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龙舌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珍稀多肉植物种质资源组培保存和快速繁殖技术_刘与明

珍稀多肉植物种质资源组培保存和快速繁殖技术_刘与明

多肉植物(Succulent)也可称为多浆或多汁植物,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一类观赏植物,在花卉产业中逐渐占有它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在出口小盆栽植物上有着相当大的比重。

多肉植物外观一般小巧玲珑,植株肥厚多汁,造型特异,仪态万千。

其中景天科、仙人掌科等多数多肉植物有着与一般植物不同的特殊的代谢形式,即景天酸代谢。

它们多在晚上天气较凉爽潮湿时才打开植株上的气孔,放出O2,吸收CO2,经过羧化反应固定大量CO2,贮存于苹果酸内,白天气温高时,气孔关闭,不吸收CO2,而是将前一晚上形成的苹果酸氧化,放出CO2,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故这类多肉植物有着特殊的耐干旱能力和净化空气有利健康的特别功能。

因而,栽培这类多肉植物迎合了现代人们崇尚健康和追求美的理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收藏莳养。

而许多名优珍稀多肉植物品种因为自然繁殖率低,有的连种子都不结,限制了它的推广,市场上名品价格居高不下。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多肉植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于保存多肉植物优良的种质资源、繁殖名优珍稀品种、快速繁殖出口需要和园林绿化需要的优良品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掌握了糊斑金城、白洋宫锦、玉露、玉露锦、玉章、康平寿、绿玉扇、千代田锦、琉璃姬孔雀、金边龙舌兰、翡翠盘、吉祥、百惠、细叶景天等多种珍稀多肉植物的种质资源组培保存和快繁技术,试验成功的多肉植物品种涉及3个科5个属20多种;基本摸清不同科、属、种的多肉植物在诱导、增殖等培养阶段的差异,掌握了相应的培养基配方以及供试的各种多肉植物在增殖快繁时培养基激素的调整规律。

更重要的是采用花梗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能诱导出带“锦”的组培苗,克服因使用侧芽为外植体建立的组培体系失“锦”的问题。

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外植体取材季节和部位珍稀名贵的多肉植物往往是不易繁殖或繁殖系数很低,若取其茎尖进行培养,必然要损伤或损坏母本植物,因此,选取的部位既不能损坏母本植物又要求能诱导成功。

4种观赏水草的组织培养试验

4种观赏水草的组织培养试验

4种观赏水草的组织培养试验20世纪90年代。

观赏鱼广受宠爱;最近几年,观赏水草作为居室、宾馆、写字楼的一道亮丽布景。

其家庭人工栽植在城市中悄然兴起,市场需求量呈不断增长之势。

目前。

我国观赏水草的种苗主要从东南亚及欧洲各国进口。

实现观赏水草种苗国产化的关键是解决观赏水草的快速繁殖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自1960年M o rel用兰花茎尖离体培养获得脱病毒植株后,对观赏植物、果树和园艺植物、农林植物等的试管繁殖和脱病毒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国内有关观赏水草大青叶、皇冠草、宽叶血心兰、绿椒、香蕉草、金椒草、红玫瑰、泽泻、小水榕、大宝塔草等的组织培养相继见诸报道。

笔者运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对迷你宝塔等4种观赏水草进行了快速繁殖试验。

主要探索了宝塔草的最佳组培方案和红柳、小对叶及大红叶的成功组培配方。

1材料和方法1 1材料来源迷你宝塔、红柳、小对叶、大红叶的完整植株购自上海市江浦路花鸟市场。

回实验室后均栽培于水温为20- 24℃、备有循环过滤装置的水族箱内。

1 2实验方法1 2 1宝塔草灭菌取1cm长的茎尖作为组织培养材料,分别用(1)2%的次氯酸钠,10 min(2)0 .1%的氯化汞,3m in 5m in 7m in(3) 1%的溴水,2 m in行灭菌,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遍,每种方案在10支试管中进行重复试验,以探索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案。

1.2.2芽诱导把已灭菌的茎尖切割成长度为4~6mm的小段,保持极性,接种到芽诱导培养基上。

置于25℃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筛选最佳芽诱导培养基。

光照周期为hD=1014光强度1000 k。

芽诱导培养基设计了以下几种:(1) MS+BA 0 5 mg/L(单位下同)+NAA0 05(2) MS+ BA 1 0+ NAA 0 05(3)MS+ BA 2 0+ NAA 0 05(4)M S+ BA 0 5+NAA 01;(5) MS+ BAt 0+ NAA 01;(6) MS+ BA 2 0+ NAA 01;(7)MS+ BA 0 5+NAA 0 2(8)MS+ BA 1 0+ NAA 0 2(9) MS+ BA 2 0+ NAA .2.2.3继代培养分离出诱导产生的不定芽,将其接种在BA (15+NAA 0 01+MS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

金边龙舌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金边龙舌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金边龙舌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作者:杨志坚温杭凯陈选阳何碧珠刘江洪许明廖素凤郑金贵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05期摘要:以金边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var. Marginata)植株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式对茎段污染率、褐化率及不同分化培养基与生根培养基对金边龙舌兰丛生芽分化、生根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0.1% HgCl2处理10 min对金边龙舌兰植株茎段的消毒灭菌效果相对较好;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KT 1.0 mg/L,金边龙舌兰丛生芽分化率、增殖效率相对最高,分别为80.0%、130.0%;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0.4 mg/L NAA,其生根率相对最高,为100.0%,且长出的根系健壮,数量适中,根长1.5 cm左右。

关键词:金边龙舌兰;茎段;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培养基;生根;分化中图分类号: S682.360.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5-0037-03收稿日期:2018-01-03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编号:JT18014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D01B05);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编号:KFA17155A、KFA17420A)。

作者简介:杨志坚(1981—),男,泉州安溪人,硕士,讲师,从事功能型特用作物研究。

E-mail:yangzj41@。

通信作者:郑金贵,硕士,教授,从事功能型特用作物研究。

E-mail:jgzheng@。

金边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var. Marginata)别称金边莲、金边假菠萝、龙舌兰、黄边龙舌兰,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1],茎短、稍木质,叶丛生,呈莲座状排列,叶片肉质剑状,主要呈绿色,边缘带有黄白色条,有红或紫褐色顶刺。

金边龙舌兰原产美洲的沙漠地带,喜温、喜阳、耐旱,要求土壤疏松透水,國内主要分布于西南、华南地区,现多栽培于庭院,作为盆栽或花槽观赏,造型独特,茎叶艳丽,别具一格,不仅可有效美化环境,还能释放负离子,改善周围环境小气候,提高人体舒适度,增强人体的免疫力[2]。

狭叶龙舌兰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方法[发明专利]

狭叶龙舌兰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07216.5(22)申请日 2018.05.24(71)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地址 530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邕武路22号(72)发明人 金刚 陈涛 黄显雅 覃剑峰 王丽萍 黄秋伟 崔明勇 覃旭 张继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代理人 陈向敏(51)Int.Cl.A01H 4/00(2006.01)(54)发明名称狭叶龙舌兰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狭叶龙舌兰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狭叶龙舌兰健康走茎苗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进行消毒;(2)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块后,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3)将诱导培养得到的丛生芽切成含有芽的小块,转入丛生芽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4)增殖培养后切下单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5)将切下的单芽在生根培养基培养后,放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然后移出并洗净基部残留的培养基,杀菌后假植在苗床上。

本发明以狭叶龙舌兰走茎苗为外植体,建立了其离体组培快繁方法。

本发明的方法可获得大量狭叶龙舌兰离体再生植株,缩短了育苗周期,为满足园林绿化工程对其需求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CN 108812307 A 2018.11.16C N 108812307A1.一种狭叶龙舌兰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狭叶龙舌兰健康走茎苗作为外植体,对所述外植体进行消毒;(2)将消毒后的所述外植体切块后,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诱导培养;(3)将诱导培养得到的丛生芽切成含有芽的小块,转入丛生芽增殖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4)增殖培养后切下单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5)将切下的所述单芽在所述生根培养基培养后,放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然后移出并洗净基部残留的培养基,杀菌后假植在苗床上。

金边虎尾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金边虎尾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金边虎尾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谢怡青;温清英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金边虎尾兰又名虎皮兰、千岁兰、虎尾掌、锦兰等,龙舌兰科.虎尾兰属,原产非洲热带和印度,是一种能净化室内环境的草本观叶植物。

其叶色美丽。

似箭形的叶挺拔向上,适应性强。

金边虎尾兰常见的繁殖方式有叶插法、分株法等.繁殖系数低。

且金边性状易消失,影响观赏质量。

采用组织培养能有效保留金边性状.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总页数】1页(P56)
【作者】谢怡青;温清英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14071;广东省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14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保持金边虎尾兰金边不消失的繁殖方法 [J], 耿开友;赵明方;陈武荣;李绍萍
2.金边虎尾兰组织培养的研究 [J], 陈传红;周亚平;余志坚;金卫根
3.怎样保留金边虎尾兰的金边 [J], 谢远程
4.金边巴西铁树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 [J], 符书贤;黄惜
5.金边虎尾兰致病型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J], 赖宝春;戴瑞卿;吴振强;王家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金线莲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然而,由于野生资源受到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得金线莲的生长和生产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因此,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金线莲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和前景。

一、金线莲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或细胞培养在适当的营养基上,利用其再生能力进行繁殖或栽培的一种方法。

金线莲组织培养包括愈伤组织培养、无菌苗培养和细胞培养等,其具体步骤主要包括杀菌、取材、培养、分化和移栽等。

1.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切片、叶片、幼芽等组织培养在含有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基础培养基上,使其分化成生长旺盛、具有再生能力的愈伤组织。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金线莲的愈伤组织培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快速繁殖优质无病害的材料,并可以应用于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改良。

2.无菌苗培养无菌苗培养是将愈伤组织培养在含有生长素和细菌素的培养基上,使其分化出极少量的离体小苗。

无菌苗培养具有生产性强、生长快、抗病性好等优势,可以有效地促进金线莲的大规模繁殖和生产。

3.细胞培养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广泛,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组织培养不仅可以繁殖优质无病害的植物,还可以进行快速育种和优良品种的保护、推广和开发。

因此,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在今后的应用和发展中,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前景。

综上所述,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为金线莲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和生产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明确金线莲组织培养的适宜条件以及快速育种和产业化的技术路线。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周全,余平(2009)用素心春兰进 行实验,先用液体培养后转入固 体培养有利于春兰根状茎新生长 点的产生,采用固体培养的重量 增殖倍数最高,而用液体培养的 效果最差。
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兰花组培的影响
• 常用的外源生长物质主要是生长素类(IAA、 IBA、NAA和2,4-D等)和细胞分裂素类 (BA、KT和ZT等)。
• 黄磊等(2004)用春兰和大花蕙兰(C. hybrids) 的杂交种子,经非共生萌发得到了无菌试管苗。
种子消毒的方法
• 先用镊子取出花粉块,轻轻放在柱头上。授粉成功后,子 房逐渐膨大,结果。剪下果实。用75%浸泡30S,倒人次 氯酸钠溶液消毒20MIN,蒸馏水洗净4次,切开果实,播在 培养基上,进行无菌繁殖,3-4个月就可发芽。
• 石乐娟(2006)以茎尖诱导产生的春兰‘绿 云’(Cymbidium goeringii‘Ltiyun’)腹轮艺品种的类原球 茎为材料进行实验。
培养基 Culture medium
根状茎增殖倍数 Muhiplication ratio
1/2MS(固体Solid 3.333±0.50 state)
茎尖消毒方法
• 先在栽培2、3年的兰株根部.切取2~3 cm的生 长芽。用流水冲洗20 min。在温度为22~25℃的 无菌组培室里。把最外面的l~2片苞叶去掉,放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l5 min,灭菌。然后剥离。 切割成2~5 mm的茎尖,接种到准备好的培养基 上,移至培养场所。3~4个月后发出根状茎。
种子成熟度对发芽的影响
• 郑 琪,赵虎等(2007年)用春兰(小打梅)×春兰(绿 壳素)、进行实验,发现未成熟种子的发芽速度最快, 快的30 d发芽,最慢的60 d发芽均比同组合的成熟种子 提早发芽。

金边大花六道木组织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边大花六道木组织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边大花六道木组织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木材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建筑和家居装饰方面。

然而,传统的木材采伐和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了森林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因此,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组织培养和无性繁殖的方式,实现木材的可持续生产和利用,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金边大花(Pterocarpus macrocarpus)是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雨林常绿树种,其木材质地细腻、柔软,因此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P. macrocarpus的无性繁殖和生产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将针对该树种进行组织培养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P. macrocarpus。

具体来说,研究任务将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最适宜的P. macrocarpus愈伤组织生长培养基配方与优化愈伤组织生长条件;2. 确定P. macrocarpus愈伤组织的分化诱导条件;3. 通过在愈伤组织分化诱导后利用悬浮培养技术,进行木质化细胞悬浮培养和无菌苗生产;4. 进行植物栽培试验和苗木生长情况的观测和评价。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施:1. 初步实验:根据文献报道和现有条件,筛选可用的P. macrocarpus组织(如幼枝、叶片等),将其切碎为小片段,并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培养,确定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配方和愈伤组织生长条件。

2. 优化培养条件:通过分别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和愈伤组织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激素等,优化培养条件。

3. 愈伤组织分化诱导: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加入不同的激素和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为木质化细胞,并探究分化过程中的转录水平和基因表达情况。

4. 悬浮培养:特选出愈伤组织分化出的木质化细胞,以悬浮培养技术进行无菌苗的生产,从而达到组织培养的目的。

5. 植物栽培试验:在田间或温室进行种植试验,观测和评价苗木生长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志坚,温杭凯,陈选阳,等.金边龙舌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5):37-39.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9.05.010金边龙舌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杨志坚1,2,温杭凯1,2,陈选阳1,何碧珠3,刘江洪1,2,许 明1,2,廖素凤1,2,郑金贵1,2(1.福建农林大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农产品品质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以金边龙舌兰(Agaveamericanavar.Marginata)植株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方式对茎段污染率、褐化率及不同分化培养基与生根培养基对金边龙舌兰丛生芽分化、生根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0.1%HgCl2处理10min对金边龙舌兰植株茎段的消毒灭菌效果相对较好;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KT1.0mg/L,金边龙舌兰丛生芽分化率、增殖效率相对最高,分别为80.0%、130.0%;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0.4mg/LNAA,其生根率相对最高,为100.0%,且长出的根系健壮,数量适中,根长1.5cm左右。

关键词:金边龙舌兰;茎段;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培养基;生根;分化 中图分类号:S682.36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5-0037-03收稿日期:2018-01-03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编号:JT18014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D01B05);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编号:KFA17155A、KFA17420A)。

作者简介:杨志坚(1981—),男,泉州安溪人,硕士,讲师,从事功能型特用作物研究。

E-mail:yangzj41@fafu.edu.cn。

通信作者:郑金贵,硕士,教授,从事功能型特用作物研究。

E-mail:jgzheng@fafu.edu。

金边龙舌兰(Agaveamericanavar.Marginata)别称金边莲、金边假菠萝、龙舌兰、黄边龙舌兰,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1],茎短、稍木质,叶丛生,呈莲座状排列,叶片肉质剑状,主要呈绿色,边缘带有黄白色条,有红或紫褐色顶刺。

金边龙舌兰原产美洲的沙漠地带,喜温、喜阳、耐旱,要求土壤疏松透水,国内主要分布于西南、华南地区,现多栽培于庭院,作为盆栽或花槽观赏,造型独特,茎叶艳丽,别具一格,不仅可有效美化环境,还能释放负离子,改善周围环境小气候,提高人体舒适度,增强人体的免疫力[2]。

金边龙舌兰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味甘、微辛,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疏风除湿、清热祛风之功,可用于化痰定喘,治咳嗽吐血、哮喘等症[3],且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4],煎剂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5-6]。

金边龙舌兰在栽培过程中存在4个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一是以分株繁殖为主,繁育速度较慢,同时生长也较为缓慢,须生长10余年才开花[7];二是生长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光照不足会使植株徒长,植株松散、瘦长,叶片变薄,从而导致经济价值严重降低[8];三是对栽培基质或土壤要求严格,须有一定的颗粒度和有良好的排水透气性,常采用腐叶土、粗沙、炉渣、贝壳粉等材料配制基质,以增加排水透气性,防止根系受损[9];四是金边龙舌兰叶片若被水浇或雨淋易患褐斑病[10],破坏了植株的整体美。

植物组织培养可加快植株的繁育进度,缩短其生长发育进程,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提升其生产管理效率。

植物组织培养是运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1],在适宜条件下,植物体任何一个细胞都具备发育成为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力[12]。

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除培养材料自身因素外,还取决于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培养植物的种类、部位及生长阶段差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13]。

近年来,对金边龙舌兰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通过组织培养途径加快金边龙舌兰的繁殖,有利于金边龙舌兰的推广应用。

本试验以金边龙舌兰植株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消毒时间及含不同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基对组织培养金边龙舌兰茎段污染、褐化及出芽、生根的影响,以期为金边龙舌兰的组织培养快繁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外植体消毒灭菌时间的筛选试验于2017年7—11月在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实验室内进行,剪取金边龙舌兰生幼嫩茎段,去除外部叶片1~2层;清水冲洗30min以去除表面污物,双蒸水冲洗1min;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处理30s,分别用0 1%HgCl2消毒灭菌6、8、10、12min;无菌水涮洗5次,切成长1.0~1.5cm的茎段,接种到含蔗糖2%、琼脂0.7%、活性炭0.1%的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14]上培养10d,培养基pH值为5.6~5.8,培养温度为25℃,光照为16h/d,光照度为2000lx;每个消毒灭菌处理接种20瓶50个茎段,观察茎段污染、褐化情况,计算污染率、褐化率,公式为:污染率=污染的外植体个数/接种的外植体个数×100%;褐化率=褐化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1.2 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PGR)配比筛选将外植体分别接种到含有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配比的MS培养基上培养,共27个处理组合(表1),培养基pH值为5.6~5.8,培养温度为25℃,光照为16h/d,光照度为2000lx;每处理接种30个,接种培养后35d观察并统计每个外植体的发芽个数,计算分化率、增殖率,公式为:分化率=发芽总数/接种的胚状体数×100%;增殖率=发芽总数/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73—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7卷第5期表1 芽诱导阶段的PGR浓度配比处理组合A:6-BA(mg/L)B:NAA(mg/L)C:KT(mg/L)A1B1C11.00.10.8A1B1C21.00.11.0A1B1C31.00.11.2A1B2C11.00.20.8A1B2C21.00.21.0A1B2C31.00.21.2A1B3C11.00.30.8A1B3C21.00.31.0A1B3C31.00.31.2A2B1C12.00.10.8A2B1C22.00.11.0A2B1C32.00.11.2A2B2C12.00.20.8A2B2C22.00.21.0A2B2C32.00.21.2A2B3C12.00.30.8A2B3C22.00.31.0A2B3C32.00.31.2A2B1C13.00.10.8A3B1C23.00.11.0A3B1C33.00.11.2A3B2C13.00.20.8A3B2C23.00.21.0A3B2C33.00.21.2A3B3C13.00.30.8A3B3C23.00.31.0A3B3C33.00.31.21.3 生根培养基NAA浓度筛选金边龙舌兰的芽长至1cm左右时,将小苗从芽丛上分离下来,分别接种到含NAA0.1、0.2、0.3、0.4、0.5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pH值为5.6~5.8,培养温度为25℃,光照为16h/d,光照度为2000lx;每处理接种20瓶,接种后25d观察并统计生根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2007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2.1 金边龙舌兰外植体消毒灭菌时间的筛选由图1可见,随0.1%HgCl2消毒灭菌时间的延长,外植体污染率有明显降低,而褐化率逐渐增加;0.1%HgCl2消毒处理6min时,金边龙舌兰外植体的褐化率相对最低,为2.0%,但污染率相对较高,为74.0%;消毒处理10min时,培养材料的污染率、褐化率分别为8.0%、10.0%,均相对较低。

综合考虑,0.1%HgCl2最佳消毒时间为10min。

2.2 金边龙舌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PGR)配比筛选由表2可见,不同激素水平诱导金边龙舌兰丛生芽的分化效果有明显差异;处理组合A2B2C2即6-BA2.0mg/L+NAA0.2mg/L+KT1.0mg/L的金边龙舌兰丛生芽分化率、增殖效率相对最高,分别为80.0%、130.0%,分别是最低组合A1B1C1分化率的3.43、3.25倍。

因此,诱导金边龙舌兰丛生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A2B2C2,即MS+6-BA2.0mg/L+NAA0.2mg/L+KT1.0mg/L。

3.3 生根培养基NAA浓度筛选由表3可见,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0.4mg/LNAA,此时金边龙舌兰的生根率相对最高,为100.0%,且长出的根系健壮,数量适中,根长1.5cm左右,是生根效果最差培养基MS+0.1mg/LNAA的2.2倍。

3 结论与结论潘梅等研究发现,3%双氧水+0.1%HgCl2对金边龙舌兰幼茎的灭菌效果相对较好;含6-BA3.0mg/L+NAA0.2mg/L的培养基对金边龙舌兰芽的增殖效果相对最好,平均30d可增殖3.2倍,且6-BA在金边龙舌兰组织不定芽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金边龙舌兰试管苗对移栽基质的适应性广,移栽成活率高,植株生长健壮[1]。

本试验结果表明,金边龙舌兰组织培养的最佳消毒方法为0.1%HgCl2消毒10min,时间过短,外植体污染会较为严重,时间过长,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会加深;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KT1.0mg/L,金边龙舌兰丛生芽分化率、增殖效率相对最高,分别为80.0%、130.0%;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0.4mg/LNAA,其生根率相对最高,为100.0%,且长出的根系健壮,数量适中,根长1.5cm左右。

 须强调的是,采摘金边龙舌兰茎段时应避开阴雨天,尽量选择在晴天中午或下午,以降低其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在金边龙舌兰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瓶的相对温度,这是克服玻璃苗产生的重要措施[15]。

在炼苗、移栽时,应待组培苗根系发育完整且根长达到4~5cm时再进行,先置于荫棚内利用散射光炼苗4~5d,以提高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炼苗结束,小心取出瓶内苗,洗去黏附在根系上的培养基,并使用杀菌剂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再移植到土质疏松的基质上,最初10~15d应通过喷雾或罩上透明的塑料膜以保持较高的湿度,后把植株搬入温室遮阴栽培3周,并逐渐降低湿度并增加光强,最终确保小苗在正常的温室或田间条件下生长。

参考文献:[1]潘 梅,吕德任,徐 东.金边龙舌兰组织培养研究[J].海南农业科技,2007(1):9.—83—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7卷第5期表2 不同PGR浓度配比对金边龙舌兰丛生芽的分化诱导效果处理组合接种数(个)分化数(个)分化芽数(个)分化率(%)增殖效率(%)A1B1C13071223.340.0A1B1C230101733.356.7A1B1C33081326.743.3A1B2C13091630.053.3A1B2C230121940.063.3A1B2C330111836.760.0A1B3C13061120.036.7A1B3C230111636.753.3A1B3C33081526.750.0A2B1C130101933.363.3A2B1C230132243.373.3A2B1C330122040.066.7A2B2C130183260.0106.7A2B2C230243980.0130.0A2B2C330203366.7110.0A2B3C130152750.090.0A2B3C230193163.3103.3A2B3C330162853.393.3A2B1C130122140.070.0A3B1C230132343.376.7A3B1C330101833.360.0A3B2C130142546.783.3A3B2C230172956.796.7A3B2C330122240.073.3A3B3C130111836.760.0A3B3C230132443.380.0A3B3C33091730.056.7表3 不同NAA浓度对生根的影响实验组NAA(mg/L)培养时间(d)接种数(个)生根数(个)生根率(%)生长情况10.12520945根疏松,较细,根长0.5cm左右20.225201470根较粗,数量较多,根长0.5cm左右30.325201785根粗壮,数量多,根长1cm左右40.4252020100根健壮,数量适中,根长1.5cm左右50.525201995根较粗,数量稀疏,根长1cm左右[2]吴仁烨,邓传远,杨志坚,等.脉冲电场作用对植物释放负离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2):419-424.[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414-1415.[4]焦淑萍,陈 彪,姜 虹.龙舌兰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377-379.[5]魏 霞.金边龙舌兰煎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3):103,105.[6]曾 胜,周 苹.土家药龙舌兰外用治疗急性痛风肿痛[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5):19.[7]兑宝峰.龙舌兰属植物栽培与繁殖[J].中国花卉园艺,2012(20):34-36.[8]林云甲.怎样养好龙舌兰[J].中国花卉盆景,1990(5):16.[9]LiuFN,PengSC,LiuLR.Studyonflowering,cultivation,andreproductionofAgaveamericanavar.marginataHort.(Agavceae)[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2,13(9):1864-1869.[10]李意颖.常见龙舌兰有哪些?叶片如何养护?[J].中国花卉盆景,1996(12):21.[11]李聪聪,李艳提.植物组织培养概论[J].现代园艺,2013(20):142-144.[12]孙忠青.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1):8843-8844.[13]王家麟.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3):86-89.[14]李 勇,杨建芬,张朝成.狐尾龙舌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5):474.[15]金建平.金边龙舌兰的茎段离体培养[J].植物生理学报,1993(5):41-42.—93—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7卷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