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导学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二章导学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
⑵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位置和走向。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评价地理物的基本方法。
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⑵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⑵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自主梳理】1.五种基本的地形是:、、、、2.我国地势特征是、分布。
3.读材料22页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表:我国地势阶梯平均海拔(米)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分界山脉西起,向东经,向东南到东部边沿第二级阶梯分界山脉从东北向西南依次为、、、第三级阶梯4.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和。
我国山脉的走向多样,主要有、、、走向。
5.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四条不同走向的山脉。
东西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向:东北—西南走向:【课堂探究】•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有什么样的影响?•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随堂闯关】1.关于我国地势、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C. 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D.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2.下列山脉中属于东西走向的一组是( )A.大兴安岭、太行山、天山B.长白山、武夷山、昆仑山C.武夷山、喜马拉雅山、祁连山D.天山、秦岭、南岭3.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B.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C.喜马拉雅山一横断山一阿尔泰山D.天山一阴山一太行山4.关于我国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5.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 )A.祁连山—横断山脉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C.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D.天山—阴山—燕山6.下列不属于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是:A.昆仑山——祁连山B.雪峰山——巫山C.太行山——巫山D.太行山——大兴安岭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形容那座山岳的诗句?A.泰山B.黄山C.庐山D.华山【自我测评】1.写出数字标注的1—19号山脉的名称2.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A.为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B.是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C.为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3.构成地形的骨架是:()A.大片的山区B.广阔的高原C.绵延的山脉D.高耸的山峰4.我国大部分人口、耕地、城镇分布在:()A.第一、二级阶梯上的高原B.第一、二级阶梯上的盆地C.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D.第三级阶梯上的丘陵5.我国西部地形以为主,东部则以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呈状分布。
#高中物理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导学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标定向】 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概念。
2.知道参考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3.知道如何用坐标系描述质点的位置。
提示与建议在学习本节时要通过对生活现象和运动实倒的分析来感知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引入对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性,为学习以后的知识打下基础。
特别是在建立高中第一个理想化模型——质点时,要通过分析大量实例来体会这种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性,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互动探究】自主学习1.运动和质点(1)一个物体如果 ,则说这个物体在运动,这个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方法是 ,力学中主要研究 。
(2)质点的主要特点是忽略了物体的 ,突出了物体的 ,这一要素;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成质点,取决于 ,当 ,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和坐标系 (1)“运动是绝对的”这句话是指 ,运动的相对性是指 。
(2) 的物体称为参考系,当被选为参考系时,它的运动速度就被规定为 。
合作学习一、物体和质点1.质点的概念: 2.质点的属性: 3.质点的简化: 4.理想化模型: 模型的基本特点: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1.位置的概念: 2.位置的要素: 3.位置的描述: 4.位置坐标的意义:5.坐标系的建立的原则:6.全球定位系统:疑难探究体积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做质点吗?体积大的物体一定不可以看做质点吗?问题分析: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不计,则可以将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而不是由物体的体积大小和质量大小来决定的。
典例精析题型一:对质点概念的理解例1.在以下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家的速度B.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解析】研究学生的骑车速度或探测器的飞行轨迹时,其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故它们可以看成质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导学案.doc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 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3. 初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新词,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4.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想想自己所在的小学与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5.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写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6.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 重点1. 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2. 难点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三、知识梳理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四、学法指导1 •利用卡片.图片•游戏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2. 词语理解可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指导学生读,在读中认识生字新词, 并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过程(一)出示目标流程(指学生读,流程:课前随堂设计)1. 认识“坝、傣”五个字,会写课后的12个生字,读、写、理解常用词语。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讨论释疑1. 自学指导(1)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4)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 教师设问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与民族小学有什么不同?3. 小组讨论(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2)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导学案(人教版新教材)

第二节离子反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导电及原因,理解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弱的本质原因。
2.理解电解质概念,能利用分类的方法判断物质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3.理解电离概念和学会书写电离方程。
4.结合电离总结物质的性质,从电离角度解释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
5.用实验证明离子反应的发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6.用“写”、“改(拆)”、“删”、“查”的方法书写离子方程7.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判断8.探究离子反应在分离、物质鉴定、离子共存等方面的应用初高衔接1.金属单质可以导电,酸、碱、盐的溶液可以导电,它们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呢?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试分别写出不同类别物质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方程(至少写3个不同的情况)知识点思维导图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梳理一、电解质导电原理探析1.物质导电的原因: 。
2.化合物(以NaCl 为例)导电的原因。
结论:电解质能导电的状态为 。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 或 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
如: 。
2.非电解质:在和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 。
如: 。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的电解质。
如:①强酸:HClO 4、H 2SO 4、HNO 3、HCl 、HBr 、HI 等②强碱:KOH 、NaOH 、Ba(OH)2、Ca(OH)2 等③绝大多数盐:NaCl 、KNO 3、BaSO 4、NaHSO 4、NaHCO 3、CH 3COONH 4 等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的电解质。
如:①弱酸(中强酸):H 2SO 3、H 3PO 4、HF 、CH 3COOH 、H 2CO 3、H 2S 、H 2SiO 3 等②弱碱:NH 3·H 2O 、Fe(OH)2、Fe(OH)3、Cu(OH)2、Zn(OH)2 等③水:H2O④少数盐:Pb(CH3COO)2等二、电离和电离方程1.电离概念:电解质在或解离成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如:HCl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如:CH3COOH 。
六年级下语文第一、二单元导学案

1 文言文两则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
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时间: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苏教版八年级第一、二单元导学案语文详解

我家的大白我家的大白是一条狗。
在我家生活已经三年了。
为什么给他起名叫大白呢?这是因为它刚到我家时,全身披着雪白的毛,亮得像擦过油一样,身子圆圆的,漆黑发亮的眼睛像珠子似的,整天滴溜溜地转,嘴巴长长的,还有一对很灵的耳朵。
如果附近有丁点响动,它就会把耳朵竖起来,样子非常讨人喜欢。
所以给它起名叫大白。
大白是一只土狗,它很有灵性。
在我们庄儿的狗群里也是小有名气。
大白一共有三个孩子。
又一次一只小狗不幸得了急病死掉了。
我非常的伤心,就在爸爸的帮助下给小狗做了一只木匣子,然后把小狗放在木匣子中,把它葬在了山坡上。
在小狗去世的那一天,大白刚开始不停地围着小狗勇头拱着小狗的尸体,口中不停地哀嚎着。
平常有神的眼睛里充满了无尽的哀伤,我把平时它最爱吃的香肠放在它嘴边,它竟然闻也不闻。
从早上一直到傍晚不吃也不喝。
天快黑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大白不见了,我和家人寻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也看不到大白的踪影。
我伤心极了,以为大白失踪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再次出门去找。
这次我扩大了寻找的范围,一直到了傍晚,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死去的小狗的墓旁,突然,我发现一团白色的东西。
跑过去一看真的是大白,我高兴极了。
只见大白卧在小狗的墓旁,眼神里流露无限的痛苦。
,看到它的那一刻,我鼻子一酸,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为死去的小狗而伤心,也为大白的深情而哭泣,大白真的很有灵性!大白现在已经四岁了,它很有灵性,我非常喜欢它!家乡的莲藕我爱家乡的山、家乡的水、但我更爱家乡的莲藕。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一天爸爸要在我家房后的池塘里种莲藕,我准备给爸爸做助手。
只见爸爸把翻好池塘底部整理平整,我依照爸爸的吩咐,他下种,我盖粪,花了大半天的功夫,几分田的莲藕便种上了。
过了几天藕尖由白变黄,向上延伸。
又由黄变绿,顶端长出了新芽,最后变成了小圆叶,这就是荷叶。
夏天到了,荷叶就会慢慢滴伸展开来,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
在晴朗的早晨里,叶尖常有颗颗晶莹的露珠出现,微风拂来,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在荷叶上跳舞。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我们的生命起点都是一个细胞——_______。
一个_______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是因为_______内有指导个体_______的_____信息,这些信息是_______的,因而叫作_______。
2.事实上,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_____和_____的变化,这都与_______的_______和_______密不可分。
_______为什么具有这么重要的功能呢?这是由于_______中有一种非常神奇的_______,它的名字叫作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上有指导生物_______的_______。
3.综上所述,细胞的生活需要_____和_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____________。
细胞中_____、_____的变化非常复杂,这些都需要统一的_____,而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
_______是___________,其中的_____上有_______,这些_______包含了______、______细胞中______和______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因此,可以认为,细胞的生活是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统一。
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_______。
【课中研学】1. 思考:细胞内发生的复杂反应是由谁控制的?2. 观看视频:生命的起点。
讨论: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呢?3. 分析·讨论:小羊多莉的身世:阅读教材34-35页的资料。
讨论:(1)多莉长得不像生它的C 羊,也不像A 羊,而与B 羊十分相像,这表明了什么?(2)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细胞核有什么功能?4. 联系细胞的结构和生活,说一说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
为什么说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如图为小羊多莉的诞生过程,小羊多莉长相既不像C 羊也不像A 羊,而与B 羊十分相像,是因为多莉从B 羊得到了(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二、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NA 上有遗传信息 。
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二节复习课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第二章第一二节复习课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简单的归类3.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4.理解并能解决探究性实验的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学习难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二、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回顾教材3-11页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1、小组内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2、区分生物和非生物;3、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并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典例引领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列举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
A项兔吃草,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项庄稼需要浇水、施肥,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项人体排尿,说明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D项针刺入手中感到疼,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学习任务二:认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环节一: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师:阳光、空气、水、温度都能影响植物的生活。
课本上给大家展示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生物分别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海豹、仙人掌、骆驼刺等】。
同时你自己能不能举例说明水、温度、空气、光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学生讨论、展示】意图: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干扰。
典例引领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水分C.光照D.空气【解析】选A。
本题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
而沙漠的大耳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
环节二:合作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意图:让学生在认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市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主备教师:彭审批:总第 1 课时拟讲日期:9 月 2 日课题: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目标1.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3.通过观察一些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4.通过观察常用的实验仪器,认识测量工具的重要性5.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思和对探究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6.认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思,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教学程序方法与措施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教师学生生成性问题: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检测题1、请说出以下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名称:;用途:名称:;用途:名称:;用途: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合作看课文P6页图1-1-1,说一说: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出现七色光带,你能不能利用这种现象解释雨后的彩虹?2.你在“哈哈镜”中的像变化了,把你变形了,为什么平面镜的像没有变形?3.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白雾”是怎样来的?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烧开水时,壶嘴也冒“白气”,这个“白气”和白雾是不是同种物质?4. 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是。
三、精讲释疑1. 牛顿的故事爱迪生的发明。
2. 介绍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及其作用四、小结:学到了什么课堂达标检测题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
2、请说出以下科学探究工具的名称及用途: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名称:;名称:;用途:用途:。
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
名称:;用途:。
教师学生生成性问题教学反思0 1 2 3 4 5 6 7 8 9 00 1 2 3 4 5 6 7 8 9 1岳阳市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主备教师:彭审批:总第 2 课时拟讲日期:9 月6日课题: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学习目标1. 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2. 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点、分度值、量程的概念3. 了解误差,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4. 训练学生,使他们规范操作实验工具5.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6.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7. 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重点:长度的测量学习难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教学程序方法与措施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教师学生生成性问题:导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刻度尺、一元硬币、铅笔等二、课前测评1. 长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0cm=_______m 25dm=________m=________cm 15km=________m2.5m=__________cm=________mm=_________dm=_______km3. 1mm=_________________nm 1mm=___________μm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5.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用刻度尺测量时, 尺要所测长度;不利用 ,读数时视线要。
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
二、自主合作1. 目测物理课本的长度2.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和宽3. 说一说:目测结果与测量结果的差异,要得到统一的结果不仅需要测量,还需要有统一的单位。
长度的单位有哪些?4. 说一说:长度测量的重要意义。
5. 误差是不是错误?怎样减小误差?三、展示交流1. 怎样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 怎样记录测量结果四、精讲释疑1. 培养学生使用仪器之前要认真观察零刻线、分度值和量程的习惯2. 怎样使用刻度尺3. 怎样记录测量结果并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引入误差的概念,并介绍减小误差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五、小结:学到了什么六、达标检测1. 在下面的变换单位的式子中, 填上缺少的部分:(1)2.8米=( )千米=2.8×10-3 ( )。
(2)3.5毫米=( )分米=3.5×10-3( )。
2. 用图1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厘米。
3. 图2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是,其中准确值是;(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是,其中准确值是4. 你身体上最接近15mm长度的是()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拇指的长度C.头发丝的直径 D.肩膀的宽度5.如图5-3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6.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以上说法都正确学生生成性问题:教师教学反思改进方法与措施图2图3岳阳市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主备教师:彭审批:总第 3 课时拟讲日期:9 月8 日课题:活动:降落伞比赛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2.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3.领悟“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4.通过实践活动,体会物理测量的基本方法,会根据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仪器5.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学习重点:根据你的猜想设计降落伞、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制作降落伞学习难点:与他人合作交流,找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教学程序方法与措施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教师学生生成性问题:导学过程:一、准备实验器材:刻度尺、钟表、伞布、细绳、一个质量为10克左右的重物二、课前测评1.什么叫控制变量法:2.在本课题的实验中,为什么要利用控制变量法3.在本课题的实验中,你使用了哪些实验器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器材__________ ________ 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三、自主合作1. 你认为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2. 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几个因素有关系,怎样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四、展示交流1.你设计的降落伞的形状:方形?圆形?长方形?2.你的降落伞面的材料、面积是多少?3.降落伞伞绳的长度是多少?4.悬吊物的质量是多少?降落伞和悬吊物的总质量是多少?5.你是在多高的高度释放的降落伞?6.你的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是多少?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五、记录数据,分析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实验次数降落伞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降落伞的高度降落伞总重量降落伞滞留的时间六、领悟“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降落伞在控制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生成性问题:教师教学反思6岳阳市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主备教师:彭审批:总第 4 课时拟讲日期:9 月10日课题:认识运动学习目标1.能说出物体什么情况下叫做机械运动,了解机械运动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运动2.知道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都是运动的世界3.知道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学习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学习难点:机械运动的概念,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教学程序方法与措施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教师学生生成性问题: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叫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
2.物质有、、三种状态。
固态的物质分子运动速度较,液态的物质分子运动速度较,气态的物质分子运动速度较。
3.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4.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尺寸一般在级以下,分子、原子、原子核它们的尺寸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二、自主合作:1.思考:机械运动发生在什么条件下?2.自己举例出生活中见到的机械运动实例:7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3.草原上奔腾的马群、都市里滚滚的车流、地震形成的滑波、银河系中的各种天体运转是属于机械运动吗?原因是:。
三、展示与交流:四、精讲释疑:参照物、运动与位置改变小结:五、达标检测:1.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在自然界中是一种的现象。
2.“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坐在疾驶的公共汽车里,静靠在背椅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它们疾速向后退出……”这段话中、、等词语体现了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的是:()A.太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杨B.香水瓶打开盖后,满屋充满香味C.糖放入水中后,整杯水都变甜了D.衣柜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味4.关于分子,有人提出两种看法,请改正其中的错误:(1)分子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2)分子是由原子和原子核组成的。
改正:(1);(2)。
5.简答题:当乒乓球被一不小心踩凹进去后,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凹进去的部分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学生生成性问题:教师教学反思8岳阳市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主备教师:彭审批:总第 5 课时拟讲日期:9 月13 日课题: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能说出一些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2.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3.知道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学习重点:参照物的选定学习难点:运动的描述和参照物的选定教学程序方法与措施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教师学生生成性问题: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叫参照物。
2.小明乘坐游艇在海上航行,以海岸为参照物,小明是的。
以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3.教材中第23页图中,小明感觉到同学们在后退,小明是以运动着的为参照物的,所以参照物有时也可以是的。
5.运动可分为运动和运动两大类。
二、自主合作:1.思考:参照物起什么作用?2.自己举例出生活中以不同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实例:3.教材第24页图2-2-5钢笔的运动情况分析(1)相对桌面,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2)相对书,钢笔的位置有没有变化那么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呢?9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4.找出诗句中运动的物体:白日依山尽,描述的是在运动,参照物是黄河入海流。
描述的是在运动,参照物是5.运动分为哪两大类?三、展示与交流:四、精讲释疑:先找出谁在运动,后确定它与谁发生位置改变,最后确定参照物小结:五、达标检测: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