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5页精选文档
棕榈油质量标准

棕榈油质量标准
棕榈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脂,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而受到欢迎。
然而,棕榈油的质量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本标准旨在明确棕榈油的质量要求,以确保其安全和营养价值。
1.外观和色泽
优质的棕榈油应呈金黄色或橙黄色,色泽鲜艳、透明,无明显杂质和沉淀物。
油中不应有气泡、乳液或悬浮物。
2.水分含量
棕榈油中水分含量的高低对其质量和保存性能有很大影响。
根据规定,棕榈油的水分含量应低于0.2%。
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棕榈油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以防止水分污染。
3.酸价和过氧化值
酸价是指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多少,而过氧化值则反映油脂的氧化程度。
优质棕榈油的酸价应低于2.5,过氧化值应低于5.0。
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棕榈油的新鲜度和稳定性。
如果酸价和过氧化值过高,说明棕榈油已经变质,不宜食用。
4.氢化值
氢化值是衡量油脂氢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棕榈油的氢化值越高,说明其氢化过程越充分,稳定性越好。
但过高的氢化值也可能导致油脂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下降。
因此,应根据具体用途选择合适的氢化程度的棕榈油。
一般情况下,氢化值在60%-70%之间的棕榈油为佳。
总之,在选择棕榈油时,消费者应关注其外观、色泽、水分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氢化值等指标,以确保购买到安全、营养价值高的棕榈油。
同时,储存和使用棕榈油时也应注意防止污染和变质。
棕榈油知识简介

现在是14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六
14
Ⅱ、棕榈油产品的品质
1. 特征指标
2. 质量指标 3. 卫生指标
现在是15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六
15
一、特征指标(1)
• 碘值 表示油脂或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各种油脂有一定的碘值
范围。
• 棕榈油碘价范围
液体棕榈油:≥56(超级棕榈油≥60) 半固体棕榈油:50~55 固体棕榈油:≤48
现在是9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六
二、棕榈油加工流程(1)
油脂的制取
鲜果串
灭酶
脱粒
蒸煮
压榨 毛棕榈油(33℃ PO)
现在是10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六
10
二、棕榈油加工流程(2)
油脂的精炼(化学/物理)
棕榈毛油
脱胶
碱炼
干燥
脱色
脱臭
现在是11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六
11
棕榈油精炼
C14:0 1.1
1.0
1.1
1.3
C16:0 44.0
39.8
31.5
54.0
C18:0 4.5
4.4
3.2
4.7
C18:1 39.2
42.5
49.2
32.3
C18:2 10.1
11.2
13.7
7.0
C18:3 0.4
0.4
0.3
0.1
碘价 53
58.0
66.4
39.9
熔点℃ 36
21.6
12.0
棕榈油知识简介演示文稿
现在是1页\一共有34页\编辑于星期六
棕榈油知识简介
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

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种甘油脂的混合物。
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
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
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
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表中可见棕榈软脂在25℃时已全无固体成分。
棕榈油的品质特性及用途

精品文档棕榈油的品质特性用途及营养价值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甘三酯,同时含有少量或微量非甘三酯成分。
正是棕榈油的化学组成决定了棕榈油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及营养价值。
棕榈油以甘三酯为主要成分,其中还含有大量的甘油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非甘三酯和甘二酯。
这些物质都是在制取过程中带入的。
棕榈油的理化性质主要取决于脂肪酸链的长度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棕榈油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约各占50%,这种平分状态决定了完整的棕榈油的碘价(约53),并且赋予棕榈油较其它植物油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
棕榈油复杂的甘三酯组成决定了它具有复杂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固体脂肪含量,天然棕榈油在室温下呈半固态等。
棕榈油含有一些数量较少的次要组分,主要是类胡萝卜素(约500—700PPM)、维生素E(600—1000PPM)、甾醇、磷脂、三萜烯醇等。
尽管上述成分占总量不到1%,但对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和稳定性又很大的作用。
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三烯生育酚都具有先油脂而氧化从而保护油脂的作用,加上50%的饱和酸的存在,致使棕榈油较其它油脂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
就甾醇来说,棕榈油中的胆固醇含量远比很多其它植物油少,毛油中胆固醇含量单位mg/kg棕榈油产品的甾醇组成单位mg/kg可以看出,经精炼的棕榈油和棕榈软脂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且含具有抗凝血性和抗癌作用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三烯生育酚,使得棕榈油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一.棕榈油的理化性质。
1.棕榈油的物理性质见下表:平均值(215个样品)范围密度(50℃)/(g/cm3) 0.889 0.888~0.889 折光指数(50℃) 1.455 1.455~1.456固体脂肪含量5℃ 60.5 50.7~60.810℃ 49.6 40.0~55.215℃ 34.7 27.2~39.720℃ 22.5 14.7~27.925℃ 13.5 6.5~18.530℃ 9.2 4.5~14.135℃ 6.6 1.8~11.72精品文档40℃ 4.0 0.0~7.545℃ 0.7熔点(℃) 34.2 31.1~37.6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结算时通过密度把体积换算成重量,并且密度还可以用来推测一种油脂的纯度。
棕榈油质量标准

棕榈油质量标准棕榈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和生物燃料等领域。
棕榈油的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棕榈油是一种植物油,主要来源于棕榈树的果实。
它富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烹饪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不断增加,棕榈油的质量标准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目前,国际上对棕榈油的质量标准有一定的规范,包括成分、纯度、酸值、水分含量、氧值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规定旨在保证棕榈油的品质稳定、安全可靠,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棕榈油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然而,由于棕榈油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较为复杂,质量标准的执行和监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在我国,棕榈油作为重要的植物油之一,其质量标准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相关部门对棕榈油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通过对产品的成分、纯度和安全性等指标进行监管和检测,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棕榈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标准制定的不够细化、监管手段的不足以及市场乱象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的执行效果,我国应该加强对棕榈油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沟通,推动国际标准与我国标准的协调一致,促进我国棕榈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棕榈油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我国棕榈油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愿棕榈油产业在质量标准的引领下,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棕榈油知识简介

棕榈油知识简介,希望对这里的朋友有帮助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种甘油脂的混合物。
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 )、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 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
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 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 、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 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
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
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棕榈液油产品描述

产品名称
棕榈液油
产品成分及添加剂
通常是熔点24度以下的棕榈油
理化指标及化学生物物理特性
理化指标:浅黄色透明液体、气滋味:气味,口感好、水份≤0.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泽≤Y30,R3.0、杂质≤0.05%、熔点≤24℃。
化学生物物理特性:酸价≤0.20mgKOH/g、过氧化值≤5.0mmol/Kg、总砷≤0.1mg/Kg、铅≤0.1mg/Kg、黄曲霉毒素B1≤20μg/Kg、苯并(α)芘≤10μg/Kg、农药残留按照GB2763执行。
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值》
相关的食品
安全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
编制:食品安全小组审批:王庚申日期:2008.10.9
保质期、贮存条件
应储存于阴凉、干燥及避光处。不得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
包装
散装销售
使用说明
用于煎、炸用
分销方式
经销商或只销食品厂
预期用途
预期用途:食用
销售对象
销售对象:经销商和食品厂
产品执行标准
或接收准则
GB/T 15680-1995《食用棕榈油》
GB/T 18008-1999《棕榈油》
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家标准》
食用棕榈油标准

食用棕榈油标准( 2002-5-5 14:57:23 )1 主题内容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用棕榈油的特征指标、质量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和贮存等到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棕榈毛油经精炼工序精制而成的食用棕榈油。
2 引用标准GB 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 552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 5528 植物油脂检验水分及挥发物测定法GB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 5530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GB 5532 植物油脂检验碘价测定法GB 5534 植物油脂检验皂化价测定法GB 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法GB 5536 植物油脂检验熔点测定法GB 5538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酸败试验及过氧化值测定法。
GB 7718 植物油脂检验食品标签通用标准3产品分类食用精炼棕榈油:棕榈毛油经精炼、未经分提工序精制而成的食用棕榈油。
食用精炼棕榈液油:棕榈毛油经精炼、分提工序精制而成的食用棕榈油。
食用精炼棕化妆品硬脂:棕榈毛油经精炼、分提工序精制而成的食用棕榈油。
4.技术要求特征指标及质量指标:卫生指标:符合GB2719规定。
本产品不得掺有其他食用和非食用油、矿物油等。
5.检验方法比重:按附录A(参考件)测定执行。
折光指数:按附录B(参考件)测定执行。
碘价:按GB5532执行。
皂化价:按GB5534执行。
透明度:将盛试样的比色管放入规定温度(食用精炼棕榈油50℃,食用精炼棕榈液油40℃,食用精炼棕榈硬脂60℃)的水浴锅中,静置之度外24h。
按GB5525执行。
气味、滋味:按GB5525执行。
色泽:将试样在52.5±2.5℃温度下,按GB5525执行。
水分及挥发物:按GB5528执行。
杂质:按GB5529执行。
熔点:按GB5536执行。
酸价:按GB5530执行,其中取样量改为10g,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浓度改为0.05mol/L,平行检验结果误差改为0.04mgKO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种甘油脂的混合物。
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
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
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
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表中可见棕榈软脂在25℃时已全无固体成分。
在夏天温度超过25℃时现场抽样检验,直接观察即可略知被检油的掺假程度,如果油中混有白色固体状物质则可理解为是不纯的棕榈软脂这点对现场抽样检测评定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当然,精确的熔点测定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
1.2 碘价碘价是测定油脂不饱和程度的最常用的指标,是以加到100g油中碘的克数称之。
(为了便于反应的进行,以氯化碘或溴化碘代替碘),棕榈油的碘值根据不同产品品种而不同,下列为棕榈油系列产品的碘价的产品指标,方法为Wijs法。
棕榈软脂:56min;棕榈油:50—55;棕榈硬脂:48max(般在21~48.0之间);棕榈仁油:18max。
通过测定碘价,也可以判断所检棕榈油是否掺假或掺假程度如何,油中所含的饱和硬脂越高碘价越低。
一般低于50的棕榈软脂可能掺入棕桐油,同时可结合熔点、密度等其它指标来综合分析。
1.3 密度/比重脂肪酸和甘油酯的密度和比重小于1,并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
饱和脂肪酸的密度和比重比相应的不饱和酸为小。
不饱和程度愈高,则密度和比重愈大。
共轭脂肪酸的密度和比重大于非共轭酸,含有羟基、酮基取代酸的密度和比重最大。
棕榈油系列产品的密度由于其脂肪酸组成不同而各不相同,通过密度仪检测并换算到60℃时的条件,四种油的密度如下:棕榈软脂:0.8848;棕榈油:0.8842;棕榈硬脂:0.8825;棕榈仁油:0.8918。
一般说来,同一种产品相对密度越低,棕榈油产品的精度越高,但棕榈仁油例外。
1.4 折光指数油脂的折光指数,随组分的原子种类、数量和分子结构——功能团和键的性质而变化,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一般是双键增加的折光率增高。
碘价与折光指数成正相关。
碘价、酸价、皂化值与折光指数的关系可见如下分式:nD=1.4643—0.000066(Sv)一0.0096(Av/Sv)+0.0001111(Iv) 式中:Av——酸价;sv一皂化值;Iv——碘价下面是四种棕榈产品的折光指数:棕榈软脂:1.4586~1.4592;棕榈油:1.4490~1.4550;棕桐硬脂:1.4472~1.4510;棕榈仁油:1.4480~1.4520。
与棕榈硬脂相比,棕榈软脂的不饱和度更高,即双键更多,故折光率较高。
1.5 脂肪酸含量天然脂肪酸根据碳键结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别( ①饱和脂肪酸,②不饱和脂肪酸,③取代酸。
其特点有:①一般为直链一元羧酸;②分子中碳原子绝大多数是偶数,其中以十六碳及十八碳脂肪酸分布最广,数量最多;③主链上含有取代基的脂防酸只存在于少数几种天然油脂中,食用油脂中一般不含有取代酸,只有当油酸变质时由于氧化作用会产生一些羧基取代酸。
棕榈油各种产品脂肪酸含量各不相同,我们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进口的马来西亚棕榈油进行了脂肪酸的成分分析,结果如表2。
从表中可看出,棕榈软脂与棕榈硬脂中棕榈酸(16:0)、硬脂酸(18:0)、棕榈油酸(16:1)、油酸(18:1)、亚油酸(18:2)组分相差很远,而棕榈油是介于两者之间,特别是从油酸和棕榈酸的组分可以明显看出各油品之间的差异。
1.6 水分和杂质水分和杂质是棕榈油产品的重要理化指标,它可以衡量棕榈油产品的精炼程度,一般它的含量越低,表明精炼程度越高。
在进口合同指标中,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仁油的水分和杂质指标小于0.1%,棕榈硬脂的水分和杂质指标小于0.2%。
1.7 游离脂肪酸和酸价由于棕榈油在精炼过程中采用高温真空工艺,蒸汽几乎可带走全部游离脂肪酸,所以游离脂肪酸是评价棕榈油的最佳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其值越低表示精炼程度越高,所含的有害物质也越低。
近几年来通过我口岸检验的几百批棕榈油中,其游离脂肪酸结果基本上是: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仁油小于0.1%,棕榈硬脂小于0.2%。
而有时检测到游离脂肪酸超标,经过分析有下面几个原因:①太阳爆晒下运输,特别是夏天经高温爆晒后突然的雷雨(东南亚气候常见)可使游离脂肪酸急剧上升,一旦升高很难降回。
②若只抽容器(大轮或铁桶)的底层,会造成游离脂肪酸检验结果偏高,因为下层含较多的棕榈硬脂。
因此应按标准从上中下按一定的比例抽取混合样。
③由于棕橱油产品在实验室检测时,往往需要加热,也常因骤热而人为地提高游离脂肪酸值,影响检测结果,酸价的检测方法和游离脂肪酸相同,它和游离脂肪酸有着一定的换算关系:酸价×0.453=游离脂肪酸(以棕榈酸计,%)另外,当检出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低而水分含量高时,要注意其容器(铁桶或船舱)是否藏有水分。
1.8 色泽色泽是反映棕榈产品漂白程度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它一般使用5.25in罗维朋比色槽进行测定。
在进口时,棕榈软脂、棕榈油的色泽指标为红:3max;黄:30max;棕榈硬脂为红:3max;棕榈仁油为红:1.5max。
经实验室检测并与SGS检验公司比较,一般到达目的地后棕榈油的色泽比产地装运前的色泽高一些。
其主要原因是油脂的反色现象,因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气温较高,且装运的容器(大轮或铁桶)难免会有微量的Fe 存在。
因此棕榈油产品在生产及存放时与其接触,使油酸分子在双键处发生氧化,产生初期过氧化物;在较高温度时,过氧化物又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产生氧化物、氧原子、臭氧、臭氧化物,最后油酸断链为羧酸(壬酸、壬二酸等),体系中羧基增多。
而断链产物(含羧酸)越多,颜色愈深,铁是上述反应的强助氧化剂,且能使油酸的颜色加深。
其次如果油脂中存在微量杂质,也会因加热或氧化而使颜色变深。
植物原油的各类用途植物油原油,包括大豆油,葵瓜子油,棕榈油和椰子油等,用于进一步加工,是食品主要原料并广泛应用于冰淇淋,糖果和饼干生产的椰子乳和椰子汁。
烹饪和煎炸用油棕榈油精是优质的烹饪用油。
棕榈油之所以是最好的工业煎炸用油,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性和抗粘合性,脂肪酸含量低,油烟少,并且泡沫少,不易变黑。
而且这些植物油保存期特别长。
小吃食品业,饭店和快餐连锁店主要使用棕榈油精,因为该产品是用来炸薯条,果仁和其它小食的理想油脂。
棕榈油和棕榈油精非常适合用于人造黄油的生产,因为它们可用来减少脂肪的扩散,减少脆化。
棕榈硬脂和棕榈仁油也可用在混合了大豆油或葵瓜子油的制油过程。
冰淇淋生产所需的产品,在冰淇淋生产中,椰子油,棕榈仁油和棕榈油被广泛使用。
这些植物脂肪几乎替代了用于生产各种奶油冰淇淋的牛乳脂。
棕榈油可用于硬质冰淇淋的生产,而棕榈仁油却更适合用来生产软质冰淇淋椰子油、棕榈仁油和棕榈油还可用来制造咖啡伴侣。
棕榈仁油和棕榈硬脂可用于可可脂替代品的生产。
生产饼干油脂,糖果,包裹油脂和奶油夹心等所需的产品,饼干制造业在制造饼干面团时加入棕榈油,棕榈仁油,椰子油或者混合了氢化鱼油的棕榈油。
棕榈仁油和棕榈仁硬脂用于饼干奶油的生产。
椰子乳和椰子汁具有天然的新鲜椰子香味,可用于饼干,奶油夹心,冰淇淋等的生产。
椰子油或棕榈仁油同样可用来喷涂在烘烤过的饼干表面。
而脂肪酸用于糖果和面包的生产。
糕点生产大约40%的天然猪油用于制作松脆的糕点。
与天然猪油相比,棕榈油物美价廉,已被人们视为天然猪油的替代品。
现在人们更愿意使用棕榈。
油混合一点点的棕榈油精而制成的软质松脆剂,以使糕点达到特别松脆的效果。
肥皂生产椰子原油,棕榈仁原油,棕榈原油及其派生品用于肥皂的生产。
在肥皂制造方面,棕榈油和牛脂的皂化值和碘值都非常相近,只不过棕榈油的滴定率稍微高一点。
稍加改进后,它可以替代部分或全部的牛脂。
棕榈硬脂也可做牛脂的替代物。
另外,棕榈脂肪酸精华和棕榈仁脂肪酸精华,这两种产品都可用于肥皂和清洁剂的生产。
棕榈硬脂和棕榈脂肪酸精华可用于制造优质金属肥皂。
动物饲料-棕榈仁饼(EXPELLER)棕榈仁饼EXPELLER是一种优质的牲畜饲料,特别适合肉牛和奶牛。
它的成分与苜蓿相似,含有丰富的维他命E和至少21%的蛋白质/脂肪。
这种产品同样可用做肉鸡,蛋鸡和猪的饲料成分。
油脂化工业在脂肪酸生产中,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由于价格更为低廉,被广泛地用作非食用性牛脂和椰子油的替代品。
而棕榈硬脂也被用做油脂化工品的生产原料。
脂肪酸可用于橡胶业,也用于脂肪醇和脂肪氮化物的生产,它同样也可用于动物饲料。
马口铁板的生产棕榈原油在马口铁板生产中作为标准油而被大量使用。
棕榈原油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并且与金属表面有良好的粘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