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江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

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 500x xA. 1 2x 5xB. 1 22x 12x1 2)分;选不全,v 2A.v 2C. v 2 (1 1 )D. v 2 (1 1 )x2 x15.一小石块从空中 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 b 点和 c 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 b 点时的速度为 v,经过 c 点时的速度为 3v.则 ab 段与 ac 段位移之比为( ) A.1∶3B.1∶5C.1∶8D.1∶96.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1 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该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大于v2 oD.该物体在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 1 v2 o三、实验题(共计 12 分)13.(4 分)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 s 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 8 cm 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2 m/s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 8 cm 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1.6 m/s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 6 cm 处的瞬时速度是 2.5 m/s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 6 cm 处的瞬时速度是 2 m/s14.(8 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2、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当aA(1)A 车超过 B1m / s22m / s24m / s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28.8km / h 8m / s v 72km / h 20m / s5m / s2x1 33.6m加速阶段:。

高一年级物理10月月考试卷.doc

高一年级物理10月月考试卷.doc

图1图2FC BDA O60高一年级物理10月月考试卷(物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物体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与弹力方向垂直 B .有摩擦力必有弹力,而有弹力时未必有摩擦力 C .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的大小总是成正比D .弹力有时是动力,有时是阻力,而摩擦力总是阻力 2.关于牛顿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跳的更远 B .物体受到很大的作用力,产生的加速度一定很大C .物体的加速度,随力的作用而产生;随一个力的增大而增大D .弹力的反作用力不可能是摩擦力,弹力消失后,其反作用力不会慢慢消失 3.水平地面上斜放着一块木板AB ,如图1所示,上面静止着 一个木块。

设木块对斜面的压力为F N ,木块所受重力沿斜 面的分力为G 1。

若使斜面的B 端缓慢放低时,将会产生的 是下述的哪种结果 ( ) A .N F 增大,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变大;1G 增大,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变大;B .N F 增大,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变大;1G 减小,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变小C .N F 减小,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变小;1G 增大,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变大;D .N F 减小,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变小;1G 减小,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变小; 4.今有成60°角的光滑金属硬杆架水平放置,两边上套有金属 小圆环B 、C ,两环用轻绳相连,O 为绳之中点。

AD 为角的平分线,如图2示。

今用与AD 平行的、大小为F 的力拉绳,待绳静止时,两段绳子中的弹力分别为F 1、F 2,关于F 、F 1、F 2的大小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力F 作用于O 点时,才会有F 1= F 2=FB .力F 作用于O 点附近时,F 1≠F 2,但相差不多C .力F 作用于离O 点较远地方时,F 1≠F 2,且相差较多D .无论力F 作用于绳上何处,总有F 1= F 2=F5.两辆同样的车,一辆空着,一辆满载货物,在同一路面上以相同速率行驶,当紧急刹车后轮子只滑不转,关于车的受力和运动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 .货车由于质量大,故惯性大,滑行距离远B .货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大,故滑行的距离近C .空车质量小,所以惯性小,故滑行时间短D .两车滑行的距离和停下来所用时间都相同6.质量是1kg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今受到1N 的拉力作用,则它的加速度的大小①一定是1m/s 2;②最大是1m/s 2;③有可能是零;④一定不是1m/s 2。

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物理试题(难度适中)(最新含详细解析)

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物理试题(难度适中)(最新含详细解析)

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试物理试题(难度适中)(考试内容: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4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研究刘翔110m栏比赛的跨栏技术时,其身体可看作质点B. 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迹时,月球可看作质点C. 研究火车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D. 研究“嫦娥一号”在轨道上的飞行姿态时,“嫦娥一号”可看作质点2.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 速度变化一样但所用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D. 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3.一小球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面顶端沿圆弧滑至底端,如图所示.则物体在该运动过程中()A. 位移大小是RB. 位移大小是C. 路程是2RD. 路程是πR4.一石块由高出地面上方H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落地速度的一半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A. B. C. D.5.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B. 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 时间内,丙、丁两车平均速度相等D. 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加速度相等6.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2s末的速度为4m/sB. 在任意1s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C. 任意1s内的位移是前1s内位移的2倍D. 任意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的位移增加2m7.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的时间是()A. 只有0<t<1sB. 只有2s<t3sC. 0<t<1s和2s<t<3sD. 0<t<1s和3s<t<4s8.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4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 第1s内的位移是4m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16m/sC. 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2m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4m/s9.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 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 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在5~6s内,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10.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4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多选的得0分)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 .位移、时间、速度B .速度、速率、加速度C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 .路程、时间、位移2.如图所示为某列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的照片,甲处显示为“9:28”,乙处显示为“201 km/h”,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B .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C .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D .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3. 下表是济南至烟台的N923次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则( )A. B. 表中的“12:05”指的是时间间隔C. 从济南到烟台,列车通过的路程为524 kmD. 从潍坊到蓝村,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01 km/h4.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指的是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0 km/h 所用的时间,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下表是几款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请选出平均加速度最大的汽车( )A.宝马M3 B .奥迪R8 C .奔驰SLR D .凯迪拉克5. 如图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据此图像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质点在第1 s 末停止运动B .质点在第1 s 末改变运动方向C .质点在第2 s 内做减速运动D .质点在第2 s 内的加速度为2m/s 26.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先以速度v1通过前13的位移,再以速度v 2=50 km/h 通过其余的23位移.若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 =37.5 km/h ,则第一段位移内的速度v1是( )A .12.5 km/hB .25 km/hC .31.25 km/hD .35 km/h7.同方向沿直线运动的一列货车和一辆汽车,在同一地点开始计时及每过1 s 时的速度C. 货车的位移在减小D. 汽车的位移在减小8.百米赛跑中,测得运动员在70 m 处的速度是9 m/s ,10 s 末恰好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m/s ,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 .9 m/sB .9.6 m/sC .10 m/sD .5.1 m/s9.如图1-15所示,沿同一直线运动的物体A 、B ,其相对同一参考系的位置x 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可知( )A .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 >V b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才开始运动C .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D .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10.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 图像,对线段OA 、AB 、BC 、CD 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4 h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零B .汽车在AB 段静止C .CD 段表示汽车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 .汽车在OA 段运动得最快1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B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速度变化越来越慢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小1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 C .0.17 m/sB .0.2 m/sD .无法确定13.如图所示,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 内从200 km/h 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A .10 m/s 2B .20 m/s 2C .30 m/s 2D .40 m/s 214.(多选)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乘坐索道缆车观赏怡人的风景以外,还能感觉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对于正在乘坐索道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B .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C .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向对面的山不断靠近D .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树向身后走去15. (多选)右图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 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 、800 m 赛跑的起跑点;B 点是100 m 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参加了100 m 、400 m 和800 m 赛跑,从比赛开始到结束,则( )A. 甲的位移最大B. 丙的位移最大C. 乙、丙的路程相等D. 丙的路程最大 16. (多选)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能由体积的大小判断 B.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D. 蚂蚁很小,可把蚂蚁看作质点17.(多选)为了研究车轮上A 、B 两点的运动,在车轮后面的路面上埋设一根固定不动的木棒作为参考系,木棒与车轮上的A 、B 两点连线重合,如图所示.当车轮往前(右)滚动了一段距离后,请注意观察A 、B 两点的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车轮上A 点的位移方向向右B .车轮上A 点的位移方向向右偏下C .车轮上B 点的位移方向向右D .车轮上B 点的位移方向向右偏上18.(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8分)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0分,17题、18题每题12分,共3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4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在4s 内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20.(6分)一子弹击中木板时的速度是800 m/s ,历时0.2 s 穿出木板,穿出时子弹的速度为300 m/s ,若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恒定,则加速度为多大?21.(8分)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 (1) 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22.(8分)如图是甲、乙两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求:(1)两物体运动的初速度;(2)前6 s内它们的速度变化量;(3)前6 s内它们的加速度.物理答案 一、单选题:1、C2、D3、C4、C5、C6、B7、A8、C9、A 10、D 11、C 12、B 13、C 二、多选题14、AD 15、AD 16、AB 17、BD 18、AB19.(1)0.566 m 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 1.88 m (2)0.142 m/s20.解析: 以子弹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1=800 m/s ,v 2=300 m/s 故加速度a =v 2-v 1t =300-8000.2m/s 2=-2 500 m/s 2负号表示子弹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21.答案: (1)12(v 1+v 2) (2)2v 1v 2v 1+v 222. (1)15 m/s 0 (2)-15 m/s 15 m/s (3)-2.5 m/s 22.5 m/s 2。

2019-2020年高一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对5分,选不全3分,不选或错选0分)1.下列说法指的是时刻的有()A.最后3秒 B.第3秒末 C.前3秒 D.第3秒内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B.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时可以把学生和车看作质点C.我们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地球为参考系D.我们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太阳为参考系3.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①位移②路程③瞬时速度④平均速度⑤时间⑥加速度⑦速率A.只有①③④⑥B.只有①③⑤⑥C.只有①③⑥⑦D.只有①②⑥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相同的;D.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为零,物体一定静止B.物体速度很小,加速度可以很大C.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速度方向可以不变D.物体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必然随着增大6.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4 m/s与2 m/s2B.0与4 m/s2C.4 m/s与4 m/s2D.4 m/s与07.以v 0 =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18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8.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A.B.C.D.9.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物体在前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 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10.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A段运动最快B. AB段静止C. 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 4h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中的横线上或按要求答题)13.(6分)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面是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明,其中正确的有()A. 体操运动员在做单臂大回环,可以视为质点B.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C. 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 细胞很小,可把它看成质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解:A、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做单臂大回环时,要看运动员的动作,不能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来说是很小的,可以忽略,所以B正确.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不能看成质点,否则就没有自传的情况了,所以C错误.D、细胞很小,但在研究细胞内部的结构等的时候是不能看成质点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质点是运动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要理解其实质,不能停在表面.2. 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下列哪些时间或时刻()A. 第4s初B. 第6s末C. 第3sD. 前3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从时间中来看表示的是从0到3的一段时间,表示的是时间间隔,即前3s的时间,所以【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3. 如图所示,物体沿边长为X的正方形由A如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到D,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 0,0B. x向下,3x向下C. x向上,3xD. 0,3x【答案】C【解析】解:物体的初位置在A,末位置在D,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位移的大小是x,方向向上;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从A经BC到D,总的路程是3x,所以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基本概念.4.某人沿着半径为 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RC. 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RD. 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R【答案】C:人经过了1.75个圆周,所以经过的路程为,位移为初末位置间的有向线段,所以位移是,所以C正确。

云南省元江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云南省元江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元江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同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 .自由落体运动中“自由”一词只是说初速度为0 2.四川灾后重建中,在某工地上一卡车以速度10 m/s 匀速行驶,刹车后第1个2 s 内的位移与最后一个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3∶2,设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4 s 内卡车通过的距离是( ) A .2.5 m B .4 m C .12 m D .12.5 m 3.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伞时,为了保证安全着陆,着陆前最后阶段降落伞匀速下落的速度约为6 m/s.空降兵平时模拟训练时,经常从高台上跳下,则训练用高台的合适高度约为(g 取10 m/s 2)( ) A .0.5 m B .1.0 m C .1.8 m D .5.0 m 4.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 ,同时在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 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相A.物体A的上抛初速度大小是两物体相遇时速率的3倍B.相遇时物体A已上升的高度和物体B已下落的高度相同C.物体A和物体B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D.物体A和物体B落地速度相等5.某商场内的观光电梯,在一楼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s后改做匀速运动,持续2s,上升10m,最后做加速度为5m/s2的匀减速运动,正好停在顶层,顶层最可能是几层()A.5 B.4 C.3 D.66.“请确定物体在5s时的位置”,这里的“5s时”应理解为( )A.0到5s末这一段时间B.4s末到5s末这一段时间C.5s末这一时刻D.5s初,即4s末这一时刻7.刘老师在平直的公路上开车,向东冒雨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择汽车为参考系,雨滴是静止的B.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坐在汽车里的刘老师是静止的C.选择汽车为参考系,路旁的树木在向西运动D.选择刘老师为参考系,刮雨器一定是静止的8.2013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气象部门说,登陆时,“海燕”持续风速为235 km/h,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14 km/h.其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 ) 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9.某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v=(2t+4)m/s,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0B.加速度为4 m/s2C.在3s末,瞬时速度为10 m/sD.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订班级:___________○…………订的时间间隔2t 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A .2∶3 B .5∶7 C .13∶14 D .16∶17 二、多选题 11.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A .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 .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12.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的大小比实际的大 B .在0~t 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 .在t 1~t 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 .在t 3~t 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13.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 =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的位移x (m )随时间t (s )变化的规律为:汽车为21104x t t =-,自行车为6x 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作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B .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作什么运动 C .开始经过路标后较小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 D .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m 14.下列诗句中,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飞花两岸照船红 C .月在云中行 D .轻舟已过万重山………装……………○……请※※不※※要※※在※※装题※※………装……………○……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三、实验题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下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cm/s,v2=____cm/s,v3=________cm/s,v4=________cm/s,v5=________cm/s.(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_______)(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_______.16.某小组用图甲所示器材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器材由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计时器A和B、钢制小球和网兜组成.通过测量小球在A、B间不同位移时的平均速度,求重力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保持A不动,沿杆向下移动B,测量A、B之间的距离h及钢球经过该距离所用时间t,经多次实验绘出与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重力加速度g与图象的斜率k的关系为g=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2)若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实验装置,保持B不动,沿杆向上移动A,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上述方法测得重力加速度;(3)为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可采用哪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一条即可).四、解答题…○…………订___班级:___________…○…………订17.某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训练,假设其运动过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以12 m/s 的速度冲到终点,成绩为10 s ,问: (1)该运动员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假设其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是4 m/s 2,则其加速所用时间是多少? 18.某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10s 内速度从5 m/s 均匀增加到25 m/s ,求汽车在这段运动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果此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s 内速度又均匀减为零,求这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9.在地面上竖直上抛一物体,在抛出后第4 s 内位移的大小是3 m ,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g 取10 m/s 2) 20.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x -v 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 (1)请在x -v 图象中,指出图线a 表示哪个质点的运动,并求出质点乙的初速度v 0 (2)求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a 1、a 2.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A.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B.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初速度为零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质量无关,故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速度变化的规律相同,故C正确;D.自由落体运动中“自由”一词只是说初速度为0,且只受重力,故D错误,故D错误。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物理月考试题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物理月考试题

云南省元江一中2018-2019学年10月份考试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0分,共30分)1.以下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A.蜗牛:1.5 mm/sB.炮弹:1 000 m/s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低速度:7.9 km/sD.火车:360 km/h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2 m/s,加快度a=-2 m/s2,则经过2 s后,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为()A.-2 m/s,1 mB.2 m/s,-1 mC 2 m/s,0D.-2 m/s,03.以下划线部分表示时间的是()A.清晨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8点B.物体第3s末的速度是4m/sC.火车将在17:00开出D.物体第3s内运动了4m4.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ぃ)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00时开播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C.李明同学每天清晨6 h起床D.由北京开往上海的某次列车于19 h 28 min从北京站开出5.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向来航行至上游某处时这人材发现,便立刻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 h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 m远,若这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行进速率相等,则河水的流速大小是()A.0.75 m/sB.1.5 m/sC.3 m/sD.2 m/s6.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x-t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A.b车运动方向一直不变B.在t1时辰a车的位移大于b车C.t1到t2时间内a车的均匀速度小于b车D.t1到t2时间内某时辰两车的速度可能相同7.一小物体以必定的初速度自圆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 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的时间为t0,则它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 A.t0B.2(+1)t0C.(-1)t0D.(2+1)t08.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相同的速度在距地面不一样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为2 s,他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直线甲、乙所示.则()A.t=2 s时,两球的高度差必定为40 mB.t=4 s时,两球相关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两球从抛出至落地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不相等9.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只要打一条纸带,而后进行数据办理B.为使丈量更加谨慎,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丈量点C.为了便于丈量,应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合的点看作计时起点D.两相邻丈量点间的时间间隔一定是0.1 s10.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做匀加快直线运动,它开出一段时间后,司机忽然发现一乘客未上车,就紧迫制动,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果汽车从开始启动到停止共用时t=10 s,行进了x=15 m,在此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A.1.5 m/sB.3 m/sC.4 m/sD.没法确立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4.0分,共16分)11.以下图为汽车内行驶过程中经过交错路口时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A.汽车在路口等待的时间为10 sB.汽车减速过程的加快度大小为2.5 m/s2C.汽车减速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为20 mD.汽车启动过程中做的是加快度增大的加快运动12.(多项选择)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以以下图所示,则()A.在前1 s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B.在1~3 s内质点的加快度a=-2 m/s2C.在2~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快度方向与1~2 s内的加快度方向相同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3.(多项选择)A、B两个物体在同向来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象以下图,则()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A、B两物体的加快度方向相反C.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A物体的加快度比B物体的加快度小14.(多项选择)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以下图,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抵达M点,此间都不断也不返回,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均匀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均匀速度方向与随意时辰的刹时速度方向相同C.抵达M点时的刹时速率必定是质点A的大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均匀速率相同分卷II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4分)15.在做“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以以下图是某次实验获得的纸带,舍去前方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________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挨次为x1=3 cm,x2=7.5 cm,x3=13.5 cm,则小车经过1计数点的速度v1=________ m/s,经过2计数点的速度v2=________ m/s,运动的加快度为________ m/s2.16.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有以下实验.从图甲可知当无空气阻力时,物体自由着落的快慢与质量______(选填“有”或“无”)关.图乙为某地自由落体的频闪照片,图中小球第一次成像处速度______(选填“等”或“不等”)于零;若频闪照相频次为f,则该处重力加快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四、计算题17.汽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 s后才能作出反响,实行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响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快度为 5 m/s2,从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到刹车后汽车完整停下来,汽车所经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求:(1)在反响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2)刹车后汽车行驶的距离.18.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 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红灯亮时,立刻紧迫刹车,甲车司机的反响时间为0.6 s;乙车司机为了防止与甲车相撞也紧迫刹车,乙车司机的反响时间为0.5 s,结果甲车正幸亏距其16米的停止线处停下没有闯红灯.求:(不考虑汽车的长度)(1)甲车刹车时的加快度大小;(2)若乙车在紧迫刹车时的加快度大小为2 m/s2,且紧迫刹车后恰好没与甲车相撞,则甲、乙两车本来的距离为多大?19.在离地面7.2 m处,手提2.2 m长的绳索的上端如图4所示,在绳索的上下两头各拴一小球,松手后小球自由着落(绳索的质量不计,球的大小可忽视,g=10 m/s2)求:(1)两小球落地时间相差多少?(2)B球落地时A球的速度多大?答案分析1.【答案】C【分析】蜗牛:1.5 mm/s=1.5×10-3m/s,炮弹:1 000 m/s.发射人造卫星的最低速度:7.9 km/s=7.9×103m/s,火车:360 km/h=100 m/s,应选C.2.【答案】D【分析】由v=v0+at得,v=2 m/s+(-2)×2 m/s=-2 m/s,由x=v0t+at2得,x=2×2 m+×(-2)×22m=0,应选项D正确.3.【答案】D【分析】时辰是指时间点,上午8点开始上课,这里的8点指的是时辰,故A错误;第3 s末,是时间点,指的是时辰,故B错误;火车将在17:00开出,17:00是时间点,指的是时辰,故C错误;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第3 s内,指1 s 的时间长度,是时间,故D正确.4.【答案】B【分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00时开播,“19:00”指的是时辰,选项A错误;某人用15 s跑完100 m,“15 s”指的是时间,选项B正确;李明同学每天清晨6 h起床,“6 h”指的是时辰,选项C错误;由北京开往上海的某次列车于19 h 28 min从北京站开出,“19 h 28 min”指的是时辰,选项D错误;应选B.5.【答案】A【分析】解:以水为参照系,小木块是静止的,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又因为船返航时追上木块经过了1h,船来回运动的时间相等,则木块实质漂了2 h,以桥为参照系,可知木块位移为5400m故河水的速度为:===2.7 km/h=0.75 m/s,故A正确,BCD错误.6.【答案】D【分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知b车先正向做减速运动再反向做加快运动,A错误;在t1时辰a车位移等于b车位移,B错误;t1到t2时间内a车的位移等于b车的位移,两车均匀速度相同,C错误;t1到t2时间内b图象切线斜率等于a的斜率时,两车的速度相同,故D正确.7.【答案】B【分析】用逆向思想,将物体的运动当作是从b到a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相同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设从e到b的时间为t,得=又从e到b的时间与从b再返回e的时间相同,则共需时间2(,t=(+1)t0,+1)t0,B正确.8.【答案】B【分析】依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质点的位移,知t=2 s 时,甲球经过的位移为x=×(30+10)×2=40 m,乙的位移为零,两球位移之甲差等于40 m,但两球初始的高度未知,故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不必定为40 m,A错误;t=4 s时,甲球相关于抛出点的位移为×30×3-×10×1=40 m,乙球相关于抛出点的位移为×(30+10)×2 m=40 m,两球相关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B正确;两球从不一样的高度以相同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依据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x=-h=v0t-gt2,h是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可知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t不相等,C错误;由图知,甲球从抛出至抵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都是3 s.D错误.9.【答案】C【分析】实验应采纳多次丈量,打出多条纸带,进行数据办理,有益于减小偏差,A错误;纸带上开始密集的点,丈量偏差较大,应舍去,找一个适合的点看作计时起点,B错误、C正确;选用计数点,可增添丈量距离,减小丈量过程所产生的偏差,两相邻丈量点间的时间间隔不必定取0.1 s,D错误.10.【答案】B【分析】设最大速度为v m,则加快阶段和减速阶段的均匀速度均为,则t=x,解得v m=3 m/s.11.【答案】BC【分析】汽车在路口等待的时间为6 s,A项错误.汽车减速过程a==-2.5 m/s2,B项正确.减速过程的位移等于v-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x=20 m,C项正确.启动过程中,汽车做加快度愈来愈小的加快运动,选项D错误.12.【答案】BC【分析】由图象可知,质点在0~1 s内做速度v0=2 m/s的匀速直线运动,A 错误;在1~3 s内,加快度a=m/s2=-2 m/s2,加快度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因此B正确;在2~3 s内,速度为负值,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因为图线的斜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加快度与1~2 s内的完整相同,C正确.13.【答案】CD【分析】由题图可知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故速度方向相同,故A错误;由图象的斜率可判断,A物体的加快度为正方向,B物体的加快度为负方向、方向相反,故B错误;4 s时两物体的图象订交,说明两物体速度相同,故C正确;A的斜率小于B的斜率的绝对值,说明A的加快度比B要小,故D正确.14.【答案】AB【分析】三个质点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因此均匀速度相同,A正确.因为B 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其均匀速度方向与刹时速度方向相同,B正确.三个质点运动的行程不一样,运动时间相同,均匀速率不相同,D错误.没法判断抵达M点时哪个质点的刹时速率大,故C错误.15.【答案】0.10.3750.525 1.5【分析】打点计时器应接在沟通电源上,每隔0.02 s打一次点,若每5个连续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打点的时间间隔T=5×0.02 s=0.1 s.v1==m/s =0.375 m/s,同理可得v2=0.525 m/s;a==m/s2=1.5 m/s2.16.【答案】无不等f2【分析】假如不计空气阻力时,物体自由着落的快慢与质量没关;因为前两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64 cm,假如第一点为落点的话,前两点距离应为2 mm左右,故说明第一个成像点速度不为零;图中四段为相邻相等的时间,则由逐差法可知,加快度a=f217.【答案】(1)12 m(2)22.5 m【分析】(1)在反响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为x1=v0t1=15×0.8 m=12 m.(2)由开始制动到速度为零的时间t2==s=3 s.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x2=v0t2+at=(15×3-×5×32) m=22.5 m.18.【答案】(1)5 m/s2(2)14 m【分析】(1)甲在反响时间内的位移为:x1=v0t1减速过程的位移为:Δx1=x-x1=(16-10×0.6) m=10 m;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v=2a1Δx1代入数据解得:a1=5 m/s2;(2)乙减速过程的位移为:v=2a2Δx2代入数据解得:Δx2=25 m;反响时间内的位移为:x2=v0t2=10×0.5 m=5 m;则两车相距的距离为:Δx=Δx2+x2-x=(25+5-16) m=14 m19.【答案】(1)0.2 s(2)10 m/s【分析】(1)设B球落地所需时间为t1,因为h1=gt,因此t1==s=1 s,设A球落地所需时间为t2,依h2=gt得t2==s =1.2 s因此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为Δt=t2-t1=0.2 s.(2)当B球落地时,A球的速度与B球的速度相等.即v A=v B=gt1=10×1 m/s=10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元江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10月考试高一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同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自由落体运动中“自由”一词只是说初速度为02.四川灾后重建中,在某工地上一卡车以速度10 m/s匀速行驶,刹车后第1个2 s内位移与最后一个2 s内位移之比为3∶2,设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4 s内卡车通过的距离是()A.2.5 m B.4 m C.12 m D.12.5 m3.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伞时,为了保证安全着陆,着陆前最后阶段降落伞匀速下落的速度约为6 m/s.空降兵平时模拟训练时,经常从高台上跳下,则训练用高台的合适高度约为(g取10 m/s2)()A.0.5 m B.1.0 m C.1.8 m D.5.0 m4.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同时在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都是v,则()A.物体A的上抛初速度大小是两物体相遇时速率的3倍B.相遇时物体A已上升的高度和物体B已下落的高度相同C.物体A和物体B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D.物体A和物体B落地速度相等5.某商场内的观光电梯,在一楼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 s后改做匀速运动,持续2 s,上升10 m,最后做加速度为5 m/s2的匀减速运动,正好停在顶层(每层楼的高度大约3 m),顶层最可能是几层()A.5 B.4 C.3 D.66.“请确定物体在5 s时的位置”,这里的“5 s时”应理解为()A.0到5 s末这一段时间B.4 s末到5 s末这一段时间C.5 s末这一时刻D.5 s初,即4 s末这一时刻7.刘老师在平直的公路上开车,向东冒雨行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择汽车为参考系,雨滴是静止的B.选择地面为参考系,坐在汽车里的刘老师是静止的C.选择汽车为参考系,路旁的树木在向西运动D.选择刘老师为参考系,刮雨器一定是静止的8.2013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气象部门说,登陆时,“海燕”持续风速为235 km/h,中心最大风速达到314 km/h.其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平均速度,瞬时速度B.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瞬时速度9.某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v=(2t+4)m/s,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0 B.加速度为4 m/s2C.在3 s末,瞬时速度为10 m/s D.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t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时间间隔2t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A.2∶3 B.5∶7 C.13∶14 D.16∶17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分)11.(多选)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12.(多选)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的大小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3.(多选)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一辆汽车在t=0时同时经过某一个路标,它们位移x(m)随时间t(s)变化规律为:汽车为x=10t-t2(m),自行车为x=6t(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不能确定汽车和自行车各做什么运动C.开始经过路标后较短时间内自行车在前,汽车在后D.当自行车追上汽车时,它们距路标96 m14.下列诗句中,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飞花两岸照船红C.月在云中行D.轻舟已过万重山分卷II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15分)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下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 cm,x2=1.90 cm,x3=2.38 cm,x4=2.88 cm,x5=3.39 cm,x6=3.87 cm.(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cm/s,v2=________cm/s,v3=________cm/s,v4=________cm/s,v5=________cm/s.(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6.某小组用图甲所示器材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器材由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计时器A和B、钢制小球和网兜组成.通过测量小球在A、B间不同位移时的平均速度,求重力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保持A不动,沿杆向下移动B,测量A、B之间的距离h及钢球经过该距离所用时间t,经多次实验绘出与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重力加速度g与图象的斜率k 的关系为g=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m/s2;(2)若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实验装置,保持B不动,沿杆向上移动A,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上述方法测得重力加速度;(3)为减小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可采用哪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一条即可).四、计算题17.某运动员进行百米赛跑训练,假设其运动过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以12 m/s的速度冲到终点,成绩为10 s,问:(1)该运动员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假设其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是4 m/s2,则其加速所用时间是多少?18.某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10 s内速度从5 m/s均匀增大到25 m/s,求汽车在这段运动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如果此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2 s内速度又均匀减为零,求这个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9.在地面上竖直上抛一物体,在抛出后第4 s内位移的大小是3 m,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g取10 m/s2)20.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x-v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1)请在x-v图象中,指出图线a表示哪个质点的运动,并求出质点乙的初速度v0(2)求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a1、a2.答案1.C2.D3.C4.D5.D6.C7.C8.A9.C10.C11.BD12.BD13.AD14.AD15.(1)16.5021.4026.3031.3536.30(2)如图所示(3)根据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可判断小车运动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增加的.【解析】(1)显然,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对应各点的速度分别为:v1==cm/s=16.50 cm/s,v2==cm/s=21.40 cm/s,v3==cm/s=26.30 cm/s,v4==cm/s=31.35 cm/s,v5==cm/s=36.30 cm/s.(2)按照横坐标每0.1 s为1个分度,纵坐标每10 cm/s为1个分度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上面计算出来的各计数时刻的速度值,用描点法即可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如答案图所示.(3)根据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可判断小车运动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增加的.16.(1)2k9.68(2)能(3)AB间的距离尽可能大,钢球的体积尽可能小等【解析】(1)根据h=v A t+gt2得=v A+gt,知-t图线的斜率表示g,即k=g,解得g=2k=2×≈9.68 m/s2.(2)若另一小组用同样的实验装置,保持B不动,沿杆向上移动A,采用逆向思维,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求出重力加速度.(3)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采取的方法有:AB间距离尽可能大,钢球体积尽可能小等.17.(1)该运动员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0 m/s(2)【解析】(1)该运动员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2)设运动员加速所用时间为t,则加速过程,运动员的位移;那么运动员做减速运动的时间为10-t,运动员做减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运动员做减速运动的位移;所以有:100=,所以,;18.2 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同-12.5 m/s2,方向与正方向相反【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有v0=5 m/s,vt=25 m/s,t=10 s则a==m/s2=2 m/s2a为正值,表示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对于刹车阶段:v0=25 m/s,v t=0,t=2 s则a′==m/s2=-12.5 m/s2a′为负值,表示其方向与正方向相反.19.72.2 m或51.2 m【解析】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抛出后第4 s内位移的大小是3 m,故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3.5 s时刻的速度为3 m/s;①若3.5 s时刻的速度向上,则继续上升的时间为:t2==0.3 s;故上升的总时间为:t=3.5 s+0.3 s=3.8 s;故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gt2=×10×3.82=72.2 m;②若3.5 s时刻的速度向下,则已经下降的时间为:t2′==0.3 s;上升的总时间为:t′=3.5 s-0.3 s=3.2 s;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gt′2=×10×3.22=51.2 m.20.(1)图线a表示甲质点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为6 m/s(2)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2 m/s2、1 m/s2【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a图线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增大,b图线的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减小,所以图线a表示质点甲的运动,当x=0时,乙的速度为6 m/s,即质点乙的初速度v0=6 m/s.(2)设质点乙、甲先后通过x=6 m处时的速度均为v,对质点甲:v2=2a1x①对质点乙:v2-v=-2a2x②联立①②解得:a1+a2=3 m/s2③当质点甲的速度v1=8 m/s、质点乙的速度v2=2 m/s时,两质点通过相同的位移均为x′.对质点甲:v=2a1x′ ④对质点乙:v-v=-2a2x′ ⑤联立④⑤解得:a1=2a2⑥联立③⑥解得:a1=2 m/s2a2=1 m/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