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香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白木香离体培养及高频率植株的再生

白木香离体培养及高频率植株的再生余晓丽;王正德;刘慧娟;杨珂金【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022)004【摘要】以野生白木香Rosa banksiae var. Normalis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对栽培基质与移栽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于白木香分化的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1 mg·L-1NAA;MS+2.0 mg·L-16-BA+0.05 mg·L-1NAA作增殖培养基效果最好,增殖率为5.5;利于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2 mg·L-1IBA+0.2 mg·L-1NAA;移栽基质为蛭石+珍珠岩+腐叶土(1:1:1)效果最好,成活率98%,且苗生长健壮.建立了白木香高效再生体系.表4参10【总页数】4页(P410-413)【作者】余晓丽;王正德;刘慧娟;杨珂金【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生物系,河南,南阳,473061;南阳师范学院,生物系,河南,南阳,473061;新乡医学院,细胞生物教研室,河南,新乡,453003;南阳师范学院,生物系,河南,南阳,473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12;Q945.3【相关文献】1.日本结缕草离体培养及高频率植株的再生 [J], 杜敏华;柴春月2.辣木组织培养及高频率植株再生 [J], 李国葱;周启艳;李欣3.芥蓝下胚轴离体培养及高频率植株的再生 [J], 何亚文4.枸杞髓组织离体培养及高频率植株再生的研究 [J], 曹有龙;陈放;罗青;曲琳5.甜杨叶片高频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J], 赵鑫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木香AsJAZ1基因原核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白木香AsJAZ1基因原核载体的构建与表达克隆国产沉香基原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jasmonate-zim-domain protein(AsJAZ1)基因的编码区,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及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为筛选互作蛋白因子和研究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该实验以白木香叶片中分离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克隆到茉莉酸信号转导抑制蛋白基因。
JAZ (AsJAZ1)的编码区全长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sJAZ1,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后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37℃经0.5mmol·L-1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4h 后,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9kDa的融合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
该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的上清和沉淀中均有表达,但以包涵体表达为主。
标签:AsJAZ1基因;白木香;载体构建;原核表达沉香是我国传统中药,其味辛、苦,性微温,具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是我国生产沉香的唯一正品植物来源。
白木香是一种典型的伤害诱导型药用植物,其只有受到伤害才能产生沉香,同时沉香的产生也被认为是白木香树防御反应的产物。
沉香的化学成分组成主要是倍半萜类和苯乙基色酮类衍生物质。
沉香的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大,长期以来处于供不应求的现状。
因此,为了提高白木香结香的产量,揭示沉香形成的机制迫在眉睫,且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陆续开展了沉香结香机制的研究。
但至今为止,沉香结香的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诠释。
研究表明,TA在诱导白木香结香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茉莉酸类物质(JAs)是植物内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同时也作为伤害信号分子激活相关转录因子的活性,调节植物的防御反应。
TA信号途径中的抑制因子JAZ(Jasmonate ZIM-domain,JAZ)蛋白(JAZs)是调节JA应答的关键因子。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_聂春晓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聂春晓1,2,宋月林2,陈 东2,薛培凤1,屠鹏飞1,2*,汪科元3,陈金明3(1.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2.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3.广东省电白县南药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电白525432)[摘要]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的化学成分,为白木香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 e p h a d e xL H -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 M R ,M S 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从白木香叶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7-羟基-5,4′-二甲氧基-黄酮(1),洋芹素-7,4′-二甲醚(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异紫堇啡碱(4),对羟基苯甲酸(5),正三十二(烷)醇(6),正三十一烷(7),α-豆甾醇(8),表木栓醇(9),木栓烷(10),木栓酮(11),芫花素(1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13)。
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沉香属;白木香;白木香叶;化学成分[收稿日期] 2008-08-22[通信作者] *屠鹏飞,T e l :(010)82802750,E -m a i l :p e n g f e i t u @b j -m u .e d u .c n 白木香A q u i l a r i a s i n e n s i s (L o u r .)G i l g 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其含树脂的木材为著名中药沉香,具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1]。
由于沉香作为香料和药材的用量很大,随着长期的大量砍伐,白木香的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
为了解决白木香的资源问题,广东电白县南药有限公司等单位已经在广东电白、湛江及海南等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白木香。
白丁香叶色变异及组培繁殖技术初步研究

Th e Pr e l i mi na r y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t he Le a v e s Co l o r Va r i a t i o n a nd
Ti s s u e C u l t u r e Re p r o d u c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o f t h e S y r i n g a o b l a t a v a r . a f f i n i s
中图 分 类 号 : S 6 8 5 . 2 6 文 献标 志 码 : A
3 蔗 糖 +0 . 8 琼脂 ; 增殖培养基 为: MS+6 一 B A 0 . 4
mg / L+ NAA 0 . 5 mg / L- + - 2, 4 - D 1 . 5 mg / L+ 3 蔗
CUI Na n,S HI Fe n g l i ng,YI Fe ng y a n,R EN Bi n
摘 要 : 以 白 丁香 ( S y r i n g a o b l a t a v a r . a f f i n i s ) 变 态 枝 条 为 材
( S y r i n g a o b l a t a v a r . a f f i n i s ) 变 态枝 条 , 叶色退 绿 , 呈 现 淡黄 色 , 且 遗传 性 状 稳 定 。材料 采 集 时 间为 3月 末 至 4月初 的返 青 时节 。
同部 位 不 同朝 向正 常 叶 片的 叶 绿 素 相 对 含 量 相 差 不 大 , 且 显 著 高于 变异 叶 片 ; 叶 片 在 褪 色前 光 能 转 化 正 常进 行 , 褪 色后 叶 片 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 , 光 能 转换 效 率 降低 。
浅议云南白木香的开发利用_陆辉

林业调查规划20051Oct130(5):90~93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C N53-1172P S ISSN1671-3168浅议云南白木香的开发利用X陆辉(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摘要:白木香(Aquila ria sinensis(Lour1)Gilg)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观赏、生态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章介绍了它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开发利用途径,提出了云南发展白木香产业的建议。
关键词:白木香;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开发途径中图分类号:Q949176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168(2005)05-0090-04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Utilization of Agu ilaria sinensis in YunnanLU Hui(College of Li fe Scienc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91Yunnan,China)Abstract:Aquilaria sinensis classified as Thymelaeaceae,has of significance in economy,ornamental pur-pose,ecological value,together with broad market prospect.The paper not only presents its ecological fea-tures,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l means,but also gives opinions on developing an indus-try of Aquilaria sinensis.Key words:Aquilaria sinensi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value for utilization;developmental means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1)Gilg),别名土沉香、女儿香、莞香,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沉香属植物,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
白木香的研究概况

白木 香 ( ulr ie ssL u. i Aq i i sn ni(o r G l 力 ,同 时也 遭 受 一 种 螟 蛾 科 鳞 翅 目害虫 黄 野 aa ) g), 别名土 沉香 、女儿 香 、牙香树 、莞香 、六麻树 螟 ( e t t s i s oe H r i v e d r 的严 重为害 ,致使 o a i s o e Mo )
。
】
维普资讯
第5 第 1 期 2 0 年 1 月 卷 O o7 O
2白木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是止 咳的有效成 分 ,2 苯 乙基 色酮类具 有不 同 一
2 世纪 8 年代 ,对 白木 香化 学 成分 的研 究 程度 的抗 过 敏作 用 ;动 物学 实验 证 明 :白木 0 0 才 陆续 开始 ,起步较 晚 。 白木香 的主要化学 成 香 的水煮液 和水煮酒 沉液 对肠平 滑肌呈 现解痉 叫 分 大体上 可分为三种 类型 ,即倍半 萜类成 分 、 作用 ;白木香 所含 的 白木香 酸对小 鼠有一定 芳香族成分 和2 苯 乙基色酮类物 引 一 。 的麻 醉作 用 。另据研 究 ,白木香 还具 有抑制 ¨ 结核杆菌生 长的作 用 。 21 .倍半萜成分 从 白木 香 的挥 发 油 中分离 得到 的倍 半 萜类 4白木香的组织培养研究 物质为 :白木香 呋喃酸【 8 l 、呋喃 白木香 剐 、呋 为 了更 好 地保 护 白木 香野 生植 物 资 源和种
是我 国特有 的珍贵树 种 ,以其含树脂 的木 材人 正 因为这 样 ,国内对 白木香 的相关研 究受 药 ,药材名 为沉香 ,为 国产 中药沉 香 的正 品来 到人们 的关注 。 源 ,也是 我 国生 产 中药 沉香 的唯一 植物 资源 1 】 . , 2白木香 的价值 现 已被 列 为 国家珍稀 濒 危三 级保 护植 物【 国 4 及 经研 究 发 现 ,白木 香 中含有 与 进 口沉香 同 家二级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 5 】 。 属相 同类 型 的化学 成分 【,是 国产 中药沉香 的 8 l 因 白木 香 的药 用 价值较 高 ,近年来 人们 加 正 品来源 ,可作 为 中药沉 香人药 ,味辛 、苦 , 大对其化 学成分 、药理作 用 和组 织培 养方面 的 性 微 温 ,具有 行 气 止 痛 ,温 中止 呕 ,纳 气 平 研 究 ,这些研究 成果将 为 白木香 在药 品 、保健 喘 。用 于胸腹胀 闷疼痛 ,胃寒 呕吐呃逆 ,肾虚 气逆 喘急 【 9 】 香 为较 常用 的中药 , 目前 ,以 。沉 品 、食品等方面 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1白木香的资源现状和价值 沉香 组方 配 伍 的 中成 药 尚有 1 0 6 多种 ,如 沉香 1 白木香的资源现状 . 1 化滞 丸 、沉香 养 胃丸 、沉香 化气丸 、八味沉香 白木 香原 在 海南 、广 东 、广 西 、云 南 、福 片等 。 建 和台湾等地 均有分 布 ,资源也较 丰富 。历史 白木 香 除作 为 中药沉 香 作药 用 外 ,也是 我 上 曾有 过 “ 交干连枝 ,岗岭相接 ,千里 不绝” 国 、 日本 、印度 以及其他 东南亚 国家 的传 统名 的记 载 ,而且 海南沉 香 品质优 良,又有 “ 冠绝 贵 天然香料 。此外 ,白木 香用途非 常广泛 ,具 天下 ”的美称 。 J 有 极 高 的经 济 价 值 ,如 白木 香 的树 皮 纤 维 发 二 十世 纪七 十年代 由于采香 供 药用 ,白木 达 ,是 造 纸 和人 造 棉 的好 原 料 ;种 子 富含 油 香林 遭到严 重破坏 ,加上 种子容 易丧失发 芽能 脂 ,有 重要 的工业用 途I aee T y e eca) 属植物 ,是一 白木香 生 长不 良,影 响结香 和 产量【,故 白木 a 沉香
不同培养体系对白木香成熟胚丛芽诱导的影响研究

不同培养体系对白木香成熟胚丛芽诱导的影响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初步筛选出最适合白木香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白木香胚的继代培养和植物再生研究打下基础,为展开白木香的种质保存和继代培养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各种激素成分的正交实验设计,以白木香成熟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和丛芽。
结果发现以1/2MS0:1/2MS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为100%;而诱导效果则以MIZ:MS+IAA 0.1 mg/L+ZT 0.5 mg/L培养基为最佳。
结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MIZ培养基为最适合诱导白木香胚愈伤组织的培养基。
【关键词】白木香;成熟胚;丛芽Abstract:ObjectiveTo select the fittest culture mediums for inducing calluses from embryo of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MethodsThrough orthogonal design for the component of several kinds of hormone, the embryo was cultured to induced calluses in eleven culture mediums. ResultsInduction rate on1/2MS0 culture medium was the highest, coming up to 100%, while the best effect was on MIZ culture medium. ConclusionMIZ culture medium was most suitable for inducing calluses from embryo of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Key words:Aquilaria senensis (Lour.) Gilg; Culture mediums; Calluses白木香[1]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又名土沉香,来源于瑞香科沉香属植物。
白木香的结香机理及造香技术

白木香的结香机理及造香技术xxxxxxx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又称土沉香,属瑞香科沉香属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是我国生产名贵芳香类药材沉香的唯一植物来源。
沉香含有两种主要的成分: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色酮类化合物,其味辛、苦,性微温,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是我国、日本、印度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名贵药材和名贵的天然香料。
白木香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被列入自然保护联盟( IUCN)红色名录,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ITES ) 附录。
目前我国药用沉香基本上靠进口,价格昂贵,随着国外资源保护的实施,进口沉香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不断攀升。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人为掠夺式砍伐,导致白木香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现仅有零星散生的残存野生植株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以及台湾等地。
我国在“七五”、“八五”期间,将沉香药材列入重点扶持发展项目,开始大力发展白木香人工种植。
目前,在广东电白、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屯昌形成了大面积的白木香种植基地。
虽然白木香种植方兴未艾,但沉香形成过程及其机制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制约了造香技术的提高。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下对白木香的结香机理,及目前使用的一些人工造香技术进行总结和评价,期待对白木香人工栽培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1 白木香结香机理1.1 真菌侵染诱导结香假说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国外就开展了大量接菌结香研究。
从沉香属植物树体的结香部位分离的真菌主要有:色二孢菌、可球二孢菌、镰刀菌、砖红镰孢、曲霉、毛霉、青霉、木霉、裂褶菌等,研究认为沉香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树干损伤后被上述一种或数种真菌侵入寄生,在真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发生一系列变化,形成香脂,经多年沉积而得。
1976年,广东植物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白木香成香过程中伴随着真菌的生长,并成功地从白木香中分离了黄绿墨耳菌,并证实该菌可大大加速结香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木香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杜 勤,王振华,刘书芬,梁惠珍,江小间,吴晓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7)
[摘要] 目的:考察因素对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
方法:用不同外植体、光照条件、激素进行实验。
结果:叶的诱导效果优于茎,暗培养优于光照培养,5号激素配比优于其他组合。
结论:以叶作外植体,在MS+62 BA0.8mg・L-1+NAA1.0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黑暗培养对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效果最好。
[关键词] 白木香;愈伤组织;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S567;S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5302(2001)1020679203
白木香A quilaria si nensis(Lour.)G ilg(又名土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以带黑色树脂的干燥心材入药,药材名沉香,为国产沉香的正品来源,广东道地药材,十大广药之一。
沉香是临床常用的理气药,具行气止痛,温中止嗳、纳气平喘功效,用于治疗胸腹胀痛、胃寒嗳吐、虚喘等证。
现已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中濒危种,成为国家3级保护植物。
因此开展白木香组织培养的研究,对白木香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考察茎、叶;光、暗培养条件以及62 BA,NAA两种激素6个水平的不同配比对白木香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实验所用的白木香茎、叶采自广州中医药大学药圃。
自来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表面水分,75%酒精漂洗0.5min,2%升汞培养基为MS,经121℃灭菌15min。
光照强度2500L x,每日光照8~10h,培养温度(20±2)℃。
2 实验结果
2.1 不同外植体对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 考察茎、叶两种外植体对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外植体对白木香愈伤组织的影响外植体接种数愈伤组织数诱导率/%
茎40512.5
叶402767.5
注:每组接种20瓶,每瓶接种2块(表2同)
2.2 光照条件对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 以叶为外植体,考察光、暗培养条件对诱导白木香愈伤组
[收稿日期] 2000212219织产生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光照条件对白木香愈伤组织的影响光照条件接种数愈伤组织数诱导率/%
2500Lx402460.0
黑暗 423173.8
2.3 不同激素配比对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 考察62BA和NAA两种激素对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产生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激素配比对白木香愈伤组织的影响
No.激素配比愈伤组织成愈率/%
1NAA0.674.9
262BA0.253.5
362BA0.4+NAA0.872.7
462BA0.6+NAA0.262.5
562BA0.8+NAA1.095.2
662BA1.0+NAA0.485.3
注:激素单位为mg・L-1
3 小结
3.1 以白木香幼嫩茎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2周后茎两端、叶片主脉处开始膨大,并出现淡黄绿色愈伤组织,到4周时,愈伤组织产生的量较多,即可进行统计。
3.2 白木香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其愈伤组织较难诱导。
通过对茎、叶两种外植体的比较,结果显示:叶的诱导效果要好于茎。
这可能是茎中细胞木质化程度较高,不易产生愈伤组织;另外白木香能产生树脂,而在茎中树脂道较多,受伤后树脂从伤口处溢出,也会影响愈伤组织的产生。
3.3 对光照条件的考察结果显示,暗培养的效果好于光照培养。
因此在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产生时,宜选择以叶为外植体进行黑暗培养。
3.4 不同配比激素的实验结果表明,62BA和NAA
・
9
7
6
・
都能诱导出白木香愈伤组织,两者联合使用效果优于两者单独使用,5号配比较果最好,即以叶为外植体,培养基为MS+62BA0.8mg・L-1+NAA1.0mg ・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5%以上,此愈伤组织质地紧密,颜色黄绿,长势良好。
综上所述,诱导白木香愈伤组织产生的最佳条件为以叶为外植体,在MS+62BA0.8mg・L-1+ NAA1.0mg・L-1培养基上,进行黑暗培养。
[责任编辑 王康正]
枇杷叶中农药残留量测定研究
薛 健,张 琪,张国良,王力为,陈建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摘要] 目的:研究制订测定枇杷叶中1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并对10份样品进行测定。
方法:用有机溶剂提取并经净化,用气相色谱配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
结果:方法回收率为74.0%~102.0%,方法相对标准偏差<15.0%,所测定10个样品中总BHC和总DDT含量<0.08μg・g-1。
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枇杷叶药材的测定,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低于相关标准,可以安全使用。
[关键词] 枇杷叶;有机氯农药;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R282.710.3;S48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5302(2001)1020680202
农药的使用对药材的稳产、高产有着重大的意义,但长期广泛地使用农药也带来了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问题。
有机氯农药因其降解速度很慢,60,70年代的大量使用,使环境中广泛存在,并且在食物链中有蓄积的可能,所以,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威胁。
枇杷叶是常用药材,有关枇杷叶的农残研究尚还未见报道,为此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1.1 实验样品 枇杷叶样品共10个,由本所余世春采集并鉴定,详细资料如下:①四川成都;②安徽合肥;③四川成都;④江苏吴县;⑤安徽黄山;⑥安徽中医学院附院;⑦安徽亳州;⑧北京药材公司;⑨广东药市;
1.2 试剂 六六六(BHC)和滴滴涕(DD T)各异构体浓度为100μg・ml-1、五氯硝基苯(PCNB,
98.5%,国家标准物研究中心),艾氏剂(ALD,
99.0%,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丙酮(分析纯);石油醚(分析纯,30~60℃);浓硫酸(分析纯);水(双蒸水);二氯甲烷(分析纯);无水硫酸钠(分析纯)。
石油醚、二氯甲烷、丙酮,均用全玻璃装置重蒸,经气相色谱检测,确认符合测定要求。
[收稿日期] 2001204220
[基金项目]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962903202202)
1.3 仪器 Varian6000气相色谱仪(配63Ni2 ECD;不分流/分流进样系统);HP25(0.52mm×30 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Varian4270积分仪;8221离心机;Elma trans sonic310超声波清洗机;EYELA 旋转蒸发仪。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柱升温程序初始100℃,10℃・min-1升至220℃,8℃・min-1升至250℃,保持10min;载气高纯氮(>99.99%)。
进样方式为不分流进样。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精确称取2.06mg PCNB和2.05mg ALD,分别置于2ml量瓶中,用石油醚溶解并定容,作为贮备液。
逐渐稀释并加入BHC,DD T混合标准品溶液。
使其浓度为:PCNB 5.15μg・ml-1,ALD
3.59μg・ml-1,BHC各异构体5μg・ml-1,DD T各异构体5μg・ml-1,制成10种农药的混合标准品贮备液。
准确移取贮备液,逐渐稀释成5个浓度梯度的混合标准品稀释液。
各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依2.1色谱条件,以峰高为横坐标,含量为纵坐标,计算其回归方程(见表1)。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60℃干燥)2.0g于100ml具塞锥型瓶中,加入20ml水浸泡过夜,精密加入40ml丙酮称重,超声30min,补足重量,再加约6g氯化钠及精密加入30ml二氯甲
・
8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