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时训练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一、夯基训练1.根据语境,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这首小令中,写瀑布比喻奇妙,夸张惊人,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 。

”答案: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默写。

除能够背诵、默写之外,还要求能够理解句子的内涵,这样才能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准确的句子。

2.填空。

乔吉,字,作品集有。

白朴,字,号,有等作品。

答案:梦符《乔梦符散曲》太素兰谷《墙头马上》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表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参考答案: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

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解析:这首小令主要表现了吹笛人高超的技术。

笛声一起,便“裂石穿云”,可以想象笛声是清亮的,老天都会感动。

而“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则更深层次地表现笛声的优美,笛声让鹧鸪听到都会摇摇欲坠,梅花听见都会飘落化作“黄昏雪”。

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古曲《梅花落》是感伤离别的曲子,作者听到这样美妙的笛声,这样凄哀的曲子,不由地想起家乡,想起自己的亲人,勾起离别之痛。

这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着力夸张渲染吹笛人的高超技术和笛声的优美的同时,将感情更深入了一个层次,使这首小令让人读来更为感动,达到了感情和艺术上的统一。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55010023)【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学设计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学设计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语言常见的构成规律,读懂诗歌语言。

2.在读懂诗歌语言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提高鉴赏能力。

3.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元曲雅俗兼容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1.准确理解诗歌语言因运用某些手法(如比喻、双关、用典等)而具有的深层含义。

2.掌握诗歌意象叠加的语言构成规律,准确理解并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朗读这两首曲子,初步感知它们所描述的对象及其基本特点。

第一首:瀑布——壮观神奇第二首:春景——春意盎然四、赏析探究读懂诗歌语言是读诗的关键,只有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掌握诗歌语言常见的构成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鉴赏诗歌。

1.《重观瀑布》的前两句“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描述了怎样的形象?有何表达效果?(学生自主探究鉴赏,在学生理解诗歌语言并进行鉴赏的过程中,重点引导他们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读懂第一句“天机织罢月梭闲”所描述的对象和表达的意思,二是第二句如何调整语序,三是这两句所描述的对象与“瀑布”有何联系。

)鉴赏示例:瀑布像织女织成的雪白的长绢高高地垂挂在山崖石壁间,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突出了瀑布的壮观神奇。

2.《重观瀑布》的前两句体现了诗歌语言哪些具体的特点?要如何解读?(1)言而为形(情)——整体把握(2)常用倒装——调整语序(3)常用比喻(手法)——理解手法3.《重观瀑布》这首散曲除了用“雪练”比喻瀑布外,还运用了哪些比喻?有何效果?请结合全诗简析。

鉴赏示例:曲中用“雪练”、“冰丝”、“带雨”、“露华”、“白虹”、“玉龙”、“晴雪”来比喻瀑布,形成博喻,多角度、多层面展现瀑布的姿态。

既描画出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色相。

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

4.《春》这首散曲的语言构成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词句进行赏析。

高中语文(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教师用书:第4单元-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 唐诗宋词元散曲)教师用书:第4单元-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赏析】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头两句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黯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

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了一层荒凉感。

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独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识作者]曲家翘楚——乔吉乔吉(约1275-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

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山西太原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

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 (见陶宗仪《辍耕录·卷八》)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常与张可久并提而成就过之,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

乔吉散曲写得最好的是咏物写景、抒怀遣兴一类,后人评其曲说“句句用俗,而不失之文”,言下之意是说其曲语言上将“文”与“俗”融为一体,这确实是乔吉散曲的一大特色。

剧作存目十一,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玉箫女两世姻缘》三种传世。

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书中。

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学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学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学案他论散曲结构,曾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他常与张可久并提,后人认为他的成就比张可久高,他被称为元代的“曲家翘楚”。

【课内挖掘】白朴与山东阿胶1233年,也就是金哀宗天兴二年,蒙古大军攻破金都城开封,烧杀劫掠,一个名叫白朴的年轻人在兵乱中与母亲失散,被诗人元好问带到山东聊城避难。

这一段经历导致两个后果:一是白朴立志不做元朝官吏,于是便游山玩水,饮酒作曲,后来居然成为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驾齐驱;二是在聊城的经历使他对阿胶印象深刻,并作曲一首: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这一曲牌名叫《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在元朝就已经广为流传。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长生殿七夕盟誓,沉香亭舞霓裳,歌舞欢乐,不料安禄山等叛乱,明皇仓皇出走,行至马嵬坡,将士迫明皇缢死贵妃。

贵妃死后,明皇思念成梦,醒来正听见雨打梧桐,更添愁闷。

只好以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的方式缅怀岁月,保养天年。

在此之前,关于唐代服用阿胶的风气与方式,我们曾经谈到,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至于暗服的方式,究竟是不是阿胶一碗、芝麻一盏之类的方式,没有任何交代。

至于唐明皇是否以“阿胶一碗,芝麻一盏”之类的方式,“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唐代文献更没有记录,相反当时记录的是“治一切风”“阿胶主风最甚”。

所以白朴描述杨贵妃的服食方式是“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效果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唐明皇也因此“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可能参照了元朝人的生活方式。

那白朴虽然张冠李戴,但也足以表达了元朝时人们对阿胶的推崇。

考虑到1233年,白朴曾经在聊城做过一年逗留。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件(粤教版)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课件(粤教版)
②写春色,前三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燕子飞舞, 黄莺鸣叫,片片落花随水漂流。
(2)比较《重观瀑布》与李白《望庐山瀑布》表现手法 的异同。
剖析:同:都由远及近写;都运用了夸张手法,“飞 流直下三千尺”与“几千年晒未干”;想象奇特,前者联 想到织女,后者联想到银河。
异:《重观瀑布》运用了比喻,并且接二连三,比喻 和描述打破了语言常规,而《望庐山瀑布》则不这样。
品评: “白虹饮涧”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 入涧底,好像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 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 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飞沫,飞洒在滩头。这三句 则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 “晴雪”为瀑布绘形绘色,以“饮”、“下”、“飞”极写 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神形俱现,极为壮观。仔 细回味,我们不仅能看到如白练悬空的瀑布,好像还可以看 到似烟似雾飘动的水汽,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白光的溪水,因 阳光折射而产生的似隐似现的霞光,好像还可以听到瀑布轰 然奔流的声响,以及溪水的淙淙流淌声。作者给我们的是一 幅壮丽奇绝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引起不少遐想。
3.探究拓展
(1)《重观瀑布》写瀑布由远而近,比喻奇妙,夸张惊 人。《春》写春色浓美,春意盎然,写得动静有致,活灵 活现。请就作品具体词句作深入赏析。
剖析:①写瀑布由远而近,远观“石壁高垂雪练寒”, 近处“露华凉,人怯衣单”,感觉凉意。比喻奇妙,用 “雪练”比喻瀑布的颜色形状;用“白虹”比喻瀑布飞驰 而下、栽入涧底的动态;用“玉龙”比喻瀑布泻下时随山 势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用“晴雪”比喻瀑布撞击 山石溅起飞沫,飞洒在滩头的情况。夸张惊人,说“几千 年晒未干”。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运用了神秘而大胆的想 象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喻将瀑布的动态、静态、色相和神 韵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主要写出了飞瀑壮丽雄伟的 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秘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23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导学案(含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23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23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乔吉、白朴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的自然美。

3.把握想象手法和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

杂诗(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③,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④。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⑥,岁月不待人。

注①蒂:瓜、果、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方向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漂泊如路上的尘土。

②此:指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③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视同兄弟。

④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⑤盛年:壮年。

⑥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诗意解读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的一种生活愿望,即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相欢作乐。

这一点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中尔虞我诈、追逐名利的恶劣世风十分厌倦的情绪的反映。

全诗直抒胸臆,率真感人,风格独特。

当然,诗的最后四句也成了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激发人们珍惜年华,不断进取。

名句识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考点演示应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思想?答案从后面的四句名句中可知,这首诗有应珍惜时光,不虚度光阴之意;要积极进取,不虚度年华。

但我们联系前面内容,“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诗中同时也蕴含了人与人之间应当和睦团结,相欢作乐之意。

一、作者简介乔吉(约1275-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

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高中语文第4单元聆听元散曲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教师用书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月梭.( ) (2)霄.汉( )(3)人怯.衣单( ) (4)白虹饮涧.( )(5)帘栊.( )【答案】(1)suō(2)xiāo(3)qiè(4)jiàn (5)lónɡ2.词语释义(1)石壁高垂雪练..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冰丝带雨悬霄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露华..凉,人怯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白绢,此喻瀑布(2)云霄与银河。

喻天空极高处(3)瀑布飞流溅起的水雾(4)飞花,红代指红花3.名句背诵(1)天机织罢月梭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华凉,人怯衣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山暖日和风,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石壁高垂雪练寒(2)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3)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作者名片]曲家翘楚——乔吉乔吉(约1275-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

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山西太原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名。

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ppt2 粤教版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ppt2 粤教版
自主预习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自主预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连线作者 (1)乔吉(约1275—1345),字梦符,山西太原人。在元代散曲 常与张可久并提,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有《乔梦符散曲》 (2)白朴(1226—1306),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 杂剧家、散曲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杂剧有《梧桐雨》《 马上》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石壁高垂雪练寒。 点评写瀑布依托的对象是壁立千仞的石崖。“高垂”,写瀑布 壁顶飞流直下;“雪练”,写瀑布像一匹雪白的飘绢;“寒”,写出由 而生的冷感。仅仅“石壁”一句,已极其生动地描画出瀑布的 2.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点评这是写院外的景色。逗人喜爱的小莺、小燕在春风中 飞翔,还发出阵阵欢叫声;小桥底下是潺潺的流水,水上漂荡着 的落花。莺歌、燕舞、流水、飞红,与前面的景色相互映照 构成一幅诗意浓郁的春景图。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二、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三、多少事,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他论散曲结构,曾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他常与张可久并提,后人认为他的成就比张可久高,他被称为元代的“曲家翘楚”。

辽西老张大哥性情散淡,终日在家吟风弄月,烹茶饮酒,描绘丹青,又极喜好元人散曲,每日一曲一书,自娱自乐。

颇让人羡慕。

曾经问过老张大哥为何极喜散曲,他说:铺陈挥洒不留馀蕴之口语方言的散曲,我对元人散曲是不懂的,总觉得言语粗鄙直白,无唐诗宋词的瑰丽婉约,加上额外衬字及什么“也么哥”之类的句式,又有元一朝存世不过八十七年,就在今人隋树森编撰的《全元曾有一本叫《艳曲》的书,里面收录的大都是关于男女私情的“淫词荡曲”声,香冷荼蘼架。

淡抹浓妆山如画,酒旗儿三两人家。

斜阳落霞,娇【课内挖掘】白朴与山东阿胶1233年,也就是金哀宗天兴二年,蒙古大军攻破金都城开封,烧杀劫掠,一个名叫白朴的年轻人在兵乱中与母亲失散,被诗人元好问带到山东聊城避难。

这一段经历导致两个后果:一是白朴立志不做元朝官吏,于是便游山玩水,饮酒作曲,后来居然成为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驾齐驱;二是在聊城的经历使他对阿胶印象深刻,并作曲一首: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这一曲牌名叫《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在元朝就已经广为流传。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长生殿七夕盟誓,沉香亭舞霓裳,歌舞欢乐,不料安禄山等叛乱,明皇仓皇出走,行至马嵬坡,将士迫明皇缢死贵妃。

贵妃死后,明皇思念成梦,醒来正听见雨打梧桐,更添愁闷。

只好以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的方式缅怀岁月,保养天年。

在此之前,关于唐代服用阿胶的风气与方式,我们曾经谈到,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至于暗服的方式,究竟是不是阿胶一碗、芝麻一盏之类的方式,没有任何交代。

至于唐明皇是否以“阿胶一碗,芝麻一盏”之类的方式,“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唐代文献更没有记录,相反当时记录的是“治一切风”,“阿胶主风最甚”。

所以白朴描述杨贵妃的服食方式是“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效果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唐明皇也因此“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可能参照了元朝人的生活方式。

那白朴虽然张冠李戴,但也足以表达了元朝时人们对阿胶的推崇。

考虑到1233年,白朴曾经在聊城做过一年逗留。

当时聊城号称东昌府,依托大运河,富甲天下,而东阿县就是东昌府的治下,“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白朴应当对此有深刻认识。

【课外运用】饱经忧患长久漂流于大江南北,看到了社会凋残山河破碎的情况,他心情十分沉重。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感到无法对付,决心不参与政治,“放浪形骸,期于适意”。

或是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或是在风月场中,和杂剧作家以及勾栏歌伎们往还。

但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却被兵火洗劫的荒凉境地。

前后景象的对比,使他笔下“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

《石州慢》:“千古神州,一旦陆沈,高岸深谷。

梦中鸡犬,新丰眼底,姑苏麋鹿。

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

岁暮意何如?怯秋风茅屋。

”《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长江不管兴亡,漫流尽英雄泪万行。

问乌衣旧宅,谁家作主;白头老子,今日还乡。

吊古愁浓,题诗人去,寂寞高楼无凤凰。

斜阳外,正渔舟晚唱,一片鸣榔。

”“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

”其感物伤情的黍离之感遗民心境跃然纸上。

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更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

他除了用词曲表达外,更多的是通过杂剧来寄情托志。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阑干楼阁帘栊..帘栊:指窗帘和窗户B.冰丝带雨悬霄汉..霄汉:大汉C.小桥流水飞红..飞红:飞花D.石壁高垂雪练..寒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解析:B项,霄汉:天空。

答案:B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与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以景写情,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B.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有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二种,散曲多首,语言质朴,风格清丽。

C.乔吉,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张可久合称“张乔”。

其作品多吟咏山水,写法上重视技巧,讲究词藻音律,风格典雅清丽,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D.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产生的新诗体,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

它的艺术风格为雅俗共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解析:A项,两首曲表现的情感不同。

白朴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马致远抒发了“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答案:A二、迁移发散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曲构思奇特,写法巧妙,试从表现手法上就“移情及物”这一角度对这首元曲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塑造了一个浪迹(沦落)天涯的失意诗人(倦客游子)的形象。

(2)“倦”“愁”借鸟儿道出诗人心曲。

听到鸟的啼声,不禁想到“鸟倦而知还”,自己却奔波于途,走过一村又一村,有家不得归,连鸟都不如。

诗人不说自己对漂泊生活感到厌倦了,而说鸟儿知倦;不说自己哀愁,而说鸟儿“呼愁”。

鸟儿何以知“倦愁”?移情及物,赋予物以人的感情,曲折写出异地游子的无穷乡思。

4.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双调·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且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

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5.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

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全诗八句,按作者的思路可分为三节,三节的内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寻梅”这件事,作者用“________”写时间之长,“__________”“__________”写寻梅之勤,用“________”“________”写寻梅之艰。

这就为下文找到梅花的惊喜、欢欣作好了铺垫。

(3)结尾“淡月昏黄”一句有什么作用?这支曲子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寻梅遇梅赞梅(2)冬前冬后溪南溪北树头树底几村庄两履霜(3)“淡月昏黄”不仅点明词人找到梅花的时间,而且借用了宋代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突出了梅花的风情神韵,与开头孤山寻梅前后呼应,笔法极其绵密。

通篇写梅,但不用一个“梅”字,却使人时时感到梅的存在。

孤山是诗人林逋隐居的地方,宋时遍植梅花,提起孤山,人们马上想到梅花;第二节写冷香,写“缟袂绡裳”,是写梅花洁白幽香的神形;至于最后的三个典故,更是咏梅所常用。

这种写法巧妙别致,足见词人构思的艺术匠心。

三、创新语用6.发挥想象,把下面的两句诗改写成景物描写,要求:字数50字左右;描写春意盎然的诗句,只要表现出春天景物的特点、热闹气息就可以了。

绿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杨柳依依,朦胧的水色中荡着层层涟漪,屋外的园子里,粉红色的杏花拥拥簇簇,似乎都想攀高看看这春之美景、春之繁华。

②如烟如梦,笼罩四野,有轻风为伴,柳条儿更顽皮,跳得更快活;如歌如火,洒满庭院,杏花翘起了小辫,笑得更灿烂,显得更可爱。

(回答出一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