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200专业手册第13份(空调系统)
挖机空调培训资料

解决方法
更换风扇叶片,修复或更 换压缩机,清洗制冷剂管 道。
案例四:空调系统漏水问题
故障现象
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出现 漏水现象。
故障原因
检查发现排水管道堵塞或 破裂,蒸发器表面结霜或 冻裂。
解决方法
清洗排水管道并修复破裂 处,清洗蒸发器表面并更 换损坏部件。
案例五:空调系统电路故障
故障现象
空调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工作 。
故障现象
空调系统无法制冷,温度居高 不下。
故障原因
检查发现制冷剂不足或无制冷剂 ,压缩机损坏或失效,冷凝器堵 塞或散热不良,温度传感器故障 。
解决方法
添加制冷剂,修复或更换压缩机, 清洗冷凝器并确保散热良好,更换 温度传感器。
案例二:空调系统制冷效果不佳
故障现象
空调系统制冷效果不佳,制冷 温度下降缓慢。
分为单一制冷空调和冷暖两用空调。 单一制冷空调只能实现制冷功能,而 冷暖两用空调则可以同时实现制冷和 制热功能。
分为车用空调和工程用空调。车用空 调主要用于各种车辆的驾驶室,而工 程用空调主要用于各种工程现场的作 业区域。
比较
挖机空调与家用空调在工作原理和组 成上基本相同,但在使用场合和功能 上存在较大差异。挖机空调主要用于 工程现场作业区域,需要适应各种恶 劣的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灰尘 等。同时,挖机空调还需要具备更高 的性能和稳定性,以满足长时间高强 度的工作需求。
02
挖机空调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01
制冷效果差
可能是由于制冷剂不足、冷凝器脏污、空调压缩机故障等原因导致。
此时,需要检查制冷剂压力、冷凝器散热效果和空调压缩机的工作状
态,及时添加制冷剂或更换故障部件。
丹佛斯制冷空调系统配件使用手册、售后维修注意事项及方法

故障排除
© Danfoss A/S (RA Marketing/MWA), , 04-2007
DKRCC.PF.000.G1.41 / 520H1981
147
注释
装配说明
故障排除 — 测量仪器
148
DKRCC.PF.000.G1.41 / 520H1981
© Danfoss A/S (RA Marketing/MWA), , 04-2007
© Danfoss A/S (RA Marketing/MWA), , 04-2007
装配说明
故障排除 — 测量仪器
检查和调节(续)
可以由授信的测试机构对仪器进行适当的最终 检查和调节。 。
Ae0_0047
b. 辨析率
仪器的辨析率是其可以读出的测量值的最小 单位。 。 例如,读数最后一位显示 0.1°C 的数字式温度 计的辨析率为 0.1°C。 辨析率表示的不是精确度。即使辨析率达到 0.1°C,精确度也可能只有 2 K,这种情况并不 少见。 。 因此区别两者非常重要。
Ah0_0006
Ae0_0004
电子仪器
电子仪器对湿度很敏感。 。 如果电子仪器从冰冷的环境中移入温暖的环境 中后立刻开始工作,则冷凝物可能会损坏一些 电子仪器。 。 这些电子仪器必须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整个仪器 的温度达到环境温度时才能开始工作。 。 当电子设备从冰冷的维修车中移入温暖的环境 中后,请勿马上使用该电子设备。
故障排除
© Danfoss A/S (RA Marketing/MWA), , 04-2007
DKRCC.PF.000.G1.41 / 520H1981
145
装配说明
故障排除 — 测量仪器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与管理节能技术培训课件ppt

酒店空调系统节能案例
总结词
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其空调系统节能对 于提升客户体验和降低运营成本至关重 要。
VS
详细描述
酒店空调系统节能案例主要涉及采用低能 耗设备、实施能源审计、加强维护保养等 措施。通过优化系统运行和控制方式,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
商场空调系统节能案例
总结词
商成本。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与管理节能技术 培训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 空调系统概述 • 空调系统运行调节技术 • 空调系统管理节能技术
• 空调系统节能案例分析 • 空调系统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空调系统概述
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
01
02
03
04
制冷系统
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 和蒸发器等部件,用于制冷和
03
空调系统管理节能技术
能耗监测与评估
监测空调系统能耗
通过安装能耗监测设备,实时监 测空调系统的能耗情况,为后续 的能耗评估提供数据基础。
分析能耗数据
对监测到的能耗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找出能耗高的原因,为节能 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节能运行管理
合理设定温度
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人员舒适度需求, 合理设定空调的运行温度,避免过高 或过低的温度设置。
详细描述
通过调整送风口的位置、大小和方向,以及回风口的开启程度,可以优化室内气 流分布,避免出现温度不均、冷热对流等问题。同时,对于高大空间等特殊场所 ,需要进行特殊的气流组织设计。
自动控制调节
总结词
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对空调系统进行智能调节,可实现节能降耗和高效运行。
详细描述
通过安装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室内外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自动调整空调系统的运 行状态,以达到最佳的舒适度和能耗效果。同时,自动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管 理效率。
空调系统操作维护手册

空调系统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及维修手册指南目录目录.......................................................................... .1操作说明.. (3)1日常操作要求 (3)1.1每天工作(适用于所有机电设备) (3)2制冷系统操作 (3)3供热系统操作 (4)3.1操作流程 (4)4新风处理机及空调处理机操作 (4)4.1新风处理机操作 (4)5排风机及新风机操作 (5)5.1防排烟系统操作 (5)6风机盘管操作 (6)维护、保养及维修说明 (6)1维修前说明 (6)2例行维修及检查要求 (6)2.1水泵 (6)1)每月一次工作 (7)2)每季一次工作 (7)3)每半年一次工作 (7)4)每年一次工作 (7)5)维修记录表 (8)2.2热交换器 (9)1)每月一次工作 (9)2)每季一次工作 (9)3)每半年一次工作 (9)4)每年一次工作 (9)2.3新风处理机及空调处理机 (9)1)每月一次工作 (9)2)每季一次工作 (10)3)每半年一次工作 (10)4)每年一次工作 (10)2.4风机(带起动箱类) (11)1)每月一次工作 (11)2)每季一次工作 (11)3)每半年一次工作 (12)4)每年一次工作 (12)2.5离心式制冷机 (12)1)每月一次工作 (13)2)每季一次工作 (13)3)每半年一次工作 (13)4)每年例行的维修及检查要求 (13)2.6风机盘管 (14)1)每月一次的工作 (14)2)每季一次的工作 (14)3)每半年一次的工作 (14)4)每年一次的工作 (14)2.7电动机/控制屏 (15)1)每月一次的工作 (15)2)每季一次的工作 (15)3)每半年一次的工作 (15)4)每年一次的工作 (15)2.8冷却塔 (16)1)每月一次检查 (16)2)每季一次检查 (16)3)每半年一次检查 (16)4)每年一次检查 (16)2.9水处理系统 (17)1)每月一次的工作 (17)2)每季一次的工作 (17)2)每半年一次的工作 (17)2)每年一次的工作 (17)2.10油漆 (17)安全保险 (18)1电气事故的防护措施 (18)2机械事故的防护措施 (18)3火灾和爆炸事故的防护措施 (18)4化学事故的防护措施 (19)5急救及意外报告 (19)操作说明1日常操作要求在参看竣工图纸、系统图、自控接线及原理图、电控图、设备表等的同时,还必须阅此说明,方能操作此空调系统,确保操作无误。
200kw空调用水冷冷水机组-设计说明书

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200kw空调用水冷冷水机组设计学生XX王晓宁专业班级建环07级1班学号 200702040142院(系)机电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李春艳(副教授)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27日目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1 前言11.1 现状11.2 存在问题11.3 发展趋势21.4 设计方向22 冷水机组设计方案的论证32.1 制冷系统设计3制冷方法32.2 冷水机组的设计3冷水机组的分类3各种冷水机组的优缺点4冷水机组类型的确定62.3 制冷剂62.3.1 制冷剂的要求6常用制冷剂6制冷剂展望9制冷剂种类的确定132.4 压缩机132.4.1 制冷压缩机的分类142.4.2 各类压缩机的特点142.4.3 压缩机种类的确定162.5 冷凝器16水冷式冷凝器的分类162.5.2 冷凝器类型选择182.6 蒸发器类型选择18干式壳管蒸发器18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193 冷水机组的设计计算193.1 系统的热力计算19原始资料与参数的确定193.1.2 热力计算213.2压缩机的选择与制冷剂流量校核223.2.1压缩机选择22压缩机校核24冷凝器传热管的选择与参数计算25冷凝器热负荷与冷却水流量26冷凝器结构的初步规划27传热计算与所需传热面积确定29冷却水侧阻力计算31连接管管径计算323.4蒸发器设计计算32初步结构设计32管内R134a的表面传热系数33水侧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353.4.4 传热系数的计算373.4.5 管内流动阻力和平均传热温差的计算37面积热流量与传热面积的计算38冷水侧流动阻力计算384 系统制冷剂充注量的估算与冷冻油的选择394.1 制冷剂充注量的计算394.2 冷冻油的选择405 节流机构的选择计算415.1 节流机构的工作原理与作用415.2 热力膨胀阀425.3 热力膨胀阀的设计选型436 管道和其它辅助设备的设计和选用456.1 管道的设计466.2干燥过滤器的选择486.3 气液分离器的计算选型496.4视液镜选择516.5 冷却塔选型516.5.1 冷却塔选型的一般原则51冷却塔水流量计算公式526.6 冷却水泵计算选型54泵的流量计算54冷却水泵泵的扬程确定55泵的功率计算56泵的选型566.7 冷冻水泵计算选型58冷冻水泵泵的扬程确定58泵的功率计算60泵的选型607自动控制与电器元件的选用607.1 温度控制器的选择617.2 高低压压力控制器617.3 电磁阀627.4 单向截止阀的选择64结束语66致谢67参考文献68200kw空调用水冷冷水机组设计摘要建筑能耗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总能耗中所占比例达到20%~30%,而空调系统能耗将占建筑能耗的45%~50%,[6]作为空调系统的关键设备,冷水机组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空调系统的能耗。
KES-200教材

KES-200培训教材KES-200教材目录第一章概况.............................................................................................................................. E-11.1产品背景......................................................................................................................... E-1 1.2系统功能......................................................................................................................... E-1 1.3主机性能指标.................................................................................................................. E-1第二章四通道示波器 ............................................................................................................... E-22.1概述................................................................................................................................ E-2 2.2基本原理与结构............................................................................................................... E-2 2.3基本功能与性能指标........................................................................................................ E-3 2.4基本操作与使用............................................................................................................... E-42.4.1接线方法................................................................................................................... E-42.4.2选择通道................................................................................................................... E-42.4.3选择传感器............................................................................................................... E-42.4.4显示控制................................................................................................................... E-4 2.5主要传感器分析............................................................................................................... E-5第三章点火系统分析 ............................................................................................................. E-223.1概述.............................................................................................................................. E-22 3.2基本原理与结构............................................................................................................. E-22 3.3基本操作与使用............................................................................................................. E-23 3.4点火波形分析................................................................................................................ E-24第四章智能万用表................................................................................................................. E-274.1概述.............................................................................................................................. E-27 4.2基本原理与结构............................................................................................................. E-27 4.3主要功能及性能指标...................................................................................................... E-28 4.4操作使用....................................................................................................................... E-28 4.5发动机电控系统万用表检测的注意事项.......................................................................... E-32 4.6微机万用表检测项目及方法........................................................................................... E-324.6.1微机万用表检测的注意事项..................................................................................... E-324.6.2微机端子电压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E-334.6.3微机端子间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E-33第五章汽缸分析..................................................................................................................... E-345.1动力平衡....................................................................................................................... E-345.1.1概述........................................................................................................................ E-345.1.2工作原理与结构...................................................................................................... E-345.1.3基本操作与应用...................................................................................................... E-35 5.2汽缸相对压缩压力测试.................................................................................................. E-365.2.1概述........................................................................................................................ E-365.2.2工作原理与结构...................................................................................................... E-365.2.3基本操作与应用...................................................................................................... E-37 5.3汽缸效率测试................................................................................................................ E-375.3.1概述........................................................................................................................ E-375.3.2基本工作原理与结构............................................................................................... E-375.3.3基本操作与使用...................................................................................................... E-38第六章起动系统分析 ............................................................................................................. E-396.1概述.............................................................................................................................. E-39 6.2性能指标....................................................................................................................... E-39 6.3开始测量....................................................................................................................... E-39 6.4起动电压....................................................................................................................... E-39 6.5起动电流....................................................................................................................... E-40第七章充电系统分析 ............................................................................................................. E-427.1概述.............................................................................................................................. E-42 7.2性能指标....................................................................................................................... E-42 7.3接线方法....................................................................................................................... E-42 7.4显示结果....................................................................................................................... E-42第一章概况1.1 产品背景KES-200是集四通道示波器、智能万用表、点火系统分析、起动系统分析、充电系统分析、汽缸系统分析为一体的便携式发动机分析仪。
SK200专业手册第10份(控制阀)

Book code No.S5130697专业手册————————控制阀————————目录1、规格1.1外观………………………………1(108) 1.2要目………………………………1(108)2、构造和工作2.1构造………………………………3(109) 2.2工作………………………………11(109)3、拆卸和组装3.1一般的注意事项.....................31 3.2工具....................................31 3.3拆卸 (31)3.4组装………………………………40 4、整备标准4.1部件检查…………………………45 4.2拧紧扭矩…………………………46 4.3各个溢流阀的压力调整…………49 5、故障原因和对策5.1控制阀.................................50 5.2溢流阀 (52)神戸製鋼所株式 会社适用机种适用机型备注适用机种适用机型备注SK200 YN-6501~SK200LC YQ-1101~修改次数发行年月备注初版1989,10 S5130697 (K)1.规格1.1外观表1油口直径拧紧扭矩 kgf ·cm油口 标记 项目PF12250±250P1 P2 Ab Bb AcBc Ar Br A1 B1 Aa Ba 泵P1油口 泵P2油口 大臂上升端油口 大臂下降端油口 挖斗外扬端油口 挖斗挖掘端油口 右行走油口(前进) 右行走油口(后退) 左行走油口(前进) 左行走油口(后退) 小臂挖掘端油口 小臂外伸端油口 PF3/4 1650±150P3PA PB (P4) 旋转油口 小臂合流油口 大臂合流油口选择油口PF3/8750±50PAa PabPAbsPAc PBa PBb PBc 小臂挖掘先导油口 大臂上升先导油口 大臂下降二段切换油口 挖斗外扬先导 小臂外伸先导 大臂下降先导 挖斗挖掘先导 PF1/4370±20PA1 PB1 Dr1 Dr2 Ps P0P0p1 P0p2 Pi1 Pi2 Pi3 Pbis小臂外伸合流信号油口 大臂上升合流信号油口 泄流油口 泄流油口 伺服压力油口 行走直进阀限制油口 选择先导油口 选择先导油口 负压信号油口 负压信号油口 旋转先导油口 大臂合流限制油口油口直径拧紧扭矩 kgf ·cm油口标记 项目PF1/8170±20PisPiga Pigb Pigc PL1 小臂再生油口小臂合流序列油口(1次) 小臂合流序列油口(2次) 小臂合流序列油口(2次) 工作装置升压油口PF1/8170±20PL2 Pil Pir Psr Psl Drr Drl Pz 工作装置升压油口 行走转换器油口(左) 行走转换器油口(右) 行走转换器油口(右) 行走转换器油口(左) 行走转换器油口(右) 行走转换器油口(左) 独立行走功能油口 M10580±80T油箱油口1.2要目表2项目规格 型号最大流量(l/min ) 最高压力(kgf/cm 2) 主溢流阀设定压力(”)油口溢流阀设定压力(”) (大臂大腔、挖斗大腔) 其他地方(4个地方)(”) 行走溢流阀设定压力(”) 低压溢流阀设定压力(”)KMX15D/23011 208×2 350300±5/335015at20l/min 350±5at20l/min 350±5 at20l/min 335±5 at20l/min 350±5 at40l/min at20l/min2.构造和工作2.1构造3,4表3符号名称数量符号名称数量符号名称数量101 102 103 152 153 154 156 157 158 161 162 163 164 166 168 171 172 201 203 204 205 206 207 251 252 253 261 262 263 264 265 271 273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2 行走组件壳体A壳体B插头插头插头插头插头插头O型圈O型圈O型圈O型圈O型圈O型圈弹簧盖O型圈弹簧盖阀芯盖板小臂盖大臂盖行走转换器伺服插头行走优先限制伺服大臂合流限制伺服O型圈密封圈O型圈O型圈O型圈挖斗螺栓挖斗螺栓阀芯(行走)小臂伺服阀芯小臂阀芯组件阀芯(挖斗)阀芯(行走优先)中立截断阀芯大臂合流阀芯小臂合流序列活塞伺服阀芯(小臂)11127364258627351122211231132335412211112111131331431531631731832032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30332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9351352353354活塞(小臂)套筒2(小臂)柱塞1(大臂)柱塞2(大臂)柱塞3(大臂)弹簧弹簧(大臂下降)弹簧(行走)弹簧(小臂)弹簧(小臂)弹簧(行走优先)弹簧(行走优先)弹簧(中立截断)弹簧(中立截断)弹簧(小臂再生)弹簧(小臂伺服阀芯)弹簧(大臂再生)弹簧座(小臂、大臂、挖斗)制动器(小臂、挖斗)衬垫螺栓(小臂、大臂、挖斗)活塞杆制动器(大臂)活塞杆弹簧(小臂、大臂、挖斗)衬套(小臂)套筒1(小臂)衬垫螺栓(小臂伺服阀芯)套筒活塞杆(大臂阀芯)衬套制动器制动器通风口Φ0.7插头(大臂阀芯)活塞(小臂阀芯)弹簧(小臂阀芯)111111121111121116233123111111114211355356358371372373374375376391511512513521541542543544551552561562601602603604611612711712971972973974活塞(限制行程)插头弹簧阀座(小臂阀芯)弹簧(大臂、挖斗)弹簧(大臂、挖斗)弹簧(小臂合流专用)弹簧(小臂合流专用)弹簧(大臂合流专用)弹簧(大臂合流专用)小臂合流阀芯提升阀提升阀(转轴阀)提升阀(行走优先)弹簧(活塞杆单向阀)阀座(L=18.7)阀座(L=27.7)阀座(L=33.7)阀座(L=37.7)插头插头O型圈O型圈主溢流阀行走溢流阀油口溢流阀油口溢流阀负压溢流阀提升阀插头O型圈螺栓(M18×1.5×170)螺栓(M18×1.5×85)螺栓(M18×1.5×235)螺栓11222111118619121212713722422111121(2)行走溢流阀、油口溢流阀(602,603,604)图3符号 名称数量符号名称数量符号 名称 数量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阀体 O 型圈 O 型圈 插头 O 型圈 柱塞 弹簧1 1 1 1 1 1 1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弹簧 阀座1 提升阀 弹簧座 弹簧 阀座2 调节螺栓1 1 1 1 1 1 1415 416 417 418 419O 型圈 锁定螺母 弹簧座 弹簧座 滤芯1 1 1 1 1(3)主溢流阀(2段溢流)(601)图4符号 名称数量 符号 名称数量 符号 名称数量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阀体 插头 调节螺栓 O 型圈 O 型圈 O 型圈 O 型圈1 1 1 1 1 1 1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柱塞 弹簧 阀座 活塞 弹簧座 滤芯 提升阀1 1 1 1 1 1 1434 435 436 437 438 439弹簧 弹簧座 O 型圈 调节螺栓 锁定螺母 锁定螺母1 1 1 1 1 1(4)负压溢流阀(611)图5符号 名称 数量470 471472 473提升阀 弹簧 衬套 滤芯1 1 1 1(5)独立行走阀(VBY -125A油口直径 拧紧扭矩油口标记 项目PF1/21100±100P1 P2 T 泵P1油口 泵P2油口 油箱油口PF1/4370±20PiAr PiAl PiT a1 a2 c1 c2 Dr PZ 工作专用先导阀信号油口 工作专用先导阀信号油口 行走转换器信号油口 No.1泵负压信号油口 No.2泵负压信号油口 负压信号油口 负压信号油口 泄流油口主先导压力油口 PT1/8PDS压力开关油口符号 名称数量 备注 101 102 103 151 161 162 301 302 303 321 322 323 324 331 332 351 352 353 354 361 362 363 364 371 372 511 541 542 771壳体(1) 壳体(2) 转轴阀壳体 插头 O 型圈 O 型圈 旁路阀芯 阀芯 阀芯 弹簧 弹簧 弹簧 弹簧 活塞杆 活塞杆 插头 插头 插头 插头 O 型圈 O 型圈 O 型圈 O 型圈 六角螺栓 六角螺栓 球 阀座 阀座 名牌1 1 1 823 2 2 2 2 2 2 2 24 2 8 2 1 2 8 2 1 4 3 2 1 1 1切换阀阀芯 减压阀阀芯M27×1.5 M18 M12M6×45 M6×209,102.2 动作2.2.1 中立时(行走独立开关OFF时) 1)驱动回路动作从液压泵P1来的排出油进入控制阀的P1油口,通过行走优先阀芯(305),通过主通路(51),通过经由行走、大臂、挖斗的旁通回路(52)中立切断阀芯(306)和负压控制溢流阀(611),从油箱油口(T)返回工作油油箱。
空调系统培训资料资料

能效比
旧能效标准 (12021.3-2004) 分体式 4500<CC≤7100 7100<CC≤14000 新能效标准 (12021.3-2010) 类型 类型 CC≤4500 3.3 额定制冷量 (CC)W 3.4 3.1 1级 3.2 2.9 2级 3 2.7 3级 2.8 2.5 4级 2.6 5级
空调型号
国产空调器命名方法如下: KFR(d)50LW/T(D BP J X F) K-空调 F-分体式 R-热泵制热型 D-辅助电加热 50-制冷/制热量 L-结构类型 W-室外机 T-开发型号 D-直流 BP-变频 J-离子除 尘 X-双向换风 F负离子 (L—结构类型代号中:“L”-柜式,落 地式;“G”-壁挂式;C”-窗式;“N”-内藏式;“F”-风管式;“Q”嵌入式;"D”-吊顶式)
控制方式
4、过渡季节时采用全新风运行,新风阀全开,回风阀 全闭。(热交换转轮旁通风阀需强制打开) 5、 回风管上有空气质量检测器,当空气质量检测器大 于设定值,DDC认为空调区域空气不良,需要加大新风量, 则新风阀开度加大。新风阀与回风阀联动开度和为100
五、空调器
全称空气调节器,是一种向房间或其他密闭区域直接提 供经过处理的空气设备。主要包括制冷和除湿用的制冷系 统、空气循环和净化装置、加热和通风装置等。空调器的 主要功能是对室内空气进行滤尘、冷却和除湿。(有的还 具有制热和更换新风的功能)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 空调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单冷型、热泵型和电辅助加热 型。
制冷原理与装置
周洪星 编辑
绪言
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 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为制冷。 空调即房间(区域)空气调节器,是一种用于给房间 (区域)提供处理空气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区 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 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ok code No.S5YN2602SK200专业手册SK200LC————————空调系统————————目录1、结构………………………………………1(177)2、主要机械的结构…………………………2(178)3、工作3.1冷却机构………………………………53.2主要部件的工作………………………64、保养时注意事项4.1一般注意事项 (11)4.2拆卸、安装上注意事项………………13(180)4.3使用制冷剂的注意事项………………16(183)4.4填充制冷剂的注意事项………………17(184)5、制冷剂的填充5.1维修工具的操作要领…………………20(187)5.2填充作业的顺序………………………21(188)5.3抽真空作业……………………………22(189)5.4填充作业………………………………23(190)5.5更换备用罐……………………………25(192)5.6检查填充量……………………………26(193)5.7拆卸量表复式接头……………………26(193)6、故障原因及对策6.1故障状态和检查的方法………………27(194)6.2检查部件单体…………………………37(204)6.3水阀伺服电机的安装要领……………39(206)7、电路7.1电气回路图……………………………40(207)7.2布线……………………………………41(208)神戸製鋼所株式会社适用机型YN-6501~YQ-1101~修改次数发行年月备注初版1990,06S5YN2602(K)1.结构图1、空调系统的结构符号名称数量符号名称数量符号名称数量1 2 3 4 5 6 7 8空压机空调组件风挡箱冷凝器储蓄箱和干燥机慢速滑轮V形皮带排出软管11111112910111213141516液体软管排出量液体管吸入软管吸入管排出导管除霜用联连管除箱用软管2112111117181920212223除霜用软管导管组件过滤网箱组件控制组件放大器组件布线11111112.主要机械的结构2.1空调组件符号名称数量符号名称数量符号名称数量1234567910111213箱体箱体散热器组件管蒸发器管安全阀热控管垫片阀夹轴水阀111111111111141516171820212324252627夹钳衬套软管夹钳夹钳铺板支架绝缘体风扇螺母垫圈马达112211111111282930333536444546474851通风调节装置垫圈管伺服电机(水阀)夹钳铺板夹钳夹钳夹钳支架继电器组加热夹11111111312422.2风挡箱符号名称数量符号名称数量符号名称数量1 2 3 4 5 6 7 8壳体壳体盖螺栓加热夹轴缓冲器伺服电机(切换内外空气)11122111910111213141516轴弹簧螺钉控制杆攻丝螺钉密封圈螺钉密封圈1421131111718192021222325衬套密封圈螺栓支架空气导管盖滤芯夹钳212111114.2拆卸、组装时的注意事项·空调部件内绝不可进入湿气、灰尘、空气。
当空调部件内进入湿气、灰尘、空气时,会导致空调机能完全丧失,为此,操作时要特别注意,绝对不可露天操作。
·绝不可拆开空调部件盖子(栓)后放置不管。
为防止异物混入、生锈,空调部件都应严格干燥,而且空压机部件内充入了气体并完全密封,为此,必须在进行配管操作之前方可拆开盖子,同时,开封后,应快速完成作业。
特别是储蓄罐开封放置,会导致内部的干燥剂完全失去作用,应充分注意。
·不可直接给磁离合器加电压来运转空压机。
在无制冷剂的情况下运转空压机时,有可能会因油润滑不良而烧损机械,应注意。
·安装空压机配管之前,应排出气体。
拆卸空压机高、低阀之前,应从内阀慢慢排出封入在内部的氮气,因为突然拆卸盖,油会与气体一起喷出来。
配管连接将要进行之前拆卸盖子。
·中途停止操作时,不要忘记把盖子装好。
中途停止操作时,为了防止湿气和灰尘进入制冷剂循环内部,应把配管及相关部件盖好。
O 形圈配管紧固扭矩一览表·注意不要把储蓄罐的出入口接反。
在储蓄罐的检视窗部位标有[IN]的是制冷剂的入口,连接配管时,注意不要接反了。
一旦接反,将会导致制冷不良及制冷剂填充过量等故障。
·连接配管时,要在O 形圈上涂油。
为防止气体泄漏,在连接配管时,应在O 形圈上涂压缩机油。
压缩机油只能涂在O 形圈部位。
开始紧固时,必须用手拧紧。
加力紧固时,必须用双扳手。
紧固时注意不要啮入O 形圈。
·连接配管时要按规定的扭矩紧固。
紧固过度时,有可能会使O 形圈破损,密封垫变形。
相反,紧固过松时,有可能会造成漏气。
·皮带拉紧到适当程度。
拉得过紧,会影响承轴,拉得过松则会打滑,发出异常声音,为增加皮带的寿命,必须拉紧到标准值。
新皮带有[初期磨合]要求,应运转5分钟以上,再调整到初期磨合的标准值。
结构管径紧固扭矩(kg.cm )(一般配管部分)1/4~φ81/2~5/8~80±10140±10230±20330±20(压缩机部分)1/2~5/8~230±20330±20为防止制冷不足,应确认是否有从制冷组件的连接部分漏风的情况。
另外,将内外气切换档板置于内气循环,保证外气不会侵入。
·不要错误安装空转轮。
要注意滑轮的里外、部件的安装顺序错误安装时,滑轮不能正常工作。
填充制冷剂时,需要使用高压气体,伴有危险,为此,应彻底做到非专职人员不可任意操作。
·作业中,应戴防护眼镜。
制冷剂(液)进入眼中,会使眼球内的水分结冰,有导致失眠的危险,因此填充制冷剂时,为了安全,必须戴防护眼镜,另外,制冷剂(液粘在手上,有使手冻伤的危险,要充分注意(特别是要注意备用罐的拆卸和进气软管的拆卸)。
·严禁将制冷剂再次装回到备用罐中。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绝对不可将冷冻循环的制冷剂装回到备用罐中,这样有可能会使罐破裂,非常危险。
·保存备用罐时的注意事项。
1)备用罐绝对不可保存在阳光直照处,靠近火源处,车内(含后货箱)等高温场所,(应保存在温度低冷暗处)。
装入公务车时,应放入必要的最小量,而且放置在温度比较低的地方。
2)备用罐应保存在孩子的手拿不到的地方。
3)备用罐有伤痕、变形时,罐的强度变低,绝不可落地、敲打。
另外还有,对装有备用罐的包装箱,不要粗暴操作。
4)不可使用螺丝已压坏及变形等有异常的备用罐。
制冷剂本身并无害,但在密闭的场所放出制冷剂时,它会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下降,极端况下,会导致缺氧窒息,因此,填充制冷剂时,应在换气良好的场所进行。
·使用高压阀时的注意事项。
使发动机运转,填充制冷剂时,绝不能打开量表复式接头的高压侧阀(H1)。
误开高压阀时,具有高压的制冷剂会逆流到备用罐中,造成备用罐破裂,导致受重伤,应充分注意。
·严禁靠近脸部作业。
拆卸备用罐阀、量表复式接头及空压机的进气软管时,绝对不要靠近脸部,以防制冷剂喷出时导致重伤。
·制冷剂进入眼中时的处理。
1.不要用手或手帕擦眼睛。
2.用大量的饮用水清洗,并立即请专业的眼科医生处理。
·注意制冷剂的毒性。
空调用制冷剂(氟里昂12)本身无害、无毒,但在下述情况会成为有害物,请注意。
制冷剂气体与炎热的高温部件接触时,会分解、产生有害物质(光气),因此,用泄漏探测仪检查有无泄漏气体时,不要吸入从泄漏探测仪中流出的气体。
·严禁过量填充制冷剂。
不要填充比规定量更多的制冷剂。
制冷剂填充过多时,会导致制冷不良、过热等故障。
·严禁备用罐过热备用罐过热或放入热水中,其内部的压力上升导致罐破裂,造成重伤,为此,应严守如下事项。
1)冬季(低温时填充制冷剂)等,除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加温备用罐外,任何场合,都必须使用40℃以下的温水加热(用温度计确认)。
2)不能用火直接加温备用罐。
3)绝对不可边烧水,边加温备用罐(水温不高,但接触火的容器的底部是高温,这与用火直接加热相同)。
4)对不可将备用罐放在发动机及散热器上。
·用温水加热备用罐时,不要把备用罐阀放入热水中。
将备用罐阀放入水中,粘附在阀上的水份有可能会进入冷却循环内部。
·不要倒置备用罐。
使发动机运转,从空压机的低压侧填充制冷剂时,不要倒置备用罐。
倒置罐填充时,会使液体压缩,导致空压机故障。
·正确进行阀的操作。
空压机与量表复式接头之间的进气软管的连接及操作发生错误时,会造成备用罐和进气软管的破裂,导致重伤,应注意。
操作之前,应再次确认高、低压是否正确。
·用手连接进气软管。
进气软管和备用罐阀,只要用手轻轻操作,便可完全连接到对方,为此,绝对不可用钳子操作。
拧得过紧,会使垫圈损坏而堵塞,或使阀的螺纹损坏而强度下降。
·不要在可燃物附近检查气体泄漏。
在有燃料(汽油、LPG)泄漏处,使用泄漏探测仪时,其火种有可能造成起火、爆炸。
另外,电气式泄漏测试仪,其电极部分温度高,也同样要注意这样的问题。
·注意阀的密封垫堵塞。
经常使用有时会发生备用罐阀及进气软管的密封垫堵塞,因此,使用前要确认密封垫是否装入及是否堵塞。
另外,发现有可能堵塞时,要尽快更换新品。
·拆卸软管时,要快速进行。
从空压机的备用罐阀拆卸进气软管时,要快速进行,使得制冷剂的泄漏量最小,特别是在高压侧,油会与气体一起喷出,为此,要注意尽量在压力下降之后拆卸。
拆卸软管时,用手握住软管的“<”字形的接头,将软管的密封垫压紧阀侧的同时快速拆卸螺母。
5.制冷剂的填充5.1维修工具的操作要领。
(1)量表复式接头1)低压(L)阀①②之间的开关2)高压(Hi)阀②③之间的开关※④②通常连通(2)进气软管L字形弯曲的一方必须连接空压机侧。
软管有3根,按如下区分使用。
红色软管——连接高压侧兰色软管——连接低压侧绿色软管——连接量表复式接头中央(3)备用罐阀1)完全松动手柄使之在上侧。
23)安装进气软管。
4)扭进手柄。
5)松动手柄,气体流出。
使用前必须检查橡胶密封垫,如有伤痕,要更换新的密封垫(防止泄漏)。
(4)泄漏探测仪齿化物吹管式1)稍为松动手柄,气体流出。
2)对气体点火。
34连接部位,检查泄漏。
5.2填充作业的顺序空调制冷剂填充作业,大致可分为(抽真空作业)和(气体填充作业),其操作顺序如下。
5.3抽真空作业使用制冷装置时,最需要注意的是,该装置内是否有水分存在。
空调使用的制冷剂(R-12)非常容易溶于水,因此,装置内即使残留微量的水分,运转中也会在安全阀的小孔内结冰,或使压缩机阀生锈,而发生故障,为此,给装置内填充制冷剂之前,有必要尽量除去装置内残留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