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行为六联分型疗法”全新问世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最好方法

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最好方法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传统治疗技术:
1、西医疗法:传统的西医就是采用兴奋剂类、抗炎精神失常类处方对多动症展开医治。
众所周知这种方法起效虽慢,却无法根治,副作用显著,且必须长期服用,一旦服药
病情可以显得更加轻微。
2、行为治疗:只是从外部强制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根源,一旦离开训练环境就可能恢复原状甚至可能因为训练课程不遵循科学规律,跟孩子的
生理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gp—x脑部神经递质均衡疗法”——发生改变孩子的一生
优势1、绿色安全,无风险
以“非侵犯性”的化疗准则为出发点,根据儿童的生理特性,制订个性化疗方案,使
用国字号纯天然绿色中药制剂,无须通过其他途径稀释和转变,在化疗过程中没任何风险,绿色安全。
优势2、疗效可靠,见效快
“gp—x脑部神经递质均衡疗法”从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神经学等,立体综合地化疗多动症化解了李应章违宪的难题,具备疗效低、见效快、化疗
周期短的优势。
优势3、治愈率高,无复发
秉持一个临床化疗周期治好,症状不能反反复复,不能产生任何依赖性,超越了化疗
儿童发育犯罪行为疾病化疗—发作—再化疗—再发作的恶性循环。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干预与行为疗法效果评估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干预与行为疗法效果评估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以社交互动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为特征。
早期干预和行为疗法在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改善社交交往、语言和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干预以及行为疗法在治疗中的效果评估。
一、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自闭症诊断后尽早进行的治疗和教育干预措施。
早期干预的目的是在儿童大脑发育关键期进行有效的干预,以促进正常神经发育。
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儿童自闭症患者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
因此,早期干预对于儿童自闭症的康复非常关键。
二、早期干预的方法早期干预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 应用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正向的学习环境,培养儿童自发行为和积极学习行为的方法。
应用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儿童学习社交技能、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
2. 视觉支持工具:在早期干预中,视觉支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儿童自闭症的教育和治疗中。
比如使用图片、符号和时刻表等视觉化工具,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信息,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
3. 家庭支持和亲子干预:家庭支持和亲子干预是早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帮助家长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培养家长的教育技能和提供儿童社交技能的训练,可以增强家庭对自闭症患儿的治疗和教育支持。
三、行为疗法的效果评估行为疗法是儿童自闭症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效果的评估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调整干预策略非常重要。
常见的行为疗法效果评估方法包括:1. 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在干预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如社交互动、语言表达等,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来评估行为疗法的效果。
观察法需要细致记录儿童的行为,以客观评估干预的效果。
2. 量表评估:使用量表评估儿童自闭症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改善情况,常用的自闭症评估量表包括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社交交往评定量表(SRS)等。
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教育和行为疗法的选择

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教育和行为疗法的选择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两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面对这两种障碍的治疗过程中,干预教育和行为疗法是被广泛采用和证实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教育和行为疗法的选择。
1. 干预教育方法干预教育方法是指通过教育措施来改变和提升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和适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技巧。
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教育方法包括:1.1 应用行为分析(ABA)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原理的干预方法,它通过明确目标、使用正反馈与负反馈等手段来引导儿童行为的改变和成长。
ABA方法被广泛认可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首选干预教育方法。
该方法最重要的特点是个别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计划,能够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并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评估来不断调整和改进。
1.2 社交技能训练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通常存在社交交往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技巧。
因此,社交技能训练是干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交技能训练包括引导儿童学习基本的沟通技巧、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以及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社交技能训练,儿童能够逐步提高社交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2. 行为疗法方法行为疗法方法是指通过特定的行为训练和策略来调节儿童的行为和情绪,以减轻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
行为疗法方法包括:2.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帮助儿童改变消极和不适应行为的心理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儿童能够学会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并通过改变这些模式和反应来影响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来说,认知行为疗法常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减轻其症状,提高学习和注意力集中力。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干预与康复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干预与康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了个体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和沟通能力以及行为表现。
由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症状特征多种多样,因此对于孩子早期的干预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干预方法,旨在为病患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是指在儿童3岁以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进行干预和康复的过程。
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孩子的发展潜力,改善社交互动、语言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早期干预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自理能力。
因此,早期干预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早期干预的方法1. 应用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干预方法之一。
它通过建立正向的行为模式和提供适当的激励,帮助孩子学习和发展社交技能、语言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行为疗法可分为应用行为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两种方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疗法。
2. 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将多种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常见的联合治疗包括语言治疗、物理治疗、社会技能训练等。
联合治疗能够全面提高孩子的康复效果,促进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全面发展。
3. 家庭支持与教育:家庭支持与教育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孩子的特殊需求。
与此同时,通过家庭支持与教育,家长可以学习和运用一些专业的干预方法,例如交流技巧、情感支持等。
家庭支持与教育还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让家长们共同面对困难,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4. 社交技能训练:由于社交互动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各种社交技能训练,如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技巧,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康复六级行为疗法

康复六级行为疗法第六章行为疗法第一节概述一、行为疗法的产生与发展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图拉二、行为疗法的特点运用学习原理、以实验为基础、只针对当前问题、可操作性强三、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适应性行为是习得的,则非适应性行为也是习得的。
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来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行为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行为治疗就是要“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Wolpe,1990)第二节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一、经典的条件作用 1、基本观点 2、基本概念:强化、消退、泛化、分化条件反射的形成与建立——形成特定的S-R关系的获得过程强化——使用某种事物或事件来使特定的行为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的过程。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反复结合呈现就起着强化的作用,促成了条件作用的形成;消退——只给予条件刺激物,而不给予强化物的刺激时,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下降,直至不再出现条件反应。
泛化——个体把习得的经验扩展运用到其他过程。
分化——有机体面对环境中的信息包括较为相似的信息,能把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与其他信息区分开来,并只对前者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1、基本观点 2、基本概念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正性惩罚、负性惩罚消退。
(一)强化操作性条件作用中有两种强化:阳性强化呈现的刺激物是积极的、令人喜欢的,能产生使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的效果。
阴性强化消极的、令人厌恶的刺激物,作为行为结果即偶联事件是移开或取消这样的刺激物,使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的效果。
(二)惩罚使用某种事物或某个事件来使特定的行为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甚至降低至零的过程。
阳性惩罚呈现消极的、令人厌恶的刺激物,能产生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的效果。
阴性惩罚移开或取消积极的、令人喜欢的刺激物,使行为发生可能性减少的效果。
(三)消退消退,是指特定的行为或反应因得不到持续强化而导致其发生的频率下降或发生的可能性消失。
发育行为儿科(周洁超)

发育和行为儿科学医师的基本任务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重视心理社 会因素对躯 体健康的影 响,同时也 重视疾病和 医疗程序对 儿童及其家 庭的影响;
理解正常的 儿童认知和 心理社会发 育,识别儿 童发育和行 为的偏离或 异常;
• 具备识别 和处理常 见的发育 和行为问 题的能力;
语言 注意力
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培训
多动症 语言障碍 遗尿 早教中心 康复中心
共同努力 发展中国的发育行为儿科
成立中华 医学会儿 科分会发 育行为儿 科学组
金星明教授任组长
2008.10.24 南京
门诊内涵
生长发育 饮食问题 运动障碍 学习困难(MR、多动症…..) 语言问题 睡眠问题 行为问题 遗尿症 心理问题 发育咨询
评估
神经心理 智力 运动
行为
行为
• 动物为了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在适应不断变化的 环境中做出的反应。
研究概要
1、随着正常或异常发育而变化的儿童行为。
2、行为如何促进(或破坏阻碍)儿童系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成熟(即发育)。
3、外界环境如何通过影响器官功能成熟,进而影响儿童行为,表现为正常 行为或者异常行为(例如认知障碍、脑瘫、孤独症)。 4、外界环境如何通过影响儿童行为影响了儿童的发育,表现为脑电图、脑 结构与功能、脑生理解剖等的异常。
跨学科的和谐发展
各儿科亚 专业
神经、遗传、 儿保、内分泌、 精神、心理
DBP
儿科 康复
OT、PT、ST
教育
早教 普教
特教
发育行为儿科学与儿童保健
2024版年度孩子性早熟宣教PPT课件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成熟度不同,家长和学校应尊重孩子的个体 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性早熟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家长和学校应关注孩子的心 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024/2/2
17
04 心理干预策略及 方法探讨
2024/2/2
18
认知行为疗法应用实践分享
部分家长参与度不高。在宣教活动中,有些家长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和兴趣,可能是因为他 们对性早熟问题不够重视或者存在误解。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 们的需求和关注点,提高宣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缺乏长期跟踪和评估机制。目前,我们的宣教活动主要集中在一次性讲座或培训上,缺乏长 期跟踪和评估机制。为了更好地了解宣教效果和家长、孩子的需求变化,我们需要建立定期 回访、问卷调查等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宣教策略和内容。
提高了家长和孩子们对性早熟的认识和 理解。通过宣教活动,家长和孩子们更 加清楚地了解了性早熟的定义、症状、 原因和危害,从而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
对性早熟问题。
2024/2/2
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宣教活动中,我们向孩子们传授了如何 保护自己的身体和隐私,让他们在面对 不适当的言语或行为时能够勇敢地拒绝
加强监管和评估
建立孩子性早熟防治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供经费支持
增加对孩子性早熟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宣教、科研、治疗等 方面的顺利开展。
24
专家学者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加强科研力量
鼓励和支持专家学者开展孩子性早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教育协作
家长和学校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协 作推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024版性早熟图文课件

1 2
减少动物性食品中激素的摄入 选择绿色天然、无激素残留的肉类、禽蛋和奶制 品。
避免食用反季节蔬果 反季节蔬果可能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孩子 内分泌系统有一定影响。
3
慎用儿童保健品
部分儿童保健品含有激素成分,需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
2024/1/30
20
推荐食物清单及烹饪方法
2024/1/30
推荐食物
17
04
营养饮食调整建议
2024/1/30
18
平衡膳食原则讲解
多样化食物
合理搭配各类食物,确保营养全 面均衡。
适量控制总能量
根据孩子年龄、性别、身体活动 水平等因素,合理安排每日膳食
总能量摄入。
三餐分配合理
早餐丰富多样,午餐吃饱吃好, 晚餐适量控制。
2024/1/30
19
避免摄入过多激素类物质
16
综合治疗效果评价
治疗效果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性激素水 平变化、骨龄进展等指标,综合评估 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
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需进行长期随 访,观察病情变化和复发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质量评价
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 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家庭关系等方 面。
2024/1/30
12
03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2024/1/30
13
药物治疗方案介绍
GnRH类似物
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 功能,减少性激素的分泌,从而 延缓性发育。常用药物有亮丙瑞
林、曲普瑞林等。
2024/1/30
芳香化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减少雌 激素的生成,从而减缓性发育。常 用药物有来曲唑、阿那曲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重而道远,规范儿童发育行为疾病诊疗之路
——“发育行为六联分型疗法”全新问世导读:“发育行为六联分型体系”是以张玉萍为主的儿童发育行为科专家团队在总结沉淀多年儿科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与国内多家该领域临床经验丰富的机构合作,针对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创新性研究出的整体诊疗解决方案。
治疗现状堪忧
儿童发育行为疾病诊疗亟需改变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情感的寄托,是快乐的源泉。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而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只有一次。
可是,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给孩子和家庭带去的痛苦却无法言说。
据了解,目前儿童发育行为疾病治疗的模式非常单一,治疗多采用的是西药治疗,大多利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症状,但只能暂时缓解症状,长期服药可导致药物依赖、抑郁等状况,损害肝、肾,影响孩子正常发育。
以张玉萍为主的儿童发育行为科专家团队在多年的儿科临床的诊疗中发现,对于不同类型、性别、年龄的患儿,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要比单一的治疗更有成效和保障。
多年儿科诊疗沉淀
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疗法全新升级
“发育行为六联分型体系”是以张玉萍为主的儿童发育行为科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儿科临床经验在原有治疗体系基础上总结沉淀出来的一套将诊断、治疗、疏导、训练集一体,现代中医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行为矫正训练、教育干预6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体系。
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心理生理同治”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发育行为疾病总结出相应的针对性靶
向综合治疗方案。
不断追求创新
“发育行为六联分型体系”科学规范诊疗
儿童发育行为科专家张玉萍介绍,“六联”即现代中医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行为矫正训练、教育干预6种治疗方式,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同时进行几种不同治疗方法科学有效组合的综合治疗理念;“分型”则是根据儿童发育行为疾病每个病种的不同类型,结合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病史、临床症状等来制定方案,拒绝“一刀切”,进行针对性靶向治疗。
张玉萍指出,这么多年的临床接诊中,看到那么多的孩子深受疾病折磨,看到那么多家庭为了孩子疲于奔波,他们无处倾诉,苦于求医无门,我们也感到深深的痛心。
“发育行为六联分型体系”更注重“综合”、“分型”的治疗理念,主张制订全面兼顾的优化方案,不仅要解决疾病的核心症状,还要考虑满足患儿社会功能和情感发展的需求。
这直接关系到儿童成年后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勇攀医学高峰
承担儿童发育行为科发展之重
尽管近年来我国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防治和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小儿神经病学、发育行为儿童学和儿科保健学等专业医师的努力工作下,越来越多的发育行为疾病患儿得到及时治疗,但是,目前我国该病患者的就诊率还不到患者总数的1%,预后情况也不理想。
社会认知度低,大众关注度不够,专职医师的匮乏和治疗不规范,是造成这个现状的主要原因,儿童发育行为科规范发展的道路就迫在眉睫。
在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认知和防治方面,张玉萍呼吁,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早期干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社会、家庭、医生都应该十分重视起来,及早发现,并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的治疗,这对儿童发育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都是十分关键的。
儿童是我们家庭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但对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能等待的,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