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99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早期先天性骨梅毒的临床诊断报告

早期先天性骨梅毒的临床诊断报告

毒患儿 , 对其临床 资料 、 实验室 检查资料 以及影像学特
点进 行分 析 , 报道 如 下 。 现 临 床资 料


1一般 资料 : . 本组 共 1 例 , 8例 , 3例 。年于生 后 1 0d 6 0d内发病 , 于生 后 1 3 4例 0~ 1 d内
害表现 , 中黄疸 、 其 肝脾肿大 3例, 伴有腹水 1例, 血尿 、 尿少、 浮肿 l , 脏病 理性 杂 音 2例 ; 系统 损 害 1 。 例 心 多 例
6例 四肢 自主 活动 减 少 , 触 摸 及 被 动 活 动 患 肢 反 应 亢 对
奋 ; 例 表现 为假 瘫 , 肉出现 萎缩 , 5 肌 肌力 弱 , 患儿 无 自主
二、 治疗 方 法
了3 倍( 2 入院 13 , :2 治疗后 1 1 , : ) 失访 2 例患儿。
近年来 , 梅毒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 而且 年龄 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 从而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
病 率 也在 逐年 上 升 。为 了加 强对 该 病 的 了解 , 择 我 院 选 20 0 3年 3 ~ 0 9年 3月 收治 的 1 例 早期 先 天性 骨梅 月 20 1
称性。表现为 1 例干骺端先期 钙化致密带下方横行透 1
活动 , 但触 压痛 明显 。
3 实 验室 检 查 : l 患 儿 血 清 进 行 梅 毒 快 速 血 . 取 1例 浆反 应 试 验 、 毒 螺 旋体 明胶 凝 集试 验 , 中 6例加 做 梅 其
梅毒螺旋体聚合酶链反应 , 5例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4 影 像学 检查 :1 . 1 例患 儿均 拍摄 四肢 长骨 及 胸 腹 正 位 x线 片 , 通 过 其 人 院 和 临床 资 料 分 析 , 3名 我 院 并 由 资深 的影 像科 医生 对 所拍摄 的 x线 片进 行 诊断 。

先天性梅毒6例临床误诊分析

先天性梅毒6例临床误诊分析
炎, 严重 者可引起 假性瘫痪 ; 另外 中枢 神经系统也可出现无
( R) Ⅺ) 试验 ( , 十)其他 5 例均 未问出有明确梅毒病史。 12 临床表现 : . ①皮 肤症状 : 3例新 生儿 有 2例皮 肤呈 大
片脱皮 , 以手 足为主 , 皮肤裂 开 ; 例 生后 1d出现 躯干 、 1 颜
13 临床诊 断 : . 6例患 儿入 院后 查 肝功 能 、 乙型肝 炎 表 面 抗原 、 丙型肝炎抗体 、 类免疫 缺 陷病毒 ( V) 体 、 人 HI 抗 梅毒
R R试验以及风疹 病毒 抗 体 、 P 巨细 胞病 毒抗 体 、 纯疱 疹 单 病毒抗体 、 弓形 体抗 体 ( OR H) T C 检查 , P R R初筛 阳性 者 ,
后 5h 最大为 8 。6例 中出生时 为早 产儿 4例 , 月小 , 2d 足 样 儿 1例 ; 龄最小 为 3 ¨周 , 重最小 为 15k ; 胎 2 体 . g 2例合
儿, 营养不 良 , 生活能力低 下 以及 全身各脏器 和组织 的损 害 造成功能障碍或死亡 。故本病 危害较 大 , 强对 该病 的认 加 识, 早期诊 断及防治非常重要 。人院后做筛查试验 阳性 , 又 经 VI . B A A S试验后确诊为先天性梅毒 , 故在基层存在对该 病缺乏认识 的现象 。6例 中 3例 新生 儿 均有 皮肤 改变 , 表 现为 皮 肤 裂 开 、 皮 、 疹 、 斑 等 , 脱 疱 瘀 l例 胆 红 素 达 4 7 3 vn l 4例 出现肝脾肿大 , ao/ L, 肝功能异常 , 3例小 婴儿和 1例
菌性 脑膜 炎 , 也可有 胃肠 道 、 肺 等病 变。该组 病例 在经 。 肾、 血 F -B TA A S确 诊后 , 1例给 予青霉 素治疗 1d后失 访 , 仅

先天性梅毒10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梅毒10例临床分析
例。
所 有病 例 确诊 后均 以青 霉 素 治疗 , 量 为 5万 剂 边 3例 , 固原 3例 , 忠 、 川 、 宁 、 嘴 山 各 1 U k , 次 / , 程 1d 1例 诊 为 神 经 梅 毒 后 放 弃 吴 银 永 石 /g2 d疗 4, 治疗 ; 另有 1例 梅 毒 合并 肾病 , 霉 素 治 疗 同 时 给 青 12 临 床表 现 1 均 有 皮 肤 斑 丘 疹 , 皮 或 脓 予足 量 强 的松 口服 。治 疗期 间均未 出现 赫 氏反 应 。 . 0例 脱 疱 疹 , 轻或 重 , 或 3例 双 眼 分 泌 物 多 , 伴 有 鼻 腔 1 左右 皮 肤症 状 消退 , x片 改 变 不 明显 。 出院 2例 周 骨 分 泌 物 或鼻 塞 , 伴 发 热 , 肝脾 淋 巴结 肿 大 , 后 嘱 1 3 6 1 2例 6例 1 、 、 、 2月 随 诊 。1月 后 7例 复 查 R R滴 P 例 双下 肢 活 动 障 碍 呈 蛙 状 , 2例伴 黄 疸 ,0例 均 有 度 , 阴性 , 1 5例 2例 >1 8 重 新 治 疗第 2月 复 诊 R R :, P 不 同程 度 轻 度 贫血 , 1例有 颜 面及 双下 肢 浮肿 。
1 临 床 资 料
13 5 x 线 检 查 : 1 表 现 为 双 侧 胫 骨 近 端 内 .. 仅 例
斜 , 骨 近 端 呈 弧形 , 缘 区 鼠咬状 , 骨 密 度 高 。 腓 边 且 本 组 男 6例 , 4例 , 病年 龄 最 双上 肢桡 骨 可 见低 密 区并 有骨 膜 反应 , 正 常 。 女 发 余 小 为生 后 1 , h 最大 生后 4月 , 中新 生 儿 3例 ( 例 13 6 诊 断 标 准 : 其 1 .. 以美 国传 染 病 学 中对 先 天 性 梅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47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47例临床分析


2 . ) 0 / 8例 , 小 板 减 少 ( 6 0 6 . × 1 L 6 8 5 ×1 I 血 3 . ~ 5 0) 0 /
例 , 血 1 例 。③ 尿 常规 : 白尿 2例 , 尿 1 。④ 生化 检 贫 2 蛋 血 例 查 : 功能异常 1 肝 8例 , 肾功 能 异 常 2例 , 肌 酶 谱 异 常 8例 。 心 ⑤ X线 检 查 : 7例 均 行 四 肢 长 骨 x线 照 片 , 6例 见 干 骨 后 端 4 2 炎 及 骨 膜 炎 表 现 ; 5例 行 胸 部 X 线 照 像 , 3 8例 见肺 部 小 斑 状 影 。⑥ 脑 脊 液 检 查 : 7 均 未 见异 常 。 4 例 1 4 母 亲梅 毒感 染 病 史 : 组 4 _ 本 7例 中 , 亲 产 前 梅 毒 血 清 母 学试验结果均强 阳性 , 中农 村 3 其 O例 孕 早期 未 做 梅 毒 初 筛
J R IFU IEC N EI 0 g 8 ) O N? A 大I 学 R 2 1u 2 4 U A G NX U 搬Y 1A。 ( 医 G DA 1 S O M I V T ;
新 生儿 先 天性 梅 毒 4 7例 临床 分 析
莫 海英 周 丽 钟 征 明
新生 儿 先 天 性 梅 毒 4 例 , 中 男 2 例 , 2 例 ; 龄 < 3 周 7 其 7 女 0 胎 7 3 O例 , 3 ≥ 7周 l 7例 ; 院 时 日龄 < 1 d 5例 , ~ 7 d 1 入 2 5例 , 8 1 2例 , 5 2 ~ 4d1 1 ~ l d 8例 , 6 2 1 ~ 8 d 7例 ; 牛 体 质 量 < 出 2 5 0g3 0 8例 , 2 5 0 g9例 ; 生 时 轻 度 室 息 l ≥ 0 出 4例 , 度 窒 重 息 4例 ; 村 3 农 O例 , 城镇 】 7例 。本 组 病 例 均 符 合 文 献 [ ] 3 诊 断 标 准 , 排 除 甲 、 、 型 等 病 毒 性 肝 炎 , 血 症 、 细 胞 病 并 乙 丙 败 巨

先天性梅毒24例临床分析

先天性梅毒24例临床分析

[收稿日期]22 [作者简介]李书彦(632),男,湖北监利人,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先天性梅毒24例临床分析 李书彦,谢中国,王 琳,邓开琴,吴婷婷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荆州434000)[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收治先天性梅毒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 )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均为阳性;皮疹痊愈出院22例,自动出院2例;按时随访21例,复查血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在3、6、12个月内RPR 转阴率分别为4176%、71114%190、48%,部分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

结论:先天性梅毒若能及时正规治疗,疗效好,预后佳,多数可治愈且生长发育正常。

[关键词]梅毒;先天性;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2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409(2008)042R052201先天性梅毒亦称胎盘梅毒,时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致胎儿先天性感染。

现将本院及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1年5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的先天性梅毒患儿24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5例,女9例。

年龄2h ~6个月,其中2h ~3月19例,3~6月5例。

早产儿8例,足月儿16例。

适于胎龄儿18例,小于胎龄儿6例。

1例因脐部大出血、失血性贫血入院。

112 临床特点 肝大18例,其中伴肝功能损害15例,病理性黄疸16例;白细胞升高19例;肝脾大12例;皮肤损害16例;骨骼改变8例;肾功能损害14例;发热4例,腹胀,出血各3例;硬肿水肿2例,低体温2例,TORC H 感染,败血症各1例,低血糖5例,高血糖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例。

母有自然流产史3例,死胎史2例。

113 诊断标准[124] ①父亲或母亲或父母亲同时有明确梅毒感染史,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 2PA )或(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 PR )为阳性;②患儿TPPA 和R PR 试验均为阳性;③临床表现有多脏器受损的依据。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6例临床分析
n u s s u r g e y: r a n a l y s i s o f 2 1 0 8 p a t i e n t s ' . ?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 J ] .
因, 一是 起 到麻 醉作 用 , 二是 有利 于手 术 时剥 离钩 突粘
[ 6 ] M a y M, L e v i n e H L , M e s t e r S J , e t a 1 .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s i —
科杂志, 2 0 0 7 , 4 2 ( 1 ) : 3
本组患者均为前组鼻窦炎, 采用该术式去除病变 ,
能达到理想疗效 , 治愈率达 9 0 . 0 %, 至于后组鼻窦炎或
额窦炎 、 鼻息肉等患者 , 该术式难以达到 目的。该术式
患者痛苦小 , 创 伤小 , 几乎无并发症发生 , 可值得推广 应用 。手术时我们注意到于钩突前缘浸润注射利多卡
过 胎 盘从 母体 受染 所 致 。近 年 来 随 着 性 观 念 的 转变 , 发病 率 越 来 越 高 。 为 提 高 对 本 病 的 认 识 , 现 对 我 院
1 资料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 本组 3 6例 患儿 中 足 月儿 1 4例 , 早 产
2 0 0 8 年 3月 ~2 0 1 1 年 l 1 月收治 的 3 6例有症状 先天 性梅毒进行总结分析 , 报告如下。
【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临床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 7 2 2 . 1 3 9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 0 5 0 1 ( 2 0 1 3 ) 0 1 01 - 3 7 - 0 3

先天性梅毒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

先天性梅毒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
影像与检验
C h i n e & F o r e i g n M e d i c a l T m B I m e m 口固 ● I l _ - _ l 鼍_
先天性 梅毒致 多脏器损害 的临床分析
东珠海
5 1 9 0 0 0
异无统计学意义 ( 0 . 0 5 ) 。见表 1 、 表2 。
器损害症状 。T P P A或 T R U S T法检测血 清 中的梅毒抗体 为阳性
的 6例 确 诊 为先天 性梅 毒 , 其 中男 4例 , 女 2例 , 年龄 1 ~ 7 d 2 例, 8 ~ 1 4 d 4 例, 病程 1 — 7 d 2 例, 7 ~ 1 4 d 4例 。
1 . 2 方 法
患儿 入院 当天抽 血送检 。由本 院实 验室用梅 毒螺旋体胶 微
粒凝集 实验( T P P A) ( 试 剂盒 由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 “ 珠海 丽珠 试
表1 两组各年龄段血清梅素抗体检测情况
1 资 料 与 方 法
分 析仪检测 ) 总胆 红素 ( T B ) , 谷草转氨酶 ( A S T ) , 肌酸激 酶( C K) , 血 清谷 丙转氨 酶 ( A L T ) , 磷 酸肌 酸激 酶 同工 酶 ( C K— MB ) 及 肌 钙
蛋 白( C T n I ) 。 1 . 3 诊 断标 准
【 中图分类号】R 4 7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1 1 ( b ) 一 0 1 8 5 — 0 2
患儿为对照组 。于入 院第 二天清晨空腹抽取静 脉血 , 对2 O例 患
儿进行 肝功能及 心功能检 测( 采用 日立 7 1 7 0 S A u t o ma t i c A n l a y z e r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分析
治疗, 呼吸困难明显者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2结 果
经治疗 痊愈 出院 1 例, 出院 4 4 好转 例。 本组 1 例患儿 3 6 2 - 个月 后 随访 R R滴度转 阴, 例 R R滴度下降, P 3 P 失访 3 例。
1资料 与方 法
1 一般资料 . 1 先天性梅毒患儿 1 例 , 7 女 1 例 。 院年龄 1 8 男 例, 1 人 小时~ 7 l 天, 胎龄 3~ 1 。 5 4 周 早产儿 6 足月儿 1 例。自然分娩 6 剖宫产 l 例, 2 例, 2 例。 其中双胞胎 1 出生体重 2 1~ 8 0 。 例, 10 3 0 g 母亲年龄 2 - 8 平 均 2 3 岁, 3 . 岁。产前发现感染梅毒 1 例, 0 5 3 未治疗 6 例。既往 有不 良生产史 ( 自然流产 、死胎 ) 例, 例为新生儿先 于母 亲确诊为梅毒螺旋体感 7 5
染。
3讨 论
31 . 病原学特点
先天性 梅毒与母亲妊娠期 梅毒有密切关系。近几年通过电子显 微镜观察, 发现在妊娠各期梅毒螺旋体均可穿越胎盘进入脐带血感
染胎儿旧。梅毒螺旋体经过胎盘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 累及胎儿各器
官系统, 也可以感染胎盘发生动脉 内膜炎, 形成多处梗死灶, 导致胎盘 功能严重障碍, 造成流产 、 早产 、 、 死胎 死产及先天性梅毒 。 3 临床特点 与诊断 . 2 梅毒宫 内感染时, 可引起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 、流产 、死产, 约 3 %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 出现临床症状, 0 本组 8 占 4 ・% , 例( 4 4 ) 略
医学信息 2 1 年 O 月第 2 卷第 3 M d  ̄Ifm i .a.00 V 1 3 N . 00 3 3 期 ei n r  ̄o M r21. o 2 . o e o n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临床特点 肝大 78 例,其中伴肝功能损害 45 例、病 理性黄疸 43 例; 白细胞升高 63 例; 肝脾大 40 例; 皮肤损害 57 例; 骨骼改变 40 例; 肾功能损害 27 例; 发热 16 例; 腹胀、 出血各 15 例; 硬肿、水肿 12 例; 低体温 9 例。并神经梅毒 9 例( 抽搐 3 例) ,肺炎 51 例,贫血 34 例,TORCH 感染、低血糖 各 9 例,败血症 8 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5 例,化脓性脑膜炎 3 例,高血糖 2 例。母有自然流产史 8 例、死胎史 5 例。无临 床症状 8 例。
结果与讨论
本院 2007 年 1 月 ~ 2009 年 12 月,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呈 渐上升趋势( 2007 年 23 例、2008 年 36 例、2009 年 41 例) 。 皮肤损害是早期先天梅毒的重要体征,本组中 57 例( 57. 5 % ) 特征性表现为掌跖部位铜红色斑疹、口周肛周皲裂、鼻腔 脓血涕、多发脓疱疹。肺部感染和肝脾肿大是仅次于皮疹的 体征。辅助检查 可 发 现 低 蛋 白 血 症、贫 血、血 小 板 减 少 和 多 脏器功能受累。本组 8 例( 8. 08% ) 患儿出生时无异常,仅梅 毒血清学检查阳性。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多样,缺乏 特异 性,可 累 及 多 脏 器,其 皮 疹 易 与 尿 布 皮 炎、皮 肤 念 珠 菌 病、大疱表皮松解症相混淆,而无皮疹的患儿出现喂养及呼 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又易误诊为肺炎、败血症、高 胆红素血症等常见病。可见新生儿期诊断先天性梅毒较为 困难,因患儿父母对此病没有认识,不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 疗,以致结婚怀孕后,垂直传播给胎儿; 有些梅毒孕妇常隐瞒 病史,导致漏诊。因 此 对 孕 妇 体 查 时 应 详 细 询 问 病 史,对 可 疑者应定期行相关检查,最好能建立孕妇梅毒筛查制度,对 所有孕妇在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2]。及时发现妊娠梅毒,并 给予有效的驱梅治疗,尽最大可能减少梅毒患儿的出生。在 妊娠 16 周以前得到充分治疗,几乎可完全预防先天性梅毒 发生; 妊娠 20 ~ 24 周开始充分治疗,可能治愈胎儿梅毒,但 不能预防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妊娠晚期才开始治疗,将有 相当数量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5]。本组病例入院时 26 例 患儿的父母亲隐瞒或不知自己有梅毒病史。患儿入院时初 诊为“败血症”、“肺炎”、“新生儿感染”居多,入院后检查发 现 RPR 阳性,再查 TPPA 确诊。对所有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 儿均应腰椎穿刺做脑脊液检查,以确定是否有神经梅毒,以 选定治疗、随访方案。本组 99 例中,5 例家属拒做腰穿检查、 5 例自动出院、3 例死亡共 13 例未做腰穿,其余 86 例做腰穿 的患儿,诊断神经梅毒 9 例。尽管青霉素用于梅毒的治疗已 经 60 年,但迄今无耐药株的报道,而且青霉素是治疗妊娠梅
[3]Gurgan T,Urman B. Adhesions after ovarian drilling and intercede [J]. Fertil Stetil,1994,62: 424 - 426.
[4]陈子江,等. 超声下未成熟卵泡抽吸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的临床研究[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 5) : 295.
总例数 总周期数 正常排卵( % ) 排卵障碍( % ) 妊娠数( % ) OHSS( % )
对 HMG 反应增强。每次减灭的小卵泡越多,随后的促排卵
52
92 83 /92( 90. 2) 9 /92( 9. 78) 25 /52( 48. 07) 4 /92( 4. 3)
效果越好。本研究卵泡穿刺后继续促排卵治疗同时辅助人
[2]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iology ( ESHRE) . Female inferlity: treatment options for complicated case[J]. Hum Repord,1997,12: 1191 - 1196.
5. 转归与随访 临床症状、肝肾功能恢复正常、贫血纠 正、血小板恢复正常、皮疹痊愈 87 例,9 例因病情较重自动出 院,3 例死亡。出院后嘱其满 2、3、6、9、12、18 个月时回本院 门诊复查,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头颅 B 超、血 RPR( 3 个月 1 次) 。复诊资料较完整的 40 例,血 RPR 于 3、6、12 个月阴 转率分别为 3. 12% 、71. 87% 、90. 62% ,大部分生长发育正 常或接近正常。
发生,因多卵泡发育取消周期 4 例,发生率为 4. 3% 。
小,对卵巢几乎没有大的损伤,不易造成术后的盆腔粘连; 我
表 1 PCOS 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及窦卵泡数变化( n = 52) 们将小卵泡穿刺应用于对 CC 抵抗、对 Gn 反应不良的难治
LH( U / L)
FSH
T
LH / FSH 卵巢窦卵泡数
( 下转第 102 页)
·102·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 年第 19 卷第 4 期
3. OHSS 发生和周期取消率 92 个治疗周期中发生轻 术是经阴道穿刺,手术本身创伤小,风险小,由于是在超声引
度 OHSS 3 例,占 3% ,中度 OHSS 1 例,占 3% ,无重度 OHSS 导下,穿刺针进入卵巢都是在卵巢的下极,部位局限,负压较
表 2 PCOS 患者治疗后妊娠情况
性 PCOS 排卵障碍的患者,经 1 ~ 3 个周期治疗,卵巢体积和 窦卵泡数明显减少,提高了 Gn 的敏感性和安全性,排卵率达 90. 2% ,其中单卵排卵率占 85. 7% ,妊娠率达 481% ,与文献 报道一致[4],未发生中重度 OHSS 和三胎。临床操作中我们 体会到,卵泡穿刺术后,卵巢体积缩小,窦卵泡数明显减少,
吸出,去除了未成熟卵子及部分颗粒细胞,可能会减少卵巢
drome[J]. Fertil Steril,2001,76( 4) : 81 2 - 816.
内的雄激素的合成,减少雄激素对卵泡成熟的抑制。同时颗 [6]Felemban A,Tan SL,Tulandi T.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本研究采用经阴道小卵泡抽吸术及辅助人工授精助孕 的治疗方式,研究结果表明,B 超引导下经阴道未成熟卵泡 穿刺术可以降低患者的 T 水平和 LH / FSH 比值,并降低基础 窦卵泡计数,在随后的促排卵治疗中,几乎没有严重的 OHSS 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有类似的作 用,且不良反应小。卵泡穿刺抽吸将未排卵卵泡内的卵泡液
讨论
工授精增加受孕机会,本研究的妊娠率为 48. 07% ,因此采 用经阴道小卵泡抽吸术及辅助人工授精助孕的治疗方式可
目前,临 床 上 15% ~ 20% 的 PCOS 患 者 表 现 为 CC 抵 抗[2],OHSS 和多胎妊娠是当前使用 Gn 促排卵中难以解决
极大提高单卵泡排卵和单胎妊娠率,避免多胎和 OHSS 的发 生,对于耐药或对 Gn 反应不良者小卵泡穿刺术在一定程度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 中华妇产科学[M]. 第 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部分患者的生 育 问 题,但 费 用 较 高。因 此,这 部 分 不 孕 症 患
社,2005. 2470 - 2471.
者的临床处理策略和措施,在生殖医学领域日趋受到关注。 近年来,经阴道小卵泡抽吸术为 PCOS 病人因排卵障碍引起 的不孕提供了一个治疗选择[4]。
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恢复,使雄激素充分芳香化为雌激素, 卵泡局部雄激素降低,优势卵泡得以进一步增长,以致卵泡 发育并排卵[5,6]。另外,穿刺术破坏了卵泡膜和间质细胞,使 雄激素合成降低,阻断了 PCOS 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和 LH 血 症形成的恶性循环,恢复对下丘脑,垂体的正常反馈[7]。卵 巢穿刺使卵巢白膜形成多处穿刺孔,有可能使卵巢白膜韧性 降低,排卵阻力减少。另外,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小卵泡穿刺
3. 诊断标准[1 - 4] ( 1) 父亲或母亲或父母亲同时有明确梅毒感染史,梅毒 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 TPPA) 或( 和)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 试验( RPR) 为阳性; ( 2) 患儿 TPPA 和 RPR 试验均为阳性; ( 3) 临床表现有多脏器受损的依据。 4. 治疗 ( 1) 青霉素钠针: 5 万 U / ( kg·次) ,静脉滴注,1 次 / 12 h,7 d 后改为 5 万 U / ( kg·次) ,静脉滴注,1 次 / 8 h,总疗 程 14 d。如并神经梅毒则总疗程 3 周。 ( 2) 同时并细菌感染,病情严重者加用头孢菌素第二代 或第三代,按 100 mg / ( kg / d) 静脉滴注,1 次 / d 或 1 次 / 12 h,疗程 10 ~ 14 d。 ( 3) 对症治疗: 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3 例因患重度高 胆红素血症予急诊换血治疗。积极止血、纠正贫血,2 例因脐 部大出血、失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予急诊梅毒亦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 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所致。近年来,随着患梅 毒孕妇人数的不断上升,先天性梅毒患儿也呈上升趋势,而 先天性梅毒在新生儿期临床表现不一,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 难。我院自 2007 年 - 2009 年共收治患梅毒孕妇所产新生 儿 99 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 99 例,其中男 57 例,女 42 例; 胎龄 28 ~ 37 周 21 例,37 ~ 42 周 74 例,> 42 周 4 例; 入院时龄 < 24h13 例,1 ~ 7d 52 例,8 ~ 28d 34 例; 出生时体重 1500g ~ 4120g。在本院出生患儿 65 例,外院出生 28 例,家中老法接 生 6 例。所有在本院出生的 65 例新生儿母亲产时血 RPR 均 呈阳性,滴度 1∶ 1 ~ 1∶ 64 ,新生儿血 TPPA 均( + ) 。所有病 例均采集患儿血清和脑脊液标本。
的并发症,这部分病人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一般是选择腹腔镜 上替代了腹腔镜,同时辅助宫腔内人工授精增加受孕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