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控对策
去除pm2.5的方法

去除pm2.5的方法PM2.5是一种指环境中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大气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导致雾霾形成和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们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的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去除PM2.5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们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去除PM2.5的方法。
一、规范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导致大气中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想有效去除PM2.5,就需要严格规范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
通过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监管,提高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动企业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PM2.5的排放,从源头上减少大气中PM2.5的含量。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该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可以采取限制机动车的行驶时段,推广电动汽车,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从而减少PM2.5的产生。
三、加强城市绿化加强城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PM2.5的浓度。
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植树造林,种植花草树木等方式,可以有效吸收大气中的颗粒物,减少PM2.5的含量。
而且,城市绿化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推广清洁能源推广清洁能源也是去除PM2.5的重要方式。
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不会产生像化石能源那样的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不会造成污染。
因此,推广清洁能源是减少PM2.5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加强空气净化技术在城市和工业区域,可以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去除PM2.5。
如采用活性炭吸附、静电集尘、喷淋洗涤等技术,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
六、减少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也是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也应该减少生活中的污染源,如严格控制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减少烧烤等活动,避免二手烟的产生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七、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去除PM2.5的重要途径。
pm 2.5治理措施

pm 2.5治理措施PM2.5治理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其中,PM2.5颗粒物的污染已经成为了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可以携带各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PM2.5的治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技术、政策和社会层面探讨PM2.5治理措施。
技术层面的PM2.5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源头治理和尾部治理。
源头治理是指从产生PM2.5的源头入手,采取措施减少PM2.5的排放。
首先是对工业企业的排放进行严格限制,通过加强排放标准、提高治理设备的效率等手段,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颗粒物排放。
其次是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加强尾气排放监管等措施,减少机动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另外,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也是源头治理的重要内容。
尾部治理则是指对已经排放的PM2.5进行削减,主要包括空气净化设备的安装、城市绿化的加强、城市规划的优化等措施。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PM2.5的排放和削减,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政策层面的PM2.5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政府的监管和执法等。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PM2.5排放的标准和限值,对超标排放进行处罚和追责。
其次是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及时公布空气质量数据,让公众了解空气质量状况,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清洁能源、购买环保设备,从而减少PM2.5的排放。
政府的监管和执法是政策层面治理PM2.5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监管和执法,才能有效推动PM2.5治理工作的落实。
社会层面的PM2.5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公众的参与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公众可以通过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能源、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方式减少PM2.5的排放。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近年来,大气污染成为全球范围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其中,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PM2.5即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特点是粒径小、浓度高、危害大。
本文将从PM2.5的来源、组成以及危害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增进人们对其危害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M2.5的来源。
PM2.5主要分为直接排放和二次形成两种来源。
直接排放来自于交通运输尾气、工业废气、燃煤排放等活动,而二次形成则是指大气中化学反应生成的颗粒物。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各类排放源不断增加,导致大气中PM2.5的含量逐渐上升。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PM2.5的组成。
PM2.5主要由碳、硫、氮和其他有机物、无机物等多种成分组成。
其中,碳是主要成分之一,包括有机碳和元素碳。
有机碳主要来自于燃煤、交通尾气等燃烧过程中的碳排放,而元素碳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颗粒物间接燃烧生成的黑碳。
此外,硫和氮是主要的化学成分之一,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其他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指氨、各类金属元素和微小颗粒等。
不同成分的PM2.5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毒性,对人体健康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然后,我们来探讨一下PM2.5的危害。
首先,PM2.5的粒径小,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易于被人体吸入。
其次,PM2.5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研究表明,PM2.5中富含的重金属、多环芳烃等物质能够在人体内积聚并引发炎症反应,造成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此外,PM2.5还能致敏呼吸道,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孕妇长期暴露于PM2.5的环境中,可能会增加胎儿发育畸形和孕期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更加容易受到PM2.5的危害,因为他们的呼吸机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PM2.5更为敏感。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应对PM2.5的措施。
对于个体来说,避免高污染区域的停留,戴上口罩等防护措施是有效的防范措施。
PM10和PM2.5的危害及控制对策

染物” , 是 因 为他 们 主要 由机 械 过 程和 燃 料燃 烧 产 出 的 “ 原 越来越严重 , 如果长期 吸入 颗粒物 污染 的空气 , 必将严 重 生” 一 次污染物 , 来 自于 机 械 过 程 ( 如 建筑施 工、 道 路 扬 尘 危害人类健康。 人 们较熟 悉的涂墙用的双 飞粉 的“ 细度” 是 和刮风扬沙 ) 和化学过程( 如燃料燃烧 ) 。如机 械作 用产生 3 2 5 目, 其 对 应 的 粒 径 是 4 4微 米 ; P M1 0 、 1 0微 米 对 应 的 的扬 尘 , 包 括 道 路扬 尘 , 建筑施工扬尘, 刮 风致 各 种 堆 场如 “ 细度” 是 8 0 0 目, P M 2 . 5 、 2 . 5微 米 对 应 的 “ 细度” 是 1 8 0 0 煤堆 、 煤灰 堆 、 矿 渣堆 、 垃 圾 堆 和 裸 露 地 面 产 生 的 的扬 尘 ; 目。 其 粒 度 之 细 几 乎 一 时 不 易被 人 感 知。而人 们 在 永 不 停 机动车尾气尘 : 燃煤烟尘 , 尤 其 是 火 电厂 的 大 量 燃 煤 ; 水 泥 尘: 钢 铁冶金和有色金属 火冶尘 ; 燃 油尘 ; 各种焚烧尘 , 包 括秸秆、 废 塑 料和 橡 胶 、 垃 圾、 假 冒伪 劣 品 被 焚 烧 产 生 的烟 尘: 餐 饮 业 和 居 民燃 烧 和 烹饪 时 的烟 尘 。
大气中的PM2

大气中的PM2.5空气质量一直是人们非常重视的话题,而大气中的PM2.5也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污染物之一。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了解PM2.5的来源、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地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一、 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十分复杂,可能包括交通尾气、燃煤、工业废气、农业作物和森林野火等。
无论是哪种来源,PM2.5的排放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交通尾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排放的尾气也大量释放了PM2.5的颗粒物。
燃煤和工业废气同样是常见的PM2.5来源。
许多工厂和发电厂使用煤作为燃料,排放出大量的含有PM2.5颗粒物的废气。
农业作物和森林野火释放的PM2.5与交通尾气和工业废气的PM2.5相比较,数量相对较少。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些PM2.5的来源不可忽略,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浪费、避免森林火灾等方面积极行动。
二、 PM2.5对人体的影响PM2.5是所有颗粒物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
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和大量的分散性,这些颗粒物可以很容易地进入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呼吸系统PM2.5被吸入后,会对呼吸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
颗粒物可以在肺部积聚和沉积,阻碍空气的流动。
长时间的暴露会导致咳嗽、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2.心血管系统PM2.5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些微小的颗粒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血管,引起心脏问题,包括心律不整和高血压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PM2.5不仅对成年人健康的影响很大,还对孕妇产生了不良影响。
甚至可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和成长。
3.免疫系统PM2.5可以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使人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另外,这些颗粒物也可以增加患上鼻子、喉咙、眼睛等方面疾病的几率。
大气中的PM25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总结词
PM2.5颗粒物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植物生长、降低动物生存率等。
详细描述
PM2.5颗粒物排放增加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 系统,降低动植物的生存率和繁殖能力,破坏生态平衡。
总结词
PM2.5颗粒物直径小,能够进入人体 肺部,对大气能见度产生负面影响。
详细描述
PM2.5颗粒物在大气中大量存在时, 会散射和吸收阳光,导致天空变暗, 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和航空运 输。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结词
PM2.5颗粒物排放增加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密切关联,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 影响。
详细描述
大气中的PM2.5及其对人 体的危害
• PM2.5的来源与性质 • PM2.5对人体的危害 • PM2.5对环境的影响 • 预防和控制PM2.5的措施
01
PM2.5的来源与性质
PM2.5的定义
总结词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详细描述
PM2.5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 其直径远小于人的头发丝,肉眼难以 察觉。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自然源和 人为源。
02
PM2.5对人体的危害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引发哮喘
PM2.5中的微粒物质可以刺激呼吸道,引发哮喘发作。
增加呼吸道感染
PM2.5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导致呼吸道感染和炎症。
降低肺功能
长期暴露于PM2.5中,会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呼吸健康。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增加心脏病风险
PM2.5的危害和控制以及生活防护

一、PM2.5的危害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
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
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
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
二、PM2.5工业源头控制技术工业烟气中的粉尘颗粒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除尘器来实现的。
除尘器的过滤性能决定了最终排放的粉尘,尤其是PM2.5的排放浓度,除尘器的种类非常多。
1电除尘器技术工作原理: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晕放电使含尘气流中的尘粒荷电,利用电场力使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并沉积在电极上的过程。
电除尘器技术应用现状我国起步晚、发展快,目前已进入世界先进技术行列。
我国研究工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开始。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相关企业先后引进瑞典FIAKT公司,德国LURGI公司,美国GE、EE公司世界先进技术,缩短了我国电除尘器技术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电除尘器的生产规模、使用数量、均居世界各国首位,是世界上第一电除尘器生产大国,电除尘器技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2布袋除尘器技术工作原理:依靠纤维编织或毡结(压)的滤布作为过滤材料,当含尘气体通过滤袋时,粉尘被阻留在滤袋的表面,干净空气则通过滤袋纤维间的缝隙排走,从而达到分离含尘气体中粉尘的目的。
《2024年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范文

《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PM2.5(细颗粒物)污染尤为严重。
PM2.5因其微小的颗粒直径,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就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以及防控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钢铁、冶炼、化工等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2. 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排放等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PM2.5的重要来源。
3. 自然因素:风蚀扬尘、森林火灾等自然因素也会产生PM2.5。
4. 其他来源: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也是PM2.5的来源之一。
三、PM2.5的现状目前,全球多个城市都面临着PM2.5污染的问题。
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间,由于燃煤排放的增加,PM2.5浓度往往较高。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排放也成为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
目前,国内外众多城市都在加强大气污染治理,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四、PM2.5的危害PM2.5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PM2.5能够深入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环境中,还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 心血管系统:PM2.5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生态环境:PM2.5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植物生长、降低大气能见度等。
五、防控措施为了减少PM2.5污染,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1. 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和管理,推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减少废气排放。
2. 交通污染控制: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结构,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同时,加强道路清扫和洒水作业,减少道路扬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2.5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控对策
作者:王昆仑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第22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爆发大规模的雾霾天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雾霾天气多是PM2.5不断爆表导致的。
PM2.5的危害有很多,其中对人体的危害尤其大。
基于此,文章对于如何治理PM2.5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控制途径和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PM2.5;空气治理;雾霾;防控对策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9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1.048
近些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爆发大规模的雾霾天气,其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尤其是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播出后,PM2.5一度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焦点和网络热点,不断敲打着人们的神经。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PM2.5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让人们谈之色变呢?
PM2.5是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20,也叫可入肺颗粒物。
PM2.5颗粒物虽很小,但可载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而且在空气中可输送的距离远、可停留的时间长,PM2.5与PM10相比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1 PM2.5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1.1 引发呼吸道疾病
人体的呼吸系统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各自分工不同,鼻腔、咽喉是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空气中的大颗粒物在进入这些部位时就会被鼻毛、气管内纤毛等阻挡,但是人类的呼吸系统对微小的颗粒物却无能为力,因为细颗粒物体积小,可以达到呼吸道的深处,甚至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直接影响肺部的功能,使机体供氧状态,进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1.2 携带细菌、病毒引起癌症
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细颗粒物(PM2.5),比表面积大于PM10,更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质,如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
多环芳烃的致癌性很强,与居民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莫大的关系。
1.3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PM2.5颗粒非常细小,通过呼吸能直接进入肺泡,其附带的有害物质更易于进入血液中,引起血管病变。
PM2.5吸附空气中的重金属,被人体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会损伤血管内膜,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血压增高等,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
研究发现,空气污染每增加一级,心血管病发病率上升3%,特别是空气中的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影响最大。
1.4 引发生殖系统疾病,胎儿致残,致畸
PM2.5上附着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对接触高浓度细颗粒物污染PM2.5的孕妇,影响胚胎的发育,容易导致胎儿的发育迟缓以及低体重儿。
这些有毒物可以直接跳过胎盘,特别是在妊娠早期,可以直接影响胎儿,还会导致孕妇早产。
2 PM2.5防治新进展
PM2.5有诸多的危害,但清除PM2.5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当然也不会一蹴而就。
2.1 室外除PM2.5:国家出台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为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人民小康生活的早日实现,我们过于关注GDP而忽略了由此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政府的主要投资重点是公路、铁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加速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环境问题。
在国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后,以透支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GDP增长,势必需要让位于对民生生活和蓝天白云,国家的投资重点更多转向节能、环保事业。
为了应对PM2.5等大气污染问题,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十条措施,即“国十条”。
国家打出大气污染防治“十记重拳”,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从国家层面彰显出遏制大气污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存环境问题的决心。
严重的空气污染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粗放式的经济架构、煤炭燃料占太高比例的能源结构、以及乘用车发展迅猛而地铁等公共交通不发达的结构性问题。
天然气以及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会成为未来国家主导的投资热点,同时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环保事业的积极性。
会议指出治理大气污染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国十条中指出要减少污染排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法律法规使污染治理有法所依。
治理好大气污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专家就根据我国大气现状估计,将PM2.5降低到安全水平,至少也要15年以上。
此外,“国十条”要求主动公开污染行业企业环境的信息、公开重点城市区域的空气质量排名,因为社会舆论是法规、政策进步和逼使地方政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遏制空气污染的极大促进。
2.2 室内除PM2.5:负离子生成机
有人说,室外PM2.5污染严重,尽量待在室内就好了,其实不然。
有专家指出,室内的PM2.5污染仍不容小觑。
炒菜、吸烟、装修污染都会伴随产生大量的PM2.5,每年因室内空气
污染有200多万人死亡。
二手烟中的微尘颗粒约占PM2.5以下颗粒物室内总量的90%;炒菜产生的油烟也会瞬间污染室内空气。
负离子相关概念。
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粒子叫离子,获得多余电子的分子或原子显示负电性的就是负离子。
空气负离子我们通常称为负氧离子,也就是指获得1个及以上电子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
空气中生成的负离子绝大多数是氧分子结合自由电子而形成的空气负氧离子。
在室内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如果负离子的浓度达到2万个时,其中的飘尘量就不高于2%,这样对PM2.5可入肺细小颗粒物的效果最好。
所以,PM2.5中危害最大的直径1um以下的微尘、病毒、细菌等在含有小粒径、高浓度负离子的空气中基本不存在了。
小粒径微尘可以被小粒径的负离子主动出击捕捉,并把它凝聚后沉淀,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去除室内空气中的
PM2.5及更小的微尘,减少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态级负离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源自于负离子和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烟雾等带正电的微粒的结合,并聚集成球降落从而消除PM2.5危害,负离子(负氧离子)在空气中做的是布朗运动,而布朗运动本身就是消除微小粉尘物的有效方法,负离子(负氧离子)结合飘尘后促进飘尘布朗运动而消除飘尘。
这样就可以降低室内PM2.5对置入其中的人的
危害。
生态级负离子生成机可以瞬间产生大量的小粒径负离子,产生的是小粒径、高活性、传播距离远的生态负离子(负氧离子),是等同于大自然的负离子(负氧离子),能快速将空气中的PM2.5等微尘颗粒消灭。
由于生态级的负离子具有高活性,能覆盖整个室内空间,使得空气中的PM2.5沉降,从而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此外,空气负离子(负氧离子)在对人体具有广谱高效的医疗保健作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力,将生态级负离子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为人们构筑一道PM2.5健康防线。
3 结语
总之,预防PM2.5需从身边小事做起,同时注重运用科学手段,才能切实做到对症下药,使预防效率加倍。
戒烟对健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能为减少PM2.5做贡献。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情,从每一个小事做起,是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村最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婷婷.PM2.5污染危害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2,(3).
[2]张会君,卢徐胜.控制PM2.5的除尘技术概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2,(3).
作者简介:王昆仑(1979-),男,河南周口人,河南护理职业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视频检索中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镜头分割的方法。
(责任编辑:黄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