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案答案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写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实则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诗人借天上的爱情悲剧来表现人间爱情的相思悲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盼。
3.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等都是思亲的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4.《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佳节望月的习俗;《迢迢牵牛星》写了七夕节的习俗;《寒食》写了寒食节的习俗。
还有不少古诗也写了传统习俗,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王安石的《元日》等。
通过阅读这些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词,不仅让我了解到传统节日的相应习俗,提升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且还充分感受到古诗的优美凝练,以及古人过传统节日时浓郁的节日氛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阈〃送/青来。
2 .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诗的前两句直接描写,通过“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关键词,写出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表现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后两句引用相关典故,“直上银河”写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伟气势。
3 .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江南春》抓住了莺、水村、山边城郭、风中飘扬的酒旗、烟雨中的楼台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春景的思想感情。
4 .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间送青来。
我发现这两句诗是对偶句,它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当,“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阅”,“将绿绕”对“送青来”,对仗非常工整。
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也有这样的诗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部编新教材】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全国统一版本】

【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板书设计】望天门山青山碧水白帆红日断开流回出来【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学生背诵最喜欢的古诗引出今天要学的诗,然后,安排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课古诗三首1.会认“鸳、鸯"等6个字,会写“融、燕”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一、课文内容解读。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将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
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地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春风,如临其境。
《三衢道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写的。
描写了作者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全诗明快自然,极富生活韵味。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五年级12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五年级12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示儿”这个诗题意思是:给儿子看。
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写给儿子看的。
“题临安邸”这个诗题意思是: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题目告诉我们写诗的地点。
“题临安邸”这个诗题意思是: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诗题告诉我们写诗的时间。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表达的情感:对祖国必然统一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
情怀。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意思: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表达的情感: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表达的情感: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古诗三首教学案答案32页PPT文档

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 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 • 间__,___山__入___眼__帘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
“心远”。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 • 自___己__的__心___灵__超__脱___世__俗__才__能___感__受__到___的_ 。
•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
真意:
从自然景物中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具 体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隐含了诗人不与世 • 人__同__流__合___污__,__回__归__自__然__,__返__璞__归__真_ 的愿望。
• 3、、本诗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闲适的生活和 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 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 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 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 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 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 人生的真谛。
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信心
• ①诗中采用“垂__钓_碧__溪__”和乘“舟__梦__日____ ”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 世的理想 • ②诗中名句 • “长__风_破__浪__会__有__时,,_直__挂__云__帆__济__沧_海__ ” • 表现出诗人 自信(答“积极”“豁达”“倔 • _强__”__“_乐__观__”__等__也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新课教学()分钟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部编版四年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年上册《21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
第21课《古诗三首》
2、结合注释,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只要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关,就可以抵挡入侵的敌人,不叫他们越过阴山半步。
守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九死一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的埋怨,但他们仍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意思:如果醉卧在沙扬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将士们战死沙场,为的是保护国家的安宁,牺牲少数是为了更多数人的安全。
这种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壮举是爱国精神的体现。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战争使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尸骨埋葬他乡。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这两句诗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喧”。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心远”。
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
真意:从自然景物中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具体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隐含了诗人不与世人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表现了诗人的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答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似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答案: B B《饮酒》1悠然,闲适,恬淡,自然2“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2分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2分
20、(2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1.(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答案:7.①垂钓碧溪乘舟梦日(1分,每对一空0.5分)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1分,每对一空0.5分)
8.①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去时雪满天山路雪上空留马行处④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8分,每小题2分,每对一空1分;每错、漏、增、换一个字扣1分,扣完该空分数为止;不跨空扣分)
20.○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21.○1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2分)
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14、(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
(1)(2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4分)考查名句的意义及广泛引用的原因。
应侧重在内容含义上的理解。
丰富内涵2分,引起共鸣2分。
示例: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
(2分)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2分),因此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2分),前后句先抑后扬,更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会在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2分)3、因为这句诗的意思为“山回路转,前方似乎是绝境,但在柳、花交错间又发现了一村落”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也喻示在重重的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这一想法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同样重要,能引起读者的深刻同感(2分),所以这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应用。
4、这句诗寓意着遇到困难、挫折切勿低头放弃,爬起来勇敢地前行,就会看到前方不远处闪烁着希望的曙光、成功的光芒(2分),诗具有激励人生的作用(2分),故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5、这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说明了在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分)。
这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积极的感受,给人以启发(2分),自然被人们广泛引用。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3分。
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1、七言律游
2、足疑
3、热情热烈或和谐
4、(1)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3)寓意:它写出了人们有时面对无路可走的境地,但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出现了新的希望,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5、困境中蕴涵着希望
6、淳朴的民俗热爱农村生活
7、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