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论巴金小说《家》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论巴金小说《家》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

【标题】论巴金小说《家》中的女性形象【作者】胡正芬【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观;女性悲剧;现实意义【指导老师】魏洪丘【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诗经?召南?甘芾》里的“蔽芾甘棠”之意,1904年11月25日诞生在四川成都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大家庭中,他一生中有三个老师:“第一个老师是他的母亲,教给了他什么是‘爱’;第二个老师是家里的仆人周老轿夫,教给了他‘人要诚心,火要空心’的人生哲理;第三个老师是他的朋友吴先忧,鼓励作者为了朋友、为了真理要敢于奉献自己。

”[1]巴金的小说流溢出浓重的忧郁,同时又充满了青春的激情,所以得到了万千读者的青睐,尤其是青年读者。

正如巴人所说的那样:“巴金的小说,就如一种进军号,声音是直率而雄壮。

它给人一种感召,一种启示,一种鼓励。

”,[2]这正是巴金小说的长处所在,但同时又是作者创作的缺点所在,因为读者在读了他的小说之后,留给读者的多是“激情”,少了一种鲜明的“成熟感”和“方向性”,这也许和作者单纯的思想境界有关吧!巴金的小说较多,但最出名的是《激流三部曲》,它描写的是“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四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年代,它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们的毒害。

”。

[3]在《激流三部曲》中,成就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第一部《家》,《家》是一部中国旧日大家庭溃败的历史,也是一部民族的寓言。

它曾激励了一代年轻的心反抗大家庭、寻求自由生活的勇气。

《家》最明显的成就还在于巴金成功的塑造了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不同女性形象。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不同女性形象的描写,传达了他先进的女性观,透露出作者强烈的女性崇拜意识,在他笔下的大多数女性都有天使般的外貌和心灵,性格都比较单纯,她们都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作者在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时,把她们的外表美和心灵美相结合,以之感染读者,尤其是对她们心灵美的刻画,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少年时代,巴金对妇女受压迫受奴役受歧视的社会地位和不幸命运就有了深刻认识,他对女性的悲剧命运从小就怀有很深的同情和关注。

分析巴金《家》中人物形象

分析巴金《家》中人物形象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姓名:黄静准考证号:046611200046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冯昊完成时间:2014年4月目 录前言....................................一、《家》中的人物形象. (1)(一)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1)(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 (3)(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觉慧 (4)二、家》中的矛盾分析 (6)(一)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6)(二)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7)(三)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7)三、《家》的艺术成就 (7)(一)独特的写作风格塑造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7)(二)叙事结构宏伟,人物心理细腻且富有情感 (8)(三)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意义 (9)结语····································参考文献····································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摘要:《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代表着时代的缩影。

《家》的人物分析

《家》的人物分析

《家》的人物分析摘要:《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小说以高家三兄弟三种不同的性格来表现作者的人生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触,看似温馨的“家”其实是暗藏各种斗争,“家”成了那一个时代中国进步青年与封建家庭斗争的缩影。

本文主要通过对家中人物的简单分析来展现《家》主题内涵。

关键字:家巴金人物性格分析家是什么?是一方温馨的港湾,是一把育树的黄土,是一点柔和的莹光,是一把慈爱的花伞,是天边一抹最美丽的云彩……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却是羁绊,是对激情的禁锢。

巴金作品《家》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

描写的是“五四”以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

豪门高氏表面上它是诗书传家,历代为官,实则家内各房之间明争暗斗。

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份时间里。

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维护封建礼法。

长房长孙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

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

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

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

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醒悟,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作者歌颂了青年的反抗精神,鞭挞和批判了封建家族的罪恶。

《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复杂,多面。

但我认为主要可分为三种:压迫者,牺牲者和反叛者。

压迫者主要代表人物是冯乐山,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克定。

他们都是专横,虚伪,腐朽,冷酷的化身。

其中我最讨厌高老太爷,他最可恨了,封建专制,顽固不化,独断专横,凶残暴虐,压制一切新生事物,不惜牺牲青年的幸福和前途。

完全是封建道德的化身。

他囚禁觉慧,打儿子斥媳妇,丫头随意送人。

但临终前对觉慧表现出了饶恕,丰富他的性格。

这也正体现了最后在面对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他无能为力。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家》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创作的小说,是他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衰败历程。

其中,主要人物有多位,每个角色都饱含着独特的个性,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白嘉轩:《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情节的中心人物。

他是白家的长子,父亲早逝后承接家业,初时虽有善意却因技不如人和缺乏领导能力而使白家日渐衰落。

在商贸方面,他疯狂追求利润,并采用种种手段占有别人资产,最终导致家族中高攀不起他的继母去自杀,由此可以看到他的权欲膨胀,在社会上成功上位后连自己的母妻并肩而立,当权势已经稳定后彼此不再关注,最终因忙于政治事务加上回避自己不肯与建新修理剧院相伴,以及对自己姨太庙祝母的忽略引起报应而英年早逝。

二、晓霞:白嘉轩的妻子,家族中的贤妻良母形象。

她的出现改变了白嘉轩的一些恶习,使他时刻警醒着不能再被灰色信用的漩涡所吞噬。

她懂得如何拴住大家的心,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男人需要有贤妻良母固本秉德,晓霞就是这样的典范。

三、任光远:在小说中,比较受欢迎的男性角色之一。

他是白家旁系宦门出身的人,为人忠厚老实。

后来,任光远找了个工作女友,开始反对白家世仇,也失败。

但他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以节俭和勤劳实现自己的事业,他更懂得发掘那些每日半生不熟的人所谓的技能,通过合并公司推动规模扩大。

从他描写的路程中看,他的人生意义在于诚实和努力,同时也成了白家乱局中一块稳定的绊脚石。

四、王太度:王太度是一个哀怨的人物,无法适应家族的变迁而遭受巨大的伤害。

他是白富美的儿子,不是黄金卵玩入平凡世界的半客,也没能成为白家新式富豪的core。

人生遭遇一次接着一次失败,导致其陷于酒瘾,并策划了自己父亲的死,这个行径让其在读者心目中形象更加复杂和难以琢磨。

五、金娇:她是白嘉轩暗恋的对象之一。

从外表上看,她是一个性感迷离、勾人心魄的女人,但内心却异常脆弱。

金娇曾经被所爱的男人负心背叛,这种打击使她一度想要自杀,后来被两位扶起的父亲安慰,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永远不是所谓的钱。

浅析巴金《家》的女性形象

浅析巴金《家》的女性形象

佳木斯职业学院巴金《家》中女性形象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家》是巴金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他的代表作品。

《家》主要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的败落史,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

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其中的青年一代的女性形象更是发人深思,作品中年亲女性的不幸命运的形成不仅仅是这个社会的原因。

仅仅从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对她们的迫害上去分析是不够的,还应从他们自身性格上进行分析。

她们年轻、美丽、善良,有的是封建家“牢笼”中的可怜女性,她们整年累月地被压在这个封建家庭的最底层,在悲惨的环境中,或是服从主子们对他们的命运的安排,服从命运,或是在不幸中苦苦追求、挣扎;有的是屈服与封建礼教的小姐们,她们最终成为旧制度、旧礼教的牺牲品;有的是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正在觉醒中的青年知识女性,这些给了她们一些希望,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光明。

而这些女性中有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大写“人”,更没有意识到去争取做“人”的权利,而一直是自觉不自觉的遵循着旧礼教的规矩甘心做奴隶。

社会原因加自身原因就造成了其悲剧的结局。

一、旧社会牢笼中的“奴隶”有着秀美外表个纯洁心灵的鸣凤在高家的地位是极卑微的,出生于穷苦人家,九岁失去母亲后被送到高公馆做丫头。

于是“听命令,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成为她”平凡生活中的点缀”。

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

在高公馆,他尽心服侍少爷觉慧,当觉慧的爱向她走来时,她“盼望着他向她伸手,祈祷着他有一天会拯救她,把他从污泥中救出来。

”做我一个年轻的少女,她也有自己的梦想。

她最美的幻想就是自己也像服侍的小姐一样,享受那些“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饮食和温暖的被窝”,受着大家的宠爱,最后和少爷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她也真的和三少爷觉慧相爱了。

纯洁的爱情鼓舞着她,给了她美妙的幻想,使她暂时忘却了现实里的一切,只是期待并祈祷有一天觉慧把她从污泥中救出来,让她成为他一个人忠顺的奴隶,那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完整word版)《家》人物分析

(完整word版)《家》人物分析

1、高老太爷:他是封建主义的象征,主要性格特征是专横与残忍,象征着旧家庭和封建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中,他是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名言是\'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他的话人人必须遵守.他把觉慧软禁在家里,不准他参加学生运动;他强迫觉民淑英接受他定下的亲事;他把丫头凤鸣当作礼物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终于迫使鸣凤投湖自杀。

高老太爷的令一个特点是虚伪,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剥削者一样精神空虚,灵魂丑恶。

玩花旦,讨小老婆,欺压丫头,什么丑事都做得出来.他身边那个浓妆艳抹,说话尖声尖气,走路扭扭捏捏的陈姨太,就是他道貌岸然的形象注脚。

2、觉慧: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

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然而他又是幼稚的。

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

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一个充满朝气的典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A、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这种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再次,在爱情追求中屏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B、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

他身上还存在着他出身的那个家庭和阶级的思想印记.总而言之,觉慧是20世纪初,在新思潮冲击下由五四运动首先唤醒的中国人,是封建主义大胆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浅析巴金《家》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毕业论文 精品

浅析巴金《家》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毕业论文 精品

【标题】浅析巴金《家》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意义【作者】袁嘉忆【关键词】《家》封建礼教人物形象悲剧意义【指导老师】梁平【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言1931年底巴金完成了《家》的写作。

《家》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记录着一个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欢离合,在这个封建制度背景下生存的大家庭,有着不可避免的各种纠纷,勾心斗角,压迫与不公。

一群年轻可爱的生命在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下受苦、挣扎而不免于死亡,小说带着血和泪,带着悲愤与痛苦的呼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把斗争的锋芒指向了极度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揭示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家》包含着巴金最真实的情感,渗透着封建家庭中种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些人物的身上体现了巴金对家的爱与憎。

曾经的家是可爱的,那里有贤惠慈爱的母亲,从小给予巴金爱的教育,因此幼年的巴金把母亲所教的“爱一切人”作为衡量一切人和事的主要准则①。

尽管这里曾经有爱,但封建大家庭注定不能摆脱“树倒猢狲散”的命运。

同时,这里还充满了险恶,是人吃人的黑暗社会。

在高家这样的封建王国里,有以高老太爷、冯乐山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制者,残酷、专横、腐朽、虚伪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在高家,高老太爷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许违抗,他肆无忌惮的摧残青年一代的青春、爱情、生命。

他的专横残暴,造成了高家年轻一代的一系列悲剧。

一、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何谓悲剧?广义的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祀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

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狭义的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它的主人公大多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宣泄。

【家】巴金人物形象分析

【家】巴金人物形象分析

【家】巴金~人物形象分‎析觉新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子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

与梅相爱却‎奉父亲之命‎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但梅后来的‎回归给他带‎来无限内疚‎与痛苦,而梅也因此‎不久病逝。

办高老太爷‎的丧事时,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产。

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最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个‎破碎的家。

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的彻底破产‎。

觉民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

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

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慧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

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

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

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冯乐山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

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姓名:黄静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冯昊完成时间:2014年4月目录前言 (1)一、《家》中的人物形象 (1)(一)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 (1)(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 (3)(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觉慧 (4)二、家》中的矛盾分析 (6)(一)封建代表与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6)(二)封建统治者的内部矛盾 (7)(三)青年代表之间的矛盾 (7)三、《家》的艺术成就 (7)(一)独特的写作风格塑造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7)(二)叙事结构宏伟,人物心理细腻且富有情感 (8)(三)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意义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分析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摘要:《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代表着时代的缩影。

《家》中系统深入地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除了描写了年轻人的生活,爱情,还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衰落直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封建家庭的罪恶,高度赞扬了这一代觉醒与反抗的新青年,塑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强烈牺牲精神的人物形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的世界中建构了一个矛盾型的人物群像。

关键词:人物形象;封建礼教;悲剧;叛逆;矛盾。

前言“我生在一个古老的家庭里,有将近二十个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

”巴金就是出生在这个世代做官,四世同堂的李公馆中。

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让巴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深刻地认识到大家族必将崩溃的结局。

长期的封建家庭生活成为了《家》的写作素材。

巴金看到了大家庭的不幸遭遇后,又受到了大哥李尧枚的鼓励与支持下,下定决心要写一部反映封建大家庭生活的小说,于是开始了《家》的创作。

《家》中高公馆与现实生活中的李公馆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都很相似,甚至高公馆中的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类似的身影。

在《家》的写作过程中,巴金的大哥李尧枚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服毒自杀,当巴金听闻这噩耗,悲痛欲绝,当晚便决定调整《家》的结构,高公馆中的高觉新的人物形象是以大哥李尧枚为原型塑造的,将一位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展现在在人们的面前。

1919年5月4日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巴金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成长的,五四反封建运动的巨浪深深地影响着这位年轻的少年,五四运动使巴金深刻地认识到个性解放,思想解放的重要意义。

1920年,巴金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在学习期间,他深受克鲁泡特金和波兰剧作家廖·抗夫两位作者以及美国人高德曼的影响,并不断汲取着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知识。

他想写一部关于封建大家庭的历史,写那些年轻的生命在吃人的封建制度下走向灭亡,这就是巴金创作《家》的真正动机。

《家》呈现了大家族分崩离析的过程,但它并不局限于一个具体家庭的兴衰变化,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揭示出整个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灭亡的命运。

一、《家》中的人物形象巴金以独具魅力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塑造了一系列个新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例如:高老太爷,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瑞钰,梅,鸣风形象等等。

(一)封建维护者的形象----高老太爷《家》中的高老太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造就成了这份大家业,实现了高老太爷心中四世同堂的完美家庭模式。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是封建大家族的最高权威者,《家》中的高老太爷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统治者的性格特征,其性格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封建专制的性格特征巴金在《家》的人物形象塑造上,高老太爷表面上一本正经,满嘴的仁义道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家长的形象,实际上是一位专横、残忍、虚伪、专制,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的形象。

而他统治这个封建大家族主要依赖的就是专制的统治手段,借此建立起自己家中的绝对权威,以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在高公馆里,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庭的家长,代表着最高权威。

正如他所说:“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就要怎样做。

”以专制的手段统治者整个封建大家族,维护着封建家庭的秩序,包括大家族里的一切行为,乃至思想。

为了使封建家族继续维持着繁荣昌盛,他施行了以下专制手段:首先,对于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坚持反对。

其次他不顾孙子觉新的真实想法,将他与从未谋面的瑞钰结婚,造成了觉新和瑞钰、梅三个人的感情悲剧。

再次他对家中的佣人非常地残忍,将年仅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间接地将鸣凤送上了死亡的道路,紧接着,他又将婉儿抬到了冯家继续忍受的非人的煎熬。

2.人物形象的多面性高老太爷除了专横、残忍、虚伪、专制,生活腐化的封建顽固派的形象外,也有昏庸、糊涂、单纯、等性格特征,这也是塑造艺术典型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笔触。

从以下三个场景中可以看出来。

第一个场景是当他知道觉慧跟学生一起与军人闹事,斥责觉慧的时候。

他认为觉慧简直就是胡闹,并且“外面风声很不好,当局对于学生将有大不利的举动”一不小心就会将自己的性命赔上去。

他不允许有任何人违抗他所维护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社会活动。

从他斥责觉慧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位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也可以从他的话语间看出,他对觉慧的关心,为觉慧的性命担忧。

第二幕是在一家人吃年饭的场景。

高老太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造就成了这份大家业,实现了高老太爷心中四世同堂的完美家庭模式,高老太爷的“脸上浮出了满足的微笑”。

还为大家讲述了自己这一生的奋斗历史,努力拼搏下才积累了这份家业,“他认为有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想不到年轻人还有灵魂。

他靠田租吃饭,却连农民怎样生活也弄不清楚。

”这就是《家》中的高老太爷。

冯乐山在高老太爷66岁生日宴会上,提出要将自己的侄女嫁给觉民,高老太爷将孙子觉民的婚事当作笼络冯乐山的手段,迫使觉民离家出走,高老太爷震怒不已他认为他的权威受到了威胁,觉民就应该从大局出发,为了高家兴盛的未来考虑,遵从他的想法。

直到临死前才将觉民叫回家,取消了婚事。

第三幕是高老太爷临终前的场景。

高老太爷的家庭观念非常强,四世同堂的美梦已经实现,而他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他虚弱的躺在床上,面对死亡,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寂,没有人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光,“他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幻灭、黑暗。

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有点错了”,此时此刻,他的感情受到了家庭观念以及对儿孙们的眷念的影响,他没有质疑孙子们的叛逆行为是在与他对抗,相反,他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错了。

他就像一位疼爱儿孙的长辈一样,当看见觉慧走近身边,他露出了笑容,睁大着眼睛看着,人也变得和善起来了。

高老太爷认为觉慧也没有印象中的那么叛逆了,而在觉慧的眼里,祖父高老太爷变得无比脆弱,不再是封建顽固的代表。

高老太爷心中占重要地位的家庭亲属观念也在此刻充分的展现出来,他对孙子们的叛逆置之不顾,希望能在最后的时刻,见一见自己的孙子,但他又极力挣扎,他希望孙子们能够走上自己设想的道路。

《家》中高老太爷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二)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瑞钰瑞珏作为高觉新的妻子,是一位深受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熏陶的贤妻良母,她始终以丈夫和家庭为中心,能书善画,温柔善良。

作为高家的长孙长媳,处处与人为善,在高家,有着良好的口碑,她相夫教子,她所认为的爱情是能令人感到幸福的,婚姻则是幸福的归宿,然而瑞钰却为了所谓的爱情和婚姻丧失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和从未见面的觉新结婚,他们婚姻是觉新的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定下的。

为了使觉新开心,她精心为丈夫挑选着梅花,哪怕她已经知道丈夫喜欢梅芬的事情,却为了觉新,在屋子里插满梅花。

当她亲眼看见丈夫与梅在一起谈笑哭泣,小姑子们也站在一旁讥笑着,她没有说任何的话,将儿子海臣送到觉新跟前,让觉新牵着,她自己走到梅的身边,扶着梅转过假山,宽容大度地化解了觉新与梅的尴尬局面。

在瑞珏身上具备着女性宽容、体贴、大方的美德。

她没受过“五四”思潮的影响,始终屈服在封建制度及封建礼教下,可却不能给她带来平静幸福的生活,反而将她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陈姨太以“血光之灾”的封建迷信,促使瑞珏搬到城外阴暗潮湿的小屋里去生产,觉新的“不抵抗主义”只能无奈地接受,瑞珏将强加给她的灾难当作自己的命不好,默默留着眼泪接受这种荒唐的安排,最终,导致了难产的结局,就连丈夫最后一面也没见上。

作者巴金也曾感同身受过,“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就常常被迫目击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看到悲惨的结局,我写小说的时候,仿佛在同这些年轻人一起受苦,一起在魔爪下面挣扎。

”瑞钰的悲剧就在于她的逆来顺受,毫不反抗,才落得这个悲惨的结局,也就是她所恪尽职守的封建礼教造成了她的悲剧,封建迷信中断了她的一生,使她成为了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

(三)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觉慧觉慧是《家》中最突出的叛逆者形象,他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新生的民主力量的代表。

觉慧勇敢、坚决,毫无顾忌地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强烈的反抗精神则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

“大胆”和“幼稚”是觉慧性格的基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投身于当时进步的学生运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国家的命运,及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反抗。

二是:表现在他与婢女鸣凤的纯真爱情。

下面我将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觉慧叛逆的形象。

1.大胆叛逆的形象在《家》中,觉慧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对封建专制制度,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抗,他始终站在家庭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

他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他不是作为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出现,而是在学生与军队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的一位参与者,充满了反对“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黑暗”的革命热情。

作为新思潮影响下新生的民主力量代表的觉慧,在看到封建制度下的种种事情,使他看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不希望自己被封建家庭的腐朽思想所束缚,并为此付诸了行动。

在思想方面,他敢于坚持自己的政治态度,写了大量文章、刊物,大力宣传进步的思想,以自己的方式反对封建制度;在行动方面,他主动参加学生运动、社会革命活动。

觉慧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反抗封建家庭和反抗封建礼教中展开的,觉慧讨厌旧社会的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旧传统习俗以及封建迷信等封建思想,高老太爷却有者明显的封建思想,现实的家庭与理想家庭的差距令觉慧难以接受,坚决不再走封建阶级的老路,就这样成为了封建阶级的叛逆者。

他与封建家长的对抗,在高家始终站在反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家庭旧思想的传统生活、反对封建的婚姻制度。

他不赞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热情支持二哥觉民的“逃婚”斗争。

同时,他也反对封建迷信,在高老太爷生病的时候,觉慧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义正言辞地声讨长辈们的迷信活动,坚决反对端公驱神追鬼的把戏,坚决反抗封建习俗。

在高老太爷死后,他严厉地斥责觉新在家庭守旧势力面前的懦弱,竭力说服大哥觉新不能屈服于封建制度,鼓励觉新站起来反抗封建封建大家庭,与封建思想作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