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首发】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互联网、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在三十年前闻所未闻的新事物,今天都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试想一下,再过三十年,随着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自己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请以“三十年后相聚时”为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叙述,有描写,不少于800 字。
【答案】三十年后相聚时突然有一天,科学界发出一条特大的新闻,全国各家报纸都在自己的头版登出了这则惊人的消息:万能研究所只花八小时造出了一座二十层楼,名为“宝石大厦”。
我这个新科学报纸的记者当然不能闲着啦。
我乘着采访的专机,带上一副用爱迪生制造留声机的原理最近才研制出来具有自动录音功能,当即能够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特殊眼镜,这种特殊的工具,对新闻采访工作方便极了。
不一会,目的地到了。
我让飞机从宝石大厦的顶端盘旋而下,透过玻璃窗,看见宝石大厦的顶部,周围是一片碧蓝的云彩,中间一座像发电厂似的小山,我为创造者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原理制造大厦的顶部而产生好感。
飞机慢慢的围着大厦盘旋而下,我发现这座大厦是一个粗而长的大圆筒,简直是一个大烟囱,我为设计者这精心的构思而赞叹。
在机仓里,我尽情的观赏大厦外墙,它全是用一种发光的装饰材料镶嵌着,宛如宫殿般雍容华贵,怪不得取名为“宝石大厦”。
飞机快到大厦的底部时,我离开座位,站在机仓门口,正为寻不到门而焦急时,只见驾驶员用手中的像似打火机样的东西,对准墙壁一按,大厦上的一块墙壁往上掀起,一位穿着礼服的女子,站在门口迎接我。
还没等飞机停稳,这位女子跑上来,一把抱住我,连声道“‘婧’,我猜必须是你这位大记者,果然不出我料。
”“喔,‘芸’我来没给你打招呼,是想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这次来是让我见识一下你这位大发明家。
”“芸”把我带进大厦里,我指着墙壁说:大厦内部也用塑料贴面板来装饰墙面,我话还没说完,“芸”就摇着头笑着说:“不,不,你错了,这座大厦外无装饰,内也无装饰,是我用了近二十年时刻研制出来的一种质量轻、无颜色、无污染、不易燃烧的装饰材料,它是经过32000度高温膨化成的一种混泥土,在里面加些其他元素,使之在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光线下能产生不一样的颜色,产生此刻这样的效果。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
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
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
“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
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
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
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
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
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
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
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清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
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三(下)第二次质检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高三(下)第二次质检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西成高铁运营以来,旅客发送量节节旱升,开通首月共发送旅客达93万人次,致使高铁车票洛阳纸贵....。
②无论正史还是野史,他都浏览涉猎,博学多闻让他的课堂自然而然地生动起来,说起历史故事如数家珍....。
③学者宋恪震的《唐宋词名篇精赏》是近年新成果的结晶,与他的《唐诗名篇精赏》恰巧成为配套,可谓珠联璧合....。
④他的笔下有历史,有中国哲学的智慧,他谈论的是历史上的人与事,但常常枝蔓开去,天马行空....。
③邵飘萍先生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许多揭露黑幕、针砭时弊的新闻和社评,显示出国人的勇气和操守。
⑥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充满了正能量,以喜剧的形式回忆抗战年代的蹉跎岁月....,提醒观众不忘历史。
A. ①③④B. ①⑤⑥C. ②③⑥D. ②④⑤【答案】B【解析】①洛阳纸贵:借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此处指车票价格上涨,使用对象不当。
②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正确。
③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正确。
④天马行空: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不着边际,此处使用第一个意思,正确。
⑤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贬义,此处是褒义,感情色彩不当。
⑥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此处指艰难岁月,不合句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要熟记成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比如“席不暇暖”,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寒冷”,错误。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周考(3.18)语文试卷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高三下学期周日测试(2018. 3.18)语文试题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知行问题的简略回溯何俊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知行问题,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要。
这虽然是个哲学问题,但也切实存在于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商朝贤臣傅说曾对商王武丁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在傅说看来,知道一个东西并不难,行动才难,即知易行难。
这就较早地提出了知行的关系问题。
但实际上,认知也并非十分容易。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全球仅有几人能听懂;弗洛伊德早年在柏林大学讲述自己的代表作《梦的解析》时,也只有两人听课。
可见,理解并接受一种新的道理或知识也实非易事。
孔子对知行问题有何看法?孔子的哲学以仁学为标志,关于仁的内涵,孔子有不同层面的回答,其中一个层面就是把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知”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
孔子曾言:“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
”仁者不是简单地爱人,必须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痛恨。
所以,在孔子有关仁的阐发中,“知”是第一位的,有了“知”才能谈“仁”。
《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这其实就包含了知与行两个方面,学就是知,习就是行。
他把“知”的过程分成了学与思两部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若一个人只学不思,就容易迷茫。
可是,若只重视思而不重视学,同样也是很危险的。
虽然“知”是成为仁者的前提,但在知与行的轻重问题上,孔子又突显了行的重要性,认为行重于知,主张敏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此观之,知是前提,行是终端;若没有行,知仍是空的。
在孔子之后,知行问题在儒家思想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儒家关于知行的论说也有进一步展开。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21题,150分。
(2)客观题用2B铅笔将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3)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以备讲解。
(4)请同学们注意把握答题时间。
I 卷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3分,共18分)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________去搀扶、去问候;一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②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③近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________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做了充分的铺垫。
A.不约而同按部就班坚苦卓绝B.不谋而合按部就班艰苦卓绝C.不谋而合人云亦云艰苦卓绝D.不约而同人云亦云坚苦卓绝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12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已变得,稍有拖延怠慢就会使大气污染愈演愈烈。
②在美国中期选举之际,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低迷,甚至被称为民主党的“负资产”。
面对国内外一大堆的棘手问题及人们的质疑声,奥巴马也慨叹“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③在首相安倍晋三尚未离开中国之时,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有些,在记者会上发表违背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言论,日方这种言而无信的态度着实令人失望。
A.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迫不及待 B.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迫不及待C.迫不及待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D.刻不容缓迫不及待迫在眉睫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报刊、网络和媒体的转载与报道,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和模仿。
语文-高一-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至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
“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
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
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
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
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
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
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诗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
刘勰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裁浮词谓之裁。
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
”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
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
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
"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
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座小镇三面环山,一面正对松花江,山高水低,过境洪水和山上的来水都通过这里的九道沟泄入江中。
②满屏竟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
正因为有丰富的古典文化积淀,16岁的才女武亦姝才能在中华诗词大赛中过关斩将,如探囊胠箧一般轻松夺冠。
③有时候,很多人低头看着自己索然无味的生活现状,会突然想有一次旅行,希望旅行中有班荆道故的欣喜。
④中国品牌彩电技压群芳,在2016年稳扎稳打,以836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超越对手韩国,跃居世界第一。
⑤杨绛先生对中国的责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都非常纯粹,格调非常之高,令知道她的人对她高山仰止。
⑥他大学毕业后本想到一线城市开创事业,但又考虑到父母双亲春秋已高,不忍再次别离,便在桃溪筑“善养堂”以侍养,晨夕供奉,菽水承欢。
试卷第2页,共14页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③⑤⑥D .②④⑥第II 卷(非选择题)二、(题型注释)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这项新产品不仅达到了环保指标要求,更通过了耐离压、耐高辐照等一系列近乎苛刻的性能,让竞争对手惊叹不已。
B .通过—种新型超级电容器制备技术制备出来的超级电容器,可反复充电超30000 次以上却不会降低电池的莆电能力。
C .密琢高速河北段建成通车使北京大外环河北段全线贯通,有效地缓解了首都地区过境车辆的压力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
D .农垦改革试点任务是农垦改革的“牛鼻子”和“硬骨头”,能否在这些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直接关系到农垦改革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