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时训练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一、夯基训练1.根据语境,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这首小令中,写瀑布比喻奇妙,夸张惊人,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 。

”答案: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默写。

除能够背诵、默写之外,还要求能够理解句子的内涵,这样才能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准确的句子。

2.填空。

乔吉,字,作品集有。

白朴,字,号,有等作品。

答案:梦符《乔梦符散曲》太素兰谷《墙头马上》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表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参考答案: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

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解析:这首小令主要表现了吹笛人高超的技术。

笛声一起,便“裂石穿云”,可以想象笛声是清亮的,老天都会感动。

而“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则更深层次地表现笛声的优美,笛声让鹧鸪听到都会摇摇欲坠,梅花听见都会飘落化作“黄昏雪”。

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古曲《梅花落》是感伤离别的曲子,作者听到这样美妙的笛声,这样凄哀的曲子,不由地想起家乡,想起自己的亲人,勾起离别之痛。

这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着力夸张渲染吹笛人的高超技术和笛声的优美的同时,将感情更深入了一个层次,使这首小令让人读来更为感动,达到了感情和艺术上的统一。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55010023)【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学设计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学设计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语言常见的构成规律,读懂诗歌语言。

2.在读懂诗歌语言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提高鉴赏能力。

3.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元曲雅俗兼容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1.准确理解诗歌语言因运用某些手法(如比喻、双关、用典等)而具有的深层含义。

2.掌握诗歌意象叠加的语言构成规律,准确理解并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朗读这两首曲子,初步感知它们所描述的对象及其基本特点。

第一首:瀑布——壮观神奇第二首:春景——春意盎然四、赏析探究读懂诗歌语言是读诗的关键,只有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掌握诗歌语言常见的构成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鉴赏诗歌。

1.《重观瀑布》的前两句“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描述了怎样的形象?有何表达效果?(学生自主探究鉴赏,在学生理解诗歌语言并进行鉴赏的过程中,重点引导他们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读懂第一句“天机织罢月梭闲”所描述的对象和表达的意思,二是第二句如何调整语序,三是这两句所描述的对象与“瀑布”有何联系。

)鉴赏示例:瀑布像织女织成的雪白的长绢高高地垂挂在山崖石壁间,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突出了瀑布的壮观神奇。

2.《重观瀑布》的前两句体现了诗歌语言哪些具体的特点?要如何解读?(1)言而为形(情)——整体把握(2)常用倒装——调整语序(3)常用比喻(手法)——理解手法3.《重观瀑布》这首散曲除了用“雪练”比喻瀑布外,还运用了哪些比喻?有何效果?请结合全诗简析。

鉴赏示例:曲中用“雪练”、“冰丝”、“带雨”、“露华”、“白虹”、“玉龙”、“晴雪”来比喻瀑布,形成博喻,多角度、多层面展现瀑布的姿态。

既描画出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色相。

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

4.《春》这首散曲的语言构成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词句进行赏析。

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3.《越调·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从三幅画面展开想 象,请用文字把它们勾画出来。 答案:“春山”可以想象为山花烂漫,新竹满山,草盛林 秀,崖青瀑白;“暖日”可以想象为和煦的、艳丽的、温柔的; “和风”可以想象为微醺的,使人血脉和畅,筋骨舒展的。
4.《越调·天净沙·春》这首小令,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春天的 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从触觉、视觉、听觉方面描绘了春山、暖日、和风、 杨柳、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 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1.作者档案 乔吉(约 1275-1345) 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一生无意仕进, 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 风 简历 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出名。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 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 主要 《西湖梧叶儿》、《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 作品 等,今存曲小令 209 首,套数 11 篇。 乔吉散曲写得最好的是咏物写景、抒怀遣兴一类,后人评其曲 文学 说“句句用俗,而不失之文”,言下之意是说其曲语言上将 成就 “文” 与“俗”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色。
主要 作品
文学 成就
2.背景链接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这首曲曲题为“重观瀑布”, 因为他已写过一首同调曲《乐清白鹤寺瀑布》,乐清县在浙江境 内,是著名的风景名胜雁荡山所在地。在那首曲中作者主要写 由白鹤玉盘而引起的联想,以寻仙访道为主要内容,所谓:“问 山灵今昔何年,龙须水 硃 砂腻,虎眼丸金汞园。海上寻仙。”这 首《重观瀑布》写于重上白鹤寺观瀑之时,虽同样有丰富的联 想,却是以瀑布本身为描摹对象了。
白朴(1226-1306) 简历 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元代 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墙头马上》、《梧桐雨》、《夺锦标》、《仙 吕·寄生草·饮》、《中吕·阳春曲·知几》、《越 调·天净沙·秋》等。 他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敷演故事,因旧题创新意, 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他的词作,承袭元 好问长短句的格调,跌宕起伏,天然古朴。

高中语文(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教师用书:第4单元-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教师用书:第4单元-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赏析】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头两句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黯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了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独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识作者]曲家翘楚——乔吉乔吉(约1275-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

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山西太原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

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 (见陶宗仪《辍耕录·卷八》)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

乔吉散曲写得最好的是咏物写景、抒怀遣兴一类,后人评其曲说“句句用俗,而不失之文”,言下之意是说其曲语言上将“文”与“俗”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色。

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书中。

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学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学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学案他论散曲结构,曾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他常与张可久并提,后人认为他的成就比张可久高,他被称为元代的“曲家翘楚”。

【课内挖掘】白朴与山东阿胶1233年,也就是金哀宗天兴二年,蒙古大军攻破金都城开封,烧杀劫掠,一个名叫白朴的年轻人在兵乱中与母亲失散,被诗人元好问带到山东聊城避难。

这一段经历导致两个后果:一是白朴立志不做元朝官吏,于是便游山玩水,饮酒作曲,后来居然成为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驾齐驱;二是在聊城的经历使他对阿胶印象深刻,并作曲一首: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这一曲牌名叫《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在元朝就已经广为流传。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长生殿七夕盟誓,沉香亭舞霓裳,歌舞欢乐,不料安禄山等叛乱,明皇仓皇出走,行至马嵬坡,将士迫明皇缢死贵妃。

贵妃死后,明皇思念成梦,醒来正听见雨打梧桐,更添愁闷。

只好以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的方式缅怀岁月,保养天年。

在此之前,关于唐代服用阿胶的风气与方式,我们曾经谈到,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至于暗服的方式,究竟是不是阿胶一碗、芝麻一盏之类的方式,没有任何交代。

至于唐明皇是否以“阿胶一碗,芝麻一盏”之类的方式,“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唐代文献更没有记录,相反当时记录的是“治一切风”“阿胶主风最甚”。

所以白朴描述杨贵妃的服食方式是“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效果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唐明皇也因此“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可能参照了元朝人的生活方式。

那白朴虽然张冠李戴,但也足以表达了元朝时人们对阿胶的推崇。

考虑到1233年,白朴曾经在聊城做过一年逗留。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23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对应学生用书P76乔吉(约1275-1345),亦作“乔吉甫”。

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

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

太原(今属山西)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世。

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

有《乔梦符散曲》。

乔吉散曲写得最好的是咏物写景、抒怀遣兴一类,后人评其曲说“句句用俗,而不失之文”,言下之意是说其曲语言上将“文”与“俗”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色。

白朴(1226-1306),元戏曲作家。

名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

隩州(今山西河曲)人。

白朴终身不仕,一生过着优游闲居生活,交游者均一时公卿名流。

其散曲或清丽典雅,或通俗活泼,不拘一格,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其诗文多不存,词作有《天籁集》传世,杂剧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二种。

散曲今存小令37,套数4。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重观瀑布,就是重新观看瀑布,重写瀑布。

因为李太白已写过《望庐山瀑布》,作者也已有同调《乐清白鹤寺瀑布》之作,这首散曲写于作者重上白鹤寺观瀑之时。

《越调·天净沙·春》金亡时白朴尚年幼,因其母为蒙古军所掠,遂得元好问救助,幸免于难。

入元后,不肯出仕,浪迹山水。

词人在游览山水时,曾写下了歌咏春夏秋冬四景的组诗,《越调·天净沙·春》就是组诗的第一篇。

元曲的发展元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一、初期为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件(粤教版)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件(粤教版)
②写春色,前三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燕子飞舞, 黄莺鸣叫,片片落花随水漂流。
(2)比较《重观瀑布》与李白《望庐山瀑布》表现手法 的异同。
剖析:同:都由远及近写;都运用了夸张手法,“飞 流直下三千尺”与“几千年晒未干”;想象奇特,前者联 想到织女,后者联想到银河。
异:《重观瀑布》运用了比喻,并且接二连三,比喻 和描述打破了语言常规,而《望庐山瀑布》则不这样。
品评: “白虹饮涧”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 入涧底,好像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 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 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飞沫,飞洒在滩头。这三句 则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 “晴雪”为瀑布绘形绘色,以“饮”、“下”、“飞”极写 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神形俱现,极为壮观。仔 细回味,我们不仅能看到如白练悬空的瀑布,好像还可以看 到似烟似雾飘动的水汽,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白光的溪水,因 阳光折射而产生的似隐似现的霞光,好像还可以听到瀑布轰 然奔流的声响,以及溪水的淙淙流淌声。作者给我们的是一 幅壮丽奇绝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引起不少遐想。
3.探究拓展
(1)《重观瀑布》写瀑布由远而近,比喻奇妙,夸张惊 人。《春》写春色浓美,春意盎然,写得动静有致,活灵 活现。请就作品具体词句作深入赏析。
剖析:①写瀑布由远而近,远观“石壁高垂雪练寒”, 近处“露华凉,人怯衣单”,感觉凉意。比喻奇妙,用 “雪练”比喻瀑布的颜色形状;用“白虹”比喻瀑布飞驰 而下、栽入涧底的动态;用“玉龙”比喻瀑布泻下时随山 势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用“晴雪”比喻瀑布撞击 山石溅起飞沫,飞洒在滩头的情况。夸张惊人,说“几千 年晒未干”。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运用了神秘而大胆的想 象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喻将瀑布的动态、静态、色相和神 韵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主要写出了飞瀑壮丽雄伟的 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秘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学案(含答案)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学案(含答案)

第23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学案(含答案)第第23课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乔吉.白朴的生平及其思想。

2.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的自然美。

3.把握想象手法和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

杂诗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蒂瓜.果.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方向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漂泊如路上的尘土。

此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视同兄弟。

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诗意解读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的一种生活愿望,即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相欢作乐。

这一点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中尔虞我诈.追逐名利的恶劣世风分厌倦的情绪的反映。

全诗直抒胸臆,率真感人,风格独特。

当然,诗的最后四句也成了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激发人们珍惜年华,不断进取。

名句识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考点演示应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思想答案从后面的四句名句中可知,这首诗有应珍惜时光,不虚度光阴,要积极进取,不虚度年华之意。

但我们联系前面内容,“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诗中同时也蕴含了人与人之间应当和睦团结,相欢作乐之意。

一.作者简介乔吉约1275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闻名。

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晨读 聾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ffl•哲思品悟三个选择一家公司招聘职员,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一个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 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 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

但你的汽车只能再容得下一位乘客,你会选择谁?这是一道人格测试题。

每个人的答案都有他的理由:也许你会选择老妇人,因为她就 要死了,我们应该挽救她的生命;也许你会选择医生,因为他曾经救过你的命,现在是你报 答他的最好机会(但也许你也可以在将来不断地回报他 );也许你会选择你的梦中情人,错过这个机会,也许你就永远也找不回她(他)了,,在200个候选人中最后获聘的一位答案是什么呢?“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人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待公交车的到来,,”有时,抛开思维的固有模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

微感言:•佳句咀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一一李白赏读:实现我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这句诗常用来激励他人事业失败后施展抱负。

赏读: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

旧的事物终将过去, 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 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反败为胜的法宝。

赏读: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 会推崇他。

♦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韩非子》赏读:意思是说,保持虚的状态, 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保持静的状态,就能明白正确的行为。

韩非子认为虚和静是相对的,虚的背后是实,静的背后是动。

以静制动一直以来都是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韩非子》 权高位重的人也r 自主积累全 博观而釣取,厚积而薄发一、作者视窗《【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约1275— 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 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

杂剧有《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等,乐府及词有《惺惺道人乐府》 散曲是《乔梦符小令》。

《[越调天净沙】春》白朴(1226 — 1306)元代戏曲作家、词人。

字太素,号兰谷。

初名 恒,字仁甫。

山西河曲人。

终生不仕。

作杂剧 16种,以《梧桐雨》为代表作。

散曲内容大多是叹世、咏景和闺怨之作。

曲词秀丽清新,有些小 令颇有民歌特点。

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二、写作背景在中国古代诗词曲中,讴歌壮丽山河,描写田园风光,历来是占比重最大的传统题材。

名篇佳作难以胜数,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它们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借鉴意义。

散曲,有的气势豪迈,有的清新明丽,有的感情浓郁,情景交融,再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体 现了作家们的审美情趣。

三、基础梳理1. 字音识记2. 词语释义 (1)石壁高垂雪练.寒:(2) 冰丝带雨悬霄汉.: _____ (3) 露华凉,人怯衣单: — (4)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答案(1)白绢,此喻瀑布(2)云霄与银河。

喻天空极高处 (3)瀑布飞流溅起的水雾(4)飞花,红代指红花3. 名句背诵 (1)天机织罢月梭闲,《文州湖集词》,这些写景(1)月梭() ⑷白虹饮涧( 答案 (1)suo ⑵Xi ⑵霄汉((5)帘栊( ao (3)qi)(3)人怯衣单( )(4)ji na (5)1 ng(2)露华凉,人怯衣单。

⑶春山暖日和风,答案(1)石壁高垂雪练寒(2)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3)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r合件探究丿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本感知1.《【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这首散曲运用了神奇而大胆的想像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喻将瀑布的动态、静态、色相和神韵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主要写出了飞瀑壮丽雄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

2 .《【越调天净沙】春》本曲仅用28个字就描画了14幅春天实景,从而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绚丽多姿的“春这首曲子不仅写出了春天明媚柔和、充满生机的特点,也写出了人们在为春天欢欣的同时涌起的丝丝伤春的惆怅。

结构图示《[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视觉写瀑布之形、之状J触觉写瀑布之险[比喻描摹瀑布之貌幷申奇壮美《[越调[春日、春山远景1天净沙】春》i庭院近景?静景动景[莺啼燕舞I师生探究一、《重观瀑布》写瀑布由远而近,比喻奇妙,夸张惊人。

《春》写春色浓美,春意盎然,写得动静有致,惟妙惟肖。

请就作品具体词句作深入赏析。

提示1.写瀑布由远而近,远观“石壁高垂雪练寒”,近处“露华凉,人怯衣单”,感觉凉意。

比喻奇妙,“石壁高垂雪练寒”将瀑布比作雪白的绢,“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还把瀑布比作白虹、下山的玉龙、白色的雪花。

夸张惊人,说“几千年晒未干”。

2.写春色,前三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燕子飞舞,黄莺鸣叫,片片落花随水漂流。

二、比较《重观瀑布》与李白《望庐山瀑布》表现手法的异同。

提示同:都由远及近写;都运用了夸张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与“几千年晒未干”;想象奇特,前者联想到织女,后者联想到银河。

异:《重观瀑布》运用了比喻,并且接二连三,比喻和描述打破了语言常规,而《望庐山瀑布》则不这样。

名句品评(1)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品评“天机”,指织女星的织布机。

这两句是说:看来织女已织成白练,用作织布机梭的弯月已放臵在一边,而天上那雪白的长练正高高地垂挂在山岩的石壁上。

作者从远处看到瀑布倾流而下,壮丽的景象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使他感到这一奇景是天运神功所造。

作者以大胆的想象,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这两句打通天上人间,使作品具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空间。

(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品评那白练般的缕缕丝线,湿漉漉的,带着蒙蒙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

作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仿佛看到了眼前的瀑布不只是从天上流到地下,而且还是从远古流向今天。

“几千年”三字,一下子打通了历史与现实,使作品又具有极为悠远的时间跨度。

(3)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品评“白虹饮涧”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似乎要吞饮涧水。

“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多姿的状态。

“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

这三句则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形绘色,以“饮” “下” “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神形俱现,极为壮观。

仔细回味,我们不仅能看到如白练悬空的瀑布,似乎还可以看到似烟似雾飘动的水汽,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白光的溪水,因阳光折射而产生的似隐似现的霞光,似乎还可以听到瀑布轰然奔流的声响,以及溪水的淙淙流淌声。

作者给我们的是一幅壮丽奇绝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引起不少遐想。

⑷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品评这三句用富有特征的事物写出春天的景色,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却饱含着生机。

“暖日”,温暖的阳光照满大地。

“和风”,春天的微风吹拂人面。

四个字写出了和煦的春日风光。

“阑干楼阁帘栊”,从字面看似与春景无关,但是在春天,这些地方都是荡漾着春情的场所。

“杨柳秋千院中”,杨柳含烟,仕女们荡起秋千。

荡秋千是当时春日节令的活动,洋溢着春天的快乐与生气。

这三句景物描写虽然没有渲染,只是淡淡地写来,但无尽的春意却流溢于字里行间。

【考点链接】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 千古绝唱的效果。

二、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描写更富神韵。

1.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句白描: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 的人。

”朴朴实实的一句,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地展现了出来。

2 .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地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说: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 三、四”’” 简单的“一、二、三、四,,” 的白描,引 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地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3. 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三、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感染力。

白描不追求字面效果的色彩多变,热闹非常。

它类似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 “少年闰土月夜刺猹图”,短短几句,一个月夜海边 瓜地上,手持刚叉的小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犹如一曲简洁明丽的金秋小夜曲,自然清新。

四、用白描手法,可使作者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在散文《背影》中,父亲的背影即选择了白描手法,用写实的笔触,写了当时父亲的体 态,穿着打扮,更着力描写了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

r 文本拓展 葺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一、延伸阅读歌德以诗教子歌德一生写了大量诗作与小说, 他是非常珍惜时间的。

有一次他看到儿子在一本纪念册 里摘录了别人写的一段诗: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恋爱, 因为在爱的这分钟中间他死去了。

歌德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一种颓唐、迷惘的情绪,便提笔写道: 分种有60秒钟,一天就超过了一千。

柴,口里小声数着: ”在这平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品。

【角度二】白描手法题目:请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写一段 150字左右的片段,自拟题目,自选角度。

【示例】再看看光秃秃的梧桐树上挂着银条儿、苍翠的松枝上聚集着玉团儿。

一阵风吹来,那银条儿、玉团儿,从枝上、叶上翻着跟头坠了下来,有的跌入厚厚的积雪中, 不见了。

空中,飘飘洒洒的雪花,犹如一位含蓄、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在白色的世界里翩翩 起舞。

那雪花洁白如玉,它是天宫派下的小天将, 还是月宫桂树上落下的玉叶呢?雪花像美 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飘如飞;像天使赏赠的小白花儿, 忽散忽聚, 飘飘悠悠,轻轻盈盈,无愧是大地的杰作! 骤雪初霁,冬日里的太阳似乎拉近了与人的距离, 显得格外地清晰,格外地耀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