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各朝代发展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转折点之一。
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转变,艺术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1. 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作品的题材和风格变得多样化。
在绘画方面,以山水画为主要形式,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人物画、花鸟画等题材也得到了发展。
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不再局限于宗教主题,出现了更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人物的形象。
2. 客观写实的观察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追求真实和细腻的表现。
在绘画方面,画家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追求表现山水景色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艺术家们努力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精细。
3. 个性化的艺术表达: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创作风格的独特性。
绘画中,画家们追求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和表现手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派别。
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艺术家们通过创新的形式和工艺技术,展现了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4. 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对艺术的追求和欣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对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注重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境,追求雅致和高尚的艺术表达。
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使得艺术作品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5. 艺术与宗教的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佛教艺术。
在绘画方面,佛教题材成为了重要的创作内容,表现了信仰和教义。
在雕塑和器物制作方面,佛教造像和佛教用具的制作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题材和风格,注重客观写实的观察力,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受到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佛教艺术的影响。
这些新特点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美术的演变与特点

中国古代美术的演变与特点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历代文化的沉淀和积淀造就了极其丰富和多彩的艺术文化。
其中,中国古代美术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会从演变和特点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风格。
一、演变中国古代美术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形成阶段我国古代美术的起始时间还无法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早期的中国古代岩画大约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距今约8000年前。
这些岩画主要描绘的是狩猎、战争和神话故事等。
2. 原始阶段原始阶段的中国古代美术主要是以陶器为载体的彩绘和线刻。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彩陶器成就最高,较为著名的有楚陶、齐陶和鲁陶等。
3. 印章阶段印章阶段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印章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已经相当成熟,它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化、政治、宗教和经济等多方面。
印章不仅精美绝伦,更是具有印证和死角意义的文化符号。
4. 书画阶段中国的书画艺术起源于甲骨文时代,经过长期的演化,至明清两代达到了一个高峰。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书画艺术史就是中国美术史。
中国的书画主要包括篆刻、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
二、特点古人云:“文如其人,画如其心。
”中国传统美术注重表达个人性格、情感和思想。
在形式上,它强调“眼观为实,手描为归”的观念。
以下是中原文化和华夏民族其他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特点:1. 用笔古代中国的画家更注重笔墨意境的表现,通常是用黑、白,致力于具象表达本质的真实,遵循的是以直接描绘为主的思路。
2. 填色中国古代美术中的填色,是以色彩淡雅、不反差作为主流。
是以赋色描绘来表现形体的软弱。
传统的中国色彩注重韵味和气韵。
3. 造型中国古代美术中的造型首先需要表达的是真实和平衡,且注重意象的完整性,强调的是内心引领心灵的呈现。
4. 主题中国古代美术的主题大多是以神话传说、佛教题材、历史故事等为主,传递的是思想和文化的内涵。
(1)[转载]中国工艺美术史各个时期的特色
![(1)[转载]中国工艺美术史各个时期的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ea402e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0.png)
(1)[转载]中国工艺美术史各个时期的特色[转载]中国工艺美术史各个时期的特色原文地址:中国工艺美术史各个时期的特作者:吕鹏飞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1.简述明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1)明代的工艺美术,可以看出它已具备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多种特点.完整、庄重、敦厚、大方、明快、宏健,而又富于装饰美(2)这已是东方工艺美术的完备时期。
(3)同时,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的分化已明显形成两大系,并表现才出各不相同的创作特点和审美情趣(4)在装饰中,吉祥图案的广泛应用,也成为此一时期的艺术特点。
2.元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色?元代蒙古贵族在将近一个世纪的统治期间里,并没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总的来看,这时期的文化具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蒙古贵族的游牧民族文化;二是汉族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另外,由于版图的扩展和中外的交往,还出现一部分传来的并未消化的外来文化。
但是作为文化之一的工艺美术,其代表时代风貌的是一种豪放、疏野的特色。
工艺美术的造型庞大,器形的简略,色彩的艳丽,放映了游牧民族的雄健粗犷的审美要求和生活需要。
采棉的推广,工艺技术的交融和发展,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贡献。
3.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而六朝则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一个题材往往用几十块砖或几百块砖组成.这种大型画像砖,不仅在整体设计上,而且在生产上都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没有高度的工艺水平,是制作不出的。
题材内容的发展.六朝画像砖除了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奇禽瑞兽等题材外,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具有现实生活气息。
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都有较重要的地位。
六朝画像砖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并多为浅浮雕效果。
它不同于汉代的古拙质朴,而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色。
4.论述商周两代青铜器有何异同点?商代:主要采用饕餮纹和兽面纹,还有回纹、象纹、鱼纹、鸟纹、蝉纹、蚕纹等。
一般运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一、史前时代(1)特点:用稚拙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组合成图案,自然、质朴、粗狂,又不失浪漫。
(2)成因: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多是劳动场景的描述。
(3)代表: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彩陶舞蹈纹盆。
二、夏商周(1)特点: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有序,造型准确,以人物肖像画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成因:神权政治在生活中的写照。
(3)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三、秦汉:线条造型技法趋于成熟。
(1)特点: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绘画流行浪漫与幻想主题。
(2)成因:儒学神学化和神仙巫鬼盛行。
(3)代表: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马王堆汉墓帛画。
四、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1)特点:中国绘画艺术脱离了质朴简略阶段,进入精妙发展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绘画理论出现,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画人物要注意人物的精神气质等绘画理论);以人物肖像画为主要创作主题。
(2)成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发展,人们重新反省儒学,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又不愿同流合污,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由于他们文化修养较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3)代表: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五、隋唐:中国绘画的高峰。
(1)特点:重情趣求意境,追求“画中有诗”;带有外来文化的风格;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人物画占主导地位;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2)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唐诗兴盛,继承前代基础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中国美术史----朝代分析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1、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
2、以线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3、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4、山水画萌芽。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
5、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王微《叙画》、谢赫《画品》和,宗炳《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第一批画家出现”士大夫”三国: 曹不兴(佛画)西晋: 卫协、张墨(人、佛)东晋: 戴逵父子顾恺之三绝1、画出人的内在2、传神(眼神)3、高古游丝描4、“春蚕吐丝”般的线描5、画法画理:体现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烈女仁智图>“顾陆” 密体”张僧繇(南朝) ——吴道子(唐)” 疏体陆探微”秀骨清像”“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书法“二王”:王羲之《兰亭序帖》王献之《中秋帖》唐代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人物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李思训李昭道父子“青绿山水”尝试由2D 转向3D 构图金碧山水王维创破墨“泼墨山水”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花鸟画薜稷(鹤)、韩幹(马)、韩滉(牛)书法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P148五代十国1、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2、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3、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宫廷画院■始于五代,盛于两宋。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悠久丰富,充满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中国的艺术经历了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
一、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1.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起源阶段。
当时的艺术主要表现在器物上,如陶器、玉器等。
这些艺术品以简约、纯朴的风格为主,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宗教信仰。
2. 商周时期:商周时期的艺术在技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器的制作。
青铜器是当时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艺术家通过铸造精美的青铜器来彰显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3.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艺术开始与哲学和思想相结合,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学派和思想家,为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同时,战国时期的墓葬艺术也相当繁荣,墓葬中的壁画、陶俑等艺术品丰富多样,形式多样。
4.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继承了先秦时期的艺术形式,同时也融入了大量外来文化元素,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著名的兵马俑就是秦汉时期的杰作之一。
5.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佛教的引入使得艺术中出现了大量的佛教题材,艺术家开始注重表现精神世界。
6.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古代艺术有着宏大的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绘画和诗歌成为当时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诗画相互强化,使作品更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7.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艺术依然保留了唐宋时期的某些特点,但也有独特的风格。
绘画艺术依然是文化的核心,景泰蓝、徽派、海派等工艺技法也相继兴起。
二、古代艺术的特点1. 崇尚自然:中国古代艺术倡导以自然为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艺术家通常以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界的形象来表现人类的情感和精神境界。
2. 强调意境:古代艺术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色彩、线条和形式的运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些特点,并扩展描述,使文章达到800字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以人物画为主导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人物画成为绘画的主要题材,而且在艺术创作中,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画家通过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姿态和服饰来表达人物的个性和情感状态。
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还表现出了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描绘自然界的美景和景色。
他们通过运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山水之间的气势磅礴和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之美。
同时,画家们还注重捕捉自然界中的变化和流动,通过描绘水的流动、云的飘动等形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流转不息。
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还表现出了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倾慕和追溯。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关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将其作为绘画的题材。
他们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场景,展现了历史的庄严和悲壮。
同时,画家们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继承,通过描绘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艺术创作,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追忆。
第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还表现出了对个性和思想的追求。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方式和题材,而是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题材内容。
这种个性化和思想化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呈现出了以人物画为主导、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倾慕和追溯以及对个性和思想的追求等新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画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点

中国画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点中国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华绘画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历史演变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陶器上进行简单的绘画。
到了商周时期,彩绘陶器已经相当普遍,表现出了印刻、绞绣、篆刻等元素。
汉代绘画技法逐渐成熟,唐代艺术达到高峰。
宋代之后,中国画艺术进一步发展成熟,出现了南北画派,文人画开始兴起。
清代中期,工笔画和写意画成为主流,同时,状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风格也逐渐明晰。
二、艺术特点1. 内容丰富、表现深刻中国画注重表现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审美观念,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为主题,反映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成长、繁衍的状态。
2. 常用的表现手法中国画较为注重笔墨的运用,强调线条、点、面、墨、色等的协调与和谐。
常见的画法有“工笔画”、“写意画”、“拟行画”、“水墨画”等,不同的画法,运用的方法、形式和创作技巧也有所不同。
3. 艺术风格多样中国画的艺术风格极度多样,有专门描绘人物的人物画,描绘山水的山水画,描绘花鸟的花鸟画等。
风格也从明朝开始就出现了南北画派,现代也有写实、抽象、表现主义等不同的画派。
4. 优美大气、独具特色中国画以其特有的材料、技法和审美观念,给人以优美、大气、含蓄、典雅、朴素、高尚的感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画家也以其创作才能和不懈的探索,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总之,中国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画艺术呈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在人们的审美需求中有着重要作用,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
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
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
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着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
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
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水,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隋唐唐代美术发展新特点?1、书法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之一;2、建筑方面,就大都市来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3、唐代工艺,特别是唐代塑像,驰誉世界;4、唐代雕塑,佛教造像不仅比以往更加兴旺,而且其美学风范标志着中国的佛教艺术已走完外来艺术民族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5、唐代绘画“灿烂而求备”,有以下特点:1)人物画和释道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画之后以独特的姿态登上画坛,开花鸟兴旺之先河;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唐、盛唐无论实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了崭新气象,蔚为画苑奇观;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
花鸟画-花鸟画兴起于唐的原因是什么?1、同“比德”说有关;2、汉以前的艺术重“成教化、助人伦”的功利作用;3、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都有多方面的要求,花鸟形象作为画的体裁形式便出现了;4、这与当时的宫殿、屋宇、陵墓及寺观壁画的装饰需要有关。
简述唐代花鸟发展的基本情况?1、表现技法上多为工笔重彩,勾线精细,设色浓妍,在造型上严谨写实,重形与神的刻画。
2、布局多取个体形象,即所谓“折枝花”的形式,总的给人以精细、巧丽的美感。
五代1、宋代院画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
院画的创作,提倡“形似”、“格法”,对物象做尽精入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
北宋末年,强调绘画要有严格的法度,艺术形象要生动逼真,精密不苟。
2、院画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
3、宋代院画注重观察生活,提倡精微描绘,追求意境表现的趋向和趣味。
4、由于院画讲求严格的法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一些画家的思想,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展和笔墨技巧的变化,有的作品趋向于刻板、繁琐或柔媚、平庸。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的方法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重心偏力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开阔画面的空白,形成暗示空间,画面的出现是颇有选择取舍的从某个角度,某一局部,某些对象的某一部分出发的着意经营,安排位置,苦心孤诣,在对这些远为有限的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较为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
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以一代十,以简代繁。
代表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是什么?整体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审美理想。
这一特色完整的表现在客观的整体的描绘自然地北宋山水画中,构成宋代山水画的第一种境界。
南宋山水画创造了第二种境界: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文人画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文官,都能诗文、工书法;2、由于中国绘画合书法的主要工具相同,远古的画工,早已创造了以线造型的技法;3、文人士大夫能着书立说,历代许多文人画家,或总结优秀画工和他们自己的创作经验,或评论了一些接触大师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或辑录了系统的史料,使文人画家的创作思想能得到广泛传播和对后世产生持续的影响。
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强调绘画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增强;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其特色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以书入画用于赵孟頫之后);3、与此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原因:文人画的兴盛,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是自身演变发展的规律。
1、社会生活的变化:元蒙政权的简历及其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使不少受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被视为“正统”的汉族知识分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变化。
他们为了保持气节,不仕元蒙,不甘为“野蛮人”臣民,往往隐迹山林或托名“道士”,将思想感情寄托于绘画,寄托于笔墨之中,抒发胸臆。
即便是少数在统治者笼络下的入世文人,也因不被重用,而以诗文书画聊度岁月。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人们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元代画风背离了宋代院体式艺术的准绳。
2、自身演变发展的规律:宋代绘画的主流是严谨、规范、重形,在对客体的整体或局部的客观描绘中求意境的院体画。
当一种画风发展到极盛时,人们自然要设法从对立面寻求新的开拓,建立新的审美风范。
在宋代已建立起来的与院体画相对应的“文人画”系统,因元人的推波助澜,遂成一股巨大的浪潮。
特点:1、文人画在元代才臻于成熟;2、在文人花鸟、山水的映照下,元代卷轴人物画坛似乎黯然失色,而出于民间画工之手的宗教人物壁画,却大放异彩;3、元代的工艺美术,同宋代相比,也有不少新特点,元代统治者的爱好与宋代不同,加之当时国际交往扩大,雇主也不同于以前,新的需要,带来的新的变化:瓷器里有青花、釉里红,织绣中的纳石安等,都取得了新的成就,漆器、铸银、玉器等生产都有较大的发展;4、建筑方面,由于元代各民族和国际间文化的融合和交往,给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增加了若干新元素;5、元代书法,一如绘画,一反宋代书风,其中以赵孟頫的成就最大;6、总之,元代开创了新一代的美术风气。
元四家山水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怎样评价文人画艺术?特点:用最简洁单纯的艺术语言,表达出避世隐逸、超凡脱尘的人生理想,幽然淡润的处世态度,把山水画作为情感的归宿和依托,这是元代山水画家共同的追求和特点。
评价:文人画是指封建时士大夫文人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什么趣味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
有别于民间绘画合院体画。
文人画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绘画特别是山水画、明清明清两代绘画的特点是什么?1、文人画和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成为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和“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一面,又有相互影响一面;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4、随着东学西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
明代宫廷绘画机构和画风有何特点?何为“浙派”?特点:1、明代宫廷绘画的组织情况和前代不同,他没有专门设立“翰林书画院”这样的机构,而是将宫廷服务的专业画家归入御用监属之下,由太监管辖,分别在不同的殿内顶差;2、除了没有专门的画院机构外,画家也没有专门的职称,而只授予锦衣卫的武官职务;3、明代供奉朝廷的画家,人才众多,力量雄厚;4、明代宫廷画的风格特点,主要来源于两宋画院,即“院体画”;5、明代院派在山水画方面主要继承了南宋刘、李、马、夏的传统,笔墨苍老、简练而规整,多用水墨,略施色彩。
浙派:在画史上一般人把“浙派”视为山水画派,其实此派不少画家在人物方面同样有较高的造诣。
此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继承南宋院体画家刘、李、马、夏的风貌,在他影响下的画家如吴伟、蒋嵩、张路等人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画派,由于他们都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此这一画派在史上被称为“浙派”。
浅谈“明四家”共同的艺术风格。
1、在艺术上,他们在继承董、巨和元代诸家画法的同时,也深受南宋院体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的影响,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效果和“风流蕴藉”的风格;2、在诗书画结合方面较宋元进了一步,进一步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3、作为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在观念、技法、形式等方面都没有从前代文人画的程式中脱颖出来,但是,却共同体现出一种新倾向,这就是接近世俗生活;4、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境界的追求上都表现出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以及他们的美学观点和社会理想。
日常生活题材的采用,苍润秀雅的格调,诗一般的意境,都有别于前代文。