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术史【精选】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14
• 龙门宾阳中洞主佛 北魏
15
16
响堂山佛像 北魏
四、佛教建筑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北魏
17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18
绘画艺术
• 著名画家:这一时期人物画仍是主流,出现了以生活为题材的人物、 肖像画,风格手法上更加注重传神;山水画呈现出独立的趋势;花 鸟画艺术出现萌芽;宗教特别是佛教题材的绘画占有较大比重。
3、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早期绘画理论家。创作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鸟。所作线 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他将战国 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任智 图》。时人称顾恺之为三绝—画绝、文觉和痴绝。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4. 王微:《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 别是景与情的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32
二、书法艺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熟,并各自形成体 系。孕育了钟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中国书法史 上的黄金时代。
1. 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擅长各种书体,尤以楷书见长。其楷书笔法 遒媚,结构朴茂,开创了有隶入楷的新貌,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 “钟王”。书法特点字形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舒朗,笔画富有意趣。临摹本《宣 示表》、《荐季直表》。
2.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擅长各种书体,尤其是楷、行、草,其楷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 劲键,草书浓纤折衷。对王羲之的书法历来评价很高,后世尊他为“书圣”,并与其子 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小楷代表作有《乐毅论》、《东方画赞》,草书有《十七帖》, 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以及《孔侍中帖》等。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绘画佛教的传入刺激了造像、绘画、雕塑的兴盛;出现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

山水画和花鸟画萌芽;出现了专门的绘画论著,如顾恺之的《论画》《画云台山记》,谢赫的《画品》,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等。

一.魏晋南北朝绘画名家(一)曹不兴(三国)最早出名的画家,他的画被称为“吴国八绝”,有落墨为蝇的传说。

(二)卫协(东晋)(三)顾恺之(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

东晋画家。

精通诗文书画,时称“三绝”。

擅长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人物,禽兽等等。

他重视表现人物精神,尤重眼神的描绘,认为人物画中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还善于以绘画的语言刻画对象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以微小的细节衬托人物的个性和风貌。

他传世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他为瓦棺寺绘的《维摩诘壁画》被称为“瓦棺寺三绝”之一。

顾恺之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传世的画论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

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重要论断,对中国画创作及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史箴图》该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

《女史箴图》人物刻画生动,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的可靠依据。

该画在内容上,全画分十二段(现存九段),描绘了贵族妇女生活的片段,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

《女史箴图》局部在技法上,注重用线型来创造绘画的形象。

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

《洛神赋图》顾氏的代表作品,据曹植《洛神赋》而作,描绘了一个浪漫而伤感的爱情故画。

《洛神赋图》该画卷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情节置于山川环境中展开,人物间的情感主要依靠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表现出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5.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行程,而且越来越明显地肩负起 重要的精神使命,逐步具备了充当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形象表征 的精神品格。 6.花鸟画也受到称赏而在不断萌发之中,并逐步成为独立的审 美对象和绘画科目。 7.佛教题材在绘画中占有突出的位臵,许多著名画家正是在佛 教绘画中创立了成熟的风格得到公众的赞赏。 8.佛教雕塑以前所未有的宏大规模、气势和精湛的技巧而形成 一个新的雕塑艺术高峰。 9.书法艺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产生了典范性的作品,成为以 后历代师法、尊祟的对象。 “ 10.对于绘画的深入研究,导致出现厂专门件的绘画理论著 作.表达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日益丰富、细微的认识. 11.陶瓷工艺美术中的青釉瓷器以其艺术上的成熟、完美而在陶 瓷史上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前景,成为唐宋青瓷的先驱。

对书俑 湖南长沙出土 西晋

石麒麟 梁武帝陵前
南朝
第四节 书法
各种书法交相发展,隶书逐渐衰落,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 发展成今草,行书达到完美的境界,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已完 全成为自觉。 一、三国、西晋书法 隶书仍是官方通行书体,当时碑碣大多使用隶书。西晋禁止立碑, 墓志兴起。楷书取代隶书成为必然。 西晋:陆机《平复帖》 魏: 钟繇 二、东晋书法 东晋是行书、草书成熟期。隶书衰落,楷书兴起,章草向今草转 化。今草经王氏父子逐渐定型,达到成熟。行书经王氏父子的革 新,成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书法家: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 三、南北朝书法 此时期的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 南朝碑刻: 龙颜碑、瘞鹤铭 北朝碑刻:比南朝更为丰富多彩 南朝书法家
仪仗图河北磁县湾漳墓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山西太原娄叡墓
运用铁线勾勒,人物力求体态、身段合理,比例适度,面部有神 韵。广泛运用色彩晕染、明暗映村和远近对比的手法,增加人们 形象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整个画风已脱离了汉画 单调、比例失调的情况 ,出现了以形写神的 美学风范。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一、莫高窟壁画可分为: 佛像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 事画。 早期的故事画以佛教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 故事为主。
补充点: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 阳龙门石窟(宾阳洞最具代表性)、甘肃敦煌莫 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戴逵东晋著名画家也是雕塑家、音乐家和哲 学家。 佛教建筑有:塔、寺庙、石窟。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北魏520年)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九色鹿本生》北魏

《尸毗王割肉贸鸽》北魏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组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 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 垂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 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画面厚重朴 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 陀壁画的双重影响。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概述
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 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新疆 的克孜尔,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云 冈,洛阳的龙门等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 家,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绘画题材范围扩大,对绘画功能的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 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 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登上画坛。 工艺美术和雕塑在民族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 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象。 由于社会动乱和陶瓷业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发 展略有停滞。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魏晋《女史箴图》①东晋顾恺之②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分九段,内容是进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开卷以故事为例榜出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

后段阐述道德哲理内容)。

③人物身材秀美,仪态端庄,云髻高耸,衣袋迎风飘举,显示了高雅而优美的风度。

注重用线造型(高古游丝描),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

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洛神赋图》①东晋顾恺之②据曹植《洛神赋》而画。

③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

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线路,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

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的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的“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①南朝·宋江苏南京出土②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他们以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

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

③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

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割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

北朝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①北魏山西大同出土②出土了10座漆画屏风,一件五扇,两面绘制,分上下四层,内容为烈女、孝子故事。

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带有南方风格)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

《兰亭序》①王羲之东晋永和九年②行草序中所记他与志同好友、萧散明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休禊,“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间毫无隔碍,文思和书法皆为一时之妙,通篇气势完足,神清骨秀,似有神助,为历代法书精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南北朝始凿的石窟有15处, 其中最有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①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②甘肃敦煌石窟 ③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④河南龙门石窟
《牛橛造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5
2、石窟与寺观中的宗教雕塑 云冈石窟造像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2
○ 绘画艺术
一、卷轴画: 1、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2、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风格: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笔法:春蚕吐丝、紧劲连绵 造型样式:曹衣出水 表现技法上:1、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2、张僧繇 “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18
壁画 一、壁画: 佛教壁画、墓室壁画 1、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2、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19
○ 绘画艺术 壁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 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六法”:
①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②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③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④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⑤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⑥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时代简介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时Hale Waihona Puke 代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 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 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 无本体终极的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动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 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 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
4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曹不兴
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 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 能力。 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 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 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 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 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 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 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 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其画人物衣服 布纹疏朗,有“曹衣出水”之称。
7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8
9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艺术史

-魏晋南北朝艺术史
在玄学和道家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最早的 山水画。
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将传统的绘画经验加以总结, 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独立画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与民 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41
-
1、著名画家
在中国绘画史上,从三国两晋时开始, 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这个时期有 姓名、事迹、画艺记载可考的著名画家主要有 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 仲达等。
-
2、墓室壁画、砖画
墓室壁画出土较多,最重要的见于吉林 集安发现的高句丽古墓、山西太原娄睿 墓壁画、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等。
砖画有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嵌砌在 墓室墙壁上的画砖,画像砖以河南邓县 南朝彩色画像砖墓为代表,拼镶砖画有 南京西善桥、江苏丹阳建山和胡桥南朝 墓多处。
26
-
1、墓室壁画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存有壁画的石窟主要有:
新疆克孜尔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数量最多,
最为精彩。
7
-
新疆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现有洞窟236个,其中有70 余窟壁画保存完好。石窟壁画内容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 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壁画风格具有鲜明的西域特色。
8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壁画: 佛教壁画 墓室壁画
卷轴画: 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
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
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雕塑:陵墓雕塑 佛教雕塑
3
-
中国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和佛教绘画迅速发展, 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 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美术概述
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 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新疆 的克孜尔,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山西云 冈,洛阳的龙门等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 家,对我国民族传统艺术动、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
一、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
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二、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
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三、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四、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五、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六、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由于社会动乱和陶瓷业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 发展略有停滞。
魏晋南北朝绘画发展
1.随着印度佛教美术的东渐,新疆、甘肃等地出现了许多 石窟壁画,他们在风格上经历了逐渐汉化的过程,同时一 些外来绘画因素,也影响着本土艺术的发展。
2.墓室壁画在汉代墓室壁画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描绘社 会生活的场面相对增多。绘画更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
魏晋南北朝壁画
克孜尔石窟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九色鹿本生》北魏
《尸毗王割肉贸鸽》北魏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组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 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 垂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 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画面厚重朴 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 陀壁画的双重影响。
绘画,达到新的境界,为织绣工艺增添了新的意趣。
瓷器与漆器:青瓷和白瓷。漆器的发展:夹纻造像的
兴起、新发展出绿沉色漆、金玉镶嵌漆器进一步发展。
《石麒 麟》
南朝齐 武帝陵 墓石雕, 创作于 南北朝 时期南 朝的齐 永明十 一年 (公元 493 年), 位于现 江苏省 丹阳市 境内。
雕塑及工艺美术
南朝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顾恺之 :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 陆探微 人物造型:“秀骨清像”
魏晋南北朝绘画作品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局部
《斫琴图》
南朝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顾恺之 :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 陆探微 人物造型:“秀骨清像”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 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 意义。
雕塑及工艺美术
陵墓石刻: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梁南康简王萧绩 辟邪、石麒麟
丝织工艺:三晕配色法,增强形象的质感,效果接近
绘画,达到新的境界,为织绣工艺增添了新的意趣。
瓷器与漆器:青瓷和白瓷。漆器的发展:夹纻造像的
陵墓石刻: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梁南康简王萧绩 辟邪、石麒麟
丝织工艺:三晕配色法,增强形象的质感,效果接近
[魏晋南北 朝] 嘉峪关墓 室壁画 《进食图》
︽ 仪 卫 出 行 图 ︾
山西太原的搂睿墓是迄今发现的最完美的北齐壁画。这幅《出行图》 画有导骑二人,为首者白袍长脸,眉清目秀,右手勒缰,扭转马头 向后望。骑枣红马者仪态端庄,恬静肃穆。从者数人勒马回望。有 的策马杨鞭有的坐骑受惊后马头高昂、眼睛上翻作惊骇状。壁画用 单线勾画,平涂艳色,明暗映衬,富有立体感。特别是马的眼睛惟 妙惟肖。
绘画题材范围扩大,对绘画功能的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
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 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登上画坛。 工艺美术和雕塑在民族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了外 来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 象。
兴起、新发展出绿沉色漆、金玉镶嵌漆器进一步发展。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 宋、石质,
身长318厘米, 残高256厘米, 现在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麒麟铺
雕塑及工艺美术
陵墓石刻: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梁南康简王萧绩 辟邪、石麒麟
丝织工艺:三晕配色法,增强形象的质感,效果接近
绘画,达到新的境界,为织绣工艺增添了新的意趣。
3.战乱频繁、杀戮不止的社会背景使许多王室贵族藉绘画 为寄兴的工具,参加美术活动的人增多,促进并推动了绘 画的发展。
4.这个时期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卷轴人物画以及 一些宗教壁画中作为背景的山水形象有了重大改观,为隋 唐山水画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5.由于文人的加入,绘画理论由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美术史之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思想
1、 中外文化交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尤其是国内 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
2、 佛教在这个时候广泛流传,对建筑,器皿,服 饰等产生影响。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 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
3、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以前, 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界,而这个时期, 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在工艺美术 出展现人类世界的清新可爱。
瓷器与漆器:青瓷和白瓷。漆器的发展:夹纻造像的
兴起、新发展出绿沉色漆、金玉镶嵌漆器进一步发展。
梁南康简王萧绩辟邪 梁,石 质,通高333厘米,身长375厘 米,现在江苏省句容县石狮乡 石狮村
雕塑及工艺美术
陵墓石刻: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梁南康简王萧绩 辟邪、石麒麟
丝织工艺:三晕配色法,增强形象的质感,效果接近
洛 神 赋 图 局 部
南朝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顾恺之 :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 陆探微 人物造型:“秀骨清像”
[南 朝·梁] 张僧繇
十八宿 神形图 卷(局 部)
[南 朝·梁] 张僧繇
《十八 宿神形 图卷》 (局部)
绘画理论
一、顾恺之:传神论、强调以行写神、迁想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