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竟是败于小小的虱子

合集下载

【名人故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谜

【名人故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谜

【名人故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谜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在欧洲大陆上掀起了一场浩大的战争,一度统治了整个欧洲。

他最终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这场战役成为了他的命运转折点。

关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有很多谜团存在,至今仍然让历史学家和军事专家们争论不休。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率领着法国军队与英国、普鲁士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展现出了他们惊人的战斗力和组织纪律,一度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一系列意外事件却让拿破仑的军队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失败。

拿破仑的情报失误成为了战败的导火索之一。

据说,他并不知道英军元帅威灵顿的军队已经抵达滑铁卢,并错误地估计了威灵顿的军队数量。

这导致了拿破仑在战场上做出了错误的军事部署,而且没有做好全面的侦察工作,导致了他对敌军的实力和位置产生了误判。

拿破仑的身体状况也成为了战败的原因之一。

在滑铁卢战役之前,拿破仑曾经患上了痢疾,而且在战役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饮食。

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拿破仑的头脑也许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清醒,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决策。

他在战役中的指挥并不像他以往那样果断,有时甚至表现出了犹豫不决。

一些运气不佳的情况也加剧了拿破仑的战败。

据说,在战役开始的时候,一场雷雨突袭了滑铁卢战场,这使得法军的炮兵和骑兵难以行动,并造成了对进攻的干扰。

拿破仑的盟友普鲁士军队的到来也出现了延误,使得他的军队在威灵顿军队和普鲁士军队之间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困境。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的失败并非一个单一的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情报失误、身体状况不佳和运气不佳,都对他的军队取得胜利产生了负面影响。

尽管这场失败让拿破仑最终流亡离开了欧洲,但他的战略和战术思想仍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学家对于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一直存在着争议。

有些人认为拿破仑的失败是由于他个人的错误所致,他在战役中的指挥并不如以往那样精准,而且在军事部署上也犯了一些明显的错误。

常规思维,决定了拿破仑的失败——穷兵黩武,注定穷途末路 任富国

常规思维,决定了拿破仑的失败——穷兵黩武,注定穷途末路 任富国

常规思维,决定了拿破仑的失败——穷兵黩武,注定穷途末路任富国2012年12月20日写在前面:有人评价拿破仑是革命的皇帝,倒不如说拿破仑是一个战争的皇帝,我记得毛主席对拿破仑有一句评价: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远征俄国(如记错的话,是远征莫斯科)的失败。

恩格斯写到他的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和它妥协;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

他降低到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图得到和他们同样的荣誉,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统的帝王们便把篡夺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

拿破仑注定是一个失败者,他最终失败或死于胜利之时往往打破常规,失败之时,竟死在了常规思维上。

一、打破常规思维,小个子英雄横空出世拿破仑〃波拿巴,是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当时律师家庭),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国后,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国贵族,青年拿破仑进入巴黎军事学校专攻炮兵学,1785年任炮兵上尉。

身材的矮小并未阻挡英雄的问世,他在时时储存能量,对当时18世纪的启蒙学者伏尔泰、卢梭等人著作熟读,使自己烂熟于心,学习思考的同时,关注法国革命和当时炙热的雅各宾派政治。

年少的他1793年晋升炮兵少校。

当时法国革命面对国内外的压力,小个子拿破仑在对英作战(土伦战役)中颇立战功,军事才能初显,备受当时法国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的赏识,破格授予准将军衔,小个子英雄横空出世。

二、打破常规思维,小个子英雄主宰法国说起拿破仑,他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党暴乱,晋升少将,1796年----1797年,远征意大利,大败奥地利军队,粉碎第一次反法同盟;1789年,督政府远派他征战埃及,在他远征期间,第二次反法联盟成立,法国面临内忧外患,打破常规的拿破仑,看准时机,于1799年,他离开侵埃法军冒险回国,在一些政客、银行家、军火商、军队旧部的支持下策划和发动了雾月政变,自己加冕,建立执政府,任首席执行官。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恩格斯对拿破仑1812年攻俄失败原因解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恩格斯对拿破仑1812年攻俄失败原因解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恩格斯对拿破仑1812年攻俄失败原因解析鲍世修从历史上看,欧洲封建时代延续的时间很长,大约从5世纪末直到18世纪。

这一漫长时期中,作为频繁战争活动而出现的封建时代军事上层建筑,在十几个世纪的巨大变迁中,到18世纪中期已完全走向没落。

正是在这样一种军事上急需革故鼎新的情况下,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而随着这一革命的出现,一位百年难寻的“军事巨人”拿破仑赫然登上了历史舞台。

拿破仑,作为大革命时期异军突起的一位年轻统帅,在建军、带兵、用兵上不落俗套,大胆革新,成就非凡。

他在军事上实行变革的结果,一度使法国军队在欧洲战场所向无敌。

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对自年轻时期就酷爱军事的恩格斯来说,是欧洲历史上距离他最近、延续时间又较长的重大战争事件。

恩格斯在长期军事理论探研和创作活动中,曾以极大的精力研究了法国人民在军事上进行巨大变革和拿破仑一生征战的功过得失,深入探讨了这位“当代最伟大的统帅”的指挥艺术,并从其中吸收有益成分,丰富和提高自己对战争、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形成无产阶级自己的军事理论体系作了学术上的必要准备。

恩格斯认真考察了拿破仑亲自策划、指挥和参与的一二十次战斗和会战,仔细地找寻这位法军统帅在战争指导、作战方法、战场指挥、险情化解、绝境求生等各个方面的成功之道,并得出了一系列真实反映拿破仑用兵特点的准确判断。

“大胆,坚决,歼灭性”。

“神速进军和短期决战”。

“如果想要取得胜利,就得坚持集中”。

“集中主要兵力于决战地点”。

“直接插到正在集中的敌军之间是拿破仑善于巧妙使用的、现代战争中最出色的有效战法之一”。

“对敌军中央进行歼灭性攻击”。

所有这些高度概括的生动话语一经列出,拿破仑用兵作战的独特风格,便跃然纸上。

拿破仑驰骋疆场一二十年,调兵遣将,指挥有方,常使敌方苦于应对,以致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对此,恩格斯十分敬佩。

与此同时,他对拿破仑用兵战略上的失策也不肯放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恩格斯是怎样评说拿破仑由于一次用兵失误而遭致致命惨败的。

历史趣谈:横扫欧洲的拿破仑 最终却败给了一群虱子

历史趣谈:横扫欧洲的拿破仑 最终却败给了一群虱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最终却败给了一群虱子导语:几百年前的寒冬,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率领60万将士杀奔俄罗斯,最后只有3万人侥幸生还,拿破仑对俄罗斯的征伐以惨败告终,按照普遍的教科书...几百年前的寒冬,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率领60万将士杀奔俄罗斯,最后只有3万人侥幸生还,拿破仑对俄罗斯的征伐以惨败告终,按照普遍的教科书式说法,拿破仑在俄罗斯的失败,是因为缺乏粮食和寒冬导致,但是除了这,还有更为重要的因素。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强硬的阻碍,到1812年初的时候,法军夺取了从西班牙到德国的大片土地。

但是,海上运输线仍被英国牢牢掌握,拿破仑要想跨越海峡让大英帝国臣服,是难上加难,此时拿破仑惟一的选择就是将自己的侵略路线向东扩张,但是正因为这样拿破仑做了侵略苏联的错误选择。

在行进苏联的征途中,一切都顺风顺水,中欧平原炎热干燥,部队的行进畅通无阻。

拿破仑让补给单位走在主力前面,确保了军粮的及时供应,士兵们的身体非常健康。

虽然法军在前往波兰沿途的马格德堡、埃尔富特、波森和柏林等地设立了流动医院,但很少派上用场。

正是在侵入波兰后,形势开始急转直下。

法国军人发现,这个国家“脏得难以置信”:农民从不梳头洗脸,乱蓬蓬的头发里到处是虱子和跳蚤,每间村社都被蟑螂充斥,连水井也不干净。

道路平时铺满浮土,暴雨过后到处是泥泞的车辙;数万匹军马因疫病接二连三地倒毙,装载补给品的大车被主力部队越拉越远,提供食物和饮水变得愈发困难。

灾难才刚刚开始,拿破仑的麻烦接踵而至。

跨过涅曼河大约一个礼拜,有士兵开始发高烧、出红疹;重病者的脸变成青色,不久便一命呜呼。

最可怕的传染病——斑疹伤寒露出了狰狞面目。

混杂着泥土的汗水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史上最倒霉的战神是谁?竟然因为可笑原因败亡

历史趣谈:史上最倒霉的战神是谁?竟然因为可笑原因败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史上最倒霉的战神是谁?竟然因为可笑原因败亡
导语:拿破仑是一位堪称战神的天才军事家,在西方拥有无比崇高的地位,粉丝无数。

他一生征战南北,指挥的无数战斗,都成为后世军校的经典教材。


拿破仑是一位堪称战神的天才军事家,在西方拥有无比崇高的地位,粉丝无数。

他一生征战南北,指挥的无数战斗,都成为后世军校的经典教材。

可是,就在拿破仑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件小事将他葬送。

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57万大军远征俄国。

凭借其出色的指挥艺术,法军一路突进,成功占领了俄国首都莫斯科城。

俄国沙皇逃跑,不过,他早就下令实行坚壁清野政策,让深入敌境的法军,得不到一点不济。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严重的问题。

拿破仑大军的后勤补给也在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前线。

可是,让双方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场百年难遇的寒流,竟然提前来到了俄国。

寒流导致法军每天都有几千匹战马冻死,无数大炮因为战马死亡,不得不丢弃。

这让以大炮为主要战斗手段的法军战斗力大大减损。

可是,最糟糕的事情还不是这个,几个星期后,更寒冷的天气来临。

无数法军士兵即便是在烤火中,也被活活冻死。

到12月初,57万大军,仅仅剩下不到两万人。

面对这种惨状,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军。

近代学者根据法军战士遗骸,提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观点。

真正让法军大量死亡的,其实不是寒冷的天气。

因为,同样在寒冷的天气下,俄国军队依然顽强的坚持了下来。

真正杀死大量法军的,是法军军装上锡制的纽扣!
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活常识分享。

拿破仑东征被虱子打败?

拿破仑东征被虱子打败?
线 索从 集 体 墓 穴 中浮 现
此前 ,一切都顺 风顺 水 ,中欧平原炎热 干 燥 ,部队的行进畅通无阻 。拿破仑让补 给单位
走 在 主 力 前 面 ,确 保 了军 粮 的及 时供 应 ,士 兵
美国 《 s 1 a t e 》杂志曾刊登文章称 ,2 0 0 1 年冬 天 ,一个天寒地冻的 日子 ,在波罗的海小国立陶 宛首都维尔纽斯 ( 古称维尔纳 )附近 ,一群建筑 工人正在挖掘铺设 电话线的壕沟,顺带拆除一片
在 于 虱 子 的粪 便 中 。 混 杂 着 泥 土 的 汗水 浸 透 了法 国远 征 军 的 制
了 早 已是 空 城 的 莫 斯 科 。此 时 ,拿 破 仑 开始 意 识 到 自己 的胜 利 得 不 偿 失 — — 城 市 被 俄 罗斯 人 放 火 烧 毁 ,没 有 粮 食 ,更 找 不 到 其 他 给养 ,精 疲力 竭 的法 军 已无 法 再 前 进 半 步 。 进入 1 0 月后 ,
早 已人 去 楼空 的苏 联 军营 。突 然 ,挖 掘 机碰 到 了 白色 的物 体 ,司机 跳下 车来 ,看 到 的是 数不 清 的
们 的身体非常健康 。
但 是 在 侵 入 波 兰 后 ,形 势 开 始 急 转 直 下 。 法 国军人 发现 ,这个 国家 “ 脏 得 难 以 置 信 ”: 农 民从 不 梳 头 洗 脸 ,乱 蓬 蓬 的头 发 里 到处 是 虱
服 ,一套军装往往 要穿好几个礼拜 。小 小的寄
生虫如影 随形 ,以衣 服的接缝 为家 ,以士兵 的 血 肉为食 。一旦皮肤 被虱粪污染 ,伤寒胚 芽就 会从 细小 的伤 口钻进受害者体 内。更糟糕的是 , 因为担心遭到俄 军小 股部 队夜袭 ,法军 战士只
能 成 群 结 队地 睡 在 封 闭 的 房 舍 里 ,结 果 ,几 乎

拿破仑的失败

拿破仑的失败

拿破仑的失败
有人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是拿破仑一生最后的失败。

我说,不是。

拿破仑的最后失败,是败在一枚棋子上。

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之后,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他在岛上过着十分
艰难而无聊的生活。

后来,拿破仑的一位密友听说此事,秘密地送给他一
副珍贵的象棋。

这东西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

拿破仑对这副精
致而珍贵的棋爱不释手,一个人默默地用那副象棋不厌其烦地打发着时光,从而解除了孤独和寂寞。

拿破仑死后,那副象棋多次以高价辗转拍卖。

最后,象棋的所有者在
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其中一枚象棋的底部可以拧开。

当那个人打开后,惊呆了,里面竟密密麻麻地写着如何从这个岛上逃出的详细说明。

旋即,
此事成为世界的一大奇闻。

当初拿破仑没有在玩乐中领悟到这一奥秘和朋
友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到死没有逃出圣赫勒拿岛。

这恐怕是拿破仑一生
中最后的失败。

拿破仑一生征战南北,心机算尽,用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征服一
个个国家,但是,他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死在了常规思维上。

常规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思考,它能凭经验轻车熟路地完成一些,但是,超常的思维会让我们别开生面,让我们有所创造和发明,让我们从
容地面对困难,欣然地展望未来。

选自《文化都市报》2000年4月20日。

不自量力导致亡国的案例

不自量力导致亡国的案例

不自量力导致亡国的案例
历史上有一些案例表明,国家或统治者不自量力、盲目冒险可能导致亡国。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拿破仑战争(Napoleonic Wars):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是法国的军事天才,但他在征服欧洲的过程中,最终不自量力导致了法国的失败。

拿破仑在1804年成为法国皇帝,随后发动一系列战争,征服了大片领土。

然而,拿破仑的雄心勃勃和对于战争的过分自信最终导致了1812年的俄罗斯战役。

他决定入侵俄罗斯,却忽视了俄罗斯的广阔领土和战略撤退的可能性。

由于缺乏足够的补给和冷遇的气候,法国大军遭受重大损失,最终导致拿破仑的失败。

这一失败引发了一系列反法同盟的组建,最终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被击败并流亡。

法国政权再次崩溃,这个过程被称为“百日王朝”。

这个案例表明,不自量力和过分自信可能导致领导者在战略决策上犯下致命错误,最终导致国家的崩溃。

成功的领导者需要谦逊、审慎地对待战略决策,充分评估自身和国家的实际能力,以避免冒险和不必要的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竟是败于小小的虱子
作者:
来源:《人生十六七》2016年第10期
两百年前的严冬,法国皇帝拿破仑对俄罗斯的征伐以惨败告终。

教科书告诉我们,法军进入莫斯科时未曾遇到猛烈抵抗,但在俄方的“坚壁清野”面前,断绝了补给而被迫撤退,最终被冷酷的“冬将军”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这些耳熟能详的情节,甚至为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谱写爱国乐章提供了灵感,然而,它们并非那场战争的全部真相。

线索从集体墓穴中浮现
美国《Slate》杂志刊登文章称,21世纪初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在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附近,一群建筑工人正在挖掘铺设电话线的壕沟,顺带拆除一片早已人去楼空的苏联军营。

突然,挖掘机碰到了白色的物体,司机跳下车来,看到的是数不清的人类骸骨。

在近代史上,维尔纽斯(古称维尔纳)屡遭战火蹂躏,大规模处决乃至种族清洗时有发生;这个足可以容纳上万具遗骸的集体墓穴,其始作俑者又是谁呢?
考古学家们没费太多力气便得出了结论。

他们发现,尸体堆放在3处呈V字型的战壕里,共同构成一个防御阵地的模样;随后出土的还有刻着番号的皮带扣,以及19世纪初通用的20法郎面值硬币。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骷髅生前曾是拿破仑麾下的战士。

当年,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率领60万将士杀奔俄罗斯,最后只有3万人侥幸生还。

拿破仑被公认为史上最杰出的统帅之一,他的军队则是欧陆最强悍的劲旅,官兵们骁勇善战、吃苦耐劳,仅凭给养匮乏和恶劣气候,就能令其蒙受如此惨败吗?此后数年间,经过对出土遗骸的研究,结合对相关资料的分析,一个此前被人忽略的因素逐渐浮出了水面。

法军的噩梦自波兰开始
拿破仑对俄罗斯的入侵,并没有十分过硬的借口。

早在1807年6月的弗里德兰战役中,法军就狠狠羞辱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他的军队,迫使莫斯科签署《蒂尔西特条约》,以中止和英国的贸易往来为条件换取拿破仑收兵,后者也没要求俄方割让土地或索取赔款。

到1812年初,法军横扫了从西班牙到德国的大片土地。

然而,海上运输线仍被英国牢牢掌握,拿破仑要想威胁到“东方明珠”印度,让大英帝国臣服,惟一的选择是走陆路。

《蒂尔西特条约》生效后,法俄名义上成为盟友,但始终同床异梦,俄罗斯与英国之间的生意往来也没有彻底断绝。

拿破仑盘算再三,终于以俄方“违约”为由开启了东征之路。

1812年6月,大军在德国东部集结完毕,拿破仑在涅曼河西岸检阅了部队。

待工兵搭好浮桥,随着一声令下,包括仆从国士兵及后勤力量在内的数十万人,踏进了波兰领土。

此前,一切都顺风顺水,中欧平原炎热干燥,部队的行进畅通无阻。

拿破仑让补给单位走在主力前面,确保了军粮的及时供应,士兵们的身体非常健康。

虽然法军在前往波兰沿途的马格德堡、埃尔富特、波森和柏林等地设立了流动医院,但很少派上用场。

正是在侵入波兰后,形势开始急转直下。

法国军人发现,这个国家“脏得难以置信”:农民从不梳头洗脸,乱蓬蓬的头发里到处是虱子和跳蚤,每间村社都被蟑螂充斥,连水井也不干净。

道路平时铺满浮土,暴雨过后到处是泥泞的车辙;数万匹军马因疫病接二连三地倒毙,装载补给品的大车被主力部队越拉越远,提供食物和饮水变得愈发困难。

由于兵力太过庞大,要保持队形完整几乎不可能,掉队的士兵成了无人管束的劫匪,抢劫当地人的牲畜和庄稼。

随着大军逐渐接近俄罗斯边境,痢疾等常见的肠道疾病开始冒头,新的战地医院在格但斯克、柯尼斯堡、托伦相继建立,但跟不上病号的爆发式增长。

几乎没人逃脱“虱口”
拿破仑的麻烦接踵而至。

跨过涅曼河大约一个礼拜,有士兵开始发高烧、出红疹;重病者的脸变成青色,不久便一命呜呼。

最可怕的传染病——斑疹伤寒露出了狰狞面目。

在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的19世纪,斑疹伤寒在波兰和俄罗斯属于常见病。

1812年夏秋之交,疫情尤其严重——俄罗斯人在撤离波兰前捣毁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加上天气异常炎热,加速了各种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

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该病原体则存在于虱子的粪便中;问题在于,这一传染链条要到20世纪以后才会被医学界知晓。

混杂着泥土的汗水浸透了法国远征军的制服,一套军装往往要穿好几个礼拜。

小小的寄生虫如影随形,以衣服的接缝为家,以士兵的血肉为食。

一旦皮肤被虱粪污染,伤寒胚芽就会从细小的伤口钻进受害者体内。

更糟糕的是,因为担心遭到俄军小股部队夜袭,法军战士只能成群结队地睡在封闭的房舍里,结果,几乎没人能从“虱口”下幸免。

进入俄罗斯不到一个月,拿破仑就损失了8万人,许多失去行动能力的重病号进一步拖累了后勤。

巴伦·拉雷是一名随军医生,他在私人笔记中写道,尽管法军的医疗措施在当时堪称翘楚,没有谁能料到传染病的规模。

另一位目击者描述了士兵被虱子折磨的场面:“勃艮第到芦苇垫子上睡觉,很快被虱子的动静弄醒……于是,他脱掉衬衫和裤子并扔到火中,虱子的爆裂声就像两个步兵团在交火一样……许多同僚被咬伤,继而病倒、死去……”
7月底,几名高级军官向统帅表达了担忧之情,称疫病让队伍士气大减,开小差者甚众,加上补给线吃紧,与俄军的决战恐怕会出现变数。

起初,拿破仑在回应中流露出撤兵的意思,仅仅两天后便改弦易辙,他告诉部下:“最可怕的是我们在莫斯科面前倒下。

木已成舟,只有赢得最后的胜利才能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才能真正拯救我们自己。


瘟疫比对手的大炮恐怖
就这样,拿破仑固执己见,率领疲惫不堪的部队强行突破。

8月17日,法军攻陷斯摩棱斯克,很快又拿下瓦卢蒂诺。

俄方则且战且退,诱使对方分兵几路,深入无边无际的旷野。

史料显示,到8月25日,拿破仑26.5万人的主力部队只剩16万人;又过了两周,进一步下跌至10.3万人。

如此惊人的减员速度,瘟疫在其中的“贡献”不小。

俄军司令官库图佐夫在首都以西110公里的博罗季诺严密设防。

9月14日,法军在付出约3万人的代价后,开进了早已是空城的莫斯科。

此时,拿破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得不偿失——城市被俄罗斯人放火烧毁,没有粮食,更找不到其他给养,精疲力竭的法军已无法再前进半步。

进入10月后,天气急剧转冷,“很少把后背亮给敌人”的拿破仑终于打起了退堂鼓,11月8日撤回斯摩棱斯克时,他发现那里的医院已被伤病员挤满。

得知先前寄予厚望的补给基本被预备队耗光,远征军的纪律滑落到了崩溃边缘。

眼见压不住局势的“皇帝陛下”只得同意全军后退到波罗的海沿岸休整;12月8日于维尔纳扎营时,他手下还能打仗的只剩两万人了。

紧接着,波旁王朝余党图谋在法国搞政变的流言传来,生怕后院失火的拿破仑把指挥权交给副手,带上亲信便向巴黎狂奔而去。

至此,继1799年在埃及被英国海军击溃后,这位枭雄的东征之梦,再一次虎头蛇尾地画上了句号。

真相两百年后才被揭开
在立陶宛,死去的法国军人被成批地埋葬在草草挖掘的战壕中,没有墓志铭,没有十字架。

直到近两个世纪后,这些化作白骨的尸体,才因为工人们的无心插柳而重见天日。

法国马赛地中海大学的戴蒂尔·拉奥特教授,专门对拿破仑大军的遗骸做了病理分析。

他指出,从集体墓穴中收集到的牙齿样本中,29%呈现被传染病感染的痕迹;除了斑疹伤寒,“五日热巴尔通体”的DNA也在牙髓中被发现,后一种疾病同样系通过寄生虫传播。

纷飞的雪花悄无声息地掩埋了战争的伤痕,只剩下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回荡。

作曲家为了烘托胜利的气氛,特地在乐章最后加入了大炮的轰鸣和敲响的
钟声——不过,并没有虱子吞噬血肉时发出的细微响动。

事实上,恰恰是这些肉眼几乎辨认不清的小昆虫,帮助俄罗斯人击碎了拿破仑的野心,进而改变了历史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