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练习
粤教版-语文-高二-4-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试题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4-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8分)A.白朴的《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以景写情,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B.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散曲多首,语言质朴,风格清丽。
C.乔吉,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张可久合称“张乔”。
其作品多吟咏山水,写法上重视技巧,讲究词藻音律,风格典雅清丽,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D.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产生的新诗体,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
它的艺术风格为雅俗共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解析表现的情感不同,白朴的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马致远的抒发了“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答案A正宫越调hslx3y3h天净沙·夏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这首小令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图景。
云收雨霁,流水添波,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凉爽,高楼前树阴直垂到画檐。
纱帐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子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
整个画面没有夏日的燥热、喧闹,而是静谧、清爽,抒发了恬静、悠闲的感受。
打印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时作业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粤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聆听元曲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时作业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粤教版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一)语言根底知识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及“错过路口回倒车〞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沙老对这位年轻的后生印象颇佳,认为他根底扎实,又肯勤学好问,更有一股子不肯服输的钻劲,规模已经初具,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③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各大商场严阵以待....,在国庆来临之前就备好货,并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微信支付等功能,“喜迎〞中国国庆。
④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孙老,孙老说:“写几年文章,可以抖擞精神,保证篇篇都是精品,但写三十年,就难免泥沙俱下....,参差不齐了。
〞⑤目前,随着我国对聚变科研的不断重视、新老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努力,惯性约束聚变相关领域的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突破,引起了世界不少国家的关注。
⑥迪拜人非常善于运用“城市公关〞效应,有意无意地在网络上打造出各种轰动性的“世界之最〞新闻,吸引全球真正能够一饭千金....的土豪来此消费投资。
A.①③⑥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②④⑥【答案】A【解析】①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不合语境。
②假以时日:如果再给一定的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一般是褒义夸奖。
多用于客观描述时间的不紧不慢,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③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用错对象。
④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⑤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⑥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应改为“一掷千金〞。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将坚决不移沿着和平开展的道路走下去,这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任何力量都不能动乱中国和平开展的信念。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时训练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一、夯基训练1.根据语境,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这首小令中,写瀑布比喻奇妙,夸张惊人,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 。
”答案: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默写。
除能够背诵、默写之外,还要求能够理解句子的内涵,这样才能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准确的句子。
2.填空。
乔吉,字,作品集有。
白朴,字,号,有等作品。
答案:梦符《乔梦符散曲》太素兰谷《墙头马上》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表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参考答案: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
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解析:这首小令主要表现了吹笛人高超的技术。
笛声一起,便“裂石穿云”,可以想象笛声是清亮的,老天都会感动。
而“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则更深层次地表现笛声的优美,笛声让鹧鸪听到都会摇摇欲坠,梅花听见都会飘落化作“黄昏雪”。
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古曲《梅花落》是感伤离别的曲子,作者听到这样美妙的笛声,这样凄哀的曲子,不由地想起家乡,想起自己的亲人,勾起离别之痛。
这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着力夸张渲染吹笛人的高超技术和笛声的优美的同时,将感情更深入了一个层次,使这首小令让人读来更为感动,达到了感情和艺术上的统一。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55010023)【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高中语文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23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名句积累】1.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
(倪瓒《越调·小桃红》)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白朴《越调·天净沙·秋》)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4.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
(胡祗遹《中吕·阳春》)5.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
(钱霖《【般涉调·哨遍】看钱奴》)6.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白朴《双调·驻马听》)7.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
几千年晒未干。
(乔吉《水仙子·重观瀑布》) 8.红叶落火龙褪甲,青松枯怪蟒张牙。
(一分儿《双调·沉醉东风》)9.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卢挚《【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10.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卢挚《【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诗意:白云飘来,山势迷蒙,景物更佳。
白云飘去,山色晴明,美如图画。
山因云来云去忽明忽暗,云因山势的高低忽上忽下。
我倚着手仗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回头看见了山那边的风景:野鹿在山草丛中安眠,山猿在野花中玩耍。
我爱这变幻迷人的云霞,爱这秀丽的山峰,它的富贵无法估计。
我边走边看,那云山对我也充满爱意。
赏析:前四句描写山高云深的景色。
高山之上,云雾缭绕,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
这种在自然赋予的奇特景色,在作者笔下得到了生动表现。
四句中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
但因为在组合、安排上有变化,所以句式并不呆板,反而由于“云”“山” 两字的反复出现,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他论散曲结构,曾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他常与张可久并提,后人认为他的成就比张可久高,他被称为元代的“曲家翘楚”。
美字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赏美文谈谈元曲辽西老张大哥性情散淡,终日在家吟风弄月,烹茶饮酒,描绘丹青,又极喜好元人散曲,每日一曲一书,自娱自乐。
颇让人羡慕。
曾经问过老张大哥为何极喜散曲,他说:“就喜欢读这清新活泼,语言通俗易懂,铺陈挥洒不留馀蕴之口语方言的散曲,可能是它与生活更近吧。
”作品多是俳谐俚俗,玩世不恭。
唐人李太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就够惊人了,而这位王学士的《仙侣·醉中天·咏大蝴蝶》则更加大胆,“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是风流孽种?吓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扇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实在够搞笑。
【课内挖掘】白朴与山东阿胶1233年,也就是金哀宗天兴二年,蒙古大军攻破金都城开封,烧杀劫掠,一个名叫白朴的年轻人在兵乱中与母亲失散,被诗人元好问带到山东聊城避难。
这一段经历导致两个后果:一是白朴立志不做元朝官吏,于是便游山玩水,饮酒作曲,后来居然成为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驾齐驱;二是在聊城的经历使他对阿胶印象深刻,并作曲一首: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这一曲牌名叫《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在元朝就已经广为流传。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长生殿七夕盟誓,沉香亭舞霓裳,歌舞欢乐,不料安禄山等叛乱,明皇仓皇出走,行至马嵬坡,将士迫明皇缢死贵妃。
贵妃死后,明皇思念成梦,醒来正听见雨打梧桐,更添愁闷。
只好以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的方式缅怀岁月,保养天年。
在此之前,关于唐代服用阿胶的风气与方式,我们曾经谈到,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粤教版选修《山水风光散曲二首》练习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梭气冲xiāo 汉胆qiè山涧帘栊2、释义雪练霄汉飞红3、填空(1),。
睛雪飞滩。
(2)春山暖日和风,,。
(3)乔吉,字有;白朴,字,号,有等作品。
二、阅读鉴赏阅读《重观瀑布》,完成下列的问题【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4、对这首元曲文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天机:天上的织机。
月梭:以月牙儿作为天机的梭子。
天头两句把瀑布比作天上织女织成的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
B.露华:晶莹的露珠。
这句话的意思是,瀑布飞沫飘落在人身上,如天降冰丝甘露,游人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单薄了。
C.白虹饮涧:活用“饮虹涧”的传说记载,绘声绘色,令人遐思。
D.诗末把飞瀑飞泻比喻成“玉龙下山”,不乏晴天还是下雨飘雪天,水势都很猛。
5、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曲自远而近从几个不同角度描绘瀑布,联想丰富,用语精巧。
B.作者从前人把瀑布比作“银河”“白练”的佳句中得到启发,造出“天机”“月梭”等词语,把瀑布想象成银河边织女抖落下来的白练,借鉴中创新出奇。
C.本曲意境深邃;磅礴奔流、寒气逼人的瀑布震撼了作者的心灵,引起作者对大自然肃然起敬的赞叹和对受冻馁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D.曲末以三个连续比喻句描绘瀑布的摇曳多姿、壮丽奇谲的景象。
阅读《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完成下列问题。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
淡月昏黄。
6、全诗八句,按作者的思路可分为三节,三节的内容依次是、、。
7、围绕“寻梅”这件事,作者用“”写时间之长,“”、“”写寻梅之勤,用“”、“”写寻梅之艰。
这就为下文找到梅花的惊喜欢欣作好了铺垫。
8、结尾“淡月昏黄”一句有什么作用?这支曲子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三个选择一家公司招聘职员,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一个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
但你的汽车只能再容得下一位乘客,你会选择谁?这是一道人格测试题。
每个人的答案都有他的理由:也许你会选择老妇人,因为她就要死了,我们应该挽救她的生命;也许你会选择医生,因为他曾经救过你的命,现在是你报答他的最好机会(但也许你也可以在将来不断地回报他);也许你会选择你的梦中情人,错过这个机会,也许你就永远也找不回她(他)了……在200个候选人中最后获聘的一位答案是什么呢?“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人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待公交车的到来……”有时,抛开思维的固有模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
微感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赏读:实现我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这句诗常用来激励他人事业失败后施展抱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赏读:沉船事件发生后,千帆仍然浩浩荡荡;这里的树木枯败了,那边的树林还十分茂盛。
旧的事物终将过去,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韩非子》赏读:意思是说,保持虚的状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保持静的状态,就能明白正确的行为。
韩非子认为虚和静是相对的,虚的背后是实,静的背后是动。
以静制动一直以来都是反败为胜的法宝。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韩非子》赏读: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一、作者视窗《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约1275-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
高中语文(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教师用书:第4单元-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赏析】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头两句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黯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了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独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识作者]曲家翘楚——乔吉乔吉(约1275-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
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山西太原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
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 (见陶宗仪《辍耕录·卷八》)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
乔吉散曲写得最好的是咏物写景、抒怀遣兴一类,后人评其曲说“句句用俗,而不失之文”,言下之意是说其曲语言上将“文”与“俗”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色。
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书中。
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用书)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这首写瀑布的小曲,没出现“瀑布”二字,那么,瀑布的形象是通过哪几个词表现出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小曲写法别致,从瀑布的形、色、气势和感觉等描写瀑布。
答案:用“石壁”写其全貌,用“冰丝”写其外形,用“悬霄汉”写其高,用“怯衣单”写其寒,用“白虹”“玉龙”“晴雪”写其色,用“饮”“下”“飞”写其气势。
2.这首小曲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描写瀑布的关键词语可以发现,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比喻。
答案:这首小令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展现瀑布之壮观,主要得力于比喻手法的运用。
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色相,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3~4题。
【越调·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3.请对“春山暖日和风”展开想象,用文字把三幅画面勾画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小曲用三个春日的画面:春山、暖日、和风描述了一幅春天的画面,扩展时紧扣“春”“暖”“和”三个字即可。
答案:“春山”可以想象为山花烂漫,新竹满山,草盛林秀,崖青瀑白;“暖日”可以想象为和煦的、艳丽的、温柔的;“和风”可以想象为微醺的,使人血脉和畅,筋骨舒展。
4.这首曲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仔细分析这首小曲,可以发现28字的小曲由14个词组成,各自表现了春天的一个景象。
分析时抓住这个特点即可。
答案:全曲共28个字,描画了14个春天实景,作者把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两字一景,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二、语言运用5.仿照写“春蚕”的例句,在横线处各写一句话。
春蚕甲:吐尽了丝,才悄然离去。
乙:这是作茧自缚。
月亮甲:历尽千山万水,给黑暗世界带来光明。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规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不管脚跨得多大,到头来还是回到起点,成绩始终是零。
解析:从“春蚕”的示例来看,甲、乙分别从赞美和批评的角度,围绕“春蚕”的特点,给予评价,并带有哲理性,仿写句子参照例句表达方式即可。
答案:(示例)月亮:(乙)不过是借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
圆规:(甲)一举一动符合标准,因为它始终能坚守原点。
6.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错过了;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的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的春。
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
这才是绿色的生活、生动的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调整时注意时间顺序和句式即可。
答案: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重.观(chónɡ)梭.子(suō)悬.崖(xuán)B.山涧.(jiàn) 海滩.(tān) 阑.干(lán)C.莺啼.(tí) 帘栊.(lǒnɡ) 胆怯.(qiè)D.回溯.(sù) 逃逸.(yì) 迄.今(qì)解析:选C。
“栊”读ló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阑干楼阁帘栊..帘栊:窗帘B.冰丝带雨悬霄汉..霄汉:大汉C.小桥流水飞红..飞红:飞花D.石壁高垂雪练..寒雪练:白绢,此喻瀑布解析:选B。
霄汉:云霄与银河。
喻天空极高处。
3.下面是一首题为“天净沙·冬”小曲,填入横线处最准确的一句是()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____________________。
A.淡烟衰草孤村B.几番衾枕朦胧C.扑簌簌泪点抛D.阑干楼阁帘栊解析:选A。
结合景物特点和音韵选择即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
因此,我以为,不能把“中庸”看作中国化的基本精神。
①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大的飞跃②“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超过了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③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④如果固守中庸之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⑤有些事情,确实如此A.②③⑤④①B.②⑤③①④C.①④⑤②③D.④①⑤③②解析:选B。
根据“但是”一词,可知③是在“确实”二字后的转折,是说限度是可以超越的,接着就要说为什么,所以后跟①,②是一句总结,应该放在最前面。
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5~6题。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5.这首元曲在写景抒情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小曲的内容看,除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外,其余语句都是写景。
答案:这首元曲共8句,前7句描写江南景物,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对江南的喜爱。
6.简要分析本曲中数词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找出曲中的数词“一”“两”“再三”“十”等字,可以看出,由小到大,由远及近。
答案:本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
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7~8题。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露”,这里是“白”的意思。
7.第一、二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作者炼字之妙。
可以从描写景物的形象或色彩的角度体会。
答案:“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江澄澈、静如白绸缎的视觉形象。
“点”:远山看似数点,写出了远山的形态感,又紧扣了秋景。
(也可答“淀”字很传神,“淀”即“靛”,写出了秋山苍翠,青如蓝靛的视觉形象)8.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描写的事物——塞上的鸿雁——分析其形态和产生的阔远意境即可。
答案:最后一句描写了北方边塞鸿雁南来,成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这样一幅图景。
这样写不仅点明了季节(即秋季时令),而且还可以使读者联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的境界,又似乎留有“雁阵惊寒”的音响效果,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三、语言表达9.清代名臣曾国藩曾为乳母写过一副充满感恩之情的挽联。
请你为这副对联的上联“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选择下联。
简要写出理由。
①千金报德难,论物理人情,更需泣血三年②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③千金难报德,论世态人情,也应哭泣百日④千金报德难,论人情世态,更需哭泣百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对联的特点和词性的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