当淤土层厚度小于5m时,宜打砂桩或石灰桩,通过吸水和排水来挤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达到一般地基要求;当淤土层厚度在5~7m时,宜打预制管桩至硬土层,设承载桩台;当淤土层厚度在7~10m时,宜打灌注桩至硬土层,设承载桩台;淤土层厚度在10m以上时,宜采用打悬浮桩的办法,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
(3)优化基础法
①扩大条基底面积,增设钢筋混凝土基础梁。
可将条形基础浅埋,把基础设置在地基表层的密实土层上,从而避开淤土层,适当设置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增大基础的刚度,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和抗变形的能力。
②采用筏板基础或箱形基础。
对小型建筑物可采用扩大基础底板的方法,如设计较薄的钢筋混凝土底板。
对大中型工程,可采用空箱底板,即在不增加建筑物造价的情况下,用加大底板高度、减轻底板自重的办法来适应软土地基要求。
③采用合理的桩基础。
钻孔灌注桩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且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缩径、断桩、桩身孔洞和烂桩头等质量问题。
在潮汐地区,没有采取措施
来稳定孔内水位,灌注砼时桩孔易坍孔,在该地区基础设计时应少使用;预制桩的承载力由桩端承力和桩侧摩擦力组成,由于软土不易固化,降低了桩的侧摩擦力,使桩在工程使用中不安全,因此该地区基础设计时也应少使用。
根据施工实例统计,沉管灌注桩基础是沿海软土地区好的基础设计形式,桩设计承载力和施工成桩质量均好控制,对于沉管桩较能保证质量的桩长范围为400mm在16m以内,500mm在18m以内较合适,桩距最好在4d左右。
4、结语
没有牢靠的基础,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就无从谈起。
软土地基的存在影响着基础设计的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案和基础形式又与软土埋深、层厚有关,只有对存在软土地基的沿海场地地质详细勘察,查清场地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情况,精心设计,反复研究,认真进行沉降和稳定验算,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和地质特征,比对方案,采取最佳处置办法,才能设计出安全、合理、经济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