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散曲二首
【文库精品】高中高中语文 第4单元 聆听元散曲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教师用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红绣鞋.( ) (2)瀑布寺.( )(3)攒.雪剑( ) (4)倚.树( )(5)悬崖.( ) (6)嫌命窘.( )(7)沾粘.( ) (8)盛钱囤.( )【答案】(1)xié(2)sì(3)cuán(4)yǐ(5)yá(6)jiǒnɡ(7)nián(8)dùn 2.词语释义(1)绝顶峰攒雪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阴洞吼飞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皆嫌命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清廉贬入睡馄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攒:聚集。
雪剑:山峰积雪如剑(2)传说中的风神(3)命运不好、处境困窘无奈(4)同“混沌”,懵懂3.名句背诵(1)绝顶峰攒雪剑,________,________。
(2)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________。
(3)人皆嫌命窘,________?(4)________,门庭改做迷魂阵,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2)比人心山未险(3)谁不见钱亲(4)文章糊了盛钱囤清廉贬入睡馄钝胡芦提倒稳[作者名片]词林之宗匠——张可久张可久(约1280-约1348),元曲作家。
一说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人。
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
殿前欢·次酸斋韵二首(作者:张可久)

殿前欢·次酸斋韵二首(作者:张可久)164、殿前欢;次酸斋韵二首(作者:张可久)【原文】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
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
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
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唤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
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
望云霄拜将台。
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
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写作背景】张可久这首《次酸斋韵》,当是读了贯去石前曲之后的和作。
他很羡慕酸斋“归去来”之后的闲适生活,他向往东汉严子陵隐居在钓台垂钓那样,与鸥鹭为友,过着惬意的生活。
这使他感慨自己为了生活屈居小吏,日理俗务,以求粗安。
更多元曲赏析请关注“”的元曲三百首栏目(/yuanqu300/)。
【注解】伊周:即伊尹和周公,均为著名宰相。
刘阮:指刘伶和阮籍,为晋代竹林七贤之人,都以嗜酒著称。
风流怪:指风流人物、俊异怪杰。
拜将台:古代君王给臣下授于军事重权拜为将相用的台殿。
烟月迷魂寨:指歌楼妓院。
【译文】当年严子陵的钓鱼台,已经有十年没有来了,野鸥对我也颇费疑猜。
白云来往飞飘青山俯角容颜未改,让我酣饮开怀。
我没有伊尹、周公那样济世之才,如今要犯刘伶、阮籍那样健康情况杯的病,像李白、杜甫那样吟诗抒怀还诗债。
看酸斋先生在笑我,我也笑你酸斋。
呼唤我回来,听西湖山上的野猿叫声多美女切。
误入尘世二十年,经历过多少风流怪中,有多少次花落花开。
望那云霄拜将台;收起安邦策,破除烟月迷魂寨。
看酸斋先生在笑我,我也笑你酸斋。
古曲《【双调】折桂令_别怀人生最》(作者张可久)原文全文

【双调】折桂令_别怀人生最张可久[元代]别怀人生最苦别离,柳系柔肠,山敛愁眉。
金缕歌残,青衫泪湿,锦字来迟。
留客醉鱼肥酒美,送春行莺老花飞。
此恨谁知?今夜相思,何日归期?幽居红尘不到山家,羸得清闲,当了繁华。
画列青山,茵铺细草,鼓奏鸣蛙。
杨柳村中卖瓜。
蒺藜沙上看花。
生计无多,陶令琴书,杜曲桑麻。
西陵送别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
懒上归鞍,情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
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
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夜景小红楼独倚新妆,曲角阑干,嫩绿池塘。
雨洗花梢,风梳柳影,月荡荷香。
绣枕上双飞凤凰,翠蓬边一只鸳鸯。
对景情伤。
今夜新凉,何处才郎?金华山看瀑泉碧桃花流出人间,一派冰泉,飞下仙山。
银阙峨峨,琼田漠漠,玉珮珊珊。
朝素月鸾鹤夜阑,拱香云龙虎秋坛。
人倚高寒,字字珠玑,点点琅玕。
别情倒金杯檀口娇羞,春柳垂腰,秋水凝眸。
满意温存,通身旖旎,彻胆风流。
秋千院同携玉手,琵琶亭催解兰舟。
无计相留,别后新词,总是离愁。
晚春送别借旗亭仙子逢迎,舞态飞琼,歌韵流莺。
红线幽欢,乌丝小字,金缕新声。
留过客江山有灵,废残春风雨无情。
花落闲庭,柳暗空城。
今夜离别,后日清明。
和疏斋学土韵爱疏仙不放春闲,坐玉树词林,镜海仙山。
花老南枝,雪深西圃,人倚东阑。
煨芋人吟翁正懒,出蓝关迁客当寒。
绿酒酡颜。
银字春葱,彩凤娇鬟。
游太乙宫华山高与云齐,远却尘埃,睡煞希夷。
踏藕童闲,携琴客至,跨鹤人归。
鸣玉珮松溪活水,点冰绡竹院枯梅。
短策徘徊,醉墨淋漓,老技崔嵬。
游金山寺倚苍云绀宇峥嵘,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
人立冰壶,诗留玉带,塔语金铃。
摇碎月中流树影,撼崩崖半夜江声。
误汲南冷,笑杀吴侬,不记茶经。
秦邮即事访秦邮暂驻兰桡,浩荡鸥波,缥缈虹桥。
白藕翻根,黄芦颤叶,翠柳搴条。
照玉女神仙井小,立金人菩萨台高。
散策逍遥,酒市歌云,僧院诗巢。
皆春楼柳依依重屋峨峨,媚景芳研,四序无过。
雾暖朱帘,风喧翠槛,露湛金荷。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原文译文作者简介

张可久《风入松·九日》原文|译文|作者简介《风入松·九日》是一首咏重九的元曲小令,作者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赏花的兴致和愉快的心情。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元曲吧。
《风入松·九日》原文元代:张可久【双调】风入松·九日元代张可久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
携壶莫道登临晚,蝶双双为我留连。
仙客玲珑玉树,佳人窄索金莲。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译文及注释哀筝:悲凉的筝声。
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的筝均为十三根弦,因代指筝。
秋烟:秋日的烟霭。
窄索:紧窄。
金莲:三寸金莲,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琅琅:象声词。
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
六桥:浙江省杭州西湖外湖苏堤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苏轼所建。
泼眼:满眼。
黄花:此处指菊花。
茱萸:植物名。
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香气辛烈,可入药。
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作者简介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鄞县)人。
生平事迹不详,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一生怀才不遇,人生坎坷,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
有《小山乐府》。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注释及简析

《中吕·满庭芳·⼭中杂兴》注释及简析 《中吕·满庭芳·⼭中杂兴》为张可久所作元曲⼆⾸,此曲以“⼭中杂兴”为题,寄托归隐之思。
全曲语⾔明丽畅朗,⾳节响亮优美;活⽤典故,多处化⽤前⼈诗句,皆⾃然得体。
下⾯是⼩编为⼤家带来的《中吕·满庭芳·⼭中杂兴》注释及简析,欢迎阅读。
中吕·满庭芳·⼭中杂兴 (⼆⾸) 作者:张可久 ⼈⽣可怜,流光⼀瞬[⼀],华表千年[⼆]。
江⼭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三]。
琵琶恨青衫乐天[四],洄箫寒⾚壁坡仙[五]。
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
风波⼏场[六],急疏利锁,顿解名缰[七]。
故园⽼树应⽆恙,梦绕沧浪[⼋]。
伴⾚松归欤⼦房[九],赋寒梅瘦却何郎[⼗]。
溪桥上,东风暗⾹,浮动⽉昏黄[⼗⼀]。
注释 [⼀]流光⼀瞬:⾔光阴如流⽔⼀般的逝去。
[⼆]华表千年:《搜神后记》载:传说丁令威在灵虚⼭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落于城门华表柱上。
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民⾮,何不学仙塜累累。
”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柱。
[三] 翛(xiao)然:⽆拘⽆束、⾃由⾃在的.样⼦。
[四]“琵琶恨”句:⽩居易,字乐天。
他在《琵琶⾏》中,叙述⼀个琵琶⼥“⽼⼤嫁作商⼈妇”的故事,末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五]“洞箫寒”句:苏轼,号东坡,⼈们呼为坡仙。
他在黄州贬所曾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并作了前、后《⾚壁赋》。
在《前⾚壁赋》中说:“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
”此⽤其事。
[六]风波:指⼈世间的是⾮沉浮纠葛。
[七]利锁、名缰:喻为名利所控制。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沧浪:这⾥代避世隐居。
《楚辞·渔⽗》:“渔⽗莞尔⽽笑,⿎枻⽽去,歌⽈:‘沧浪之⽔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浊兮,可以濯吾⾜”。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

《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咏史组曲,共二首。
这两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卖花声·怀古》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借鉴!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
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注释⑴阿房(旧读ēpáng):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修阿房宫及郦山陵。
阿房宫仅前殿即“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实际上没有全部完工。
全句大意是说,当年秦始皇曾在华丽的阿房宫里观赏歌舞,尽情享乐。
⑵金谷名园:在河南省洛阳市西面,是晋代大官僚大富豪石崇的别墅,其中的建筑和陈设异常奢侈豪华。
⑶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
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
⑷东风还又:现在又吹起了东风。
这里的'副词“又”起动词的作用,是由于押韵的需要。
⑸“美人”句:言楚汉相争时项羽战败自刎乌江。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被汉军围困。
夜里,他在帐中悲歌痛饮,与美人虞姬诀别,然后乘夜突出重围。
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边自刎而死。
这里说美人自刎乌江,是这个典故的活用。
⑹“战火”句:言三国时曹操惨败于赤壁。
公元208年,周瑜指挥吴蜀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大军。
粤教版-语文-高二-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 同步检测

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检测1.填空。
(1)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比人心山未险。
(2)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
解析注意字形书写正确,区分好形近字和同音字之间的差别,如“馄饨”不要写成“混沌”。
2.张可久,号小山,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等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
张可久虽然不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但他的作品也广为流传,是元散曲中的“清丽派”。
3.《正宫·醉太平·无题》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鼎足对。
解析从艺术手法看,此曲主要运用“比喻”和“鼎足对”的手法进行讽刺。
比喻有:以“水晶环”比喻清白聪明的人,以“面糊盆”比喻社会黑染缸,以“盛钱囤”比喻发财,以“睡馄饨”比喻糊涂的人。
“鼎足对”是散曲对仗手法之一。
其形式以三个对仗句为一组,构成鼎足而立的句式。
此曲中“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三句便是。
4.《正宫·醉太平·无题》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从一个侧面揭露出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曲子的主旨的理解能力。
此曲揭示出元代官场中见钱眼开、逐利奔走、“眩晃而动”的心态,清正廉洁者反被贬为糊涂无能之辈。
对此,作者虽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却难掩愤世嫉俗之锋芒。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5~6题。
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5.这首曲抒发的感情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乡思情。
从一、二两句可以看出。
6.试分析这首曲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古诗文阅读】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阅读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阅读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阅读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钟路】两首卖花怀旧歌
张可久
阿芳舞厅转罗袖,金谷名园启玉楼,隋堤古柳索龙舟。
我不忍回头看。
东风还在刮,野花在晚春绽放。
美人自刎乌江边,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 著名的金谷花园:西晋富家石冲在洛阳修建了一座金谷花园,以供娱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第一首歌中描述的三个案例的共同点是什么?
2.诗人是怎样表现这些古人的结局的?
3.诗人这样写作的优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秦始皇、史冲和隋阳帝都是封建统治者奢侈最终灭亡的典型例子。
2.诗人在叙事时只写他们当的淫乐,而不写他们的败亡,只用景语“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用暮春时节的衰败凄凉来象征他们的败亡。
3.这种写作方式的优点是将感情与风景结合起来,生动、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可久散曲二首
一、诗人简介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
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宁波)人。
《录鬼簿》把他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
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至正年间尚在世。
《录鬼簿》说他:“路吏转首领官”,首领官为民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有说是掌文牍的小吏)。
他还曾为“桐庐典使”,70多岁时曾为“昆山幕僚”,约80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
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
生活的坎坷,不免使他抑郁感伤,他的《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九首,抒发了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
有时不免联想到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卖花声·怀古》),“比人心山未险”(《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他在《醉太平·感怀》中,更写道:“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成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揭示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
只是这种愤世疾俗的作品,为数不多。
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的情和景,在张可久的作品中更多一些。
“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的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
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在悬车之年尚出仕小吏,有不得已的苦衷。
因此在以“归兴”、“旅思”、“道中”命名的篇章中,常常表现出悲凉的情绪和对安定的田园生活的渴望。
如:“二十五点秋更鼓声,千三百里水馆邮程。
青山去路长,红树西风冷,百年人半纸虚名”(《沉醉东风·秋夜旅思》),客观上反映了元代士人沉抑下僚的艰辛颠沛的境况。
张可久笔下的隐逸生活,又是表现得那样恬淡闲适,如“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
人间自晴还自雨,恋青山白云不去。
”(《落梅风·碧云峰书堂》)由于他经历丰富,游遍江南胜景,所以还有不少写景之作。
张可久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他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
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经历又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虽有愤懑和不满,却都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
许光冶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宋唐之秀。
”他的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是:①讲究格律音韵;②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③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
这些特点在他的著名套曲《一枝花·湖上晚归》中有充分的表现:“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
生色围屏,翠冷松云径,嫣然眉黛横。
但携将旖旎浓香,何必赋横斜瘦影。
”这里用丰富的比拟和想象,勾勒西湖晚景,精心雕章琢句,融合前人名句,创造出恬静清雅的境界,被李开先誉为“千古绝唱”。
张可久的作品,为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在创作中有过于注重形式美的缺点。
但是作为一种清丽的风格,自成元代散曲群芳中的一葩,他的作品使散曲园地更加丰富多彩。
尤其是他的写景作品,有独到的功夫,如“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掩?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
”(《迎仙客·括山道中》)这类精致优美的小令,写出江南旖旎明媚的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张可久享誉当时,是一代曲风转捩的关键人物。
元代前期散曲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
张可久以他的创作实践,在这一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的作品在后期被视为典范,如《录鬼簿》在论及某些作家时,往往要以他作为榜样进行比较,足见他在散曲史上的重要地位。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当时即已集成。
《录鬼簿》中记载:“有《今乐府》盛行于世,近有《吴盐》、《苏堤鱼唱》”。
又据《录鬼簿》胡正臣条所记,知其子胡存善曾编《小山乐府》。
今所存张可久散曲集,有天一阁本《小山乐府》;影元抄本《北曲联乐府》;明李开先辑《张
小山小令》;徐渭辑《小山乐府》;清夏煜《张小山小令选》;清劳权辑《张小山北曲联乐府》(为元刊本文过录本,又经校勘,增《补遗》);以及任讷《散曲丛刊》本《小山乐府》等。
其作品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
二、作品分析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一、题解:这首小令描写天台山的高与险。
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因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二、译文:尖削的山峰像闪着寒光的宝剑聚集在一起,悬崖上挂着一张张冰帘。
倚着树猿猴哀鸣飞跃戏耍在云间。
杜鹃鸟凄厉鸣叫,吐着血华,阴洞里狂风在怒吼。
但是比起人心的险恶,山算不上危险。
三、思考:《天台瀑布寺》写景与议论紧相结合,对现实人生作出深刻的思考。
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心)。
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四、艺术特色:
景物描写与人生哲理思考结合。
正宫·醉太平·无题
一、题解:醉太平:正宫调曲牌,又名“凌波曲”。
二、译文:世人都嫌命运困迫,有谁见钱不亲?圆滑得就像那水晶丸,进入麦糊盆,才沾得边缘就滚。
文章可以糊成盛钱的囤,宅院可以改成害人的迷魂阵。
清廉人被贬成糊涂睡馄饨,还不如胡芦提安稳。
三、思考:
1、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
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
2、分析曲中“水晶环”这一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清白纯洁的人一进入污浊的社会环境,沾染恶习,就会同流合污、营私舞弊起来。
)
3、请解说五六七句“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作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的意思和特色。
(这三句的意思是:读书写文章,本应经时济世,沾溉后人,可现在竟成了升官发财、狗苟蝇营的手段;门庭本是用以接待亲友宾朋之地,可现在竟变成专门坑害别人的陷阱,设置机关的场所;清正廉洁的人本应受到晋升褒奖,可现在竟被贬斥打击,让你倒在地上站不起来。
这三句鼎足对,音节可铿锵,语调冷峻,辛辣的讽刺中充满愤激不平之气,不仅对拜金主义者之卑劣无耻极尽嬉笑怒骂的谴责,同时对社会上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现象,也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
)
四、表现手法
此曲主要运用比喻和鼎足对的手法进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