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救治技术
战伤救护基本技术

战伤救护基本技术一、止血技术止血技术是战伤救护的基本技能之一,目的是通过控制出血来挽救伤员的生命。
在战场上,失血是导致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止血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止血原理:止血的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封闭血管,从而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2.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a.指压止血:用手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使其暂时停止出血。
b.加压包扎:用止血带或绷带进行加压包扎,以减缓出血。
c.填塞止血:将消毒纱布、止血棉等填充物填塞到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
d.屈曲肢体止血:将伤肢屈曲,用衣物等垫起,使伤口高于心脏,减少出血。
3.注意事项:a.注意不要在伤口处涂抹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b.使用止血带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捆扎,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c.对于大出血的伤员,应尽快进行止血和包扎,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二、包扎技术包扎技术是战伤救护的基本技能之一,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减轻疼痛和固定敷料。
1.包扎方法:a.环形包扎:用绷带将伤口周围的皮肤环形包扎。
b.螺旋包扎:用绷带以螺旋形的方式进行包扎,适用于关节等部位。
c.“8”字形包扎:先用绷带环形包扎,再以“8”字形的方式进行固定。
d.绷带卷:用绷带卷将伤口进行固定。
2.注意事项:a.注意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b.包扎时要紧贴皮肤,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或过松。
c.对于四肢骨折的伤员,应先进行固定,再进行包扎。
d.注意保护伤口周围的皮肤,避免过度摩擦造成损伤。
三、固定技术固定技术是战伤救护的基本技能之一,目的是固定骨折或关节脱位的部位,减轻疼痛和避免二次损伤。
1.固定方法:a.夹板固定:用木板或塑料板作为夹板,配合绷带进行固定。
b.石膏固定:用石膏粉调制成石膏膜,固定在骨折或脱位的部位。
c.牵引固定:使用牵引器械进行牵引,以固定骨折或脱位的部位。
2.注意事项:a.注意固定部位的正确性,避免加重伤情。
b.在固定时要确保夹板或石膏与患处完全贴合,松紧适度。
c.注意保护患处周围的皮肤,避免过度受压造成损伤。
战伤救治技术 ppt

包扎术
-
31
目的:
保护伤口 减少污染 固定敷料 压迫止血
注意事项:
1、动作要轻巧。 2、接触伤口的敷料应保持无菌。 3、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紧适宜。 4、打结要避开伤口部位。 5、密切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及时松
解过紧的包扎。
-
32
包扎材料
1)三角巾 带状三角巾 顶角、底角及顶角系带折叠成带状 燕尾式三角巾 将三角巾在顶角附近与底边中点折叠 成燕尾式
急救步骤: 通气、基础生命支持
止血、止痛 包扎 固定 搬运
-
3
止血
-
4
战争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出血,据统计约占死亡总 人数的30%-40%。因此,止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 之首。
不能将泥沙、香灰、药物、烟丝等撒在伤口上。 否则容易引起创口感染,甚至导致破伤风和气 性坏疽,后果严重。
Hale Waihona Puke -5成人总血量约5000-6000ml,约占体重的 7%-8%。
战伤救治技术
-
1
《战伤救治规则》2006版
全军卫生人员都应当掌握战(现)场救治 技术;
战伤分级救治,分为战(现)场急救、紧 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5 个基本救治环节。
提高基层官兵战场自救、互救能力,降低
-
2
五大急救技术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通气
六大技术:基础生命支持
-
23
颈部伤口填塞止血法
将健侧上臂作为支架加压包扎,不能直接将绷
带环绕颈部包扎,以防因出血、水肿而引起窒息。
-
24
4、止血带止血法
多用于四肢较大的不易控制的动脉出血。缺点是 压力控制不好或应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肢体缺血坏 死。
战伤急救的基本技术

战伤急救的基本技术
1. 停止出血:使用压迫止血法或包扎止血法控制出血。
2. 清理伤口:用清水或盐水冲洗伤口,清除碎片和碎片,防止感染。
3. 处理创伤:包扎或簸箕伤口,尽量减少移动伤口,避免恶化伤势。
4. 维持呼吸:给予急救人员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进行口对口呼吸或支持呼吸道。
5. 减轻疼痛:使用止痛药或冰袋可以减轻创伤和疼痛。
6. 保持身体温度:使用毛毯或保温纱布覆盖伤员,以保持体温和防止感染。
7. 监控呼吸和心跳:定期检查伤员的呼吸和心跳,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功能正常。
如发现异常,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8. 保持情绪稳定:安抚伤员情绪,让他们保持冷静和放松状态,以便更好地接受治疗。
战伤急救五项技术

(二)止血
• 战伤止血法有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用。
• 1.指压法 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大骨的浅面。
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5颈椎横突,将肱动脉压在肱 骨干上,等等。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 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 2.压迫包扎法 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敷料 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 3.填塞法 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 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待充填其中,外面 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 机会。 • 4.止血带法 能有效地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 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 要用于暂不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2.方法: 徒手搬运法(主要用于火线) 器械搬运法(担架)
3.要求: 因伤情选择搬运方法和工具 搬运时动作要轻巧、敏捷、 一致 对腰部、骨盆骨折伤员选择 硬、平的木板(门板) 搬运时尽量减小震动,减轻 伤员痛苦
徒手搬运法 1.侧身匍匐搬运法 根据伤员受伤的部位,应用左或右侧的匍 匐法。搬运伤员时,使伤部向上,将伤员的 腰部放在搬运者的大腿上,并使伤员的躯干 紧靠在胸前,使伤员的头部和上肢不与地面 接触。基本动作是:垫腰,撑肘,扶肩,抱 胸,蹬足。
2.背法 将伤员两上肢拉向 救护者的前方,前胸压 在救护者的背上,然后 用双手臂托住其大腿中 部使大腿向前弯曲,并 握住伤员双手,救护者 身体略向前倾斜,站立 行进。胸部创伤、心脏 病、哮喘发作以及呼吸 困难者禁用。
3.抱法 救护者先将伤员一 上肢搭在肩上,一手抱 住伤员的腰部,另一手 托起大腿,手掌托其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抱起行进。
2.匍匐背驮搬运法
•
救护者同向侧卧于伤员处并紧靠伤员身体, 拉紧伤员上臂后再抓住伤员臀部,合力猛翻将 伤员转上身,低姿匍匐向前进。基本动作是: 同向侧卧,靠紧身,拉紧上臂,再抓臂,合力 猛转翻上身。
战伤救助的基本技术

战伤救助的基本技术
战伤救助的基本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伤情评估:医务人员需对战场上的伤员进行迅速而准确的伤情评估,包括创伤的严重程度、伤势部位、疼痛程度等,以确定紧急救治的优先级和方法。
2. 创伤止血技术:止血是战场救治的首要任务之一。
医务人员需要掌握各种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压迫止血带、止血夹等,以及使用止血药物和止血装备。
3. 快速救护固定技术:在战场救治中,需要迅速而准确地对骨折、脱位等创伤进行固定。
医务人员需要熟练运用石膏固定、肢体拉伸等技术,以减少进一步的伤害和疼痛。
4. 快速创口处理技术:战场创伤多为开放性创伤,医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创口处理技术,包括创口冲洗、创面缝合、消毒等,以避免感染和进一步损伤。
5. 心肺复苏技术:对于战场上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及时的心肺复苏是救治的关键。
医务人员需要熟练运用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以维持伤员的生命体征。
6. 等离子复苏技术:战场上,伤员可能会因大量失血导致休克。
医务人员需要掌握等离子复苏技术,通过给予血浆等离子来填充血容量,以提供及时的血液循环支持。
7. 包扎和绷带技术:战场伤员的创伤需要及时包扎,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包扎和绷带技术,以确保创伤部位的保护和治愈。
8. 伤员转运技术:战场伤员需要及时转运到医疗设施进行进一步治疗。
医务人员需要掌握适当的转运方法和技术,包括担架运输、氧气输送等,以确保伤员的舒适和安全。
以上是战伤救助的基本技术,但实际情况可能因具体环境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战场救治中,医务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并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应对不同的创伤情况和救治需求。
战伤救治技术

救治时间紧迫:战场上伤员数量多救治时间有限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救治环境恶劣:战地环境复杂常常存在各种危险因素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应对能力。 医疗资源有限:战争时期医疗资源往往比较紧张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 伤员伤情严重:战争中常常伴随着大规模的伤亡伤员伤情复杂严重救治难度大。
建立完善的战伤救治体系确保救治流程的顺畅。 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救治人员的专业水平。 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升救治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早期战伤救治技术:侧重于简单止 血和包扎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研究战伤救 治技术提高救治效果降低伤残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战伤救治技术:结合医学、生 物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先进的医疗 设备和药物提高救治成功率。
重要意义:对于保障部队战斗力维 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伤员分类:根据伤情轻重进行分类确保优先救治重危伤员。
运输方式:根据伤员情况和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陆地、空中或海上运输。
途中救治: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如止血、止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确保伤员安全到达目的地。
后送网络:建立完善的后送网络确保伤员能够及时送达后方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
PRT FIVE
PRT THREE
现场急救:在战场或 事故现场进行的初步 救治包括止血、包扎、 固定等措施
转运途中救治:在转运 伤员过程中的救治旨在 维持伤员基本生命体征 确保安全转运
医院内救治:在医疗 机构进行的全面、专 业的救治包括手术、 药物治疗等措施
康复治疗:伤员康复 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旨在促进伤员身体和 心理功能的恢复
,
汇报人:
科室战伤救护方案

科室战伤救护方案1. 前言随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和战争方式的改变,战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武器,同时也增加了各种类型的战伤,如枪伤、炸伤等。
因此,在一线的医疗机构中,及时高效地对战伤进行救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科室战伤救护方案的介绍,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战场上的各种应急情况,保障士兵生命安全。
2. 救援步骤救援步骤分为“三步走”:(1)第一步:现场救援伤员在战场上常常会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攻击,所以救援医护人员在进行现场救援时必须保证自身安全,并正确评估环境,分析伤员伤情,及时为伤员提供急救措施。
首先,必须对伤员进行现场清创,止血止痛,进行简单的检查,以确定伤员的伤情,分析伤员的病情及成因,采取救护措施。
对于烧伤、爆炸伤口需要及时用清水或药水进行冲洗消毒。
其次,对于大量失血的伤员,要赶紧进行输液治疗,同时进行补液、加升、输血等抢救操作。
对于休克的伤员则要保持患者清醒,适时进行液体复苏和输血。
处理其他损伤,如折断、扭伤,也要第一时间处理。
(2)第二步:到达医疗救护站将伤员送到医疗救护站后,应立刻组织医护人员开展诊治工作。
根据伤员病情,立即启动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首先,针对不同伤情,必须开展相应的特殊护理,如危重病人应当进行心率、血压、呼吸,硬膜外灌注等监测操作。
对于严重热伤、化学伤等,要做好灌肠和透析,及时清除体内毒素,避免毒素危害细胞,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害。
其次,对于手术适应症的伤员,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救治。
手术时要特别注意病人的体位和镇静状态,避免术中发生一系列问题。
(3)第三步:转运及进一步治疗当伤员的病情得到稳定后,应将其转送至后方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这个阶段,要重点加强对伤员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增强信心,促进伤口愈合,保障恢复的效果。
同时,在伤员接受进一步治疗的过程中,医疗机构应进行统一的数据收集,为伤员的治疗过程提供参考,同时为后续的疑难病例提供数据支持。
3. 总结科室战伤救护工作必须做到救援给力、诊治精准、转运迅速。
战伤救治的基本技术

战伤救治的基本技术一、急救技术急救是指在战场上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以保证伤员的生命安全和伤情稳定。
急救技术是战伤救治的基础,能够有效地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死亡率。
1. 体格检查:急救人员需要对伤员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呼吸、循环、神志、四肢活动等方面的观察,以便及时判断伤员的伤情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维持呼吸道通畅:在战场上,伤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急救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如头后仰法、侧卧法等。
3. 心肺复苏:对于心搏停止的伤员,急救人员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以保证伤员的心肺功能恢复。
二、止血技术战场上的大量出血是伤员生命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的止血技术可以迅速控制出血,保护伤员的生命。
1. 直接压迫止血:对于外伤出血的伤员,急救人员需要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以迅速止血,并将伤肢抬高以减少出血量。
2. 包扎止血:对于深部出血的伤员,急救人员需要进行包扎止血。
包扎时应选择适当的绷带,用力均匀,不过紧或过松,同时注意保持伤员的肢体活动。
3. 压迫止血器的使用:在无法通过直接压迫或包扎止血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可以使用压迫止血器,如止血带、止血钳等,将其放置在出血部位上,以迅速止血。
三、清创技术清创是指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和处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
清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伤员的感染风险,促进伤口的愈合。
1. 清洗伤口:急救人员需要用生理盐水或清洁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去除污物和血块,同时避免用力擦拭伤口,以免造成伤口进一步损伤。
2. 消毒处理:对于较小的伤口,可以使用碘酒或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较大的伤口,可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消毒,以预防感染。
3. 创面盖敷:在清洗和消毒之后,急救人员需要使用敷料或纱布进行创面盖敷,以保护伤口免受污染和外界刺激,促进伤口的愈合。
总结:战伤救治的基本技术包括急救、止血和清创等方面的操作。
急救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保证伤员的生命安全;止血技术可以迅速控制出血,保护伤员的生命;清创技术则可以预防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