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大学》(课堂PPT)

合集下载

《大学》PPT

《大学》PPT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主要内容
《大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三纲八目”。三个纲领,八个条目。
《大学》的“三纲领”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 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经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传文 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 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 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 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 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 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传文 第十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 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 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 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 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也。
《大学》——中国儒家经典
传文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件

07 总结与展望
对《大学》的总结与认识
01
经典地位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03
核心思想
阐述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与 治国平天下的紧密联系。
注重家教传承
强调家风、家训等家庭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培养子女良好的道 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大学》对社会治理的借鉴作用
以德治国
倡导以德为本的治理理念,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行为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重视民生福祉
强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倡导公平正义
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自我完善与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
追求个人、家庭、国家、世界的和谐与进 步。
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价值观 。
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 借鉴与指导。
04 《大学》的篇章 解读
经文部分解读
明确“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强调个人 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大学》中,也体现了认识的不断 深化和发展的思想。随着实践的不断 深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认识 也会不断深化和发展,形成更加全面 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06 《大学》的实践 价值
《大学》对个人修养的指导意义
强调自我完善
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步骤,不断提升 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
篇章之间的联系与逻辑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

国学经典《大学》课件

弘扬中华文化
《大学》作为国学经典之一,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通过学习和传承《大学》的思想,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提倡“以天下为己任”,启示现代人要培养社会 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人文素养
现实意义
《大学》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积极入 世的精神,对于现代人面对社会压力 、追求个人价值等方面仍有启示意义 。
CHAPTER
02
《大学》内容解析
《大学》的篇章结构
《大学》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为“大 学之道”、“明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 知”和“诚意修身”。
章节之间逻辑严密,相互支撑,共同 构成了《大学》的核心思想。
国学经典《大学》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大学》简介 • 《大学》内容解析 • 《大学》与现代生活 • 《大学》的影响与评价 • 《大学》的实践与应用
CHAPTER
01
《大学》简介
《大学》的作者
作者:朱熹 创作年代:南宋
性质:儒家经典之一,是对《礼记》中的《大学》进行注解和阐述的著作
义的人生。
《大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重视品德修养
《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理念,启示现代人要注重品 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
德行的人。
追求内心平静
《大学》提倡“心静如水”,启示 现代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不为物 欲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 的心态。
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强调“以天下为己任”, 启示现代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注社会和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
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大学》课件ppt

《大学》课件ppt
《大学》注重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个人在成长中建 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态。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大学》ppt课件

《大学》ppt课件
探讨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的原 则,强调仁政、德治的重要性。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 非诸人。
这一章讲到君子的教化作用,必须先要自 己做到,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否则便名不 正言不顺,这样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孔子 强调君子的榜样作用,认为一家仁,一国 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慎其独是儒家十分看重的事情,小人做了坏事认 为别人不知道,装出一副善良的模样,其实别人 看他们做的事,就好像能看到他们的肺腑一样, 是瞒不过去的。因此君子必须谨慎的对待独处的 时候。因此君子一定是知行合一,心灵真诚无妄 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修身在正心。
儒家认为心中只要有愤怒、恐惧、欢乐、 忧患,就会被情感所影响,就会听而不闻、 视而不见,思想不得端正。中庸有云:喜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 和。可见,儒家是讲究中正平和的,所谓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此理,所以想 要修身,就要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所掌 控,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行。
• •

经它 学二 一
典是 是是
,古 相博 《
位代 对学 列儒 于

四家 小

书弟 学 之子 的

首必 大
。修 人
的之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 善。
这是大学之道的宗旨,不像道家的出世, 逍遥自在,它在于入世,弘扬大德于天下, 这是它的目标。
接下来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达到这一目标 的方法,先从自己做起,完善自我,然后 改变外界,可以说,儒家强调君子的榜样、 教化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每个人都有私心和偏见,对于自己喜欢的 东西看不到一点缺点,厌恶的东西则没有 一点儿优点。所以正确的、全面的看待问 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排除这种私心和 偏见,一个家族就不能被治理好。所谓举 贤不避亲仇,就是如此,所以君子一定要 摒除自己的偏见,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国学《大学》-精品PPT课件

国学《大学》-精品PPT课件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大学 . 经第一章》)
第一课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修明自身内在的 清明德性,弃旧图新,不断进步,使 明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才能方向明 确,才能心境稳定;心境稳定,才能 安心做事,安心做事,才能深入思考; 深入思考,才能有所收获。每样事物 都有根本和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 和终结。知道本末终始的顺序,就接 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024年度《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2024年度《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探讨《大学》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及篇 章结构等艺术特色,如骈散结合、运用典 故等。
阐述《大学》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 慧,如“内圣外王”之道、中庸思想等。
2024/3/23
10
03
儒家思想与教育理念
2024/3/23
11
儒家思想在《大学》中的体现
亲民
亲近爱抚民众。
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 则而总结为理性知 识。
2024/3/23
作者
传统上认为《大学》是孔子弟子曾子所作,但现代学者对此 有不同看法。
4
《大学》在四书中的地四书之首,是儒家学 说的入门之作。
儒家核心思想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明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 。
5
《大学》的核心思想
01
三纲领
三纲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阐述人 生目标及实现途径。
2024/3/23
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分析各目的 内涵及相互关系。
总结
概括《大学》的核心思想及现实意 义。
8
关键语句解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于至善。”:解读此句所表达的人生追 求及道德境界。
2024/3/23
《大学》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等,在东亚各国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接受,成为东亚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3/23
24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大学》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 的增多,《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
通过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 学术会议、文化交流项目、孔子学院 等,《大学》逐渐被更多国家和地区 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注释 (1)诚其意:使心意真诚。 (2)毋:不要。 (3)恶恶臭(wu4 e4 xiu4):厌恶不好闻的气味。 (4)好好(hao4 hao3)色:喜欢美丽的色彩。 (5)自谦(qie4):自我快乐与满足。谦,通“慊(qie4)”。 (6)必:一定。慎其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守住本心本性。 (7)小人:此指道德修养不够的人。闲居:平时无事的时候。为不
性品德。 (3)亲(qin1,朱子读作xin1)民:使民亲近。朱子
把“亲”解释为“新”,使民众道德更新。 (4)止於至善:以至善为立足点、行动原则和最终
归宿。至善:符合大道、自然而然的善,无私无为的 生生不息。
5
知止而後有定(1);定而後能静(2);静而後能
安(3);安而後能虑(4);虑而後能得(5)。物有
2
2、内容
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礼制、礼意,解 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 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内容广博,门 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 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 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3
3、三礼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 期各国制度。
(6)未之有:即“未有之”,没有这样的事情。
9
此谓知本(1),此谓知之至也(2)。 注释: (1)知本:知道根本问题在哪里。 (2)知之至:格物致知的最重要问题。
10
所谓诚其意者(1),毋自欺也(2)。 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 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 小人闲居为不善(7),无所不至,见君 子而后厌然(8),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9)。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1 0),则何益矣(11)?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12)。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 子曰(13):“十目所视.十手所 指.其严乎(14)!”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15),故君子必诚其意。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
著汇编。
4
二、《大学》译解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於至善(4)。
注释 (1)大(da4,旧音tai4)学:《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系统阐述修身治国之道。道:在此相当于“宗旨”。 (2)明明德:使明德显明。明德:天生而具备的善
善:做不善的事情。 (8)厌然:隐藏起来的样子。 (9)揜:即“掩”,掩盖。著其善:使自己善的一面故意显示给人
看。 (10)如见其肺肝然:就像看到了他的肺肝一样。 (11)何益:有什么好处。 (12)形于外:显露在外表上。 (13)曾子:姓曾,名参,孔子弟子。 (14)其严乎:多么严厉的监督啊。 (15)心广体胖:心胸宽广可以使身体舒适安闲。
知,目的是为了与心相通,认识自己的本性。
7
物格而后知至(1)。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1)物格:通过对天地万物的感知,而
使自己的内在本性得以显现,也就是恢复 自己的“良知”。
8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
1
一、《礼记》
1、编定: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
和他的侄子戴圣。 《大戴礼记》: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在后 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 十九篇。 《小戴礼记》: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即今 存《礼记》。东汉末年,郑玄为《小戴礼记》 作注,后来这个本子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 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 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 人必读之书。
12
汤之《盘铭》曰(1):“苟日新(2),日日新,又日 新。”《康诰》曰(3):“作新民(4)。”《诗》曰 (5):“周虽旧邦(6),其命惟新(7)。”是故君 子无所不用其极(8)。
注释: (1)盘铭:镌刻在盘子上的自我警戒性的文字。 (2)苟:果然能够。日新:每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康诰:指《尚书•周书•康诰》。 (4)作新民:振作精神,带动民众共同致力于道德修养。 (5)诗:指《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6)周虽旧邦:作为诸侯国之一的周国,虽然是时间悠
注释 (1)欲:想要。 (2)治:本指“使水平”,此指“使国平”。 (3)齐:使人在道德修养上向圣贤君子看齐。 (4)修:在道德上修养。身:自身,自己。 (5)正其心:使自己的心态端正。 (6)诚其意:使自己的心意真诚。 (7)致其知:使自己在知识与智慧上得到提高。 (8)格物:对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道能够感
(2)。其本乱而末治者(3),否矣(4)。其
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5),未之有也(6)。
注释
(1)庶人:没有官爵的人,平民百姓。
(2)壹是:都是这样。
(3)本乱:根本事情混乱,根本问题是指修身。 末治:达到很好的治理结果,末是指治政。
(4)否:不可能。
(5)所厚者薄:对应该重视的重视了却最后被轻 视。
久的邦国。 (7)其命惟新:周朝建立之后,顺天之命而道德昌盛。 (8)无所不用其极:任何事情都尽到最大努力。
13
《诗》云(1):“邦畿千里(2),惟民
所止(3)。”《诗》云(4):“缗蛮黄鸟
(5),止于丘隅(6)。”子曰(7):“於
(7)终始:先知道最终方向,然后重视从开头做起。
(8)知所先後:知道前后的顺序与步骤。
6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1),先治其国 (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3);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5);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6);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7);致知在格物(8)。
本末(6);事有终始(7)。知所先後则近道矣(8)。
注释
(1)知止:知道如何立足,知道行动原则,知道最终归 宿。有定:有坚定而且正确的心态和志向。
(2)静:心的宁静,不浮躁妄动。
(3)安:心安于所处之事、所处之位。
(4)虑:通过思考而加以选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得:得道,达到至善的境界。
(6)物:事物。本末:本来指树根和树枝,引申为先有 根本而后有生长、花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