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经济复苏:只是看上去很美

美国经济复苏:只是看上去很美作者:暂无来源:《党政论坛》 2016年第16期部分机构和学者认为,美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
然而笔者认为,美国经济复苏是典型的“弱复苏”,经济复苏道路上障碍重重。
美国经济复苏是典型的“弱复苏”全要素生产率的停滞、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劳动参与率持续低迷、就业质量不高、资产泡沫以及可支配收入放缓从而消费动力减弱等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决定了本轮的美国经济复苏是典型的“弱复苏”本质。
1.潜在经济增长率不容乐观。
著名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波森指出,美国经济所谓的“强劲复苏”或“高增长”,只是相对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的增长率而言的。
实际上,当前美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幅远低于上世纪70年代前的水平,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尔普斯教授在内的很多著名经济学家都对美国经济增长率的前景不乐观。
2.真实失业率不低,劳动参与率低迷。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就业形势报告显示2016年2月失业率降到4.9%,创过去八年来的新低。
但是,这个数据需要进一步分析。
首先,从失业率的口径看。
就业是否真正改善,除了看美国公布的官方失业率U3(不考虑对找工作绝望的人),还应同时参考更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就业市场基本面的全员失业率U6。
以美国2014年12月的数据为例,U3为5.6%,U6则高达11.4%;2015年4月U3下降为5.4%,U6仍高达10.5%。
其次,失业率下降与劳动参与率(劳动年龄人口进入就业市场并转化为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并存。
近年来,美国失业率稳步下降,但劳动参与率一直处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低点(目前已下滑到63%)。
3.工资和可支配收入增速在放缓。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虽然达到3.7%的水平,但仍显著低于2014年的4.2%;2016年2月工资增长水平不如预期,特别是平均每小时工资环比甚至出现了201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0.1%)。
另外,有关研究显示,美国当前的新增就业,相当比例属于简单就业。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下的我国工业转型之路

持续发展的基础。有鉴于此 , 、 欧盟 美国均提出了“ 再工业化 ” 战 略 , 力发展新能源 、 息技术 、 大 信 生命科学 等新 兴产业 , 力图重 振制造业 , 回归实体经济 。西方国家“ 再工业化” 将对 世界经济 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 全球产业进入新一轮升级发展期 。随 着金 融服 务业 等虚拟经 济过度膨胀的局面得到 一定程度的纠正 , 制
折 点
1 危机逐渐从经济领域 向社会 、 、 政治领域 蔓延 。欧美主权
全球治理 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 用。但全球经济治理的难度也在 加大 , 各国在经济政策上的协调 更加 困难 。随着国际政治 多级 化格局 的发展 、 经济全球化 的推进 、 生态环境 等公共产 品的全 球特 征 日益突出 , 都要 求全球 治理和协调机制发生相应变化 。 全球 经济治理模式正在进入一个深刻变革的新阶段 。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发轫于欧洲,近两年来逐步由冰岛、 希 行贸易保 护主 义。
腊等边缘 国家 向意大利 、 国等核心经济体发展 。今年 8月, 法 标
4 新 兴 经 济体 和发 展 中 国 家代表 性 和 话 语 权 大 幅提 升 。j 、 见
准普尔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 。至此 ,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 愈演愈烈 , 并由经济领域 向社会 、 政治领域蔓延。
造业 的地位将 重新得到提升 , 西方国家将重塑其在技 术和 知识
密集型领域 的竞争优势 , 全球制造 业竞争将 更加激烈 , 我国 对 工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 响。
3 投 资 、 费和 贸 易格 局 正 经 历 从 “ 衡 ” “ 平衡 ” 、 消 失 到 再 的演
变。危机 前 , 全球经济循环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欧美等国高
还考虑推 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 策 , 这将推 动全球流动性泛滥 , 进而 向我国传导 , 产生输入型通胀压力 。与此同时 , 劳动力成本 上升 、 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将加大我 国成本推动 型通 胀压力 。四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思考工商1101 潘泓1101100124一、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1、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
首先,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期美国经济出现改善苗头,但长期增长的势头依然微弱,欧盟经济今年只能蹒跚前行。
日本经济长期靠外需拉动,但受日元升值、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2011年日本出现了30多年未见的贸易逆差,加上国内部分产业呈现外迁趋势,日本经济今年增长前景黯淡。
在新兴经济体中,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经济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通货膨胀困扰,在控通胀和保增长方面面临两难选择。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欧盟长期高福利政策以及巨额开支使财政赤字、公共负债难堪重负,但这些国家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政策调整,自身根上的问题和全球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欧债危机。
希腊等高负债国家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经济持续负增长,政局普遍动荡。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政治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看不到彻底解决的希望。
风险正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向银行业扩散。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主权信用尚好的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大国也受到冲击,市场信心较为脆弱。
再次,全球物价走势不容乐观。
当前,供需矛盾尚未有效缓解,多种商品实际仍处于脆弱的紧平衡状态,加上发达国家持续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埋下了通胀的种子。
在经济复苏放缓、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同时,发达国家通胀水平却在逐步攀升,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
总之,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面临诸多变数,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变化的过程极其复杂。
世界经济完全走出低谷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2、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自2008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总体走势经历了一次由2010较快复苏到2011再次减速的变化。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既不平衡,又很脆弱,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栋建筑都将变成微型发电厂● 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
● 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
● 21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住房和微型发电厂。
● 我们即将步入一个“后碳”时代。
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未来的希望。
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马上将迎来开创性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石油)和新交通工具(汽车)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隆重登场,取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某种程度上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为基础和动力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如今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也正将其逼上穷途末路。
在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和总结,认为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而根本的原因在于以石油为代表的石化资源危机以及它所带来的熵账单。
石油日益枯竭,第二次工业革命根基遭动摇地球物理学家M·金·哈伯特自1956年就开始在壳牌石油公司工作。
他随后在其论文中预测:大约在1965年到1970年之间,美国本土48个州的石油产量将达到峰值。
虽然他的预测在当时遭到了同事的嘲讽,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的石油产量在1970年达到峰值,随后进入了长期的下降通道。
在全世界范围内,全球原油产量也并不乐观。
国际能源署总部设在巴黎,在能源信息和预测方面颇具权威,因而深受世界各国政府的信任。
该机构在《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称,全球原油产量在2006年就已达到峰值。
当时每天的产量为7000桶。
为了避免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需要保持每天不低于7000万桶的石油生产量。
而获得这些石油需要在未来的25年里投入8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而且,据英国石油公司研究证实,全球人均石油峰值早在1979年就已经出现,而这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峰期。
未必共赢_论艰辛复苏的世界经济_王晋斌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源泉 : 危机前后的对照 2007 —2011 劳动生产率 的增长 4. 61 2. 82 2. 51 2. 38 2. 00 1. 98 1. 75 资本深化 1. 44 0. 61 0. 50 2. 27 0. 67 0. 60 0. 69 多要素生产率 的增长 3. 29 - 0. 33 - 1. 04 1. 14 0. 83 0. 07 - 0. 70 劳动生产率 的增长 4. 70 0. 26 - 0. 56 3. 36 1. 46 0. 66 - 0. 02
了全球重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 需求管理成为 , 对付危机以及经济下滑的法宝 忽略了供给层 面的管理。今天, 全球经济普遍面临着低增长、 2013 ) , 高债务的困境 ( Ali et al, 经济总体处于 债务超级周期而非停滞的温和复苏期 。 对发达经济体来说, 政府总债务在反危机 ( 2 ) 。 后快速增长 图 发达经济体和 G7 的政府 债务 / GDP 在 2012 年 达 到 最 高, 分别约为 106% 和 121% , 而且未来下降的幅度缓慢, 处 于一个高债务长周期阶段, 大大超过国际认同 的 60% 的警戒线。从国别来看, 美国大体相当 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 政府债务 / GDP 在 2013 —2015 年大约维持在 104% 的水平; 而最 高的日本政府债务 / GDP 在同一时期处于高达 245% 左右的水平。 过高的政府债务使得发达 国家只有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维持极低 的利率水平以降低债务压力并刺激投资 、 消费。 同时, 过高的政府赤字使得发达经济体难以通 过财政政策来进行经济结构性的调整, 或通过 改善总需求结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使得财政 政策几乎丧失了促进经济复苏的基本功能 。因 此, 发达国家的复苏之路最大的特征是维持极 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 降低债务压力, 靠市场 本身慢慢自我修复, 这决定了复苏之路将是漫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世界怎么了?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
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
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乏力,又叠加发展鸿沟加剧的矛盾;
气候变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补,数字治理等新课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怎么办?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
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四川大学2011下半年形教课答案(简述世界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严峻挑战)

总体而言,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将继续存在,且复苏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更加明显。
其中,通胀形势、主权债务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汇率争端及资本市场波动将是世界经济持续复苏面临的五大主要挑战?一、西方或继续释放流动性激化通胀差异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
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全球流动性过剩开始显现,通胀压力迅速积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分化加剧,两大阵营面临的通胀形势也存在巨大差异。
2011年全球通胀压力将显著上升,尤其会在发展中国家集中爆发。
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在危机期间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尚未完全收回,因此可能继续推高通胀,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也将导致业已高涨的物价水平继续上扬;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可能继续滥用流动性,由于发达国家2011年复苏仍将乏力,不大可能大幅收回流动性,而且一旦经济复苏没有达到预期,它们很有可能扩大宽松政策规模,进一步注入更多的流动性。
对我国而言,通胀压力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所要考量的一大挑战。
2011年,我国不仅将继续承受内部通胀压力,还要面对因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所带来的更为严峻的输入型通胀。
二、债务风险与政策退出困扰经济复苏2011年,欧美财政紧缩政策可能因经济低迷而举步维艰,高企的财政赤字恐难以收缩,将导致债务风险继续蔓延,市场避险情绪持续高涨。
2010年,欧盟27国的预算赤字或公共债务水平几乎都已超过欧盟允许的上限,其中爱尔兰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高达32%,超过欧盟规定上限的10倍,美国在2010财政年度联邦财政赤字高达 1.29万亿美元,为二战以来第二高水平,奥巴马政府此前预计2011财年联邦财政赤字将达1.42万亿美元。
在赤字超标的重压下,欧美各国已着手推进财政紧缩政策,其中部分欧洲国家因接受外部援助而被设定了更加严格的目标。
本身异常严峻的财政赤字状况,加上严厉的紧缩任务,将对欧美各国政府继续刺激经济增长的行动构成较大制约,造成削减赤字和避免损害经济复苏的两难困局。
2015年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2015年1月份国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1.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内经济一体化项目欧亚经济联盟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
从当天起,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公民在欧亚经济联盟任何一国就业不再需要获得专门的工作许可。
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目前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
1月2日亚美尼亚将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吉尔吉斯斯坦将于5月1日正式成为联盟成员国。
2.当地时间1月1日凌晨,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从首都维尔纽斯市中心的一台自动取款机里取出面值10欧元的钞票,宣布立陶宛已正式加入欧元区。
他表示,欧元将“成为经济和政治安全的保证”。
立陶宛正式启用欧元作为流通货币,成为欧元区第十九个成员国。
由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已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加入欧元区,立陶宛的加入标志着波罗的海三国已全部加入欧元区。
3.2014年12月31日,北约正式结束了在阿富汗的战斗任务,从2015年起,35万阿富汗军人和警察开始全面接管整个国家的安全防务。
随着北约基本上从阿富汗抽身,2015年北约的最大挑战将是推进其核心任务——确保联盟成员的安全和促进欧洲的稳定。
2014年举行的威尔士峰会上,北约各国首脑就出台“战备行动计划”和组建一支“尖锋”快速反应部队达成一致,以进一步加强北约的军事能力和联合防卫实力。
4.日本应该以战后70周年的节点为契机,充分学习肇始于‘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的这场战争的历史,思考日本今后走向,这是当下极其重要的事情。
”日本明仁天皇1月1日在发表2015年新年感言中如是说。
每年新年之际,日本天皇都会向国民发表简短感言,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一年。
5.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市11区的讽刺杂志《沙尔利周刊》总部1月7日上午发生枪击案,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警察,另有多人受伤。
目前,尚无任何组织或个人宣称对该事件负责。
6.欧盟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相比前一个月,欧元区2014年12月的通货膨胀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0.2%,是2009年10月以来首次跌落至负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
作者:阿肖克·莫迪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3年第20期
在连续六次下调对全球经济表现的预测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又一次预计全球经济将在不久之后复苏。
除了政府关门以外,来自美国的消息总体令人感到振奋;笼罩欧元区的绝望情绪正在减退;而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也并未引发乱象。
经济复苏的迹象以前也曾出现过,但只给人们带来了失望。
这一次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全球经济预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际贸易形势的观点,国际贸易规模曾被预测会在2011至2013年间实现6%的年均增长,较前几十年的年均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
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预期未能实现。
近18个月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态势疲软,年化增速仅为约2%。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一个非常时期:全球贸易增长率低于全球产出增长率。
由此导致全球经济复苏不可或缺的一股助推力量缺失。
事实上,经济低迷正在通过全球贸易传播开来。
欧元区是这一动态过程的核心。
虽然全球经济联动效应已不像金融危机期间那样明显,但这种效应确实存在。
欧洲经济体属于贸易密集度最高的经济体。
鉴于它们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欧洲国家互相之间的进口规模急剧萎缩。
但由于欧洲的经济规模非常庞大,其进口大幅下降还在国际范围内激起了巨大的溢出效应。
与欧洲存在紧密贸易联系的亚洲现已直接感受到了这种影响。
随着亚洲经济增长放缓,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趋于下降,并将更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拉入了下行通道。
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又进而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的经济运转失调。
它们曾因在经济危机最严重阶段所表现出的经济弹性受到赞誉。
就在6个月之前,IMF的《世界经济展望》仍将新兴经济体看作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但缺少了全球市场需求的缓冲作用,新兴经济体由来已久的经济结构问题再次浮现出来。
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土耳其货币的大幅贬值就是一记警钟。
现在人们再次把希望寄托在了发达经济体上。
但如今已经没有能够拉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
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需要有消费者需求推动的经济繁荣作为支撑,而正是这种消费繁荣引发了经济危机。
全球经济目前基本停滞不前。
希望是,有关经济复苏的好消息能够推动全球经济开启一段不断自我强化的增长过程。
但同样,负面消息以及政策错误可能导致经济体中的脆弱方面迅速恶化。
历史要求我们重视这些警示信号。
在大萧条后的恢复过程中,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同样等于或低于全球产出增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写道,如果没有一套互相配合的全球经济政策,每个国家都需要时间来治愈自身的伤口,然后才能重新成为全球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高效推动者。
这一修复过程已经及时出现——但如果大萧条始于1929年,我们目前可能仍处在相当于1933年的状态,此时距离全球经济重启快速增长还有好几年的时间。
迅速改变这一动态过程可能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