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
港务2014年鉴

舟山年鉴(2014)港务概述2013年,全市港航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际物流枢纽岛建设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突出一二三,打好五硬仗”工作要求,规划体系更趋完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项目开发建设推进力度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航运业平稳有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3年,完成港航固定资产投资104.95亿元,比上年增长42.20%;全市水运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2.07亿元;投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5亿元;港航招商完成市外投资资金19.92亿元,浙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15.12亿元。
至年底,舟山港域拥有各类泊位30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47个,25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6个。
狠抓港口项目建设和储备,重大港口项目进展顺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
舟山武港码头开港运营;浙海油污水处理工程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和老塘山五期码头项目完成竣工验收;黄泽山油品中转储运基地、鼠浪湖岛铁矿石中转基地等省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大浦口集装箱码头、浙江天禄能源有限公司油品仓储等市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外钓岛光汇码头工程、册子实华二期、浙江生物燃料乙醇等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国际邮轮码头深水岸线使用获交通部批复;老塘山港区舟山骅首物流通用泊位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洋山石油储运项目三期工程等项目前期顺利推进。
蛇移门航道、舟山中部港域西航道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樱连门、双屿门等航道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沈家门客运中心改造工程完成水工竣工验收;长峙引航总基地、桃花引航基地、桃花港航综合管理用房交付使用;“智慧港航”工程一期投入运行,二期项目开展方案设计;船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投入试运行;第一批港航基层站所标准化示范项目全部建设完成。
2013年,舟山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31386.6万吨,同比增长7.86%。
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787.69万吨,同比增长9.89%;集装箱吞吐量577031.5TEU,同比增长14.64%。
2014年我国上半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

2014年我国上半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海事》
【年(卷),期】2014(000)009
【总页数】1页(P35-3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4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 [J], 交通运输部官方网站
2.2013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报告 [J],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3.2012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报告 [J],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4.2018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分析报告 [J],
5.交通运输部发布《2013年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报告》2013沿海货运:船龄降低运力增长平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月评

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月评2014年9月,沿海散货运输市场延续低迷走势,需求不振仍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因素。
货源紧缺、运力过剩格局持续加重,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行情弱势运行。
9月2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报收于905.89点,较上月同期下跌2.4%,9月平均综合指数较8月下跌2.4%。
煤炭、金属矿石、粮食货种指数月平均值较上月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1煤炭运输由于今年沿海地区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较短,用电需求较往年大幅降低,再加上特高压送电和水电出力超常,火电发电量和电厂日耗量均远远低于上年同期。
同时,工业用电亦不如往年,沿海部分电厂机组开工率不足50%。
本月,煤炭运输形势继续走弱,沿海电厂库存维持高位,北方港口库存持续回升,截至9月26日,沿海主要电力集团合计电煤库存量升至近万t,而耗煤量继续弱势运行于56万t水平,存煤可用天数高达25.2天。
考虑到大秦线即将在10月份进行秋季检修,电厂派出一定数量的船舶前往北方港口保持刚性拉运。
沿海运输市场运力严重过剩,致使运价频繁触底局面无法得到逆转,部分船舶因迟迟等不到货而不得不停泊在北方港口。
月末,受大型煤企限产行动的展开及煤炭价格上涨预期的影响,运输市场迎来一波小幅上涨行情,电厂纷纷加大备货力度,货源较前期略有增加。
受台风“凤凰”的影响,部分船舶停靠长江口附近,造成船舶运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紧张,运价出现小幅回弹。
本月,沿海煤炭运输市场行情继续低位下探,煤炭需求低迷难改,9月份货量较8月份明显减少,抛锚、停运船舶增多。
月末,运价虽出现小幅回调,但货源增加和后续运价上涨空间极为有限。
9月26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煤炭货种运价指数报收于928.18点,较上月同期下跌3.7%。
分航线看:秦皇岛至上海航线(载质量4万~5万t)市场运价为21.4元/t,较上月同期下跌1.7元/t;秦皇岛至宁波航线(载质量1.5万~2万t)市场运价为26.9元/t,较上月同期下跌1.9元/t;秦皇岛至张家港航线(载质量2万~3万t)市场运价为26.9元/t,较上月同期下跌2.0。
2014年度宁波水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要点

2014年度宁波水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一、我市水路运输完成情况(一)水路货运总量完成情况2014年,全市水路运输企业共完成水路货运量16113万吨,为去年同期的103.75%,完成货运周转量1726亿吨公里,为去年同期的102.26%。
(二)主要大宗货种运输完成情况2014年,全市水运企业共完成煤炭货运量6844.3万吨,运输周转量979.8亿吨公里,分别为去年同期的99.89%和104.38%。
完成成品油货运量1319.6万吨,运输周转量85.9亿吨公里,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01.05%和89.15%。
完成金属矿石货运量2287.4万吨,运输周转量207.4亿吨公里,分别为去年同期的99.18%和78.56%。
(三)集装箱运输完成情况2014年,全市共完成集装箱水路运输量191.4万TEU,为去年同期的125.02%。
其中沿海运输176.4万TEU,远洋15万TEU,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23.59%和144.6%。
完成的集装箱货物运输量达到2795万吨,为去年同期的125.87%,占水路货运总量的17.35%。
(四)水路旅客运输完成情况2014年,全市共完成客运量171.17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825.9万人公里,分别为去年同期的75.81%和73.25%。
全市未发生一起水路旅客运输安全事故和旅客滞留事件。
二、我市水运企业及运力规模发展情况(一)水运企业发展情况2014年,全市共有6家水运企业开业、10家注销。
至年底,我市共有水运企业139家,按经营航区分,内河企业10家、沿海129家(含4家兼营沿海、内河运输企业)。
按经营类型分,客运企业11家、货运128家。
至2014年底,全市沿海货运企业平均船队规模达到4.51万载重吨,较去年底减少0.02万吨。
全市水路货运企业运力规模在5万载重吨以上的企业25家,比去年底减少2家;10万吨以上企业13家,与去年底减少2家。
其中运力规模居前10位的水运企业,占总运力的比重达55.5%。
2014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一览

2014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一览
2014年1至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90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9%;其中海船为1428万修正总吨。
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9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2%;其中海船为1934万修正总吨。
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4890万载重吨,比2013年底手持订单增加13.7%;其中海船为4640万修正总吨。
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5.9%。
2014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1.7%、50.5%和47.1%。
船企承接新船订单和海工装备订单仍居世界第一。
全年承接新船订单5995万载重吨,世界市场份额从上年度的47.9%上升到50.5%,新接订单量比2013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31座、海洋工程船149艘,接单金额147.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2%,比2013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
全国前10家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50.6%,比2013年提高3.2个百分点。
新接船舶订单继续向优势企业集中,前10家企业新接订单量占全国55.5%。
2014年,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造船基地造船完工总量占比超过90%,全国造船完工前10家企业集中度50.6%,前20家企业集中度为71.6%,前30家企业83.8%,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4年1~12月份中国造船三大指标一览。
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分析报告

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分析报告国内沿海货运船舶是我国货物物流运输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力是否充足对保障国内商品的有序流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报告将对国内沿海货运船舶的运力分析进行深入调研和探讨。
一、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基本情况我国沿海货运船舶运力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此时主要依靠小船舶的短距离运输,其中80%的沿海轮船船舶吨位在500吨以下。
第二阶段是80年代末至20世纪末,此时我国开始大量引进沿海深水船舶,完善了沿海港口及内陆河道的建设,这一时期极大地提高了沿海货运船舶的吨位和航速。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此时我国沿海货运船舶规模逐渐扩大,并发展了一批大型的沿海航线,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我国沿海船舶的航道宽度之争的时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沿海货运船舶总数量超过20万艘,总吨位近4亿吨,其中大型货轮、散货船和油轮等占比较高,占比达到60%以上。
同时,我国沿海港口和航道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一些经济特区和自贸区的开发,大大促进了沿海货物流通和国内贸易的繁荣发展。
二、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内沿海货运船舶数量及吨位不断增加,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 部分沿海船舶老化严重,航行安全风险大。
2. 一些小型货船舶在处理一些大型货物时不能胜任,长时间运输成本远高于大型货船舶。
3. 沿海船舶的服务品质及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地区货主对沿海船运的可信度存在疑虑。
4. 由于沿海船舶抗风能力不足,需要增加新的防御装置,提高沿海船舶的抗风能力。
三、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的未来展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 加快沿海港口和航道的建设速度和质量,带动沿海船舶的快速发展。
2. 大力发展沿海航运综合服务业,增强沿海船舶的服务能力和品质。
2014年船舶工业行业发展情况报告

2014年船舶工业行业发展情况报告(2015-01-30)2014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航运造船产能双过剩等不利局面,船舶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下,加快调整转型步伐,奋力攻坚克难,经受住了新船需求前高后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海洋工程产业风险突显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综合竞争力逆势提升,世界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造船完工降幅收窄2014年,全国造船完工390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9 %,降幅比上年收窄10.8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受应交船舶数量减少的影响,前三季度造船完工同比降幅较大,四季度逐步企稳回升。
(二)新接订单出现回落2014年,全国承接新船订单59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2%。
分季度看,新接订单受市场萎缩影响,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三)手持订单量大幅增长2014年,全国手持订单量148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7%。
分季度看,前三季度手持订单持续增长,四季度受新接订单下降的影响,逐月回落。
(四)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共149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26.9 亿元,同比增长10.5%。
分行业看,船舶制造企业3506亿元,同比增长8.7%。
船舶配套企业942.7 亿元,同比增长11.8%。
船舶修理企业226.7 亿元,同比增长0.9 %;按大中小型来看,大型企业2820.6亿元,同比增长8%,中型企业1379.7亿元,同比增长8.9%,小型企业1426.6亿元,同比增长17.6%。
(五)实现利润总额大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4亿元,同比增长21.3%。
分行业看,船舶制造企业146.8 亿元,同比增长20.3 %。
船舶配套企业46.9 亿元,同比增长15.5 %。
船舶修理企业5.1 亿元,同比增长8%;按大中小型来看,大型124.5亿元,同比增长11.8%,中型企业52.8亿元,同比增长25.9%,小型企业66.8亿元,同比增长39.2%,中小型企业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2014年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

2014年我国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2014年,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分化加剧,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
2014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实现7.40%的较高增长率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30%;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8.85%,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地位。
2014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58.22亿t,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1.60亿t,同比增长4.8%,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5.20亿t,同比增长5.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6.1%。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8.55亿t,与去年基本持平;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6.42亿t,同比增长5.7%,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1.90亿t,同比增长5.0%,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3.4%。
1 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情况1.1 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情况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波折,经济增长缓慢,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低迷,世界贸易低速增长,全球通胀冲高回落。
世界银行于2015年1月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2.6%,比上年小幅提升0.1个百分点,比2014年6月的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
从国别来看:日本经济增长0.2%,比上年放缓1.3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增长0.8%,上年为下降0.5%;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经济分别增长0.7%,0.1%和1.4%,分别比上年放缓0.6,2.2和0.5个百分点;印度经济增长7.4%,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据联合国最新预测,2014年世界贸易量预计增长3.4%,比2014年7月的预测值调低1.3个百分点,虽略高于上年3.0%的增长率,但大大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约7.0%的平均增长率水平。
2014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基本在海运平衡点(2 000点)以下波动,从1月2日的点降至12月24日的782点,累计下降63.0%。
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预测,2014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出口额分别增长2.5%和4.0%,进口额分别增长3.4%和2.6%,涨幅均低于此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