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简介课件
合集下载
国学课件ppt

《道德经》导读
总结词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 要阐述老子关于道德、自然、天人合一 的思想,以及修身养性、治国安民的道 理。
VS
详细描述
《道德经》共81章,分为80章正文和1章 结论。正文采用韵文形式,语言简练、意 蕴深远,涉及哲学、政治、伦理、自然等 多个领域。
《庄子》导读
总结词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 阐述庄子关于齐物论、养生之道、自由逍遥 等思想,以及关于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观 点。
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子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 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李斯
李斯是秦始皇的重要辅佐,主张以法治手段实现 国家统一。
商鞅
商鞅是秦国重要的改革家,主张以法治手段改革 社会,提高国家实力。
法家思想的历史发展与影响0102来自0304先秦时期
法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与儒家、墨家等思想并立。
历史发展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墨家等思想并立 ,自汉代以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文学 、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它影响了中国的审美观念、 文学风格和道德观念。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道家思想也被世界其他文化所关注和接受,如在日本、韩 国等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它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 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家思想
REPORTING
道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它超 越了物质世界,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PPT课件

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学者在研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想派别, 后经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 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 称之为“三玄”,
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唐诗宋词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墨家十大哲学思想
明天非非节节尚尚非兼 鬼志命乐葬用同贤攻爱
贰
历代主流思想
“两汉经学”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 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的文献, 形成了《诗》、《书》、《礼》、 《易》、《乐》、《春秋》六经, 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
汉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
源
远 流 长
博 大 精
深
海
包 容 万
纳 百 川
物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 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 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现代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绪 论
壹
贰
叁
元 曲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 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 称之为“三玄”,
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唐诗宋词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墨家十大哲学思想
明天非非节节尚尚非兼 鬼志命乐葬用同贤攻爱
贰
历代主流思想
“两汉经学”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 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的文献, 形成了《诗》、《书》、《礼》、 《易》、《乐》、《春秋》六经, 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
汉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
源
远 流 长
博 大 精
深
海
包 容 万
纳 百 川
物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 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 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现代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绪 论
壹
贰
叁
元 曲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PPT课件

国 学 变 迁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 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 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儒儒国 家家学 学的宗 派伦旨 创理 始思 人想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以及弟子言 行,几种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教育原则等。它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以生命思何 ,
儒家思想
非非非非 礼礼礼礼 勿勿勿勿 动言听视 。、、、
儒家思想
是不知 知知之 也为为 。不知
知之 ,,
儒家思想
亦硁言
可硁必
以然信
为小,
次人行
矣哉必
。
!
抑
果 。
—
—
— —
经史 释子艺集 部部 道部术部
宗、 儒各 教诸谱诸 学种 著子录子 经体 作百 百 典裁 家 家
历 及及 史 著 作
百
家
及
艺
术
、
谱
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 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 代 价 值
• 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 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 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 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 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 国子监。
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PPT课件

5
第5页/共17页
成语“衣冠禽兽”原来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 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 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 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 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 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 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 品绘海马。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 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到了明朝中晚期, 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 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 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
15
第15页/共17页
16
第16页/共17页
感谢您的观看。
17
第17页/共17页
7
第7页/共17页
•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传递中的国学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
固而不栋宇坚久者。]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菜根谭》说,高尚美好 《史记》说,果实累累,
的品德是一切事业的根基, 绿叶成荫的桃李,虽然不
正如盖房子一样,如果没 能言语,但是它们吸引的
有坚实的地基,就不可能 人很多,其下自然而然踩
我国目前传统文化发展的态势
• 媒体 出版界的大力支持 • 社会各界的努力 • 教育界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等 和谐理念的提出
3
第3页/共17页
国学趣读
4
第4页/共17页
新闻的由来
• 英语“新闻”一词,源于希腊。德语“新闻”一词,是由德国 北部的俗语“报道”演变而成的。我国“新闻”一词的出现早 于西方。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闻”字,“新闻”两字连用, 则见于唐朝:“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唐书》); “旧业久抛耕钩铝,新闻多说战争功”(李咸多诗句)。宋朝 《朝野类要》:“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报, 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清朝《红楼梦》有6处提 到“新闻”。如:“冷子兴讲述了贾府中宝玉衔玉而生以后, 问道:‘你道是新闻不是?’”
第5页/共17页
成语“衣冠禽兽”原来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 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 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 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 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 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 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 品绘海马。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 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到了明朝中晚期, 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 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 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
15
第15页/共17页
16
第16页/共17页
感谢您的观看。
17
第17页/共17页
7
第7页/共17页
•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传递中的国学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
固而不栋宇坚久者。]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菜根谭》说,高尚美好 《史记》说,果实累累,
的品德是一切事业的根基, 绿叶成荫的桃李,虽然不
正如盖房子一样,如果没 能言语,但是它们吸引的
有坚实的地基,就不可能 人很多,其下自然而然踩
我国目前传统文化发展的态势
• 媒体 出版界的大力支持 • 社会各界的努力 • 教育界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等 和谐理念的提出
3
第3页/共17页
国学趣读
4
第4页/共17页
新闻的由来
• 英语“新闻”一词,源于希腊。德语“新闻”一词,是由德国 北部的俗语“报道”演变而成的。我国“新闻”一词的出现早 于西方。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闻”字,“新闻”两字连用, 则见于唐朝:“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唐书》); “旧业久抛耕钩铝,新闻多说战争功”(李咸多诗句)。宋朝 《朝野类要》:“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报, 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清朝《红楼梦》有6处提 到“新闻”。如:“冷子兴讲述了贾府中宝玉衔玉而生以后, 问道:‘你道是新闻不是?’”
国学课件ppt

02
国学经典
《论语》
总结词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内容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文 化等多个领域。
详细描述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关于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 的言论,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孔子提出的“仁爱”、“礼制”等思 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总结词
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著作,主要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教育 思想。
、曲式结构及演奏风格。
民间歌曲
收集并整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 民间歌曲,分析其歌词内容、
曲调特点及文化内涵。
传统节庆
春节
详细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活 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 圆饭等)以及在当代社会的意
义。
元宵节
概述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如 赏花灯、吃汤圆)以及在各地 的庆祝方式。
中秋节
阐述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如 赏月、吃月饼)以及与其相关 的诗词歌赋。
详细描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丰富的政治、 社会和人生哲理内容;《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之一,记载了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礼记》 是一部关于古代礼仪制度的著作,对后世礼仪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易经》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蕴含了 丰富的哲学思想;《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 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和社会情况。这些经典著作对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端午节
探讨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如 赛龙舟、吃粽子)以及在海外
的传播与影响。
传统民俗
婚丧嫁娶
介绍中国传统婚俗(如相亲、婚礼仪 式)、丧葬习俗(如葬礼程序)以及 嫁娶习俗(如聘礼与嫁妆)。
节令习俗
分析冬至、夏至等传统节日的习俗活 动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课件PPT

太极拳、咏春拳、武当、形意、少林。
谢谢聆听
中国
传统文化
目录
一、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一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 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二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传统文化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 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道教文化、禅宗 文化、饮食文化、孝贤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 整。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
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中医
• 中医、中药、 • 《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 • 《脉 经》、《本草纲目》、 • 《千金方》《神农本草经》、 •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 诸子百家
阴阳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纵横家
墨家 医家 兵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 琴棋书画
知 识
琴
笛子、二胡、古筝、萧 笛、鼓、古琴、琵琶。 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 散》、 《平沙落雁》。
棋
谢谢聆听
中国
传统文化
目录
一、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一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 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二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传统文化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 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道教文化、禅宗 文化、饮食文化、孝贤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 整。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
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中医
• 中医、中药、 • 《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 • 《脉 经》、《本草纲目》、 • 《千金方》《神农本草经》、 •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 诸子百家
阴阳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纵横家
墨家 医家 兵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 琴棋书画
知 识
琴
笛子、二胡、古筝、萧 笛、鼓、古琴、琵琶。 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 散》、 《平沙落雁》。
棋
国学演示文稿课件

04 国学艺术
书法艺术
总结词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详细描述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风格各异。书法家通过笔法、 结构和章法的巧妙运用,创造出具有美感和意境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绘画艺术
总结词
要点一
总结词
中国传统音乐以丝竹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通过旋律和节 奏表现情感和意境。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种类和风格,如古琴、琵琶、二 胡等丝竹乐器以及打击乐器。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和 节奏的变化,通过演奏者的技巧和情感投入,创造出具有 独特魅力的音乐作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戏曲艺术
总结词
戏曲是中国独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融合了 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形式。
详细描述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剧种繁多,如京剧、 昆曲、川剧、豫剧等。戏曲表演中,演员通 过歌唱、念白、舞蹈、武术等多种技艺,塑 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中国历史、 文化和社会的深厚内涵。戏曲艺术是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
追求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处世观
道家倡导“无为而治”,认为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刻意强 求,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外在 的和谐。
人生观
道家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 自由和超越,主张通过“道” 的体悟来达到精神的解放和升华。
哲学观
道家思想对宇宙、自然、社会、 政治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强调整体性、辩证性和动态性。
国学的历史发展
总结词
国学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先秦诸子百家争 鸣、汉唐宋明各代的发展以及近代的复兴。
国学文化PPT课件

之 下 。 死 生 契 阔 , 与 子 成 说 。 执 子 之
忡 。 爰 居 爰 处 ? 爰 丧 其 马 ? 于 以 求 之
从 孙 子 仲 , 平 陈 与 宋 。 不 我 以 归 , 忧
其 镗 , 踊 跃 用 兵 。 土 国 城 漕 , 我 独 南
?
尽 里 断 木
雪骨叶 。羌萧
离 笛 萧
,赠 失长 缺别
物 。 , 天 行 健 , 君 子 以 自 强 不 息
, 天 行 健 , 君 子 以 自 强 不 息 ; 地
行 健 , 君 子 以 自 强 不 息 ; 地 势 坤
君 子 以
自 强
不 息 ; 地
势 坤 ,
君
不;势,子
息地坤君以
;势,子厚
地坤君以德
势,子厚载
坤君以德物天
,子厚载。行
君以德物,健
子 以 厚 德 载 物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 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 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嗟手于心行击
洵,林有。鼓
兮 , 不 我 信 兮 。
与 子 偕 老 。 于 嗟 阔 兮 , 不 我 活 兮 。 于
君 地行 物地 强 厚 子 君 行 地
子 势健 。势 不 德 以 子 健 势
,,
,
地德君势物自君天
势载子坤。强子行
坤物以,,不以健
国
,。自君天息厚,
学
君,强子行;德君 子天不以健地载子 以行息厚,势物以 厚健;德君坤。自
文 化 国
德,地载子,,强
学
载君势物以君天不 物子坤。自子行息 。以,,强以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不是你能做出什么伟大功业,而 是能否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促使自己内心向善力量的 增长,去除心中的不良念头,塑造和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要 做到这一点,没有自省是办不到的。自省的方法很多,比如 慎独和曾子的三省吾身,这两个方法都注重内在的感悟。而 孔子这里提出的方法则是由外而内,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 来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贰
国学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儒家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最初指的是司仪,后 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 家学派对中国, 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国学内容
“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 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 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 之学;其中六艺,指《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部经 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 技术:礼、乐、射、御、数、术。在古代,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 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 要深入学习,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 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 是排在首位的。
三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 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 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类似于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五常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 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 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 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 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非但不能自省,还自欺欺人,觉得都 是别人的过错,自己只是受到了牵连而已。对于这种人而言,他们很难 会正视自己的错误,更不希望有人将他的缺点给揭露出来。对于别人的 批评,大多会采取文过饰非,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就像已经发现了堤 坝上的裂缝,却不进行修补,只是在上面涂上一点水泥将缝隙掩盖住。 从表面上看,堤坝仍是完美无缺的,但在洪水猛烈地冲击下是坚持不了 多久的。
其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儒家思想核 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 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 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 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就社会而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德道。
子部分为“ 道家类”、“ 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 医家类”、“ 天 文 算法类”、“ 术数类”、“ 艺术类”、“谱录类”、“ 杂家类”、“ 类书类”、“ 丛书类”、“ 汇编 类”、“ 小说家类”、“ 释家类”。
重要书目:《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荀子》,《韩非子》, 《管子》,《尹文 子》,《慎子》,《淮南子》,《抱朴子》,《孟子》,《公孙龙子》 , 《艺文类聚》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 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 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 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叁
国学经典及赏析
“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经、史、 子、 集四大类。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 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重要书目(不止于此):《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乐经》,《孝经》、《春秋》,《诗 经》 ,《尔雅》,《论语》
反思
见贤思齐,是寻找一个进德修身的人生榜样;而见不贤内自省, 则是找一个反面典型。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镜鉴,不失为 自我修养的捷径。其实,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积极进 取的精神;人有缺点或者过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满身错误而不知。面 对我们自己的种种不足或过失,如果能够正视它、改正它,就没有什么 可担忧的了。正如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的那样:“追悔可耻的行 为就是对生命的拯救。”什么叫追悔,说白了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进 行自我反省。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 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 评类”、“汇编类”。
重要书目(不止于此);《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续 资治通鉴》,《越绝书》,《吴越春秋》,《晋书》 ,《清稗类钞》,《尚书》,《山海经》,《水经注》,《唐六 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
狭义: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 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 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 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 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 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 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肆
论语名句鉴赏
论语名句赏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解释: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 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鉴赏
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 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 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论语·为政》篇中提到,曾子每日 “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 省”的修养方法,就是为了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 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国学文化
二班五组xxx
目
壹 贰叁 肆
国
国
国
论
学
学
学
语
定
核
经名录义心 Nhomakorabea典
句
及
思
鉴
内
想
赏
容
壹
国学定义及内涵
国学定义
广义:“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太学 馆”“玄学馆”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 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 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今“国学” 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 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集部分为“ 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 重要书目(不止于此):《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 ,《文选》《李太白集》,《杜 工部集》 ,《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论语》
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 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 行的记录。“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而论语一书则阐述了这一核 心思想。同时《论语》也是六经所提炼出的精华所在,所以《论语》 在国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 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 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 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 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 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 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谢谢观赏
贰
国学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儒家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最初指的是司仪,后 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 家学派对中国, 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国学内容
“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 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 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 之学;其中六艺,指《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部经 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 技术:礼、乐、射、御、数、术。在古代,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 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 要深入学习,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 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 是排在首位的。
三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 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 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类似于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五常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 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 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 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 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非但不能自省,还自欺欺人,觉得都 是别人的过错,自己只是受到了牵连而已。对于这种人而言,他们很难 会正视自己的错误,更不希望有人将他的缺点给揭露出来。对于别人的 批评,大多会采取文过饰非,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就像已经发现了堤 坝上的裂缝,却不进行修补,只是在上面涂上一点水泥将缝隙掩盖住。 从表面上看,堤坝仍是完美无缺的,但在洪水猛烈地冲击下是坚持不了 多久的。
其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儒家思想核 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 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 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 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就社会而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德道。
子部分为“ 道家类”、“ 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 医家类”、“ 天 文 算法类”、“ 术数类”、“ 艺术类”、“谱录类”、“ 杂家类”、“ 类书类”、“ 丛书类”、“ 汇编 类”、“ 小说家类”、“ 释家类”。
重要书目:《老子》,《墨子》,《列子》,《庄子》,《孙子》,《荀子》,《韩非子》, 《管子》,《尹文 子》,《慎子》,《淮南子》,《抱朴子》,《孟子》,《公孙龙子》 , 《艺文类聚》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 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 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 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叁
国学经典及赏析
“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经、史、 子、 集四大类。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 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重要书目(不止于此):《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乐经》,《孝经》、《春秋》,《诗 经》 ,《尔雅》,《论语》
反思
见贤思齐,是寻找一个进德修身的人生榜样;而见不贤内自省, 则是找一个反面典型。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镜鉴,不失为 自我修养的捷径。其实,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积极进 取的精神;人有缺点或者过失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满身错误而不知。面 对我们自己的种种不足或过失,如果能够正视它、改正它,就没有什么 可担忧的了。正如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说的那样:“追悔可耻的行 为就是对生命的拯救。”什么叫追悔,说白了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进 行自我反省。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 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 评类”、“汇编类”。
重要书目(不止于此);《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续 资治通鉴》,《越绝书》,《吴越春秋》,《晋书》 ,《清稗类钞》,《尚书》,《山海经》,《水经注》,《唐六 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
狭义: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 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 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 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 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 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 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肆
论语名句鉴赏
论语名句赏析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解释: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 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鉴赏
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 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 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论语·为政》篇中提到,曾子每日 “三省吾身”,在此孔子又提出了“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 省”的修养方法,就是为了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 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国学文化
二班五组xxx
目
壹 贰叁 肆
国
国
国
论
学
学
学
语
定
核
经名录义心 Nhomakorabea典
句
及
思
鉴
内
想
赏
容
壹
国学定义及内涵
国学定义
广义:“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太学 馆”“玄学馆”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 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 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今“国学” 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 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集部分为“ 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 重要书目(不止于此):《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 ,《文选》《李太白集》,《杜 工部集》 ,《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论语》
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 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 行的记录。“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而论语一书则阐述了这一核 心思想。同时《论语》也是六经所提炼出的精华所在,所以《论语》 在国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 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 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 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 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 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 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