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皮肤肿物

合集下载

皮脂腺囊肿病理诊断标准(一)

皮脂腺囊肿病理诊断标准(一)

皮脂腺囊肿病理诊断标准(一)
皮脂腺囊肿病理诊断标准
简介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面部、颈部和背部等多个部位。

它的病理诊断标准是评估和确定这种肿物是否为皮脂腺囊肿的关键依据。

本文将介绍相关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皮肤上出现一个或多个无痛性、活动性包块。

–包块直径一般在厘米之间。

–包块质地柔软,表面光滑。

•组织学特征
–皮脂腺囊肿主要由囊壁和囊内物质组成。

–囊壁由一层具有复层鳞状上皮的结缔组织构成。

–囊内物质为黄色油脂样物质,可见角化细胞、脱落细胞和毛囊残余。

•镜下细胞学
–囊壁上皮细胞呈复层鳞状,无自体嗜酸性颗粒。

–囊内物质由角化细胞、脱落细胞和毛囊残余组成。

–可见脂质液滴和炎细胞浸润。

•免疫组化
–阳性表达角蛋白、CK20和CK19,阴性表达S100。

诊断流程
1.根据临床表现,观察病变的形状、大小、数量等特征,初步判断
为皮脂腺囊肿可能性较大。

2.进行组织学检查,采集皮肤组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囊壁和囊
内物质的特征。

3.根据囊壁上皮细胞的鳞状特征、囊内物质的成分和炎细胞浸润情
况,判断是否符合皮脂腺囊肿的病理特征。

4.可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通过角蛋白、CK20、CK19和S100的阳性
或阴性表达,进一步确认皮脂腺囊肿的诊断。

结论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病理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镜下细胞学和免疫组化。

通过综合评估这些特征,可以
准确地诊断皮脂腺囊肿,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体表肿物的诊治

体表肿物的诊治

体表肿物指主要发生于皮肤及其附属组织,患者常因可见肿物而就诊.病因:有良恶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

非肿瘤性:疣,皮内或皮下肿物,炎性肉芽肿,瘢痕疙瘩,皮脂腺囊肿(表皮囊肿),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腱鞘囊肿。

肿瘤性:良:汗腺瘤,色素瘤,皮肤乳头状瘤恶:汗腺癌,黑色素瘤,皮肤癌。

诊治要点:1。

主要靠:1)视诊:大小,形态,色泽.2)触诊:硬度,性质(囊实性),活动度。

一般不为诊断而做活检,更不宜切取部分肿物组织做活检,仅与治疗相结合完整切除肿物后做病理检查。

治疗原则:良性肿物:随诊观察,若影响功能或有恶变倾向,及早切除。

恶性:根治切除,切除后送病理。

常见体表肿物:1.疣体:局麻下切除或于皮肤科电灼,冷冻或激光治疗.2.疤痕疙瘩:一般不必处理,确实影响美观或疑有恶变,手术治疗。

缝合应该无张力,术后辅以放射治疗,以免复发.3.皮脂腺囊肿(粉瘤或表皮囊肿):主要由于腺囊管皮脂腺淤积,实为非真性肿瘤,一般1-3cm,与皮肤粘连,基底可活动。

较小时不需治疗,但1cm以上为避免并发感染,宜手术切除。

如感染时,可用百多邦或抗生素治疗,1周后择期手术。

如果形成脓肿,宜切开引流,感染控制后择期手术.4.皮样囊肿:为囊性畸胎瘤,多发生在身体中线部位,与皮肤无粘连,但可与深部筋膜或骨膜粘连,诊断一般需要活检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应该充分估计肿瘤的深度,术中保护深部重要的结构,避免遗留囊壁,防止复发,少数可恶变。

5。

表皮样囊肿:多为外伤所致,治疗时以手术治疗为主,完整手术切除,防止复发。

极少数发生恶变。

6。

腱鞘囊肿:与皮肤无粘连,但可与深部组织附着,无活动,可门诊手术刺破囊壁,抽出胶冻样囊液,或者手术切除治疗。

汗腺瘤:来源于汗腺及大汗腺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头面部、腋窝、大腿及会阴部,单发,囊性肿块,大约0.5cm大小,表皮皮色稍红,中央常凹陷,治疗以手术切除。

汗腺癌: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单发的皮下结节或肿块,质地较硬,直径大于2cm,与皮肤粘连,偶伴溢液,手术切除为主,切除时距肿块2—3cm,做区域淋巴结切除.色素痣:头颈部多见,有毛则更安全,不需治疗.仅在易受摩擦部位做预防性切除,但有以下恶变倾向时按黑色素瘤处理。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思路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思路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思路
诊断思路
首先,应该明确问清病史, 简单查体是我们超声诊断前 的重要辅助手段,清晰明了 的病情发展情况及必要的查 体甚至可以在影像诊断前比 较准确的判断肿物的性质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思路
肿物何时发现,是否生长迅速 外伤史 是否疼痛,有无牵涉痛 加重缓解情况 检查治疗情况 肿物的软硬程度,边界情况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思路
特点: 1、瘤体多呈梭形,长轴与皮肤平行,
多位于皮下脂肪层,只有少数延伸入 肌层,且其病理分类为血管脂肪瘤。 2、多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半数以上 可见明显包膜。 3、脂肪瘤的回声与其病理类型关系较 大,单纯的脂肪瘤表现为低或等回声, 而血管脂肪瘤和纤维脂肪瘤则以高回 声为主 4、基本瘤体内无彩色血流。
断浅表软组织肿物的囊实物超声诊断思路
扫查时应注意手法及力度
某些肿物如皮下脂肪瘤有时探头加压 过重,肿物将很难与周边组织分清
肿物边界有时范围很大,要广泛扫查, 有时需更换为低频探头整体扫查。
有时需患者固定肿物配合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思路
超声图像大体诊断观:
浅表肿物的超声诊 断思路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思路
浅表软组织肿物是皮肤、皮下和肌 肉层各种良恶性肿物的统称。其种 类繁多,较常见的良性肿物有脂肪 瘤、血管瘤、各种囊肿、淋巴管瘤、 皮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 瘤等;恶性肿物有脂肪肉瘤、黑色 素瘤、滑膜肉瘤、纤维肉瘤等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思路
由于肿瘤类型和发生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不 一,共同特征为软组织内出现大小不定的肿块。 各种肿物预后有较大差别。
肌组织肿瘤(muscle tumors): 包括平滑 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浅表肿物超声诊断思路
血管源性(vascular tumors):血管瘤、 血管肉瘤等

皮样囊肿的分类及特点

皮样囊肿的分类及特点

皮样囊肿的分类及特点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它通常以形成囊状病变为主要特点。

本文将介绍皮样囊肿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表皮囊肿表皮囊肿是一种由于皮肤上皮组织过度增长形成的囊肿。

它常见于头部、颈部、躯干、腹股沟等部位。

表皮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壁内含有各种角化物质,例如角化碎屑、毛发和脂腺分泌物等。

表皮囊肿通常是浅表性的,易于触及,有时也会出现炎症反应,如红肿、疼痛等。

二、脂肪囊肿脂肪囊肿是一种由于皮下脂肪组织积聚形成的囊肿。

它常见于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

脂肪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内充满了黄色的、半液体的脂肪物质。

脂肪囊肿通常是软而可压的,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在触摸时,患者可能感到囊肿内有移动感。

三、毛囊囊肿毛囊囊肿是一种由于毛囊上皮细胞增殖形成的囊肿。

它常见于头部、颈部、背部等毛囊较为密集的区域。

毛囊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内含有角化毛囊上皮细胞和毛发。

毛囊囊肿通常是圆形或卵圆形的,大小不一,可以将其视为皮肤表面稍微凸起的小颗粒。

四、汗腺囊肿汗腺囊肿是一种由于汗腺导管阻塞引起的囊肿形成。

它常见于腋窝、会阴等多汗腺分布的部位。

汗腺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壁内储存有黏稠的汗液。

汗腺囊肿通常是软而有弹性的,质地较为坚韧。

综上所述,皮样囊肿根据其成因和形态特点可以分为表皮囊肿、脂肪囊肿、毛囊囊肿和汗腺囊肿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囊肿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任何皮肤上的可疑囊肿都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疣名词解释

疣名词解释

疣名词解释
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称为肉瘤、瘤子等。

它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或黏膜上的良性肿物。

疣通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态,表面粗糙且有颗粒感,通常是灰色、黄色或棕色的。

它们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手指、脚底、膝盖、腋下等。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是导致疣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到人体,例如使用公共浴室和更衣室时走在裸露地面上,与感染了这种病毒的人发生性行为或分享个人用品等。

大多数情况下,疣不需要治疗并会自行消失。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它们出现在敏感区域时,例如眼睛周围或生殖器区域时,建议寻求医生建议并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

局部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酸类治疗剂、冷冻疗法和激光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适用于较大或难以治愈的疣。

总之,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或黏膜上的良性肿物,通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态。

它们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并会自行消失。

然而,在敏感区域出现时建议寻求医生建议并进行治疗。

常见的皮肤肿物优秀PPT

常见的皮肤肿物优秀PPT

• 皮脂腺囊肿:又名粉瘤,是由于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
所引起的皮脂分泌物潴留淤积而形成,而非真性肿瘤,基
底可以移动。易继发感染,极少可发生癌变。治疗为手术
摘除。
8
淋巴管瘤
• 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增生和扩张的淋巴管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其 多出现于儿童时期,发展较慢。 (—)毛细淋巴管瘤又称单纯性淋巴管瘤 (二)海绵状淋巴管瘤 最常见,主要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间隙 中,呈多房性,结构形如海绵。 (三)囊性淋巴管瘤 又称水瘤,是一种充满淋巴液的先天性的囊肿,由来源于 胚胎的迷走淋巴管组成,与周围正常淋巴管并不相连。多 见于婴幼儿颈部,左侧多于右侧。 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容易复发。
•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内皮细胞增生构成的血管迂曲、扩 张并汇集一处而成。因其形态、质地均似海绵得名。隆起 于皮肤表面,紫红或深红色,海绵状血管瘤可向深部发展, 侵入肌肉骨骼或内脏。必要时须行X线造影,以明确其大小 范围及深度等。婴幼儿血管瘤中,尚有混合性一种,一般 为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体。
• 蔓状血管瘤 :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大多数为静脉, 也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瘘。其表现为血管瘤及周围区域内可 见念珠状或索状弯曲迂回的粗大而带搏动的血管。局部皮 肤隆起,皮温升高,有搏动、震颤,可听到持续性吹风样 杂音,好发于头皮,可破损颅骨而侵入板障静脉,且与颅 内静脉窦相连接。
7
囊性肿瘤及囊肿
• 腱鞘或滑液囊肿: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诱致。多见于手 腕、足背肌腱、或关节附近,坚硬感。可加压击破或抽出 囊液,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手术切除治疗,但治疗后易 复发。
• 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等增殖形成的良 性肿瘤。是由中胚叶组织发展而来。可发 生于头面、四肢、肌肉、内脏等部。

中医治疗肿物不同部位肿物的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肿物不同部位肿物的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肿物不同部位肿物的中医疗法中医学认为,肿物是由于体内的气血不畅或者痰湿阻滞引起的,所以治疗肿物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祛除痰湿来实现的。

不同部位的肿物,中医疗法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将就不同部位的肿物分别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法。

1.皮肤肿物:皮肤肿物主要是指表皮下的肿胀、肿块,常见的有疔疮、脓肿等。

治疗皮肤肿物,中医常用的方法有温热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淋巴肿物:淋巴肿物多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属于淋巴管的阻塞引起的肿胀,常见的有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炎等。

治疗淋巴肿物,中医常用的方法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痰化湿。

3.内脏器官肿物:内脏器官肿物多见于肝脾胃肾等,常见的有肝脏肿瘤、脾脏肿瘤、胃肿瘤等。

治疗内脏器官肿物,中医常用的方法有调理脏腑功能、排除湿邪、清热解毒。

4.骨骼肿物:骨骼肿物多见于骨骼组织,常见的有骨折肿胀、骨肿瘤等。

治疗骨骼肿物,中医常用的方法有舒筋活络、祛湿通络、活血化瘀。

5.乳腺肿物:乳腺肿物多见于乳房组织,常见的有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等。

治疗乳腺肿物,中医常用的方法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中医在治疗肿物时,有许多常用的药物和疗法,如:1.穴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改善气血的循环,从而缓解肿物引起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太衝等。

2.中药疗法:中医常用的一些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祛痰化湿、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循环、排除湿邪、调理脏腑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红花、茯苓、山楂等。

3.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来调节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促进肿物的吸收和消散。

常用的针灸疗法有刺血、扎痧、艾灸等。

4.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法来刺激经络和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从而促进肿物的消散。

常用的推拿疗法有拨罐、拍打、推撞等。

总之,中医治疗肿物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祛除痰湿来实现的,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物,中医会采用相应的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肿物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下肢肿物健康宣教

下肢肿物健康宣教

06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 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谢谢
疼痛
疼痛部位:下肢 肿物所在部位
疼痛程度:轻度至 重度,可能随活动 或休息而变化
疼痛性质:可能为 持续性疼痛,也可 能为间歇性疼痛
疼痛原因:可能与 肿物压迫神经、血 管或其他组织有关
01
02
03
04
肿胀
01 腿部肿胀:腿部出现肿胀,可能是下肢肿 物的症状之一。
02 皮肤发红:皮肤发红可能是下肢肿物的症 状之一,可能伴有疼痛。
03 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温度升高可能是下肢 肿物的症状之一,可能伴有疼痛。
04 活动受限:活动受限可能是下肢肿物的症 状之一,可能伴有疼痛。
皮肤变化
皮肤颜色变化:可能 出现发红、发紫、发 白等异常颜色
皮肤质地变化:可能 出现皮肤粗糙、硬结、 水肿等异常情况
皮肤温度变化:可能 出现局部温度升高或 降低
影像学检查:X线、 CT、MRI等,了解肿 物的内部结构、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等
治疗方案
0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
使用抗炎、抗过敏、抗 肿瘤等药物进行治疗。
03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
摩、针灸等,可缓解症 状,促进康复。
02 手术治疗:对于肿物较
大、影响正常生活或存 在恶变可能的患者,可 考虑手术切除。
04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 坐、久站,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的体重。
康复护理Biblioteka 0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 坐、久站等不良姿势
03
注意下肢保暖,避免受凉
05
定期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适当进行下肢锻炼,如散步、游 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皮脂腺囊肿:又名粉瘤,是由于皮脂腺囊管口闭塞或狭窄 所引起的皮脂分泌物潴留淤积而形成,而非真性肿瘤,基 底可以移动。易继发感染,极少可发生癌变。治疗为手术 摘除。
淋巴管瘤
• 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增生和扩张的淋巴管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其 多出现于儿童时期,发展较慢。 (—)毛细淋巴管瘤又称单纯性淋巴管瘤 (二)海绵状淋巴管瘤 最常见,主要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肌间结缔组织间隙 中,呈多房性,结构形如海绵。 (三)囊性淋巴管瘤 又称水瘤,是一种充满淋巴液的先天性的囊肿,由来源于 胚胎的迷走淋巴管组成,与周围正常淋巴管并不相连。多 见于婴幼儿颈部,左侧多于右侧。 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容易复发。
色素痣
• 定义:色素痣是由色素细胞所构成的先天 性肿瘤,临床上甚为常见。据统计,正常 人体表平均每人有15~20颗之多。面颈部 为好发部位。
• 分型:交界痣 皮内痣 混合痣 蓝痣
谢谢!
• 蔓状血管瘤 :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大多数为静脉, 也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瘘。其表现为血管瘤及周围区域内可 见念珠状或索状弯曲迂回的粗大而带搏动的血管。局部皮 肤隆起,皮温升高,有搏动、震颤,可听到持续性吹风样 杂音,好发于头皮,可破损颅骨而侵入板障静脉,且与颅 内静脉窦相连接。
囊性肿瘤及囊肿
• 腱鞘或滑液囊肿: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诱致。多见于手 腕、足背肌腱、或关节附近,坚硬感。可加压击破或抽出 囊液,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手术切除治疗,但治疗后易 复发。

边缘型:源于神经边缘,神经索沿肿瘤侧面而行,易手术摘除,
较少损伤神经干。
• 神经纤维瘤:为特殊的软纤维,具有折光的神经纤维细胞并伴有少量 神经索。可夹杂脂肪毛细血管等。为多发,常对称。
•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临床上又称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具有家族倾向的 先天性疾病,在儿童时期即可发病,其特点是: 1.肿物多发,少则几个,多则成百上千。 2.肿物沿神经干走向生长。 3.皮肤出现咖啡斑。这种病常波及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等,引 起智力不全、癫痫、肢端肥大、甲旁亢等。
•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内皮细胞增生构成的血管迂曲、扩 张并汇集一处而成。因其形态、质地均似海绵得名。隆起 于皮肤表面,紫红或深红色,海绵状血管瘤可向深部发展, 侵入肌肉骨骼或内脏。必要时须行X线造影,以明确其大小 范围及深度等。婴幼儿血管瘤中,尚有混合性一种,一般 为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混合体。
常见的体表肿物
付金利
常见的体表肿物
体表肿物是指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 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物,常见的有:
1.纤维瘤 2.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 3.脂肪瘤 4.血管瘤 5.囊性肿瘤和囊肿 6.色素痣 7.淋巴管瘤
纤维瘤
纤维瘤: 纤维瘤是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良性肿
瘤,较常见。纤维瘤多见于躯干、上臂近 端皮下,生长缓慢,一般较小、边缘清楚、 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可以推动。
神经纤维瘤
• 神经纤维瘤是起源于神经鞘细胞和间叶组织的神经内及神经外等结缔 组织的良性肿瘤,可在神经末端或沿神经干的任何部位发生。
• 一般分为中央型与边缘型。

中央型:源于神经干中央,故其包膜为神经纤维。肿瘤呈梭型,
手术不慎易切断神经,故应沿神经纵向切开,包膜内剥离出肿瘤。
血管瘤
• 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等增殖形成的良 性肿瘤。是由中胚叶组织发展而来。可发 生于头面、四肢、肌肉、内脏等部。
分型: • 毛细血管瘤 • 海绵状血管瘤 • 蔓状血管瘤
• 毛细血管瘤:由真皮内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构成,出生或 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1岁内生长活跃,2岁以后多静止 或消退。分为葡萄酒斑样和草莓样毛细血管瘤,不高或稍 高于皮肤,鲜红色或暗红色,压之易褪色。
脂肪瘤增长缓慢,往往达一定程度后发展自趋停止,有 时可出现自发萎缩、钙化及液化等现象。除局部肿物外, 通常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疼痛,不引起功能障碍。除皮下 外,脂肪瘤还可发生在肌间隔、肌肉深层及腹膜后等部位。 皮下脂肪瘤通常有薄弱纤维包膜,而深部脂肪瘤则无包膜, 呈伪足状向四周组织浸润,可恶变,应及时切除。
• 表皮囊肿 :又称为表皮样囊肿,多因外伤后所致,是一种 由于移位表皮细胞碎片形成的囊肿,其囊壁为皮肤表皮覆 层鳞状上皮细胞完整或不完整的组织结构,无真皮组织层。 基底可以移动,偶有恶变。手术切除治疗。
• 皮样囊肿:为先天性病变,属于错构瘤,囊壁除表皮细胞 外,尚包含汗腺、毛囊和皮脂腺等。囊腔内可以有毛发。 基底组织粘连较紧,不易推动,极少可发生癌变。治疗主 要靠手术切除。
脂肪瘤
脂肪瘤是起源于脂肪组织,由成熟脂肪细胞所组成的良 性肿瘤,比较常见。
脂肪瘤可以发生在身体有脂肪组织存在的任何部位,通 常好发于皮下,常见于颈、肩、背及大腿等处。
肿瘤可单个或多个,体积大小不等,呈扁平团块状、圆 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质软,无痛,表面皮肤正常。
肿瘤较大时局部出现膨胀,质地较松软或稍实韧,常见 有橘皮样征,即当拇指和其他手指从两侧相向推挤肿瘤时, 由于皮下组织内垂直走行方向的纤维组织小梁的牵拉,在 皮面上乃呈现无数不规则的小凹陷似橘皮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