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救助无人机设计、功能及应用
无人机在海上救援中的实用价值与效果

无人机在海上救援中的实用价值与效果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使得无人机在海上救援领域发挥了巨大的实用价值与效果。
传统的海上救援工作往往受限于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难以快速定位被救援对象并进行有效的救援。
然而,通过引入无人机技术,海上救援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首先,无人机在海上救援中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其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被救援对象。
海上事故发生后,被救援对象通常处于危险状态,时间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无人机通过搭载先进的定位和导航设备,能够精确监测事故现场并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详细情况,包括位置、人数、受伤情况等。
这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使得他们能够更快速地作出决策。
其次,无人机在海上救援中具有智能化的优势,能够迅速响应灾难并提供多样化的救援手段。
无人机可以根据救援任务的不同需求,搭载各种传感器设备,如红外摄像头、热成像仪、气象仪等,从而实现对灾区的全方位监测。
通过实时传输数据和图像,救援人员可以迅速了解灾情,为后续救援行动提供全面参考和支持。
此外,无人机在海上救援中的实用价值还体现在其能够高效地执行救援任务。
相较于传统的救援方式,无人机可以在复杂的海上环境中自主飞行,无需人工操控,从而大大提高了救援任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当遇到急需救助的人员时,无人机可以通过运载救生圈、绳索等救援装备,将其救援到安全地带。
这种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不仅提高了救援的速度,还有效地减少了救援现场的风险。
此外,无人机在海上救援中的实用价值还表现在其能够提供远程医疗救援支持。
无人机配备高清摄像头和远程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等方式,将海上受伤人员的伤情实时传输给医疗专家,从而实现远程医疗救援。
专业的医疗人员可以通过图像和音频数据进行远程诊断和指导,以确保受伤人员能够迅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综上所述,无人机在海上救援中的实用价值和效果显而易见。
通过快速定位被救援对象、智能化的救援手段、高效执行救援任务及提供远程医疗救援支持等功能,无人机为海上救援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无人机在船舶和海洋行业中的应用

无人机在船舶和海洋行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无人机技术的日益成熟,无人机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船舶和海洋行业也不例外,无人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在船舶和海洋行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航拍及勘测无人机在船舶和海洋行业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就是航拍及勘测。
传统上,船舶和海洋勘测主要依靠人工方式,操作复杂且耗费时间,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然而,通过无人机的航拍技术,可以轻松地获取高清晰度、全景图像和视频。
这不仅可以提供给海洋研究人员和船舶运营商有关航线规划、海洋资源分布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还能用于海上环境评估、海洋生物研究等领域。
无人机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勘测效率,同时降低操作成本。
二、海上巡航及搜救无人机在船舶和海洋行业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海上巡航及搜救。
在海上巡航方面,无人机可以通过监测和侦察功能,及时发现违规行为、监测海洋污染等情况。
这种高效且精确的巡航方式不仅可以保障航行安全,还有利于海洋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
在搜救方面,无人机可以通过其高空俯瞰的能力,快速搜索和定位海上遇险船只和人员,为搜救行动提供重要信息。
相比传统的搜救方式,无人机可以覆盖更大的搜索范围,并且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功能,提供更准确的目标定位信息。
这在救援行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大缩短搜救时间,提高可行性和成功率。
三、海洋资源勘探和监测无人机在船舶和海洋行业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海洋资源的勘探和监测。
海洋资源的勘探对于船舶和海洋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它们可以根据无人机的勘探结果来确定资源开发的策略和资源分配的方向。
无人机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的摄像和多光谱成像技术,对海洋底貌、水质、气候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采集。
这对于海洋研究机构和船舶运营商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勘测的效率和准确度。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提供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物种数量以及海洋污染等方面的信息。
无人机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无人机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海上搜救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无人机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为搜救行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无人机具备高效快速的特点,能够迅速到达搜救区域。
传统的搜救方法需要借助船只和直升机,而这些往往需要时间和资源的准备。
而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可以直接从基地起飞,并能够以高速到达搜救目标,将搜救时间缩短到最短,并在最短时间内提供相关信息。
其次,无人机在搜救行动中拥有独特的视角和能力。
通过搭载高清相机和红外热像仪等设备,无人机可以实时监测和探测搜救区域内的目标。
传统的搜救手段仅依赖于肉眼观察或者化验设备,而无人机可以从空中全方位地观察目标,实时把握搜救目标的情况,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在搜救行动中提供物资支持。
搜救行动中,有时被困者需要紧急的医疗救助或者食物和水等物资支持。
无人机可以携带这些物资,并直接将其送达搜救目标处,为被困者提供急需的支持。
例如,某海上搜救行动中,无人机携带急救药品成功送达被困渔民处,保证了其生命安全。
最后,无人机在海上搜救中可以降低人力风险和成本。
无人机具备自主飞行能力,可以在复杂的天气和海况下完成搜救任务,避免了搜救人员面对恶劣环境的风险。
此外,无人机的使用也可减少搜救行动的人力需求,减少人员的伤亡风险;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搜救手段,使用无人机进行搜救更加经济高效,避免了大量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总之,无人机在海上搜救中具备高效快速、独特视角、物资支持和降低人力风险成本等优势。
它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搜救手段,并且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为海上搜救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信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为保障人命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人机在海上落水人员搜救中的应用论文

万方数据
・168・
救的关键所在,它可以发射具有自身识别信息的无线电信 号。当有人员遇险,立即启动无人机,机载设备能够在一定 范围内激活信标,进而获得行动人员身份信息,然后再通过 信标发出的定位信号进行快速定位。5。待无人机发现并精 确定位后将定位信息、遇险者信息实时传回地面指挥站或者 船载指挥站,搜救指挥人员就能指引搜救船艇快速前往营 救1 6。 5.强光照明功能:强光照明功能主要是在无人机上搭载 强光照明系统,与机载摄像装置同向设置。7。一方面可以在 夜间、起雾、烟尘浓密等光线受限的情况下,通过空中强光照 明增强航拍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搜救人员在营救过程中 实施空中照明,辅助搜救人员目标确定、现场救治和撤离。 6.物资投放功能:由于遇险者所处环境一般较为复杂, 无人机发现遇险人员后离救援人员到达还需要一定时间,这 大大降低了救援成功率。在无人机上加载投送装置,结合远 程控制系统,为遇险者投放搜救定位和救生医疗等设备,将 大幅提高无人机的搜救效率,人员的救助成功率也会大幅提 升。一般来说,无人机可向遇险人员投送的物品包括救生器 材、急救包、定位搜救器材、食品等。在精确设计所需投送物 资的前提下,所需投送物资总重量能够保持在5 kg至20
●
文
献
朱黎明.浅谈无人机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应用及启示 [J].中国应急管理,2009,5(7):26-29.
2 ]J]J
李苓苓.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减灾领域中的应用[J] 灾,2011,11(11):50一51.DOI:10.3969/j
2012.04.008
中国减Leabharlann issn.1000—8799.
3
周伟,宋军,成旭.无人机在海事监管救助中的应用与选型 [J].水运管理,2012,34(4):11.1 3.DO|:10.3969/j.issn.
无人机在海洋海上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无人机在海洋海上救援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这一科技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而在海洋海上救援领域中,无人机也开始逐渐替代传统救援方式,成为新一代的救援利器。
本文将着重探讨无人机在海洋海上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一、无人机在海洋海上救援中的优势1.节省时间和人力以往救援行动中,需要动员大批人力和物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小。
而无人机的出现,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救援速度。
2. 提高救援效率无人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事发现场,进行现场勘测和搜寻,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3.降低救援风险在海洋海上救援行动中,往往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和条件,这对救援人员的安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而使用无人机进行救援,可以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充分发挥科技在救援中的作用。
二、无人机在海洋海上救援中的应用1. 输送救援物资无人机可以迅速将救援物资送至受灾地区,避免了因交通不便而造成的拖延和浪费。
2. 电力设备维护在灾害发生后,往往会造成电力设备的瘫痪,进而影响救援工作的进行。
此时,无人机可以搭载维修工具和设备,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3. 搜救失踪者在海洋海上救援行动中,常常面临着寻找失踪者的难题。
而无人机可以通过热成像摄像头等技术手段,快速找到失踪者的位置,缩短搜救时间,提高搜救效率。
4. 监测海洋污染无人机可以通过航拍的方式,对海洋污染进行监测和预防,检测水质、气体浓度等参数,为海洋环保提供更加详实的数据支持。
三、无人机在海洋海上救援中的展望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
未来的无人机将会具有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加高效的任务执行能力,成为海洋海上救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救援需求,开发多款专业的救援无人机,提供更加精细化的个性化救援服务。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人机一定会在海洋海上救援中起到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也期待着未来,科技和人类的共同进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无人机技术在海上搜索救援中的应用

无人机技术在海上搜索救援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无人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在海上搜索救援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该技术不仅能大大提高救援效率,还能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和救援成本,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优势和瓶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原理无人机是指能够在没有操控人员的情况下飞行的机器人。
它是通过遥控、计算机程序或者自主控制系统来实现操作的。
无人机技术的核心是传感器技术,该技术可以将机器人送入危险地带,进行探测、测绘、监测等操作。
无人机传感器一般包括高清相机、红外探测器、卫星导航、雷达和气象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精确的监测和识别,从而帮助操作人员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海上救援中,无人机主要通过高精度相机和气象传感器来实现搜索和监测。
相机可以对救援现场进行拍照和录像,气象传感器则可以监控气象条件,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同时可通过数据分析,预测风浪等气象发展趋势,提前为救援人员制定救援计划,有利于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二、应用场景海上搜索救援中,无人机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一方面,无人机可以代替人员执行原本危险、复杂的任务,如搜救海难遗失者、监控海上交通、破案侦查等。
与传统的搜索救援方法相比,无人机具有更快更准的搜索速度,能够避免救援人员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承受高风险。
另一方面,无人机也可以辅助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工作,如通过相机和气象传感器进行救援现场的监测和录像,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信息,指导救援人员取得救援成功。
无人机还可以在海上落水救援中迅速到达落水人员附近,为落水人员和救援人员提供高清的图像信息。
三、优势和瓶颈无人机技术在海上搜索救援中具有多种优势。
首先,无人机能够实现远距离操作,减少救援人员的风险,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其次,无人机可以实现对于难以到达的地方进行搜索和监测,不受地形的限制。
最后,无人机具有高速、精准搜索的能力,可以缩短搜索时间,提高救援成功率。
无人机在海上救援行动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

无人机在海上救援行动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摘要:随着海军不断向中远海发展、执行任务的范围不断拓展,简要介绍了无人机的特点和在搜救领域中的优势,详细分析了无人机在近岸救援及海上救援行动中的应用现状,对无人机在医疗救援物资投送、海上伤员转送等海上军事救援行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无人机;海上搜救;发展引言自1913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自动驾驶仪以来,无人机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迅猛。
无人机是由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实现飞行控制,操作人员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雷达、无线数传等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以及数字信号传输。
无人机本身不能自主完成任务,因此需要配置严密的控制系统和与任务相关的应用设备,一般也将无人机称为无人机系统。
无人机燃油需求少、成本低,在地震、洪灾等突发灾害事件救援中可进行现场实时监视、伤员搜寻、医疗用品运送和伤员转运、通信中继和灾情评估等工作,已逐渐成为医学救援领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
1无人机的分类无人驾驶飞机(即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s)是一种有动力、可控制、能携带多种设备、执行多项任务,并可以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
对无人机的分类,主要按照其平台构型来分类,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多旋翼无人机三大平台等。
按不同领域和用途分类,可分为军用、民用和消费级三类。
按尺寸分类,无人机可分为微型、轻型、小型和大型无人机。
按活动半径分类,可分为超近程、近程、短程、中程和远程无人机。
按任务高度分类,可分为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和超高空无人机。
2无人机在卫勤中的应用2.1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在灾害救援方面,微型低空无人机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用于灾区航拍,采集重灾区图像资料及视频影像数据,评定受灾情况。
在高原、高海拔、高寒等特殊地理条件下,无人机被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公路等基建设施测量、矿区测绘等领域。
2.2平时医学救援领域2016年6月,某科技公司研发的T60行业无人机首次应用于澳大利亚海上救援行动中,实现对海域的救援、实时监控、情境感知、释放救援物资等。
浅谈无人机海上救助运用和发展

浅谈无人机海上救助运用和发展摘要:近年来由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快速性,高效性,能实时监控,远程观察分析事故现场,及时投送急需物资等优点,多旋翼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广。
随着海上运输活动的增加,船舶遇险的案例也在增加,结合发生在南海海域的各种船舶遇险事故和多旋翼无人机的特点,着力开展无人机海上救援应急行动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就无人机在海上应急救助的运用和发展展开讨论。
关键词:海上救助;无人机运用;多旋翼无人机KWT-X6L机载设备的多样性;侦察;拍摄;投送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因此无人机具有相当程度的人工智能,能代替或减少人们劳动强度,无人机往往适合那些“愚钝,危险”的任务。
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在不适合人们现场作业的环境中能够持续作业,从而起到保护工作人员的作用。
无人机在海上救助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优势,无人机能够更加快速和及时的到达指定区域进行搜救工作,并且能够在搜索区域内进行低空搜索。
并通过相关的无线电装置将所收集到数据传输给控制中心,有利于救助工作的快速而有效的进行。
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使用的是深圳科卫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KWT-X6L 型多旋翼无人机,它的结构性能特点有:无人机机体采用全炭纤维复合材料制造,采用高效无刷电机。
整机为六旋翼的气动设计,电池驱动,可垂直起降,自主导航的无人机飞行器系统,搭载不同的任务设备可完成海上监测,巡检等多种空中任务。
无人机的轴距不小于 1.5米,机翼展开不小于2.2米,载重量不小于5KG,能够在7级风环境下正常工作,续航时间不小于60分钟,具有防雨设计,能在失控状态自动返航,自动降落,具备自动跟随功能。
无人机采用RTK模式GPS定位,水平精度<0.02米,垂直精度<0.04米。
无线电测控与信息传输距离>10公里,内置遥控抛投传动传动装置,可实现最大抛投物重5Kg,内置定向扩音系统,可实现定向无线喊话功能,搭载的摄像机具有不小于10倍光学变焦,视频分辨率不小于1920X10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救助无人机设计、功能及应用郑州张启行摘要:对无人机的系统设计、功能性设计与应用设计展开分析。
阐释救助无人机的海上应急救助效能,包括保障救助人员生命安全,扩大搜救范围,减少搜救时间和降低救助的经济成本。
最后提出海上救助无人机研发的技术难点,分别为抗风浪能力、电池续航能力和载重飞行能力,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海上救助无人机;避障功能;自动返航;跟踪巡自动放缆;载重飞行DOI:10.16176/ki.21 -1284.2019.04.004一、前言随着我国航海事业蓬勃发展,海上救助力量不 断壮大,救助无人机峨决速性,高效率,必将成 为未来海上救助的一大亮点,给海上人命救助带来 更多的生存时间和机会。
但目前无人机在救助方面 只是停留在海上航拍搜寻取证阶段,如交通运输部 北海救助局的海上航拍无人机(见图1),与实际 人员救助转移功能的实现存在很大差距。
无人机所 处环境恶劣,并存在风险,所以对其性能要求极 髙,本文对无人机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
图1海上无人机训练实图二、救助无人机系统设计分析救助无人机硬件平台搭建可采用灵活的模块式嵌人,飞行结构一般主要由八个部分构成:电源单 元、微控单元、姿态测量单元、高度测量单元、无 线通信单元和执行器单元、救助监测单元、功能辅 助单元。
如图2所示。
电源单元采用能量密度大的 三元锂电池,可采购比亚迪公司的电池,并要求电 池支持快充技术。
救助监测单元包括救生缆机与 360°云台摄像机。
功能辅助单元有避障雷达、GPS、广播、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囊释放 装置等。
目标姿态通姐人机的織通信单元输人到微控单元,微控单元处酿的数据和命令传到执 行模块单元,接着通过电机驱动单元把信号传递给 电机,然后转到旋翼,旋翼的动作改变了无人机的 飞行姿态,于是飞行姿态测量单元将相关信息传给 飞控单元进行姿态反馈,以便对目标姿态矫正对 比[1],如图3所示。
这样就构成一个闭环负反馈 系统。
三、救助无人机的功能性设计分析1.防水功能救助无人机工作在海上,防水功能是第一要 素。
在目前的无人机应用中,有些产品的防水功能 已经比较成熟。
如航拍无人机斯威普水手3 (见图 4),其防水功能就比较先进。
此款无人机不仅可以在水上起飞,还可以以任何姿态落水且不会沉图2救助无人机系统硬件整体框图图3救助无人机控制系统示意图没。
且其重心结构设计优良,无论以任何姿态飞 行,失控时都会以旋翼朝上的姿态降落在水里,以 等待系统恢复重新起飞。
建议以此无人机防水设计 理念为基础,增配自动释放气囊装置。
具体而言, 当无人机在失控坠落入水前,可以人为遥控或者根 据重力加速度感应装置自动在无人机底部释放气 囊,从而使无人机坠落时直接落在气囊上。
该气囊 的浮力要求不仅能够支撑一个无人机的重量,还应 能支撑1~ 2个成年人的重量,这样既可以避免救助 过程中的二次伤害,还可以确保在救助过程中人员 落水后可以攀爬到气囊上以待更进一步的救援。
其 原理设计可以参考飞船返回舱降落在海上的相关 技术。
2人员转移功能目前,无人机载重方面的技术也比较成熟。
在 军事领域中,某国无人机可以搭载近500千克的导 弹。
挪威GRIFF 公司推出一款无人机GRIFF 300 (见 图5),其续航时间在30 ~ 45分钟,载重量达225千 克,可以轻松地把2 ~ 3个成年人吊起飞行半个多 小时。
螺旋桨升力公式为F = pdplCrtl 2(1)其中:p 为当前大气密度,1000米以下近似为1; d 为螺旋桨的直径;;?为螺旋桨的螺距;/为螺旋桨的 宽度;《为螺旋桨的转速,与电机的转速有关;G为螺旋桨的升力系数[2]。
假设螺旋桨的直径为1米, 螺距为0.45米,螺旋桨宽度为0_1米,螺旋桨的转速 为60转/升力系数为0.25,由式(1)可得一个162019年总第286期船舶与人员安全螺旋桨的静态升力为1X1x0.45 x0.1 x602x 0.25=40.5千克。
因此在理论上,设计四旋翼以上救 助无人机的承载量为120千克是可行的。
对于救助无人机,人命救助能力是海上救助的 核心能力之一。
目前无人机在人命救助方面的功能 还有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
救助无人机在承载能力 达标的前提下,可设计具备投送救助缆绳和转移人 员功能的放缆装置(见图6),这种放缆方式与救 助直升机的绞车类似。
可通过无人机测距然后人为 遥雖缆,也可以自行一键放缆,无人机通过机载 处理器计算出机身与甲板的高度后进行自动放缆,也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高度然后进行放缆以确保缆 绳能与甲板接触。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无人机在 空中稳定悬停后,操作人员只要在遥控台上按下一 嫩缆,无人机接收到该信号后,就可以通过救助 监测单元把自锁解开,即把固定液压杆向左抽出滚 筒后,电机开始转动放缆,无人机可以根据自身的 高度进行放缆长度限定,当缆绳的钩头挂上被救人 员的身体后,固定液压杆向右伸进缆绳滚筒到右边 插孔,右边的插孔液压杆接近传感器接收到液压杆 固定自锁的信号后,把准备信号发给母船的操作 台,以便操作人员对无人机进行返航飞行操作。
当 被救人员转到救助船上后,操作人员可进行收麵作,在无人机接收到收揽操作信号后,无人机的固 定液压杆又会向左抽出滚筒,然后电机旋转,进行 收揽工作。
这里的液压杆是为了固定缆绳滚筒在受 重力的情况下不发生旋转,以确保被救人员的生命 安全。
参考依据。
视频实时传输技术要求较高,主要是因 为待传视频图像数据率高,而数据的相关性及压缩 率极低,且信道复杂,因此要求图像压缩算法简 单、易实现。
同时,海上救助中区域电子环境复 杂,电磁干扰严重,因此要求通信系统辐射功率 低,频谱利用率高,系统设计简单、可靠、轻巧,尤其是机载部分。
在信源编码上采用IWT和SPIHT 编码算法,M法压缩率高,可累进传输且对信道 辟良好的抗噪性能和鲁棒性。
传输体制采用级联 RS-TCM和OFDM,频谱利用率高且不会因为介入 噪声或干扰而使性能受损。
最后在系统上利用频分 复用技术,以提高抗多径、抗回波性能[3]。
另外,航拍相机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一般海上夜间救助很 多,因此摄像机最好具备红像功能,在夜晚也 能看清难船及遇险人员情况,尤其对于监测发生火 灾船舶的热量分布情况非常实用。
相关技术可以参 考国内的大疆无人机。
目前大疆公司研发的无人机 Inspire2 (见图7),其图像传输距离为7千米,且 其云台技术较为稳定可靠,可以满足海上救助航拍 要求。
图7大疆无人机]hspire 2图6救助无人机上的救生缆车示意图3.视频实时传输功能救助无人机一项关键的技术是麵实时传输功 能,这将为制订海上险情应急处置措施提供有力的4. 自动避障功能自动避障功能[4]是救助无人机应该具备的功 能。
海上救助环境复杂,特别是当救助船舶发生火 灾时,滚滚浓烟将影响摄像头的清晰度,甚至在浓 烟中很难辨别方向,使无人机撞上船体,造成无人 机受损。
无人机避障传感器繁多,笔者建议采用雷 达波传感器,因为雷达波受烟雾干扰较小,可安装 在无人机的各个方向上,一般是机身的四周和上下 部位。
而且雷达波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对障碍物进 行测距,以免螺旋桨碰到障碍物。
5. —键起降功能无人机的起步飞行和方向控制一直是人工操作第42卷第桃17的难点,因此无人机操作人员需进行相关培训。
如 今智能化操作技术可以解决此项难题。
现在的无人 机可以进行一键起降,如大疆无人机Inspire2,该 无人机通过姿态控制和相关算法,可以实现“定高 度”的起飞和空中悬停。
这样便可以增强无人机的 操作便捷性,人员只需了解设备功能性操作便可自 行操作。
6. 自动返航功能无人机还需增加自动返航功能,该功能可以在 需要紧急撤离时、无人机低电量和无线信号失传等 情况下应用。
这一智能化功能已经相对成熟,通过 3D成像扫描和记录轨迹来实现[5]〇 —般智能化程度 较高的无人机都具备此功能,可为海上救援增加便 利性。
7. 定点跟踪巡航功能该功能作用是通过对目标的锁定进行360°的 自动跟踪航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为误操作和人 力投入,而且航拍的视频更稳定清晰[6]。
该技术也 可以参考大疆无人机Inspire2。
8. 电池低电量提示和无人机语音通话广播功能电池低电量提示为无人机的基本功能,并需附上可续航里程和时间。
可设置在电量低于20%时进 行提示是否自动返航,或在电量低至10%时自动强 行返航。
该功能可以结合上述第六点功能。
语音通 话广播功能是指母船可以通过WiFi对难船进行交流 以便了解难船情况,也可以对难船发出广播,以安 抚难船的人员。
该技术可以结合前面的视频直播 功能。
四、救助无人机的应用分析1.搜救定位搜救定位是无人机的基本功能。
无人机自带的 全景相机和红外感应可实现夜间搜寻,还可通过自 带的GPS和北斗导航,对搜救的船舶和人员进行目 标锁定,并通过无线信号把三维的目标位置发给救 助船舶和指挥中心。
2. 物资转运物资转运是救助无人机的必备功能。
该功能源 于无人机的载重能力,而且如上所述救助无人机可 以实现120千克的载重能力。
且对承载的货物品种无任何要求,如水、粮食、医药用品等,大大提高 了被救人员的存活率。
3人员转移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对人员进行决速转移,且 对被救人员要求较低。
被救人员只需要身穿救生衣 或使用腰带,把无人机缆绳的挂钩挂到自己的救生 衣或腰带上就可以进行。
除了可以对难船的人员进 行转移,也可以对落水人员进行救助转移。
此外,救助无人机可以对难船放缆位置做出及时调整,方 便被救人员上钩,转移人员速度快,大大提高了救 助效率,缩短了救助时间。
4. 缆绳拖带0前船舶相互拖带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抛缆方 式,这要求抛缆的水手臂力强劲且抛缆技术过硬。
因为抛缆易受天气影响,如果海上存在大风,就很 难准确地把缆绳抛到对方船舶上,因而会耽误海上 救援。
此时可以利用救助无人机带缆到对方船舶 上,在第一时间对难船进行拖带救助,避免造成不 必要的损失。
5. 对难船实时跟踪报道鹏报道的应用源于救助无人机定点鹏巡航功能和无线视频实时传输技术。
无人机可以对难船 进行360。
全景录像并且同步传输,以便救助指挥人 员全面查看事故海域的难船情况,快速制订救援方 案,为救援争取有利时机。
6. 与难船人员进行实时沟通当难船通信设备故障与救助船舶失去联系时,救助无人机可以当做视频电话用。
利用无人机可以 与难船保持沟通,了解难船人员物资等情况,并及 时拍摄记录事故船舶的状况。
救助无人机还可以搭 载广播功能,在救援现场起到安抚被救人员情绪的 作用,以达到高效的救援效果。
五、救助无人机的海上应急救助效能1.保障救助人员生命安全救助无人机为空中机器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 替代救助人员,特别是在高危海域或不适合人员出 动的情况下,如发生火灾的油轮、溢油海面、悬 崖、沙漠、沼泽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