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曲 欣 赏——张可久作品全集
这组元曲72个字,却有六个典故,全都知道的是真学霸

这组元曲72个字,却有六个典故,全都知道的是真学霸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但客观来说,它的总体成就是略差于唐诗和宋词的,在⼈民群众中的⽿熟能详程度也要差很多。
⼀般来说,元曲是⽐较俚俗的,⼝语化更明显。
不过,元曲也有⽂雅的⼀派,其中以张可久为典型代表,⽂辞典雅,内涵丰富。
张可久的作品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精于炼字锻句,是元散曲保留作品最多的作家,占到了现存元散曲的五分之⼀。
今天欣赏下他的名作之⼀:《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名园起⽟楼,隋堤古柳缆龙⾈。
不堪回⾸,东风还⼜,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刎乌江岸,战⽕曾烧⾚壁⼭,将军空⽼⽟门关。
伤⼼秦汉,⽣民涂炭,读书⼈⼀声长叹。
这是⼀组组曲,两⾸曲⼦组成,均为怀古之作。
张可久是元散曲完成“⽂⼈化”的代表⼈物,借鉴了诗词的艺术⼿法,体现在这组元曲⾥,就是典故的熟练运⽤。
两⾸曲⼦,⼀共72个字,却使⽤了六个典故,⽽且每⼀⾸的前三句都是连⽤三个典故,通过典故带出后⾯的议论,发⼈深省,典故⽤得虽多,但⼜⾮常合理。
第⼀⾸。
“阿房舞殿翻罗袖”指的是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穷奢极欲;“⾦⾕名园起⽟楼”说的是东晋⼤富豪⽯崇的别墅,极为奢侈豪华;“隋堤古柳缆龙⾈”则是隋炀帝的荒淫⽣活。
这三个典故有着明确的时间顺序,但主旨都是⼀样的,归结在最后三句“不堪回⾸,东风还⼜,野花开暮春时候”,⽤景⾊来发议论,所指尽在不⾔中。
第⼆⾸。
“美⼈⾃刎乌江岸”⽤的是西楚霸王项⽻的故事;“战⽕曾烧⾚壁⼭”说的是周瑜在⾚壁⼤败曹操;“将军空⽼⽟门关”出⾃汉代班超的奏章:“⾂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门关”。
这三个典故都跟战争有关,有的是为了争霸天下,有的是为了开疆拓⼟,但不管⽬的如何,带给⽼百姓的痛苦都是⼀样的,故⽽有“伤⼼秦汉,⽣民涂炭,读书⼈⼀声长叹”。
这两⾸曲⼦在艺术上极具特⾊,⽤典繁复,但不晦涩,通过历史故事来阐述⾃⼰的观点,前者以景代论,后者点到即⽌,只寥寥数语,感染⼒却胜过长篇⼤论。
张可久散曲二首课件

两首元曲都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你认为哪一首的 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 1,两曲都用了鼎足对。前首描述帝王和富豪穷极奢 糜的生活 ,后首叙述的是三个历史事件。
• 2,都咏史用典,前者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后者为 生民鸣不平,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 立意更深。
• 3,两曲都采用对比手法,前者以凄清景象和繁华盛 事对比,后者以普通百姓和帝王将相对比。
三,赏析【正宫· 醉太平】无题
• 学生试读—学生齐读—疏通文意 • 《无题》愤世嫉俗。请说说作者运用了哪 些手法描绘了哪些社会现象? 1,“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开篇直截了当指出“见钱眼开”的社会弊 端。 (直抒胸臆)
2,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这两句用比喻手法指出污浊的社会污染人的恶劣后果。 (比喻)
4, “胡芦提倒稳”:装着糊里糊涂,反而安全稳妥。 ----这句看似消极,实为愤世嫉俗的反语。
四,小结:这两首元散曲有哪些相似来自处• 从主题角度,都是针砭时弊之作。 • 从手法角度,都用了比喻修辞。 • 从风格角度,体现了元曲“既通俗又高雅”的特 色。
“通俗”即语言通俗易懂。 “高雅”体现在: 《天台瀑布寺》名为写景,实则以景之险衬托人心 之险,意境浑圆。 《无题》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文雅的鼎足对的形式, 主题上对世风败落的种种现象进行讽刺。
3, “文章糊了盛钱囤”三句意谓:读书写文章成了升官 发财的手段,接待宾朋的门庭变成坑人的陷阱,清正廉 洁的人遭到贬斥打击,被人看作无知的糊涂蛋。 ----这三句从三个不同方面造成排比气势,淋漓尽致地披 露、讽刺了黑白颠倒、世风败坏的现象。(鼎足对) 鼎足对是指以三个对仗句为一组,构成鼎足而立的句式。
五,拓展延伸
(09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liáo),破纸迎风, 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 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个人瞧。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原文|译文|作者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原文|译文|作者简介《满庭芳-客中九日》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小令,它是元代元曲作家张可久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散曲。
长天落彩霞 远水涵秋镜——元人张可久眼中的江南山水

长天落彩霞 远水涵秋镜●周维强—元人张可久眼中的江南山水张可久,名久可,字可久,号小山。
以字行。
元代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
其生卒年份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卒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
元代杰出的散曲作家。
张可久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尤以浙江为多,旁及今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张可久是散曲家,游山玩水之余,多有创作,描摹江山,寄情山水。
所以他存世的散曲作品中,写江南风景的较多。
他以文字给我们绘就了一幅又一幅元代江南山水图卷。
纵是寻常院落,亦近神仙图画张可久前后居住时间最多的,应该是杭州。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眼前见西湖一处荒废的园圃,心中想的是古今兴废沧桑事: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佩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夕阳西下,芳草萋萋,废弃歌台,老树寒鸦,悄无声息的曾经的御街,当时的笙歌处处如今哪儿去了?也许张可久所见的是当日南宋留下的遗址,所以接下来是由西湖废圃而兴古今兴亡的感慨,“俯仰伤怀”。
《中吕·满庭芳·湖上》:逋仙旧家,西施淡妆,坡老衰翁。
香云一枕繁华梦,流水光中。
暮霭钟声故宫,夕阳塔影高峰。
桃源洞,花开乱红,无树着春风。
这支小令里,实写湖上风景的是古鉴湖畔 A view of Mirror Lake in Shaoxing“暮霭钟声故宫,夕阳塔影高峰”两句。
这两句的写景,也不是细细描画,而是择取若干意象搭配而成,是简笔了的写意画。
杭州之外,在今天的浙江境内,张可久还到过绍兴、金华、永康、仙居、天台、温州、衢州、德清、桐庐等地,或者是做官为吏,或者是游玩。
张可久写绍兴的曲子,比如《中吕·喜春来·鉴湖春日》:雁啼秋水移冰柱,蚁泛春波倒玉壶,绿杨花谢燕将雏。
人笑语,游遍贺家湖。
鉴湖在绍兴城西南,会稽山北麓,原名镜湖。
贺家湖也是鉴湖的别称。
中吕卖花声怀古赏析美人自刎乌江岸【元】张可久

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绩,只交待他们的失 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人物不过是过 眼烟云而已。作者为何对英雄人物的成败得失而无所 感慨呢?这和他悯民生,体民苦的思想有关,当时的 封建王朝内部,君昏臣庸,统治者之间你争我夺,为 了争夺到权位及天下的目的,他们总是打着“吊民伐 罪”,“以有道伐无道”等为民的旗号,以取得老百 姓的支持,并借助老百姓的力量去实现他们的欲望, 到头来遭受伤害的仍是老百姓,所以作者无不伤心地 发出感叹“伤心秦汉,生民涂炭”,此句也意在表达 英雄美人虽有壮烈哀艳的故事,但在历史的画卷中最 值得同情的是苦难的百姓,最痛心的是天下的百姓, 反映了作者最本质的情感。
美人虞姬自刎在乌江岸,战火焚烧赤 壁万条战船,将军徒然老死在玉门关。伤 心啊!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 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 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 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故用“怀古伤今,慨叹民苦”来概括该曲 的中心思想是最恰当不过的。
而作品的结尾更是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 “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 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 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 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 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 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 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 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 实准确。
这首曲子先用三个典故:一是霸王别姬, 即楚汉相争时,项羽被困垓下,突围前与爱妾虞 姬悲歌诀别,虞姬自刎而死。项羽突围至乌江岸 也自刎而死;二是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 三是班超空老玉门关外。引出英雄美人的故事, 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项羽、曹操、班超这 三个秦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功业英名虽然 万古不会磨灭,但他们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涂 炭”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 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可久著名诗词10篇

张可久著名诗词10篇张可久(约1270~约1350),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浙江庆元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
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以上见曹楝亭本《录鬼簿》)。
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中有《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
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见李祁《云阳集·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至正八年(1348年)犹在世。
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张可久著名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醉太平·叹世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人月圆·山中书事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普天乐·秋怀为谁忙,莫非命。
西风驿马。
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寨儿令·鉴湖上寻梅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贺监宅,放翁斋,梅花老夫亲自栽。
路近蓬莱,地远尘埃,清事恼幽怀。
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近水楼台。
竹篱边沽酒去,驴背上载诗来。
猜,昨夜一枝开。
清江引·春晚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平安信来刚半纸,几对鸳鸯字。
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
东风草堂小燕子。
金字经·乐闲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百年浑似醉,满怀都是春。
高卧东山一片云。
嗔,是非拂面尘,消磨尽,古今无限人。
红绣鞋·湖上朝代:元朝|作者:张可久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
控青丝玉面马,歌金缕粉团儿,信人生行乐耳!红绣鞋·洞庭道中逐名利长安日下,望乡关倦客天涯,孤雁南来倍思家。
乱山云掩翠,老树雪生花,冻吟诗骑瘦马。
天净沙·春诗人简介

天净沙·春诗人简介张可久张可久,元末明初著名的散曲家,号小山,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
他生于元顺帝至正初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中叶,享年约六七十岁。
张可久出身于官宦之家,早年生活富裕,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善于词曲,尤擅小令。
元末战乱,元朝腐败,张可久仕途不得志,便隐居乡间,寄情诗酒,以歌咏生涯际遇和世态炎凉为乐。
张可久一生创作了大量散曲作品,据《元曲选外编》统计,有小令120余首,套数14套,散套12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咏史、抒怀、写景、爱情等,但以咏物和写景居多。
张可久的散曲语言清丽流畅,格律谨严,善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他的作品继承了宋代姜夔的清丽婉约风格,又融合了元代白朴的豪放洒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张可久散曲中著名的《天净沙·春》一曲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首小令描绘了早春时节春景的勃勃生机,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净沙·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消息。
何处春江,一曲离歌,半入江风,半入云烟。
这首小令借景抒情,以朦胧的景色营造了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
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云雾缭绕,看不清远处的楼台和津渡,仿若置身仙境。
他眺望远方,寻找着桃源仙境,却始终不见踪影。
诗人不禁发出疑问:“何处春江?”这句话看似是在询问春江在哪里,实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希望能在茫茫春江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归宿。
“一曲离歌,半入江风,半入云烟”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离愁别绪和对故人的思念。
春天本是离别的季节,诗人乘坐小舟在江上漂泊,一边听着离别的歌声,一边看着江风吹散了云烟。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格律严谨,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张可久散曲的艺术成就。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诗文鉴赏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诗文鉴赏《折桂令·九日》是张可久创作的一首元曲。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
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
折桂令·九日元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翻译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
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
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注释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中国人素有登高怀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③归雁横秋:南归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横排飞行。
④翠袖殷勤:指歌女殷勤劝酒。
化用宋晏几道《鹧鸪天》词句“彩袖殷勤捧玉钟”意。
翠袖:此处借指女子或失足妇女。
⑤金杯错落:各自举起酒杯。
金杯:黄金酒杯。
错落:参差相杂,一说酒器名。
⑥玉手琵琶:谓歌女弹奏琵琶助兴。
鉴赏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
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
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
这是诗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这种感情,正如晋代在《》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
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
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欣赏
——张可久作品全集
水仙子别怀
飞花和雨送兰舟,细柳垂烟掩画楼,啼痕带酒淹罗袖,换金杯劳玉手。
大江流不尽诗愁,象牙床上,鲛绡枕头,梦到并州。
梧叶儿湖山夜景
猿啸黄昏後,人行画卷中。
萧寺罢疏钟,湿翠横千嶂,清风响万松,寒玉奏孤桐,身在秋香月宫。
拆挂令西陵送别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
人到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
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水仙子梅边即事
好花多向雨中开,佳客新从云外来。
清诗未了年前债,相逢且开怀。
曲阑干碾玉亭台,小树粉蝶翅,苍苔点鹿胎,踏碎青鞋。
小梁州失题
篷窗风急雨丝丝,笑捻吟髭,淮阳路何之?鳞鸿至,把酒问篙师,〔幺〕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莫再追思,塌了酒楼,焚了
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红绣鞋西湖雨
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蒙水模糊,行云神女梦,泼墨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
红绣鞋次韵
剑击西风鬼啸,琴弹夜月猿号。
半醉渊明可人招,南来山隐隐,东去浪淘淘,浙江归路杳。
[中吕]迎仙客秋夜
雨乍晴,月笼明。
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黄钟]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何阑干。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和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黄钟]人月圆吴门怀古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
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
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黄钟]人月圆春日湖上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
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
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正宫]醉太平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作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葫芦提倒稳。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比人心山未险。
[中吕]普天乐西湖即事
蕊珠宫,蓬莱洞。
青松影里,红藕香中。
千机云锦重,一片银河冻。
缥缈佳人双飞凤,紫箫寒月满长空。
阑干晚风,菱歌上下,渔火西东。
[中吕]普天乐秋怀
会真诗,相思债。
花笺象管,钿盒金钗。
雁啼明月中,人在青山外。
独上危楼愁无奈,起西风一片离怀。
白衣未来,东篱好在,黄菊先开。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
可怜客里过清明。
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中吕]喜春来永康驿中
荷盘敲珠千颗,山背披云玉一蓑。
半篇诗景费吟哦。
芳草坡,松外采茶歌。
[中吕]山坡羊闺思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中吕]山坡羊客高邮
危台凝伫,苍苍烟树,夕阳曾送龙舟去。
映菰芦,捕鱼图。
一竿风旆桥西路,人物风流闻上古。
儒,秦太虚;湖,明月珠。
[中吕]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璧山,将军空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南吕]四块玉客中九月
落帽风,登高酒。
人远天涯碧云秋,雨荒篱下黄花瘦。
愁又愁,楼上楼,九月九。
[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山容瘦,木叶凋。
对西窗尽是诗材料。
苍烟树杪,残雪柳条,红日花梢。
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双调]落梅风春情
秋千院,拜扫天,柳荫中躲莺藏燕。
掩霜纨递将诗半篇,怕帘外卖花人见。
[双调]水仙子秋思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秋风昨夜愁成阵。
思君不见君。
缓歌独自开樽。
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佩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双调]殿前欢离思舟
月笼沙,十年心事付琵琶。
相思懒看帏屏画,人在天涯。
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茶蘼架。
旧游台榭,晓梦窗纱。
[双调]殿前欢爱山亭上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
倒持手版技颐看,容我偷闲。
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
青山爱我,我爱青山。
[双调]折桂令村庵即事
掩柴门啸傲烟霞,隐隐林峦,小小仙家。
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
五亩宅无人种瓜,一村庵有客分茶。
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
[双调]折桂令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双调]折桂令次韵
唤西施伴我西游,客路依依,烟水悠悠。
翆树啼鹃,青天旅雁,白雪盟鸥。
人倚梨花病酒,月明杨柳维舟。
试上层楼,绿满江南,红褪春愁。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在西陵,恨满东州。
懒上归鞍,慵开泪眼,肠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
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
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双调]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双调]清江引春思
黄莺乱啼门外柳,细雨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双调]清江引老王将军
纶巾紫髯满把,老向辕门下。
霜明宝剑花,尘暗银鞍帕。
江边草青闲战马。
[越调]天净沙江上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
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
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
[越调]寨儿令次韵
你见么?我愁他,青门几年不种瓜。
世味嚼蜡,尘事抟沙,聚散树头鸦。
自休官清煞陶家,为调羹俗了梅花。
饮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
不强如坐三日县官衙。
[越调]寨儿令投闲即事
石斗滩,剑门关,上青天不如行路难。
世事循环,春色阑珊,人老且投闲。
文君古调休弹,疏翁樵唱新刊。
梅亭十二阑,茅屋两三间。
看,一带好江山。
[越调]凭阑人湖上
远水晴天明落霞,古岸渔村横钓槎。
翠帘沽酒家,画桥吹柳花。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掐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