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共98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14
• 龙门宾阳中洞主佛 北魏
15
16
响堂山佛像 北魏
四、佛教建筑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北魏
17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18
绘画艺术
• 著名画家:这一时期人物画仍是主流,出现了以生活为题材的人物、 肖像画,风格手法上更加注重传神;山水画呈现出独立的趋势;花 鸟画艺术出现萌芽;宗教特别是佛教题材的绘画占有较大比重。
3、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早期绘画理论家。创作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鸟。所作线 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他将战国 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任智 图》。时人称顾恺之为三绝—画绝、文觉和痴绝。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4. 王微:《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 别是景与情的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32
二、书法艺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篆、隶、草、楷、行各种书体经过前代繁衍都已成熟,并各自形成体 系。孕育了钟繇、王羲之这样伟大的书法家,产生了一批不朽的杰作,形成中国书法史 上的黄金时代。
1. 钟繇: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擅长各种书体,尤以楷书见长。其楷书笔法 遒媚,结构朴茂,开创了有隶入楷的新貌,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 “钟王”。书法特点字形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舒朗,笔画富有意趣。临摹本《宣 示表》、《荐季直表》。
2.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擅长各种书体,尤其是楷、行、草,其楷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 劲键,草书浓纤折衷。对王羲之的书法历来评价很高,后世尊他为“书圣”,并与其子 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小楷代表作有《乐毅论》、《东方画赞》,草书有《十七帖》, 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以及《孔侍中帖》等。

中外美术史3魏晋南北

中外美术史3魏晋南北

• 魏晋南北朝以后,山水形象开始由背景变 为主体,成为独立的画种。是中国山水画 发展的萌芽时期。
一、顾恺之与山水画 • 传说顾恺之所画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水 不容泛” 。
• 《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是构思如何画云 台山的文字。 • 画得是张道陵在四川云台山七试弟子的故 事。 • 文中顾恺之已明确提出从观察具体的自然 景物,从生活的真切感受出发,对画中山 水进行安排和取舍,注意人物的比例、动 态与配置,以及远近、明暗、色彩等技法 的运用。
16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
• 中国山水画自唐宋以后,在中国美术史上 独占鳌头,成为绘画的主流,其地位、成 就和影响是任何画种都无法比拟的。
• 山水形象作为描绘对象,可以追溯到非常 遥远的年代。 • 远在西周,帝王的冕服上就有山形的装饰 纹样,有些玉器上刻有山川云气纹,这些 都属于工艺美术的范围。
• 以后在很长的时间内, 山川形象只不过是人 物画的背景。
• 《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保留了汉末以来 的若干珍贵史料。文章首先强调了绘画的功能,指出绘画 为封建统治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品画的艺 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 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六法”
• 一、气韵生动;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 象的精神 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 二、骨法用笔;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 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 • 三、应物象形;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 • 四、随类赋彩;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 • 五、经营位置;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 • 六、传移模写: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 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 意义。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1、克孜尔石窟
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从其壁画的风格和题材来看当属4~8世纪的依存。早、中期的壁画题材佛教本生故事。画面构图简洁明快、类似铁线描勾勒的轮廓严谨而生动,画面中人物多为半裸。画面色彩丰富,人物肌肤部分的渲染富有质感和体积感,所用颜色以蓝、白、绿、赭、灰等为主调,图中配以散花装饰,十分精彩。这些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扬场》、《宰鹅》、《持锤杀牛》
技法:写意线描为主。多用弧线,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疏简粗狂。色彩以红黑搭配为主,也是信手涂抹式,色面与线形常不合,艺术效果朴拙生动。
2、《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补充:竹林七贤是七位浪漫文人······P42
技法:肖像画手法把握人物特征。分割式布局。
3、北朝娄睿墓壁画
敦煌254窟北魏壁画表现的是萨垂那太子本生故事。为适应信徒的欣赏习惯,用本土民族的语言加以改造,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佛教壁画的表现手法是用细劲线条勾勒轮廓并用色彩晕染,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具有明显的“龟兹风格”。
敦煌249窟和285窟显示了西魏时期的壁画成就。249石窟壁画绘于窟顶,采用了中国的传统神话与佛教神祉合并的形式,画面天空有白虎、玄武、雷神、十一首蛇身怪兽等,还有帝释天妃乘坐龙凤驾的云车。用笔不多,却生动感人,其中。云车的造型与《洛神赋图卷》中的造型很有几分相似之处。
(注:“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薄衣帖体,衣纹稠密,如出水中”)
(二)绘画理论
在玄学佛理思潮、品藻清淡之风中,随着绘画社会功能的进一步显现,绘画地位大大提高。艺术创作实践日益繁盛;鉴赏、收藏、品评风气逐渐展开;绘画理论在这一时代应运而生。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绘画佛教的传入刺激了造像、绘画、雕塑的兴盛;出现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

山水画和花鸟画萌芽;出现了专门的绘画论著,如顾恺之的《论画》《画云台山记》,谢赫的《画品》,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等。

一.魏晋南北朝绘画名家(一)曹不兴(三国)最早出名的画家,他的画被称为“吴国八绝”,有落墨为蝇的传说。

(二)卫协(东晋)(三)顾恺之(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

东晋画家。

精通诗文书画,时称“三绝”。

擅长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人物,禽兽等等。

他重视表现人物精神,尤重眼神的描绘,认为人物画中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还善于以绘画的语言刻画对象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以微小的细节衬托人物的个性和风貌。

他传世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他为瓦棺寺绘的《维摩诘壁画》被称为“瓦棺寺三绝”之一。

顾恺之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传世的画论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

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重要论断,对中国画创作及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史箴图》该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

《女史箴图》人物刻画生动,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的可靠依据。

该画在内容上,全画分十二段(现存九段),描绘了贵族妇女生活的片段,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

《女史箴图》局部在技法上,注重用线型来创造绘画的形象。

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

《洛神赋图》顾氏的代表作品,据曹植《洛神赋》而作,描绘了一个浪漫而伤感的爱情故画。

《洛神赋图》该画卷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情节置于山川环境中展开,人物间的情感主要依靠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表现出来。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3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第20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21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22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19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二节 工艺美术 (1) 陶瓷工艺
陶瓷工艺成就突出的是青瓷生产。瓷器胎质坚 硬细腻,呈青灰色,釉色纯净。
这时期青瓷的造型和纹饰均富有特色,逐渐取代过 去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青瓷的装饰手法有模印、刻画、堆贴、塑饰、雕镂、 釉彩变化等。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青瓷中普 遍以莲花为装饰。
第28页/共29页
Thanks!
第29页/共29页
第16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4,谢赫《画品》与“六法” 谢赫,大约活动在齐梁时代,人物画家。据说他

魏晋南北朝美术中美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中美史

编辑ppt
26
1、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的内容 • 一是画墓主人升仙的图象,或是墓主人
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 • 二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他所拥有
的财富; • 三是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
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
编辑ppt
27
墓室壁画——娄睿墓壁画
• 中国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 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 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 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 之子,武平元年(570)入葬。
1987年, 窟
编辑ppt
20
敦煌莫高窟壁画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 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 艺术宝库。
•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 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 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 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 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 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 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 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
编辑ppt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存有壁画的石窟主要有:
• 新疆克孜尔石窟 •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数量最多,
最为精彩。
•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
丰富多彩的面貌。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
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传神,以线为
主的造型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
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山水画也在此时逐渐向独
立画科发展;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魏晋《女史箴图》①东晋顾恺之②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分九段,内容是进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开卷以故事为例榜出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

后段阐述道德哲理内容)。

③人物身材秀美,仪态端庄,云髻高耸,衣袋迎风飘举,显示了高雅而优美的风度。

注重用线造型(高古游丝描),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

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洛神赋图》①东晋顾恺之②据曹植《洛神赋》而画。

③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

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线路,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

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的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的“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①南朝·宋江苏南京出土②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他们以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

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

③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

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割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

北朝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①北魏山西大同出土②出土了10座漆画屏风,一件五扇,两面绘制,分上下四层,内容为烈女、孝子故事。

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带有南方风格)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

《兰亭序》①王羲之东晋永和九年②行草序中所记他与志同好友、萧散明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休禊,“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间毫无隔碍,文思和书法皆为一时之妙,通篇气势完足,神清骨秀,似有神助,为历代法书精品。

中外美术简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简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简史
中国部分
• 魏晋南北朝主要文化
• “玄学”明礼之风
• 《易经》、《道德经》、《庄子》
• 子产“不毁乡校”,曹操“处士横议”
• 清谈 (手执麈尾,形散)
• 何晏、王弼(贵无、道散为器)
• 绘画
• 墓室壁画(题材多四神、佛教、祆教等)
• 北齐、北周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变革的关
键时期,逐渐走向成熟。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 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 诸子。炳居丧过礼,为乡闾所称。刺史殷仲堪、桓 玄并辟主簿,举秀才,不就。(25岁 ) • 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46岁 ) • 元嘉初,又征通直郎;(51岁 ) • 《画山水序》
• 宗炳与慧远 • 《画山水序》与佛教(《明佛论》)
• • • •
书法 钟繇,正书之祖,楷书最佳。 东晋:草书的成熟期。 王羲之《兰亭序》 《快雪时晴帖》
羲之顿首。 快雪时晴, 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 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秋帖
• 王献之 “一笔书” 风格
• 王询 《伯远帖》
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
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
何以加焉?又神本无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
诚能妙写,亦诚尽矣。
• 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
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嶢嶷,
云林森眇,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 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